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2868U -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2868U
CN216992868U CN202220096116.XU CN202220096116U CN216992868U CN 216992868 U CN216992868 U CN 216992868U CN 202220096116 U CN202220096116 U CN 202220096116U CN 216992868 U CN216992868 U CN 216992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nnector link
rotating shaft
connecting buck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961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波
胡淇皓
施孝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hai First Rate Injection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hai First Rate Inject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hai First Rate Injection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hai First Rate Inject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961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2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2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28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扣型芯和第二连接扣型芯,第一连接扣型芯和第二连接扣型芯均滑动安装于动型芯,第一连接扣型芯用于成型第一连接扣,第二连接扣型芯用于成型第二连接扣,第一连接扣型芯和第二连接扣型芯均与动型芯上安装的脱模机构进行连接,以使得动型芯在进行上移脱模的过程中,脱模机构适于驱动第一连接扣型芯和第二连接扣型芯进行相对于动型芯的竖直下移。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脱模机构分别驱动第一连接扣型芯和第二连接扣型芯的竖直移动来实现对成型后的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进行半脱模,从而在后续的强制性脱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降低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所受到的脱模力。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汽车后盖板(100)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部设置有一对对称的出风口,而出风口的圆周内侧部设置有第一倒扣(110),同时后盖板(100)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倒扣(120)。第一倒扣(110)和第二倒扣(120)均用于后盖板(100)的连接,以保证其连接时的稳定性。同时在后盖板(100)靠近出风口的内侧壁还固定设置有细长的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均用于后盖板(100)安装时的定位支撑。
现有技术的注塑模具在进行上述后盖板(100)的脱模时,第一倒扣(110)和第二倒扣(120)会增加脱模的难度,同时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的脱模基本都是采用强制性脱模,进而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容易由于脱模力过大导致断裂或破损,从而影响后盖板100的产品质量。所以现在急需一种方便对后盖板(100)进行脱模的注塑模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注塑模具,能够有效的降低后盖板的脱模难度以及成型质量。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倒扣脱模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后盖板的倒扣脱模难度。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能够有效的提高连接扣的成型质量。
为达到上述的至少一个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注塑模具,包括定型芯、动型芯、顶料机构和脱模机构,所述定型芯固定安装于定模,所述动型芯滑动安装于所述定型芯,同时所述动型芯上还竖直滑动安装有连接扣成型组件以及倾斜滑动安装有第一倒扣型芯,所述连接扣成型组件通过与所述动型芯的配合以成型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所述第一倒扣型芯通过与所述动型芯的配合以成型第一倒扣;所述脱模机构安装于所述动型芯,所述脱模机构适于和所述连接扣成型组件以及所述第一倒扣型芯进行配合;所述顶料机构与所述动型芯进行连接,所述顶料机构适于驱动所述动型芯沿所述定型芯进行竖直滑动,进而得以实现对成型后的后盖板进行初步脱模;同时在所述动型芯进行滑动的过程中,所述脱模机构适于驱动所述连接扣成型组件进行竖直反向滑动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倒扣型芯进行倾斜反向滑动,进而得以对成型后的后盖板上的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进行半脱模,以及对成型后的后盖板上的第一倒扣进行脱模,从而在方便进行脱模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脱模后的产品质量。
优选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转轴和驱动板;所述转轴可转动的倾斜安装于所述动型芯,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倒扣型芯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板滑动安装于所述动型芯内设置的连通槽,所述驱动板与所述连接扣成型组件底部配合,所述驱动板与所述转轴的中部通过偏转结构进行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伸至所述定型芯内,并通过连接的传动部和所述定型芯上设置的配合部进行配合,以使得当所述动型芯在所述顶料机构的驱动下进行竖直上移时,所述转轴适于在随所述动型芯同步上移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传动部与所述配合部的配合进行转动,进行得以通过螺纹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倒扣型芯相对于所述动型芯进行倾斜下移,以及通过所述偏转结构驱动所述驱动板带动所述连接扣成型组件相对于所述动型芯进行竖直移动。
优选的,所述定型芯上设置有滑动腔,所述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且所述转轴在所述动型芯上移脱模的过程中,始终位于所述滑动腔内并通过所述传动部与所述配合部进行配合。
优选的,所述配合部为竖直设置的齿条段;所述转轴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部包括传动轴以及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两端的第二锥齿轮和齿轮,所述传动轴水平设置并通过连接座与所述转轴进行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同时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段进行啮合;所述连接座的两侧与所述滑动腔的侧壁滑动配合,以使得当所述动型芯进行上移脱模时,所述传动部适于通过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段的啮合以带动所述转轴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板垂直于所述转轴的轴线,所述驱动板的中部设置有穿孔,所述驱动板适于通过所述穿孔与所述转轴进行配合;所述偏转结构包括凸块和驱动槽,所述凸块固定设置于所述转轴的侧壁,所述驱动槽设置于所述穿孔的侧壁,且所述驱动槽相对于所述转轴水平设置,所述转轴适于通过所述凸块与所述驱动槽进行配合,以使得在所述转轴旋转的过程中,所述凸块适于通过绕所述转轴轴线的圆周运动以驱动所述驱动板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进行往复移动,进而得以带动与所述驱动板连接的所述连接扣成型组件进行竖直移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板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扣成型组件通过底部设置与所述连接槽平行的连接块,以使得所述连接扣成型组件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连接槽进行可滑动的连接,进而在所述驱动板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所述连接扣成型组件得以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对成型后的第一连接扣以及第二连接扣进行半脱模。
优选的,所述动型芯上设置有底部与所述连通槽连通的第四滑槽和第五滑槽;所述连接扣成型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扣型芯和第二连接扣型芯,所述第一连接扣型芯包括型芯块一和型芯块二,所述型芯块一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四滑槽,所述型芯块二滑动安装于所述第四滑槽,所述型芯块一和所述型芯块二通过相贴合端面上分别设置的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相互配合以成型第一连接扣;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五滑槽,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和所述第五滑槽通过相贴合侧壁上分别设置的第四成型槽和第三成型槽的相互配合以成型第二连接扣;所述型芯块二和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分别通过底部设置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与所述驱动板上设置的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进行连接,以使得所述型芯块二和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在所述驱动板的带动下分别沿所述第四滑槽和所述第五滑槽进行竖直移动,从而实现对成型后的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进行半脱模。
优选的,所述动型芯上设置有倾斜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一倒扣型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三滑槽,所述第一倒扣型芯的中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一倒扣型芯适于通过所述连接部上设置的螺纹孔与所述转轴上端设置的螺纹段进行螺纹连接,进而在所述转轴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倒扣型芯适于在螺纹配合下沿所述第三滑槽进行倾斜下移滑动,从而使得对成型后的第一倒扣进行脱模。
优选的,所述动型芯的一侧还倾斜滑动安装有第二倒扣型芯,所述第二倒扣型芯用于成型第二倒扣;所述顶料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顶杆和倾斜设置的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动型芯连接,所述第二顶杆与所述第二倒扣型芯连接,以使得所述动型芯在所述第一顶杆的驱动下带动成型后的后盖板进行竖直上移的同时,所述第二倒扣型芯在所述第二顶杆的驱动下进行同步倾斜上移,进而所述第二倒扣型芯得以与成型后的第二倒扣脱离。
优选的,所述定型芯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一滑槽,所述动型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滑动腔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部,所述第一顶杆适于穿过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动型芯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型芯上还设置有倾斜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倒扣型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顶杆适于倾斜穿过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倒扣型芯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型芯上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适于穿过所述动型芯并伸至所述第三滑槽内与所述第一倒扣型芯的底部相抵,进而得以在所述第一倒扣型芯进行成型时为所述第一倒扣型芯提供支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顶料机构来顶起动型芯进行上移来实现成型后的后盖板与定型芯的初步脱模,并且在动型芯上移的过程中,脱模机构通过与定型芯的配合以驱动连接扣成型组件以及第一倒扣型芯进行反向的滑动,从而实现对成型后的第一倒扣、第一连接扣以及第二连接扣的脱模,在有效的降低后续对后盖板的脱模难度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脱模后的产品质量。
(2)通过顶料机构在驱使动型芯带动成型后的后盖板进行上移的同时,还可以驱动第二倒扣型芯进行倾斜同步上移来实现第二倒扣型芯与后盖板上成型的第二倒扣进行脱模;同时动型芯上移的过程中,脱模机构适于驱动第一倒扣型芯相对于动型芯进行反向倾斜滑动,以实现第一倒扣型芯与成型后的第一倒扣脱模,从而通过第一倒扣和第二倒扣的脱模可以有效的降低后续的强制脱模难度。
(3)通过连接扣成型组件与动型芯配合以成型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从而在动型芯进行上移脱模的过程中,通过脱模机构分别驱动型芯块一和第二连接扣型芯的竖直移动来实现对成型后的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进行半脱模,从而在后续的强制性脱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降低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所受到的脱模力,进而提高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的脱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后盖板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型芯组件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定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动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倒扣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二倒扣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第一连接扣型芯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第二连接扣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脱模机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驱动板的结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型芯组件成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型芯组件脱模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型芯组件成型时脱模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型芯组件脱模时脱模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转轴与驱动板的驱动配合原理示意图。
图中:后盖板100、第一倒扣110、第二倒扣120、第一连接扣130、第二连接扣140、定模200、顶料机构300、第一顶杆310、第二顶杆320、型芯组件4、定型芯41、第一滑槽411、支撑块412、第二滑槽413、滑动腔414、齿条段415、动型芯42、第三滑槽421、第四滑槽422、第五滑槽423、第三成型槽4230、连通槽424、第一倒扣型芯43、连接部431、螺纹孔4310、第二倒扣型芯44、第一连接扣型芯45、型芯块一451、第一成型槽4510、型芯块二452、第二成型槽4520、第一连接块4521、第二连接扣型芯46、第四成型槽460、第二连接块461、脱模机构5、转轴51、螺纹段511、第一锥齿轮512、凸块513、传动部52、传动轴521、第二锥齿轮522、齿轮523、连接座53、驱动板54、穿孔541、驱动槽5410、第一连接槽542、第二连接槽5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3至图17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100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200、动模、顶料机构300以及用于成型后盖板100的型芯组件4。其中定模200固定设置,动模通过盖合于定模200并与型芯组件4进行配合以注塑出所需的后盖板100,顶料机构300安装于定模200的下方,以使得后盖板100注塑成型后通过顶料机构300与型芯组件4的配合来实现初步脱模,在初步脱模完成后,再通过强制性脱模将后盖板100与型芯组件4进行完全脱离。
其中,型芯组件4包括定型芯41、动型芯42、连接扣成型组件和倒扣脱模结构。第一倒扣型芯43和第二倒扣型芯44。定型芯41固定安装于定模200,动型芯42可滑动的安装于定型芯41的上部,以使得通过动型芯42和定型芯41的配合以用于成型后盖板100的壳体。连接扣成型组件竖直可滑动的安装于动型芯42,以使得连接扣成型组件通过与动型芯42的配合以用于成型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倒扣脱模结构包括第一倒扣型芯43和第二倒扣型芯44,第一倒扣型芯43和第二倒扣型芯44均倾斜滑动安装于动型芯42,第一倒扣型芯43通过与动型芯42的配合以用于成型第一倒扣110,第二倒扣型芯44用于成型第二倒扣120。
同时,动型芯42上还安装有脱模机构5,脱模机构5可以分别与连接扣成型组件以及第一倒扣型芯43进行配合。顶料机构300可以与动型芯42进行连接,以使得动型芯42在顶料机构300的驱动下带动成型后的后盖板100沿定型芯41进行竖直滑动,进而得以将动型芯42与定型芯41进行分离以实现对成型后的后盖板100的初步脱模。并且在动型芯42进行上移滑动的过程中,脱模机构5可以驱动连接扣成型组件进行相对于动型芯42的竖直反向滑动,进而对成型后的后盖板100上的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进行半脱模,以及驱动第一倒扣型芯43进行相对于动型芯42的倾斜反向滑动,进而对成型后的后盖板100上的第一倒扣110进行脱模。同时第二倒扣型芯44在顶料机构300的驱动下沿定型芯41进行与动型芯42同步的倾斜上移,进而将第二倒扣型芯44与成型后的第二倒扣120进行脱模,通过脱模机构5以及顶料机构300的同步配合以形成对第一倒扣110和第二倒扣120进行脱模的脱模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顶料机构300的驱动,可以实现成型后的后盖板100与定型芯41的脱离,连接扣成型组件分别与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的半脱离,以及第一倒扣型芯43和第二倒扣型芯44分别与第一倒扣110和第二倒扣120的脱模。从而在后续的强制性脱模的过程中,只需将后盖板100与动型芯42的侧壁进行脱离以及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与动型芯42的半连接进行脱离即可完成实现后盖板100的脱模。从而在方便进行强制性脱模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脱模后的产品质量。
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图8以及图13和图14所示,定型芯41上分别设置有竖直的第一滑槽411和倾斜的第二滑槽413,动型芯42滑动安装于第一滑槽411,第二倒扣型芯44滑动安装于第二滑槽413。顶料机构300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顶杆310和倾斜设置的第二顶杆320,第一顶杆310可以穿过第一滑槽411与动型芯42的底部进行连接,第二顶杆320可以穿过第二滑槽413与第二倒扣型芯44的底部进行连接,以使得动型芯42在第一顶杆310的驱动下带动成型后的后盖板100进行竖直上移的同时,第二倒扣型芯44在第二顶杆320的驱动下进行同步倾斜上移,进而可以将第二倒扣型芯44与成型后的后盖板100进行水平错位以实现与第二倒扣120的脱离。
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图13和图14所示,动型芯42上设置有倾斜的第三滑槽421,第一倒扣型芯43滑动安装于第三滑槽421,以使得第一倒扣型芯43与第三滑槽421的上端进行配合以成型第一倒扣110。同时定型芯41上设置有支撑块412,当型芯组件4在进行注塑成型时,支撑块412可以穿过动型芯42并伸至第三滑槽421内与第一倒扣型芯43的底部相抵,进而可以保证第一倒扣型芯43与第三滑槽421的侧壁紧贴,以及为第一倒扣型芯43进行成型提供支撑,从而提高成型后的第一倒扣110的成型质量。在注塑完成后,第一倒扣型芯43通过中部与脱模机构5进行连接,以使得第一倒扣型芯43在脱模机构5的驱动下沿第三滑槽421进行相对于动型芯42的倾斜下移滑动,从而将第一倒扣型芯43与成型后的第一倒扣110进行脱离。
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9、图10、图13和图14所示,动型芯42上设置有第四滑槽422和第五滑槽423。连接扣成型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扣型芯45和第二连接扣型芯46,第一连接扣型芯45包括型芯块一451和型芯块二452,型芯块一451固定设置于第四滑槽422的一侧,型芯块二452可滑动的安装于第四滑槽422的另一侧,型芯块一451和型芯块二452之间相互贴合,且型芯块一451的贴合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成型槽4510,型芯块二452的贴合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成型槽4520,第一成型槽4510和第二成型槽4520通过相互配合以用于成型第一连接扣130。第二连接扣型芯46滑动安装于第五滑槽423,第二连接扣型芯46侧壁和第五滑槽423的侧壁贴合,且第二连接扣型芯46和第五滑槽423的其中一对相配合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四成型槽460和第三成型槽4230,以使得通过第四成型槽460和第三成型槽4230的相互配合以用于成型第二连接扣140。型芯块一451和第二连接扣型芯46均通过底部与脱模机构5进行连接,以使得型芯块一451和第二连接扣型芯46在脱模机构5的驱动下分别沿第四滑槽422和第五滑槽423进行相对于动型芯42的竖直滑动,进而可以将型芯块一451和第二连接扣型芯46与成型后的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进行脱离,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的半脱模。
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的注塑模具中,连接扣成型组件是固定设置于动型芯42的,进而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均通过后续的强制性脱模与连接扣成型组件分离;而由图1可知,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均为长细结构,截面为基本的十字型或工字型,单边厚度较薄,但与成型槽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在强制脱模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脱模力过大导致的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的断裂或破损。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成型槽分为第一成型槽4510和第二成型槽4520以及第四成型槽460和第三成型槽4230,从而在进行初步脱模的过程中通过脱模机构5带动第一成型槽4510和第四成型槽460分别相对于第二成型槽4520和第三成型槽4230进行分离滑动,以实现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的半脱模,进而在后续的强制性脱模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的接触面就缩小了一半,即脱模时产生的脱模力至少小了一半,以保证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完全脱模后基本不产生断裂和破损,提高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的成型质量。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脱模机构5带动第一成型槽4510和第四成型槽460进行分离滑动时,第一成型槽4510和第四成型槽460分别与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的接触面积也为一半,并且第二成型槽4520和第三成型槽4230分别与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的接触力,可以与第一成型槽4510和第四成型槽460与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脱模时产生的脱模力相抵消一部分,以保证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与后盖板100相连接位置所受的拉力小于第一成型槽4510和第四成型槽460对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的脱模力。同时第一成型槽4510和第四成型槽460的半脱模所产生的脱模力也会让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与第二成型槽4520和第三成型槽4230的接触产生一定的松动,从而方便后续的强制性脱模的进行。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11至图17所示,脱模机构5包括转轴51、驱动板54以及传动部52。其中转轴51可转动的倾斜安装于动型芯42,以使得转轴51的轴线与第一倒扣型芯43的脱模方向平行;转轴51的上端与第一倒扣型芯43进行螺纹连接;动型芯42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槽424,第四滑槽422和第五滑槽423均通过底部与连通槽424的两端连通,驱动板54滑动安装于连通槽424内,并且驱动板54与连接扣成型组件的底部配合连接,同时驱动板54与转轴51的中部通过偏转结构进行连接;传动部52连接于转轴51的下端并随转轴51的下端一同伸至定型芯41内,以使得转轴51通过传动部52和定型芯41上设置的配合部进行配合。当动型芯42在顶料机构300的驱动下进行竖直上移脱模时,转轴51可以随动型芯42同步上移,并且在上移的过程中通过传动部52与配合部的配合进行转动,进行得以通过螺纹连接以驱动第一倒扣型芯43相对于动型芯42进行沿转轴51轴向的倾斜下移,以实现第一倒扣型芯43与第一倒扣110的脱模;同时还通过偏转结构驱使驱动板54带动连接扣成型组件相对于动型芯42进行竖直移动,以实现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的半脱模。
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11、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倒扣型芯43的中部设置有连接部431,连接部431上设置有螺纹孔4310,同时转轴51的上端设置有螺纹段511,以使得转轴51通过螺纹段511与连接部431上螺纹孔4310的配合,以形成第一倒扣型芯43与转轴51的螺纹连接;从而在转轴51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倒扣型芯43可以在螺纹配合下沿第三滑槽421进行倾斜下移滑动,进而实现与成型后的第一倒扣110进行脱模。
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11、图15和图16所示,定型芯41上于第一滑槽411的底部设置有滑动腔414,配合部设置于滑动腔414的侧壁,转轴51的下端适于穿过动型芯42伸至滑动腔414内,并在动型芯42上移脱模的过程中,始终通过传动部52于滑动腔414内与配合部进行配合。
具体的,配合部为竖直设置的齿条段415;转轴5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512;传动部52包括传动轴521、第二锥齿轮522和齿轮523,传动轴521水平设置并通过连接座53与转轴51进行连接,以保证传动部52在转轴51上移的过程中始终与转轴51进行连接。第二锥齿轮522和齿轮523分别安装于传动轴521的两端,以使得第一锥齿轮512和第二锥齿轮522进行啮合,同时齿轮523与齿条段415进行啮合,并且连接座53的两侧与滑动腔414的侧壁滑动配合,进而当动型芯42进行上移脱模时,传动部52可以随转轴51同步上移并通过齿轮523沿齿条段415的啮合以带动转轴51进行转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和图15至图17所示,驱动板54为直板,且垂直于转轴51的轴线,驱动板54的中部设置有穿孔541,驱动板54通过穿孔541与转轴51进行配合。偏转结构包括凸块513和驱动槽5410,凸块513固定设置于转轴51的侧壁,驱动槽5410环形设置于穿孔541的侧壁,且驱动槽5410相对于转轴51进行水平设置,即驱动槽5410的径向与转轴51的轴向之间存在夹角,夹角的值为转轴51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α。转轴51通过凸块513与驱动槽5410进行配合,以使得在转轴51旋转的过程中,凸块513通过绕转轴51轴线的圆周运动以驱使驱动板54沿转轴51的轴向进行往复移动,进而得以带动与驱动板54连接的连接扣成型组件进行竖直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扣成型组件与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的半脱模只需连接扣成型组件与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不进行接触即可,即连接扣成型组件只需进行较短行程的移动即可与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进行脱离接触以实现半脱模。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驱动板54在转轴51以及偏转结构的驱动下通过沿转轴51的轴向移动来驱动连接扣成型组件进行竖直移动,可以在驱动板54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槽,同时在连接扣成型组件的底部设置与连接槽平行的连接块,以使得连接扣成型组件通过连接块与连接槽进行可滑动的连接,进而在驱动板54沿转轴51的轴向进行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板54对连接扣成型组件的驱动力沿连接块的法向,从而驱动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分力和竖直分力,连接扣成型组件可以在竖直分力的驱动下随驱动板54进行沿动型芯42的竖直移动,以实现对成型后的第一连接扣130以及第二连接扣140进行半脱模。
具体的,如图9、图10、图12和图15至图17所示,连接块包括第一连接块4521和第二连接块461,连接槽包括第一连接槽542和第二连接槽543。其中第一连接块4521设置于型芯块二452的底部,第二连接块461设置于第二连接扣型芯46的底部,第一连接槽542和第二连接槽543分别设置于驱动板54的上端两侧,以使得型芯块二452和第二连接扣型芯46分别通过底部的第一连接块4521和第二连接块461与驱动板54上的第一连接槽542和第二连接槽543对应滑动限位连接,以使得在驱动板54在转轴51的驱动下进行沿转轴51的轴向移动时,可以带动型芯块二452和第二连接扣型芯46分别沿第四滑槽422和第五滑槽423进行竖直移动,从而实现对成型后的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进行半脱模。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7所示,转轴51的转动,可以通过凸块513带动驱动板54进行沿转轴51轴向的最大移动距离为X,X的值为d·tanα,其中d为转轴51的直径,从而驱动板54带动型芯块二452和第二连接扣型芯46的最大竖直距离为H,H的值为X·cosα,即H=d·sinα。带入具体的数值,假设转轴51的直径d为12mm,转轴51的倾斜角度α为20°,则型芯块二452和第二连接扣型芯46的最大竖直距离为H约为4mm,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型芯块二452和第二连接扣型芯46分别与第一连接扣130和第二连接扣140进行脱离接触以实现半脱模。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扣型芯和第二连接扣型芯,所述第一连接扣型芯和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均滑动安装于动型芯,所述第一连接扣型芯用于成型第一连接扣,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用于成型第二连接扣,所述第一连接扣型芯和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均与所述动型芯上安装的脱模机构进行连接,以使得所述动型芯在进行上移脱模的过程中,所述脱模机构适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扣型芯和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进行相对于所述动型芯的竖直下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型芯滑动安装于定型芯,所述定型芯固定设置;所述脱模机构包括转轴和驱动板;所述转轴可转动的倾斜安装于所述动型芯;所述驱动板滑动安装于所述动型芯内设置的连通槽,所述驱动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扣型芯和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的底部配合连接,所述驱动板与所述转轴的中部通过偏转结构进行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伸至所述定型芯内,并通过连接的传动部和所述定型芯上设置的配合部进行配合,以使得当所述动型芯在沿所述定型芯进行竖直上移时,所述转轴通过所述偏转结构驱动所述驱动板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扣型芯和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相对于所述动型芯进行竖直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芯上设置有滑动腔,所述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转轴的下端伸至所述滑动腔内并始终通过所述传动部与所述配合部进行配合以驱动所述转轴进行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垂直于所述转轴的轴线,所述驱动板的中部设置有穿孔,所述驱动板适于通过所述穿孔与所述转轴进行配合;所述偏转结构包括凸块和驱动槽,所述凸块固定设置于所述转轴的侧壁,所述驱动槽设置于所述穿孔的侧壁,且所述驱动槽相对于所述转轴水平设置,所述转轴适于通过所述凸块与所述驱动槽进行配合,以使得在所述转轴旋转的过程中,所述凸块适于通过绕所述转轴轴线的圆周运动以驱动所述驱动板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进行往复移动,进而得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扣型芯和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进行竖直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为竖直设置的齿条段;所述转轴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部包括传动轴以及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两端的第二锥齿轮和齿轮,所述传动轴水平设置并通过连接座与所述转轴进行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同时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段进行啮合;所述连接座的两侧与所述滑动腔的侧壁滑动配合,以使得当所述动型芯进行上移脱模时,所述传动部适于通过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段的啮合以带动所述转轴进行转动。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型芯上设置有第四滑槽和第五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扣型芯包括型芯块一和型芯块二,所述型芯块一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四滑槽,所述型芯块二滑动安装于所述第四滑槽,所述型芯块一和所述型芯块二通过相贴合端面上分别设置的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相互配合以成型第一连接扣;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五滑槽,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和所述第五滑槽通过相贴合侧壁上分别设置的第四成型槽和第三成型槽的相互配合以成型第二连接扣;所述型芯块二和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分别与所述驱动板进行连接,以使得所述型芯块二和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在所述驱动板的带动下,分别与所述型芯块一以及所述第五滑槽进行竖直分离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块二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驱动板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进行滑动限位连接,进而所述驱动板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滑动得以带动所述型芯块二和所述第二连接扣型芯进行竖直移动。
CN202220096116.XU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 Active CN216992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6116.XU CN216992868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6116.XU CN216992868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2868U true CN216992868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9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96116.XU Active CN216992868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28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55724B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注塑模具
CN216968523U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倒扣脱模结构
CN209937570U (zh) 内分型模具及其脱模机构
CN113263696B (zh) 一种多卡扣饰板成型模具
CN114161669B (zh) 一种汽车用塑件的注塑模具
CN216968524U (zh)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
CN114055734B (zh)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注塑模具
CN111267303A (zh) 一种弯管自动脱模模具
CN216992868U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连接扣成型组件
CN216992869U (zh)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倒钩脱模结构
CN215969894U (zh) 橡胶件成型模具及硫化机
CN113524596A (zh) 一种高精度大螺旋角行星斜齿轮脱模结构
CN211165131U (zh) 汽车立柱内饰板模具大角度斜抽芯机构
CN212194059U (zh) 倒扣脱模结构
CN110815746A (zh) 一种同螺纹止口扣盖模具
CN220562096U (zh) 一种顶出抽芯装置及模具
CN115091704B (zh) 一种汽车仪表面板的成型模具
CN220242268U (zh) 一种转换滑块大角度模具抽芯机构
CN218700942U (zh) 一种汽车上装骨架用注塑模具
CN220390052U (zh) 一种滑块内抽模具
CN217226479U (zh) 新式双色模具
CN220562110U (zh) 一种直顶抽芯装置及模具
CN215661527U (zh) 一种多卡扣饰板成型模具的补偿结构
CN219133133U (zh) 电动车前大灯底座模具双向顶出机构
CN217670688U (zh) 一种双联螺旋齿轮注射成形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