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6129U - 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6129U
CN217056129U CN202220241948.6U CN202220241948U CN217056129U CN 217056129 U CN217056129 U CN 217056129U CN 202220241948 U CN202220241948 U CN 202220241948U CN 217056129 U CN217056129 U CN 217056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am
transmission shaft
shock absorb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19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辉
田逸清
关栋
李竞
张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2419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6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6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6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包括减振连接组件,减振连接组件包括具有朝上的第一安装口的第一连接壳体,第一连接壳体上侧固定连接有具有朝上的第二安装口的第二连接壳体,第二连接壳体上侧固定连接有具有朝下第三安装口的第三连接壳体,第二连接壳体的底部设有底板,第三连接壳体的顶部设有顶板;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连接在第二连接壳体下方的馈能减振电机,底板和顶板之间可转动地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连接有第一传动凸轮,传动轴两端的底板和顶板之间可滑动地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传动杆,传动杆上下移动时,能带动第一传动凸轮转动,底板下方连接有馈能减振电机,传动轴和馈能减振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可靠,占用空间小。

Description

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振技术领域,涉及液压系统油路中的部件,特别是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的使用以及机械能量的回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今,电动汽车已经走进了大部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人们购买电动汽车的关注点之一就是续航里程,回收车辆行驶中的机械能量就是提高车辆续航里程的重要方式之一。
目前电动汽车上回收机械能的方式主要为制动能量回收与振动能量回收。制动能量回收的效率不高,很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方式释放,比较难以回收,而振动能量十分可观,可以将其回收并储存到超级电容中为电池供电。
现有技术中的馈能式减振器大多采用齿轮齿条的结构进行传动,将车辆的垂直振动转换成直流电机的旋转,实现能量回收,此种传动结构的横向占用空间大,齿轮齿条在传动时容易发生轮齿折断等疲劳破坏,造成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馈能减振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结构简单可靠,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包括,
减振连接组件,所述减振连接组件包括具有朝上的第一安装口的第一连接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壳体上侧固定连接有具有朝上的第二安装口的第二连接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壳体上侧固定连接有具有朝下第三安装口的第三连接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壳体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第三连接壳体的顶部设有顶板;
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连接在第二连接壳体下方的馈能减振电机,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可转动地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连接有第一传动凸轮,所述传动轴两端的底板和顶板之间可滑动地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传动杆,传动杆上下移动时,能带动第一传动凸轮转动,所述底板下方连接有馈能减振电机,所述传动轴和馈能减振电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传动凸轮经第一超越离合器和传动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传动凸轮下方的传动轴经第二超越离合器和第二传动凸轮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凸轮经第一超越离合器带动传动轴转动时,第二传动凸轮经第二超越离合器在传动轴上空转;所述第二传动凸轮经第二超越离合器带动传动轴转动时,第一传动凸轮经第一超越离合器在传动轴上空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传动凸轮的外周开有成螺旋形的第一传动槽,所述传动杆上连接有与第一传动轴相对设置的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朝向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插进对应的第一传动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传动凸轮的外周设有呈螺旋形的第二传动槽,所述传动杆上还连接有与第二传动轴相对设置的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朝向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插进对应的第二传动槽内,所述第一传动槽和第二传动槽的螺旋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板和顶板上均可拆卸地连接有用于使传动杆竖直方向移动的导向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块,所述传动杆可滑动地连接在导向块上,所述导向块的上部连接有上导向连接板,导向块的下部连接有下导向连接板,所述导向组件和底板连接时,所述上导向连接板的底侧连接在与底板上侧,所述下导向连接板的顶侧连接在底板下侧;所述导向组件和顶板连接时,所述上导向连接板的底侧连接在顶板上侧,上导向连接板的顶侧连接在顶板下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板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支架,所述馈能减振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支架下侧,所述馈能减振电机上连接有向上伸出的馈能转动轴,所述馈能转动轴经联轴器和传动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耳,所述传动杆向上伸出第三连接壳体外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杆向上伸出第三连接壳体外的一端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侧连接有传动盖板,所述第二连接耳固定在传动盖板上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第二连接耳朝着第三连接壳体所在方向移动时,第二传动轮挤压第二传动槽处第二传动凸轮的外壁,第二传动凸轮转动,第一传动凸轮和第二传动凸轮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传动凸轮经第一超越离合器在传动轴上空转,第二传动凸轮经第二超越离合器带动传动轴转动;当第二连接耳远离第三连接壳体所在方向移动时,第一传动轮挤压第一传动槽处的第一传动凸轮的外壁,第一传动凸轮转动,第二传动凸轮经第二超越离合器在传动轴上空转,第一传动凸轮经第一超越离合器带动传动轴转动,不管第二连接耳是朝上还是朝下移动,传动轴均做同向转动,传动轴经联轴器带动馈能转动轴转动,馈能减振电机外接电能转换装置,馈能减振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占用空间小,结构更近紧凑,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向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0减振组件,101传动杆,102传动盖板,103第二连接耳,104第一连接耳,105联轴器,106第二传动凸轮,106a第二传动槽,107第一传动轮,108第一传动凸轮,108a第一传动槽,109第二移动块,110支撑支架,111馈能减振电机,112第一移动块,113馈能转动轴,114连接件,200导向组件,201下导向连接板,202导向块,203上导向连接板,300减振连接组件,301第三连接壳体,301a第三安装口,301b顶板,302第二连接壳体,302a第二安装口,302b底板,303第一连接壳体,303a第一安装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结构简单可靠,占用空间小,能将车辆在振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进行回收利用。
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包括减振连接组件300,减振连接组件300包括具有朝上的第一安装口303a的第一连接壳体303,第一连接壳体303上侧固定连接有具有朝上的第二安装口302a的第二连接壳体302,第二连接壳体302上侧固定连接有具有朝下第三安装口301a的第三连接壳体301,第二连接壳体302的底部设有底板302b,第三连接壳体301b的顶部设有顶板301b;
减振组件100,减振组件100包括连接在第二连接壳体302下方的馈能减振电机111,底板302b和顶板301b之间可转动地连接有传动轴115,传动轴115两端的底板302b和顶板301b之间可滑动地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传动杆101,传动杆101上下移动时,能带动第一传动凸轮108转动,底板302b下方连接有馈能减振电机111,传动轴115和馈能减振电机111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传动凸轮108经第一超越离合器116和传动轴115连接,第一传动凸轮108下方的传动轴115经第二超越离合器117和第二传动凸轮106连接,第一传动凸轮108经第一超越离合器116带动传动轴115转动时,第二传动凸轮106经第二超越离合器117在传动轴115上空转;第二传动凸轮106经第二超越离合器117带动传动轴115转动时,第一传动凸轮108经第一超越离合器116在传动轴115上空转。
进一步的,第一传动凸轮108的外周开有成螺旋形的第一传动槽108a,传动轴115两端的底板302b和顶板301b之间可滑动地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传动杆101,传动杆101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传动轴115相对设置的第一移动块112,第一移动块112朝向传动轴11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轮107,第一传动轮107插进对应的第一传动槽108a内,第二传动凸轮106的外周设有呈螺旋形的第二传动槽106a,传动杆101上还固定连接有与第二传动轴115相对设置的第二移动块109,第二移动块109朝向传动轴11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插进对应的第二传动槽106a内,第一传动槽108a和第二传动槽106a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二超越离合器117和第一超越离合器116的安装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底板302b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支架110,馈能减振电机111固定连接在支撑支架110下侧,馈能减振电机111上连接有向上伸出的馈能转动轴113,馈能转动轴113经联轴器105和传动轴115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耳104,传动杆101向上伸出第三连接壳体301外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耳103;通过第一连接耳104和第二连接耳103和车辆连接。
进一步的,传动杆101向上伸出第三连接壳体301外的一端连接有连接件114114,连接件114114的上侧连接有传动盖板102,第二连接耳103固定在传动盖板102上侧。
当第二连接耳103朝着第三连接壳体301所在方向移动时,第二传动轮挤压第二传动槽106a处第二传动凸轮106的外壁,第二传动凸轮106转动,第一传动凸轮108和第二传动凸轮106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传动凸轮108经第一超越离合器116在传动轴115上空转,第二传动凸轮106经第二超越离合器117带动传动轴115转动;当第二连接耳103远离第三连接壳体301所在方向移动时,第一传动轮107挤压第一传动槽108a处的第一传动凸轮108的外壁,第一传动凸轮108转动,第二传动凸轮106经第二超越离合器117在传动轴115上空转,第一传动凸轮108经第一超越离合器116带动传动轴115转动,不管第二连接耳103是朝上还是朝下移动,传动轴115均做同向转动,传动轴115经联轴器105带动馈能转动轴113转动,馈能减振电机111外接电能转换装置,馈能减振电机111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量回收,减小车辆振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占用空间小,结构更近紧凑,便于安装;无论传动杆101是向上还是向下移动,传动轴115均同向转动,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实施例2
参照图4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上一个实施例之处在于,其能进一步提高传动杆101上下移动的平稳性。
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中,底板302b和顶板301b上均可拆卸地连接有用于使传动杆101竖直方向移动的导向组件200。
进一步的,导向组件200包括导向块202,传动杆101可滑动地连接在导向块202上,导向块202的上部连接有上导向连接板203,导向块202的下部连接有下导向连接板201,导向组件200和底板302b连接时,上导向连接板203的底侧连接在与底板302b上侧,下导向连接板201的顶侧连接在底板302b下侧;导向组件200和顶板301b连接时,上导向连接板203的底侧连接在顶板301b上侧,上导向连接板203的顶侧连接在顶板301b下侧。
当第二连接耳103被拉动或推动上下移动时,第二连接耳103经传动盖板102带动传动杆101移动,传动杆10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沿着对应的导向块202滑动,提高传动杆101移动的可靠性。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减振连接组件(300),所述减振连接组件(300)包括具有朝上的第一安装口(303a)的第一连接壳体(303),所述第一连接壳体(303)上侧固定连接有具有朝上的第二安装口(302a)的第二连接壳体(302),所述第二连接壳体(302)上侧固定连接有具有朝下第三安装口(301a)的第三连接壳体(301),所述第二连接壳体(302)的底部设有底板(302b),所述第三连接壳体(301)的顶部设有顶板(301b);
减振组件(100),所述减振组件(100)包括连接在第二连接壳体(302)下方的馈能减振电机(111),所述底板(302b)和顶板(301b)之间可转动地连接有传动轴(115),所述传动轴(115)上连接有第一传动凸轮(108),所述传动轴(115)两端的底板(302b)和顶板(301b)之间可滑动地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传动杆(101),所述传动杆(101)上下移动时,能带动第一传动凸轮(108)转动,所述底板(302b)下方连接有馈能减振电机(111),所述传动轴(115)和馈能减振电机(11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凸轮(108)经第一超越离合器(116)和传动轴(115)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凸轮(108)下方的传动轴(115)经第二超越离合器(117)和第二传动凸轮(106)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凸轮(108)经第一超越离合器(116)带动传动轴(115)转动时,第二传动凸轮(106)经第二超越离合器(117)在传动轴(115)上空转;所述第二传动凸轮(106)经第二超越离合器(117)带动传动轴(115)转动时,第一传动凸轮(108)经第一超越离合器(116)在传动轴(115)上空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凸轮(108)的外周开有成螺旋形的第一传动槽(108a),所述传动杆(101)上连接有与第一传动轴(115)相对设置的第一移动块(112),所述第一移动块(112)朝向传动轴(11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轮(107),所述第一传动轮(107)插进对应的第一传动槽(108a)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凸轮(106)的外周设有呈螺旋形的第二传动槽(106a),所述传动杆(101)上还连接有与第二传动轴(115)相对设置的第二移动块(109),所述第二移动块(109)朝向传动轴(11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插进对应的第二传动槽(106a)内,所述第一传动槽(108a)和第二传动槽(106a)的螺旋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02b)和顶板(301b)上均可拆卸地连接有用于使传动杆(101)竖直方向移动的导向组件(20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200)包括导向块(202),所述传动杆(101)可滑动地连接在导向块(202)上,所述导向块(202)的上部连接有上导向连接板(203),导向块(202)的下部连接有下导向连接板(201),所述导向组件(200)和底板(302b)连接时,所述上导向连接板(203)的底侧连接在与底板(302b)上侧,所述下导向连接板(201)的顶侧连接在底板(302b)下侧;所述导向组件(200)和顶板(301b)连接时,所述上导向连接板(203)的底侧连接在顶板(301b)上侧,上导向连接板(203)的顶侧连接在顶板(301b)下侧。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02b)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支架(110),所述馈能减振电机(111)固定连接在支撑支架(110)下侧,所述馈能减振电机(111)上连接有向上伸出的馈能转动轴(113),所述馈能转动轴(113)经联轴器(105)和传动轴(115)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耳(104),所述传动杆(101)向上伸出第三连接壳体(301)外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耳(10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101)向上伸出第三连接壳体(301)外的一端连接有连接件(114),所述连接件(114)的上侧连接有传动盖板(102),所述第二连接耳(103)固定在传动盖板(102)上侧。
CN202220241948.6U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 Active CN217056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1948.6U CN217056129U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1948.6U CN217056129U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6129U true CN217056129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5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1948.6U Active CN217056129U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61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07963A (zh) 一种多功能新能源汽车电池安装箱
CN113060050A (zh) 燃料电池动力乘用车冷却系统
CN217056129U (zh) 一种圆柱凸轮馈能减振器
CN213160706U (zh) 一种石油烃的高效催化设备
CN210793037U (zh) 一种无人汽车用红外感应摄像头安装机构
CN114628837B (zh) 一种固态锂电池框架用防震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01824949A (zh) 一种公交车门启动机构
CN21149587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集中管理输送装置
CN207961445U (zh) 一种馈能式减震装置
CN207013637U (zh) 一种膜片弹簧加工专用的原料自动冲压机
CN209385562U (zh) 一种馈能式减震装置
CN113997784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节能型缓冲装置
CN11102949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避震装置
CN114810926B (zh) 一种自馈能汽车悬架阻尼器
CN217730654U (zh) 一种具有双块电池的电动车
CN216280314U (zh) 一种发动机舱总成支架结构
CN21149364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散热机构
CN212635590U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安装用辅助支撑机构
CN221322676U (zh) 一种石油化工生产用原料泵辅助固定工装
CN211592155U (zh) 一种利用汽车减震系统进行能量回收的装置
CN219856828U (zh) 一种代步车的能量回收系统
CN212992115U (zh) 一种具有内应力缓冲机构的汽车电机防爆壳体
CN115195929B (zh) 一种具有势能回收功能的高续航山地电动车
CN218152159U (zh) 一种带有快速安装结构的太阳能组件
CN218055492U (zh) 一种智能电动自行车自动驻车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