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9753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9753U
CN217039753U CN202220683632.2U CN202220683632U CN217039753U CN 217039753 U CN217039753 U CN 217039753U CN 202220683632 U CN202220683632 U CN 202220683632U CN 217039753 U CN217039753 U CN 217039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pot
coil
hea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836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文斌
王小鹰
易亮
张翼飞
吴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836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9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9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9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烹饪器具,锅体组件包括锅体组件、锅盖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锅体组件包括锅体,锅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容腔;锅盖组件,盖合锅体的开口端设置,以与锅体共同围合形成烹饪腔;电磁加热装置包括设于锅体的底部的底部线圈加热组件、设于锅体的侧部的侧部线圈加热组件以及设于锅盖组件的顶部加热组件。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传统烹饪器具存在对锅体内食物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传统饭煲、压力锅等烹饪器具通过在其底部设置发热盘或者IH线盘等方式进行加热,使得热量集中在底部。烹饪时,尤其是锅体的食物比较满时,经常会出现食物受热不均而夹生的问题,甚至出现底部糊锅,但是上部食物还是半生状态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旨在解决传统烹饪器具存在对锅体内食物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锅体组件,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容腔;
锅盖组件,盖合所述锅体的开口端设置,以与所述锅体共同围合形成烹饪腔;以及,
电磁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锅体的底部的底部线圈加热组件、设于所述锅体的侧部的侧部线圈加热组件以及设于所述锅盖组件的顶部加热组件。
可选地,所述侧部线圈加热组件包括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沿所述锅体的周侧环绕。
可选地,所述侧部线圈加热组件还包括绕线支架,所述绕线支架安装在所述锅体上,所述线圈绕组绕设在所述绕线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绕线支架呈两端敞口的套筒设置,且套设在所述锅体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绕线支架的外周侧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绕线槽,所述绕线槽用于供电磁线绕制成型所述线圈绕组。
可选地,所述锅体组件还包括隔热圈,所述隔热圈呈两端敞口的套筒设置,所述隔热圈套设在所述锅体外。
可选地,所述锅体组件还包括隔热圈,所述隔热圈呈两端敞口的套筒设置,所述隔热圈套设在所述锅体外;
所述绕线支架套设在所述隔热圈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锅体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锅体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共同围合形成安装腔;
所述隔热圈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隔热圈的两相对端分别与所述外壳抵接。
可选地,所述底部线圈加热组件位于所述隔热圈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锅盖组件包括盖主体和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盖主体朝向所述锅体的一侧;
所述顶部加热组件设于所述盖主体和所述盖板之间,用于对所述盖板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锅体底部和侧部均设置有线圈加热组件,通过两处的线圈加热组件对锅体进行加热,使得锅体底部和侧部均能够受热,使食物烹饪的过程中受热更均匀,火力更强大,避免火力集中在底部加热而造成糊锅或夹生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烹饪质量;同时,在锅盖组件设置顶部加热组件,一方面可以配合底部和侧部加热组件,在烹饪腔内形成立体式的热量循环系统,确保烹饪腔内食物的各向均匀受热,进一步提高烹饪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对烹饪腔的上部进行加热,避免因烹饪腔上下温差而在其上部形成冷凝水,并因冷凝水回落烹饪腔内导致食物口感受到影响;此外,采用电磁线圈加热的方式,相较于电加热丝,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效果更好控制,且更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锅体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侧部线圈加热组件和隔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隔热圈的仰视图;
图5为图2中的A处细节放大图;
图6为图1中锅盖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56570379000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 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传统饭煲、压力锅等烹饪器具通过在其底部设置发热盘或者IH线盘等方式进行加热,使得热量集中在底部。烹饪时,尤其是锅体的食物比较满时,经常会出现食物受热不均而夹生的问题,甚至出现底部糊锅,但是上部食物还是半生状态的情况。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100,所述烹饪器具100可以是电饭煲、压力锅等,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本文以电饭煲为例进行说明。参阅图1,所述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组件10、锅盖组件20以及电磁加热装置。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100的具体实施例。为便于描述,本文中以电饭煲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状态为准定义方位,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锅体组件10竖直放置,其顶部为上端,锅盖组件20 位于锅体组件10的上侧。
参阅图1,锅体组件10包括锅体2,锅体2具有一端开口的容腔;锅盖组件20盖合所述锅体2的开口端设置,以与所述锅体2共同围合形成烹饪腔;电磁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锅体2的底部的底部线圈加热组件4、设于所述锅体2的侧部的侧部线圈加热组件3以及设于所述锅盖组件20的顶部加热组件214。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锅体2底部和侧部均设置有线圈加热组件,通过两处的线圈加热组件对锅体2进行加热,使得锅体2底部和侧部均能够受热,使食物烹饪的过程中受热更均匀,火力更强大,避免火力集中在底部加热而造成糊锅或夹生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烹饪质量;同时,在锅盖组件20设置顶部加热组件214,一方面可以配合底部和侧部加热组件,在烹饪腔内形成立体式的热量循环系统,确保烹饪腔内食物的各向均匀受热,进一步提高烹饪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对烹饪腔的上部进行加热,避免因烹饪腔上下温差而在其上部形成冷凝水,并因冷凝水回落烹饪腔内导致食物口感受到影响;此外,采用电磁线圈加热的方式,相较于电加热丝,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效果更好控制,且更节能环保。
锅体组件10通常还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任意适宜的形状、尺寸和材质,例如设置为大致呈圆柱状、棱柱状或者球状等;所述外壳1的制成材质可以设置为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等。
所述外壳1限定出朝上开口的腔体,锅体2安装在腔体内,且锅体2限定出朝上开口的容腔,所述容腔用于盛放待烹饪的食材,所述容腔构成所述烹饪腔的一部分。外壳1和锅体2之间围合出用于安装电饭煲其他部件(例如,感测组件、电控组件等)的安装腔。
请参阅图2,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底部线圈加热组件4、侧部线圈加热组件3以及顶部加热组件214。
所述底部线圈加热组件4对应锅体2的底部设于所述锅体2的外侧,用于对锅体2的底部进行加热;所述侧部线圈加热组件3对应锅体2的侧部设于所述锅体2的外侧,用于对锅体2的侧部进行加热;顶部加热组件214设于锅盖组件20,位于锅体2的顶部,用于对烹饪腔的上部进行加热。
底部线圈加热组件4设计为锅体组件10的主要加热单元。为了提高加热效率,提高能量利用率,底部线圈加热组件4包括线圈盘,线圈盘安装在锅体2的底部,一方面,使得线圈盘与烹饪腔底部的距离更近,提高了加热效率,另一方面,线圈盘位于锅体2底部有助于锅体组件10的重心分布,提高锅体组件10的平稳性。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盘也可以设置为自锅体2的底部向侧壁延伸,即至少覆盖锅体2侧壁与底部的交接处,甚至部分靠近底部的侧壁,从而扩大锅体2底部的受热面积,使烹饪腔底部区域均匀受热。
所述侧部线圈加热组件3同样为电磁线圈加热部件,其至少包括线圈绕组32。设置在锅体2侧部上的线圈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例如,线圈绕组32 可以设计为盘状,整体呈线圈盘设计,且其朝向锅体2的一侧呈弧面设置,以与锅体2的外周侧形状适配,能够更好地贴合在锅体2的外周侧上;也可以设置成筒状,套设在锅体2外。进一步地,线圈绕组32可以设置多个,当线圈绕组32形状呈盘状时,多个线圈绕组32沿锅体2的周侧设置,从而在锅体2的环周均匀加热,使得锅体2侧部各处均匀受热;当线圈绕组32形状呈筒状时,各线圈绕组32沿锅体2周侧环绕设置,且多个线圈绕组32沿锅体2的上下向依次设置,相较多个线圈盘的设置方式来说,本方案不仅更易进行线圈绕制,而且相较线圈盘的设置方式,无需设置多个就能实现对锅体2 侧部的均匀加热,且热量分布更加均匀,并且,绕制成型的线圈绕组32呈套筒状套设在锅体2外时,线圈绕组32本身能够形成隔热层,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在线圈绕组32设计为筒状的实施例基础上。实际安装时,线圈绕组32 可以直接绕制成型后套设在锅体2外周侧上,或者通过粘胶固定;也可以通过外安装件固定安装。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部线圈加热组件3还包括绕线支架31,所述绕线支架31安装在所述锅体2上,所述线圈绕组32绕设在所述绕线支架31上。相较于粘接固定的方式,通过绕线支架31固定线圈的方式在进行线圈绕制时更加简单、便捷,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绕线支架31的具体形状有多种选择。具体来说,绕线支架31可以设计为沿锅体2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支架单元,电磁线通过依次绕制在多个支架单元上,从而形成呈筒状的线圈绕组32;也可以设置为,整体呈两端敞口的套筒设置,且套设在所述锅体2的外侧,相较来说,整体呈筒状的绕线支架 31不仅加工更加简单,且安装方便,而且,绕线支架31本身能够形成又一道隔热层,进一步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以避免热量损失。
侧部线圈加热组件3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是任意值。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线圈绕组32的宽度。同样地,侧部线圈加热组件3在上下方向上的具体位置本实用新型也不做限定,其可以位于锅体2侧壁的中部,也可以靠近锅体2的上端设置,还可以靠近锅体2的下端设置,实际应用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即可。
具体地,所述绕线支架31的外周侧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绕线槽,所述绕线槽用于供电磁线绕制成型所述线圈绕组32。参阅图5,绕线支架31整体呈环状结构,电磁线设于绕线槽内,并沿绕线槽进行绕制,最终成型为呈套筒状的线圈绕组32。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锅体组件10还包括隔热圈5。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圈5呈两端敞口的套筒设置,所述隔热圈5套设在所述锅体2外,能够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隔热圈5的材质可以是塑料。
所述绕线支架31套设在所述隔热圈5的外侧。绕线支架31的安装方式有多种选择,例如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卡扣固定、粘胶固定、焊接固定等。出于便于组装、拆卸以及固定稳固性的考虑,本实施例中,绕线支架31通过螺栓固定在隔热圈5的外周侧上。
具体来说,所述隔热圈5、底部线圈加热组件4和侧部线圈加热组件3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隔热圈5的上端与构成安装腔顶部的外壳1上部抵接,隔热圈5的下端与构成安装腔底部的外壳1下部抵接,从而被固定在安装腔中。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线圈加热组件4位于所述隔热圈5的内侧,如此,隔热圈5能够充分起到隔热作用,避免热量从侧部散出。更进一步地,底部线圈加热组件4包括线圈盘,线圈盘的外周侧与隔热圈5的内侧抵接,从而在锅体2的径向上起到限位隔热圈5的作用,避免隔热圈5活动。
锅盖组件20可活动地安装在锅体2的开口端,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锅体 2的开口端,在锅盖组件20盖合在锅体2的开口端上时,锅盖组件20和锅体 2共同围合形成烹饪腔。锅盖组件20能够以任何适宜的活动形式可开合地设于所述锅体组件10。例如,所述锅盖组件20可相对锅体2的开口端平移运动地安装;或者,如图1所示,所述锅盖组件20的一侧端转动安装于所述锅体组件10的上端,所述锅盖组件20能够绕着该侧端翻转至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所述顶部加热组件214设于所述锅盖组件20,用于对所述烹饪腔的顶部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食物顶部也能受热,使得食物烹饪的过程中受热更均匀,火力更强大,避免火力集中在底部加热而造成糊锅或夹生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烹饪质量,而且,对烹饪腔的上部进行加热,还能缩小烹饪腔内的上部和下部的温差,避免因烹饪腔上下温差而在其上部形成冷凝水,进一步避免因冷凝水回落烹饪腔内导致食物口感受到影响的问题;此外,顶部加热组件214 配合底部线圈加热组件4、侧部线圈加热组件3使用时,能够在烹饪腔内形成立体式的热量循环系统,确保烹饪腔内食物的各向均匀受热,有助于提高烹饪效果。
具体地,参阅图6,所述锅盖组件20包括盖主体21和盖板216,所述盖板216设于所述盖主体21朝向所述锅体2的一侧;所述顶部加热组件214设于所述盖主体21和所述盖板216之间,用于对所述盖板216进行加热。具体来说,所述盖主体21具有朝向所述锅体组件10开口的内腔,所述盖板216 盖合在所述内腔的开口上。具体来说,盖主体21通常包括端盖211、设于端盖211上侧的蒸发阀组件、以及设于端盖211下侧的安装支架215,端盖211 上贯设有通孔,蒸汽阀组件212对应通孔安装,能够控制自通孔释放的蒸汽量,起到调节烹饪腔内部蒸汽溢出功能。端盖211的下侧凹陷,并与安装支架215共同限定出朝下开口的内腔,内腔内可以用于安装测温组件217、电控组件等部件。盖主体21可以设计为任意材质,例如,金属材质、塑料材质等,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盖板216安装在安装支架215的下侧,盖合内腔设置。盖板216可以设计为任意材质,例如,金属材质、塑料材质等,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16设计为透明结构,造型新颖,使锅盖组件20整体的结构外观富有科技美感,同时,能够方便用户直观地观察内腔内是否有积累污垢、水汽等,以及时清理。所述顶部加热组件214设于所述内腔内,用于对所述盖板216进行加热。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加热组件214设计为电磁加热线圈,盖板216采用金属材质制备,从而配合电磁加热线圈进行电磁加热。
此外,为避免顶部加热组件214设通电时产生的磁场干扰盖主体21内安装的电控组件,本实施例中,顶部加热组件214设背离隔板的一侧,即顶部加热组件214设的上侧还设有屏蔽件213。所述屏蔽件213具体可以是铝制板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组件,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容腔;
锅盖组件,盖合所述锅体的开口端设置,以与所述锅体共同围合形成烹饪腔;以及,
电磁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锅体的底部的底部线圈加热组件、设于所述锅体的侧部的侧部线圈加热组件以及设于所述锅盖组件的顶部加热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线圈加热组件包括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沿所述锅体的周侧环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线圈加热组件还包括绕线支架,所述绕线支架安装在所述锅体上,所述线圈绕组绕设在所述绕线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支架呈两端敞口的套筒设置,且套设在所述锅体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支架的外周侧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绕线槽,所述绕线槽用于供电磁线绕制成型所述线圈绕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组件还包括隔热圈,所述隔热圈呈两端敞口的套筒设置,所述隔热圈套设在所述锅体外。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组件还包括隔热圈,所述隔热圈呈两端敞口的套筒设置,所述隔热圈套设在所述锅体外;
所述绕线支架套设在所述隔热圈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锅体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共同围合形成安装腔;
所述隔热圈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隔热圈的两相对端分别与所述外壳抵接。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线圈加热组件位于所述隔热圈的内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组件包括盖主体和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盖主体朝向所述锅体的一侧;
所述顶部加热组件设于所述盖主体和所述盖板之间,用于对所述盖板进行加热。
CN202220683632.2U 2022-03-25 2022-03-25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039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3632.2U CN217039753U (zh) 2022-03-25 2022-03-25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3632.2U CN217039753U (zh) 2022-03-25 2022-03-25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9753U true CN217039753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7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83632.2U Active CN217039753U (zh) 2022-03-25 2022-03-25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97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7908B (zh) 烹饪器具
CN217039753U (zh) 烹饪器具
CN111281113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CN211155093U (zh) 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
CN208822360U (zh) 烹饪装置
CN213464777U (zh) 电磁加热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JPS607519Y2 (ja) 電気調理器のコ−ド引出し装置
CN213028606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207912574U (zh) 加热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039755U (zh) 烹饪器具
CN217039754U (zh) 烹饪器具
CN216416833U (zh) 一种蒸烤一体多功能鸡蛋烹饪器
CN212307532U (zh) 烹饪器具
CN220529768U (zh) 多功能炊具
KR101775094B1 (ko) 인덕션 가열 방식의 조리장치 및 조리 방법
CN209404388U (zh) 烹饪器具
CN211355046U (zh) 蒸汽阀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069440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595496U (zh) 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
CN220192735U (zh) 煲体及烹饪器具
CN220124448U (zh) 煲体及烹饪器具
CN214258920U (zh)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757162U (zh) 煲体和烹饪器具
CN220423753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5935131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