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2782U - 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2782U
CN217022782U CN202122995572.6U CN202122995572U CN217022782U CN 217022782 U CN217022782 U CN 217022782U CN 202122995572 U CN202122995572 U CN 202122995572U CN 217022782 U CN217022782 U CN 217022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hinged
rod
supporting
telescopic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955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林
许权宇
周威
王永涛
游锦旭
李亚寿
冯方林
王勇涛
阿迪力
林鸿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Bego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Bego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Bego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Bego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955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2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2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27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属于独轮平衡车领域,包括主车架及活动车架,活动车架活动连接在主车架上,还包括减震器、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减震器的一端与第一支杆的第一端相铰接,减震器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杆的第一连接端相铰接,第一支杆的第二端铰接在第二支杆的两端之间;第二端铰接在主车架上,第二支杆的第二连接端铰接在活动车架上,简化了减震结构,优化了减震结构的加工及装配,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及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独轮平衡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
背景技术
平衡车,又称为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也即为车辆本身的自动平衡能力,以内置的精密固态陀螺仪来判断车身所处的姿势状态,透过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处理器计算出适当的指令后,驱动马达来做到平衡的效果。在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
如2021年01月19日公开的公告号为CN21237358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减震独轮平衡车”,其中,该专利公开了“减震结构包括两个支撑件和弹性件,两个支撑件之间相互重叠并交叉铰接,其中一个支撑件的一端铰接于套装件上,另一端铰接于弹性件的一端;另外一个支撑件的一端铰接于固定件上,另一端铰接于弹性件的另一端”,该减震结构复杂,不便于零部件的加工生产及零部件的装配,不仅不利于加工成本,且不利于独轮车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简化了减震结构,优化了减震结构的加工及装配,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及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包括主车架及设有脚踏部的活动车架,所述活动车架活动连接在所述主车架上,还包括减震器、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杆的第一端相铰接,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一连接端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杆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端铰接在所述主车架上,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二连接端铰接在所述活动车架上。则通过减震器、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实现独轮平衡车的缓冲减震作用,即实现了行驶过程中的缓冲减震目的,保证了驾驶人员站在脚踏部上驾驶独轮平衡车进行行驶时更加平稳。在达成独轮平衡车的减震作用下,相较于现有平衡车的减震结构,减少了组成减震结构的组件,从而减少了组件的加工生产及简化组件安装,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及减震结构更加优化,同时,第一支杆相较于现有减震结构中的支撑件缩短了距离,从而使得第一支杆可承受更大的作用力,从而保证了减震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器包括弹簧、第一伸缩杆及第二伸缩杆,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伸缩杆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伸缩杆上,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二伸缩杆活动插接,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一支杆相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二支杆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车架包括支撑柱及设有铰接部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活动车架通过伸缩柱滑动连接于支撑柱内,以使得活动车架与主车架1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及所述第一伸缩杆均与所述铰接部相铰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车轮,所述车轮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柱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车架上,由于电池装配在经减震器缓冲减震的活动车架上,从而减少了产生在电池上的震动,保证电池更加稳定的提供电源,保证了平衡车的稳定行驶。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柱的下端设置有活动底架,所述脚踏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底架上,由于伸缩柱的另一端作用在活动车架上,则独轮平衡车产生的震动时,脚踏部的震动得到有效的缓冲减震,从而保证操作者在使用独轮平衡车进行驾驶时,得到更加平稳的运动,具体地,所述脚踏部包括脚踏板及连接件,所述脚踏板可铰接或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上,所述连接件螺栓连接在所述活动底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减震环,所述减震环滑动套设在所述伸缩柱上,且所述减震环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通过减震环对伸缩柱的减震,进一步对平衡车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减震,使得平衡车在行驶中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还包括挡泥板,所述挡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梁上,且所述挡泥板位于所述车轮上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独轮平衡车的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器、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保证了独轮平衡车的缓冲减震的前提下,减少了组成减震结构的组件,进而减少了组件的加工生产及简化组件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及减震结构更加优化,解决了现有独轮平衡车中的减震结构复杂,不便于零部件加工生产及零部件装配的问题;
2)由于第一支杆一端铰接在主车架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杆的中间部位,使得第一支杆的长度缩短,进而使得第一支杆可承受更大的作用力,从而保证了减震结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减震装置处于拉伸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减震装置处于压缩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减震装置处于自然状态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有上述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的第一状态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有上述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的第二状态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减震装置装配在主车架及活动车架上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脚踏部装配在主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1、主车架;111、支撑梁;112、支撑柱;113、伸缩柱;114、铰接部;12、活动车架;13、车轮;14、电池;15、脚踏部;151、脚踏板;152、连接件;16、活动底架;17、减震环;18、挡泥板;21、减震器;211、弹簧;212、第一伸缩杆;213、第二伸缩杆;22、第一支杆;221、第一端;222、第二端;23、第二支杆;231、第一连接端;232、第二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中减震装置处于拉伸状态即第二支杆23的第二连接端232处于最高点时,减震器21处于拉伸状态;图2中减震装置处于压缩状态即第二支杆23的第二连接端232处于最低点时,减震器21处于压缩状态;图6为更好展示减震装置与主车架11及与活动车架12的铰接关系,活动车架12为半剖示意;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包括主车架11及设有脚踏部15的活动车架12,活动车架12活动连接在主车架11上,具体地,主车架11包括支撑柱112及设有铰接部114的支撑梁111,支撑柱112固定连接在支撑梁111上,活动车架12通过伸缩柱113于支撑柱112内,则活动车架12可通过伸缩柱113与主车架11实现升降活动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请参见图1至图3并结合图6所示,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还包括减震器21、第一支杆22及第二支杆23,减震器21的一端与第一支杆22的第一端221相铰接,减震器2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杆23的第一连接端231相铰接,第一支杆22的第二端222铰接在第二支杆23的两端之间;第一端221铰接在主车架11上,第二支杆23的第二连接端232铰接在活动车架12上。
在本实施例中,当活动车架12产生震动,也即上下升降运动时,从而使得第一支杆22沿着第一端221为中心进行摆动,第二支杆23沿着第二连接端232为中心进行摆动,同时,随着第二支杆23的摆动,第一支杆22与第二支杆23之间也以第二端222为中心进行转动,则第一端221与第一连接端231之间的矢量距离产生改变,进而使得减震器21进行伸缩调节。因而当独轮平衡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震动时,产生的震动将转变成为伸缩柱113与主车架11之间的升降滑动,而升降滑动再使得减震器21伸缩调节,在减震器21的缓冲减震作用,使得主车架11及活动车架12之间的滑动频率及幅度变小,达到独轮平衡车行驶过程中的减震目的,从而使得独轮平衡车的行驶更加平稳,而相较于现有的平衡车需要支撑件、弹性件及固定件三个组件,本方案提供的独轮平衡车减少一个其中的固定件,相应的,相较于现有平衡车需要的三个安装铰接点,也即受力作用点,由上述减震原理可知,本方案仅需要直接将该减震装置一端铰接在主车架11上,另一端铰接在活动车架12上,减少了安装铰接点,从而达到减少组件的加工生产及简化组件安装,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及减震结构更加优化,同时,第一支杆22相较于现有减震结构中的支撑件缩短了距离,从而使得第一支杆22可承受更大的作用力,从而保证了减震结构更加稳固。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参见图1至图3并结合图6所示,减震器21包括弹簧211、第一伸缩杆212及第二伸缩杆213,弹簧2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杆21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伸缩杆213上,第一伸缩杆212与第二伸缩杆213活动插接,即第二伸缩杆213插接配合在第一伸缩杆212的内部,当第一伸缩杆212与第二伸缩杆213之间产生伸缩运动时,将拉动弹簧211,从而实现吸收传导到减震器21上的震动力,第一伸缩杆212与第一支杆22相铰接,第二伸缩杆213与第二支杆23相铰接。更具体的,第一支杆22及第一伸缩杆212均与铰接部114相铰接。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请结合图4及图5所示,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还包括车轮13,车轮13转动连接在支撑柱112上,即车轮13的中心转轴固定安装在支撑柱112上的轴承或转动器的转动端口上,从而实现车轮13转动的目的。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请结合图4及图5所示,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还包括电池14,通过电池14提供平衡车所需要的动力能源,电池14固定连接在活动车架12上,则电池14在平衡车行驶过程中产生震动时,由于活动车架12与减震器21之间的作用,进而减少了产生在电池14上的震动,从而保证了电池14更加稳定的提供电源,保证了平衡车的稳定行驶。
作为脚踏部的优选固定方案,请结合图4及图5所示,伸缩柱113的下端设置有活动底架16具体地,活动底架16固定连接在伸缩柱113的下端端部,脚踏部15固定连接在活动底架16上。为保证电池14可更加稳固的固定安装在独轮平衡车上,进一步优选的,电池14的底部也固定连接在活动底架16上,则电池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活动车架12及活动底架16上,从而保证独轮平衡车在运动过程中,电池14更加稳定地使用。具体地,伸缩柱113插接在支撑柱112内部,支撑柱112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并与活动底架16固定连接,则当独轮平衡车在运动过程中产生震动时,活动底架16产生的震动沿着伸缩柱113传递运动,同时,伸缩柱1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车架12上,因而独轮平衡车产生的震动将作用在活动车架12上,进而通过减震器21的作用实现减震的效果,达到保证操作者在使用独轮平衡车进行驾驶时,得到更加平稳的运动。
更进一步的,请参见图7,脚踏部15包括脚踏板151及连接件152,脚踏板151可铰接或可固定连接在连接件152的一端上,连接件152螺栓连接在活动底架16上。
更进一步的,请参见图5,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还包括减震环17,减震环17滑动套设在伸缩柱113上,且减震环17设置在支撑梁111上。在减震环17的作用下,保证了伸缩柱113在支撑柱112内更平稳的伸缩运动,进一步地对平衡车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减震,达到行驶更加平稳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请结合图4及图5所示,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还包括挡泥板18,挡泥板18固定连接在支撑梁111上,且挡泥板18位于车轮13上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减震器,其中,本方案的巧妙点在于上述组件之间的连接及与平衡车之间的装配,即第一支杆的一端及减震器的一端均铰接在主车架上,第二支杆的一端铰接在活动车架上,减震器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杆的另一端相铰接,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杆的中间部位相铰接,从而保证了对平衡车的缓冲减震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减震相关的部件,从而减少了组件的加工生产及简化组件安装,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及减震结构更加优化,同时,第一支杆相较于现有减震结构中的支撑件缩短了距离,从而使得第一支杆可承受更大的作用力,从而保证了减震结构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包括主车架(11)及设有脚踏部(15)的活动车架(12),所述活动车架(12)活动连接在所述主车架(11)上,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减震器(21)、第一支杆(22)及第二支杆(23),所述减震器(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杆(22)的第一端(221)相铰接,所述减震器(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杆(23)的第一连接端(231)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杆(22)的第二端(222)铰接在所述第二支杆(23)的两端之间;
所述第一端(221)铰接在所述主车架(11)上,所述第二支杆(23)的第二连接端(232)铰接在所述活动车架(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21)包括弹簧(211)、第一伸缩杆(212)及第二伸缩杆(213),所述弹簧(2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伸缩杆(21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伸缩杆(213)上,所述第一伸缩杆(212)与所述第二伸缩杆(213)活动插接,所述第一伸缩杆(212)与所述第一支杆(22)相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213)与所述第二支杆(23)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车架(11)包括支撑柱(112)及设有铰接部(114)的支撑梁(111),所述支撑柱(112)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梁(111)上,所述活动车架(12)通过伸缩柱(113)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柱(112)内,所述第一支杆(22)及所述第一伸缩杆(212)均与所述铰接部(114)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轮(13),所述车轮(13)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柱(1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14),所述电池(14)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车架(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柱(113)的下端设置有活动底架(16),所述脚踏部(15)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底架(16)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环(17),所述减震环(17)滑动套设在所述伸缩柱(113)上,且所述减震环(17)设置在所述支撑梁(1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泥板(18),所述挡泥板(18)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梁(111)上,且所述挡泥板(18)位于所述车轮(13)上方。
CN202122995572.6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 Active CN217022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5572.6U CN217022782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5572.6U CN217022782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2782U true CN217022782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1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95572.6U Active CN217022782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27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27100U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底盘
CN207328692U (zh) 一种新型倒三轮电动车
KR0180371B1 (ko) 자동차의 현가장치
CN206587404U (zh) 遥控车及其车尾高度调节装置
CN205149427U (zh) 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
CN105235458A (zh) 一种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
CN217022782U (zh) 一种设有简易减震装置的独轮平衡车
US11142032B2 (en) Wheel suspension
CN212827754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支架
CN106891680A (zh) 遥控车及其车头弹跳装置
CN110861459A (zh) 一种用于分布式驱动的悬挂结构
CN210734409U (zh) 双轴线转向组件及三轮摩托车
CN210027727U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机构
CN210027770U (zh) 用于双轴转向的转向装置及三轮摩托车
CN218519799U (zh) 一种提高减震效果的电动车车架
CN206589601U (zh) 遥控车及其车头弹跳装置
CN216184295U (zh) 一种汽车后悬架的缓冲机构
CN205601538U (zh) 前悬架支撑装置
CN219237267U (zh) 电动车减震结构以及电动车
CN219821565U (zh) 一种车架
CN219857471U (zh) 一种倒三轮车
CN219728188U (zh) 车体转向架以及轨道巡检车
CN219601518U (zh) 一种车架组装结构
CN219948385U (zh) 一种车体检测机器人底盘
CN213954241U (zh) 一种改进型汽车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