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0270U - 共模电感底座及共模电感 - Google Patents

共模电感底座及共模电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0270U
CN216980270U CN202220684534.0U CN202220684534U CN216980270U CN 216980270 U CN216980270 U CN 216980270U CN 202220684534 U CN202220684534 U CN 202220684534U CN 216980270 U CN216980270 U CN 216980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common mode
base
mode inductor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845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前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Anji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Anji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Anji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Anji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845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0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0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02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共模电感底座及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相对两侧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磁芯的两绕线柱端部相适配;每个所述限位部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隔离件,所述第一隔离件抵接于所述磁芯的内侧拐角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通过限位部与第一隔离件配合作用使得磁芯准确定位安装,提高产品的组装安装效率;四个第一隔离件分别抵接于所述磁芯的四个内侧拐角处,有效防止磁芯晃动,减少不良率,提高产品质量,同时第一隔离件将线圈绕组与磁芯漆膜最薄弱处隔开,减少耐压不良风险,提高了共模电感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共模电感底座及共模电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共模电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模电感底座及共模电感。
背景技术
常规共模电感器,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磁芯以及绕制在磁芯上的线圈绕组。对于扁线立绕口字型共模电感器,需要对线圈绕组的端部进行拉伸整形后并进行挂线,不仅加工工序复杂,影响生产效率,还会导致扁线在拉伸时存在破坏磁芯绝缘漆隐患,其底座采用挂脚方式,存在虚焊风险。且目前市场上的共模电感器通常点胶在磁芯上固定,容易使磁芯产生应力导致感量不良,且其在未灌封时,磁芯散热不良好;在灌封后灌封胶与磁芯接触不完整导致部分磁芯不能良好散热。同时,其底座上未设置安全格挡,易发生磁芯与线圈的耐压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共模电感底座,其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相对两侧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磁芯的两绕线柱端部相适配;每个所述限位部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隔离件,所述第一隔离件抵接于所述磁芯的内侧拐角处。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共模电感底座结构简单、稳定,通过限位部与第一隔离件配合作用使得磁芯准确定位安装,提高产品的组装安装效率;四个第一隔离件分别抵接于所述磁芯的四个内侧拐角处,有效防止磁芯晃动,减少不良率,提高产品质量,磁芯定位方便,可靠性高。同时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将共模电感的线圈绕组与磁芯漆膜最薄弱处隔开,减少耐压不良风险,提高了共模电感的安全性能。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件朝向所述绕线柱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绕线柱相适配的第一弧形面,第一弧形面配合绕线柱的外周弧度,可避免第一隔离件对磁芯造成损坏并达到有效的定位和固定效果。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曲面槽,两个所述曲面槽用以放置绕设于两个所述绕线柱上的线圈绕组,灌封时,曲面槽可使灌封胶充分接触线圈绕组,导热好,从而进行良好散热。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曲面槽上贯穿设置有多个槽口,多个槽口形成良好通风结构,提高了线圈绕组的散热性能。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限位部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二隔离件,两个所述第二隔离件设置于所述弧形槽的两端部,每个所述第二隔离件抵接于所述磁芯的两绕线柱的外侧,第二隔离件避免线圈绕组刮伤磁芯的外拐角处漆膜,减少耐压风险,同时第二隔离件可以定位线包,防止伤线。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绕线柱平行的两侧端分别相对设置有两个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供所述磁芯的线圈绕组的出线端竖直穿过,直出脚上锡良好,不存在虚焊风险。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出线孔设置在所述凹槽的边缘处,所述出线端与所述出线孔通过黑胶固定,点胶位置不接触磁芯,不会使磁芯产生应力,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多根加强筋,通过设置加强筋有效防止底座变形。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部四个角处均设有一防护件,通过设置防护件使得共模电感与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隙,方便其散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共模电感,其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磁芯和绕设于所述磁芯的两绕线柱上的线圈绕组,所述底座如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共模电感底座,所述磁芯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磁芯的内侧与所述第一隔离件抵接,该共模电感能够实现自动组装,且结构稳定,组装效率高,避免发生磁芯与线圈绕组的耐压不良问题。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共模电感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共模电感底座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共模电感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共模电感底座100;磁芯10;线圈绕组20;底座本体1;容纳槽11;限位部2;弧形槽21;第一隔离件3;第一弧形面31;第二隔离件4;曲面槽5;槽口51;出线孔6;黑胶61;凹槽7;弧形过渡面71;加强筋8;防护件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模电感底座100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共模电感底座100包括底座本体1,底座本体1具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的相对两侧壁上设有限位部2,限位部2上设置有弧形槽21,弧形槽21与磁芯10的两绕线柱端部相适配;每个限位部2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隔离件3,第一隔离件3抵接于磁芯10的内侧拐角处。
本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底座100结构简单、稳定,通过限位部2与第一隔离件3配合作用使得磁芯10准确定位安装,提高了产品的组装安装效率;四个第一隔离件3分别抵接于磁芯10的四个内侧拐角处,既可以有效防止磁芯10晃动,减少不良率,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可以方便磁芯10定位,可靠性高。同时,本实施例,第一隔离件3起安全格挡作用,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3将共模电感的线圈绕组20与磁芯10漆膜最薄弱处隔开,减少耐压不良风险,提高了共模电感的安全性能。优选地,第一隔离件3朝向绕线柱的一侧设的底部置有与绕线柱相适配的第一弧形面31,第一弧形面31配合绕线柱的外周弧度,可避免第一隔离件3对磁芯10造成损坏并达到有效的定位和固定效果。
进一步的,参考图1,每个限位部2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二隔离件4,两个第二隔离件4设置于弧形槽21的两端部,每个第二隔离件4抵接于磁芯10的两绕线柱的外侧。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离件4避免线圈绕组20刮伤磁芯10的外拐角处漆膜,减少耐压风险,同时第二隔离件4可以起到定位线包,防止伤线的作用。具体的,磁芯10和线圈绕组20形成的线包卡接于第一隔离件3、第二隔离件4与容纳槽11之间形成的开口槽内,第一隔离件3与第二隔离件4避免磁芯10产生沿底座本体1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上的位移,有效防止晃动,实现精确定位。
继续参考图1,容纳槽11的底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曲面槽5,两个曲面槽5用以放置绕设于两个所述绕线柱上的线圈绕组20,且每个曲面槽5上贯穿设置有多个槽口51。本实施例中,在灌封时,曲面槽5可使灌封胶充分接触线圈绕组20,导热好,提高散热性能。未灌封时,曲面槽5与多个槽口51形成良好的通风结构,可进行线圈绕组20的有效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容纳槽11与绕线柱平行的两侧端分别相对设置有两个出线孔6,出线孔6供所述磁芯10的线圈绕组20的出线端竖直穿过,直出脚上锡良好,不存在虚焊风险。容纳槽11内设置有凹槽7,出线孔6设置在凹槽7的边缘处,出线端与出线孔6通过黑胶61固定。该结构在点胶时,点胶位置不接触磁芯10,避免磁芯10产生应力导致感量不良,提高了产品质量;且通过凹槽7限定黑胶61流淌位置,防止黑胶61外流,减少不良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优选地,凹槽7靠近出线孔6的边缘处设置有弧形过渡面71,方便控制黑胶61的流淌方向。
参考图2,底座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根加强筋8,通过设置加强筋8有效防止底座变形,底座本体1的底部四个角处均设有一防护件9,通过设置防护件9使得共模电感与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隙,方便其散热,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可可靠性。本实施例中,防护件9优选为L形。需要说明的是,防护件9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为方形或者圆形。
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共模电感,该共模电感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磁芯10和绕设于磁芯10的两绕线柱上的线圈绕组20,底座为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共模电感底座100,磁芯10放置于容纳槽11内,磁芯10的内侧与第一隔离件3抵接。线圈绕组20的两个出线端从出线孔6穿出后,通过黑胶61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模电感能够实现自动组装,且结构稳定,产品质量以及组装效率高,避免发生磁芯10与线圈绕组20的耐压不良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共模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相对两侧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磁芯的两绕线柱端部相适配;每个所述限位部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隔离件,所述第一隔离件抵接于所述磁芯的内侧拐角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件朝向所述绕线柱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绕线柱相适配的第一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曲面槽,两个所述曲面槽用以放置绕设于两个所述绕线柱上的线圈绕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模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曲面槽上贯穿设置有多个槽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部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二隔离件,两个所述第二隔离件设置于所述弧形槽的两端部,每个所述第二隔离件抵接于所述磁芯的两绕线柱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绕线柱平行的两侧端分别相对设置有两个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供所述磁芯的线圈绕组的出线端竖直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模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出线孔设置在所述凹槽的边缘处,所述出线端与所述出线孔通过黑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多根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部四个角处均设有一防护件。
10.一种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磁芯和绕设于所述磁芯的两绕线柱上的线圈绕组,所述底座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共模电感底座,所述磁芯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磁芯的内侧与所述第一隔离件抵接。
CN202220684534.0U 2022-03-28 2022-03-28 共模电感底座及共模电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980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4534.0U CN216980270U (zh) 2022-03-28 2022-03-28 共模电感底座及共模电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4534.0U CN216980270U (zh) 2022-03-28 2022-03-28 共模电感底座及共模电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0270U true CN216980270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0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8453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980270U (zh) 2022-03-28 2022-03-28 共模电感底座及共模电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0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4755B2 (en) Choke coil
JP2003347129A (ja) 表面実装型コイル
US20120319810A1 (en) Inductance module and base holder thereof
US20080278274A1 (en) Combined transformer
CN106992623A (zh) 定子电源线出线结构、定子组件及电机
CN216980270U (zh) 共模电感底座及共模电感
JPH10125545A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10690031B (zh) 变压器骨架、变压器及用电设备
CN211670088U (zh) 全灌胶式磁性元件
CN110600241A (zh) 多路开关电源变压器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53515B1 (ko) 트랜스포머와 이를 구비하는 파워 모듈 및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S62125610A (ja) 変成器
CN211980393U (zh) 变压器骨架、变压器及电源适配器
JPH09205023A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CN220933887U (zh) 充电系统的ecu贴片变压器
CN220553387U (zh) 一种线圈组件及包含其的冷凝泵
CN219457305U (zh) 一种高精度跑道型互感器
CN216671372U (zh) 一种户外外置电源变压器
CN219143960U (zh) 一种开关电源免磁芯背胶变压器结构
CN214152614U (zh) 一种绝缘性强的变压器
CN114220631B (zh) 一种pfc线圈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4673319U (zh) 一种带胶座的网络滤波器
CN216212844U (zh) 一种磁环底座
CN212209364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的磁路机构
CN210034603U (zh) 电磁线圈及具有其的电磁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