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7951U - 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7951U
CN216947951U CN202220165141.9U CN202220165141U CN216947951U CN 216947951 U CN216947951 U CN 216947951U CN 202220165141 U CN202220165141 U CN 202220165141U CN 216947951 U CN216947951 U CN 2169479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late
buffer
rotating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651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顺利
刘鹏伟
高进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Provincial Transport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Provincial Transport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Provincial Transport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Provincial Transport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651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79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79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79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涉及行车减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车时减速带位置较低不够醒目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减速的问题。本方案包括箱体、升降组件、转动组件以及减速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运动能够带动所述转动组件实现90°角度的转动,且所述转动组件关于所述升降组件对称设置;所述减速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并分别与所述转动组件相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所述减速组件进行90°角度的转动。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减速装置,实现了减速带对驾驶员醒目的减速提示。

Description

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行车减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汽车的数量快速地增长,从而带来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车速,尽可能地避免安全事故发生,通常会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入口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以及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设置减速带,从而起到降低汽车车速的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传统的减速带大多为形状固定的凸起结构,因而当汽车车轮压在所述减速带上时,所述减速带不会发生形变,车辆行驶过减速带时会产生冲击力导致车内乘坐人员的安全以及舒适度造成影响,尤其是夜间行车时,减速带位置较低导致人员无法清晰的观察到减速带,不能使开车人员产生减速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车时减速带位置较低不够醒目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减速的问题,实现了减速带对驾驶员醒目的减速提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包括箱体、升降组件、转动组件以及减速组件;
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运动能够带动所述转动组件实现90°角度的转动,且所述转动组件关于所述升降组件对称设置;
所述减速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并分别与所述转动组件相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所述减速组件进行90°角度的转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液压伸缩件、连接架以及齿条;
所述液压伸缩件竖直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底部;
所述连接架设置于所述液压伸缩件的伸缩端,并能够随所述液压伸缩件的伸缩端升降运动;
所述齿条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架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板、齿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Z”型板;
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侧面上,且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移动轨道;
所述齿轮通过第一转动轴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并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相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Z”型板的一端;
所述“Z”型板通过卡柱卡设于所述移动轨道内,所述卡柱能够带动所述“Z”型板在所述移动轨道内滑动,且所述“Z”型板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箱体的顶部,并与所述减速组件的底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转板,所述转板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并与所述箱体的侧边可转动连接,所述“Z”型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转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减速组件设置于所述转板的顶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组件包括减速底板和反光板;
所述减速底板与所述转动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反光板与所述减速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板的顶面设置为圆心向下的弧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组件还包括弹性板,所述弹性板填充于所述减速底板和所述反光板之间。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能够穿过所述箱体的顶部与所述减速组件的底部相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框、夹持架、拉伸弹簧、缓冲弹簧和缓冲顶板;
所述缓冲框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
两所述夹持架可转动安装于所述缓冲框的内侧壁上,并对称设置,且两所述夹持架的底部通过弯曲杆连接,两所述夹持架的顶部能够夹持所述缓冲顶板;
所述缓冲顶板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
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冲顶板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有缓冲柱,且所述缓冲柱能够与所述弯曲杆相接触;
两个所述拉伸弹簧对称设置于所述缓冲框顶部的两侧,并分别位于所述夹持架的一侧,且所述拉伸弹簧分别连接两所述夹持架的上端。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车辆感应传感器,所述车辆感应传感器连接所述液压伸缩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安装于需要减速的道路上,没有车辆经过时,升降组件控制转动组件支撑减速组件立起,使得减速组件上的反光板能够更加醒目的提醒驾驶员减速,当有车辆驶至减速装置时,升降组件控制转动组件支撑减速组件降下,使得减速组件上的反光板放平缓,车辆从减速组件驶过。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车时减速带位置较低不够醒目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减速的问题,实现了减速带对驾驶员醒目的减速提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2、缓冲组件;21、缓冲框;22、夹持架;23、拉伸弹簧;24、弯曲杆;25、缓冲柱;26、缓冲弹簧;27、缓冲顶板;3、升降组件;31、液压伸缩件;32、连接架;33、齿条;4、转动组件;41、固定板;42、移动轨道;43、第一转动轴;44、齿轮;45、第一连接杆;46、第二连接杆;47、“Z”型板;48、第二转动轴;49、卡柱;410、转板;5、减速组件;51、减速底板;52、反光板;53、弹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由于传统的减速带大多为形状固定的凸起结构,因而当汽车车轮压在该减速带上时,减速带不会发生形变,车辆行驶过减速带时会产生冲击力导致车内乘坐人员的安全以及舒适度造成影响,尤其是夜间行车时,减速带位置较低导致人员无法清晰的观察到减速带,不能使开车人员产生减速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具体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包括箱体1、升降组件3、转动组件4以及减速组件5;升降组件3和转动组件4设置于箱体1内,且升降组件3的升降运动能够带动转动组件4实现90°角度的转动,且转动组件4关于升降组件3对称设置;减速组件5对称设置于箱体1顶部,并分别与转动组件4相连接,转动组件4带动减速组件5进行90°角度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安装于需要减速的道路上,没有车辆经过时,升降组件3控制转动组件4支撑减速组件5立起,使得减速组件5上的反光板52能够更加醒目的提醒驾驶员减速,当有车辆驶至减速装置时,升降组件3控制转动组件4支撑减速组件5降下,使得减速组件上5的反光板52放平缓,车辆从反光板52上驶过。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车时减速带位置较低不够醒目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减速的问题,实现了减速带对驾驶员醒目的减速提示。
具体的,参考图2,升降组件3包括液压伸缩件31、连接架32以及齿条33;液压伸缩件31竖直设置于箱体1内的底部;连接架32设置于液压伸缩件31的伸缩端,并能够随液压伸缩件31的伸缩端升降运动;齿条33对称设置于连接架32的两侧。
在实际使用当中,升降组件3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将液压伸缩件31的伸缩杆与连接架32固定连接,并将两个齿条33对称安装在连接架32的两侧,通过液压伸缩件31的升降运动带动连接架32上下运动,即可带动齿条33上下运动,然后通过齿条33与转动组件4上的齿轮44相啮合,带动齿轮44转动,进一步通过转动组件4上的零件实现90°角度的转动。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液压伸缩件31可以采用液压缸或气缸等能够实现升降运动的结构件。
结合图3所示,转动组件4包括固定板41、齿轮44、第一连接杆45、第二连接杆46和“Z”型板47;固定板41设置于箱体1的侧面上,且固定板41上开设有移动轨道42;齿轮44通过第一转动轴43安装于固定板41上,并与齿条33相啮合;第一连接杆45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43相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46的一端;第二连接杆4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48连接“Z”型板47的一端; “Z”型板47通过卡柱49卡设于移动轨道42内,卡柱49能够带动“Z”型板47在移动轨道42内滑动,且“Z”型板47的另一端能够穿过箱体1的顶部,并与减速组件5的底部连接。
在实际使用当中,转动组件4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齿条33与齿轮44相啮合,通过齿条33放入上下移动带动齿轮44实现转动,然后带动与齿轮44同轴连接的第一连接杆45与齿轮同步转动;再然后,由于第二连接杆46与第一连接杆45活动连接(即通过销轴连接),进而第一连接杆45带动第二连接杆46实现转动;之后,由于第二连接杆46连接“Z”型板47的一端,而“Z”型板47的中心通过卡柱49卡设于移动轨道42内,且“Z”型板47还能够绕卡柱49实现旋转,当齿轮44带动第二连接杆46转动时,“Z”型板47首先会通过卡柱49沿着移动轨道42向上移动,直至第一连接杆45与第二连接杆46被拉成一条直线,然后随着齿轮44的继续转动,“Z”型板47与第二连接杆46相连接的一端会继续向上运动,其运动轨迹为1/4圆的形状,此时,“Z”型板47的另一端穿过箱体1的顶部(箱体1的顶部留出供“Z”型板47的另一端转动的空间),并与减速组件5的底部相连接,并带动减速组件5实现水平与垂直方向的转换(即90°角度的转动)。
此外,为了本实施例的转动组件4实现更灵活的转动,将移动轨道42设计为相连接直轨道和1/4圆弧轨道,并且1/4圆弧轨道的一端与直轨道的连接点与第一转动轴43的距离正好为第一连接杆45与第二连接杆46相加的长度,当第二转动轴48运动至直轨道与1/4圆弧轨道相连接的点处时,随着齿轮44的继续转动,卡柱49继续沿着直轨道向上移动,而第二转动轴48会沿着1/4圆弧轨道进行移动,进而实现转动组件4更加稳定的转动。
并且,转动组件4对称设置在箱体1内,升降组件3在升降时,会同时带动两对称的转动组件4同时转动,与转动组件4相连接的减速组件5也对称设置两个,两个减速组件5均会实现90°角度的转动。
更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示,转动组件4还包括转板410,转板410设置于箱体1的顶部,并与箱体1的侧边可转动连接,“Z”型板47的另一端与转板410的底部固定连接;减速组件5设置于转板410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Z”型板47的另一端与减速组件5之间还设置一转板410,将“Z”型板47的另一端与转板410相固定,并将转板410的侧边与箱体1的侧边一侧边进行活动连接,可以通过活页连接,也可以铰接,只要保证“Z”型板47在转动时,转板410能够随“Z”型板47的另一端一起实现90°角度的转动即可,将减速组件5固定于转板410上,既可以保证减速组件5在反复的使用过程中使用寿命的增加,又能够保证减速组件5立起和平放过程中的稳定。
如图1所示,减速组件5包括减速底板51和反光板52;减速底板51与转动组件4的顶部固定连接;反光板52与减速底板51的顶部固定连接。
在实际应用当中,减速组件5中的减速底板51可以与“Z”型板47的另一端直接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转板410与“Z”型板4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然后将反光板52设置在减速底板51的顶部,当减速组件5立起时,可以通过反光板52对驾驶员起到更加醒目的提醒作用,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结合图1,反光板52的顶面设置为圆心向下的弧面。
在实际应用当中,反光板5 2的顶面可以设计为斜面,但如此设计始终会存在一条棱,当汽车驶过时,会对轮胎造成一定的损坏,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将反光板52的顶面设计为弧面,并使弧面的弧心向下,当汽车驶过时,可以保证汽车能够相对平稳的驶过,可以减小对车辆轮胎的损坏。
实际应用当中,参考图1,减速组件5还包括弹性板53,弹性板53填充于减速底板51和反光板52之间。
本实施例中,在减速底板51和反光板52之间填充弹性板53,当车辆从减速组件5的反光板52上驶过时,弹性板53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减小对车辆内乘车人员和驾驶人员的反向冲击力,另一方面,还能垫高减速组件5的高度,使减速提醒的效果更明显。
结合图1,减速装置还包括缓冲组件2,缓冲组件2设置于箱体1内,并能够穿过箱体1的顶部与减速组件5的底部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在减速装置的箱体1内还设置缓冲组件2,将缓冲组件2与减速组件5的底部相接触,当车辆压过减速组件5时,缓冲组件2可以吸收一定的冲击力,减少对乘车人员以及驾驶人员的反向冲击力,提高驾驶员的舒适度。
缓冲组件2包括缓冲框21、夹持架22、拉伸弹簧23、缓冲弹簧26和缓冲顶板27;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缓冲框21设置于箱体1的底部;两夹持架22可转动安装于缓冲框21的内侧壁上,并对称设置,且两夹持架22的底部通过弯曲杆24连接,两夹持架22的顶部能够夹持缓冲顶板27;缓冲顶板27设置于箱体1的顶部;缓冲弹簧26的一端连接缓冲顶板27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有缓冲柱25,且缓冲柱25能够与弯曲杆24相接触;两个拉伸弹簧23对称设置于缓冲框21顶部的两侧,并分别位于夹持架22的一侧,且拉伸弹簧23分别连接两夹持架22的上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缓冲组件2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车辆压过减速组件5时,减速底板51会将压力传递至缓冲顶板27上,缓冲顶板27向下移动,由于缓冲顶板27的下方连接有缓冲弹簧26,通过缓冲顶板27的移动使缓冲弹簧26变形吸收冲击力,然后缓冲弹簧26带动与之连接的缓冲柱25向下移动,通过缓冲柱25的移动将弯曲杆24压成直杆,此时,连接在弯曲杆24两端的夹持架22顶部会以其与缓冲框21连接的支点为旋转点向中间靠紧,两个夹持架22顶部将缓冲顶板27进行夹紧,而与此同时,设置在缓冲框21顶部的两侧的拉伸弹簧23也受力处于拉伸状态;当车辆驶离后,缓冲顶板27的压力消失,缓冲弹簧26恢复原状,带动缓冲柱25向上移动,此时弯曲杆24的压力消失,恢复原状,连接在弯曲杆24两端的夹持架22受到拉伸弹簧23的拉力又恢复初始状态。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减速装置还包括车辆感应传感器,车辆感应传感器连接液压伸缩件31。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再减速装置上设置车辆感应传感器,具体的,车辆感应传感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车辆感应传感设备,也可以是利用雷达探测装置对来往的车辆进行检测,并且车辆感应传感器或雷达探测装置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如有车辆行驶到减速带5m范围内的距离时,然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液压伸缩件31实现升降运动,或者车辆感应传感器或雷达探测装置将信号直接传递至液压伸缩件31,带动液压伸缩件31工作,降低减速装置的高度至普通减速带的高度,然后车辆压至减速带后还可以通过缓冲组件2进一步降低减速带高度,保证车辆平稳驶过,进而实现减速装置自动感应来往车辆。
结合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箱体1放置在事先制作好的通道中,当没有车辆通过时,液压伸缩件31收缩使得连接架32向下移动,通过连接架32的移动带动两边的齿条33向下移动,通过齿条33的移动带动齿轮44转动,通过齿轮44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45转动,通过第一连接杆45的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杆46转动,由于第二转动轴48在移动轨道42中移动,通过第二转动轴48的移动带动“Z”型板47转动,然后通过“Z”型板47的转动,将转板410立起,减速组件5也随之立起,反光板52可以醒目的提醒来往的驾驶员减速行驶。当有车辆经过时,液压伸缩杆31向上移动,通过连接架32的移动带动两边的齿条33向上移动,通过齿条33的移动带动齿轮44转动,通过齿轮44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45转动,通过第一连接杆45的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杆46转动,由于第二转动轴48在移动轨道42中移动,通过第二转动轴48的移动带动“Z”型板47转动,然后通过“Z”型板47的转动,将转板410平躺,使车辆驶过减速装置。同时,当车辆压过减速组件5时将带动缓冲顶板27向下移动时,通过缓冲顶板27的移动使缓冲弹簧26变形吸收冲击力,然后缓冲弹簧26带动缓冲柱25向下移动,通过缓冲柱25的移动将弯曲杆24变形伸直,然后将带动夹持架22向中间移动,通过夹持架22的移动将夹住缓冲顶板27,车辆驶离后拉伸弹簧23将拉回夹持架22,使缓冲组件2恢复常态。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升降组件(3)、转动组件(4)以及减速组件(5);
所述升降组件(3)和所述转动组件(4)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且所述升降组件(3)的升降运动能够带动所述转动组件(4)实现90°角度的转动,且所述转动组件(4)关于所述升降组件(3)对称设置;
所述减速组件(5)对称设置于所述箱体(1)顶部,并分别与所述转动组件(4)相连接,所述转动组件(4)带动所述减速组件(5)进行90°角度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液压伸缩件(31)、连接架(32)以及齿条(33);
所述液压伸缩件(31)竖直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的底部;
所述连接架(32)设置于所述液压伸缩件(31)的伸缩端,并能够随所述液压伸缩件(31)的伸缩端升降运动;
所述齿条(33)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架(3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4)包括固定板(41)、齿轮(44)、第一连接杆(45)、第二连接杆(46)和“Z”型板(47);
所述固定板(41)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侧面上,且所述固定板(41)上开设有移动轨道(42);
所述齿轮(44)通过第一转动轴(43)安装于所述固定板(41)上,并与所述齿条(33)相啮合;
所述第一连接杆(4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43)相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6)的一端;
所述第二连接杆(4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48)连接所述“Z”型板(47)的一端;
所述“Z”型板(47)通过卡柱(49)卡设于所述移动轨道(42)内,所述卡柱(49)能够带动所述“Z”型板(47)在所述移动轨道(42)内滑动,且所述“Z”型板(47)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箱体(1)的顶部,并与所述减速组件(5)的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4)还包括转板(410),所述转板(410)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并与所述箱体(1)的侧边可转动连接,所述“Z”型板(47)的另一端与所述转板(410)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减速组件(5)设置于所述转板(410)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组件(5)包括减速底板(51)和反光板(52);
所述减速底板(51)与所述转动组件(4)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反光板(52)与所述减速底板(51)的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52)的顶面设置为圆心向下的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组件(5)还包括弹性板(53),所述弹性板(53)填充于所述减速底板(51)和所述反光板(5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组件(2),所述缓冲组件(2)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并能够穿过所述箱体(1)的顶部与所述减速组件(5)的底部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2)包括缓冲框(21)、夹持架(22)、拉伸弹簧(23)、缓冲弹簧(26)和缓冲顶板(27);
所述缓冲框(21)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
两所述夹持架(22)可转动安装于所述缓冲框(21)的内侧壁上,并对称设置,且两所述夹持架(22)的底部通过弯曲杆(24)连接,两所述夹持架(22)的顶部能够夹持所述缓冲顶板(27);
所述缓冲顶板(27)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
所述缓冲弹簧(26)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冲顶板(27)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有缓冲柱(25),且所述缓冲柱(25)能够与所述弯曲杆(24)相接触;
两个所述拉伸弹簧(23)对称设置于所述缓冲框(21)顶部的两侧,并分别位于所述夹持架(22)的一侧,且所述拉伸弹簧(23)分别连接两所述夹持架(22)的上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辆感应传感器,所述车辆感应传感器连接所述液压伸缩件(31)。
CN202220165141.9U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 Active CN2169479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5141.9U CN216947951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5141.9U CN216947951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7951U true CN216947951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7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65141.9U Active CN216947951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79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65052U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防撞立柱结构
CN216947951U (zh) 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
CN103334389B (zh) 阻止逆向行驶装置
CN114481888A (zh) 一种道路用人行横道减速装置
CN209129433U (zh) 一种可伸缩式立体停车系统
CN215443355U (zh) 一种二层简易式公交车立体车库机构
CN110217062A (zh) 公铁车体
CN109296233A (zh) 一种斜方位临时停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4271763U (zh) 一种路面的减速结构
CN210454658U (zh) 一种稳固型车载警示机架
CN210368780U (zh) 一种带有防撞装置的清扫车
CN108612375B (zh) 一种简易升降式立体车库用辅助装置
CN213804975U (zh) 一种便于显示的公路用减速装置
CN114059476B (zh) 一种潮汐式公路桥梁防护装置
CN216712841U (zh) 一种公路桥梁检测防撞装置
CN217048645U (zh) 一种信号应答器自动变位装置
CN220486234U (zh) 一种桥梁检修平台
CN219769748U (zh) 一种车用三角警示牌
CN220433481U (zh) 一种防撞安全型道闸
CN220977800U (zh) 市政道路限高架
CN211772483U (zh) 一种城市建设用坡道缓冲装置
CN218757085U (zh) 一种道路减速带
CN220267336U (zh) 一种地铁斜井用机械式停车场的自动泊车装置
CN211543496U (zh) 一种横向轮泊车底座
CN215052283U (zh)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高速公路防眩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