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3410U - 固持结构和热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持结构和热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3410U
CN217073410U CN202220442806.6U CN202220442806U CN217073410U CN 217073410 U CN217073410 U CN 217073410U CN 202220442806 U CN202220442806 U CN 202220442806U CN 217073410 U CN217073410 U CN 217073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holding structure
detachable
clamping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428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骥
何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aogu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aogu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aogu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aogu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428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3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3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3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压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固持结构和热压装置。固持结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施力部件。第一部件包括第一表面和与之相背的第二表面;第一部件用于固定安装在一移动构件上。第二部件设置在第一部件上,且与第一部件共同限定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用于夹持可拆卸构件。施力部件用于对第二部件施加能促使第二部件朝第一部件移动的第一作用力,并将可拆卸构件夹紧在夹持空间内;第一作用力能被消除或克服,使得第二部件能远离第一部件移动,进而能将可拆卸构件从夹持空间中取出。通过上述方式,可容易地将可拆卸构件从夹持空间中取出,且不需要变动第一部件,因此第一部件可提供一致性的工作定位,进而保持所加工出的产品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固持结构和热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压装置中的固持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固持结构的热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诸如热铆机的热压装置中,其通常包括加热组件。此加热组件用于通电时发热,进而对待加工的零件加热和加压。现有的一些加热组件一般包括发热件及导热块,发热件于导热块固定在一起,发热件失效时需要将加热组件整个更换,成本较高,且操作复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不足的热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固持结构和具有上述固持结构的热压装置,以解决目前固持结构不易对其所夹持的构件进行拆卸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固持结构,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施力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部件用于固定安装在一移动构件上,使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于所述移动构件的位置保持固定。所述第二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并且与所述第一部件共同限定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用于夹持可拆卸构件。所述施力部件用于对所述第二部件施加能够促使所述第二部件朝着所述第一部件移动的第一作用力,并将所述可拆卸构件夹紧在所述夹持空间内;所述第一作用力能够被消除或被克服,使得所述第二部件能够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移动,进而能够将所述可拆卸构件从所述夹持空间中取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部件至少部分地收容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用于导引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移动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件朝向所述移动构件的表面与所述移动构件之间存在间隙。
可选地,所述固持结构还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部件内,用于阻止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在与所述第一作用力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可拆卸构件及所述夹持空间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所述可拆卸构件一一设于对应的所述夹持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夹持空间的第一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上,所述夹持空间的第二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组合形成所述夹持空间。
可选地,所述施力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压缩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移动构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作用力的方向一致,所述收容槽收容所述施力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可拆卸构件为发热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导热材料,所述可拆卸构件发出的热量经所述第一部件的导热材料传输至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二表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压装置,其包括:驱动构件;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与所述驱动构件连接,用于由所述驱动构件驱动而往返移动;发热部件,所述发热部件用于发热;如任一以上所述的固持结构,所述固持结构的第一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构件上,所述发热部件作为可拆卸构件安装在所述固持结构的夹持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移动构件包括两个安装板和夹设在这两个安装板之间的隔热部分。
可选地,所述的热压装置还包括热烫头,所述热烫头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二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此实施例的固持结构中,通过将第二部件设置在第一部件上而限定夹持空间,并且通过施力部件提供的第一作用力而将可拆卸构件夹紧在所述夹持空间内,进而达到夹持效果;同时,可消除或克服所述第一作用力,并使得所述第二部件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移动而不再夹持可拆卸构件,进而能够容易地将所述可拆卸构件从所述夹持空间中取出。进一步地,由于在拆卸可拆卸构件时,并不需要移动第一部件或将其从移动构件上拆下,因此第一部件可提供一致性的工作定位,例如可使第二表面保持处于水平状态,且与移动构件的距离恒定;这相应地会保持所加工出的产品的一致性,而无需再次调试。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固持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固持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压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参阅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固持结构100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和立体分解示意图,并且图2中还显示了可被固持结构100夹持的可拆卸构件50。在此实施例中,该固持结构100可包括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20和施力部件30。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相对设置,用于将可拆卸构件50夹持在其间;施力部件30则可用于对第二部件20施加弹性作用力,以通过第二部件20将可拆卸构件50弹性抵压于第一部件10上。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部件10包括第一表面11和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背的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部件10用于固定安装在一移动构件70(参照图3)上,使所述第二表面12相对于所述移动构件70的位置保持固定。例如,第一表面11可为第一部件10的一部分上表面,第二表面12可为第一部件10的下表面。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可为彼此平行的表面。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实际需要,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形状的表面,也可以以平行或者非平行的其他的位置关系设置。所述第一部件10可通过焊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安装在例如热压装置的移动构件70上,以便能够由移动构件70带动而往返移动;第一表面11可与移动构件70的下表面贴合,并使得第二表面12保持相对于移动构件70的下表面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二表面12相对于移动构件70的下表面稳定不变,且处于水平状态。
所述第二部件20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10上,并且与所述第一部件10共同限定夹持空间,可拆卸构件50设于夹持空间内,夹持空间的腔壁能够夹持可拆卸构件50,以使可拆卸构件50能够固定于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之间。例如,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10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二部件20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部件20设于第一部件10上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共同组成夹持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仅在第一部件10上设第一凹槽,第二部件20设于第一部件10上时,第二部件20与第一凹槽围成夹持空间;或者,仅在第二部件20上设第二凹槽,第二部件20设于第一部件10上时,第一部件10与第二凹槽围成夹持空间。
所述施力部件30用于对所述第二部件20施加能够促使所述第二部件20朝着所述第一部件10移动的第一作用力,并将所述可拆卸构件50夹紧在所述夹持空间内;所述第一作用力能够被消除或被克服,使得所述第二部件20能够远离所述第一部件10移动,进而能够将所述可拆卸构件50从所述夹持空间中取出。例如,所述施力部件30可为诸如弹簧的弹性构件,弹性构件压缩设置于第二部件20和移动构件70之间,施力部件30的弹性力(即第一作用力)能够持续地对第二部件20施加压力,从而将所述可拆卸构件50夹紧在所述夹持空间内;当推动施力部件,即对第一部件10施加与第一作用力相反的反作用力,以克服第一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可推动第二部件20远离第一部件10移动,进而能够容易地将可拆卸构件50拆下。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施力部件30也可以为其它的结构。例如,所述施力部件30也可为磁吸部件,例如可将第二部件20和第一部件10的材料选择成能够彼此通过磁力吸引,或者可将磁铁固定在第二部件20和第一部件10中的至少一个上;再或者,施力部件30可采用电磁铁,以便通过通电与断电来实现第一作用力的产生与消除。此外,施力部件30也可以为丝杆、滑轨等驱动结构,施力部件30可以设置在第二部件20远离第一部件10的一侧或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之间,以推动第二部件20朝向第一部件10运动。
在此实施例的固持结构100中,通过将第二部件20设置在第一部件10上而限定夹持空间,并且通过施力部件30提供的第一作用力而将可拆卸构件50夹紧在所述夹持空间内,进而达到夹持效果;同时,可消除或克服所述第一作用力,并使得所述第二部件20远离所述第一部件10移动而不再夹持可拆卸构件50,进而能够容易地将所述可拆卸构件50从所述夹持空间中取出。相较于一些实施方式中,固持结构100为一体式结构,可拆卸构件50作为发热管插设于固持结构100内的方案来说,由于第二部分20能够相对第一部件10移动以打开夹持空间,能够避免由于发热管紧密地插入导热块内,且经过长期发热工作,难以将发热管从导热块上拔出的问题。进一步地,相较于固持结构为一体式结构,可拆卸构件50插设于固持结构内的方案来说,由于在拆卸可拆卸构件50时,不需要将固持结构整体从移动构件70上拆卸下来,而是可以保持第一部件10相对移动构件70固定,仅相对第一部件10移动第二部件20即可,因此不需要拆下整个固持结构更换加热组件50后再次将固持结构安装到移动构件70上,因而不会产生由于安装误差的存在,固持结构的重新安装后其第二表面12的相对位置与预设的相对位置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保证加工出的产品的一致性,也能够减少重新安装固持结构后,对固持结构的调试次数,保证固持结构的重新安装后其第二表面12的相对位置与预设的相对位置一致。
因此,第一部件10可提供一致性的工作定位。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拆卸可拆卸构件50时,第一部件10相对移动构件70保持固定不变,仅需相对第一部件10移动第二部件20时,即可使第一部件10的第二表面12能够始终保持处于水平状态,且与移动构件70的距离恒定;这相应地会保持所加工出的产品的一致性,而无需再次调试。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部件10在所述第一表面11所在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13,所述第二部件20至少部分地收容在所述第一凹槽13内。所述第一凹槽13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所述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用于导引所述第二部件20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10的移动。例如,第一凹槽13可自第一表面11向第一部件10内凹入设置,并且可沿Y方向前后贯穿第一部件10。所述第二部件20可全部收容在所述第一凹槽13内,也就是第二部件20的高度可小于第一凹槽13的深度,从而使得第二部件20能够在第一凹槽13内沿Z方向上下移动;此时,对应的移动构件70的下表面可为平面,以便第一表面11可与之贴合,并且施力部件30的上端可与之抵靠。或者,所述第二部件20的高度可大于第一凹槽13的深度,从而使得第二部件20局部收容在第一凹槽13内;此时,对应的移动构件70的下表面可包括具有高度差的部分,以便第一表面11可与较低的下表面部分贴合,并且施力部件30的上端可与较高的下表面部分抵靠。第一凹槽13与第二部件20可以允许第二部件20在第一凹槽13中上下活动的方式滑动配合,并且通过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的引导,可使得第二部件20稳定移动,而不至于沿X方向横向晃动,这也能够确保固持结构100对可拆卸构件50的夹持比较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第一凹槽13,而是将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均构造成大致板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部件10的第一表面11用于与所述移动构件7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件20朝向所述移动构件70的表面与所述移动构件70之间存在间隙。以此方式,第二部件20可具有活动空间,以便能够进行远离第一部件10的移动,进而能够将可拆卸构件50从所述夹持空间中取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10的第二表面12可包括平面。第二表面12可用于作为与待加工的零件接触的表面,或者是作为其他构件的安装基础。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二表面12设置成全部或局部为平面,以利用这种平面作为工作面或基准面,进而有利于确保所加工出的产品的一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持结构100还包括定位部件40,所述定位部件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10固定,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部件20内,用于阻止所述第二部件20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10在与所述第一作用力垂直的Y方向上移动。例如,第二部件20上可设有插孔,插孔的轴向方向沿第二部件20相对第一部件10的移动方向,即沿着Z方向;插孔的截面形状大小与定位部件40的截面形状大小相同,从而第二部件20相对第一部件10移动时,第二部件20只能够相对第一部件10产生沿Z方向移动,而限制第二部件20产生垂直于Z轴方向(如Y轴方向、X轴方向)的移动,从而使得第二部件20能够相对第一部件10产生稳定的移动。定位部件40可为销钉的形式,其可将下端插设固定在第一部件10的第一凹槽13中,另一端可插入第二部件20内,并允许第二部件20沿着定位部件40移动。或者,定位部件40也可以一端与所述第二部件20固定,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部件10内;或者,定位部件40的两端均可活动地插设在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内。以此方式,可防止所述第二部件20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10横向移动,这也能够确保固持结构100对可拆卸构件50的夹持比较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可拆卸构件50及所述夹持空间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所述可拆卸构件50一一设于对应的所述夹持空间内。例如,所述夹持空间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以便同时夹持对应数量的可拆卸构件50。当可拆卸构件50为圆柱形时,将夹持空间设置为相匹配的圆柱形,从而能够增加可拆卸构件50与固持结构100的接触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可拆卸构件50也可以为棱柱状等形状的结构,夹持空间可以相应设置为与可拆卸构件50相匹配的其它棱柱状等其它的形状;或者,夹持空间及可拆卸构件50为蛇形结构,或者盘绕设置,从而增加发热管形式的可拆卸构件50与第二部件20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夹持空间的第一部分16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10上,所述夹持空间的第二部分21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件20上,所述第一部分16与所述第二部分21组合形成所述夹持空间。例如,夹持空间的第一部分16可为形成在第一凹槽13底部处的凹槽,夹持空间的第二部分21可为形成在第二部件20下表面处的凹槽。当可拆卸构件50为圆柱形时,第一部分16和第二部分21均可为半圆柱形凹槽。以此方式,可便于对第一部分16和第二部分21的加工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夹持空间也可以全部形成在第一部分10或第二部分20上。例如,夹持空间为在第一凹槽13底部处的内凹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施力部件30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压缩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20和所述移动构件70之间,从而能够对所述第二部件20施加所述第一作用力。例如,所述施力部件30可包括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的弹性件;当采用多个弹性件时,他们可大致均匀地设置在第二部件20上,以对第二部件20均衡地施加作用力。弹性件可为螺旋弹簧、弹性橡胶等,其一端抵靠在第二部件20上,另一端抵靠在移动构件70上,并且呈压缩状态。以此方式,可持续地对第二部件20施加压力;并且,可通过向外抽拉可拆卸构件50而产生反作用力来克服弹性件的压力,进而能够容易地将可拆卸构件50拆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也可呈拉伸状态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20和所述第一部件1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部件20包括至少一个收容槽22,所述收容槽22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作用力的方向一致,所述收容槽22收容所述施力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收容槽22的数量可设置与弹性件的数量相同,并且可均匀地分布在第二部件20上。收容槽22的深度可设置成,弹性件能够相对于收容槽22弹性变形,但又不致于相对于收容槽22倾斜。以此方式,可对例如弹性件的施力部件30起到定向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部件10包括导热材料,可拆卸构件50可以为发热部件,可拆卸结构发出的热量可以传导至第一部件10的第二表面12,从而使第一部件10发热,以实现热压作用。例如,第一部件10可全部或局部采用导热金属,以便吸收例如发热管的可拆卸构件50所产生的热量,并可将热量进一步向其他构件传导。从而,当可拆卸构件50为发热部件时,固持结构100和其所夹持的发热部件即可构成一种发热块。
再参照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热压装置200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热压装置200可包括驱动构件60、移动构件70、发热部件和如任一以上所述的固持结构100,所述发热部件作为可拆卸构件50安装在所述固持结构100的夹持空间内。其中,所述移动构件70与所述驱动构件60连接,用于由所述驱动构件60驱动而往返移动。驱动装置60可为电机,例如步进电机、直线电机或电缸等,或者可为气缸。驱动装置60可直接或间接地与移动构件70连接,以便驱动移动构件70往返移动。移动构件70可作为中间构件,其一方面与驱动装置60连接,另一方面供固持结构100安装在其上,从而能够带动固持结构100同步移动。以此方式,既使得热压装置200中的发热部件容易拆卸、更换,又不需要改动固持结构100中的第一部件10,从而能够保持第一部件10的工作定位,例如可使第二表面12保持处于水平状态,且与移动构件70的距离恒定;这相应地会保持所加工出的产品的一致性,而无需因为对发热部件的更换而再次调试固持结构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移动构件70包括两个安装板72和夹设在这两个安装板72之间的隔热部分71,所述隔热部分71能够防止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向驱动构件60传导。例如,隔热部分71可由绝热材料制成,同时可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以能够传递驱动装置60的驱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热压装置200还包括热烫头(图未示),所述热烫头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部件10的第二表面12上,所述热烫头能够接收所述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热烫头可用于加热待加工零件上的铆柱,使之熔融,进而在冷却固化后实现零件间的铆合。热烫头的数量可为一个;或者为多个,以便同时加热多个铆柱。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热烫头的形状、数量及安装位置可以根据不同待加工零件上的铆柱的形状、数量及安装位置而进行拆装变化,意在仅改变安装于固持结构100上的热烫头满足不同的产品的实际使用需求。
一些实施方式中,固持结构100的表面没有安装热烫头的位置可以覆盖隔热材料,从而减少热量的损耗,并能够避免操作者误碰固持结构100的表面而受到伤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热压装置200还可包括底座80和支架90等。支架90固定设置在底座80上,驱动装置60设置在支架90上;底座80上方还可设置工作台81,用于放置待加工的零件或是放置收容这种零件的治具。当热压装置200工作时,驱动装置60驱动固持结构100朝向工作台81移动,以对待加工的零件的加热和加压。可以理解的是,工作台也可以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部件用于固定安装在一移动构件上,使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于所述移动构件的位置保持固定;
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并且与所述第一部件共同限定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用于夹持可拆卸构件;和
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用于对所述第二部件施加能够促使所述第二部件朝着所述第一部件移动的第一作用力,并将所述可拆卸构件夹紧在所述夹持空间内;所述第一作用力能够被消除或被克服,使得所述第二部件能够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移动,进而能够将所述可拆卸构件从所述夹持空间中取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部件至少部分地收容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用于导引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移动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件朝向所述移动构件的表面与所述移动构件之间存在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持结构还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部件内,用于阻止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在与所述第一作用力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拆卸构件及所述夹持空间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所述可拆卸构件一一设于对应的所述夹持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空间的第一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上,所述夹持空间的第二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组合形成所述夹持空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压缩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移动构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作用力的方向一致,所述收容槽收容所述施力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拆卸构件为发热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导热材料,所述可拆卸构件发出的热量经所述第一部件的导热材料传输至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二表面。
10.一种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构件;
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与所述驱动构件连接,用于由所述驱动构件驱动而往返移动;
发热部件,所述发热部件用于发热;和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持结构,所述固持结构的第一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构件上,所述发热部件作为可拆卸构件安装在所述固持结构的夹持空间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构件包括两个安装板和夹设在这两个安装板之间的隔热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热压装置还包括热烫头,所述热烫头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二表面上。
CN202220442806.6U 2022-03-02 2022-03-02 固持结构和热压装置 Active CN217073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2806.6U CN217073410U (zh) 2022-03-02 2022-03-02 固持结构和热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2806.6U CN217073410U (zh) 2022-03-02 2022-03-02 固持结构和热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3410U true CN217073410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5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42806.6U Active CN217073410U (zh) 2022-03-02 2022-03-02 固持结构和热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34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9669A (zh) * 2022-03-02 2022-05-31 深圳市韶音制造有限公司 固持结构和热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9669A (zh) * 2022-03-02 2022-05-31 深圳市韶音制造有限公司 固持结构和热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73410U (zh) 固持结构和热压装置
CN114559669A (zh) 固持结构和热压装置
CN104015033A (zh) 球头压装设备
CN208825973U (zh) 压合装置
CN113547263A (zh) 一种电池模组焊接固定装置和固定方法
CN210755846U (zh) 一种激光加工设备
CN217507501U (zh) 一种电池盖组压合装置
CN116493853A (zh) 定位夹紧治具以及定位夹紧装置
CN214723588U (zh) 一种定位机构
CN213135650U (zh) 一种过压量调节治具
CN112975344B (zh) 夹具及压缩机生产线
CN111618766B (zh) 散热片固定治具
CN211192774U (zh) 日用品连接件组装装置
CN113695938A (zh) 一种铸造领蹄加工的多点夹紧组件
CN210173061U (zh) L形工件装夹加工工装
CN111048356A (zh) 继电器外壳组立装置
CN219053364U (zh) 一种激光焊接用产品装夹治具
CN220515655U (zh) 压铸件底盖螺纹加工定位夹具
CN218036201U (zh) 一种疲劳试验装置及具有其的试验系统
CN216706790U (zh) 夹持组件、夹持装置及加工设备
CN211578651U (zh) 继电器外壳组立装置
CN111438485A (zh) 一种抽屉的自动焊接夹具
CN214322363U (zh) 中框与隔板焊接一体治具
CN213224892U (zh) 一种用于定位夹具的顶销机构
CN212665473U (zh) 铸造领蹄加工的多点夹紧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