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5930U - 减振组件和悬架 - Google Patents

减振组件和悬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5930U
CN219605930U CN202320799528.4U CN202320799528U CN219605930U CN 219605930 U CN219605930 U CN 219605930U CN 202320799528 U CN202320799528 U CN 202320799528U CN 219605930 U CN219605930 U CN 219605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ver
vibration damping
damping assembly
protrusions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995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忠华
王逍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995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5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5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5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组件和悬架,减振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车身结构固定连接;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和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罩包括:第一卡接部;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内侧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外周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且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的部分与所述防尘罩的内侧抵接且另一部分与所述防尘罩相对设置。其中,在缓冲件上设置多个第一凸起,缓冲件受到挤压变形时,第一凸起与防尘罩抵接,使得缓冲件和防尘罩之间为点接触,减弱摩擦产生的异响,提升用户的乘坐体验。

Description

减振组件和悬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组件和悬架。
背景技术
缓冲块是悬架设计开发种的重要零件,其力学特性直接决定了悬架的总上跳行程、整车的乘坐舒适性、车身的峰值载荷、离地间隙以及操纵稳定性。在进行缓冲块结构设计时需兼顾缓冲块的弹性特性,缓冲块的弹性变形易引起摩擦异响,这将严重影响用户的驾乘体验并导致强烈的抱怨。
相关技术中,为防止缓冲块在车辆运动过程中出现脱落,通过缓冲块与安装座的过盈配合将防尘罩挤压在缓冲块与安装座之间以增加拔脱力,但在车辆过坑、过坎等极限工况,在减振器活塞杆偏摆角度增加缓冲块受力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易同周边零件(防尘罩、安装座)产生摩擦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减振组件,在缓冲件上设置多个第一凸起,缓冲件受到挤压变形时,第一凸起与防尘罩抵接,使得缓冲件和防尘罩之间为点接触,减弱摩擦产生的异响,提升用户的乘坐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悬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减振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车身结构固定连接;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和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罩包括:第一卡接部;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内侧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外周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且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的部分与所述防尘罩的内侧抵接且另一部分与所述防尘罩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组件,在缓冲件上设置多个第一凸起,缓冲件受到挤压变形时,第一凸起与防尘罩抵接,使得缓冲件和防尘罩之间为点接触,减弱摩擦产生的异响,提升用户的乘坐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和/或,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为球形凸起且所述球形凸起的半径为r,r满足关系式:0.4㎜≤r≤0.6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l满足关系式:2㎜≤l≤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凹槽,所述凹槽绕所述缓冲件的周侧设置且朝向内侧凹陷,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凸起,所述凸起绕所述防尘罩的周侧设置且朝向缓冲件凸出,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件的上侧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安装座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卡接部上设置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向内凹陷且所述排气槽沿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排气槽用于泄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件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悬架,包括所述减振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减振组件;
10、安装座;
20、防尘罩;21、第一卡接部;
30、缓冲件;31、第二卡接部;32、第一凸起;33、第二凸起;34、排气槽;35、第二安装孔;
40、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组件100,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减振组件100的悬架。
如图1所示,减振组件100包括:安装座10、防尘罩20和缓冲件30。
其中,安装座10与车身结构固定连接,从而将减振组件100固定在车身结构上,完成减振组件100的安装固定。在车辆过坑、过坎的情况下,减振组件100可以缓冲车辆收到的冲击力并减少震动,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以及,防尘罩20和安装座10固定连接,防尘罩20包括:第一卡接部21。具体来说,防尘罩20与安装座10固定连接,防尘罩20对减振组件10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灰尘、泥土进入,延长减振组件100的寿命。防尘罩2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21,安装座10上设置有第三卡接部,第一卡接部21的外侧与第三卡接部的内侧卡接配合,使得防尘罩20和安装座10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缓冲件30包括:第二卡接部31,第二卡接部31的外侧与第一卡接部21的内侧卡接。具体地,缓冲件30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1,第二卡接部31的外侧与第一卡接部21的内侧卡接,通过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31卡接配合,使得缓冲件30和防尘罩20卡接配合,将缓冲件30和防尘罩20组成一个整体,一同压入安装座10内,直至缓冲件30与安装座10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部31的外周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32,且多个第一凸起32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凸起32的部分与防尘罩20的内侧抵接且另一部分与防尘罩20相对设置。具体来说,第二卡接部31的上设置有第一凸起32,第一凸起32为多个,第一凸起32绕第二卡接部31的外周侧间隔设置,第一凸起32朝向防尘罩20突出,部分第一凸起32抵接在防尘罩20和缓冲件30之间,另一部分第一凸起32与防尘罩20相对设置,当车辆处于过坑、过坎情况时,缓冲件30在车辆的晃动下受到挤压变形,与防尘罩20相对设置的另一部分第一凸起32与防尘罩20抵接,使得缓冲件30与防尘罩20的接触面由面接触调整为点接触,能够有效防止摩擦异响的发生,减弱车辆在复杂工况下的摩擦异响。
由此,在缓冲件30上设置多个第一凸起32,缓冲件30受到挤压变形时,第一凸起32与防尘罩20抵接,使得缓冲件30和防尘罩20之间为点接触,减弱摩擦产生的异响,提升用户的乘坐体验。
更进一步地,第一凸起32沿第二卡接部3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和/或,第一凸起32沿第二卡接部31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具体来说,第一凸起32为多组,每组第一凸起32沿第二卡接部31的周向间隔设置,多组第一凸起32沿第二卡接部31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使得缓冲件30变形时与防尘罩20的接触面均为点接触,减弱车辆在复杂工况下产生的摩擦异响。
优选地,第一凸起32可以为11组,充分覆盖缓冲件30变形时与防尘罩20的接触面,同时,第一凸起32的数量分布适中,便于成型。
其中,第一凸起32整体为半球形,第一凸起32凸出于缓冲件30的尺寸与第一凸起32的半径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2为球形凸起,且球形凸起的半径为r,r满足关系式:0.4㎜≤r≤0.6mm。也就是说,第一凸起32为球形凸起,球形凸起的的半径范围在0.4㎜-0.6mm之间,若球形凸起的半径小于0.4㎜,则球形凸起的尺寸过小,无法将缓冲件30与防尘罩20的接触面调整为点接触,减弱摩擦异响的效果不明显,若球形凸起的半径大于0.6㎜,则球形凸起的尺寸过大,球形凸起的表面积过大,缓冲件30挤压变形过程中,球形凸起与防尘罩20的接触面为面接触,达不到减弱摩擦异响的作用效果。
优选地,球形凸起的半径可以为0.5㎜。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凸起3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l满足关系式:2㎜≤l≤3mm。具体来说,相邻两个第一凸起3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范围在2㎜-3mm之间,若相邻两个第一凸起3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小于2㎜,则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32的距离过近,多个第一凸起32的数量较多,与防尘罩20的接触面积较大,摩擦异响较大;若相邻两个第一凸起3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大于3㎜,相邻的第一凸起32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缓冲件30受挤压变形时,缓冲件30和防尘罩20为面接触,起不到减弱摩擦异响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1为凹槽,凹槽绕缓冲件30的周侧设置,并且朝向内侧凹陷,第二卡接部31为凸起,凸起绕防尘罩20的周侧设置,并且朝向缓冲件30凸出,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31卡接配合。具体来说,第一卡接部21为凹槽,凹槽绕缓冲件30的外周侧设置,并且凹槽向内凹陷,第二卡接部31为凸起,凸起绕防尘罩20的内周侧设置,凸起朝向缓冲件30凸出,凸起和凹槽相互卡接配合,将缓冲件30和防尘罩20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并且,由于凸起是周向设置在防尘罩20的内壁上,以及,凹槽是周向设置在缓冲件20的外壁上,这样使得凸起和凹槽之间的相互配合更加稳定,即,缓冲件20和防尘罩20之间的装配更加稳定。
如图2所示,缓冲件30的上侧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33,第二凸起33与安装座10抵接。具体来说,缓冲件30上设置有第二凸起33,第二凸起33为多个,多个第二凸起33间隔设置,第二凸起33位于缓冲件30的上侧,第二凸起33朝向上方凸出,第二凸起33与安装座10抵接,防尘罩2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5,缓冲件30的多个第二凸起33穿过第二安装孔35与安装座10抵接。缓冲件30压入安装座10的过程中,第二凸起33逐渐变形至与安装座10过盈配合,还能够有效避免过坑、过坎时因车轮快速跳动缓冲件30受到垂向冲击而产生的撞击异响问题。
以及,第二卡接部31上设置有排气槽34,排气槽34向内凹陷,且排气槽34沿高度方向延伸,排气槽34用于泄压。当缓冲件30受到挤压变形后,缓冲件30和防尘罩20之间
根据图1所示,减振组件100还包括:活塞杆40,活塞杆4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且活塞杆40与安装座10固定连接,缓冲件30套设在活塞杆40上。具体来说,缓冲件30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35的圆心一致,活塞杆40穿过第三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35后与安装座10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活塞杆40穿过第一安装孔后与安装座10固定连接。也就是说,活塞杆40通过第一安装孔与安装座10固定连接,活塞杆40上设置有螺纹部,活塞杆40穿过第一安装孔后,螺纹部裸露在外,减振组件100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套设在螺纹部上,紧固件与螺纹部螺纹连接,将活塞杆40与安装座10固定在一起,紧固件和安装座10之间还设置有橡胶圈,以使活塞杆40与安装座10紧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悬架,包括减振组件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10),所述安装座(10)与车身结构固定连接;
防尘罩(20),所述防尘罩(20)和所述安装座(10)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罩(20)包括:第一卡接部(21);
缓冲件(30),所述缓冲件(30)包括:第二卡接部(31),所述第二卡接部(31)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卡接部(21)的内侧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31)的外周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32)且多个所述第一凸起(32)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凸起(32)的部分与所述防尘罩(20)的内侧抵接且另一部分与所述防尘罩(20)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2)沿所述第二卡接部(3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和/或,所述第一凸起(32)沿所述第二卡接部(31)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2)为球形凸起且所述球形凸起的半径为r,r满足关系式:0.4㎜≤r≤0.6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3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l满足关系式:2㎜≤l≤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21)为凹槽,所述凹槽绕所述缓冲件(30)的周侧设置且朝向内侧凹陷,所述第二卡接部(31)为凸起,所述凸起绕所述防尘罩(20)的周侧设置且朝向缓冲件(30)凸出,所述第一卡接部(21)和所述第二卡接部(31)卡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30)的上侧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33),所述第二凸起(33)与所述安装座(10)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31)上设置有排气槽(34),所述排气槽(34)向内凹陷且所述排气槽(34)沿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排气槽(34)用于泄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塞杆(40),所述活塞杆(4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活塞杆(40)与所述安装座(10)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件(30)套设在所述活塞杆(4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活塞杆(40)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安装座(10)固定连接。
10.一种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100)。
CN202320799528.4U 2023-04-12 2023-04-12 减振组件和悬架 Active CN219605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9528.4U CN219605930U (zh) 2023-04-12 2023-04-12 减振组件和悬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9528.4U CN219605930U (zh) 2023-04-12 2023-04-12 减振组件和悬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5930U true CN219605930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1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99528.4U Active CN219605930U (zh) 2023-04-12 2023-04-12 减振组件和悬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59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26505B1 (en) Air spring
US20060043659A1 (en) Dual spring jounce bumper assembly
JP3937042B2 (ja)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JP3704032B2 (ja)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CN109866568B (zh) 一种后减振器的连接装置及汽车
CN219605930U (zh) 减振组件和悬架
CN213291973U (zh) 液压悬置用解耦装置及液压悬置总成
CN211567587U (zh) 一种后减震器上支座总成
EP0063016B1 (en) Suspension assembly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JP4005607B2 (ja)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CN111619299B (zh) 一种乘用车上悬置总成
CN216045188U (zh) 缓冲块、悬架及汽车
CN211166307U (zh) 一种滑柱弹簧上安装及减震装置、滑柱总成及汽车
JP2002081503A (ja)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KR101162309B1 (ko) 쇽업소버의 더스트 커버
JP2006010083A (ja) バンパスプリング
JP2006264425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アッパサポ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懸架装置
JP5060994B2 (ja) アッパーサポート
CN220947416U (zh) 顶胶结构及车辆
CN217234242U (zh) 一种汽车悬架衬套
CN21985677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
CN218971728U (zh) 一种缓冲块结构
CN209852011U (zh) 一种新型下弹簧垫结构
CN210769976U (zh) 一种气囊减震器的气囊连接结构
JPS63267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