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5983U - 一种地膜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膜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5983U
CN217135983U CN202220896006.1U CN202220896006U CN217135983U CN 217135983 U CN217135983 U CN 217135983U CN 202220896006 U CN202220896006 U CN 202220896006U CN 217135983 U CN217135983 U CN 217135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onnecting rod
harrow
hinged
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960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仕杰
江浩远
吴敬一
王桐新
王含琪
李旭荣
王树才
徐红梅
郑相周
刘梅英
任奕林
潘海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8960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5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5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5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膜回收装置,包括:两个耙杆组件和移动组件,两个耙杆组件间隔设置,且两个耙杆组件之间形成有用于收集地膜的回收间隙,耙杆组件包括支架、转动杆、至少一个耙杆部及驱动部,两个支架相互间隔设置,转动杆竖直设置,并绕其轴线转动连接于支架,耙杆部沿转动杆的轴向设置,并连接于转动杆,用于捕捉和卸下地膜,驱动部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驱动部的固定端连接于支架、活动端连接于转动杆,用于驱动转动杆和耙杆部绕转动杆的转轴转动,以带动捕捉后的地膜移动并卸下至回收间隙,移动组件连接于两个支架,用于驱动耙杆组件沿预设的路径移动。本实用新型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地膜回收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地膜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膜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为减少残膜对土地造成污染、减少农民的工作强度,以及提高田间残膜回收的效率,用于回收残膜的地膜回收装置营运而生。
通常,回收地膜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弹齿式、耙齿式、齿轮式、齿链式、伸缩杆齿式以及铲式起膜滚筒筛式,例如申请号为:CN202121475334.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一种地膜收集及刮膜装置,包括平行支架,平行支架从前侧向后依次设置有与之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杆及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杆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弧形耙齿,第二转动杆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二弧形耙齿;第一转动杆及第二转动杆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斜拉杆及第二斜拉杆,第一斜拉杆及第二斜拉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平行拉杆,平行支架的后端向上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上端于平行杆之间转动连接有液压伸缩杆;平行支架的前侧向前设置有刮膜板,刮膜板开设有若干供第一弧形耙齿及第二弧形耙齿穿过的刮膜条孔。本实用新型将地膜收集后集中堆放在地表,便于人工捡拾,并且缠在机器上的地膜易于清理,提升工作效率。当第一弧形耙和第二弧形耙缠绕一点量的地膜后,该装置需要使用者停车操作,并通过液压伸缩杆将第一弧形耙和第二弧形耙向上拉伸以刮除地膜,回收地膜效率低。
因此,亟需一种地膜回收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地膜回收装置需要停机操作以刮除缠绕在第一弧形耙和第二弧形耙上的地膜,从而导致地膜回收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地膜回收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地膜回收装置需要停机操作以刮除缠绕在第一弧形耙和第二弧形耙上的地膜,从而导致地膜回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地膜回收装置,包括:
两个间隔设置的耙杆组件,两个所述耙杆组件之间形成有用于收集地膜的回收间隙,所述耙杆组件包括支架、转动杆、至少一个耙杆部及驱动部,两个所述支架相互间隔设置,所述转动杆竖直设置,并绕其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耙杆部沿所述转动杆的轴向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转动杆,用于捕捉和卸下地膜,所述驱动部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支架、活动端连接于所述转动杆,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和所述耙杆部绕所述转动杆的转轴转动,以带动捕捉后的地膜移动并卸下至所述回收间隙;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架,用于驱动所述耙杆组件沿预设的路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耙杆部包括耙膜杆、套筒及耙头,所述耙膜杆竖直设置,且所述套筒活动套设于所述耙膜杆,所述耙头连接于所述耙膜杆的一端,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耙膜杆的另一端、活动端铰接于所述套筒,用于驱动所述耙膜杆和所述耙头沿所述套筒的轴线滑动,以使得所述耙头捕捉和卸下地膜。
进一步的,所述耙杆部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耙膜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套筒,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活动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绕其铰接处转轴转动,以使得所述耙膜杆和所述耙头沿所述套筒的轴线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耙杆组件还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中部铰接,且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一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活动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耙杆组件中所述耙杆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耙膜杆沿垂直于所述转动杆的轴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相邻地另一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一所述套筒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的铰接处相铰接,且相邻地另一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一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耙膜杆的一端的铰接处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连接块和滑条,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转动杆,并沿所述转动杆的轴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条滑动嵌设于所述滑槽,所述滑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且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活动端连接于所述滑条,用于驱动所述滑条沿所述滑槽的导向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绕其铰接处的转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还包括齿条、第一齿轮、第一半齿轮、第二半齿轮及驱动件,所述齿条沿所述滑槽的导向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滑条,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并与所述齿条相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均转动连接于支架,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相互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绕其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齿条和所述滑条沿所述滑槽的导向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转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及电机,所述转动轴沿所述转动杆的轴向设置,并绕其轴线转动连接于支架,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转动轴同轴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同轴设置,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且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且其输出轴同轴连接于所述转动轴。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第一行星轮、两个第二行星轮及齿圈,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转动杆同轴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二行星轮绕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周向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轮,且一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转动轴同轴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所述齿圈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同轴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支架,且所述齿圈与两个第二行星轮均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支架一一对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两个转动杆相互间隔设置,并在其两者之前形成用于收集地膜的回收间隙,耙杆部与转动杆一一对应设置,并经转动杆转动连接于支架,耙杆部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对地膜进行捕捉,并且可带动捕捉到的地膜一起转动,当转动杆带动耙杆部正好转动至回收间隙上时,耙杆部卸下捕捉后的地膜,同时移动组件连接于支架,用于带动支架和耙杆部沿预设的路径移动,卸下至回收间隙内的地膜受惯性的作用,沿回收间隙的导向运动并实现对预设路径上地膜的回收,这样并可实现对地膜的自动捕捉和卸下,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停机操作以刮除缠绕在第一弧形耙和第二弧形耙上的地膜,从而导致地膜回收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地膜回收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地膜回收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耙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转动杆及驱动部相连接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膜回收装置,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耙杆组件1和移动组件2,两个耙杆组件1之间形成有用于收集地膜的回收间隙3,耙杆组件1包括支架11、转动杆12、至少一个耙杆部13及驱动部14,两个支架11相互间隔设置,转动杆12竖直设置,并绕其轴线转动连接于支架11,耙杆部13沿转动杆12的轴向设置,并连接于转动杆12,用于捕捉和卸下地膜,驱动部14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驱动部14的固定端连接于支架11、活动端连接于转动杆12,用于驱动转动杆12和耙杆部13绕转动杆12的转轴转动,以带动捕捉后的地膜移动并卸下至回收间隙3,移动组件2连接于两个支架11,用于驱动耙杆组件1沿预设的路径移动。
本装置中,两个转动杆12相互间隔设置,并在其两者之前形成用于收集地膜的回收间隙3,耙杆部13与转动杆12一一对应设置,并经转动杆12转动连接于支架11,耙杆部13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对地膜进行捕捉,并且可带动捕捉到的地膜一起转动,当转动杆12带动耙杆部13正好转动至回收间隙3上时,耙杆部13卸下捕捉后的地膜,同时移动组件2连接于支架11,用于带动支架11和耙杆部13沿预设的路径移动,卸下至回收间隙3内的地膜受惯性的作用,沿回收间隙3的导向运动并实现对预设路径上地膜的回收,这样并可实现对地膜的自动捕捉和卸下,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停机操作以刮除缠绕在第一弧形耙和第二弧形耙上的地膜,从而导致地膜回收效率低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装置中还包括与回收间隙3相连通的传送组件、与传送组件的出料端相连的滚筒组件,以及用于存储地膜的储存组件,传送组件的进料端与回收间隙3相连通,用于运输卸下至回收间隙3上的地膜,滚筒绕其转动轴线转动,用于将残膜中混有的土、植物茎秆、叶片及杂草等进行分离,以使得分离的土、植物茎秆、叶片及杂草等受重力作用自动漏出,并将分离出来的残膜运输至储存组件进行储存,此处不作过多阐述。
如图4及图5所示,耙杆部13包括耙膜杆131、套筒132、耙头、连接于耙膜杆131的第一连杆133,以及连接于套筒132的第二连杆134。
其中,耙膜杆131竖直设置,且套筒132活动套设于耙膜杆131,耙头连接于耙膜杆131的一端,驱动部14的固定端铰接于耙膜杆131的另一端、活动端铰接于套筒132,用于驱动耙膜杆131和耙头沿套筒132的轴线滑动,以使得耙头捕捉和卸下地膜。
可以理解,耙膜杆131可沿套筒132的导向滑动,当耙头远离套筒132运动时,耙头与地膜接触,并将地膜进行捕捉,当耙头靠近套筒132运动时,耙头带动地膜一起向上运动,且耙头内置于套筒132内时,地膜被套筒132刮除,以卸下捕捉后的地膜,这样通过耙膜杆131沿套筒132导向的滑动,实现地膜的自动捕捉和卸下,避免停机操作,提高地膜回收效率。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杆133和第二连杆134的中部铰接,且第一连杆133的一端铰接于耙膜杆131的一端,第二连杆134的一端铰接于套筒132,驱动部14的固定端与第一连杆133的另一端铰接、活动端与第二连杆134的另一端铰接,用于驱动第一连杆133和第二连杆134绕其铰接处转轴转动,以使得耙膜杆131和耙头沿套筒132的轴线滑动。
可以理解,驱动部14的固定端和活动端的相对运动,驱动第一连杆133和第二连杆134绕其铰接处转轴转动,即驱动第一连杆133的一端和第二连杆134的一端,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并带动耙膜杆131沿套筒132的导向滑动,以捕捉和卸下地膜。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连杆133和第二连杆134的铰接,实现在驱动耙膜杆131沿远离转动杆12的方向平移的同时,带动耙膜杆131沿套筒132的导向滑动,从而减少驱动部14件的数量,简化回收装置的结构、减少回收装置的成本。
如图4所示,耙杆组件1还包括传动部15,传动部15包括第三连杆151和第四连杆152,第三连杆151和第四连杆152的中部铰接,且第三连杆151的一端与一第二连杆134的另一端铰接,第四连杆152的另一端与一第一连杆133的另一端铰接,驱动部14的固定端与第四连杆152的另一端铰接、活动端与第三连杆151的另一端铰接。
可以理解,第三连杆151和第四连杆152的铰接运动带动第一连杆133和第二连杆134的铰接运动,且第三连杆151和第四连杆152的设置用于避免耙膜杆131和套筒132在运动过程中与移动组件2发生干涉,同时第三连杆151和第四连杆152的设置,增加了耙杆部13收集地膜的收集范围。
其中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3及图5所示,耙杆组件1中耙杆部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耙膜杆131沿垂直于转动杆12的轴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相邻地另一第一连杆133的另一端与一套筒132和第二连杆134的一端的铰接处相铰接,且相邻地另一第二连杆134的另一端与一第一连杆133与耙膜杆131的一端的铰接处相铰接。
可以理解,多个耙膜杆131沿垂直于转动杆12的轴向设置,且第一连杆133和第二连接均与相邻地第二连杆134和第一连杆133相铰接,并形成本装置中的菱形伸缩结构,用于实现耙杆部13沿垂直于转动杆12的轴向的伸长和缩短,不仅可以增加了本装置收集地膜的收集范围,同时减少本装置的体积,节省本装置的占地面积,便于使用。
如图6及图7所示,驱动部14包括连接块141、滑条142、连接于滑条142的齿条143、连接于支架11的第一齿轮144、连接于支架11的第一半齿轮145和第二半齿轮146,及连接于支架11的驱动件147。
其中,连接块141连接于转动杆12,并沿转动杆12的轴向开设有滑槽,滑条142滑动嵌设于滑槽,滑条142的一端与第三连杆151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块141与第四连杆152的另一端铰接,且驱动部14的固定端连接于连接块141、活动端连接于滑条142,用于驱动滑条142沿滑槽的导向滑动,以使得第三连杆151和第四连杆152绕其铰接处的转轴转动。
可以理解,本装置中通过滑条142沿滑槽的导向往复滑动,实现第三连杆151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152的另一端相对靠近和远离运动,以带动耙膜杆131沿套筒132的导向作往返式滑动,以捕捉和卸下地膜。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齿条143沿滑槽的导向设置,并连接于滑条142,第一齿轮144转动连接于支架11,并与齿条143相啮合传动连接,第一半齿轮145和第二半齿轮146均转动连接于支架11,并分别与第一齿轮144相啮合传动连接,且第一半齿轮145和第二半齿轮146相互传动连接,驱动件147传动连接于第一半齿轮145和第二半齿轮146,用于驱动第一半齿轮145和第二半齿轮146绕其轴线转动,以使得齿条143和滑条142沿滑槽的导向滑动。
可以理解,第一半齿轮145和第二半齿轮146均与第一齿轮144相啮合传动连接,以实现第一齿轮144绕其转轴的正转和反转,并实现齿条143沿滑槽的导向作往返式运动。
进一步地,驱动部14还应包括用于实现第一半齿轮145和第二半齿轮146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半齿轮145同轴设置,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半齿轮145同轴设置,并与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此处不作过多阐述。
如图6及图7所示,驱动件147包括转动轴1471、第一锥齿轮1472、第二锥齿轮1473、电机、连接于转动杆12的第一行星轮1474、两个第二行星轮1475及连接于支架11的齿圈1476。
其中,转动轴1471沿转动杆12的轴向设置,并绕其轴线转动连接于支架11,第一锥齿轮1472与转动轴1471同轴设置,并连接于转动轴1471的一端,第二锥齿轮1473与第一半齿轮145和第二半齿轮146同轴设置,并连接于第一半齿轮145和第二半齿轮146,且第二锥齿轮1473与第一锥齿轮1472传动连接,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架11,且其输出轴同轴连接于转动轴1471。
可以理解,本装置通过电机驱动转动轴1471绕其轴线转动,并通过第一锥齿轮1472和第二锥齿轮1473的啮合传动,将运动传递至齿轮和齿条143的运动,以带动耙膜杆131和套筒132的相对运动。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行星轮1474与转动杆12同轴设置,并连接于转动杆12,两个第二行星轮1475绕第一行星轮1474的周向转动连接于第一行星轮1474,且一第二行星轮1475与转动轴1471同轴设置,并连接于转动轴1471的另一端,齿圈1476与第一行星轮1474同轴设置,并连接于支架11,且齿圈1476与两个第二行星轮1475均相啮合。
可以理解,第一行星轮1474、两个第二行星轮1475及齿圈1476组成行星齿轮传动结构,在实现本装置转动杆12绕其轴线转动的同时,将运动传递至耙杆部13,并带动耙膜杆131沿垂直转动杆12的轴线方向平移,以及带动耙膜杆131和耙头沿套筒132的导向滑动,并对地膜进行捕捉和卸下,不仅简化了回收装置的结构,而且减少了回收装置的成本,提高回收装置的回收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之间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耙膜杆131绕转动杆12转动和通过的空间,避免耙膜杆131绕转动杆12的轴线转动过程中发生干涉,此处不作过多阐述。
如图1及图3所示,移动组件2包括滚轮21,滚轮21与支架11一一对应设置,并连接于支架11的底部。
可以理解,滚轮21设置于支架11的底部,在农机等驱动设备的驱动下,方便耙膜杆131沿预设的路径进行移动,及本装置可与其他农用驱动设备进行配套设置,实现地膜的自动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两个转动杆12相互间隔设置,并在其两者之前形成用于收集地膜的回收间隙3,耙杆部13与转动杆12一一对应设置,并经转动杆12转动连接于支架11,耙杆部13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对地膜进行捕捉,并且可带动捕捉到的地膜一起转动,当转动杆12带动耙杆部13正好转动至回收间隙3上时,耙杆部13卸下捕捉后的地膜,同时移动组件2连接于支架11,用于带动支架11和耙杆部13沿预设的路径移动,卸下至回收间隙3内的地膜受惯性的作用,沿回收间隙3的导向运动并实现对预设路径上地膜的回收。
在使用时,由电机带动转动杆12和第一行星轮1474绕转动杆12的轴线转动,通过第二行星轮1475、齿圈1476的传动连接将运动传递至转动轴1471、第一半齿轮145、第二半齿轮146、第一齿轮144及齿条143与转动杆12保持同步转动,同时第一锥齿轮1472和第二锥齿轮1473的传动连接,驱动齿条143沿滑槽的导向作往返式运动,并经滑条142的传递,带动第三连杆151和第四连杆152绕其铰接处转轴转动,以及第一连杆133和第二连杆134绕其铰接处转轴转动,最后即可实现耙膜杆131沿套筒132的导向滑动。
进一步地,耙膜杆131在随转动杆12绕其转动轴线转动过程中,先逐渐靠近地膜运动,至耙头捕捉地膜,然后带动耙头和地膜渐靠近套筒132运动,当耙膜杆131刚好运动至回收间隙3上时,耙头完全内置于套筒132内,且地膜被套筒132刮落,并落入回收间隙3上,卸下的地膜在受惯性的作用下,自动进入传送组件,在经过滚筒组件的分离后落入储存组件内完成回收。
进一步地,本装置经通过电机,在驱动耙膜杆131绕转动杆12的轴线旋转的同时,带动耙膜杆131沿垂直于转动杆12的轴线方向平移运动,并带动耙膜杆131和耙头靠近和远离地面运动,以实现地膜的捕捉和卸下,不仅简化了回收装置的结构,而且减少了回收装置的成本,提高回收装置的回收效率。
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对地膜的自动捕捉和卸下,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停机操作以刮除缠绕在第一弧形耙和第二弧形耙上的地膜,从而导致地膜回收效率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间隔设置的耙杆组件,两个所述耙杆组件之间形成有用于收集地膜的回收间隙,所述耙杆组件包括支架、转动杆、至少一个耙杆部及驱动部,两个所述支架相互间隔设置,所述转动杆竖直设置,并绕其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耙杆部沿所述转动杆的轴向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转动杆,用于捕捉和卸下地膜,所述驱动部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支架、活动端连接于所述转动杆,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和所述耙杆部绕所述转动杆的转轴转动,以带动捕捉后的地膜移动并卸下至所述回收间隙;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架,用于驱动所述耙杆组件沿预设的路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杆部包括耙膜杆、套筒及耙头,所述耙膜杆竖直设置,且所述套筒活动套设于所述耙膜杆,所述耙头连接于所述耙膜杆的一端,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耙膜杆的另一端、活动端铰接于所述套筒,用于驱动所述耙膜杆和所述耙头沿所述套筒的轴线滑动,以使得所述耙头捕捉和卸下地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地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杆部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耙膜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套筒,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活动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绕其铰接处转轴转动,以使得所述耙膜杆和所述耙头沿所述套筒的轴线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地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杆组件还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中部铰接,且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一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活动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地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杆组件中所述耙杆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耙膜杆沿垂直于所述转动杆的轴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相邻地另一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一所述套筒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的铰接处相铰接,且相邻地另一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一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耙膜杆的一端的铰接处相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地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连接块和滑条,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转动杆,并沿所述转动杆的轴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条滑动嵌设于所述滑槽,所述滑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且所述驱动部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活动端连接于所述滑条,用于驱动所述滑条沿所述滑槽的导向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绕其铰接处的转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地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括齿条、第一齿轮、第一半齿轮、第二半齿轮及驱动件,所述齿条沿所述滑槽的导向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滑条,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并与所述齿条相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均转动连接于支架,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相互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绕其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齿条和所述滑条沿所述滑槽的导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地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转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及电机,所述转动轴沿所述转动杆的轴向设置,并绕其轴线转动连接于支架,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转动轴同轴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同轴设置,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且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且其输出轴同轴连接于所述转动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地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第一行星轮、两个第二行星轮及齿圈,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转动杆同轴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二行星轮绕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周向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轮,且一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转动轴同轴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所述齿圈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同轴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支架,且所述齿圈与两个第二行星轮均相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支架一一对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底部。
CN202220896006.1U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地膜回收装置 Active CN217135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6006.1U CN217135983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地膜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6006.1U CN217135983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地膜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5983U true CN217135983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0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96006.1U Active CN217135983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地膜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59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06582A (zh) 一种市政用高效安全割草机
CN109819699B (zh) 旋齿式农田废膜捡拾机
CN203661582U (zh) 一种榨菜收割及清理收集装置
CN113853936B (zh) 一种可有序集菜的水培生菜整板式收获机
CN217135983U (zh) 一种地膜回收装置
CN108811738B (zh) 可调节式苹果辅助采摘装置
CN205232811U (zh) 一种可旋转籽瓜收获取籽机
CN205142797U (zh) 一种地膜脱杂卷收机
CN108811691B (zh) 一种农业用收割装置
CN206923291U (zh) 一种半夏、南星药材收获机
CN206835648U (zh) 一种马铃薯收获机以及马铃薯收获系统
CN215912455U (zh) 一种拖拉机牵引式大蒜残膜回收机辅助装置
CN209861495U (zh) 旋齿式农田废膜捡拾机
CN115226474B (zh) 一种防脱落的自动花生收获机
CN115280961A (zh) 一种棉秆收割切碎残膜回收打包一体机
CN212381826U (zh) 一种用于园林草坪清扫设备
CN211164075U (zh) 一种新型笋干切片装置
CN114946541A (zh) 一种机械化食用菌快速采摘装置
CN218042544U (zh) 一种茎叶收获机
CN201422399Y (zh) 果蔬清洗去杂装置
CN112219555B (zh) 一种农业生产用大棚采摘装置
CN113141862B (zh) 一种甘蔗收割机的切割方法
CN220000044U (zh) 一种洋芋收获筛选机
CN211860995U (zh) 一种自动清理地膜的拾取装置
CN221017361U (zh) 一种采茶机前置老叶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