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4289U - 一种转角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角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24289U CN217024289U CN202123329950.3U CN202123329950U CN217024289U CN 217024289 U CN217024289 U CN 217024289U CN 202123329950 U CN202123329950 U CN 202123329950U CN 217024289 U CN217024289 U CN 2170242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plate
- conveying
- conveying roller
- spacing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角传送装置,包括支撑台、传送组件和,支撑台包括支撑架以及均为弧形结构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架顶面的两侧边,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传送带和驱动电机,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均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传送带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上,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第二传送辊的端部连接;传送带的两侧边分别通过限位件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本转角传送装置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为弧形结构,使得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的轴线相互垂直,从而实现传送带的转向传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角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传送设备,或者称传送机、输送机,是工厂内的物料搬运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送设备可以对接工厂内的流水线和装箱位,无需人工搬运,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目前的传送装置一般为传送台或托辊等,但是用传送台传送或托辊传送时,只能实现单向直线传送,即加工一个工序后只能按原来的传送方向直线移动,受限于厂房空间,无法将每个工序都设置在同一直线型的流水线上,一般的需要进行转角传送,为避免在传送过程中损坏产品,尤指一些对表面洁净度要求高的产品,在转角处必须通过人工将前一传送带取下产品,再放置于下游的传送带上,因此,需要较多的人力支持,浪费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角传送装置,解决现有流水线上的转角传送需要人工的辅助,导致需要较多的人力支持,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角传送装置,包括:
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支撑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为弧形结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架顶面的两侧边,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内凹面朝向同一侧;
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传送带和驱动电机,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均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且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两端,传送带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上,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第二传送辊的端部连接,驱动第二传送辊转动;及
限位件,传送带的两侧边分别通过限位件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
上述转角传送装置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为弧形结构,使得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的轴线相互垂直,从而实现传送带的转向传送;通过限位件对传送带的两侧边的限制,使得传送带的两侧边受到背向方向的拉力,保证了传送带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相对侧面均开设有滑槽,传送带的两侧边分别延伸至两个滑槽内,两个滑槽内部的顶侧壁和底侧壁均开设有滑行槽,限位件包括限位柱、限位轴承和限位轮,限位柱的底端固定设置在传送带的侧边上,限位柱的顶端从滑槽延伸至滑行槽内并且与限位轴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限位轮固定套设在限位轴承的外侧面,且限位轮的外侧面抵接在滑行槽内部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传送带的两侧边上均固定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件,多个限位件的顶端均与滑行槽转动连接。多个限位件的设置能够加强传送带转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限位片,限位片固定设置在传送带的侧边上,限位柱的底端贯穿限位片固定安装在传送带的侧边上。限位片的设置使得限位柱能够更加稳定的安装在传送带的侧边上。
进一步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二传送辊的端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链条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外侧面设于调节件,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栓、调节螺母和调节轴承,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调节孔,第一传送辊的端部穿过调节孔延伸至第二支撑板的外侧面并且与调节轴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调节螺母的外侧面焊接在第二支撑板的外侧面,调节轴承的端部螺纹穿过调节螺母抵接在调节轴承的外侧面。通过转动调节螺栓,能够调节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传送带的松紧度,避免传送带打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转角传送装置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为弧形结构,使得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的轴线相互垂直,从而实现传送带的转向传送,节省厂房占地空间;通过限位件对传送带的两侧边的限制,使得传送带的两侧边受到背向方向的拉力,保证了传送带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通过转动调节螺栓,能够调节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传送带的松紧度,避免传送带打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调节件和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支撑台,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支撑架,20-传送组件, 21-第一传送辊,22-第二传送辊,23-传送带,24-驱动电机,25-第一齿轮,26- 第二齿轮,27-链条,30-限位件,31-限位柱,32-限位轴承,33-限位轮,36- 限位片,37-滑槽,38-滑行槽,40-调节件,41-调节螺栓,42-调节螺母,43- 调节轴承,44-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和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角传送装置,包括支撑台10、传送组件20和限位件30,支撑台10包括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和支撑架13,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均为弧形结构,第一支撑板11的弧长小于第二支撑板12的弧长,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架13顶面的两侧边,且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的内凹面朝向同一侧,传送组件20包括第一传送辊21、第二传送辊22、传送带23和驱动电机24,第一传送辊21和第二传送辊22均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且第一传送辊21和第二传送辊2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的两端,使得第一传送辊21和第二传送辊22的轴线呈相互垂直设置,传送带23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一传送辊21和第二传送辊22上,驱动电机24通过齿轮组与第二传送辊22的端部连接,驱动第二传送辊22转动;传送带23的两侧边分别通过限位件30与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 转动连接,利用限位件30将传送带23的两侧边的位置固定,避免传送带23 的侧边偏移。其中,传送带23为漏斗形状,传送带23两侧边分别为内侧边和外侧边,内侧边的直径小于外侧边的直径,传送带23的内侧边朝向第一支撑板11,传送带23的外侧边朝向第二支撑板12,而且第一传送辊21和第二传送辊22将传送带23拉伸绷紧,从而能够带动传送带23转动。
通过驱动电机24驱动第二传送辊22带动传送带2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送辊21转动,由于第一传送辊21和第二传送辊22相互垂直设置,使得放置在传送带23上的物品由一端转向传送至另一端,实现生产线中物品的转向传送,节省厂房占地空间,节省了人力物力。
请参阅图2,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的相对侧面均开设有滑槽37,传送带23的两侧边分别延伸至两个滑槽37内,两个滑槽37内部的顶侧壁和底侧壁均开设有滑行槽38,传送带23的两侧边上均固定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件30,每个限位件30的顶端均与滑行槽38转动连接。由于传送带23在转动时,传送带23的两侧边会受到相向的拉力,限位件30的设置使得传送带 23的侧边被限制在滑槽37内,始终对传送带23的侧边进行限位,从而加强了传送带23传送的稳定性。
具体地,限位件30包括限位柱31、限位轴承32和限位轮33,限位柱31 的底端固定设置在传送带23的侧边上,且限位柱31的顶端从滑槽37延伸至滑行槽38内并且与限位轴承3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限位轮33固定套设在限位轴承32的外侧面,且限位轮33的外侧面抵接在滑行槽38内部的侧壁上。
当传送带23转动时,限位柱31也会随着传送带23侧边的移动而在滑槽 37内移动,使得传送带23的侧边被限制在滑槽37内并在滑槽37内移动,同时限位轮33抵接着滑行槽38的内侧壁移动,加强了传送带23传送的稳定性。
优选地,限位件30还包括限位片36,限位片36固定设置在传送带23的侧边上,限位柱31的底端贯穿限位片36固定安装在传送带23的侧边上。限位片36的设置使得限位柱31能够更加稳定的安装在传送带23的侧边上。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25和第二齿轮26,驱动电机24固定设置在支撑架13上,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25固定连接,第二齿轮26固定连接在第二传送辊22的端部,第一齿轮25和第二齿轮 26通过链条27转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24带动第一齿轮25转动,使得第一齿轮25通过链条27带动第二齿轮26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传送辊22转动。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2外侧面设于调节件40,调节件40包括调节螺栓41、调节螺母42和调节轴承43,第二支撑板12上开设有调节孔44,第一传送辊21的端部穿过调节孔44延伸至第二支撑板12的外侧面并且与调节轴承43的内侧面固定连接,调节螺母42的外侧面焊接在第二支撑板12的外侧面,调节轴承43的端部螺纹穿过调节螺母42抵接在调节轴承43的外侧面。
由于第一传送辊21和第二传送辊22时刻受到相向方向拉力,当第一传送辊21和第二传送辊22运转的时间较长时,会导致第一传送辊21和第二传送辊22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会使传送带23松弛导致打滑;通过旋进调节螺栓 41,使调节螺栓41推动调节轴承43带动第一传送辊21的端部向远离第二传送辊2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传送带23绷紧,能够稳定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转角传送装置通过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为弧形结构,使得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的第一传送辊21和第二传送辊22的轴线相互垂直,从而实现传送带23的转向传送;通过限位件30对传送带23的两侧边的限制,使得传送带23的两侧边受到背向方向的拉力,保证了传送带23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通过转动调节螺栓41,能够调节第一传送辊21和第二传送辊22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传送带23的松紧度,避免传送带23打滑。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转角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架顶面的两侧边,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内凹面朝向同一侧;
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传送带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传送辊和所述第二传送辊均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且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两端,所述传送带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第二传送辊的端部连接,驱动第二传送辊转动;及
限位件,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边分别通过限位件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相对侧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边分别延伸至两个滑槽内,两个滑槽内部的顶侧壁和底侧壁均开设有滑行槽,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柱、限位轴承和限位轮,所述限位柱的底端固定设置在传送带的侧边上,所述限位柱的顶端从滑槽延伸至滑行槽内并且与限位轴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轮固定套设在限位轴承的外侧面,且限位轮的外侧面抵接在滑行槽内部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角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边上均固定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件,多个限位件的顶端均与滑行槽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角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还包括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固定设置在传送带的侧边上,所述限位柱的底端贯穿限位片固定安装在传送带的侧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二传送辊的端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链条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外侧面设于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栓、调节螺母和调节轴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第一传送辊的端部穿过调节孔延伸至第二支撑板的外侧面并且与调节轴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母的外侧面焊接在第二支撑板的外侧面,所述调节轴承的端部螺纹穿过调节螺母抵接在调节轴承的外侧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29950.3U CN217024289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一种转角传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29950.3U CN217024289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一种转角传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24289U true CN217024289U (zh) | 2022-07-22 |
Family
ID=82442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29950.3U Active CN217024289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一种转角传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2428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92352A (zh) * | 2023-07-14 | 2023-09-05 | 江苏慧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式输送机转弯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
2021
- 2021-12-28 CN CN202123329950.3U patent/CN21702428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92352A (zh) * | 2023-07-14 | 2023-09-05 | 江苏慧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式输送机转弯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024289U (zh) | 一种转角传送装置 | |
CN110844458B (zh) | 物品传送装置及物品自动收发设备 | |
CN210126859U (zh) | 一种带式输送机及其槽角可调过渡托辊组 | |
CN221439436U (zh) | 一种皮带输送机的纠偏托辊机构 | |
CN111646187A (zh) | 用于摆轮分拣设备的分拣模块、摆轮分拣设备 | |
CN215363237U (zh) | 一种具有提料结构的送料装置 | |
CN216806924U (zh) | 皮带输送机 | |
CN210102653U (zh) | 带式输送机 | |
CN212830865U (zh) | 一种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传运装置 | |
CN210557550U (zh) | 可移动式输送线 | |
CN212424557U (zh) | 摆轮分拣设备 | |
CN209618152U (zh) | 一种选矿用皮带运输机 | |
CN219543028U (zh) | 一种皮带输送机用下托辊在线更换装置 | |
CN214166370U (zh) | 一种料架输送设备 | |
CN216036748U (zh) | 一种带式输送机导向装置 | |
CN219949667U (zh) | 一种玻璃瓶生产用运输装置 | |
CN216862937U (zh) | 一种用于输送玻璃的拐角运输机 | |
CN222664500U (zh) | 一种带有纠偏组件的传输系统 | |
CN219525357U (zh) | 一种转向器 | |
CN220998076U (zh) | 一种电路板前处理输送装置 | |
CN211520618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缸盖用辊道线架 | |
CN219858874U (zh) | 一种无动力滚筒输送机构 | |
CN220975468U (zh) | 一种大带宽水平皮带机的调心装置 | |
CN221499473U (zh) | 一种柔性输送带 | |
CN215325163U (zh) | 一种运输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corner conveyor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2 Pledgee: Jieyang Branch of Guangdong Nanyue Bank Co.,Ltd. Pledgor: GUANGDONG XINGUANGLIAN HARDWAR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23305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