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3187U - 一种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3187U
CN216943187U CN202122889783.1U CN202122889783U CN216943187U CN 216943187 U CN216943187 U CN 216943187U CN 202122889783 U CN202122889783 U CN 202122889783U CN 216943187 U CN216943187 U CN 216943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necting rod
target object
protection
object pl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897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蕾
左强生
李道超
朱宏臣
刘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Industry Mainten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Industry Mainten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Industry Mainten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Industry Mainten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897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3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3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3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运输装置,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所述运输装置包括:置物板、侧板、保护架、升降组件和动力部件;置物板用于承载目标物体;升降组件设置在置物板底部,侧板设置在置物板的一端;保护架设置在侧板面向置物板的一面上,动力部件设置在侧板背离保护架的一面;动力部件用于驱动升降组件改变高度,以改变置物板的高度;保护架用于稳固置物板上承载的目标物体。该运输装置能够避免目标物体运输转移过程中人为参与目标物体的摆放,缩短了运输目标物体所花费的时间,保护架能够将目标物体稳固在置物板、侧板和保护架所围成的空间上,这样简单的结构设计还可以保证目标物体在运输转移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提升了运输目标物体的运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手动液压叉车的出现,极大缓减了人工搬运重且量大目标物体的疲惫感,缩短了转移目标物体的时间,加快了转移目标物体的速度。但是,针对一些目标物体的转移运输任务,手动液压车却受到了限制。例如,对于核电站中蓄电池组的定期更换任务,即需要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蓄电池构成的蓄电池组全部进行定期更换,其中,蓄电池较高且质量较大,利用手动液压叉车来更换转移蓄电池,容易在更换运输过程中使蓄电池倾倒。
为了避免蓄电池组在更换运输过程中倾倒,常采用在待更换的蓄电池组的现场搭建脚手架,然后利用脚手架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完成蓄电池组的更换。但是采用这种常规的方法更换蓄电池组花费的时间较长、更换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运输装置,解决了运输目标物体花费时间长及运输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运输装置,该运输装置包括:置物板、侧板、保护架、升降组件和动力部件;置物板用于承载目标物体;
升降组件设置在置物板底部,侧板设置在置物板的一端;保护架设置在侧板面向置物板的一面上,动力部件设置在侧板背离保护架的一面;
动力部件用于驱动升降组件改变高度,以改变置物板的高度;保护架用于稳固置物板上承载的目标物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通过改变升降组件的高度来改变置物板的高度,从而实现运输目标物体的功能,避免了目标物体运输转移过程中人为参与目标物体的摆放,能够缩短运输目标物体所花费的时间,加快了运输目标物体的速度,其中,保护架能够将目标物体稳固在置物板、侧板和保护架所围成的空间上,这样简单的结构设计还可以保证目标物体在运输转移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提升了运输目标物体的运输效率。
可选地,置物板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承重板,承重板的一端与侧板相连接;升降组件设置在承重板的底部。
可选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组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滚轮组件,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组件、第三连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连杆与承重板相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滚轮组件相连接。
可选地,承重板包括顶板和相对设置在顶板的两侧的连接板,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杆与连接板连接。
可选地,滚轮组件包括两个滚轮和两个第四连杆,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滚轮的同一端。
可选地,驱动组件包括液压推杆、驱动杆、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液压推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架、驱动杆和第二连接架依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动力部件相连接。
可选地,保护架包括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第一保护板分别与第二保护板和侧板连接;目标物体放置在第一保护板、第二保护板、侧板和置物板所围成的空间内。
可选地,保护架还包括第五连杆,第五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保护板的侧壁上,与第一保护板的侧壁互相垂直的第二保护板的侧壁上设置有挂耳,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挂耳卡接;
或者,第五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保护板的侧壁上,与第二保护板的侧壁互相垂直的第一保护板的侧壁上设置有挂耳,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挂耳卡接。
可选地,第三连杆呈L型。
可选地,侧板呈X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输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板及升降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部分结构呈第一状态的顶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部分结构呈第一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部分结构呈第二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部分结构呈第二状态的顶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利用运输装置拆除或者安装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置物板-10; 承重板-101;
侧板-20; 保护架-30;
第一保护板-301; 第二保护板-302;
第五连杆-303; 动力部件40;
升降组件-50; 驱动组件-501;
液压推杆-501a; 驱动杆-501b;
第一连接架-501c; 第二连接架-501d;
第一连杆-502; 第二连杆-503;
第三连杆-504; 滚轮组件-505;
滚轮-5051; 第四连杆-5052;
蓄电池组-60; 存放架-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手动液压叉车的出现,极大缓减了人工搬运重且量大目标物体的疲惫感,缩短了转移目标物体的时间,加快了转移目标物体的速度。但是,针对一些目标物体的转移运输任务,手动液压车却受到了限制。例如,对于核电站中蓄电池组的定期更换任务,即需要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蓄电池构成的蓄电池组全部进行定期更换,其中,蓄电池较高且质量较大,利用手动液压叉车来更换转移蓄电池,容易在更换运输过程中使蓄电池倾倒,而且仅依靠手动液压叉车无法将蓄电池组有序的摆放在存放架中,要想实现蓄电池组的有序摆放还需要人工的参与。
为了避免蓄电池组在更换运输过程中倾倒,常采用在待更换的蓄电池组的现场搭建脚手架,然后利用脚手架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完成蓄电池组的更换。但是采用这种常规的方法更换蓄电池组花费的时间较长、更换效率较低。
为了缩短运输目标物体花费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装置,通过改变升降组件的高度来改变置物板的高度,从而实现运输目标物体的功能,避免了目标物体运输转移过程中人为参与目标物体的摆放,能够缩短运输目标物体所花费的时间,加快了运输目标物体的速度,其中,保护架能够将目标物体稳固在置物板、侧板和保护架所围成的空间上,这样简单的结构设计还可以保证目标物体在运输转移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提升了运输目标物体的运输效率。
本申请中,该运输装置能够用于例如蓄电池等质量较大且数量较多的目标物体的转移、运输或者搬运任务中。该运输装置运输的目标物体可以与手动液压叉车转移运输的目标物体相同,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不同,该运输装置运输能够运输各种各样的目标物体。
下面将以运输的目标物体为蓄电池为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输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运输装置包括:置物板10、侧板20、保护架30动力部件40 和升降组件50,置物板10用于承载目标物体;升降组件50设置在置物板 10底部,侧板20设置在置物板10的一端;保护架30设置在侧板20面向置物板10的一面上,动力部件40设置在侧板20背离保护架30的一面;动力部件40用于驱动升降组件50改变高度,以改变置物板10的高度;保护架30用于稳固置物板10上承载的目标物体。
应该理解的,在上述侧板20的一端与置物板10的一端相连接,侧板 20可以与置物板10固定连接,即侧板20通过例如焊接等方式固定设置在置物板10的一端;侧板20也可以与置物板10可拆卸连接,例如采用螺丝或者其他紧固件将侧板20安装在置物板10的一端。侧板20与置物板10 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应该理解的,若忽略不计上述侧板20的厚度,侧板20具有两面,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运输蓄电池,将保护架30和动力部件40分别设置在侧板20的两面,其中,将保护架30设置在靠近置物板10的一面上,将动力部件40设置在侧板20的另一面上。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动力部件40可以是与手动液压叉车中设置的液压系统对应的部件(详细结构未在图中画出),该动力部件40 能够驱动滚轮组件505改变状态,以升高或者降低运输装置。由于液压系统部件的设计结构已经应用于手动液压车中,本申请对此不作过多的介绍。
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考虑到目标物体在转移运输目标物体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选地,该置物板10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承重板101,承重板101的一端与侧板20相连接,升降组件50设置在承重板101的底部。
也就是说,承重板101包括相对应设置的两个承重板101,其中,这两个承重板101分别包括顶板和相对设置在顶板的两侧的连接板。上述顶板和两侧的连接板配合形成用于放置升降组件50的容纳空间,且两侧的连接板上相对设置有通孔。第一承重板101的一端与侧板20相连接,第二承重板101与上述第一承重板101对应的一端也与侧板20相连接。
为了使得设计的运输装置结构更加紧凑,整体装置更加轻巧,可选地,置物板10的第一面对应的投影呈长方形,第一面为用于承载目标物体的面,即两个承重板101对应的第一面也呈长方形。侧板20呈X型,即承重板 101的一端分别连接侧板20中呈X型的两个底脚。当然根据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还可以为置物板10和侧板20设计与应用场景对应的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不难理解的,上述承重板101与侧板20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2-3,上述升降组件50包括驱动组件501、第一连杆502、第二连杆503、第三连杆504和滚轮组件505,第一连杆502 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组件501、第三连杆504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0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连杆504与承重板101相连接;第三连杆504的另一端与滚轮组件505相连接。其中,第三连杆504呈L型。
其中,驱动组件501包括液压推杆501a、驱动杆501b、第一连接架501c 和第二连接架501d,液压推杆501a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架501c、驱动杆501b 和第二连接架501d依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动力部件40相连接。
应该理解的,为了便于装配,第一连接架501c可以呈中空结构的长方体或者呈中空结构的正方体,且第一连接架501c中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弧形凸起形成的凹槽,该弧形凸起向靠近承重板101的方向凸起,对应的,第二连接架501d的结构可以与上述第一连接架501c的结构设计相同,但是为了节约制作成本,简化运输装置的结构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二连接架501d设计为与上述第一连接架501c的具有弧形凸起结构相同的半框体结构,该半框体结构用于连接第一连杆502的两端。
这样,第一连接架501c的一端连接液压推杆501a,另一端连接驱动杆 501b,然后驱动杆501b的两端分别连接上述第一连接架501c和第二连接架501d,就可以形成驱动组件501,当该驱动组件501连接动力部件40时,假设该动力部件40为手动液压叉车的液压系统组件,通过向液压系统组件加压或者减压(或者泄压)能够带动驱动组件501沿着与置物板10平行的方向移动。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连杆502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三连杆504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架501c的中空结构的内侧壁上,第二连杆503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三连杆504的拐角处(即L型的拐角处)转动连接在第一承重板101 的侧壁的挂耳上,第三连杆504的另一端与滚轮组件505转动连接。
示例性的,假设承重板101呈现如图2-4所示的第一状态,且驱动组件 501在液压系统组件加压的作用下沿着与置物板10平行的方向的左侧(即与侧板20相对的一端)移动时,由于驱动组件501的移动将带动第一连杆 502移动,然后由于第三连杆504呈L型,第二连杆503与承重板101上的挂耳连接,当第一连杆502移动时,第三连杆504将带动第二连杆503及与第二连杆503连接的承重板101一起转动,直至第二连杆503的两端卡接在第一连接架501c或者第二连接架501d对应的凹槽中。因此,形成如图5-6所示的第二状态,这样上述运输装置被升高,能够实现运输目标的功能。
不难理解的,为了进一步增加运输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滚轮组件505包括两个滚轮5051和第四连杆5052,第四连杆505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滚轮5051的同一端。其中,第四连杆5052 分别与两个滚轮505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转动连接,也就是说,两个滚轮 5051可以相对于第四连杆5052转动。这样的结构设计方式不仅能够使运输装置的受力更加均匀,有效延长该运输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使置物板10上承载的目标物体更加稳定,增加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应该理解的,上述两个滚轮505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四连杆5052,即一个滚轮组件505包括两个第四连杆5052,两个第四连杆5052分别连接两个滚轮5051,且分别与上述第三连杆504转动连接,以使滚轮组件505能够随着第三连杆504的转动而在地面移动。
为了放置蓄电池在转移运输过程中倾倒,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还设置有保护架30。保护架30包括第一保护板301和第二保护板302,第一保护板301分别与第二保护板302和侧板20连接;目标物体(例如蓄电池) 放置在第一保护板301、第二保护板302、侧板20和置物板10所围成的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板301和第二保护板302之间可以为固定连接,且第一保护板301和第二保护板302互相垂直,而第一保护板301与侧板20之间可以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关系拆卸上述保护架30(例如在运输质量较轻或者其他目标物体时可以拆卸上述保护架30),或者通过可拆卸连接关系在运输装置上安装上述保护架30。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板301和第二保护板302之间可以是可折叠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且第一保护板301和侧板20之间是可折叠连接。也就是说,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第一保护板301和第二保护板302之间可折叠连接,第一保护板301和侧板20之间也是可折叠连接,参见图7。第二种情况是:第一保护板301和第二保护板302之间固定连接,第一保护板301和侧板20之间是可折叠连接。
当连接方式为可折叠连接时,可以通过设置铰链进行连接。例如在第一保护板301和第二保护板302之间设置铰链,或者在第一保护板301和侧板20之间也设置铰链。
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在第一保护板301、第二保护板302和侧板20 之间均通过铰链可折叠连接时,第一保护板301向上翻折,第二保护板302 沿着与第一保护板301之间的铰链向第一保护板301折叠,以使第一保护板301和第二保护板302重叠,以使保护架30折叠。当需要使用保护架30 保护转移目标物体时,则可以将第一保护板301沿着与侧板20垂直的方向翻折,然后将第二保护板302沿着与第一保护板301垂直的方向翻折即可展开保护架30。
在上述第二种情况下,在第一保护板301和第二保护板302之间固定连接,第一保护板301和侧板20之间通过铰链可折叠连接时,则在保护架 30折叠的情况下,第一保护板301向上翻折,由于第一保护板301和第二保护板302之间固定连接,故第二保护板302相对于第一保护板301仍然保持垂直。当需要使用保护架30保护目标物体时,则可以直接将第一保护板301沿着与侧板20垂直的方向翻折即可。
不难理解的,上述保护架30在侧板20上的连接方式和设置位置可以灵活调整,以使该保护架30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为了进一步防止目标物体倾倒,本申请中保护架30还包括第五连杆 303,第五连杆30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保护板301的侧壁上,与第一保护板301的侧壁互相垂直的第二保护板302的侧壁上设置有挂耳,第五连杆303的另一端与挂耳卡接。
或者,第五连杆30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保护板302的侧壁上,与第二保护板302的侧壁互相垂直的第一保护板301的侧壁上设置有挂耳,第五连杆303的另一端与挂耳卡接。
下面将以核电站中蓄电池组60的运输场景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使用过程。
如图8所示,针对蓄电池的拆除运输任务,假设核电站中蓄电池组60 依次放置在蓄电池组60存放架70上,且该运输装置中的动力部件40与液压系统组件相连接,其中,液压系统组件与动力部件40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手动液压叉车中通过液压系统部件实现升降手动液压叉车中叉车架升降的原理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中的置物板10以如图4所示的第一状态从存放架70的底部推至第一个蓄电池的底部,通过调节液压系统加压以使运输装置中的置物板10以如图5所示的第二状态承载第一个蓄电池,然后沿着远离蓄电池组60的方向承载第一个蓄电池移动,直到可以使蓄电池与运输装置的侧板20接触,通过调节液压系统减压以使置物板10 以如图4所示的第一状态将置物板10上承载的第一个蓄电池放置在存放架 70上,然后推动运输装置以使第一个蓄电池与侧板20接触,然后调节保护架30以防止运输过程中蓄电池倾倒,最后,再次通过调节液压系统加压以使运输装置中的置物板10以如图5所示的第二状态承载第一个蓄电池,并将第一个蓄电池的运输至指定地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将蓄电池组60中的所有蓄电池运输完成。
相反地,针对安装蓄电池组60的任务即需要将多个蓄电池依次放置至存放架70上。首先,需要将蓄电池放置在由保护架30、侧板20和置物板 10所围成的空间内,当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将蓄电池运输至存放架70的对应轨道中时,打开保护架30,通过调节液压系统减压以使置物板10以如图4所示的第一状态,运输的蓄电池由于置物板10的状态改变而将蓄电池落在存放架70上,接着,移动运输装置以使置物板10在变换成第二状态时,置物板10远离侧板20的一端能够与蓄电池接触,然后通过加压改变置物板10的状态,再次承接蓄电池,推动运输装置至存放架 70的指定位置,最后调节液压系统减压以使置物板10呈如图4所示的第一状态,并退出对应的存放架70。这样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实现蓄电池组60 的安装任务。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通过改变升降组件50的高度来改变置物板10的高度,从而实现运输目标物体的功能,避免了目标物体运输转移过程中人为参与目标物体的摆放,能够缩短运输目标物体所花费的时间,加快了运输目标物体的速度,其中,保护架30能够将目标物体稳固在置物板10、侧板20和保护架30所围成的空间上,这样简单的结构设计还可以保证目标物体在运输转移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提升了运输目标物体的运输效率。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若”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如果”或“在...情况下”。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包括:置物板、侧板、保护架、升降组件和动力部件;所述置物板用于承载目标物体;
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置物板底部,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置物板的一端;所述保护架设置在所述侧板面向所述置物板的一面上,所述动力部件设置在所述侧板背离所述保护架的一面;
所述动力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组件改变高度,以改变所述置物板的高度;所述保护架用于稳固所述置物板上承载的所述目标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一端与所述侧板相连接;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承重板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组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滚轮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第三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承重板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滚轮组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包括顶板和相对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两侧的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两个滚轮和两个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个滚轮的同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液压推杆、驱动杆、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所述液压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架、驱动杆和第二连接架依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力部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架包括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一保护板分别与所述第二保护板和所述侧板连接;所述目标物体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板、所述第二保护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置物板所围成的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架还包括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保护板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一保护板的侧壁互相垂直的所述第二保护板的侧壁上设置有挂耳,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挂耳卡接;
或者,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保护板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二保护板的侧壁互相垂直的所述第一保护板的侧壁上设置有挂耳,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挂耳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呈L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呈X型。
CN202122889783.1U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运输装置 Active CN216943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9783.1U CN216943187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9783.1U CN216943187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3187U true CN216943187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4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89783.1U Active CN216943187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3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66853A (zh) 可移动式密集存拣装置、组合式仓储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CN109484993B (zh) 一种便携式小型车载叉车
EP236121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 nacelle of a wind turbine
CN216943187U (zh) 一种运输装置
CN111434029A (zh) 能够展开的太阳能跟踪系统
JP6484443B2 (ja) 重量物の輸送及び昇降システム
KR200446496Y1 (ko) 프레스가공 부품용 이동대차
CN210258440U (zh) 一种轻质隔墙运输车
CN111252121A (zh) 一种滚塑笼车
CN214988861U (zh) 一种布卷卸料装置
CN210941885U (zh) 一种带钢生产用输送装置
CN213199510U (zh) 换电站的周转系统
CN114633981A (zh) 一种用于物流仓储的便捷型装卸装置
CN210502801U (zh) 一种发动机适配器转运设备
CN209492510U (zh) 用于充换电站的转运工装及具有该工装的充换电站
CN207209889U (zh) 一种横向双工位堆高机
CN212685367U (zh) 随车起重运输车后翻转平台
CN216067389U (zh) 一种仪表板集成存储器具
CN215159431U (zh) 装卸辅助装置
CN211003550U (zh) 玻璃输送装置
CN218753099U (zh) 一种用于航空运输托盘生产线的翻转机构
CN109910972A (zh) 一种运输笼车
CN219806827U (zh) 一种基于alc板室内运输车
CN220683524U (zh) 一种运车架组件
CN218198347U (zh) 一种展馆用运输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