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6226U - 跨骑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骑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46226U
CN217146226U CN202220724670.8U CN202220724670U CN217146226U CN 217146226 U CN217146226 U CN 217146226U CN 202220724670 U CN202220724670 U CN 202220724670U CN 217146226 U CN217146226 U CN 217146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direction
vehicle width
straddle
extending portion
luggage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46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田敏行
宫内素
小岛孝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46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462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作为跨骑式车辆的机动二轮车(10)的托架支承部(140)从托架(50)通过前照灯(42)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向下方延伸,并与构成车身框架(18)的底梁(26)连接。托架支承部(140)具有:第一延伸部(140a),其从托架(50)向下方延伸;第二延伸部(140c),其从第一延伸部(140a)向下方延伸并与底梁(26)连接;和弯曲部(140b),其使第二延伸部(140c)从第一延伸部(140a)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曲。据此,无需增加支撑件等部件就能够将第二延伸部固定于底梁。

Description

跨骑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跨骑式车辆。
背景技术
在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62-088690号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前照灯和包围前照灯周围的框的摩托车。框用于保护前照灯。在框的上表面形成行李架。
实用新型内容
在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62-088690号中,框有可能与前照灯的照射范围重叠。另外,在前照灯的后方于车宽方向的左右配设方向指示器的情况下,框有可能与左右的方向指示器的照射范围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跨骑式车辆,其具有前照灯(head light)、行李架和方向指示器(winker),其中,所述行李架位于所述前照灯的上方;所述方向指示器位于所述行李架的后方且配设于车宽方向的左右,所述跨骑式车辆具有行李架支承部,该行李架支承部从所述行李架通过所述前照灯的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向下方延伸,并与所述跨骑式车辆的车身连接,所述行李架支承部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弯曲部,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行李架向下方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下方延伸,并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弯曲部为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连接部分,其使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避开前照灯和方向指示器的照射范围的同时,将行李架及行李架支承部设置在前照灯的周围。另外,由于行李架支承部通过前照灯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因此在跨骑式车辆翻倒时等能够适当地保护前照灯。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
据此,能够有效地避开前照灯的照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下方延伸部,其从所述弯曲部向下方延伸;和弯折部,其从所述下方延伸部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折,所述弯折部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比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于所述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大。
由于弯折部的倾斜度比第一延伸部大,因此在将行李放置于行李架上时,载荷容易施加在弯折部上。据此,即使在将重物放置于行李架上时弯折部由于载荷而损伤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载荷对车身侧的零部件造成影响。另外,通过沿着前照灯设置弯折部,能够适当地保护前照灯免受斜下方的飞石等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所述跨骑式车辆还具有位于所述前照灯的下方的底梁,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比所述底梁的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端部靠内侧的位置被固定于所述底梁。
据此,无需增加支撑件等部件就能够将第二延伸部固定于底梁。另外,通过沿着前照灯形成第二延伸部,能够适当地保护前照灯免受斜下方的飞石等损伤。
通过参照附图对以下实施方式所作的说明,上述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应易于被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2是放大了头管周边的左视图。
图3是放大了前照灯周边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跨骑式车辆的机动二轮车10的左视图。机动二轮车10通过将动力单元(power unit)12的驱动力经由传动链条(drive chain)14传递到后轮16而行驶。在下面的说明中,以机动二轮车10前进的方向为前方,来说明前后、左右及上下的方向。
机动二轮车10具有车身框架18(车身)。在车身框架18的前端部配设有头管(headpipe)22。头管22对转向柱20以可转动的方式进行轴支承。在转向柱20的上端部固定有作为上梁的顶梁(top bridge)24。在转向柱20的下端部固定有作为下梁的底梁(bottombridge)26。头管22、顶梁24以及底梁26构成车身的一部分。
顶梁24和底梁26支承左右一对前叉(front fork)28。各前叉28对前轮30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轴支承。在各前叉28上覆盖有圆筒状的灯支撑件保持架32。
在顶梁24的上部固定有车把杆36。车把杆36具有左右一对车把把手34(参照图3)。在车把杆36上固定有2个闪光灯(flasher lamp)38和2个后视镜40。2个闪光灯38为左右一对方向指示器。2个后视镜40配置在车把杆36的左右两侧。在灯支撑件保持架32的前方固定有前照灯支撑件44。前照灯支撑件44支承前照灯42。
在顶梁24的前方配设有仪表(meter)46和附件插座(accessory socket)48。在顶梁24的前方配设有作为行李架的托架50。托架50配设在前照灯42的上方。在托架50的后部安装有作为安装支撑件的挡风板支撑件52。在挡风板支撑件52上安装有挡风板(windscreen)54。在挡风板支撑件52的后部设置有杆状部件56。在杆状部件56上铺设有线束(未图示)等。
在车身框架18的下部悬挂有动力单元12。动力单元12一体地构成发动机和变速器。在动力单元12的左侧安装有换挡踏板58。供驾驶员(乘员)放脚的脚踏60设置为左右一对。在动力单元12的后方设置有枢轴(pivot)64。枢轴64设置在车身框架18的下端部。枢轴64对摆臂62以可摆动的方式进行轴支承。摆臂62对后轮16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轴支承。在枢轴64的下方配置有中心支架66和侧支架68。
动力单元12的驱动力经由传动链条14传递到后轮16。在摆臂62上安装有链条罩70和左右一对后脚踏72。链条罩70覆盖传动链条14的上方。在车身框架18的后部连续地形成有金属制的后挡泥板74。摆臂62的后端部经由左右一对后缓冲器76悬挂在车身框架18的后部。
在供驾驶员就座的座椅78的下方配设有燃料箱80。动力单元12上方的车身框架18被车身罩82覆盖。车身框架18和车身罩82具有从前方朝向后方而向下方倾斜的形状。车身框架18及车身罩82的位于座椅78与车把杆36之间的部分构成为跨骑部84。驾驶员的脚跨在跨骑部84上。在跨骑部84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行李架86。行李架86沿着车身罩8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多个支撑件(stay)88从行李架86向下方延伸。多个支撑件88贯穿车身罩82而与车身框架18连接。据此,行李架86固定在车身框架18上。
在燃料箱80的左侧配设有空气滤清器箱90。空气滤清器箱90的进气管92通过后缓冲器76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的外侧与罩部件96连接。罩部件96安装于后托架94。
后托架94固定在后挡泥板74的上部。在后挡泥板74的左侧配设有收纳箱98。收纳箱98被悬挂在后托架94上。在后挡泥板74的后部固定有尾灯100和左右一对闪光灯102。
图2是放大了图1的头管22周边的左视图。另外,图3是放大了图1的前照灯42周边的主视图。
在右侧的车把把手34的附近固定有开关盒104。在开关盒104中设置有起动开关等。在左侧的车把把手34的附近固定有开关盒106。在开关盒106中设置有喇叭开关等。在各开关盒104、106的车宽方向的内侧分别固定有后视镜40的支撑件108。
各闪光灯38具有透镜110。各闪光灯38通过由橡胶等形成的支撑部件112固定在车把杆36上。在车把杆36的两端部分别安装有车把把手34。
参照图1~图3对如上那样构成的机动二轮车10的特征结构进行说明。特征结构是指与托架50的支承机构有关的结构。托架50配设在构成车身框架18的头管22的前方。托架50能够装载行李。
托架50通过连接圆筒管等杆部件123而构成。托架50具有装载部124和延伸部126。装载部124在前照灯42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延伸。装载部124用于载置行李。延伸部126从装载部124的后部向上方延伸。在将行李载置于装载部124时,延伸部126作为与行李抵接的靠背部发挥作用。
装载部124的后端部从延伸部126的部位向后方延伸。更详细而言,杆部件123形成装载部124的外框128。杆部件123的左右两侧的端部形成装载部124的后端部。在托架50与车把杆36之间配设有仪表支撑件120。装载部124的左右后端部固定在仪表支撑件120上。据此,托架50安装在仪表支撑件120上。此外,仪表支撑件120为平板状的部件。仪表支撑件120固定在顶梁24上。在仪表支撑件120上安装有仪表46和附件插座48。
在装载部124的左右后端部安装有左右一对挡风板支撑件52。各挡风板支撑件52从装载部124的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挡风板54通过多个螺纹部件138安装在各挡风板支撑件52的前端部。据此,挡风板54配置在延伸部126的后方。
在各挡风板支撑件52的后端部连接有圆筒管等杆状部件56。杆状部件56在车把杆36的前方沿车宽方向延伸。杆状部件56的左右两端部以沿着各挡风板支撑件52的后端部的状态固定于各挡风板支撑件52的后端部。在该情况下,杆状部件56的左右两端部以位于比各挡风板支撑件52的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的状态被安装于各挡风板支撑件52的后端部。
在托架50上连接有一对托架支承部140(行李架支承部)。托架支承部140从装载部124的底部通过前照灯42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向下方延伸,并与底梁26连接。具体而言,托架支承部140由圆筒管等杆状部件构成。在图3的主视图中,一对托架支承部140从装载部124的底部的左右两侧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向下方延伸。左右一对托架支承部140在前照灯42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的部位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曲,并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这样,左右一对托架支承部140从装载部124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向下方延伸,并延伸到底梁26的前方。即,在图3的主视图中,左右一对托架支承部140以从车宽方向的外侧包围前照灯42的方式从装载部124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向下方延伸。
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图3的主视图中,左右一对托架支承部140分别具有第一延伸部140a、弯曲部140b和第二延伸部140c。第一延伸部140a从装载部124的底部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弯曲部140b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40a的下端部。第二延伸部140c从弯曲部140b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向斜下方延伸。第二延伸部140c的下端部与底梁26连接。
第一延伸部140a沿着假想线141呈直线状延伸。弯曲部140b是用于使第二延伸部140c从第一延伸部140a(假想线141)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弯曲点。因此,弯曲部140b为连接第一延伸部140a和第二延伸部140c的连接部分。
第二延伸部140c具有下方延伸部170和弯折部172。下方延伸部170从弯曲部140b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向斜下方延伸。弯折部172从下方延伸部170的下端部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向斜下方延伸。
弯折部172比下方延伸部170进一步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折。据此,弯折部172的下端部位于比底梁26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端部(左右两端部)靠内侧的位置。在弯折部172的下端部形成有螺纹孔(未图示)。另外,在底梁26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的部位形成有螺纹孔(未图示)。弯折部172的下端部的螺纹孔与底梁26的螺纹孔连通。因此,通过在这些螺纹孔中旋合螺纹部件142(连接部),弯折部172被固定在底梁26上。据此,托架50经由托架支承部140的下端部(第二延伸部140c的弯折部172)和各螺纹部件142被安装在底梁26上。
弯折部172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比第一延伸部140a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以及下方延伸部170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大。
此外,在图1和图2的侧视图中,托架支承部140从装载部124的底部向后斜下方倾斜地延伸。另外,在图1~图3中,用单点划线图示出了前照灯42的照射范围139和左右一对闪光灯38的照射范围14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140a也可以为直线状。或者,第一延伸部140a也可以是以某种程度的角度弯折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机动二轮车10的前方的托架50进行了说明,但设置于机动二轮车10的其他部位的行李架也能够适用托架支承部140的结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各种结构。
以下记载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掌握的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跨骑式车辆(10),其具有前照灯(42)、行李架(50)和方向指示器(38),其中,所述行李架(50)位于所述前照灯(42)的上方;所述方向指示器(38)位于所述行李架(50)的后方且配设在车宽方向的左右,所述跨骑式车辆(10)具有行李架支承部(140),该行李架支承部(140)从所述行李架(50)通过所述前照灯(42)的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向下方延伸,并与所述跨骑式车辆(10)的车身(18)连接,所述行李架支承部(140)具有第一延伸部(140a)、第二延伸部(140c)和弯曲部(140b),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40a)从所述行李架(50)向下方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140c)从所述第一延伸部(140a)向下方延伸,并与所述车身(18)连接;所述弯曲部(140b)为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140a)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40c)的连接部分,其使所述第二延伸部(140c)从所述第一延伸部(140a)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避开前照灯及方向指示器的照射范围的同时,将行李架及行李架支承部设置在前照灯的周围。另外,由于行李架支承部通过前照灯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因此在跨骑式车辆翻倒时等能够适当地保护前照灯。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40a)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
据此,能够有效地避开前照灯的照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延伸部(140c)具有:下方延伸部(170),其从所述弯曲部(140b)向下方延伸;和弯折部(172),其从所述下方延伸部(170)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折,所述弯折部(172)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比所述第一延伸部(140a)相对于所述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大。
由于弯折部的倾斜度比第一延伸部大,因此在将行李放置于行李架上时,载荷容易施加在弯折部上。据此,即使在将重物放置于行李架上时弯折部由于载荷而损伤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载荷对车身侧的零部件造成影响。另外,通过沿着前照灯设置弯折部,能够适当地保护前照灯免受斜下方的飞石等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所述跨骑式车辆(10)还具有位于所述前照灯(42)的下方的底梁(26),所述第二延伸部(140c)在比所述底梁(26)的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端部靠内侧的位置被固定于所述底梁(26)。
据此,无需增加支撑件等部件就能够将第二延伸部固定于底梁。另外,通过沿着前照灯形成第二延伸部,能够适当地保护前照灯免受斜下方的飞石等损伤。

Claims (4)

1.一种跨骑式车辆(10),具有前照灯(42)、行李架(50)和方向指示器(38),其中,所述行李架(50)位于所述前照灯(42)的上方;所述方向指示器(38)位于所述行李架(50)的后方且配设在车宽方向的左右,该跨骑式车辆(10)的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式车辆(10)具有行李架支承部(140),所述行李架支承部(140)从所述行李架(50)通过所述前照灯(42)的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向下方延伸,并与所述跨骑式车辆(10)的车身(18)连接,
所述行李架支承部(140)具有第一延伸部(140a)、第二延伸部(140c)和弯曲部(140b),其中,
所述第一延伸部(140a)从所述行李架(50)向下方延伸;
所述第二延伸部(140c)从所述第一延伸部(140a)向下方延伸,并与所述车身(18)连接;
所述弯曲部(140b)为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140a)与所述第二延伸部(140c)的连接部分,其使所述第二延伸部(140c)从所述第一延伸部(140a)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延伸部(140a)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延伸部(140c)具有:下方延伸部(170),其从所述弯曲部(140b)向下方延伸;和弯折部(172),其从所述下方延伸部(170)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折,
所述弯折部(172)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比所述第一延伸部(140a)相对于所述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位于所述前照灯(42)的下方的底梁(26),
所述第二延伸部(140c)在比所述底梁(26)的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端部靠内侧的位置被固定于所述底梁(26)。
CN202220724670.8U 2021-03-31 2022-03-30 跨骑式车辆 Active CN2171462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9494A JP7273089B2 (ja) 2021-03-31 2021-03-31 鞍乗型車両
JP2021-059494 2021-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46226U true CN217146226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7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4670.8U Active CN217146226U (zh) 2021-03-31 2022-03-30 跨骑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73089B2 (zh)
CN (1) CN217146226U (zh)
BR (1) BR102022005935A2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5312Y2 (zh) * 1971-01-29 1975-05-13
US3948424A (en) * 1975-02-24 1976-04-06 Hunn John L Front rack for motorcycle
JPS6288691U (zh) * 1985-11-25 1987-06-06
CN2806276Y (zh) 2005-06-01 2006-08-16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摩托车前货架
JP7169913B2 (ja) 2019-03-14 2022-1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ヘッドライト支持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56008A (ja) 2022-10-14
JP7273089B2 (ja) 2023-05-12
BR102022005935A2 (pt)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2907B2 (en) Vehicle
CN110316296B (zh) 二轮机动车的座椅框架
JP533576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灯火装置
TWI503251B (zh) 跨坐型車輛
US10408405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arrangement for saddle riding vehicle, and saddle riding vehicle
TW201226252A (en) Motorcycle
JP504843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ウインカ一体型バックミラー
EP1642811B1 (en) Windscreen mounting structure in light vehicles
CN217146226U (zh) 跨骑式车辆
JP2009181913A (ja) 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EP2965976B1 (en) Movable on-vehicle device for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CN110015363B (zh) 鞍乘车辆的前罩结构
CN217477457U (zh) 跨骑式车辆
JP5320195B2 (ja) 自動二輪車
US8506000B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7481839B2 (ja) 鞍乗型車両
WO2022209890A1 (ja) 鞍乗型車両
CN217893097U (zh) 跨骑式车辆
JP2006096132A (ja) グラブレール及びマフラ支持構造
JP705084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足乗せ構造
EP2965975B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on-vehicle accessory device of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JP7369749B2 (ja) 鞍乗型車両
JP7394239B2 (ja) 鞍乗型車両
JP7543369B2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7165207A (ja) 鞍乗型車両の後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