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6173U - 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 - Google Patents
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86173U CN217086173U CN202220861578.6U CN202220861578U CN217086173U CN 217086173 U CN217086173 U CN 217086173U CN 202220861578 U CN202220861578 U CN 202220861578U CN 217086173 U CN217086173 U CN 2170861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flat cable
- copper
- conductor layer
- fluorores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包括由若干椭圆形铜单丝绞合并紧压形成椭圆形内导体层,铜单丝短轴与长轴比为1:1.5至1:4,铜单丝之间填充有绝缘润滑硅脂,内导体层短轴与长轴比为1:1.8至1:5,内导体层外表面电镀形成镀锡外导体层,镀锡外导体层厚度为35μm至50μm,镀锡外导体层外部依次包覆有发泡氟树脂绝缘层、氟树脂挤包绝缘层、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铜箔层和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层,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该扁电缆耐挤压变形,不易出现导体变形断丝发生,屏蔽性能更加稳定,电气特性可靠,耐久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
背景技术
工业应用现场的电磁噪声环境往往十分复杂,电磁噪声的辐射或传导(EMI)可能会严重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电磁噪声传播的一类重要载体,就是产线设备中使用的各种电缆。实际应用的大多数屏蔽电缆都为圆形截面,在承受挤压弯曲时容易发生变形,造成线芯结构不稳定,屏蔽性能劣化,大大影响电气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耐挤压变形,不易出现导体变形断丝发生,屏蔽性能更加稳定,电气特性可靠,耐久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包括由若干椭圆形铜单丝绞合并紧压形成椭圆形内导体层,所述铜单丝短轴与长轴比为1:1.5至1:4,所述铜单丝之间填充有绝缘润滑硅脂,所述内导体层短轴与长轴比为1:1.8至1:5,所述内导体层外表面电镀形成镀锡外导体层,所述镀锡外导体层厚度为35μm至50μm,所述镀锡外导体层外部依次包覆有发泡氟树脂绝缘层、氟树脂挤包绝缘层、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铜箔层和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层,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纤维束为两种不同线径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不超过25μm。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为导电纤维束单向螺旋缠绕结构且螺旋角度为40度至55度。
作为优选,所述铜单丝绞距为所述铜单丝长轴的15至30倍。
作为优选,所述铜单丝长轴为0.06mm至0.15mm。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氟树脂绝缘层和所述氟树脂挤包绝缘层的厚度比为1.45:1至2.5:1。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氟树脂绝缘层和所述氟树脂挤包绝缘层的共计厚度为0.5mm至2.8mm。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氟树脂绝缘层为PFA、FEP或PTFE发泡绝缘层,所述氟树脂挤包绝缘层为PFA、FEP或PTFE绝缘层。
作为优选,所述铜箔层厚度为5μm至15微米。
作为优选,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层厚度为0.3mm至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预制椭圆形的铜单丝绞合构成椭圆形内导体层,添加绝缘润滑硅脂作为减摩复合介质,能够更好的承受弯曲挤压等状态下的侧向压力,耐挤压变形性能更好,有助于减少内导体层局部应力集中,减少铜单丝变形断丝现象发生,提高柔韧性和抗弯曲特性,有助于保持稳定的电气特性,耐久使用。
2.在内导体层外表面通过电镀形成镀锡外导体层,优化镀锡外导体层厚度,在确保柔韧性能的基础上,使得铜单丝之间密合成整体,不会出现松散,具备更高的抗拉强度,保障电气特性的可靠性。
3.通过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和铜箔层形成屏蔽导体,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导电纤维束为两种不同线径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使得铜导电涂层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外表面包覆更加牢固且纤维之间间隙获得更好的渗透覆盖,铜箔层能够进一步覆盖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的编织缝隙,有效的抑制内部的信号泄漏至外部及抑制来自外部信号的干扰,增强屏蔽性能,提高抗干扰能力,确保稳定可靠的电气特性。
4.采用发泡氟树脂绝缘层和氟树脂挤包绝缘层,优化设计厚度比例,互为补强结构层,氟树脂挤包绝缘层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大于发泡氟树脂绝缘层,提高电缆的柔韧性和耐弯曲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铜单丝,2-内导体层,3-镀锡外导体层,4-绝缘润滑硅脂,5-发泡氟树脂绝缘层,6-氟树脂挤包绝缘层,7-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8-铜箔层,9-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包括由若干椭圆形铜单丝1绞合并紧压形成椭圆形内导体层2,所述铜单丝1之间填充有绝缘润滑硅脂4,所述铜单丝1短轴与长轴比为1:1.5至1:4,具体的说,所述铜单丝1长轴为0.06mm至0.15mm,进一步的,所述铜单丝1绞距为所述铜单丝1长轴的15至30倍。所述内导体层2短轴与长轴比为1:1.8至1:5,所述内导体层2外表面电镀形成镀锡外导体层3,所述镀锡外导体层3厚度为35μm至50μm。
所述镀锡外导体层3外部依次包覆有发泡氟树脂绝缘层5、氟树脂挤包绝缘层6、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7、铜箔层8和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层9,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7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比如,所述发泡氟树脂绝缘层5为PFA、FEP或PTFE发泡绝缘层,所述氟树脂挤包绝缘层6为PFA、FEP或PTFE绝缘层,具体的说,所述发泡氟树脂绝缘层5和所述氟树脂挤包绝缘层6的共计厚度为0.5mm至2.8mm,所述发泡氟树脂绝缘层5和所述氟树脂挤包绝缘层6的厚度比为1.45:1至2.5:1。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7为导电纤维束单向螺旋缠绕结构且螺旋角度为40度至55度,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纤维束为两种不同线径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不超过25μm。所述铜箔层8厚度优选为5μm至15微米。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层9厚度为0.3mm至5mm。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指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其特征是:包括由若干椭圆形铜单丝(1)绞合并紧压形成椭圆形内导体层(2),所述铜单丝(1)短轴与长轴比为1:1.5至1:4,所述铜单丝(1)之间填充有绝缘润滑硅脂(4),所述内导体层(2)短轴与长轴比为1:1.8至1:5,所述内导体层(2)外表面电镀形成镀锡外导体层(3),所述镀锡外导体层(3)厚度为35μm至50μm,所述镀锡外导体层(3)外部依次包覆有发泡氟树脂绝缘层(5)、氟树脂挤包绝缘层(6)、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7)、铜箔层(8)和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层(9),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7)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导电纤维束为两种不同线径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不超过2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屏蔽层(7)为导电纤维束单向螺旋缠绕结构且螺旋角度为40度至5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铜单丝(1)绞距为所述铜单丝(1)长轴的15至30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铜单丝(1)长轴为0.06mm至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发泡氟树脂绝缘层(5)和所述氟树脂挤包绝缘层(6)的厚度比为1.45:1至2.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发泡氟树脂绝缘层(5)和所述氟树脂挤包绝缘层(6)的共计厚度为0.5mm至2.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发泡氟树脂绝缘层(5)为PFA、FEP或PTFE发泡绝缘层,所述氟树脂挤包绝缘层(6)为PFA、FEP或PTFE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铜箔层(8)厚度为5μm至15微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层(9)厚度为0.3mm至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61578.6U CN217086173U (zh) | 2022-04-14 | 2022-04-14 | 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61578.6U CN217086173U (zh) | 2022-04-14 | 2022-04-14 | 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86173U true CN217086173U (zh) | 2022-07-29 |
Family
ID=82499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61578.6U Active CN217086173U (zh) | 2022-04-14 | 2022-04-14 | 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86173U (zh) |
-
2022
- 2022-04-14 CN CN202220861578.6U patent/CN2170861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239120U (zh) | 耐热型柔性屏蔽软电缆 | |
CN217086173U (zh) | 柔软耐挤压型扁电缆 | |
CN216250148U (zh) | 防断线轻质同轴电缆 | |
CN216250038U (zh) | 抗弯曲防断线3芯绝缘电缆 | |
CN212010391U (zh) | 抗拉伸型高频多芯电缆 | |
CN217086171U (zh) | 抗拉伸型轻质导电纤维通信电缆 | |
CN217640719U (zh) | 抗拉伸型轻质多媒体综合通信电缆 | |
CN210692152U (zh) | 耐挠曲型同轴电缆 | |
CN217361167U (zh) | 轻质环保型3芯绝缘电缆 | |
CN217361185U (zh) | 轻质抗拉伸型4芯屏蔽电缆 | |
CN211045064U (zh) | 细径化耐弯曲拖链电缆 | |
CN219497393U (zh) | 轻质耐热型差分信号扁电缆 | |
CN217086246U (zh) | 耐挠曲型细径同轴电缆 | |
CN216287736U (zh) | 耐弯曲型轻质同轴电缆 | |
CN217008686U (zh) | 细径轻质柔软型同轴电缆 | |
CN217008683U (zh) | 轻质化屏蔽加强型同轴电缆 | |
CN217086175U (zh) | 轻质防断线4芯绝缘电缆 | |
CN218414016U (zh) | 耐挠曲型轻质多芯电缆 | |
CN212010526U (zh) | 柔性发泡氟树脂绝缘多芯电缆 | |
CN212750395U (zh) | 一种具有加强内芯的镀锡铜绞线 | |
CN215988146U (zh) | 耐久型导电纤维同轴电缆 | |
CN217086205U (zh) | 抗拉伸低衰减轻质通信电缆 | |
CN217008721U (zh) | 抗扭转耐久型低衰减4芯屏蔽电缆 | |
CN219958575U (zh) | 一种工业拖链线 | |
CN216250086U (zh) | 细径低衰减多芯通信电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