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00277U - 车用遮阳板 - Google Patents

车用遮阳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00277U
CN217100277U CN202220023446.6U CN202220023446U CN217100277U CN 217100277 U CN217100277 U CN 217100277U CN 202220023446 U CN202220023446 U CN 202220023446U CN 217100277 U CN217100277 U CN 217100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mirror cover
sun visor
ticke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234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森
陈明沁
方清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yu Fuzhou Automobile Interior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yu Fuzhou Automobile Interio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yu Fuzhou Automobile Interior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yu Fuzhou Automobile Interio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234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00277U/zh
Priority to JP2022000757U priority patent/JP3237413U/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00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00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遮阳板包含一板本体、一镜子与一移动式镜盖。镜子设置于板本体的一容置凹槽。移动式镜盖在一完全闭合位置与一最大掀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置凹槽,借以遮蔽镜子或使镜子外露,并包含一镜盖本体、一票卡夹固件与一镜盖操作件。镜盖本体具有一固定部,固定部开设有一抽取凹槽并形成一票卡抽取空间。票卡夹固件自镜盖本体相对抽取凹槽的一侧凸伸出,并与固定部成一票卡夹固空间。镜盖操作件连结镜盖本体。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节省使用空间、方便取放票卡、方便拨动移动式镜盖等功效。

Description

车用遮阳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用遮阳板。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居住区域的扩张,车辆已成为现今社会非常普遍的代步工具,可以缩短较长距离的通勤时间,也可以同时提供遮阳、遮风、避雨等较好的通勤保护。
在每台车子的驾驶座与副驾驶座的前上方基本上都会设置有车用遮阳板。车用遮阳板通常具有遮阳的功效,更可以提供镜子供整理仪容、提供票卡夹来放置驾照、行照、信用卡或是早期的回数票等票卡。
然而,现有技术中,车用遮阳板的镜子与票卡夹为两个单独设置的组件,较占车用遮阳板的空间;票卡夹通常都利用车用遮阳板作为票卡的放置空间,但是车用遮阳板的平面容易导致使用者不好取出票卡;镜子通常会外露于车用遮阳板,长期使用会有污损等问题,且在驾驶翻转车用遮阳板后,也可能将镜子内的视野误会成是前方路况的情形。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在现有技术中,车用遮阳板的镜子与票卡夹为两个单独设置的组件所造成的占用空间的问题、票卡夹利用车用遮阳板的平面作为放置空间所造成的票卡不好取出的问题、镜子外露于车用遮阳板所造成的污损与误会车况的问题及其衍生出的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主要目的提供一种车用遮阳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车用遮阳板,可翻转地组装于一车体,包含一板本体、一镜子与一移动式镜盖。板本体可翻转地连结于车体,并且开设有一容置凹槽。镜子设置于容置凹槽。移动式镜盖沿一第一方向在一完全闭合位置与一最大掀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置凹槽,在完全闭合位置遮蔽镜子,在最大掀开位置使镜子以一最大外露面积外露于容置凹槽,并包含一镜盖本体、一票卡夹固组件与一镜盖操作件。镜盖本体具有一固定部,固定部开设有一抽取凹槽,并形成一票卡抽取空间。票卡夹固组件自镜盖本体相对抽取凹槽的一侧凸伸出,并与固定部形成一票卡夹固空间。镜盖操作件连结镜盖本体。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车用遮阳板中的镜盖操作件,为一凸伸结构。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车用遮阳板中的镜盖操作件,为一凹陷结构。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车用遮阳板,还包含一旋转杆,旋转杆沿第一方向穿设至板本体。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车用遮阳板,还包含一连结座,连结座连结旋转杆与车体。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车用遮阳板,还包含一卡合杆,卡合杆相对旋转杆而连结至板本体。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车用遮阳板中的票卡夹固组件,还包含一第一夹固组件与一第二夹固组件。第一夹固组件位于容置凹槽的一侧并远离镜盖操作件。第二夹固组件位于容置凹槽的另一侧并邻近镜盖操作件。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车用遮阳板中的第一夹固组件,具有一第一水平段与一第一铅直段,第二夹固组件具有一第二水平段与一第二铅直段,且第一水平段与第二水平段平行第一方向,第一铅直段与第二铅直段垂直第一方向。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车用遮阳板中的第一夹固组件,具有一第一倾斜段,第二夹固组件具有一第二倾斜段,且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倾斜于第一方向。
承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用遮阳板,利用板本体、镜子与移动式镜盖,可翻转地组装于车体,并供使用者遮阳、放置票卡、整理仪容。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票卡夹固件设置于镜盖本体,可以达到节省空间的功效;本实用新型利用票卡夹固件与镜盖本体达到夹固票卡的功效,并利用镜盖本体中的抽取凹槽及其衍生出的票卡抽取空间,达到方便使用者将票卡取出的功效;本实用新型利用镜盖操作件,达到方便使用者在使用时拨动移动式镜盖而露出镜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遮阳板组装于车体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遮阳板自车体翻转的示意图;
图3显示用户将票卡放置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遮阳板夹故票卡的示意图;
图5显示图4的A─A剖面图;
图6显示图4的B─B剖面图;
图7显示用户自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取出票卡的示意图;
图8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遮阳板的移动式镜盖移动的示意图;以及
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遮阳板的移动式镜盖移动至最大掀开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车用遮阳板
11:板本体
12:镜子
13:移动式镜盖
131:镜盖本体
1311:固定部
132:票卡夹固件
1321:第一夹固组件
1322:第二夹固组件
133:镜盖操作件
14:旋转杆
15:连结座
16:卡合杆
A0:外露面积
A1:最大外露面积
C:票卡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R:翻转方向
H:手
S1:票卡抽取空间
S2:票卡夹固空间
T:容置凹槽
T1:抽取凹槽
V: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申请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阅图1与图2,其中,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遮阳板组装于车体的示意图;以及,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遮阳板自车体翻转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车用遮阳板1可翻转地组装于一车体V,并包含一板本体11、一镜子12(标示于图8)与一移动式镜盖13。
板本体11可翻转地连结于车体V,并且开设有一容置凹槽T。板本体11的形状与一般的车用遮阳板相同,大致呈矩形,而在周围角落可采用圆弧倒角,但不以此为限。当板本体11收合于车体V时,会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要使用车用遮阳板1时,便可以将车用遮阳板1沿一翻转方向DR,如图2所示,并依照个人需求而将车用遮阳板1翻转至适当的角度。附图为了明确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故采用此视角以避免车用遮阳板1被车体V所遮挡,实务上的使用角度为公知常识,并不会因为附图的视角而造成混淆与误解。
镜子12设置于容置凹槽T。镜子12即为一般用以供使用者观看并整理仪容的镜子。需说明的是,因为镜子12设置于容置凹槽T会遮挡住容置凹槽T,故将容置凹槽T标示于边缘示意。
移动式镜盖13沿一第一方向D1在一完全闭合位置与一最大掀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于板本体11的容置凹槽T。移动式镜盖13自完全闭合位置沿一第一方向D1逐渐移动至最大掀开位置时,便可以使镜子12外露于容置凹槽T。移动式镜盖13包含一镜盖本体131、一票卡夹固件132与一镜盖操作件133。
镜盖本体131具有一固定部1311(标示于图5)。固定部1311开设有一抽取凹槽T1,并形成一票卡抽取空间S1。实务上,抽取凹槽T1通常会位于固定部1311靠近车体V的位置(车用遮阳板1在展开状态),并且会位于固定部1311 的中间,也就是镜盖本体131的中上位置,如图2所示。
票卡夹固件132自镜盖本体131相对抽取凹槽T1的一侧凸伸出,并且与固定部1311形成一票卡夹固空间S2(标示于图5)。票卡夹固件132设置于镜盖本体131上而形成移动式镜盖13,相较于现有技术,将会达到节省空间的功效。镜盖操作件133连结镜盖本体131。
在本实施例中,票卡夹固件132还包含一第一夹固组件1321与一第二夹固组件1322。第一夹固组件1321位于容置凹槽T的一侧并且远离镜盖操作件133,第二夹固组件1322位于容置凹槽T的另一侧并且邻近镜盖操作件133。第一夹固组件1321与第二夹固组件1322分别位于容置凹槽T的两个角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固组件1321具有一第一水平段与一第一铅直段,第二夹固组件1322具有一第二水平段与一第二铅直段,其中,第一水平段与第二水平段平行第一方向D1,第一铅直段与第二铅直段则是垂直第一方向D1 并平行第二方向D2,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段与第二水平段可以倾斜于第一方向D1,第一铅直段与第二铅直段也可以倾斜于第二方向D2。另外,第一夹固组件1321更具有一第一倾斜段,第二夹固组件1322更具有一第二倾斜段,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倾斜于第一方向 D1。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固组件1321与第二夹固组件1322可以仅具有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也可以仅具有第一水平段、第一铅直段、第二水平段与第二铅直段,并不会影响其实施。
在本实施例中,车用遮阳板1还包含一旋转杆14、一连结座15与一卡合杆 16。
旋转杆14沿第一方向D1穿设至板本体11。连结座15用以连结旋转杆14与车体V,借以使板本体11可翻转地连结于车体V。卡合杆16相对于旋转杆14而设置于板本体11,用以供辅助组装于车体V。一般来说,车体V会设置有其他卡合件(图未绘制),用以卡合所述卡合杆16,借以辅助固定车用遮阳板1。
接着,请参阅图2至图7,其中,图3显示用户将票卡放置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遮阳板夹故票卡的示意图;图5显示图4的A─A剖面图;图6显示图4的B─B剖面图;以及,图7显示用户自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取出票卡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使用者将一票卡C放置于车用遮阳板1,附图绘制一只手H示意。票卡C绘制成矩形示意,票卡C可为行照、驾照、信用卡、名片等。
使用者会用手H沿一垂直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将票卡C往移动式镜盖13移动,并将票卡C放置于票卡夹固空间S2,移动过程如图3所示,放置完毕如图4所示。票卡夹固件132与固定部1311会分别于票卡C的两侧夹固住票卡 C,如图5所示。较佳者,票卡夹固件132为一弹性件,因此,不论票卡C的厚度,票卡夹固件132都可以确保利用弹性恢复力与固定部1311分别自票卡C的两侧夹固住票卡C。在本实施例中,票卡夹固件132的第一夹固组件1321与第二夹固组件1322会分别夹固住票卡C的两个角落,借以在夹固住票卡C的同时,又可以避免遮挡过多的票卡C,借以让使用者可以得知票卡C的内容。
因为固定部1311开设有抽取凹槽T1,并形成票卡抽取空间S1,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要取出票卡C时,可以利用票卡抽取空间S1,将手H伸入票卡C的下方,如图7所示,借以将票卡C自票卡夹固空间S2背向第二方向D2取出,相较于现有技术票卡直接平贴于车用遮阳板的平面,本实用新型将可以达到方便取出票卡C的功效。
最后,请参阅图2与图8至图9,其中,图8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遮阳板的移动式镜盖移动的示意图;以及,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遮阳板的移动式镜盖移动至最大掀开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使用者用手H拨动移动式镜盖13。
当使用者需要使用到车用遮阳板1的镜子12时,便可以利用手H拨动移动式镜盖13。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尤其是驾驶,移动式镜盖13包含镜盖操作件133。使用者只要将手H放置于镜盖操作件133,并沿第一方向D1移动,便可以拨动移动式镜盖13使移动式镜盖13沿第一方向D1移动。当移动式镜盖13 自完全闭合位置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便会逐渐使镜子12外露于容置凹槽T,附图标示一外露面积A0用以表示镜子12外露的面积。图2中的移动式镜盖13 就是位于完全闭合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镜盖操作件133为一凸伸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镜盖操作件133也可以是一凹陷结构,凹陷结构内也可以包含多个凹槽,借以增加与使用者的手H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达到止滑、防滑的功效。
当移动式镜盖13沿第一方向D1移动至最大掀开位置时,将会使得镜子12 以一最大外露面积A1外露于容置凹槽T,如图9所示。此时,最大外露面积A1 的镜子12将会让使用者更便于使用与整理仪容。
而本实用新型将票卡C的放置方向(第二方向D2)与移动式镜盖13的移动方向(第一方向D1)设计为垂直,可以避免使用者放置票卡C的同时不小心去移动到移动式镜盖13。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用遮阳板,利用板本体、镜子与移动式镜盖,可翻转地组装于车体,并供使用者遮阳、放置票卡、整理仪容。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票卡夹固件设置于镜盖本体,可以达到节省空间的功效;本实用新型利用票卡夹固件与镜盖本体达到夹固票卡的功效,并利用镜盖本体中的抽取凹槽及其衍生出的票卡抽取空间,达到方便使用者将票卡取出的功效;本实用新型利用镜盖操作件,达到方便使用者在使用时拨动移动式镜盖而露出镜子的功效。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示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畴内。

Claims (9)

1.一种车用遮阳板,可翻转地组装于一车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板本体,可翻转地连结于所述车体,并且开设有容置凹槽;
镜子,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以及
移动式镜盖,沿第一方向在完全闭合位置与最大掀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在所述完全闭合位置遮蔽所述镜子,在所述最大掀开位置使所述镜子以最大外露面积外露于所述容置凹槽,并包含:
镜盖本体,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开设有抽取凹槽,并形成票卡抽取空间;
票卡夹固组件,自所述镜盖本体相对所述抽取凹槽的一侧凸伸出,并与所述固定部形成票卡夹固空间;以及
镜盖操作件,连结所述镜盖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盖操作件为一凸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盖操作件为一凹陷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旋转杆,所述旋转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穿设至所述板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连结座,所述连结座连结所述旋转杆与所述车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卡合杆,所述卡合杆相对所述旋转杆而连结至所述板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票卡夹固组件还包含:
第一夹固组件,位于所述容置凹槽的一侧并远离所述镜盖操作件;以及
第二夹固组件,位于所述容置凹槽的另一侧并邻近所述镜盖操作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固组件具有第一水平段与第一铅直段,所述第二夹固组件具有第二水平段与第二铅直段,且所述第一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平行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铅直段与所述第二铅直段垂直所述第一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固组件具有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二夹固组件具有第二倾斜段,且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第二倾斜段倾斜于所述第一方向。
CN202220023446.6U 2022-01-06 2022-01-06 车用遮阳板 Active CN217100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3446.6U CN217100277U (zh) 2022-01-06 2022-01-06 车用遮阳板
JP2022000757U JP3237413U (ja) 2022-01-06 2022-03-10 自動車用サンバイザ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3446.6U CN217100277U (zh) 2022-01-06 2022-01-06 车用遮阳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00277U true CN217100277U (zh) 2022-08-02

Family

ID=81455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23446.6U Active CN217100277U (zh) 2022-01-06 2022-01-06 车用遮阳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37413U (zh)
CN (1) CN21710027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37413U (ja)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21051A (en) Visor with mirror and storage means
CN217100277U (zh) 车用遮阳板
CN217099632U (zh) 车用遮阳板
CN216534245U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化妆镜
CN104210404A (zh) 一种全景天窗汽车的c柱饰板
CN214564516U (zh) 一种新型遮阳板连接件
CN219191877U (zh) 一种软帘镜盖化妆镜汽车遮阳板
CN217197715U (zh) 带化妆镜的遮阳板
KR100527988B1 (ko) 선바이저 내 화장거울 일체형 티켓 홀더 구조
JPH0640028Y2 (ja) 車両の成形天井取付構造
CN212353565U (zh) 遮阳板镜子
JPH0742869Y2 (ja) 電動式サンルーフのスイッチカバー
JP2518417Y2 (ja) 電動式サンルーフのスイッチカバー
KR200181683Y1 (ko) 자동차용 핸드폰 홀더
KR960006438Y1 (ko) 회전거울이 부착된 자동차용 선바이저(sun visor)
KR200161099Y1 (ko) 차량용 매표 홀더
JPH1134660A (ja) サンバイザ用ミラー構造
JPH0245052Y2 (zh)
JPH06960U (ja) 自動車用サンバイザ
KR100432085B1 (ko) 자동차의 플립업 글래스용 와이퍼 모터 장착구조
JPS5842194Y2 (ja) 車両用ドア
JPS58184324U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CN2220958Y (zh) 汽车前窗遮阳板
KR19980045202U (ko) 차량용 썬바이저
JP3011949U (ja) 車両の窓ガラス用カ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