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08156U - 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08156U
CN217108156U CN202220624353.9U CN202220624353U CN217108156U CN 217108156 U CN217108156 U CN 217108156U CN 202220624353 U CN202220624353 U CN 202220624353U CN 217108156 U CN217108156 U CN 217108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differential
bevel gear
shel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243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飞
胡东阳
赵喜一
闫萌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Dana Ax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Dana Ax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Dana Ax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Dana Ax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243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081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08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081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包括左差壳、右差壳、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减壳、接油盘、半轴齿轮组件和差速器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左差壳、右差壳、主动锥齿轮、半轴齿轮组件、从动锥齿轮和减壳按照差速器总成的安装结构设置,差速器轴承座安装于右差壳的端部,接油盘为上端开口且内部具有一定深度开槽的薄壁结构,接油盘安装于差速器轴承座的外端面上,差速器轴承座的端面与接油盘的内壁形成蓄油池,接油盘的上端开口朝向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的下部部分浸没于驱动桥油池中,左差壳和右差壳上形成有相连通的油路通道,其保证了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差速器内部各旋转件进行有效润滑,避免磨损过快和摩擦烧结。

Description

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汽车驱动桥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轮间差速器是汽车后桥主减总成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由左右差壳、从动锥齿轮、十字轴、行星齿轮及其垫片、半轴齿轮及其垫片、左右轴承等构成。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差速器内部各核心旋转件必须要有足够的润滑油进行润滑和冷却。后市场失效分析表明,轮间差速器内部润滑不足导致各旋转件磨损过快和摩擦烧结是引起差速器失效的主要原因。
目前市场上的车辆静止状态下,驱动桥桥壳中油池油液面较高,润滑油可以通过左右差壳上的进油孔进入差速器内部进行润滑;车辆行驶时,从动锥齿轮高速甩油,桥壳中油池油液面下降,润滑油不再能通过进油孔进入差速器内部,同时差速器总成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也会将内部润滑油甩出,使得内部油量迅速减少,很容易导致各旋转件因缺少润滑而磨损和烧结,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善轮间差速器润滑不良,从而降低市场失效赔偿的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其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能够对差速器内部各旋转件进行有效润滑,避免磨损过快和摩擦烧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包括左差壳、右差壳、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减壳、接油盘、半轴齿轮组件和差速器轴承座,所述左差壳、右差壳、主动锥齿轮、半轴齿轮组件、从动锥齿轮和减壳按照差速器总成的安装结构设置,所述差速器轴承座安装于所述右差壳的端部,所述接油盘为上端开口且内部具有一定深度开槽的薄壁结构,所述接油盘安装于所述差速器轴承座的外端面上,所述差速器轴承座的端面与所述接油盘的内壁形成蓄油池,所述接油盘的上端开口朝向所述主动锥齿轮,用于接纳所述主动锥齿轮甩出的油;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下部部分浸没于驱动桥油池中,所述左差壳和右差壳上形成有相连通的油路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锥齿轮靠下侧的1/3部分浸没于驱动桥油池。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锥齿轮的齿形外端与所述减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接油盘具有一伸入所述间隙的接油柄,所述接油柄的底面高于所述蓄油池底部,所述接油柄和所述蓄油池之间通过一顺滑面连接,所述接油柄的侧壁与所述减壳的内侧壁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半轴齿轮组件包括半轴和半轴齿轮,所述半轴和半轴齿轮通过花键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油路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右差壳的轴端内孔与半轴之间的右差壳轴端油道和连通所述右差壳轴端油道与差速器内部的右差壳油槽,所述右差壳轴端油道与所述蓄油池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油路通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左差壳的轴端内孔与半轴之间的左差壳轴端油道以及连接所述左差壳轴端油道与差速器内部的左差壳油槽,所述左差壳轴端油道与所述驱动桥油池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接油盘的外周侧壁形成有用于与差速器轴承座连接固定的安装端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由于从动锥齿轮的下部部分浸没于驱动桥油池中,当从动锥齿轮转动时,将驱动桥油池油池中的油带起,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将油带给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转动将油甩到接油盘中,油从接油盘通过右差壳进入到差速器中,实现差速器内部结构的润滑和冷却,进而保证了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差速器内部各旋转件进行有效润滑,避免磨损过快和摩擦烧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接油盘安装形式示意图;
图3为半轴安装形式示意图;
图4为差速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其中:1、从动锥齿轮,2、主动锥齿轮,3、减壳,3a、内侧壁,4、接油盘,4a、接油柄,4b、蓄油池底部,4c、接油盘安装端面,5、右差壳, 5a、右差壳油槽,6、左差壳,6a、左差壳油槽,7、蓄油池,9、差速器轴承座,10、半轴,11、右差壳轴端油道,12、左差壳轴端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包括左差壳6、右差壳5、主动锥齿轮2、从动锥齿轮1、减壳3、接油盘4、半轴齿轮组件和差速器轴承座9。
其中,所述左差壳6、右差壳5、主动锥齿轮2、半轴齿轮组件、从动锥齿轮1和减壳3按照差速器总成的安装结构设置,上述结构的连接和安装为本领域常用的技术,在此不过多赘述。
其中,所述差速器轴承座9安装于所述右差壳5的端部,所述接油盘4 为上端开口且内部具有一定深度开槽的薄壁结构,所述接油盘4安装于所述差速器轴承座9的外端面上,所述差速器轴承座9的端面与所述接油盘4的内壁形成蓄油池7,所述接油盘4的上端开口朝向所述主动锥齿轮2,用于接纳所述主动锥齿轮2甩出的油;所述从动锥齿轮1的下部部分浸没于驱动桥油池中,所述左差壳6和右差壳5上形成有相连通的油路通道。
优选的,所述从动锥齿轮1靠下侧的约1/3的部分浸没于驱动桥油池,以确保从动锥齿轮1转动后依靠轮齿能够有效将油带起,并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将油带给主动锥齿轮2。
使用上述润滑系统,车辆静止时,从动锥齿轮1有1/3部分浸在驱动桥桥壳油池中,车辆行驶时,从动锥齿轮1转动带起油池中的油,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将油带给主动锥齿轮2;主动锥齿轮2转动将油甩到接油盘4中;油从接油盘4中进入右差壳5,通过右差壳5进入差速器内部,对各核心旋转件(包括但不限于半轴齿轮及其垫片、行星齿轮及其垫片和十字轴)进行润滑和冷却。
其中,所述主动锥齿轮2的齿形外端与所述减壳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接油盘4具有一伸入所述间隙的接油柄41,所述接油柄41的底面高于所述蓄油池底部4b,所述接油柄41和所述蓄油池7之间通过一顺滑面连接,所述接油柄41的侧壁与所述减壳3的内侧壁3a接触,这样,保证主动锥齿轮2转动将油甩到减壳的内侧壁3a后能够准确掉落到接油柄41中,同时,油掉落到接油柄41后能迅速流向蓄油池底部4b。
在本申请中,为保证油的润滑效果,所述半轴齿轮组件包括半轴10和半轴齿轮,所述半轴10和半轴齿轮通过花键配合连接。
所述油路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右差壳5的轴端内孔与半轴10之间的右差壳轴端油道11和连通所述右差壳轴端油道11与差速器内部的右差壳油槽 5a,所述右差壳轴端油道11与所述蓄油池7连通。
积蓄在接油盘4中的油通过右差壳轴端油道11流入右差壳中,进而实现对差速器内部的各核心旋转件进行润滑和冷却。
所述油路通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左差壳6的轴端内孔与半轴10之间的左差壳轴端油道12以及连接所述左差壳轴端油道12与差速器内部的左差壳油槽6a,所述左差壳轴端油道12与所述驱动桥油池连通,进入差速器内部进行润滑后剩余的油从左差壳轴端油道12流入驱动桥油池中,实现油的循环往复利用。
为了保证接油盘4的稳定安装,所述接油盘4的外周侧壁形成有用于与差速器轴承座9连接固定的安装端面4c。
如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油路流动循环方向;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当车辆行驶中,主动锥齿轮2与从动锥齿轮1连续啮合传动,从动锥齿轮1转动持续带起驱动桥油池中的油,主动锥齿轮2持续将油甩到减壳的内侧壁3a后掉落到接油盘4的接油柄4a中,并顺畅留到蓄油池7中;蓄油池7中油量持续增加,借助右差壳轴端油道11和右差壳油槽5a持续流进差速器内部;当差速器内部油量持续增加,借助左差壳油槽6a和左差壳轴端油道12最终流进驱动桥油池中,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对差速器内部的持续润滑和冷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包括左差壳、右差壳、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减壳、接油盘、半轴齿轮组件和差速器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差壳、右差壳、主动锥齿轮、半轴齿轮组件、从动锥齿轮和减壳按照差速器总成的安装结构设置,所述差速器轴承座安装于所述右差壳的端部,所述接油盘为上端开口且内部具有一定深度开槽的薄壁结构,所述接油盘安装于所述差速器轴承座的外端面上,所述差速器轴承座的端面与所述接油盘的内壁形成蓄油池,所述接油盘的上端开口朝向所述主动锥齿轮,用于接纳所述主动锥齿轮甩出的油;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下部部分浸没于驱动桥油池中,所述左差壳和右差壳上形成有相连通的油路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锥齿轮靠下侧的1/3部分浸没于驱动桥油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锥齿轮的齿形外端与所述减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接油盘具有一伸入所述间隙的接油柄,所述接油柄的底面高于所述蓄油池底部,所述接油柄和所述蓄油池之间通过一顺滑面连接,所述接油柄的侧壁与所述减壳的内侧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齿轮组件包括半轴和半轴齿轮,所述半轴和半轴齿轮通过花键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右差壳的轴端内孔与半轴之间的右差壳轴端油道和连通所述右差壳轴端油道与差速器内部的右差壳油槽,所述右差壳轴端油道与所述蓄油池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通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左差壳的轴端内孔与半轴之间的左差壳轴端油道以及连接所述左差壳轴端油道与差速器内部的左差壳油槽,所述左差壳轴端油道与所述驱动桥油池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盘的外周侧壁形成有用于与差速器轴承座连接固定的安装端面。
CN202220624353.9U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 Active CN217108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4353.9U CN217108156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4353.9U CN217108156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08156U true CN217108156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605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24353.9U Active CN217108156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081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213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ubricating a differential in an axle assembly
US7178426B2 (en) Enhanced lubrication system for drive axle assemblies
US8657073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838262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ubricating a differential in an axle assembly
CA2514420A1 (en) Drive axle assembly with insert
CN217108156U (zh) 一种轮间差速器润滑系统
CN110873168A (zh) 一种纯电动商用车高性能减速箱
EP3320232A1 (en) Automotive driveline unit housing with lubricant feed passage and flow restrictor
CN219888692U (zh) 电驱动车差速器的油冷润滑结构
US11959543B2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214888778U (zh) 一种具有改进润滑系统的中桥主减速器总成
CN113090742A (zh) 一种具有改进润滑系统的中桥主减速器总成
CN211624165U (zh) 一种差速器挡油盘
CN219317578U (zh) 一种有利于飞溅润滑的变速箱壳体
CN219119760U (zh) 一种带锥度集油槽的轴承润滑油道结构
CN215059381U (zh) 一种齿轴润滑结构及变速箱
CN218598756U (zh) 汽车差速器总成
CN218377577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差速器壳体及差速器
CN214617734U (zh) 一种四驱车前桥差速器壳体及前桥差速器
CN212717911U (zh) 一种行星齿轮变速器润滑系统
CN215171920U (zh) 行星轮系轴承润滑组件
CN214221974U (zh) 传动齿轮箱
JPH037637Y2 (zh)
CN216045381U (zh) 一种减速箱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
CN211335441U (zh) 同轴电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