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1344U - 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1344U
CN216921344U CN202123137372.3U CN202123137372U CN216921344U CN 216921344 U CN216921344 U CN 216921344U CN 202123137372 U CN202123137372 U CN 202123137372U CN 216921344 U CN216921344 U CN 216921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rod
triangular frame
frame bod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373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涛涛
孙致诚
关旭
卜雪成
郭津瑞
周润东
杨涛
王军
季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3737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1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1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1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属于地下室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连接在导墙上的模板组件,模板组件包括连接在基础底板上并依次排列连接的面板、次龙骨和主龙骨,面板与导墙固定连接,次龙骨竖向排布,次龙骨通过螺栓与面板螺纹连接,主龙骨横向排布,主龙骨与次龙骨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背离导墙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单侧支架,单侧支架为多组三角架体,三角架体沿面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三角架体与基础底板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改善地下室施工时,单侧模板承受的侧压力较大,容易出现侧移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室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高层房屋建筑迅猛发展,土地资源逐渐稀缺,业主对建设用地利用率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地下室施工成为城市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在地下室施工时,由于空间受限,无法使用传统方式进行双侧支模,必须采用单侧支模。
在相关技术中,单侧支模体系包括连接在导墙上的模板组件,模板组件包括连接在基础底板上并依次排列连接的面板、次龙骨和主龙骨,面板与导墙固定连接,次龙骨竖向排布,次龙骨通过螺栓与面板螺纹连接,主龙骨横向排布,主龙骨与次龙骨焊接。使用时,预先将面板放置在基础底板上,面板与导墙固定,安装次龙骨,用螺栓将次龙骨固定在面板上,安装主龙骨,将主龙骨焊接在次龙骨上。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如下缺陷: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承受的侧压力较大,容易出现侧移的问题,进而导致混凝土墙面倾斜或者垂直度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地下室施工时,单侧模板承受的侧压力较大,容易出现侧移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连接在导墙上的模板组件,模板组件包括连接在基础底板上并依次排列连接的面板、次龙骨和主龙骨,面板与导墙固定连接,次龙骨竖向排布,次龙骨通过螺栓与面板螺纹连接,主龙骨横向排布,主龙骨与次龙骨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背离导墙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单侧支架,单侧支架为多组三角架体,三角架体沿面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三角架体与基础底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模板组件连接在导墙上,并用由多个三角架体组成的单侧支架作为支撑,三角架体又分别与模板组件和基础底板固定连接,使得在混凝土浇筑时,将模板组件受到的测压力传递到单侧支架上,从而减少了模板侧移的风险,进而提高了工程质量。
优选的,所述三角架体包括首尾相接的竖杆、底杆、斜杆,竖杆与主龙骨连接,底杆与基础底板连接;基础底板上预埋有第一预埋组件,第一预埋组件包括地脚螺栓和第一连接螺母,地脚螺栓预埋在基础底板上,地脚螺栓与底杆螺纹连接,第一连接螺母与地脚螺栓配合使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侧支架通过预埋的地脚螺栓固定连接,使得单侧支架与基础底板的连接更稳固,进而减少了因单侧支架发生位移而使得模板组件出现偏移的风险。
优选的,所述三角架体上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设置在竖杆和斜杆之间,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竖杆的侧壁焊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斜杆的侧壁焊接,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杆与斜杆连接的位置,另一端与竖杆连接,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撑杆与竖杆连接的位置,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的底杆与斜杆连接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三角架体上连接支撑杆,使得三角架体更稳定,从而减少了三角架体因使用时间长而发生变形的问题,进而减少了因三角架体与基础底板或模板组件贴合不紧密从而导致模板组件发生偏移的风险。
优选的,所述三角架体的斜杆之间地连接有加强钢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钢管使得三角架体之间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得单侧支架的刚度增加,更有利于支撑模板组件。
优选的,所述导墙内预埋有第二预埋组件,第二预埋组件包括外连杆和卡扣固定件,外连杆预埋在导墙内,卡扣固定件连接在外连杆上,卡扣固定件包括山型卡和第二连接螺母;三角架体的竖杆之间设置有横梁,横梁位于外连杆的两侧,山型卡穿过外连杆并卡在横梁上,第二连接螺母与外连杆配合使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梁使得三角架体之间进一步连接稳定,在第二预埋组件的作用下,横梁、三角架体、模板及导墙固定为一体,从而使得整个支撑体系更稳定。
优选的,在所述基础底板上放置有木方龙骨,木方龙骨位于模板组件与单侧支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单侧支架的底部通过木方龙骨与次龙骨贴合,进而减少了混凝土浇筑时受到侧方压力过大而导致单侧支架底部侧移或或变形的风险。
优选的,相邻所述三角架体之间连接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三角架体的竖杆底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的铰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三角架体的竖杆底端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多个三角架体连接为一体,在不使用时,多个三角架体折叠在一起,便于转移和运输;在使用时,又可将三角架体展开,又便于安装。
优选的,在所述竖杆的顶端焊接有吊环;底杆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滚轮,底杆的两端的下方连接有垫块,滚轮的高度与垫块的高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用吊车通过吊环将三角架体进行转移,在安装时,又可通过滚轮将三角架体进行移动,从而便于安装。
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模板组件和单侧支架,并通过第一预埋组件将模板组件和单侧支架固定在导墙上,又通过第二预埋组件将模板组件和单侧支架固定连接在基础底板上,从而使得在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组件受到的测压力传递到单侧支架上,从而减少了模板侧移的风险,进而提高了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墙;2、基础底板;3、模板组件;31、面板;32、次龙骨;33、主龙骨;4、木方龙骨;5、单侧支架;51、三角架体;511、竖杆;5111、吊环;512、底杆;513、斜杆;5131、支撑钢管;52、支撑杆;521、第一支撑杆;522、第二支撑杆;523、第三支撑杆;53、加强钢管;54、横梁;6、预埋组件;61、第一预埋组件;611、地脚螺栓;612、第一连接螺母;62、第二预埋组件;621、外连杆;622、卡扣固定件;6221、山型卡;6222、第二连接螺母;7、连接组件;71、第一连接杆;72、第二连接杆;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在导墙1侧壁的模板组件3、连接在基础底板2上的单侧支架5和预埋组件6,模板组件3竖直地连接在基础底板2上,单侧支架5位于模板组件3的一侧,并与模板组件3连接,单侧支架5通过预埋组件6分别与基础底板2和导墙1连接。
如图1所示,模板组件3包括面板31、次龙骨32和主龙骨33,面板31为覆膜多层板,次龙骨32为多根均匀竖直布置的矩形钢管,次龙骨32上连接有螺栓,螺栓的一端穿过主龙骨33与面板31螺纹连接;主龙骨33为多根均匀横向排布的工字钢,两根主龙骨33之间的间距大于两根次龙骨32之间的间距;主龙骨33上连接有螺栓,螺栓的一端穿过主龙骨33与次龙骨32螺纹连接。
使用时,预先在导墙1的侧面贴上海绵条,将面板31沿预先弹好的墙边线紧贴导墙1竖直地放置在基础底板2上,然后安装次龙骨32,用螺栓将次龙骨32与面板31固定;随后用螺栓将主龙骨33固定在次龙骨32上,从而实现模板组件3的安装。
如图1所示,次龙骨32背离面板31的一侧设置有木方龙骨4,木方龙骨4分离地放置在基础底板2上,木方龙骨4的长度与主龙骨33的长度相同,木方龙骨4与次龙骨32的圆周壁抵接。
如图1所示,单侧支架5由多个均匀排布的三角架体51组成,三角架体51为由工字钢焊接制成的三角形支架,三角架体51包括竖杆511、底杆512、斜杆513,竖杆511的高度与面板31的高度相同,竖杆511的顶端焊接有圆钢制成的吊环5111,竖杆511位于主龙骨33背离次龙骨32的一侧;底杆512的一端水平地焊接在竖杆511的底端,底杆512放置在基础底板2上;斜杆513的一端与竖杆511的顶部焊接,另一端与底杆512上远离竖杆511的一端焊接,斜杆513上焊接有两根支撑钢管5131,两根支撑钢管5131位于斜杆513上靠近斜杆513顶端和底端的位置,两根支撑钢管5131与斜杆513垂直设置。
如图1所示,三角架体51的斜杆513之间连接有两根加强钢管53,两根加强钢管53分别位于支撑钢管5131上,两根加强钢管53通过螺栓与斜杆513螺纹连接。
如图1所示,三角架体51上连接有支撑杆52,支撑杆52由工字钢材质制成,包括第一支撑杆521、第二支撑杆522和第三支撑杆523,第一支撑杆521水平地设置在竖杆511和斜杆513之间,第一支撑杆521的一端与竖杆511的侧壁焊接,第一支撑杆521的另一端与斜杆513的侧壁焊接;第二支撑杆522的一端焊接接在第一支撑杆521与斜杆513连接的位置,第二支撑杆522的另一端与竖杆511的侧壁焊接;第三支撑杆523一端焊接在第二支撑杆522与竖杆511连接的位置,第三支撑杆523的另一端焊接在底杆512与斜杆513连接的位置。
使用时,将多个三角架体51沿面板31的长度方向竖直地排布在基础底板2上,三角架体51的竖杆511与主龙骨33抵接,将加强钢管53用螺栓连接在斜杆513上,从而实现各三角架体51的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预埋组件6设置为多组,包括第一预埋组件61和第二预埋组件62,第一预埋组件61用于连接单侧支架5和基础底板2,第二预埋组件62用于连接单侧支架5和导墙1。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预埋组件61包括地脚螺栓611和第一连接螺母612,地脚螺栓611的底端竖直地均匀预埋在基础底板2内,地脚螺栓611的顶端露出基础底板2顶部,地脚螺栓611露出基础底板2顶部的高度大于底杆512水平放置时的高度,第一连接螺母612与地脚螺栓611配合使用。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预埋组件62包括外连杆621和卡扣固定件622,外连杆621的一端沿面板31的长度方向均匀地预埋在导墙1内,外连杆621的另一端露出导墙1的侧壁;三角架体51的竖杆511之间水平地设置有横梁54,横梁54为两根平行的钢管,横梁54位于外连杆621的两侧;卡扣固定件622包括山型卡6221和第二连接螺母6222,山型卡6221穿过外连杆621并卡在横梁54上,第二连接螺母6222与外连杆621配合使用,用于固定山型卡6221。
本申请的使用过程如下:人工预先安装预埋组件6,将地脚螺栓611预埋在基础底板2上,将外连杆621预埋在导墙1上。
随后安装模板组件3,将面板31沿预先弹好的墙边线紧贴导墙1竖直地放置在基础底板2上,然后安装次龙骨32,用螺栓将次龙骨32与面板31固定;随后将主龙骨33沿面板31的长度方向水平地排布在次龙骨32上,并用螺栓固定,从而实现模板组件3的安装。
最后安装单侧支架5,预先将木方龙骨4放置在基础底板2上,木方龙骨4位于主龙骨33的下方,将单侧支架5间隔均匀地排布在基础底板2上,单侧支架5的底杆512通过地脚螺栓611和第一连接螺母612固定在基础底板2上;安装横梁54,用卡扣固定件622将横梁54固定在次龙骨32上;安装加强钢管53,用螺栓将加强钢管53固定在相邻单侧支架5的斜杆513上。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和图4所示,相邻的三角架体51之间连接有连接组件7,连接组件7使得多个三角架体51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接组件7包括第一连接杆71和第二连接杆72,第一连接杆71和第二连接杆72铰接。
如图3和图4所示,三角架体51竖直放置时,第一连接杆71的一端与三角架体51的竖杆511底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72的一端的铰接,第二连接杆7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三角架体51的竖杆511底端铰接。
如图4所示,底杆512的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有滚轮8,底杆512两端的下方连接有垫块,滚轮8的高度与垫块的高度相同。
本申请的使用过程如下:三角架体51为可折叠状态,日常折叠立体放置。
在使用时可通过吊车将三角架体51移至施工场地,在安装三角架体51时,将三角架体51之间的第一连接杆71和第二连接杆72伸展。安装时,推动三角架体51来调整三角架体51在基础底板2上安装的位置,从而方便三角架体51的安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包括连接在导墙(1)上的模板组件(3),模板组件(3)包括连接在基础底板(2)上并依次排列连接的面板(31)、次龙骨(32)和主龙骨(33),面板(31)与导墙(1)固定连接,次龙骨(32)竖向排布,次龙骨(32)通过螺栓与面板(31)螺纹连接,主龙骨(33)横向排布,主龙骨(33)与次龙骨(32)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31)背离导墙(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单侧支架(5),单侧支架(5)为多组三角架体(51),三角架体(51)沿面板(3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三角架体(51)与基础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三角架体(51)包括首尾相接的竖杆(511)、底杆(512)、斜杆(513),竖杆(511)与主龙骨(33)连接,底杆(512)与基础底板(2)连接,基础底板(2)上预埋有第一预埋组件(61),第一预埋组件(61)包括地脚螺栓(611)和第一连接螺母(612),地脚螺栓(611)预埋在基础底板(2)上,地脚螺栓(611)与底杆(512)螺纹连接,第一连接螺母(612)与地脚螺栓(611)配合使用;所述三角架体(51)上连接有支撑杆(52),支撑杆(52)包括第一支撑杆(521)、第二支撑杆(522)和第三支撑杆(523),第一支撑杆(521)设置在竖杆(511)和斜杆(513)之间,第一支撑杆(521)的一端与竖杆(511)的侧壁焊接,第一支撑杆(521)的另一端与斜杆(513)的侧壁焊接,第二支撑杆(52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杆(521)与斜杆(513)连接的位置,另一端与竖杆(511)连接,第三支撑杆(523)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撑杆(522)与竖杆(511)连接的位置,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的底杆(512)与斜杆(513)连接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架体(51)的斜杆(513)之间连接有加强钢管(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墙(1)内预埋有第二预埋组件(62),第二预埋组件(62)包括外连杆(621)和卡扣固定件(622),外连杆(621)预埋在导墙(1)内,卡扣固定件(622)连接在外连杆(621)上,卡扣固定件(622)包括山型卡(6221)和第二连接螺母(6222);三角架体(51)的竖杆(511)之间设置有横梁(54),横梁(54)位于外连杆(621)的两侧,山型卡(6221)穿过外连杆(621)并卡在横梁(54)上,第二连接螺母(6222)与外连杆(621)配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底板(2)上放置有木方龙骨(4),木方龙骨(4)位于模板组件(3)与单侧支架(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三角架体(51)之间连接有连接组件(7),连接组件(7)包括第一连接杆(71)和第二连接杆(72),第一连接杆(71)的一端与三角架体(51)的竖杆(511)底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72)的一端的铰接,第二连接杆(7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三角架体(51)的竖杆(511)底端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杆(511)的顶端焊接有吊环(5111);底杆(512)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滚轮(8),底杆(512)的两端的下方连接有垫块,滚轮(8)的高度与垫块的高度相同。
CN202123137372.3U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 Active CN216921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7372.3U CN216921344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7372.3U CN216921344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1344U true CN216921344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2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37372.3U Active CN216921344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13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34174U (zh) 一种筏板基础钢筋支撑工具
CN210421404U (zh) 暗牛腿、连接座及干法连接节点
CN111441572A (zh) 一种楼承板的倒挂式支撑系统
CN214996175U (zh) 一种超高层箱型钢梁刚性连接的吊装调整装置
CN216921344U (zh) 一种受限空间下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系统
CN212026574U (zh) 采用钢筋桁架模板的悬挑楼楼板钢筋结构
CN211647442U (zh) 一种可调式钢结构组合楼板临时型钢支撑装置
CN202012192U (zh) 钢结构托架
CN102031869B (zh) 水平模板钢结构托架
CN217054367U (zh) 一种剪力墙附着式悬挑屋面结构支模架体
CN113833183B (zh) 一种预制空心剪力墙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3538700U (zh) 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桥悬臂端混凝土施工的支撑结构
CN216109354U (zh) 一种转换层钢柱安装结构
CN214464175U (zh) 一种组装式盾构/tbm整机空推反力装置
CN210482635U (zh) 一种隔震支座下部的混凝土支柱加强结构
CN208950125U (zh) 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桁架楼板体系
CN105178188B (zh) 一种三角架支撑模板
CN220450682U (zh) 一种基于新桥系梁的临时施工支架
CN216587872U (zh) 一种支撑装置
CN112359701B (zh) 一种钢箱梁
CN113071973B (zh) 附着于钢管柱的施工电梯附墙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5329380U (zh) 一种大跨径组合式盖梁支架
CN219529032U (zh) 一种隧道波纹钢隔墙结构
CN217326426U (zh) 一种组合外框边缘支模装置
CN211622268U (zh) 一种组合型钢混凝土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