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8254U - 一种顶盖组件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盖组件和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8254U
CN216958254U CN202220289470.4U CN202220289470U CN216958254U CN 216958254 U CN216958254 U CN 216958254U CN 202220289470 U CN202220289470 U CN 202220289470U CN 216958254 U CN216958254 U CN 216958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ring
plastic part
sealing ring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894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朋
陈圣立
林法稳
吴志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894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8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8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8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和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顶盖组件包括盖板、极柱、密封圈、上塑胶件及下塑胶件;极柱穿设于盖板,极柱的侧壁具有凹槽,极柱的下侧邻近凹槽的位置具有第一台阶部;密封圈套设于第一台阶部外,位于盖板的下侧与极柱之间,密封圈的部分伸入凹槽,与凹槽的槽壁抵接;上塑胶件环设于极柱的上端外,位于盖板的上侧与极柱之间,上塑胶件的部分伸入凹槽内,并一侧与密封圈抵接,另一侧与凹槽的槽壁抵接;下塑胶件环设于极柱的下端外,且位于盖板的下侧与极柱之间。该顶盖组件的密封圈能伸入极柱的凹槽内并与极柱抵接,密封圈与极柱的配合更紧密和可靠,能减少组装时错位和侧翻,保证密封效果,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顶盖组件和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和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极柱的密封圈通常设置于盖板的下方并套于极柱下表面。主要依靠注塑时,将密封圈套入极柱表面,并和盖板、下塑胶等装配好后注入上塑胶件后进行固定,注塑后上塑胶卡住极柱和顶盖,控制密封圈压缩量。
但是,现有的密封圈在套入极柱后,进行注塑时密封圈容易出现错位或侧翻,导致密封圈失效,发生漏气情况,从而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其密封圈能伸入极柱的凹槽内并与极柱抵接,且上塑胶件进行注胶时也能伸入凹槽内与极柱和密封圈同时抵接,使得密封圈与极柱的配合更紧密和可靠,以充分减少组装时错位和侧翻现象,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减少漏气的情况,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上述的顶盖组件。因此,该电池也具有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包括:
盖板;
极柱,穿设于盖板,且极柱的侧壁具有凹槽,极柱的下侧邻近凹槽的位置具有第一台阶部;
密封圈,套设于第一台阶部外,位于盖板的下侧与极柱之间,且密封圈的部分伸入凹槽,与凹槽的槽壁抵接;
上塑胶件,环设于极柱的上端外,位于盖板的上侧与极柱之间,且上塑胶件的部分伸入凹槽内,并一侧与密封圈抵接,另一侧与凹槽的槽壁抵接;
下塑胶件,环设于极柱的下端外,且位于盖板的下侧与极柱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凹槽为绕极柱的周向开设的环槽,第一台阶部为绕极柱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台阶;密封圈呈环状绕设于第一台阶部外。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圈包括环状本体和延伸设置于环状本体内侧的延伸圈,延伸圈与环状本体之间形成与第一台阶部适配的第一配合环槽,第一配合环槽与第一台阶部配合,且延伸圈伸入凹槽内,延伸圈的端部与凹槽的槽壁抵接;上塑胶件伸入环槽内的部分与延伸圈背离第一配合环槽的一侧抵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延伸圈设置于环状本体内圈的端部,且延伸圈背离第一配合环槽的一侧与环状本体的端面齐平。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延伸圈设置于环状本体的内圈的端部,且延伸圈背离第一配合环槽的一侧凸设于环状本体端面,并与环状本体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二配合环槽,盖板与第二配合环槽插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延伸圈的内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缺口,当缺口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缺口沿延伸圈的周向间隔布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圈包括环状本体和延伸设置于环状本体内侧的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沿环状本体的内侧间隔设置,且多个支撑柱与环状本体之间形成与第一台阶部适配的第一配合环槽,第一配合环槽与第一台阶部配合,且多个支撑柱伸入凹槽内,每个支撑柱的端部与凹槽的槽壁抵接;上塑胶件伸入环槽内的部分与支撑柱背离第一配合环槽的一侧抵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极柱还具有第二台阶部和第三台阶部,第二台阶部和第一台阶部分别位于凹槽的两侧,上塑胶件环设于第二台阶部外,第三台阶部位于极柱的端部,下塑胶件环设于第三台阶部外。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盖板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周向开设有多个凹陷部,极柱穿设于安装孔处,上塑胶件设置于安装孔处,且上塑胶件具有与多个凹陷部匹配的多个凸出,每个凸出均与对应位置的凹陷部插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盖组件包括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且两个极柱均穿设于盖板,顶盖组件包括两个密封圈、两个上塑胶件以及一个下塑胶件,两个密封圈分别套设于两个极柱外,两个上塑胶件与两个极柱一一对应设置,下塑胶件具有两个环设部,两个环设部与两个极柱一一对应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顶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包括盖板、极柱、密封圈、上塑胶件及下塑胶件;极柱穿设于盖板,且极柱的侧壁具有凹槽,极柱的下侧邻近凹槽的位置具有第一台阶部;密封圈套设于第一台阶部外,位于盖板的下侧与极柱之间,且密封圈的部分伸入凹槽,与凹槽的槽壁抵接;上塑胶件环设于极柱的上端外,位于盖板的上侧与极柱之间,且上塑胶件的部分伸入凹槽内,并一侧与密封圈抵接,另一侧与凹槽的槽壁抵接;下塑胶件环设于极柱的下端外,且位于盖板的下侧与极柱之间。该顶盖组件的密封圈能伸入极柱的凹槽内并与极柱抵接,且上塑胶件进行注胶时也能伸入凹槽内与极柱和密封圈同时抵接,使得密封圈与极柱的配合更紧密和可靠,以充分减少组装时错位和侧翻现象,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减少漏气的情况,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上述的顶盖组件。因此,该电池也具有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的一种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的一种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的另一种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电池;101-外壳;103-顶盖组件;105-盖板;107-极柱;109-凹槽;111-第一台阶部;113-第二台阶部;115-第三台阶部;117-密封圈;119-上塑胶件;121-下塑胶件;123-环设部;125-安装孔;127-环状本体;129-延伸圈;131-缺口;133-第一配合环槽;135-第二配合环槽;137-凹陷部;139-凸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电池的极柱的密封圈通常设置于盖板的下方并套于极柱下表面。主要依靠注塑时,将密封圈套入极柱表面,并和盖板、下塑胶等装配好后注入上塑胶件后进行固定,注塑后上塑胶卡住极柱和顶盖,控制密封圈压缩量。但是,现有的密封圈在套入极柱后,进行注塑时密封圈容易出现错位或侧翻,导致密封圈失效,发生漏气情况,从而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其顶盖组件的密封圈能伸入极柱的凹槽内并与极柱抵接,使得密封圈与极柱的配合更紧密和可靠,能减少组装时错位和侧翻现象,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下面对该电池的结构进行详细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100,其包括外壳101、电芯(图未示出)以及顶盖组件103。其中,外壳101呈方形,且外壳101内具有容置空间,电芯容置于容置空间内,且电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顶盖组件103焊接,以保证电芯能进行正常的充放电作业。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103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103的局部剖视图。请参阅图1至图3,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顶盖组件103包括盖板105、两个极柱107、两个密封圈117、两个上塑胶件119以及一个下塑胶件121。
详细地,两个极柱107均穿设于盖板105,且两个极柱107的极性相反,一个与电芯的正极焊接,另一个与电芯的负极焊接,以保证电芯能进行正常的充放电作业。两个密封圈117分别套设于两个极柱107外,且每个密封圈117均位于盖板105的下侧与极柱107之间。下塑胶件121呈板状结构,且下塑胶件121上开设有两个环设部123,两个环设部123分别环设于两个极柱107的下端外侧,且下塑胶件121位于极柱107与盖板105的下侧之间。两个上塑胶件119分别套设于两个极柱107的上端,且位于盖板105的上侧与对应极柱107之间,且上塑胶件119、盖板105以及下塑胶件121用于共同控制对应位置的密封圈117的压缩量。由于两个极柱107仅仅是材质和极性不同,因而下面均由一个极柱107说明其与对应的密封圈117、上塑胶件119以及下塑胶件121之间的连接关系。
更详细地,每个极柱107均大致呈圆柱状,且极柱107的外周侧均设置有凹槽109,极柱107的下侧邻近凹槽109的位置具有第一台阶部111。当极柱107穿设于盖板105时,第一台阶部111位于盖板105的下侧。与之对应,密封圈117套设于第一台阶部111外,也即密封圈117位于盖板105的下侧与极柱107之间,且密封圈117的部分能伸入凹槽109,与凹槽109的槽壁抵接。下塑胶件121环设于极柱107的下端外,且位于盖板105的下侧与极柱107之间,且下塑胶件121位于盖板105的下侧与极柱107之间的部分能与密封圈117抵接,以保证密封圈117的稳定性。同时,上塑胶件119环设于对应位置的极柱107的上端外,且位于盖板105的上侧与极柱107之间,且上塑胶件119的部分伸入凹槽109内,并一侧与密封圈117抵接,另一侧与凹槽109的槽壁抵接,以充分保证密封圈117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样设置,在进行顶盖组件103的组装作业时,可先将极柱107穿设于盖板105,然后将密封圈117套设于极柱107外,且与第一台阶部111配合,使得密封圈117位于盖板105的下侧与极柱107之间;然后,将下塑胶件121与极柱107以及盖板105装配好,接着采用注胶的方式注入上塑胶件119,使得上塑胶件119能伸入凹槽109并与密封圈117抵接,以充分保证密封圈117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此过程中,由于密封圈117能伸入极柱107的凹槽109内并与极柱107抵接,且上塑胶件119进行注胶时也能伸入凹槽109内与极柱107和密封圈117同时抵接,使得密封圈117与极柱107的配合更紧密和可靠。相较于密封圈117仅仅是套设于第一台阶部111的外侧不伸入凹槽109而言,这样设置可以充分减少组装时密封圈117的错位和侧翻现象,保证密封圈117的密封效果,减少漏气的情况,从而充分提高电池100的安全性能。
请再次参阅图2与图3,为了保证密封圈117的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09为绕极柱107的周向开设的环槽,第一台阶部111为绕极柱107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台阶,密封圈117呈环状绕设于第一台阶部111外。也即,通过这样设置,使得极柱107的周向均能得到有效地密封,从而能保证极柱107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地提高电池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103的一种密封圈117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103的一种密封圈117的结构示意图二。请参阅图2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17具体包括环状本体127和延伸设置于环状本体127内侧的延伸圈129。其中,延伸圈129的延伸方向为径向,延伸圈129与环状本体127之间形成与第一台阶部111适配的第一配合环槽133。
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第一配合环槽133能与第一台阶部111配合,且延伸圈129能穿过凹槽109的槽口伸入凹槽109内,使延伸圈129的端部与凹槽109的槽底抵接。同时,上塑胶件119在注胶时伸入环槽内的部分与延伸圈129背离第一配合环槽133的一侧抵接。通过将密封圈117设置为具有向内延伸的延伸圈129,使得密封圈117能伸入凹槽109与极柱107配合,使得密封圈117与上塑胶件119配合的部分是不易侧翻的部分,从而能保证密封圈117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注胶时错位和侧翻情况的出现,以充分保证密封圈117的密封效果,保证电池100的安全性能。
详细地,请再次参阅图4与图5,在本实施例中,延伸圈129设置于环状本体127内圈的端部,且延伸圈129背离第一配合环槽133的一侧与环状本体127的端面齐平。此时,延伸圈129仅仅是由环状本体127直接向内延伸而成。通过这样设置,能便于延伸圈129伸入凹槽109内与极柱107配合,从而能进一步地减少注胶时错位和侧翻情况的出现,以充分保证密封圈117的密封效果,保证电池100的安全性能。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103的另一种密封圈117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延伸圈129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延伸圈129背离第一配合环槽133的一侧凸设于环状本体127端面,并与环状本体127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二配合环槽135,盖板105与第二配合环槽135插接。此时,延伸圈129为环状本体127向上且向内延伸而成。通过这样设置,既能方便密封圈117与极柱107配合,又能方便盖板105与密封圈117配合,能充分保证密封圈117设置有的密封性能,从而保证电池100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更详细地,无论是采用图4和图5所示的密封圈117结构,还是采用图6所示的密封圈117结构,均可在延伸圈129的内侧设置一个或多个缺口131,当缺口13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缺口131沿延伸圈129的周向间隔布置。通过缺口131的设置,使得密封圈117更易套入极柱107,也更易伸入凹槽109内与槽底抵接,能保证装配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保证电池100的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缺口131的形状既可以呈一端具有开口的矩形结构,也可以为梯形结构,也可以为三角形结构,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圈117也可以采用多个支撑柱(图未示出)进行替代。也即,密封圈117可以具体设置为包括环状本体127和延伸设置于环状本体127内侧的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沿环状本体127的内侧间隔设置,且多个支撑柱与环状本体127之间形成与第一台阶部111适配的第一配合环槽133,第一配合环槽133与第一台阶部111配合,且多个支撑柱伸入凹槽109内,使得每个支撑柱的端部与凹槽109的槽壁抵接;上塑胶件119伸入环槽内的部分与支撑柱背离第一配合环槽133的一侧抵接。与延伸圈129类似,多个支撑柱也即可以与环状本体127的端面齐平,也可以凸设于环状本体127的端面。通过多个支撑柱的设置,也使得密封圈117与极柱107的配合更稳定和可靠,也能一定程度改善密封圈117在注胶时的错位和侧翻现象,从而以充分提高密封圈117密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密封圈117失效的风险,保证电池100的安全性能。
请再次参阅图2与图3,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整个顶盖组件103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极柱107还具有第二台阶部113和第三台阶部115。其中,第二台阶部113和第一台阶部111分别位于凹槽109的两侧,第一台阶部111和第二台阶部113均为环形台阶,二者之间形成凹槽109。上塑胶件119环设于第二台阶部113外,这样设置,使得注胶后上塑胶件119与极柱107之间的配合更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使得上塑胶件119能与密封圈117稳定配合,以限制与盖板105和极柱107共同限制密封圈117的压缩量,以充分保证密封圈117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第三台阶部115位于极柱107的端部,且位于极柱107位于盖板105下侧的位置,下塑胶件121环设于第三台阶部115外。通过第三台阶部115的设置,使得下塑胶件121与极柱107的配合更稳定、可靠和安全,从而利于提高整个顶盖组件103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提高电池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三台阶部115,此时密封圈117的下端可直接与下塑胶件121抵接配合,以使得上塑胶件119、盖板105以及下塑胶件121用于共同控制对应位置的密封圈117的压缩量,能保证密封圈117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05开设有两个安装孔125,两个安装孔125的周向均开设有多个凹陷部137。两个极柱107分别穿设于安装孔125处,上塑胶件119设置于安装孔125处,且上塑胶件119具有与多个凹陷部137匹配的多个凸出139,每个凸出139均与对应位置的凹陷部137插接。通过凹陷部137的设置,使得上塑胶件119注胶时能形成与凹陷部137配合的凸出139结构,从而使得上塑胶件119与盖板105的配合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更高,从而能进一步地提高整个顶盖组件103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充分保证电池100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25为矩形孔,且矩形孔的四个孔壁中每个孔壁均设置有两个凹陷部137,两个凹陷部137均朝向原理极柱107的方向凹陷。与之对应,上塑胶件119的四个边缘中的每个边缘均对应形成有两个凸出139,以使得每个凸出139均能与对应位置的凹陷部137插接,以充分保证上塑胶件119与盖板105配合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证电池100的安全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孔125的形状、凹陷部137以及凸出139的数量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能保证上塑胶件119注胶后的稳定性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137的形状既可以呈一端具有开口的矩形结构,也可以为梯形结构,也可以为三角形结构,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组装过程、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进行详细地介绍:
该电池100在进行组装作业时,可先将电芯放置于外壳101内,然后将组装好的顶盖组件103盖设于外壳101的端部,且使得两个极柱107分别与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焊接,最后将顶盖组件103的盖板105的周向与外壳101的端部焊接即可。其中,在进行顶盖组件103的组装作业时,可先将极柱107穿设于盖板105的安装孔125内,然后将下塑胶件121套设于极柱107的下侧与盖板105的下侧之间;接着,将密封圈117套设于极柱107外侧,且使得密封圈117绕设于第一台阶部111外,并使延伸圈129伸入凹槽109内与槽底抵接;最后,进行注胶作业形成上塑胶件119,使得上塑胶件119能环设于极柱107的上端外,且位于盖板105的上侧与极柱107之间,并使得上塑胶件119的部分伸入凹槽109内,并一侧与密封圈117抵接,另一侧与凹槽109的槽壁抵接即可。
在上述过程中,该顶盖组件103的密封圈117能伸入极柱107的凹槽109内并与极柱107抵接,且上塑胶件119进行注胶时也能伸入凹槽109内与极柱107和密封圈117同时抵接,使得密封圈117与极柱107的配合更紧密和可靠,以充分减少组装时错位和侧翻现象,保证密封圈117的密封效果,减少漏气的情况,保证电池100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顶盖组件103和电池10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
极柱,穿设于所述盖板,且所述极柱的侧壁具有凹槽,所述极柱的下侧邻近所述凹槽的位置具有第一台阶部;
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部外,位于所述盖板的下侧与所述极柱之间,且所述密封圈的部分伸入所述凹槽,与所述凹槽的槽壁抵接;
上塑胶件,环设于所述极柱的上端外,位于所述盖板的上侧与所述极柱之间,且所述上塑胶件的部分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一侧与所述密封圈抵接,另一侧与所述凹槽的槽壁抵接;
下塑胶件,环设于所述极柱的下端外,且位于所述盖板的下侧与所述极柱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为绕所述极柱的周向开设的环槽,所述第一台阶部为绕所述极柱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台阶;所述密封圈呈环状绕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部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包括环状本体和延伸设置于所述环状本体内侧的延伸圈,所述延伸圈与所述环状本体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台阶部适配的第一配合环槽,所述第一配合环槽与所述第一台阶部配合,且所述延伸圈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延伸圈的端部与所述凹槽的槽壁抵接;所述上塑胶件伸入所述环槽内的部分与所述延伸圈背离所述第一配合环槽的一侧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圈设置于所述环状本体内圈的端部,且所述延伸圈背离所述第一配合环槽的一侧与所述环状本体的端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圈设置于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圈的端部,且所述延伸圈背离所述第一配合环槽的一侧凸设于所述环状本体端面,并与所述环状本体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二配合环槽,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配合环槽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圈的内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缺口,当所述缺口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缺口沿所述延伸圈的周向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包括环状本体和延伸设置于所述环状本体内侧的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沿所述环状本体的内侧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环状本体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台阶部适配的第一配合环槽,所述第一配合环槽与所述第一台阶部配合,且多个所述支撑柱伸入所述凹槽内,每个所述支撑柱的端部与所述凹槽的槽壁抵接;所述上塑胶件伸入所述环槽内的部分与所述支撑柱背离所述第一配合环槽的一侧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柱还具有第二台阶部和第三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和所述第一台阶部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两侧,所述上塑胶件环设于所述第二台阶部外,所述第三台阶部位于所述极柱的端部,所述下塑胶件环设于所述第三台阶部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周向开设有多个凹陷部,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上塑胶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处,且所述上塑胶件具有与多个所述凹陷部匹配的多个凸出,每个所述凸出均与对应位置的所述凹陷部插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组件包括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且两个所述极柱均穿设于所述盖板,所述顶盖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密封圈、两个所述上塑胶件以及一个所述下塑胶件,两个所述密封圈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极柱外,两个所述上塑胶件与两个所述极柱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下塑胶件具有两个环设部,两个所述环设部与两个所述极柱一一对应设置。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
CN202220289470.4U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顶盖组件和电池 Active CN216958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9470.4U CN216958254U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顶盖组件和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9470.4U CN216958254U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顶盖组件和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8254U true CN216958254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8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89470.4U Active CN216958254U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顶盖组件和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825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4627A (zh) * 2023-06-28 2023-08-04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960581A (zh) * 2023-09-21 2023-10-27 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组件的装配方法
CN117374491A (zh) * 2023-12-07 2024-01-09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4627A (zh) * 2023-06-28 2023-08-04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544627B (zh) * 2023-06-28 2024-01-23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960581A (zh) * 2023-09-21 2023-10-27 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组件的装配方法
CN116960581B (zh) * 2023-09-21 2023-11-21 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组件的装配方法
CN117374491A (zh) * 2023-12-07 2024-01-09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7374491B (zh) * 2023-12-07 2024-02-20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58254U (zh) 一种顶盖组件和电池
KR100859683B1 (ko) 캡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차전지
CN216450730U (zh) 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2934729U (zh) 电池顶盖组件
CN110993839A (zh) 动力电池顶盖及应用其的动力电池
CN110635071A (zh) 圆柱形电池及其电池盖帽
CN114512748A (zh) 全极耳顶盖组件及全极耳电池
CN215869579U (zh) 一种方形电池新型极简盖板结构
CN212848609U (zh) 一种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KR102013490B1 (ko) 이차전지 조립체의 전극단자 조립방법 및 이의 조립방법으로 조립된 이차전지의 전극단자
CN216054918U (zh) 电池的盖板组件以及电池
CN213636126U (zh) 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CN210073928U (zh) 圆柱形电池及其电池盖帽
KR19980063603A (ko) 재충전 버턴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595201Y2 (ja) スパイラル形電池
CN209766485U (zh) 一种二次电池顶盖结构
CN220368098U (zh) 电池
CN218887340U (zh) 电池
CN219717037U (zh) 盖板组件和电池
CN220290939U (zh) 电池
CN218602499U (zh) 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包
CN221080189U (zh) 一种极柱组件、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CN213636124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KR101959565B1 (ko)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13692204U (zh) 二次电池极柱组件及其二次电池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