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8524U -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8524U
CN216968524U CN202220123932.5U CN202220123932U CN216968524U CN 216968524 U CN216968524 U CN 216968524U CN 202220123932 U CN202220123932 U CN 202220123932U CN 216968524 U CN216968524 U CN 216968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core
section
forming part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239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哲男
丁波
潘金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hai First Rate Injection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hai First Rate Inject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hai First Rate Injection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hai First Rate Inject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239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85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8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85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包括滑套、第一成型部、第二成型部和第三成型部,滑套与型芯组件连接,第一成型部与滑套通过第一偏转结构进行连接,第二成型部与第一成型部通过第二偏转结构进行连接;第三成型与第二成型部进行连接,同时第一成型部通过芯杆与第三成型部进行配合,滑套适于通过第一偏转结构和第二偏转结构驱动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先后进行方向相反的旋转移动,同时还得以带动芯杆与第三成型部脱离配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相比较传统的强制性脱模,本申请通过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的旋转以及第三成型部的收缩可以方便的实现连接孔的脱模,并有效的提高成型后连接孔的脱模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汽车结构件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一侧部设置有倒钩120;同时该结构件100的安装端面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的连接孔110。为了保证结构件100的连接强度,连接孔120的结构如图2所示,连接孔120包括有第一连接段1101、第二连接段1102和第三连接段1103,第一连接段1101、第二连接段1102和第三连接段1103之间呈直径依次缩小的阶梯形,其中第一连接段1101和第二连接段1102上分别设置有螺旋方向相反的斜齿型凸起,第三连接段1103的侧壁设置有沿轴向设置有多个环形凸起。
现有技术的注塑模具在进行上述结构件100的脱模时,倒钩120会增加脱模的难度,同时对于连接孔110的脱模基本都是采用强制性脱模,进而容易导致连接孔110内壁形成的凸起遭到破坏,从而影响结构件100的产品质量。所以现在急需一种方便对结构件100进行脱模的注塑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注塑模具,能够有效的降低结构件的脱模难度。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倒钩脱模结构,能够方便的降低结构件的倒钩脱模难度。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能够有效的提高结构件的连接孔脱模质量。
为达到上述的至少一个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注塑模具,包括可相互盖合的定模和动模,还包括有型芯组件、多个孔径成型组件以及液压装置,所述型芯组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定模,所述孔径成型组件均连接于所述型芯组件,所述型芯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成型面,所述成型面和所述孔径成型组件通过与所述动模的相互配合以用于成型结构件;所述液压装置固定设置,所述液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型芯组件进行连接;当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进行脱模时,所述动模通过斜导柱与所述型芯组件进行配合,进而得以驱动所述型芯组件与结构件上的倒钩进行脱离;当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完全脱离后,所述液压装置适于驱动所述型芯组件进行滑动,进而得以将所述成型面与成型后的结构件进行脱离;同时所述孔径成型组件适于随所述型芯组件同步移动,进而得以与成型后的结构件上的连接孔进行螺旋脱模;本申请通过所述动模的脱离来先进行倒钩的脱模,然后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实现所述成型面的脱模,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模具的脱模难度;同时通过孔径连接组件产生与连接孔螺旋方向同向的螺旋转动来进行脱模,可以有效的提高脱模后连接孔的成型质量。
优选的,所述型芯组件包括第一型芯、第二型芯、第三型芯和第四型芯;所述第三型芯用于成型结构件上的倒钩,所述第三型芯通过驱动结构倾斜安装于所述第二型芯,所述第二型芯和所述第四型芯均水平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型芯;所述动模适于通过斜导柱驱动所述第二型芯和所述第四型芯进行脱模,进而所述第二型芯得以通过所述驱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三型芯进行下移脱倒钩。
优选的,所述第二型芯的一端设置有倾斜的楔形部;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块和导向块,所述驱动块设置于所述楔形部,所述导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型芯的侧部;所述第三型芯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成型倒钩的第三成型面,所述第三型芯倾斜滑动安装于所述楔形部,且所述第三型芯通过底部设置的连接槽与所述驱动块进行连接,同时所述第三型芯通过侧部设置的导向槽与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当所述第二型芯在斜导柱的驱动下进行水平移动时,所述驱动块适于驱动所述第三型芯沿所述导向块进行竖直下移,进而得以将所述第三成型面与倒钩进行脱离。从而实现对成型后的结构件进行脱倒钩。
优选的,所述第二型芯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型芯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型芯上设置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楔形部的端部设置有用于组成所述成型面的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二型芯远离所述楔形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抽芯孔,所述第二型芯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抽芯孔与斜导柱的配合沿所述第一滑槽进行滑动,进而得以将所述第二成型面与成型后的结构件脱离。
优选的,所述第四型芯通过底部两侧设置的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型芯上设置的第二滑槽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型芯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组成所述成型面的第四成型面,所述第四型芯远离所述第四成型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抽芯孔,所述第四型芯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抽芯孔与斜导柱的配合沿所述第二滑槽进行滑动,进而得以将所述第四成型面与成型后的结构件脱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型芯的一端设置有组成所述成型面的第一成型面,所述第一型芯滑动安装于所述定模上设置的滑动座;所述液压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定模一侧设置的固定座,所述液压装置与所述第一型芯进行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型芯、第三型芯和所述第四型芯脱模后,所述第一型芯在所述液压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型芯、第三型芯和所述第四型芯同步沿所述滑动座进行移动,进而将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成型后的结构件进行脱离,从而实现所述型芯组件完全与成型后的结构件进行脱模。
优选的,所述第一型芯远离所述第一成型面的一端安装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与所述第二型芯进行连接,以使得当所述型芯组件在完成脱模后进行复位时,所述气弹簧适于通过推动所述第二型芯带动所述第三型芯进行复位,进而可以方便所述第三型芯的复位。
优选的,用于成型结构件上部连接孔的所述孔径成型组件适于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型芯进行连接;其余所述孔径成型组件直接与所述第一型芯进行连接,以用于成型结构件下部的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段和安装段,用于成型结构件上部连接孔的所述孔径成型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段,所述连接段适于穿过所述第三型芯中部设置的通槽以及所述第二型芯与所述第一型芯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安装段弯折连接,以使得所述孔径成型组件平行于所述第三型芯,从而保证成型后的结构件上部的连接孔位置准确。
优选的,所述孔径成型组件包括滑套、第一成型部、第二成型部和第三成型部,所述滑套与所述型芯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成型部与所述滑套通过第一偏转结构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成型部用于成型连接孔上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成型部与所述第一成型部通过第二偏转结构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成型部用于成型连接孔上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三成型与所述第二成型部进行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成型部通过芯杆与所述第三成型部进行配合,所述第三成型部用于成型连接孔上的第三连接段;所述滑套适于在所述型芯组件的驱动下进行移动,进而得以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偏转结构和所述第二偏转结构驱动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先后进行方向相反的旋转移动,同时还得以带动所述芯杆与所述第三成型部脱离配合,进而实现所述孔径成型组件与连接孔进行脱模。
优选的,所述第一成型部包括第一成型段和第一光轴段,所述第一成型段用于成型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光轴段与所述滑套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偏转结构包括第一斜槽和第一凸块,所述第一斜槽设置于所述滑套的内壁,所述第一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光轴段,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斜槽进行配合,以使得当所述滑套随所述型芯组件进行移动时,所述滑套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斜槽驱动所述第一成型部沿第一连接段的螺旋方向进行旋转移动,进而实现所述第一成型部的脱模。
优选的,所述第二成型部包括第二成型段和第二光轴段,所述第二成型段用于成型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光轴段与所述第一成型部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偏转结构包括第二斜槽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光轴段,所述第二斜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内壁,且所述第二斜槽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斜槽相反,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二斜槽进行配合,所述第二斜槽包括斜槽段一和斜槽段二;当所述第一成型部进行脱模时,所述第二凸块沿所述斜槽段一进行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二成型部保持静止;当所述第一成型部完成脱模后,所述第一成型部在所述滑套的继续驱动下通过所述斜槽段二与所述第二凸块的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二成型部进行与所述第一成型部方向相反的旋转移动,直至与第二连接段进行螺旋脱模。
优选的,所述第三成型部包括多块第一成型块和多块第二成型块,所述第一成型块呈扇形设置,所述第二成型块呈锥形设置;所述第一成型块和所述第二成型块呈圆周交错分布,所述第一成型块与所述第二成型部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成型块与所述第一成型块进行滑动连接;当所述孔径成型组件进行第三连接段的成型时,所述第一成型块和所述第二成型块通过内壁与所述芯杆进行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成型块和所述第二成型块之间相互紧密配合;当所述第一成型部进行脱模时,所述芯杆在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成型块以及所述第二成型块脱离,以使得所述第一成型块和所述第二成型块得以向中心进行收缩,进而所述第一成型块和所述第二成型块得以在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带动下同步与第三连接段进行脱模。
优选的,所述第一成型块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成型块适于通过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进行限位连接,以保证所述第一成型块在随所述第二成型部进行同步移动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径向的移动;所述第一成型块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二成型块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块,以使得所述第二成型块通过所述定位块与相邻两侧所述第一成型块上的所述定位槽进行配合,从而保证所述第二成型块的滑动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动模的脱模为驱动力,以使得通过斜导柱在驱动型芯组件进行脱模的同时还能够驱动其同步进行倒钩的脱模,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模具的脱模难度;同时在型芯组件移动脱模的过程中还能够带动孔径连接组件产生螺旋转动来进行脱模,从而有效的提高脱模后连接孔的成型质量。
(2)通过将第三型芯倾斜设置于第二型芯,并且将第三型芯与第二型芯之间通过驱动结构进行连接,从而在第二型芯被斜导柱驱动进行水平脱模的过程中还可以驱动第三型芯进行下移脱倒钩,进而方便后续的液压装置驱动进行整体脱模,可以有效的降低型芯组件的脱模难度。
(3)通过将滑套随型芯组件的移动来依次带动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先后进行方向相反的旋转移动来进行分别脱模,同时在第一成型部脱模的过程中带动芯杆与第三成型部进行脱离,以使得第三成型部失去支撑,最终在滑套的驱动下实现孔径成型组件的依次脱模,相比较传统的强制性脱模,可以有效的提高连接孔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件上连接孔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型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孔径成型组件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型芯组件进行脱倒钩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孔径成型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孔径成型组件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成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成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成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孔径成型组件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孔径成型组件处于脱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成型部处于脱模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中:结构件100、连接孔110、第一连接段1101、第二连接段1102、第三连接段1103、倒钩120、型芯组件2、成型面200、第一型芯21、第一成型面210、第一滑槽211、第二滑槽212、导向块213、第二型芯22、第二成型面220、第一滑块221、第一抽芯孔222、楔形部223、驱动块224、第三型芯23、第三成型面230、导向槽231、连接槽232、通槽233、第四型芯24、第四成型面240、第二滑块241、第二抽芯孔242、连接板25、连接段251、安装段252、孔径成型组件3、滑套31、第一斜槽311、第一成型部32、第一成型段320、第一光轴段321、第一凸块3211、第二斜槽322、斜槽段一3221、斜槽段二3222、第二成型部33、第二成型段330、第二光轴段331、第二凸块3311、限位槽332、第三成型部34、第一成型块341、限位块3411、定位槽3412、第二成型块342、定位块3421、芯杆35、气弹簧4、液压装置5、固定座61、滑动座62、顶杆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3至图19所示,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100的注塑模具,包括可相互盖合的定模和动模,还包括有型芯组件2、多个孔径成型组件3以及液压装置5。其中型芯组件2滑动安装于定模,孔径成型组件3均连接于型芯组件2,型芯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成型面200,成型面200和孔径成型组件3通过与动模的相互配合以形成用于注塑结构件100的型腔。液压装置5固定安装于定模的侧部,液压装置5的输出端与型芯组件2进行连接。
当动模与定模进行脱模时,动模在上移脱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斜导柱与型芯组件2进行配合,进而可以在驱动部分型芯组件2与结构件100进行水平移动脱模的同时,还可以驱动部分型芯组件2进行下移以实现与结构件100上的倒钩120进行脱离。
当动模与定模完全脱离后,液压装置5进行启动,从而驱动整个型芯组件2以及孔径成型组件3进行同步沿定模进行滑动,进而得以将整个成型面200与成型后的结构件100进行脱离。同时孔径成型组件3在随型芯组件2同步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成型后的结构件100上的连接孔110进行螺旋移动以进行脱模。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动模的脱模带动部分型芯组件2进行脱模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倒钩120的脱模,然后在液压装置5的驱动下实现成型面200的脱模,可以有效的降低模具的脱模难度。同时通过孔径连接组件产生与连接孔110螺旋方向同向的螺旋转动来进行脱模,可以有效的提高脱模后连接孔110的成型质量。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4至图8所示,型芯组件2包括第一型芯21、第二型芯22、第三型芯23和第四型芯24。其中第一型芯21与液压装置5进行连接,第二型芯22和第四型芯24均水平滑动安装于第一型芯21,第三型芯23通过驱动结构倾斜安装于第二型芯22。第一型芯21、第二型芯22、第三型芯23和第四型芯24的一侧相互配合以形成成型面200,并且其中第三型芯23用于成型结构件100上的倒钩120,动模通过斜导柱与第二型芯22和第四型芯24进行配合,从而在动模进行脱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斜导柱驱动第二型芯22和第四型芯24先沿第一型芯21进行水平移动以实现与成型后的结构件100进行脱模,并且在第二型芯22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结构可以带动第三型芯23进行竖直下移,从而实现第三型芯23与成型后结构件100上的倒钩120进行脱模。最后第一型芯21在液压装置5的驱动下带动第二型芯22、第三型芯23和第四型芯24同步向远离成型后结构件100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型芯21与成型后结构件100的脱模。
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和图10,第二型芯22的一端设置有倾斜的楔形部223。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块224和导向块213,驱动块224设置于楔形部223的倾斜面,导向块213固定竖直设置于第一型芯21的侧部。第三型芯23通过底部设置的连接槽232与驱动块224进行连接,以使得第三型芯23倾斜滑动安装于楔形部223的倾斜面,同时第三型芯23通过侧部设置的导向槽231与导向块213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型芯23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成型倒钩120的第三成型面230。当第二型芯22在斜导柱的驱动下进行水平移动时,驱动块224适于驱动第三型芯23沿导向块213进行竖直下移,进而得以将第三成型面230与倒钩120进行竖直脱离,从而在实现对成型后的结构件100进行脱倒钩120的同时还不会对倒钩120的结构产生干涉破坏,有效的降低了模具的脱倒钩120的难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型芯22在进行水平移动时,驱动块224会对第三型芯23产生沿楔形部223的倾斜面法向的驱动力,该驱动力可以分解为一个水平力和一个竖直力,由于第三型芯23的水平自由度被导向块213限制,导致第三型芯23只能沿导向块213进行竖直方向的下移。
本实施例,驱动块224和导向块2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图4至图6所示,驱动块224和导向块213的数量均为两个,且驱动块224分别设置于楔形部223的倾斜面两侧,导向块213设置于第一型芯21上与第三型芯23配合位置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型芯22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块221,以使得第二型芯22可以通过第一滑块241与第一型芯21上水平设置的第一滑槽211进行滑动连接。楔形部223的端部设置有用于组成成型面200的第二成型面220,第二型芯22远离楔形部22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抽芯孔222,以使得第二型芯22可以通过第一抽芯孔222与斜导柱进行配合,从而第二型芯22可以在斜导柱的驱动沿第一滑槽211进行滑动,进而得以将第二成型面220与成型后的结构件100进行脱离。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8所示,第四型芯24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二滑块241,以使得第四型芯24可以通过第二滑块221与第一型芯21上水平设置的第二滑槽212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型芯2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组成成型面200的第四成型面240,第四型芯24远离第四成型面24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抽芯孔242,以使得第四型芯24可以通过第二抽芯孔242与斜导柱进行配合,从而第四型芯24也可以在斜导柱的驱动下沿第二滑槽212进行滑动,进而得以将第四成型面240与成型后的结构件100脱离。
可以连接的是,第二型芯22和第四型芯24用于成型结构件100上的不同位置,若将第二型芯22和第四型芯24设置为一体,从而导致该型芯体积过大不易安装,同时也不易进行加工,所以需要将第二型芯22和第四型芯24分开设计和安装,可以有效的降低模具的脱模难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型芯21的一端设置有组成成型面200的第一成型面210,第一型芯21倾斜滑动安装于定模上设置的滑动座62。液压装置5倾斜固定安装于定模一侧设置的固定座61,液压装置5与第一型芯21进行连接,以使得第二型芯22、第三型芯23和第四型芯24脱模后,第一型芯21在液压装置5的驱动下可以同步带动第二型芯22、第三型芯23和第四型芯24沿滑动座62进行倾斜移动,进而将第一成型面210与成型后的结构件100进行脱离,从而实现型芯组件2完全与成型后的结构件100进行脱模。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结构件100的整体结构较为的复杂,型芯组件2内的各个型芯所对应成型的部位不同,从而其进行脱模时的移动方向也不同。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型芯21需要进行倾斜脱模,而第二型芯22和第四型芯24需要进行水平脱模,从而在脱模的过程中,先将第二型芯22和第四型芯24进行水平脱模后,再带动第一型芯21进行倾斜脱模以保证整个型芯组件2能够完整的与成型后的结构件100进行脱模。
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型芯21远离第一成型面210的一端安装有气弹簧400,气弹簧400与第二型芯22进行连接,以使得当型芯组件2进行脱模时,第二型芯22可以压缩气弹簧400,而当型芯组件2在完成脱模后进行复位时,气弹簧400可以启动以通过推动第二型芯22带动第三型芯23进行复位,进而可以方便第三型芯23的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三型芯23进行复位时,斜导柱对第二型芯22的驱动力通过驱动块224传递至第三型芯23时,由于楔形部223的倾斜角度较小,一般为20°至30°,导致第三型芯23会产生较大的复位阻力,从而需要动模提供较大的下压力,较大的下压力容易破坏斜导柱以及第二型芯22,所以需要增加气弹簧400来辅助第三型芯23进行复位。
如图1可知,结构件100上的连接孔110有多个,例如图1所示,连接孔110数量为四个,其分为两对分别分布于结构件100的上部和下部,从而用于成型结构件100上部连接孔110的孔径成型组件3需要通过连接板25与第一型芯21进行连接;其余孔径成型组件3直接与第一型芯21进行连接,以用于成型结构件100下部的连接孔110。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9所示,连接板25包括弯折连接的连接段251和安装段252,其中连接段251竖直穿过第三型芯23中部设置的通槽233以及第二型芯22与第一型芯21进行连接,用于成型结构件100上部连接孔110的孔径成型组件3安装于安装段252,以使得孔径成型组件3平行于第三型芯23以正对结构件100上的连接孔110的成型位置,从而保证成型后的结构件100上部的连接孔110位置准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结构件100上部连接孔110的轴线倾斜于水平位置,从而连接板25需要将孔径成型组件3进行倾斜连接,但是连接板25在与第一型芯21进行连接时需要穿过第二型芯22和第三型芯23,由于第三型芯23在脱模时需要进行竖直下移,故将连接板25分为竖直的连接段251和倾斜连接于连接段251的安装段252。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11至图19所示,孔径成型组件3包括滑套31、第一成型部32、第二成型部33和第三成型部34。滑套31与连接板25上的安装段252进行固定连接,第一成型部32与滑套31之间通过第一偏转结构进行连接,第一成型部32用于成型连接孔110上的第一连接段1101。第二成型部33与第一成型部32之间通过第二偏转结构进行连接,第二成型部33用于成型连接孔110上的第二连接段1102。第三成型与第二成型部33进行连接,同时第一成型部32通过芯杆35与第三成型部34进行配合,第三成型部34用于成型连接孔110上的第三连接段1103。
当滑套31在通过连接板25随第一型芯21进行移动时,滑套31可以先通过第一偏转结构带动第一成型部32进行沿第一连接段1101的螺旋方向同向的旋转移动,从而可以将第一成型部32先与第一连接段1101进行脱模。随后滑套31继续移动可以再通过第二偏转结构驱动第二成型部33进行与第一成型部32方向相反的旋转移动,从而将第二成型部33沿着第二连接段1102螺旋方向进行旋转移动,以实现第二成型部33与第二连接段1102的脱模。而在第一成型部32进行脱模的过程中,其还可以带动芯杆35与第三成型部34脱离配合,从而在第二成型部33脱模的过程中,第三成型部34可以随第二成型部33进行同步移动,从而实现第三成型部34与第三连接段1103的松连接脱模。最终滑套31的移动可以实现孔径成型组件3与连接孔110的完全脱模,相比较传统的强制性脱模,可以有效的降低脱模难度同时还可以提高脱模后的连接孔110的成型质量。
本实施例中,如图13、图14、图17和图18所示,第一成型部32包括第一成型段320和第一光轴段321;其中第一成型段320用于成型第一连接段1101,第一光轴段321与滑套31进行连接。第一偏转结构包括第一斜槽311和第一凸块3211,第一斜槽311设置于滑套31的内壁,第一凸块3211设置于第一光轴段321,第一凸块3211与第一斜槽311进行配合,以使得当滑套31随连接板25进行移动时,滑套31可以通过第一斜槽311驱动第一凸块3211以带动第一成型部32沿第一连接段1101的螺旋方向进行旋转移动,进而实现第一成型部32的脱模。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成型部32在第一斜槽311的驱动下进行沿第一连接段1101的螺纹方向进行旋转时,第一连接段1101与第一成型部32上的第一成型段320形成了螺杆驱动结构,从而第一成型部32在与第一连接段1101进行螺旋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成型部32会在第一连接段1101上螺纹的驱动下进行向远离第一连接段1101方向的同步移动,直至第一成型部32与第一连接段1101进行脱离。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成型部32与滑套31的配合稳定性,第一凸块3211和第一斜槽311的数量均为一对,且两个第一凸块3211和两个第一斜槽311均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图17和图18所示,第二成型部33包括第二成型段330和第二光轴段331;其中第二成型段330用于成型第二连接段1102,第二光轴段331与第一成型部32进行连接。第二偏转结构包括第二斜槽322和第二凸块3311,第二凸块3311设置于第二光轴段331,第二斜槽322设置于第一成型部32的内壁,第二斜槽322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斜槽311相反,第二凸块3311与第二斜槽322进行配合,且第二斜槽322包括斜槽段一3221和斜槽段二3222。
当第一成型部32进行脱模时,第二凸块3311先沿斜槽段一3221进行滑动,以使得第二成型部33在第一成型部32脱模的过程中保持静止。当第一成型部32完成脱模后,第一成型部32在滑套31的继续驱动只进行移动不发生偏转,此时第二斜槽322通过斜槽段二3222与第二凸块3311进行配合,以使得第二成型部33进行与第一成型部32方向相反的旋转移动,从而实现沿第二连接段1102螺旋方向的旋转脱模。
可以理解的是,斜槽段二3222驱动第二成型部33脱模的过程和原理与上述的第一斜槽311驱动第一成型部32脱模的过程和原理相同,故不在阐述。同样为了保证第二成型部33与第一成型部32的配合稳定性,第二凸块3311和第二斜槽322的数量也为均两个且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斜槽段一3221和斜槽段二3222的倾斜角度不同,斜槽段一3221的倾斜角度与第一连接段1101的螺旋方向反向且相等,以保证第一成型部32在脱模的过程中,第二凸块3311正好可以沿斜槽段一3221进行无干涉的滑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2、图16至图19所示,第三成型部34包括多块第一成型块341和多块第二成型块342,第一成型块341呈扇形设置,第二成型块342呈锥形设置。第一成型块341和第二成型块342呈圆周交错分布,第一成型块341与第二成型部33进行连接,第二成型块342与第一成型块34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成型块341和第二成型块342均设置有弧形的内壁。
当第三成型部34进行注塑成型第三连接段1103时,芯杆35可以同时与各第一成型块341和各第二成型块342的内壁进行配合,从而实现对各第一成型块341和各第二成型块342的支撑,以保证第三成型部34在进行注塑成型第三连接段1103时保证稳定。
当第一成型部32进行脱模时,芯杆35在第一成型部32的带动下与各第一成型块341以及各第二成型块342的内壁进行脱离,进而第一成型块341和第二成型块342可以产生向中心进行移动的趋势,以使得在第二成型部33进行脱模时,第三成型部34通过与第三连接段1103的配合以驱动各第一成型块341和各第二成型块342进行中心收缩,从而实现随第二成型部33与第三连接段1103进行脱模。
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第二成型块342的锥形结构为靠近内壁的端部尺寸大于远离内壁的端部尺寸,从而在第三成型部34进行脱模时,第三连接段1103会对第三成型部34产生指向中心的压力,该压力均布于各第一成型块341和各第二成型块342,以使得第二成型块342在该压力下先进行向中心移动,从而与第二成型块342之间产生一间隙,进而第二成型块342通过该间隙快速的向中心进行移动,以保证第三成型部34的圆周尺寸进行缩小,以实现第三成型部34与第三连接段1103的不接触脱模,可以有效的提高第三连接段1103的成型质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成型块341和第二成型块34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图16和图19所示,第一成型块341和第二成型块342的数量均为三个,且三个第一成型块341和三个第二成型块342之间间隔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成型块34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3411,第二成型部33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332,以使得第一成型块341可以通过限位块3411与限位槽332进行限位连接,以保证第一成型块341在随第二成型部33进行同步移动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径向的移动。第一成型块341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槽3412,第二成型块342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块3421,以使得第二成型块342通过两侧的定位块3421与相邻两侧第一成型块341上的定位槽3412进行配合,从而保证第二成型块342在进行收缩移动时的滑动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保证第二成型块342可以随第一成型块341一起进行脱模。
可以理解的是,孔径成型组件3在成型连接孔110时,孔径成型组件3的端部会与定模上固定的顶杆63进行相抵。从而在孔径成型组件3进行复位时,整个孔径成型组件3会随连接板25移动至第三成型部34先与顶杆63进行相抵接触,随后随着孔径成型组件3的继续复位移动,滑套31可以驱动第一成型部32以及芯杆35进行同步复位移动,并且在芯杆35复位的过程中,芯杆35通过锥形的端部与各第一成型块341以及和第二成型块342的内壁进行挤压接触,以使得各第一成型块341以及和第二成型块342分别沿限位槽332以及定位槽3412进行滑动,直至各第一成型块341以及和第二成型块342之间形成圆柱形的第三成型部34。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水平方向指的的是平行于定模或动模端面的方向,竖直方向即为垂直水平方向。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套,所述滑套连接于型芯组件;
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用于成型连接孔上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成型部通过第一偏转结构与所述滑套进行连接;
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用于成型连接孔上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成型部通过第二偏转结构与所述第一成型部进行连接;以及
第三成型部,所述第三成型部用于成型连接孔上的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成型与所述第二成型部进行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成型部通过芯杆与所述第三成型部进行配合;
所述滑套适于随型芯组件的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偏转结构和所述第二偏转结构先后驱动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进行方向相反的旋转移动,以及带动所述芯杆与所述第三成型部脱离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部包括第一成型段和第一光轴段,所述第一成型段用于成型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光轴段与所述滑套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偏转结构包括第一斜槽和第一凸块,所述第一斜槽设置于所述滑套的内壁,所述第一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光轴段;
当所述滑套随所述型芯组件进行移动时,所述滑套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斜槽与所述第一凸块的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成型部沿第一连接段的螺旋方向进行旋转移动直至脱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型部包括第二成型段和第二光轴段,所述第二成型段用于成型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光轴段与所述第一成型部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偏转结构包括第二斜槽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光轴段,所述第二斜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内壁,所述第二斜槽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斜槽相反;
当所述第一成型部脱模后继续移动时,所述第一成型部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斜槽驱动与所述第二凸块的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二成型部沿第二连接段的螺旋方向进行旋转移动直至脱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槽包括斜槽段一和斜槽段二;当所述第一成型部进行脱模时,所述第二凸块适于沿所述斜槽段一进行无接触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二成型部保持静止;当所述第一成型部完成脱模后,所述第一成型部在所述滑套的继续驱动下通过所述斜槽段二与所述第二凸块的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二成型部进行与所述第一成型部方向相反的旋转移动,直至与第二连接段螺旋脱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成型部包括多块第一成型块和多块第二成型块,所述第一成型块呈扇形设置,所述第二成型块呈锥形设置;所述第一成型块和所述第二成型块呈圆周交错分布,所述第一成型块与所述第二成型部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成型块与所述第一成型块进行滑动连接;
当所述第三成型部进行第三连接段的成型时,所述第一成型块和所述第二成型块通过弧形的内壁与所述芯杆进行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成型块和所述第二成型块之间相互紧密配合;
当所述第一成型部进行脱模时,所述芯杆在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成型块以及所述第二成型块脱离,以使得所述第一成型块和所述第二成型块得以向中心进行收缩,进而所述第一成型块和所述第二成型块得以在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带动下同步与第三连接段进行脱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块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成型块适于通过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进行限位连接;所述第一成型块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二成型块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块,以使得所述第二成型块通过所述定位块与相邻两侧所述第一成型块上的所述定位槽进行配合。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块和所述第二成型块均为三个。
CN202220123932.5U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 Active CN216968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3932.5U CN216968524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3932.5U CN216968524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8524U true CN216968524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52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23932.5U Active CN216968524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852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2658A (zh) * 2022-07-25 2022-08-23 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落差产品的注塑模具
CN115352002A (zh) * 2022-10-19 2022-11-18 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成型模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2658A (zh) * 2022-07-25 2022-08-23 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落差产品的注塑模具
CN115352002A (zh) * 2022-10-19 2022-11-18 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成型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68524U (zh)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孔径成型组件
CN114055734B (zh)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注塑模具
US5700415A (en) Method of molding synthetic resin and apparatus for use therein
CN114055724B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注塑模具
CN216992869U (zh)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倒钩脱模结构
CN216968523U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倒扣脱模结构
CN111267303A (zh) 一种弯管自动脱模模具
CN111660512A (zh) 一种整圈环形内扣位的内抽芯脱模机构
CN111231233A (zh) 一种三板模具
CN216708225U (zh) 一种汽车油壶盖子模具的脱模结构
CN113878810B (zh) 内螺纹成型注塑模具
JP4000418B2 (ja) 熱可塑性プラスチック製コイルばね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0552786U (zh) 一种摆杆二次顶出抽芯结构
CN211105383U (zh) 一种c形板生产模具装置
JPH07237224A (ja) 射出成形用二段突き出し装置
CN215903909U (zh) 一种同时成型多个汽车线束壳体的注塑模具
CN115122596B (zh) 加工整圈大内倒扣产品的模具及该模具的开模方法
CN114750375B (zh) 一种多角度抽芯脱模模具
CN216683190U (zh) 带倒扣斜顶的模具装置
CN219466898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CN219505230U (zh) 一种c柱上装饰板模具
CN219466737U (zh) 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CN220763421U (zh) 适用于注塑产品的脱模机构
CN217144752U (zh) 一种三次顶出模具
CN112026110B (zh) 模具的脱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