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76140U -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 - Google Patents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76140U CN209176140U CN201821917733.1U CN201821917733U CN209176140U CN 209176140 U CN209176140 U CN 209176140U CN 201821917733 U CN201821917733 U CN 201821917733U CN 209176140 U CN209176140 U CN 2091761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iral
- spiral body
- layer
- communicated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它包括进料段、外壁流道、中间层流道和内壁流道,所述进料段具有外进料口、中进料口和内进料口,所述外壁流道与所述外进料口相连通,中间层流道与所述中进料口相连通,内壁流道与所述内进料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外层物料和内层物料分别单独进料,使物料分配均匀、提供更优良的流动性,提高了PE管材的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属于管材成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二十年,国内PE管材加工企业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一家家PE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破土而出,同时PE挤出机的制造厂家也逐步增多,形成了国产品牌挤出机与外资品牌挤出机相互竞争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各样的PE管材加工模具也相应而生。PE多层共挤管材模具,广泛用于供水、排水、燃气及非开挖等领域,基于螺旋熔体分配技术,结合同心,锥面分配器,适用于任何圆形截面的多层挤出。但是在这诸多模具制造商中,有的由于模具结构进料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客户制作的管材截面分层不能按照客户指定的比例分布,尤其是有的客户使用不同颜色的原料制作管材,由于比例分布不均,很容易看到管材偏心、分布不均的缺点。哪怕客户一直调节口模、芯棒间隙也不能更改管材分布不均的现象,导致客户即使拆换模具也不能完全调节至比例均匀,特别是涉及到大模具的拆装,费时、费力、费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它的外层物料和内层物料分别单独进料,使物料分配均匀、提供更优良的流动性,提高了PE管材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它包括进料段、外壁流道、中间层流道和内壁流道,所述进料段具有外进料口、中进料口和内进料口,所述外壁流道与所述外进料口相连通,中间层流道与所述中进料口相连通,内壁流道与所述内进料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外进料口和内进料口在进料段的周向上相距180°。
进一步,还包括螺旋段和出料段,所述进料段、螺旋段和出料段依次连接;其中,
所述螺旋段沿其径向依次设置有内层螺旋体、中层螺旋体和外层螺旋体,所述内层螺旋体与所述内进料口相连通,所述中层螺旋体与所述中进料口相连通,所述外层螺旋体与所述外进料口相连通;
所述出料段设置有用于汇合出内层螺旋体、中层螺旋体和外层螺旋体的物料的出料流道。
进一步,所述进料段设置有外弧形槽、内弧形槽、两个外通孔和两个内通孔,所述外进料口与外弧形槽的中间部位相连通,外弧形槽的两个端部又各通过一个外通孔与所述外层螺旋体相连通,所述内进料口与内弧形槽的中间部位相连通,内弧形槽的两个端部又各通过一个内通孔与所述内层螺旋体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内层螺旋体和外层螺旋体各具有八组螺旋流道组和两个三级螺旋体槽,每组螺旋流道组包括两个相邻的螺旋流道,每个外通孔和每个内通孔分别通过一个三级螺旋体槽与相应的四组螺旋流道组相连通,每个三级螺旋体槽具有一个第一螺旋体槽、二个第二螺旋体槽和四个第三螺旋体槽,所述第一螺旋体槽与内通孔或外通孔相连通,并分别与两个第二螺旋体槽相连通,每个第二螺旋体槽分别与两个第三螺旋体槽相连通,每个第三螺旋体槽与一组螺旋流道组中的两个螺旋流道分别连通,进而使得每个螺旋流道内都流通有物料。
进一步,所述螺旋段设置有用于汇合压缩出内层螺旋体、中层螺旋体和外层螺旋体的物料的出口,所述出料流道与所述出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出料段包括依次相连的释放段、调节共挤环和口模,所述口模内设置有芯棒,芯棒和口模之间形成出料流道的尾段,所述调节共挤环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料流道相连通的标志线流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的进料分配方法,其中,外层物料通过外壁流道进料,并经外进料口进入进料段,中层物料通过中间层流道进料,并经中进料口进入进料段,内层物料通过内壁流道进料,并经内进料口进入进料段。
进一步,出外进料口的外层物料进入外弧形槽,并分为两路外层物料,每路外层物料,经外通孔进入外层螺旋体,出内进料口的内层物料进入内弧形槽,并分为两路内层物料,每路内层物料,经内通孔进入内层螺旋体;
每路进入外层螺旋体的外层物料经三级螺旋体槽进入外层螺旋体的八个螺旋流道进行螺旋分配,每路进入内层螺旋体的内层物料经三级螺旋体槽进入内层螺旋体的八个螺旋流道进行螺旋分配,出中进料口的中层物料进入中层螺旋体进行螺旋分配;
经外层螺旋体分配后的外层物料、经中层螺旋体分配后的中层物料和经内层螺旋体分配后的内层物料在螺旋段的出口处汇合压缩形成PE管材;
PE管材沿出料流道挤出,在挤出的过程中依次经释放段、调节共挤环及由口模和芯棒形成的出料流道的尾段;
其中,在PE管材经过调节共挤环时,色标料通过标志线流道进料,并经调节共挤环在PE管材上加工标志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的外层物料和内层物料采用单独进料方式,使物料分配均匀、提供更优良的流动性,提高了PE管材的质量;外层物料或内层物料分两路进入螺旋段,每路外层物料或内层物料经三级螺旋体时,先由第一螺旋体槽一分二、然后由第二螺旋体槽二分四、再由第三螺旋体槽四分八,分为八小路外层物料或内层物料,每小路外层物料或内层物料进入一个螺旋流道,进而使得每个螺旋流道内都流通有物料,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流道无死角,进而使得压力损耗低、熔体温度低,更换有颜色物料时能够快速清洁,也进一步保证了PE管材的质量;出外壁流道的外层物料进入外层螺旋体进行螺旋分配,出中间层流道的中层物料进入中层螺旋体进行螺旋分配,出内壁流道的内层物料进入内层螺旋体进行螺旋分配,利于物料的塑化;经外层螺旋体分配后的外层物料、经中层螺旋体分配后的中层物料和经内层螺旋体分配后的内层物料在螺旋段的出口处汇合压缩形成PE管材;PE管材沿出料流道挤出,在挤出的过程中依次经释放段、调节共挤环及由口模和芯棒形成的出料流道的尾段,采用本实用新型的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生产出的PE管材的抗压强度和环刚度大大提高,各层供料均匀,壁厚一致,提升了管材的质量,同时中间层可以采用PE回收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段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段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层螺旋体或内层螺旋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它包括进料段1、外壁流道21、中间层流道22和内壁流道23,所述进料段1具有外进料口、中进料口和内进料口,所述外壁流道21与所述外进料口相连通,中间层流道22与所述中进料口相连通,内壁流道23与所述内进料口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流道22的尾端设置有用于分配出中间层流道22的物料的分流体10。
如图1所示,所述外进料口和内进料口在进料段1的周向上相距180°。在本实施例中,外进料口和内进料口均设置在进料段1的侧壁上。
如图1所示,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还包括螺旋段3和出料段,所述进料段1、螺旋段3和出料段依次连接;其中,
所述螺旋段3沿其径向依次设置有内层螺旋体31、中层螺旋体32和外层螺旋体33,所述内层螺旋体31与所述内进料口相连通,所述中层螺旋体32与所述中进料口相连通,所述外层螺旋体33与所述外进料口相连通;
所述出料段设置有用于汇合出内层螺旋体31、中层螺旋体32和外层螺旋体33的物料的出料流道4。
如图1、2、3所示,所述进料段1设置有外弧形槽11、内弧形槽12、两个外通孔13和两个内通孔14,所述外进料口与外弧形槽11的中间部位相连通,外弧形槽11的两个端部又各通过一个外通孔13与所述外层螺旋体33相连通,所述内进料口与内弧形槽12的中间部位相连通,内弧形槽12的两个端部又各通过一个内通孔14与所述内层螺旋体31相连通。
如图1、4所示,所述内层螺旋体31和外层螺旋体33各具有八组螺旋流道组和两个三级螺旋体槽,每组螺旋流道组包括两个相邻的螺旋流道,每个外通孔13和每个内通孔14分别通过一个三级螺旋体槽与相应的四组螺旋流道组相连通,每个三级螺旋体槽具有一个第一螺旋体槽51、二个第二螺旋体槽52和四个第三螺旋体槽53,所述第一螺旋体槽51与内通孔14或外通孔13相连通,并分别与两个第二螺旋体槽52相连通,每个第二螺旋体槽52分别与两个第三螺旋体槽53相连通,每个第三螺旋体槽53与一组螺旋流道组中的两个螺旋流道分别连通,进而使得每个螺旋流道内都流通有物料。
如图1所示,所述螺旋段3设置有用于汇合压缩出内层螺旋体31、中层螺旋体32和外层螺旋体33的物料的出口,所述出料流道4与所述出口相连通。
如图1所示,所述出料段包括依次相连的释放段6、调节共挤环7和口模8,所述口模8内设置有芯棒9,芯棒9和口模8之间形成出料流道4的尾段,所述调节共挤环7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料流道4相连通的标志线流道71。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一种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的进料分配方法,外层物料通过外壁流道21进料,并经外进料口进入进料段1,中层物料通过中间层流道22进料,并经中进料口进入进料段1,内层物料通过内壁流道23进料,并经内进料口进入进料段1。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适于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
如图1、2、3所示,出外进料口的外层物料进入外弧形槽11,并分为两路外层物料,每路外层物料,经外通孔13进入外层螺旋体33,出内进料口的内层物料进入内弧形槽12,并分为两路内层物料,每路内层物料,经内通孔14进入内层螺旋体31;
每路进入外层螺旋体33的外层物料经三级螺旋体槽进入外层螺旋体33的八个螺旋流道进行螺旋分配,每路进入内层螺旋体31的内层物料经三级螺旋体槽进入内层螺旋体31的八个螺旋流道进行螺旋分配,出中进料口的中层物料进入中层螺旋体32进行螺旋分配;
经外层螺旋体33分配后的外层物料、经中层螺旋体32分配后的中层物料和经内层螺旋体31分配后的内层物料在螺旋段3的出口处汇合压缩形成PE管材;
PE管材沿出料流道4挤出,在挤出的过程中依次经释放段6、调节共挤环7及由口模8和芯棒9形成的出料流道4的尾段;
其中,在PE管材经过调节共挤环7时,色标料通过标志线流道71进料,并经调节共挤环7在PE管材上加工标志线。具体地,每路外层物料或内层物料经三级螺旋体时,先由第一螺旋体槽51一分二、然后由第二螺旋体槽52二分四、再由第三螺旋体槽53四分八,分为八小路外层物料或内层物料,每小路外层物料或内层物料进入一个螺旋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的外层物料和内层物料采用单独进料方式,使物料分配均匀、提供更优良的流动性,提高了PE管材的质量;外层物料或内层物料分两路进入螺旋段,每路外层物料或内层物料经三级螺旋体时,先由第一螺旋体槽51一分二、然后由第二螺旋体槽52二分四、再由第三螺旋体槽53四分八,分为八小路外层物料或内层物料,每小路外层物料或内层物料进入一个螺旋流道,进而使得每个螺旋流道内都流通有物料,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流道无死角,进而使得压力损耗低、熔体温度低,更换有颜色物料时能够快速清洁,也进一步保证了PE管材的质量;出外壁流道21的外层物料进入外层螺旋体33进行螺旋分配,出中间层流道22的中层物料进入中层螺旋体32进行螺旋分配,出内壁流道23的内层物料进入内层螺旋体31进行螺旋分配,利于物料的塑化;经外层螺旋体33分配后的外层物料、经中层螺旋体32分配后的中层物料和经内层螺旋体31分配后的内层物料在螺旋段3的出口处汇合压缩形成PE管材;PE管材沿出料流道4挤出,在挤出的过程中依次经释放段6、调节共挤环7及由口模8和芯棒9形成的出料流道4的尾段,采用本实用新型的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生产出的PE管材的抗压强度和环刚度大大提高,各层供料均匀,壁厚一致,提升了管材的质量,同时中间层可以采用PE回收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料段(1)、外壁流道(21)、中间层流道(22)和内壁流道(23),所述进料段(1)具有外进料口、中进料口和内进料口,所述外壁流道(21)与所述外进料口相连通,中间层流道(22)与所述中进料口相连通,内壁流道(23)与所述内进料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进料口和内进料口在进料段(1)的周向上相距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段(3)和出料段,所述进料段(1)、螺旋段(3)和出料段依次连接;其中,
所述螺旋段(3)沿其径向依次设置有内层螺旋体(31)、中层螺旋体(32)和外层螺旋体(33),所述内层螺旋体(31)与所述内进料口相连通,所述中层螺旋体(32)与所述中进料口相连通,所述外层螺旋体(33)与所述外进料口相连通;
所述出料段设置有用于汇合出内层螺旋体(31)、中层螺旋体(32)和外层螺旋体(33)的物料的出料流道(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段(1)设置有外弧形槽(11)、内弧形槽(12)、两个外通孔(13)和两个内通孔(14),所述外进料口与外弧形槽(11)的中间部位相连通,外弧形槽(11)的两个端部又各通过一个外通孔(13)与所述外层螺旋体(33)相连通,所述内进料口与内弧形槽(12)的中间部位相连通,内弧形槽(12)的两个端部又各通过一个内通孔(14)与所述内层螺旋体(3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螺旋体(31)和外层螺旋体(33)各具有八组螺旋流道组和两个三级螺旋体槽,每组螺旋流道组包括两个相邻的螺旋流道,每个外通孔(13)和每个内通孔(14)分别通过一个三级螺旋体槽与相应的四组螺旋流道组相连通,每个三级螺旋体槽具有一个第一螺旋体槽(51)、二个第二螺旋体槽(52)和四个第三螺旋体槽(53),所述第一螺旋体槽(51)与内通孔(14)或外通孔(13)相连通,并分别与两个第二螺旋体槽(52)相连通,每个第二螺旋体槽(52)分别与两个第三螺旋体槽(53)相连通,每个第三螺旋体槽(53)与一组螺旋流道组中的两个螺旋流道分别连通,进而使得每个螺旋流道内都流通有物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段(3)设置有用于汇合压缩出内层螺旋体(31)、中层螺旋体(32)和外层螺旋体(33)的物料的出口,所述出料流道(4)与所述出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段包括依次相连的释放段(6)、调节共挤环(7)和口模(8),所述口模(8)内设置有芯棒(9),芯棒(9)和口模(8)之间形成出料流道(4)的尾段,所述调节共挤环(7)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料流道(4)相连通的标志线流道(7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17733.1U CN209176140U (zh) | 2018-11-20 | 2018-11-20 |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17733.1U CN209176140U (zh) | 2018-11-20 | 2018-11-20 |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76140U true CN209176140U (zh) | 2019-07-30 |
Family
ID=67373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17733.1U Active CN209176140U (zh) | 2018-11-20 | 2018-11-20 |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7614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91394A (zh) * | 2018-11-20 | 2019-02-01 | 常州金纬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及其进料分配方法 |
-
2018
- 2018-11-20 CN CN201821917733.1U patent/CN2091761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91394A (zh) * | 2018-11-20 | 2019-02-01 | 常州金纬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及其进料分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29680B (zh) | 中空成型机的模头 | |
CN203713035U (zh) | 共挤出双轴取向拉伸复合管材机头 | |
CN206242461U (zh) | 一种二层共挤复合管模具 | |
CN209158894U (zh) | 一种多层挤出模头 | |
CN209176140U (zh) |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 | |
CN108544732B (zh) | 带有增强涂层的双壁波纹管及其制造模具 | |
CN106738757A (zh) | 双层复合管挤塑模具改进结构 | |
CN109291394A (zh) |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及其进料分配方法 | |
CN102765178B (zh) | 复合塑管成型模 | |
CN104943122A (zh) | 气辅口模组件 | |
CN107175805B (zh) | 一种pvc自增强挤出成型模具 | |
CN209832562U (zh) | 一种组合式pe管材真空定径箱和真空定径挤出系统 | |
CN102765179B (zh) | 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 | |
CN219543975U (zh) | 一种三腔管挤出成型装置 | |
CN201192895Y (zh) | 中空成型机的模头 | |
CN218053884U (zh) | 一种双色管的成型模具 | |
CN205343739U (zh) | 复合钢丝管模具 | |
CN210792017U (zh) | 一种复合双层管挤出机模芯 | |
CN204183847U (zh) | 重包装薄膜多层共挤生产设备 | |
CN107336418A (zh) | 用于塑料挤出机的组合模具 | |
CN213891192U (zh) | 一种带功能层实壁共挤管材模具 | |
CN216683249U (zh) | 一种多腔管材的双层共挤模具 | |
CN201320839Y (zh) | 吹膜机机头 | |
CN206085590U (zh) | 聚乙烯管色条挤出加工装置 | |
CN206446086U (zh) | 一种具有双分流梭结构的高速pvc管材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