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2138U - 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2138U
CN217052138U CN202121475081.2U CN202121475081U CN217052138U CN 217052138 U CN217052138 U CN 217052138U CN 202121475081 U CN202121475081 U CN 202121475081U CN 217052138 U CN217052138 U CN 217052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outlet
inlet
hydrogen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750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燕东
李克忠
刘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750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2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2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2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strial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其中流化床气化炉设有粉煤入口、气化剂入口和粗煤气出口,甲烷化装置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粗煤气出口连通,甲烷化装置用于将粗煤气中的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以生成目标气体,分离装置设有第二进气口、氢气出口和甲烷出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通;分离装置用于将第二进气口输入的目标气体分离为氢气和甲烷,并分别通过氢气出口和甲烷出口输出;氨合成装置用于将氢气入口输入的氢气和氮气入口输入的氮气合成氨气。本公开在合成氨气的基础上实现了联产合成天然气的工艺,提高了碳的利用率,实现了合成氨时产物的多样化。

Description

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煤气化合成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炭的利用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煤气化工艺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
氨是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也是化肥的主要原料之一,我国对氨的需求量巨大。因此,以煤为原料气化合成氨的工艺逐渐流行。但是在我国清洁能源需求量巨大的背景下,以煤为原料合成氨的系统产物过于单一,抗市场波动小,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包括流化床气化炉、甲烷化装置、分离装置和氨合成装置;
所述流化床气化炉设有粉煤入口、气化剂入口和粗煤气出口,所述流化床气化炉用于生成粗煤气;
所述甲烷化装置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粗煤气出口连通,所述甲烷化装置用于将所述粗煤气中的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以生成目标气体,并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口将所述目标气体输出,所述目标气体包括甲烷、氢气、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所述分离装置设有第二进气口、氢气出口和甲烷出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分离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进气口输入的目标气体分离为氢气和甲烷,并分别通过所述氢气出口和所述甲烷出口输出;
所述氨合成装置设有氢气入口和氮气入口,所述氢气入口与所述氢气出口连通;所述氨合成装置用于将所述氢气入口输入的氢气和所述氮气入口输入的氮气合成氨气。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流化床气化炉和所述甲烷化装置之间的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设有第三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第一蒸汽出口;
所述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粗煤气出口连通,以将所述粗煤气通入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中,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以将热量回收后的所述粗煤气通入所述甲烷化装置,所述第一蒸汽出口用于将回收的热量输出。
可选的,还包括蒸汽分配装置,所述蒸汽分配装置设有第一蒸汽入口和过热蒸汽出口;
所述第一蒸汽入口与所述第一蒸汽出口连通;所述流化床气化炉具有过热蒸汽入口,所述过热蒸汽出口与所述过热蒸汽入口连通,用以为所述流化床气化炉提供过热蒸汽。
可选的,所述蒸汽分配装置还设有第二蒸汽出口;
所述第二蒸汽出口与蒸汽透平动力装置连通,其中,由所述第二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
可选的,所述甲烷化装置还设有第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分配装置设有第二蒸汽入口,所述第三蒸汽出口与所述第二蒸汽入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甲烷化装置中的蒸汽传输到所述蒸汽分配装置中。
可选的,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制氢模块和甲醇洗模块;
所述制氢模块具有所述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的氢气出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制氢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气体中的氢气分离出并通过所述氢气出口输出,分离氢气后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三出气口输出;
所述甲醇洗模块具有所述的甲烷出口、第四进气口和第四出气口,所述第四进气口与所述第三出气口连通,所述甲醇洗模块用于对由所述第四进气口进入的气体进行分离,且使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和酸性气体经所述第四出气口排出,分离出的甲烷经所述甲烷出口排出。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甲烷化装置和所述分离装置之间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却装置用以去除所述目标气体中残余的杂质及未分解的水蒸气,并将冷却后的目标气体输入所述分离装置中。
可选的,还包括空分装置,所述空分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分离,以得到氮气和氧气,所述空分装置设有空气入口、用于供所述氧气排出的氧气出口和用于供所述氮气排出的氮气出口;
所述氧气出口与所述流化床气化炉的氧气入口连通,所述氮气出口与所述氮气入口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流化床气化炉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之间的旋风除尘装置;
所述旋风除尘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粗煤气出口连通,所述旋风除尘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所述旋风除尘装置用于对由所述粗煤气出口排出的粗煤气进行气固分离,且使分离出的气体进入至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中。
可选的,所述氨合成装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精制单元、压缩单元和合成单元;所述气体精制单元具有所述氢气入口和所述氮气入口,所述气体精制单元用于将所述氢气中少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进行甲烷化转化,所述压缩单元用于将所述氢气和所述氮气入口通入的氮气进行压缩,所述合成单元用于氢气和所述氮气入口通入的氮气合成氨气。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通过在流化床气化炉上设置气化剂入口和粉煤入口,使得流化床气化炉中具有煤气化反应所需要的空气、氧气、过热蒸汽和煤,以生成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为主的粗煤气;甲烷化装置将流化床气化炉输出的粗煤气中的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以生成目标气体,进一步提高了粗煤气中甲烷的含量;分离装置将目标气体进行分离,将分离出的氢气输入到氨合成装置中,分离出的甲烷即为所需要的合成天然气;合成氨装置通过氮气入口输入氮气和氢气合成所需要的氨气。由此,在合成氨气的基础上实现了联产合成天然气的工艺,提高了碳的利用率,实现了合成氨时产物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流化床气化炉;11、粉煤入口;12、气化剂入口;13、粗煤气出口;14、过热蒸汽入口;15、氧气入口;20、甲烷化装置; 21、第一进气口;22、第一出气口;23、第三蒸汽出口;30、制氢模块;31、第三出气口;40、甲醇洗模块;41、第四进气口;42、第四出气口;50、氨合成装置;51、氢气入口;52、氮气入口;53、氨气出口;60、余热回收装置;61、第三进气口;62、第二出气口;63、第一蒸汽出口;70、蒸汽分配装置;71、第一蒸汽入口;72、过热蒸汽出口;73、第二蒸汽出口;74、第二蒸汽入口;80、蒸汽透平动力装置;90、冷却装置;100、分离装置;101、第二进气口;102、氢气出口;103、甲烷出口;110、空分装置;111、空气入口;112、氧气出口;113、氮气出口;120、旋风除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其中合成天然气全称Synthetic Natural Gas,中文名称为:合成天然气。合成天然气指采用已开采原煤,经过气化工艺来制造合成天然气。如图1 所示,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包括流化床气化炉10、甲烷化装置20、分离装置100和氨合成装置50。
其中,流化床气化炉10为压力容器,具体为加压流化床气化炉,其工作中压力值范围为2.5-4MPa,温度范围为700-900℃。流化床气化炉10侧壁的下部设有气化剂入口12,煤气化反应所需要的空气、氧气、过热蒸汽气可以通过化剂入口通入,侧壁上部设有粉煤入口11,顶部设有粗煤气出口13。粉煤入口11可以输入优质煤粉或者劣质煤粉,并在煤粉中添加一定量富含碱金属、碱土金属的催化剂。流化床气化炉 10底部设置有锥形分布板,以空气、氧气、过热蒸汽为主的混合气体经分布板进入流化床气化炉10。混合气体与粉煤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煤气化反应,产生以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为主的高温粗煤气。
高温粗煤气中含有较高含量的甲烷,一般含量为15%-25%。流化床气化炉10在煤气化反应时控制水和煤的质量比值为0.8-1.5,以保证流化床气化炉10出口粗煤气中甲烷含量在15%以上。当生成的甲烷增多时,有利于降低流化床气化炉10中氧气的消耗,减少粗煤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同时有利于降低后续甲烷化装置20的规模。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流化床气化炉10还可以单独设置氧气入口15 和过热蒸汽入口14,氧气入口15设在流化床气化炉10底部并通入煤气化反应所需要的氧气,过热蒸汽入口14设在流化床气化炉10侧壁的下部通入煤气化反应所需要的过热蒸汽,而气化剂入口12则可只通入空气。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入口只通入一种煤气化所需要的原料,方便对原料的输入进行有效控制。
甲烷化装置20具体为耐硫甲烷化装置,其对粗煤气中含有的酸性气体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甲烷化装置20设有第一进气口21和第一出气口22,第一进气口21与粗煤气出口13连通,甲烷化装置20用于将粗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以生成目标气体,并通过第一出气口22将目标气体输出,目标气体包括甲烷、氢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甲烷化装置20为强放热反应,该系统配套有热量回收及循环气降温单元,副产的蒸汽可以输出加以利用,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分离装置100设有第二进气口101、氢气出口102和甲烷出口103,第二进气口101与第一出气口22连通。分离装置100用于将第二进气口101输入的目标气体分离为氢气和甲烷,并分别通过氢气出口102 和甲烷出口103输出。
氨合成装置50设有氢气入口51和氮气入口52,氢气入口51与氢气出口102连通。氨合成装置50用于将氢气入口51输入的氢气和氮气入口52输入的氮气合成氨气,并经氨气出口53输出。
本实施例通过在流化床气化炉10上设置气化剂入口12和粉煤入口11,使得流化床气化炉10中具有煤气化反应所需要的空气、氧气、过热蒸汽和煤,以生成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为主的粗煤气;甲烷化装置20将流化床气化炉10输出的粗煤气中的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以生成目标气体,进一步提高了粗煤气中甲烷的含量;分离装置100将目标气体进行分离,将分离出的氢气输入到氨合成装置50中,分离出的甲烷即为所需要的合成天然气;合成氨装置通过氮气入口52输入氮气和氢气合成所需要的氨气。由此,在合成氨气的基础上实现了联产合成天然气的工艺,提高了碳的利用率,实现了合成氨时产物的多样化。
为了充分利用煤气化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流化床气化炉 10和甲烷化装置20之间的余热回收装置60,余热回收装置60设有第三进气口61、第二出气口62和第一蒸汽出口63。
第三进气口61与粗煤气出口13连通,用于将粗煤气通入余热回收装置60中,第二出气口62与第一进气口21连通,以将热量回收后的粗煤气通入甲烷化装置20中,第一蒸汽出口63用于将回收的热量输出。
余热回收装置60包括多级废热锅炉,从第三进气口61通入的粗煤气为高温粗煤气,高温粗煤气通过多级废热锅炉的换热单元进行热量回收,与多级废热锅炉中的水为主的冷介质进行热交换,得到不同品位的中高压蒸汽和过热蒸汽,并通过第一蒸汽出口63输出加以利用。
进一步的,第一蒸汽出口63输出的中高压蒸汽及过热蒸汽,经第一蒸汽入口71输入到蒸汽分配装置70中,蒸汽分配装置70按品位进行分级利用。其中流化床气化炉10具有过热蒸汽入口14,将流化床气化炉10需要的过热蒸汽,通过过热蒸汽出口72通入流化床气化炉10 的过热蒸汽入口14通入,或者也可以通过流化床气化炉10的气化剂入口12通入。中高压蒸汽通过第二蒸汽出口73通入蒸汽透平动力装置80作为压缩机、循环泵等的动力使用,以替代电动机节省电力。另外,第二蒸汽出口73排出的蒸汽为中高压蒸汽,其压力大于蒸汽透平动力装置80预设压力。
具体的,由于甲烷化装置20将一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为强放热反应,所以甲烷化装置20上还设有第三蒸汽出口23,蒸汽分配装置 70设有第二蒸汽入口74,第三蒸汽出口23与第二蒸汽入口74连通,用于将甲烷化装置20中的蒸汽传输到蒸汽分配装置70中加以利用。
可选的,分离装置100包括制氢模块30和甲醇洗模块40。
其中,制氢模块30具体为PSA制氢模块,PSA全称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中文名称:变压吸附法。变压吸附法是利用不同气体组分在固体吸附剂上的吸附量、吸附速度、吸附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吸附量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在加压条件下完成吸附过程,减压脱附被吸附的组分,以实现气体分离或提纯。制氢模块30的进气口即为分离装置100的第二进气口101、分离装置100的氢气出口102也设置在制氢模块30上,另外制氢模块30还设有第三出气口31。制氢模块30用于将目标气体中的氢气分离出并通过氢气出口102输出,分离氢气后的气体通过第三出气口31输出,并输入到氨合成装置50中。
甲醇洗模块40具体为低温甲醇洗系统,其利用在低温环境下甲醇对不同气体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实现对不同气体分离的目的。分离装置 100的甲烷出口103设置在甲醇洗模块40上,甲醇洗模块40还设有第四进气口41和第四出气口42,第四进气口41与第三出气口31连通。甲醇洗模块40用于对由第四进气口41进入的气体进行分离,且使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和酸性气体经第四出气口42排出,并输入到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模块加以利用,减少碳的排放;分离出的甲烷即为所需要的合成天然气,甲烷经甲烷出口103排出,并经过加压处理输入到天然气管网中,得到合成天然气产品。
可选的,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甲烷化装置20和分离装置100之间的冷却装置90,冷却装置90的入口与第一出气口22连通,冷却装置90的出口与第二进气口101连通,冷却装置90用以去除目标气体中残余的杂质及未分解的水蒸气,并将冷却后的目标气体输入分离装置100中。
冷却装置90为多级水洗换热系统。,冷却装置90可以去除目标气体中残余的杂质以及未分解的水蒸气,输出以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为主的常温气体。
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还包括空分装置110,空分装置110用于对空气进行分离,以得到氮气和氧气,空分装置110设有空气入口111、用于供氧气排出的氧气出口112和用于供氮气排出的氮气出口113。其中,氧气出口112与流化床气化炉10的氧气入口15 连通,氮气出口113与氨合成装置50的氮气入口52连通。空分装置 110为流化床气化炉10的煤气化反应提供了足够的氧气,使得煤气化反应更加充分,提高了碳的转化率。
为了去除流化床气化炉10输出的粗煤气中的固相飞灰,在流化床气化炉10与余热回收装置60之间还设有旋风除尘装置120。
旋风除尘装置120的入口与粗煤气出口13连通,旋风除尘装置120 的出口与第三进气口61连通,旋风除尘装置120用于对由粗煤气出口排出的粗煤气进行气固分离,且使分离出的气体进入至余热回收装置 60中。
具体的,旋风除尘装置120具体为两级旋风除尘装置120,流化床气化炉10的粗煤气出口输出的粗煤气通过旋风除尘装置120的入口进入,粗煤气为以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为主的高温含尘气体,粗煤气进入旋风除尘装置120进行气固分离,去除粗煤气中的固相飞灰,然后将净化后的粗煤气通入余热回收装置60的第三进气口61。
氨合成装置50还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精制单元、压缩单元和合成单元。气体精制单元具有氢气入口51和氮气入口52,气体精制单元用于将氢气中少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进行甲烷化转化,压缩单元用于将氢气和氮气入口52通入的氮气进行压缩,合成单元用于将氢气和氮气入口52通入的氮气合成氨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化床气化炉(10)、甲烷化装置(20)、分离装置(100)和氨合成装置(50);
所述流化床气化炉(10)设有粉煤入口(11)、气化剂入口(12)和粗煤气出口(13),所述流化床气化炉(10)用于生成粗煤气;
所述甲烷化装置(20)设有第一进气口(21)和第一出气口(22),所述第一进气口(21)与所述粗煤气出口(13)连通,所述甲烷化装置(20)用于将所述粗煤气中的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以生成目标气体,并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口(22)将所述目标气体输出,所述目标气体包括甲烷、氢气、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所述分离装置(100)设有第二进气口(101)、氢气出口(102)和甲烷出口(103),所述第二进气口(101)与所述第一出气口(22)连通;所述分离装置(100)用于将所述第二进气口(101)输入的目标气体分离为氢气和甲烷,并分别通过所述氢气出口(102)和所述甲烷出口(103)输出;
所述氨合成装置(50)设有氢气入口(51)和氮气入口(52),所述氢气入口(51)与所述氢气出口(102)连通;所述氨合成装置(50)用于将所述氢气入口(51)输入的氢气和所述氮气入口(52)输入的氮气合成氨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流化床气化炉(10)和所述甲烷化装置(20)之间的余热回收装置(60),所述余热回收装置(60)设有第三进气口(61)、第二出气口(62)和第一蒸汽出口(63);
所述第三进气口(61)与所述粗煤气出口(13)连通,以将所述粗煤气通入所述余热回收装置(60)中,所述第二出气口(62)与所述第一进气口(21)连通,以将热量回收后的所述粗煤气通入所述甲烷化装置(20),所述第一蒸汽出口(63)用于将回收的热量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汽分配装置(70),所述蒸汽分配装置(70)设有第一蒸汽入口(71)和过热蒸汽出口(72);
所述第一蒸汽入口(71)与所述第一蒸汽出口(63)连通,所述流化床气化炉(10)具有过热蒸汽入口(14),所述过热蒸汽出口(72)与所述过热蒸汽入口(14)连通,用以为所述流化床气化炉(10)提供过热蒸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分配装置(70)还设有第二蒸汽出口(73);
所述第二蒸汽出口(73)与蒸汽透平动力装置(80)连通,其中,由所述第二蒸汽出口(73)排出的蒸汽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烷化装置(20)还设有第三蒸汽出口(23),所述蒸汽分配装置(70)设有第二蒸汽入口(74),所述第三蒸汽出口(23)与所述第二蒸汽入口(74)连通,用于将所述甲烷化装置(20)中的蒸汽传输到所述蒸汽分配装置(70)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100)包括制氢模块(30)和甲醇洗模块(40);
所述制氢模块(30)具有所述的第二进气口(101)、所述的氢气出口(102)和第三出气口(31),所述制氢模块(30)用于将所述目标气体中的氢气分离出并通过所述氢气出口(102)输出,分离氢气出后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三出气口(31)输出;
所述甲醇洗模块(40)具有所述的甲烷出口(103)、第四进气口(41)和第四出气口(42),所述第四进气口(41)与所述第三出气口(31)连通,所述甲醇洗模块(40)用于对由所述第四进气口(41)进入的气体进行分离,且使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和酸性气体经所述第四出气口(42)排出,分离出的甲烷经所述甲烷出口(103)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甲烷化装置(20)和所述分离装置(100)之间的冷却装置(90),所述冷却装置(90)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22)连通,所述冷却装置(90)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101)连通,所述冷却装置(90)用以去除所述目标气体中残余的杂质及未分解的水蒸气,并将冷却后的目标气体输入所述分离装置(100)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分装置(110),所述空分装置(110)用于对空气进行分离,以得到氮气和氧气,所述空分装置设有空气入口(111)、用于供所述氧气排出的氧气出口(112)和用于供所述氮气排出的氮气出口(113);
所述氧气出口(112)与所述流化床气化炉(10)的氧气入口(15)连通,所述氮气出口(113)与所述氮气入口(5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流化床气化炉(10)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60)之间的旋风除尘装置(120);
所述旋风除尘装置(120)的入口与所述粗煤气出口(13)连通,所述旋风除尘装置(120)的出口与所述第三进气口(61)连通,所述旋风除尘装置(120)用于对由所述粗煤气出口(13)排出的粗煤气进行气固分离,且使分离出的气体进入至所述余热回收装置(60)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合成装置(50)还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精制单元、压缩单元和合成单元;所述气体精制单元具有所述氢气入口(51)和所述氮气入口(52),所述气体精制单元用于将所述氢气中少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进行甲烷化转化;所述压缩单元用于将所述氢气和所述氮气入口(52)通入的氮气进行压缩;所述合成单元用于将氢气和所述氮气入口(52)通入的氮气合成氨气。
CN202121475081.2U 2021-06-30 2021-06-30 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 Active CN217052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5081.2U CN217052138U (zh) 2021-06-30 2021-06-30 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5081.2U CN217052138U (zh) 2021-06-30 2021-06-30 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2138U true CN217052138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5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75081.2U Active CN217052138U (zh) 2021-06-30 2021-06-30 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2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5004B (zh) 一种多功能能源装置
USRE35377E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ethanol from condensed carbonaceous material
US5344848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ethanol from condensed carbonaceous material
AU201330209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biomass gasification by cycling of carbon dioxide without oxygen
JP2013501123A (ja) メタン熱分解及び二酸化炭素転換反応を含む炭素含有物質のガス化方法
KR102292411B1 (ko) 수소생산을 위한 석유코크스 합성가스화 공정 중 수성가스전환반응을 통한 고순도 수소생산 시스템
CN105385473A (zh) 一种基于化学链气化的煤制氢气及甲烷的工艺
KR101429973B1 (ko) 수소와 일산화탄소의 농도비가 낮은 합성가스를 이용한 합성천연가스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109384646A (zh) 一种无变换系统的合成气制甲醇装置及其工艺
CN110776941B (zh) 一种带有甲烷三重整的生物质制氢装置及方法
CN102585947A (zh) 一种由煤制备含甲烷的气体的方法及设备
CN107312574A (zh) 富氢合成气和纯氢气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系统
CN112079333B (zh) 一种链式反应制氢系统及制氢方法
CN111559956A (zh) 一种煤制甲醇过程二氧化碳转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3045308B (zh) 一种基于煤炭的碳氢组分分级转化的发电方法及系统
CN101993730B (zh) 基于化石燃料化学能适度转化的多功能能源系统
Liu et al. Synthetic natural gas production by sorption enhanced steam hydrogasification based processes for improving CH4 yield and mitigating CO2 emissions
CN208182929U (zh) 一种将气化和电解耦合生产合成气的系统
KR101632888B1 (ko) 에너지 절감형 수성가스 반응시스템
CN217052138U (zh) 粉煤气化合成氨联产合成天然气系统
CN110562913B (zh) 一种利用甲烷和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
CN103189481B (zh) 制备合成天然气的方法
CN217052137U (zh) 煤气化合成氨联产液化天然气系统
CN100596293C (zh) 一种以煤、焦炉气作原料分级合成甲醇和氨的方法
CN217323981U (zh) 流化床煤气化合成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