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00303U - 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00303U
CN217100303U CN202123317690.8U CN202123317690U CN217100303U CN 217100303 U CN217100303 U CN 217100303U CN 202123317690 U CN202123317690 U CN 202123317690U CN 217100303 U CN217100303 U CN 217100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tube
low tube
electric motor
motor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176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福贤
邵翠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unhongda Alumin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unhongda Alumin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unhongda Alumin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unhongda Alumin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176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00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00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00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车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包括头管,所述头管的一侧上方与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管和第一下管,所述第一下管的外部套设有第二下管,且第二下管的两侧内部分别呈相对设置有第一电池容纳部与第二电池容纳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利用第一电池容纳部与第二电池容纳部均可放置电池,以供电机驱动的动力,可以增加电动车续航能力,又通过增大下管径向尺寸以增强下管刚性的同时,在其两侧增大径向尺寸的位置,设置有可放置电池的容纳槽,不仅让车架结构更为稳定,而且使第二下管的空间结构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车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车架是整辆车的骨架,车架重点在于管材的粗细和管壁厚度,还有前后车架的铰链连接部分的设计强度。
目前电动车,其续航能力不理想及由于下管底部承载骑行者重量的作用,需要增强其刚性,避免变形弯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来解决目前电动车,其续航能力不理想及由于下管底部承载骑行者重量的作用,需要增强其刚性,避免变形弯曲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包括头管,所述头管的一侧上方与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管和第一下管,所述第一下管的外部套设有第二下管,且第二下管的两侧内部分别呈相对设置有第一电池容纳部与第二电池容纳部,所述第一下管与第二下管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中置仓,且中置仓内设置有五通,所述中置仓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立管和平叉,所述平叉上方设置有立叉,所述立叉一端与上管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通过在第一下管外部套设有一个径向尺寸比第一下管大的第二下管,并在第二下管的外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池容纳部与第二电池容纳部,利用第一电池容纳部与第二电池容纳部均可放置电池,以供电机驱动的动力,可以增加电动车续航能力,又通过增大下管径向尺寸以增强下管刚性的同时,在其两侧增大径向尺寸的位置,设置有可放置电池的容纳槽,不仅让车架结构更为稳定,而且使第二下管的空间结构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池容纳部与第二电池容纳部均呈现出等腰梯形容纳槽口,以用于容放电池。
进一步,所述中置仓内部设置有容放腔室,以用于容纳电池线束与电子控制元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电池线束通过容放腔室以及放置电子控制元件,不仅便于对内部线束的梳理,还方便对线束以及电子元件的检修与维护。
进一步,所述第二下管径向尺寸大于第一下管径向尺寸。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下管径向尺寸大于第一下管径向尺寸,能够增大第一下管的刚性,以增强其抗弯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正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头管,2、第一下管,3、中置仓,4、平叉,5、立叉,6、立管,7、上管,8、第二下管,81、第一电池容纳部,82、第二电池容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车架是整辆车的骨架,车架重点在于管材的粗细和管壁厚度,还有前后车架的铰链连接部分的设计强度。
目前电动车,其续航能力不理想及由于下管底部承载骑行者重量的作用,需要增强其刚性,避免变形弯曲,对此实用新型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优选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包括头管1,所述头管1的一侧上方与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管7和第一下管2,所述第一下管2的外部套设有第二下管8,且第二下管8的两侧内部分别呈相对设置有第一电池容纳部81与第二电池容纳部82,所述第一下管2与第二下管8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中置仓3,且中置仓3内设置有五通,所述中置仓3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立管6和平叉4,所述平叉4上方设置有立叉5,所述立叉5一端与上管7固定连接,通过在第一下管2外部套设有一个径向尺寸比第一下管2大的第二下管8,并在第二下管8的外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池容纳部81与第二电池容纳部82,利用第一电池容纳部81与第二电池容纳部82均可放置电池,以供电机驱动的动力,可以增加电动车续航能力,又通过增大下管径向尺寸以增强下管刚性的同时,在其两侧增大径向尺寸的位置,设置有可放置电池的容纳槽,不仅让车架结构更为稳定,而且使第二下管8的空间结构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电池容纳部81与第二电池容纳部82均呈现出等腰梯形容纳槽口,以用于容放电池。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中置仓3内部设置有容放腔室,以用于容纳电池线束与电子控制元件,通过使电池线束通过容放腔室以及放置电子控制元件,不仅便于对内部线束的梳理,还方便对线束以及电子元件的检修与维护。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下管8径向尺寸大于第一下管2径向尺寸,能够增大第一下管2的刚性,以增强其抗弯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在第一下管2外部套设有一个径向尺寸比第一下管2大的第二下管8,并在第二下管8的外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池容纳部81与第二电池容纳部82,利用第一电池容纳部81与第二电池容纳部82均可放置电池,以供电机驱动的动力,可以增加电动车续航能力,又通过增大下管径向尺寸以增强下管刚性的同时,在其两侧增大径向尺寸的位置,设置有可放置电池的容纳槽,不仅让车架结构更为稳定,而且使第二下管8的空间结构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包括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管的一侧上方与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管和第一下管,所述第一下管的外部套设有第二下管,且第二下管的两侧内部分别呈相对设置有第一电池容纳部与第二电池容纳部,所述第一下管与第二下管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中置仓,且中置仓内设置有五通,所述中置仓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立管和平叉,所述平叉上方设置有立叉,所述立叉一端与上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容纳部与第二电池容纳部均呈现出等腰梯形容纳槽口,以用于容放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置仓内部设置有容放腔室,以用于容纳电池线束与电子控制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管径向尺寸大于第一下管径向尺寸。
CN202123317690.8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 Active CN217100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7690.8U CN217100303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7690.8U CN217100303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00303U true CN217100303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91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17690.8U Active CN217100303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003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47028A1 (en) Built-in battery device of electric bicycle
CN217100303U (zh) 一种基于电动车龙骨电池结构
CN204821880U (zh) 太阳能电动滑板车
CN202608988U (zh) 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
CN206125297U (zh) 折叠电动车
CN206466099U (zh) 电动车车架
CN201694301U (zh) 电动自行车电池和控制器的鞍座内托架
CN207875893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07631394U (zh) 一种发电自行车后座
CN204623714U (zh) 一种新型的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21251597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
CN209208970U (zh) 一种可实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节能电动车
CN203623393U (zh) 一种太阳能制氢燃料的电动车动力系统
CN208149497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供电装置
CN201424078Y (zh) 摩托车后挡泥板
CN206807378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02585568U (zh) 轿车电池组
CN219969898U (zh) 一种两轮电动车的车架
CN207116631U (zh) 一种集成式尾灯电动助力车电池
CN217805050U (zh) 一种续航能力强的电动自行车
CN209426929U (zh) 一种骑行用自行车车架
CN210680410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置物架的电动旅游观光车
CN201214458Y (zh) 头盔箱
CN209441514U (zh) 一种新型电动自行车车架
CN108482565A (zh) 一种带有柔性太阳能板发电的电动助力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