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47419U - 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47419U CN217047419U CN202220814327.2U CN202220814327U CN217047419U CN 217047419 U CN217047419 U CN 217047419U CN 202220814327 U CN202220814327 U CN 202220814327U CN 217047419 U CN217047419 U CN 2170474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nner
- die
- outer tube
- mould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所述共挤模具同轴安装在模头上,包括固定连接的后模具和前模具,所述后模具和前模具的轴线处设置有与模头配合的通孔并形成内管挤出流道,所述后模具与前模具之间设置有外管挤出流道,所述外管挤出流道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主流道、两条以上的分流道和与通孔同轴的环形流道,所述后模具的侧壁上设置有外管物料注入口,所述外管物料注入口与主流道连通、主流道与分流道连通、分流道与环形流道连通,所述外管由环形流道挤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外管共挤模具,具有结构简单,挤出时物料流动性、均匀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
背景技术
PVC管是一种使用领域非常广泛的管材,在某些使用领域,PVC管制作成内外管,还可以在内外管之间设置编织层,使之具有更好的性能。
现有的内外管通过共挤模具挤出,共挤模具一般具有两个流道,分别将内管物料和外管物料挤出。其中外管物料一般由模具的侧方进料,流入外管挤出流道时无法均匀的分布到流道中,挤出时会造成管道的厚薄不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具有结构简单,挤出时物料流动性、均匀性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所述共挤模具同轴安装在模头上,包括固定连接的后模具和前模具,所述后模具和前模具的轴线处设置有与模头配合的通孔并形成内管挤出流道,所述后模具与前模具之间设置有外管挤出流道,所述外管挤出流道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主流道、两条以上的分流道和与通孔同轴的环形流道,所述后模具的侧壁上设置有外管物料注入口,所述外管物料注入口与主流道连通、主流道与分流道连通、分流道与环形流道连通,所述外管由环形流道挤出。
在上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中,所述主流道和分流道由设置在后模具前侧面的凹槽及前模具的后侧面所围成,所述后模具与前模具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前模具的后侧面为光滑平面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中,所述主流道、分流道沿周向设置,所述主流道与分流道之间、分流道与环形流道之间通过径向的连通点连通。优选的,所述主流道、分流道均为弧形流道。
在上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中,所述主流道的两端分别与一条分流道连通,所述分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环形流道连通,所述分流道与环形流道的四个连通点之间的间距相同。优选的,所述主流道为180°的弧形流道,所述分流道为90°的弧形流道,两条分流道对称设置。所述分流道也可以设置成六条、八条,这些分流道同样均匀分布。
在上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中,所述主流道的中部设置有物料进口,所述外管物料注入口与物料进口连通,所述主流道与分流道之间的连通点与分流道的中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中,所述环形流道设置为锥面,所述锥面由内环至外环向后侧倾斜。
在上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中,所述后模具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和模头配合的定位凹槽。
在上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中,所述后模具的后侧面设置有与模头螺接的内螺纹,所述后模具与前模具由若干与轴线平行的螺栓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外管共挤模具,通过设置独特的外管挤出流道,使侧方进料的外管物料可以均匀的流入外管挤出流道中,从而使挤出的管道厚薄均一。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物料流动顺畅、均匀性好,可以成型厚度均匀的各种规格的内外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模具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流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后模具;2、前模具;3、通孔;4、主流道;5、分流道;6、环形流道;7、外管物料注入口;8、连通点;9、物料进口;10、定位凹槽;1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所述共挤模具同轴安装在模头上,包括固定连接的后模具1和前模具2,所述后模具1和前模具2的轴线处设置有与模头配合的通孔3并形成内管挤出流道,所述后模具1与前模具2之间设置有外管挤出流道,所述外管挤出流道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主流道4、两条以上的分流道5和与通孔3同轴的环形流道6,所述后模具1的侧壁上设置有外管物料注入口7,所述外管物料注入口7与主流道4连通、主流道4与分流道5连通、分流道5与环形流道6连通,所述外管由环形流道6挤出。
生产时,熔融的内管物料由挤出机的模头流出,模头上的内芯与共挤模具的通孔3之间形成内管的流道,内管物料由该流道流出后即可形成内管,与此同时,熔融的外管物料由主流道4流向分流道5,将外管物料分流成多道并由多个注入点注入环形流道6,再由环形流道6流出形成外管。
对照附图2,为了便于加工,所述主流道4和分流道5由设置在后模具1前侧面的凹槽及前模具2的后侧面所围成,所述后模具1与前模具2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前模具2的后侧面为光滑平面结构。
对照附图3,所述主流道4、分流道5沿周向设置,所述主流道4与分流道5之间、分流道5与环形流道6之间通过径向的连通点8连通。优选的,所述主流道4、分流道5均为弧形流道。
实施例中外管挤出流道的具体设置方式是:所述主流道4的两端分别与一条分流道5连通,所述分流道5的两端分别与环形流道6连通,所述分流道5与环形流道6的四个连通点8之间的间距相同。优选的,所述主流道4为180°的弧形流道,所述分流道5为90°的弧形流道,两条分流道5对称设置。通过以上设置方式可以使主流道4中的物料更加均匀地注入环形流道6。
进一步的,所述主流道4的中部设置有物料进口9,所述外管物料注入口7与物料进口9连通,所述主流道4与分流道5之间的连通点8与分流道5的中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中部是指正中位置。
为了更好的成型外管,所述环形流道6设置为锥面,所述锥面由内环至外环向后侧倾斜。
为了安装时定位共挤模头,所述后模具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和模头配合的定位凹槽10。
上述后模具1的后侧面设置有与模头螺接的内螺纹,所述后模具1与前模具2由若干与轴线平行的螺栓11紧固连接。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所述共挤模具同轴安装在模头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后模具(1)和前模具(2),所述后模具(1)和前模具(2)的轴线处设置有与模头配合的通孔(3)并形成内管挤出流道,所述后模具(1)与前模具(2)之间设置有外管挤出流道,所述外管挤出流道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主流道(4)、两条以上的分流道(5)和与通孔同轴的环形流道(6),所述后模具(1)的侧壁上设置有外管物料注入口(7),所述外管物料注入口(7)与主流道(4)连通、主流道(4)与分流道(5)连通、分流道(5)与环形流道(6)连通,所述外管由环形流道(6)挤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4)和分流道(5)由设置在后模具(1)前侧面的凹槽及前模具(2)的后侧面所围成,所述后模具(1)与前模具(2)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4)、分流道(5)沿周向设置,所述主流道(4)与分流道(5)之间、分流道(5)与环形流道(6)之间通过径向的连通点(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4)的两端分别与一条分流道(5)连通,所述分流道(5)的两端分别与环形流道(6)连通,所述分流道(5)与环形流道(6)的四个连通点(8)之间的间距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4)的中部设置有物料进口(9),所述外管物料注入口(7)与物料进口(9)连通,所述主流道(4)与分流道(5)之间的连通点(8)与分流道(5)的中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流道(6)设置为锥面,所述锥面由内环至外环向后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具(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和模头配合的定位凹槽(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具(1)的后侧面设置有与模头螺接的内螺纹,所述后模具(1)与前模具(2)由若干与轴线平行的螺栓(11)紧固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14327.2U CN217047419U (zh) | 2022-04-09 | 2022-04-09 | 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14327.2U CN217047419U (zh) | 2022-04-09 | 2022-04-09 | 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47419U true CN217047419U (zh) | 2022-07-26 |
Family
ID=82469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14327.2U Active CN217047419U (zh) | 2022-04-09 | 2022-04-09 | 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47419U (zh) |
-
2022
- 2022-04-09 CN CN202220814327.2U patent/CN2170474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955261U (zh) | 一种用于弯管3pe外防腐的复合包覆模具 | |
CN217047419U (zh) | 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 | |
CN111037879B (zh) | 一种异种材料复合护层挤塑模具及挤塑工艺 | |
CN204701100U (zh) | 光缆护套标识条多色注条模具 | |
CN216860543U (zh) | 一种分料流道挤出模具结构 | |
CN210082345U (zh) | 一种押出机进胶模具结构 | |
CN2336949Y (zh) | 塑料三层共挤管机头 | |
CN213321613U (zh) | 一种塑料管道的成型挤出模具 | |
CN201820525U (zh) | 一种实现双层共挤的电线电缆挤塑模具 | |
CN214294369U (zh) | 简易线缆挤出注色条的模具组件、线缆挤出机头以及线缆挤出机 | |
CN219153677U (zh) | 一种流道式双管共挤挤出模具 | |
CN213797970U (zh) | 一种防鼠硅芯管的共挤模具 | |
CN211542302U (zh) | 一种用于塑料挤出机的带有冷却套筒的挤出模具 | |
CN216832128U (zh) | 一种防滑条纹管的共挤模具 | |
CN205343739U (zh) | 复合钢丝管模具 | |
CN209955252U (zh) | 一种轨道交通用线缆双层共挤外模具及挤出装置 | |
CN209176140U (zh) |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 | |
CN109291394A (zh) |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及其进料分配方法 | |
CN105346046A (zh) | 一种型芯双层共挤模具 | |
CN218876220U (zh) | 一种异形材结构壁管共挤模具 | |
CN210552907U (zh) | 一种挤出模头 | |
CN216683249U (zh) | 一种多腔管材的双层共挤模具 | |
CN213891192U (zh) | 一种带功能层实壁共挤管材模具 | |
CN104626508A (zh) | 一种螺旋式双壁共挤机头 | |
CN218535558U (zh) | 一种pvc护套挤管式圆整电缆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18000 Xiaowufen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Industrial Park, Pengjie Town, Luqiao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Feng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8000 no.258, Changping Road, Hongjia, Jiaoji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Feng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