CN217170401U - 板簧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板簧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70401U CN217170401U CN202220470082.6U CN202220470082U CN217170401U CN 217170401 U CN217170401 U CN 217170401U CN 202220470082 U CN202220470082 U CN 202220470082U CN 217170401 U CN217170401 U CN 2171704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f spring
- plate spring
- mounting seat
- mounting
- elastic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板簧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板簧组件包括:第一板簧;第二板簧,所述第二板簧与第一板簧正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板簧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板簧的中部固定相连;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件和安装座,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第二板簧,并位于所述第二板簧与所述第一板簧相对一侧的表面,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板簧间隔设置,并适于在所述第一板簧向所述第二板簧一侧变形时与所述第一板簧止抵配合。由此,通过在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之间设置弹性组件,以使得板簧组件的刚度可由第一板簧的刚度平滑过渡至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的复合刚度,提升板簧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变化的平顺性,并且弹性件的强度高、支撑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板簧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复合材料板簧由板簧和安装吊耳组成,通过螺栓装配连接至车辆。
相关技术中,复合材料板簧通常仅能实现等刚度、两级刚度或多级刚度的特征,无法满足乘用类车型渐变刚度特性的要求,导致车辆空载和轻载时平顺性较差,影响用户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板簧组件,所述板簧组件刚度变化平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板簧组件,包括: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第二板簧与第一板簧正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板簧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板簧的中部固定相连;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件和安装座,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第二板簧,并位于所述第二板簧与所述第一板簧相对一侧的表面,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板簧间隔设置,并适于在所述第一板簧变形时与所述第一板簧止抵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簧组件,通过在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之间设置弹性组件,以使得板簧组件的刚度可由第一板簧的刚度平滑过渡至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的复合刚度,提升板簧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变化的平顺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件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安装座相连,并自所述安装座向所述第一板簧一侧延伸;
支部,所述支部设于所述主体部并环绕所述主体部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部自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向远离所述主体部一侧延伸,以形成环形隆起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部为多个,多个所述支部沿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支部的隆起高度自所述主体部临近安装座一端向远离安装座一端递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座本体,所述安装座本体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向所述第一板簧的中部倾斜设置,且所述主体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本体;翻边,所述翻边设在所述安装座本体的边缘处,且所述翻边自所述安装座本体向远离所述安装座本体一侧翻折,并适于与所述第二板簧贴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翻边设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将所述安装座与第二板簧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件构造为橡胶件,所述安装座构造为金属座,所述橡胶件与所述金属座硫化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件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二板簧的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板簧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板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板簧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弹性组件与第二板簧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性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板簧组件100、
第一板簧11、第二板簧12、
弹性组件20、弹性件21、主体部211、支部212、安装座22、安装座本体221、安装面221a、翻边222、安装壳体223、安装腔22a、螺栓31、螺母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簧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簧组件100包括:第一板簧11、第二板簧12和弹性组件20。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板簧12与第一板簧11正对设置,而且第二板簧12的中部与第一板簧11的中部固定相连,第一板簧11的两端和第二板簧12的两端在竖向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弹性组件20包括弹性件21和安装座22,弹性件21通过安装座22固定于第二板簧12,并且弹性件21位于第二板簧12与第一板簧11相对一侧的表面,而且弹性件21与第一板簧11间隔设置。
参照图1,当第一板簧11向第二板簧12一侧变形时,弹性件21可以与第一板簧11止抵配合,避免第一板簧11与第二板簧12硬接触,通过弹性组件20可以实现板簧组件100刚度平滑过渡,提升板簧组件100的承载能力和平顺性。
进一步地,当第一板簧11在工作变形时,第一板簧11在变形时与弹性件21接触,弹性件21产生变形,此时板簧组件100的刚度为第一板簧11刚度与弹性件21的刚度之和;随着弹性件21的变形量增大,弹性件21的刚度增大,传递到第二板簧12的力克服第二板簧12的刚度,以使第二板簧12产生变形,此时板簧组件100的刚度为第一板簧11和第二板簧12刚度之和。由此,在板簧组件100的刚度变化过程中,板簧组件100的刚度包括三种输出方式:板簧组件100的刚度是第一板簧11的刚度,此时第一板簧11的变形量较小,未与弹性组件20发生接触;板簧组件100的刚度是第一板簧11和弹性件21之和,此时第一板簧11与弹性件21止抵配合,此时弹性件21传递至第二板簧12的力不足以克服第二板簧12的刚度;板簧组件100的刚度是第一板簧11和第二板簧12之和,此时弹性件21传递至第二板簧12的力可以克服第二板簧12的刚度以使第二板簧12变形,板簧组件100的刚度为第一板簧11和第二板簧12的复合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簧组件100,通过在第一板簧11和第二板簧12之间设置弹性组件20,以使得板簧组件100的刚度可由第一板簧11的刚度平滑过渡至第一板簧11和第二板簧12的复合刚度,提升板簧组件100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变化的平顺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1的刚度小于第二板簧12的刚度。当第一板簧11与弹性件21止抵接触时,由于弹性件21的刚度小于第二板簧12的刚度,弹性件21优先与第二板簧12变形,即板簧组件100的刚度为第一板簧11刚度和弹性件21之和。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簧11的长度大于第二板簧12的长度,并且第一板簧11与第二板簧12在竖向方向正对设置,第一板簧11的中部与第二板簧12的中部对应。在竖向方向上,第二板簧12的端部位于第一板簧11的端部和第一板簧11的中部之间。其中,弹性组件20设置在第二板簧12的端部,从而可以保证弹性组件20向第二板簧12传递力的效果,进而保证第二板簧12的变形效果,提升板簧组件100的承载能力。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1包括:主体部211和支部212,主体部211与安装座22相连,并自安装座22向第一板簧11一侧延伸,支部212设置在主体部211上并环绕主体部211设置。
具体地,安装座22为弹性件21的安装载体,弹性件21通过主体部211与安装座22相连,并且向第一板簧11一侧延伸。当第一板簧11变形时,第一板簧11可以止抵在主体部211的端部并挤压弹性件21。其中,支部212设置在主体部211的外周面并环绕主体部211设置,支部212的设置可以提升弹性件21的变形刚度。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支部212自主体部211的外周面向远离主体部211一侧延伸,以形成环形隆起结构。其中,支部212为多个,多个支部212在主体部21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从而可以保证弹性件21的变形效果。其中,多个支部212在主体部211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平行,且多个支部212的延伸方向相同,以形成形状相似或相同的支部212,如:碟状、圆台状等。
参照图3和图4,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板簧11挤压弹性件21时,弹性件21自与第一板簧11止抵配合的一端向安装座22一侧被压缩,随着弹性件21被压缩变形,多个间隔设置的支部212可以相互止抵,弹性件21的刚度逐渐增大,通过上述压缩变形方式可以保证弹性件21的变形刚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支部212的隆起高度自主体部211临近安装座22一端向远离安装座22一端递减,以提升弹性件21的变形可靠性,保证弹性件21的变形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支部212自第一板簧11一侧向安装座22一侧的隆起高度呈递减的方式设置在主体部211上,使得第一板簧11在压缩弹性件21变形的过程中,弹性件21的刚度逐渐递增。
当第一板簧11挤压弹性件21至多个支部212止抵配合时,靠近安装座22一侧的支部212用于支撑与其相邻设置且位于其临近第一板簧11一侧的支部212,将支部212的尺寸构造为自安装座22一侧向第一板簧11一侧递减可以保证弹性件21的变形效果,更好地对力进行传递。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主体部211的延伸方向上,多个支部212均匀间隔排布,且两个支部212分别设置在主体部211的两端,设置在主体部211靠近安装座22的一端的支部212可以增大弹性件21与安装座22的接触面积,提升弹性件21与安装座22的连接可靠性,设置在主体部211靠近第一板簧11的一端的支部212可以增加弹性件21与第一板簧11配合时的接触面积,提升第一板簧11压抵弹性件21的效果。
结合图1、图2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座22包括:安装座本体221和翻边222,安装座本体221设置有安装面221a,安装面221a向第一板簧11的中部倾斜设置,而且主体部211安装于安装座本体221,翻边222设置在安装座本体221的边缘处,并且翻边222自安装座本体221向远离安装座本体221一侧翻折,并与第二板簧12贴合配合,以增加安装座22与第二板簧12的接触面积,提升安装座22与第二板簧12的连接可靠性。
参照图3,主体部211构造为柱状,而且主体部211垂直于安装面221a设置,即也弹性件21向第一板簧11的中部倾斜设置。
参照图1,第一板簧11呈中部向第二板簧12一侧凹入的弧形结构,第二板簧12呈中部向第一板簧11一侧凹入的弧形结构,两个弹性组件20分别设置在第二板簧12的两端,从而将两个弹性件21均布置成向第一板簧11中部一侧倾斜的形式可以保证第一板簧11压抵弹性件21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边222设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将安装座22与第二板簧12固定连接。其中,安装部构造为安装孔,安装孔可以与连接件连接配合以将安装座22与第二板簧12连接固定。如图3所示,连接件包括螺栓31和螺母32,螺栓31穿设于翻边222并与螺母32连接配合,以将安装座22与第二板簧12连接固定,连接方式简单且可靠性高,便于弹性组件20的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弹性件21构造为橡胶件,安装座22构造为金属座,橡胶件与金属座硫化相连,以保证橡胶件与金属座的连接可靠性。其中,橡胶件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金属材质的安装座22的结构强度高。
结合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22还包括安装壳体223,安装壳体223设置有向安装座本体221一侧敞开的安装槽,安装壳体223与翻边222相连,并且安装壳体223与安装座本体221之间限定出安装腔22a,所述弹性件21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安装腔22a内,以通过安装壳体223进一步对弹性件21进行固定,提升弹性组件20与安装座22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布置在主体部211端部的支部212设置在安装腔22a内,并且支部212的底面至少部分与安装座本体221相连,支部212的顶面(即背离安装座本体221的表面)与安装壳体223的内壁面贴合。其中,安装壳体223和安装座本体221对位于安装腔22a内的支部212和主体部211具有良好的限位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位于主体部211端部的支部212设置在安装腔22a内,与其相邻设置的支部212在被压缩过程中将止抵在安装壳体223的上表面。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自安装座本体221一侧向第一板簧11一侧排布的多个支部212的厚度递增,从而可以保证弹性件21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21的刚度由橡胶件的尺寸和形状决定,具体包括:主体部211的长度、支部212与支部212之间的间距以及支部212与安装壳体223之间的间距等。通过调整上述尺寸参数可以调整弹性件21的刚度变化曲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的板簧组件100,板簧组件100的刚度可由第一板簧11刚度到第一板簧11与第二板簧12的复合刚度平滑过渡,保证车辆空载和轻载时的平顺性,提升用户驾驶体验。
结合图1和图2,第一板簧11的两端设有连接部,板簧组件100通过其两端的连接部固定于车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板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簧(11);
第二板簧(12),所述第二板簧(12)与第一板簧(11)正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板簧(12)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板簧(11)的中部固定相连;
弹性组件(20),所述弹性组件(20)包括弹性件(21)和安装座,所述弹性件(21)通过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第二板簧(12),并位于所述第二板簧(12)与所述第一板簧(11)相对一侧的表面,且所述弹性件(21)与所述第一板簧(11)间隔设置,并适于在所述第一板簧(11)向所述第二板簧(12)一侧变形时与所述第一板簧(11)止抵配合,所述弹性件(21)包括主体部(211)和支部(212),所述主体部(211)与所述安装座相连,并自所述安装座向所述第一板簧(11)一侧延伸,所述支部(212)设于所述主体部(211)并环绕所述主体部(211)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部(212)自所述主体部(211)的外周面向远离所述主体部(211)一侧延伸,以形成环形隆起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部(212)为多个,多个所述支部(212)沿所述主体部(2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簧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部(212)的隆起高度自所述主体部(211)临近安装座一端向远离安装座一端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
安装座本体(221),所述安装座本体(221)设有安装面(221a),所述安装面(221a)向所述第一板簧(11)的中部倾斜设置,且所述主体部(211)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本体(221);
翻边(222),所述翻边(222)设在所述安装座本体(221)的边缘处,且所述翻边(222)自所述安装座本体(221)向远离所述安装座本体(221)一侧翻折,并适于与所述第二板簧(12)贴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222)设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将所述安装座与第二板簧(1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还包括安装壳体(223),所述安装壳体(223)设有向所述安装座本体(221)一侧敞开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壳体(223)与所述翻边(222)相连,并与所述安装座本体(221)限定出安装腔(22a),所述弹性件(21)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安装腔(22a)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1)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二板簧(12)的刚度。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簧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70082.6U CN217170401U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板簧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70082.6U CN217170401U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板簧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70401U true CN217170401U (zh) | 2022-08-12 |
Family
ID=82744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470082.6U Active CN217170401U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板簧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70401U (zh) |
-
2022
- 2022-03-04 CN CN202220470082.6U patent/CN2171704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170401U (zh) | 板簧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1216807A (zh) | 一种轻量化扣压式防转挡泥板支架 | |
CN211567587U (zh) | 一种后减震器上支座总成 | |
CN215633624U (zh) | 用于压缩机的减振组件 | |
CN211869511U (zh) | 用于车辆的动力总成组件和车辆 | |
CN218400104U (zh) | 一种免维护板簧层间的减振降噪连接板结构及板簧 | |
CN219077152U (zh) | 蓄电池托盘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1292851U (zh) | 板簧结构、车辆的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 |
CN209738730U (zh) | 减振器上安装支座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287351U (zh) | 悬挂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0562034A (zh) | 一种新型变速箱悬置 | |
CN217355361U (zh) | 一种重车防尘罩盖螺纹连接结构 | |
CN212073592U (zh) | 一种快装式新能源汽车用前减振器上支撑组合 | |
CN205417070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安装结构 | |
CN213501717U (zh) | 一种多层结构安装盘组件的悬架总成 | |
CN113719580B (zh) | 提高横向止挡使用性能的方法 | |
CN212388848U (zh) | 一种新型钢结构横梁 | |
CN219312448U (zh) | 一种新型悬架系统以及汽车 | |
CN218886916U (zh) | 风扇及车辆 | |
CN217207423U (zh) | 一种离合器总泵推杆组件 | |
CN215244203U (zh) | 悬架的控制臂组件、悬架以及车辆 | |
CN219619042U (zh) | 车牌安装框架和车辆 | |
CN219605930U (zh) | 减振组件和悬架 | |
CN220742634U (zh) | 板簧支架、底盘和车辆 | |
CN221226285U (zh) | 燃料电池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