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4179U - 外饰组件和玻璃总成 - Google Patents

外饰组件和玻璃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4179U
CN216994179U CN202220068611.XU CN202220068611U CN216994179U CN 216994179 U CN216994179 U CN 216994179U CN 202220068611 U CN202220068611 U CN 202220068611U CN 216994179 U CN216994179 U CN 216994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ior trim
exterior
glass
substrate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86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学优
陈辉
黄伟填
吴建德
林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686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4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4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4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饰组件和玻璃总成,包括外饰板基材,所述外饰板基材为不锈钢基材,所述外饰板基材的外表面设有钛离子层形成半成品基材,所述半成品基材的外表面设有纳米陶瓷层。采用不锈钢基材作为外饰板基材,使得所述外饰组件能够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与玻璃的包边组合在一起。且进一步在所述外饰板基材的外表面设有所述钛离子层,一方面使其能够实现不同颜色的外观效果,同时也能够提升硬度。且钛离子层具有较强耐腐蚀性能和耐化学试剂等性能。而进一步设置的纳米陶瓷层则能够对所述钛离子层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避免被污渍污染和被划伤的情况发生,同时能够对有效提升所述外饰组件的耐光老化性能。

Description

外饰组件和玻璃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外饰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外饰组件和玻璃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的造型和视觉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在汽车玻璃周边的包边上增设装饰组件的方案应运而生,装饰组件可以设计成不同的视觉效果,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在玻璃包边上增设装饰组件后,为保障对玻璃总成整体厚度以及外形体积不会有过多增加,则需要保障装饰组件与玻璃包边之间的装配间隙足够小。而一体成型的组合方式是减小装配间隙,同时保障装配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但是一般装饰组件在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与玻璃包边组合在一起时,存在外观单一、易磨损和成品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能够一体成型在玻璃包边上的装饰件,存在外观单一、易磨损和成品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外饰组件和玻璃总成,以有效缓解磨损情况提高成品率,同时能够实现不同颜色的外观效果。
一种外饰组件,包括外饰板基材,所述外饰板基材为不锈钢基材,所述外饰板基材的外表面设有钛离子层形成半成品基材,所述半成品基材的外表面设有纳米陶瓷层。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外饰组件,采用不锈钢基材作为外饰板基材,使得所述外饰组件能够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与玻璃的包边组合在一起。且进一步在所述外饰板基材的外表面设有所述钛离子层,一方面使其能够实现不同颜色的外观效果,同时也能够提升硬度。且钛离子层具有较强耐腐蚀性能和耐化学试剂等性能。而进一步设置的纳米陶瓷层则能够对所述钛离子层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避免被污渍污染和被划伤的情况发生,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所述外饰组件的耐光老化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饰板基材沿玻璃的包边的走势弯折,且在所述弯折处所述外饰板基材为圆弧过渡,且此圆弧过渡的半径R1不小于2.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饰板基材包括外饰顶板和侧围板,所述外饰顶板能够一体成型在玻璃包边的外侧,所述侧围板围设在所述外饰顶板的四周,所述侧围板相对于所述外饰顶板向所述外饰顶板的内侧弯折而形成圆弧过渡部位,此圆弧过渡部位的半径R2不小于1.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玻璃的包边的走势所述外饰顶板的两端端面为第一端面,所述侧围板上与所述第一端面连接的部分为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高度H1不大于7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玻璃的包边的走势所述外饰顶板的两端端面为第一端面,所述侧围板上与所述第一端面连接的部分为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对应的所述半径R2不小于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玻璃的包边的走势所述外饰顶板的两端端面为第一端面,所述侧围板上与所述第一端面连接的部分为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外饰顶板之间所夹角度∠1不小于7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围板中除所述第一部分外的其他部分为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处为圆弧过渡,且此圆弧过渡的半径R3不小于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70°≤∠1≤95°时,所述半径R3不小于2.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饰板基材的拉伸率不小于22%。
一种玻璃总成,包括玻璃、包边和上述的外饰组件,所述包边沿所述玻璃的边沿一体成型布置,所述外饰组件与所述包边的走势一致,所述外饰组件一体成型在所述包边的外侧面。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玻璃总成,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外饰组件,从而使得所述外饰组件能够一体成型的与玻璃的包边连接在一起,且有效缓解制造过程中的磨损情况,提高成品率,同时能够实现不同颜色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外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C向的剖视图;
图5为另一视角下所述外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施例所述玻璃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E-E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7中F-F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7中G-G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饰组件;11、外饰板基材;111、外饰顶板;112、侧围板;1121、第一部分;1122、第二部分;20、玻璃总成;21、玻璃;22、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外饰组件10,包括外饰板基材11,所述外饰板基材11为不锈钢基材,所述外饰板基材11的外表面设有钛离子层形成半成品基材,所述半成品基材的外表面设有纳米陶瓷层。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外饰组件10,采用不锈钢基材作为外饰板基材11,使得所述外饰组件10能够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与玻璃21的包边22组合在一起。且进一步在所述外饰板基材11的外表面设有所述钛离子层,一方面使其能够实现不同颜色的外观效果,同时也能够提升硬度。且钛离子层具有较强耐腐蚀性能和耐化学试剂等性能。而进一步设置的纳米陶瓷层则能够对所述钛离子层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避免被污渍污染和被划伤的情况发生,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所述外饰组件10的耐光老化性能。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饰板基材11为铁素体不锈钢基材或者奥氏体不锈钢基材。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饰板基材11还可以为其他种类的不锈钢基材,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饰板基材11的拉伸率不小于22%,便于弯折成型为目标形状。所述外饰组件10能够与包边22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外饰板基材11与包边22的走势一致,具有弯折部分,且有翻边,拉伸率不小于22%能够确保所述外饰板基材11的成型。
在所述外饰板基材11上设置所述钛离子层后,基于钛离子层过度拉升易产生裂开、发白和漏出钛离子层底部基材等现象,因此对所述外饰板基材11各个部分的弯折角度以及弯折半径进行设计,以避免以上现象发生。
具体地,如图1、图5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饰板基材11 沿玻璃21的包边22的走势弯折,且在弯折处所述外饰板基材11为圆弧过渡,且此圆弧过渡的半径R1不小于2.5mm。所述半径R1越小则弯折程度越大,越易出现裂开和发白等情况。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径R1为2.5mm。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外饰板基材11包括外饰顶板111和侧围板112。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外饰顶板111能够一体成型在玻璃21的包边22的外侧。所述侧围板112围设在所述外饰顶板111的四周,所述侧围板112相对于所述外饰顶板111向所述外饰顶板111的内侧弯折而形成圆弧过渡部位,如图2和图3所示此圆弧过渡部位的半径R2不小于1.2mm。
所述外饰顶板111上面向所述玻璃21的包边22的侧面为内侧面,换言之所述玻璃21的包边22所在一侧为所述外饰顶板111的内侧。
进一步地,沿玻璃21的包边22的走势所述外饰顶板111的两端端面为第一端面,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侧围板112上与所述第一端面连接的部分为第一部分1121,所述侧围板112的其他部分为第二部分112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1122与所述外饰顶板111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此圆弧过渡的半径R2不小于1.2mm。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部分1121 所对应的所述半径R2不小于1.5mm。
相对于第二部分1122所对应的所述半径R2而言,所述第一部分1121所对应的所述半径R2更大,换言之所述外饰组件10两端处的所述半径R2要大于侧边处的所述半径R2。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部分1121与所述外饰顶板111之间所夹角度∠1不小于70°。
若定义与所述外饰顶板111垂直的面为基准面,则所述第一部分1121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可向所述外饰顶板111内侧进一步翻折,所述第一部分1121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2不大于20°。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121与所述外饰顶板111之间的夹角∠1也可以大于90°。换言之所述第二部分1122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向背离所述外饰顶板111内侧的方向翻折。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部分1121与所述第二部分1122连接处为圆弧过渡,且此圆弧过渡的半径R3不小于2mm。
不仅所述侧围板112与所述外饰顶板111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而且所述侧围板112自身发生弯折的位置也采用圆弧过渡的方式设置,有效避免直角弯折导致钛离子层出现裂开、发白和漏出基材等现象。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当70°≤∠1≤95°时,所述半径R3不小于2.5mm。相对于95°≤∠1的情况而言,70°≤∠1≤95°时所述第一部分1121向内翻折的角度较大,此时需要将所述第一部分1121与所述第二部分1122连接处的半径R3采用加大的数值。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侧围板112的高度 H1不大于7mm。本申请中所述侧围板112的高度是指,所述侧围板112上与所述外饰顶板111连接的侧边和所述侧围板112上背离所述外饰顶板111的侧边,这两个侧边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部分1121 的高度H1不大于7mm。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玻璃总成20,包括上述的外饰组件10。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玻璃总成20,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外饰组件10,从而使得所述外饰组件10能够一体成型的与玻璃21的包边22连接在一起,且有效缓解制造过程中的磨损情况,提高成品率,同时能够实现不同颜色的外观效果。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玻璃总成20还包括玻璃21和包边22,所述包边22沿所述玻璃21的边沿一体成型布置,所述外饰组件10与所述包边22的走势一致,所述外饰组件10一体成型在所述包边22 的外侧面。
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外饰板基材11的侧围板112部分成型在所述包边22内,从而使得所述外饰组件10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在所述包边22上。
具体在将所述外饰组件10与所述包边22和玻璃21一体成型在一起的加工过程中,所述外饰组件10放置在模具,若模具上与所述外饰组件10接触位置不平整,则会导致所述外饰组件10压伤。基于此,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用于吸附所述外饰组件10的磁铁嵌在模具内部,从而使得模具上与所述外饰组件10接触的表面不会出现突出的磁铁,模具表面更平整,提升加工质量。
进一步地,在一体成型过程中,采用从所述外饰组件10的内侧面点进胶的方式注入成型塑料,避免在注胶过程中所述外饰组件10发生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外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饰板基材,所述外饰板基材为不锈钢基材,所述外饰板基材的外表面设有钛离子层形成半成品基材,所述半成品基材的外表面设有纳米陶瓷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饰板基材沿玻璃的包边的走势弯折,且在弯折处所述外饰板基材为圆弧过渡,且此圆弧过渡的半径R1不小于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饰板基材包括外饰顶板和侧围板,所述外饰顶板能够一体成型在玻璃包边的外侧,所述侧围板围设在所述外饰顶板的四周,所述侧围板相对于所述外饰顶板向所述外饰顶板的内侧弯折而形成圆弧过渡部位,此圆弧过渡部位的半径R2不小于1.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饰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玻璃的包边的走势所述外饰顶板的两端端面为第一端面,所述侧围板上与所述第一端面连接的部分为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高度H1不大于7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饰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玻璃的包边的走势所述外饰顶板的两端端面为第一端面,所述侧围板上与所述第一端面连接的部分为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对应的所述半径R2不小于1.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饰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玻璃的包边的走势所述外饰顶板的两端端面为第一端面,所述侧围板上与所述第一端面连接的部分为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外饰顶板之间所夹角度∠1不小于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板中除所述第一部分外的其他部分为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处为圆弧过渡,且此圆弧过渡的半径R3不小于2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饰组件,其特征在于,当70°≤∠1≤95°时,所述半径R3不小于2.5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外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饰板基材的拉伸率不小于22%。
10.一种玻璃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包边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外饰组件,所述包边沿所述玻璃的边沿一体成型布置,所述外饰组件与所述包边的走势一致,所述外饰组件一体成型在所述包边的外侧面。
CN202220068611.XU 2022-01-12 2022-01-12 外饰组件和玻璃总成 Active CN216994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8611.XU CN216994179U (zh) 2022-01-12 2022-01-12 外饰组件和玻璃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8611.XU CN216994179U (zh) 2022-01-12 2022-01-12 外饰组件和玻璃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4179U true CN216994179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9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8611.XU Active CN216994179U (zh) 2022-01-12 2022-01-12 外饰组件和玻璃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4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5488B (zh) 用于车辆的开放式挡风雨条的固定结构
CN105376359B (zh) 移动设备、壳体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54897A (zh) 移动终端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62463B (zh) 一种汽车的独立固定三角窗
CN216994179U (zh) 外饰组件和玻璃总成
US20090249824A1 (en) exterior plate assembly for refrigerator
JP6326956B2 (ja) ソーラパネル用フロート
JP2009196478A (ja) リヤスポイラー構造
WO2023103286A1 (zh) 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的ins覆膜型腔
JP2010023326A (ja) 合成樹脂製板状体
CN213892389U (zh) 一种装饰条结构、中控台及汽车
CN115214782B (zh) 一种侧围a柱末端结构
CN209972358U (zh) 一种汽车侧裙板总成
JP4251348B2 (ja)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アウタパネルの構造
CN102927756A (zh) 冰箱及其门体
CN219312885U (zh) 汽车仪表板侧端盖板与a柱的连接结构
CN114425939B (zh) 一种后三角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8577662U (zh) 饰板总成和车辆
CN104507657B (zh) 设计为避免压痕的车辆面板构件
CN210258278U (zh) 车用装饰板
CN210310200U (zh) 螺钉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9036910U (zh) 壳体和室外机
CN219007751U (zh) 汽车亮饰条和汽车
CN203819170U (zh) 一种汽车用散热器格栅本体结构
US20240042837A1 (en) Glass run for door of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