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1348U - 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1348U
CN216861348U CN202123187735.4U CN202123187735U CN216861348U CN 216861348 U CN216861348 U CN 216861348U CN 202123187735 U CN202123187735 U CN 202123187735U CN 216861348 U CN216861348 U CN 216861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driving
vehicle
rod
sl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877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普华
贺宗贵
陈家相
李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877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1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1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1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包括:容纳壳体,所述容纳壳体用于容纳信息采集系统;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用于与车体连接;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举升机构连接,所述举升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部件升降活动;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升降部件上,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容纳壳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容纳壳体旋转。本实用新型可以提升汽车在驾驶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驾驶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驾驶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的要求,各种车载驾驶辅助系统被设置于车体上,车载驾驶辅助系统主要用于收集各种驾驶辅助信息用于帮助驾驶人员进行辅助驾驶,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车载驾驶辅助装置直接安装在车体上,其无法相对于车体活动,因此其无法调节也无法对其进行保护,在高速驾驶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碰撞而导致损伤,另外,在车载驾驶辅助装置还会增加整个车体的空间,增加汽车行驶的风阻,给汽车驾驶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其可以提升汽车在驾驶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的便利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包括:
容纳壳体,所述容纳壳体用于容纳信息采集系统;
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用于与车体连接;
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
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举升机构连接,所述举升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部件升降活动;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升降部件上,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容纳壳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容纳壳体旋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举升机构包括第一举升杆和第二举升杆,所述第一举升杆与所述第二举升杆相互铰接,所述安装底座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滑轨,所述升降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轨对应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一举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举升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升降部件上,所述第二举升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第二举升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活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车载驾驶辅助装置还包括举升驱动机构,所述举升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举升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举升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举升杆的第一端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举升驱动机构包括丝杆和活动块,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对应设置且所述丝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活动块上设置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举升驱动机构还包括举升驱动电机、举升驱动蜗杆以及举升驱动蜗轮,所述举升驱动蜗轮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举升驱动蜗杆与所述举升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所述举升驱动蜗轮与所述举升驱动蜗杆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驱动电机、转向驱动蜗轮和转向驱动蜗杆,所述转向驱动蜗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升降部件上,所述容纳壳体安装于所述转向驱动蜗轮上,所述转向驱动蜗杆与所述转向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所述转向驱动蜗杆与所述转向驱动蜗轮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向驱动蜗轮的端面朝上设置,所述容纳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向驱动蜗轮的上端表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为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和所述升降部件上的滑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举升杆和所述第二举升杆的中间位置相互铰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容纳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透明部件,所述容纳壳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设置有控制主板,所述容纳壳体与所述控制主板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散热风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其包括容纳壳体、安装底座、举升机构、升降部件和转向机构,容纳壳体用于容纳信息采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用于进行车载辅助信息的收集,如对车外驾驶图像的拍摄等,安装底座则与车体进行连接以使得整个装置与汽车的车体实现连接,举升机构与升降部件连接,举升机构用于带动升降部件实现升降,当举升机构下降的时候带动容纳壳体进入位于车体上的容置空间,而当举升机构上升则带动容纳壳体伸出位于车体上的容置空间,容纳壳体进入至车体上的容置空间可以对车载驾驶辅助装置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可以防止在不使用的时候造成风阻,而容纳壳体伸出容置空间,则位于容纳壳体中的信息采集系统可以进行工作以完成车外辅助信息的收集,并将车外辅助信息传输至车机设备以便为驾驶人员提供辅助,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向机构还可以带动容纳壳体转动进行不同角度的辅助信息的收集,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信息采集过程更加便利,提升了汽车在驾驶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的便利性,另外,其使用更加安全,在不使用的状态下防止造成风阻。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进入车体上容置空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伸出车体上容置空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举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举升机构与转向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向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安装底座;20、举升机构;30、举升驱动机构;40、转向机构;50、升降部件;60、第二密封垫;70、第一密封垫;100、车体;200、容纳壳体;1001、容置空间;2001、开口;101、第一滑轨;201、第一举升杆;202、第二举升杆;203、铰接连接轴;204、连接轴;205、滚动轴承;301、活动块;302、丝杆;303、举升驱动蜗轮;304、举升驱动蜗杆;305、举升驱动电机;401、转向驱动电机;402、转向驱动蜗杆;403、转向驱动蜗轮;501、第二滑轨;601、第二通槽;701、第一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包括:
容纳壳体200,容纳壳体200用于容纳信息采集系统;
安装底座10,安装底座10用于与车体100连接;
举升机构20,举升机构20设置于安装底座10上;
升降部件50,升降部件50与举升机构20连接,举升机构20用于驱动升降部件50升降活动;
转向机构40,转向机构40设置于升降部件50上,转向机构40与容纳壳体200连接用于驱动容纳壳体200旋转。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其包括容纳壳体200、安装底座10、举升机构20、升降部件50和转向机构40,容纳壳体200用于容纳信息采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用于进行车载辅助信息的收集,如对车外驾驶图像的拍摄等,安装底座10则与车体进行连接以使得整个装置与汽车的车体实现连接,举升机构20与升降部件50连接,举升机构20用于带动升降部件50实现升降,当举升机构20下降的时候带动容纳壳体200进入位于车体100上的容置空间1001,而当举升机构20上升则带动容纳壳体200伸出位于车体100上的容置空间1001,容纳壳体200进入至车体100上的容置空间1001可以对车载驾驶辅助装置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可以防止在不使用的时候造成风阻,而容纳壳体200伸出容置空间1001,则位于容纳壳体200中的信息采集系统可以进行工作以完成车外辅助信息的收集,并将车外辅助信息传输至车机设备以便为驾驶人员提供辅助,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转向机构40还可以带动容纳壳体200转动进行不同角度的辅助信息的收集,因此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信息采集过程更加便利,提升了汽车在驾驶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的便利性,另外,其使用更加安全,在不使用的状态下防止造成风阻。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举升机构20包括第一举升杆201和第二举升杆202,第一举升杆201与第二举升杆202相互铰接,安装底座10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滑轨101,升降部件50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101对应的第二滑轨501,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一端与第一滑轨101活动连接,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二端铰接于升降部件50上,第二举升杆202的第一端铰接于安装底座10上,第二举升杆202的第二端与第二滑轨501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举升机构20包括第一举升杆201和第二举升杆202,在工作的时候,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一端沿第一滑轨101靠近第二举升杆202的第一端活动,由于第一举升杆201与第二举升杆202铰接在一起,因此在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一端移动的过程中,第二举升杆202的第二端沿第二滑轨501朝靠近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二端活动,第一举升杆201和第二举升杆202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切斜度降低从而带动升降部件50上升,而在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一端朝远离第二举升杆202的第一端移动的过程中,第一举升杆201与第二举升杆202的倾斜角度增大,升降部件50在这个过程中向下移动,本实施例中的举升机构20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工作稳定,同时其可以实现容纳壳体200在竖直方向上实现升降。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滑轨101和第二滑轨501为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一滑轨101和第二滑轨501的长度相等。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车载驾驶辅助装置还包括举升驱动机构30,举升驱动机构30与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一端连接,举升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一端沿第一滑轨101移动。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二端通过举升驱动机构30的带动可以实现自动移动。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举升驱动机构30包括丝杆302和活动块301,丝杆302与第一滑轨101对应设置且丝杆302转动设置于安装底座10上,活动块301上设置有丝杆螺母,丝杆螺母与丝杆302螺纹配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丝杆302的正反转带动活动块301在丝杆302上前进和后退,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丝杆302带动活动块301进行移动,由于其具有自锁功能,其只有丝杆302的转动才能带动活动块301移动,而无法通过活动块301带动丝杆302转动,因此可以通过活动块301停留在丝杆302的任意位置以使得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二端可以定位于第一滑轨101的任意位置,基于上述原因,举升驱动机构30可以使得第一举升杆201与第二举升杆202的第二端保持在任意高度,进而可以使得容纳壳体200停留在任意高度,可以便于对容纳壳体200在工作过程中高度的调节,另外,其还可以使得其在工作的时候工作更加稳定。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丝杆302与第一滑轨101呈平行设置,另外,在丝杆302的两端设置有轴承,安装底座10上设置有轴承座,丝杆302通过轴承和轴承座配合实现丝杆302的转动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举升驱动机构30还包括举升驱动电机305、举升驱动蜗杆304以及举升驱动蜗轮303,举升驱动蜗轮303与丝杆302连接,举升驱动蜗杆304与举升驱动电机305的主轴连接,举升驱动蜗轮303与举升驱动蜗杆304啮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举升驱动电机305带动举升驱动蜗杆304转动,举升驱动蜗杆304的转动可以带动举升驱动蜗轮303转动,举升驱动蜗轮303的转动可以带动丝杆302进行旋转,本实施例中通过举升驱动电机305的转动控制实现举升机构20的举升活动,另外,本实施例中的举升驱动机构30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其传动更加平稳,进而举升机构20的活动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转向机构40包括转向驱动电机401、转向驱动蜗轮403和转向驱动蜗杆402,转向驱动蜗轮403转动安装在升降部件50上,容纳壳体200安装于转向驱动蜗轮403上,转向驱动蜗杆402与转向驱动电机401的主轴连接,转向驱动蜗杆402与转向驱动蜗轮403啮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向驱动电机401带动转向驱动蜗杆402旋转,而转向驱动蜗杆402的转动则带动转向驱动蜗轮403旋转,转向驱动蜗轮403的转动则带动与其连接的容纳壳体200发生转动,因此其在需要进行角度变化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向驱动电机401的转动来完成,另外,其通过转向驱动蜗杆402和转向驱动蜗轮403的配合实现传动不仅工作稳定,而且可以将容纳壳体200定位在任意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转向驱动蜗轮403的端面朝上设置,容纳壳体200固定安装在转向驱动蜗轮403的上端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的转向驱动蜗轮403的端面朝上设置,因此其可以便于将容纳壳体200固定定位安装在转向驱动蜗轮403上。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第一滑轨101与第二滑轨501为分别设置于安装底座10和升降部件50上的滑槽。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滑轨101与第二滑轨501采用滑槽结构部件可以使得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举升杆202的第一端的滑移更加稳定,而且还可以使得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举升杆202的第一端的限位更加简单。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滑轨101为开设在安装底座10上并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轴204,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二端设置有铰接轴,连接轴204的一端与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一端连接,连接轴204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槽与活动块301连接,连接轴204上设置有滚动轴承205,该滚动轴承205位于第一滑槽中并且滚动轴承205与第一滑槽配合,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一端在活动的时候,滚动轴承205在第一滑槽进行滚动,而第一举升杆201的第二端的铰接轴铰铰接在升降部件50,而第二滑轨501为沿升降部件50的长度方向开设的第二滑槽,第二举升杆202的第一端设置有铰接轴,该设置于第二举升杆202的第一端的铰接轴铰接于安装底座10上,第二举升杆202的第二端设置有限位轴,并且在限位轴上安装有轴承,该设置于限位轴上的轴承位于第二滑槽中,第二举升杆202的第二端在移动的过程中,设置于限位轴上的轴承在第二滑槽中滚动。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滑槽中设置有第一密封垫70,在第一密封垫70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通槽701,连接轴204穿过该第一通槽701,第二滑槽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垫60,第二密封垫60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通槽601,限位轴穿过第二通槽60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密封垫70和第二密封垫60提升了其整体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第一举升杆201和第二举升杆202的中间位置相互铰接。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举升杆201和第二举升杆202的中间通过铰接连接轴203实现铰接。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容纳壳体200上设置有开口2001,开口2001处设置有透明部件,容纳壳体200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中设置有控制主板,容纳壳体200与控制主板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散热风扇。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主板分别与举升驱动电机305以及转向驱动电机401电性连接,其通过控制主板实现对举升驱动电机305以及转向驱动电机401的控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壳体,所述容纳壳体用于容纳信息采集系统;
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用于与车体连接;
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
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举升机构连接,所述举升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部件升降活动;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升降部件上,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容纳壳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容纳壳体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包括第一举升杆和第二举升杆,所述第一举升杆与所述第二举升杆相互铰接,所述安装底座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滑轨,所述升降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轨对应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一举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举升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升降部件上,所述第二举升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第二举升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驾驶辅助装置还包括举升驱动机构,所述举升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举升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举升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举升杆的第一端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驱动机构包括丝杆和活动块,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对应设置且所述丝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活动块上设置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驱动机构还包括举升驱动电机、举升驱动蜗杆以及举升驱动蜗轮,所述举升驱动蜗轮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举升驱动蜗杆与所述举升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所述举升驱动蜗轮与所述举升驱动蜗杆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驱动电机、转向驱动蜗轮和转向驱动蜗杆,所述转向驱动蜗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升降部件上,所述容纳壳体安装于所述转向驱动蜗轮上,所述转向驱动蜗杆与所述转向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所述转向驱动蜗杆与所述转向驱动蜗轮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蜗轮的端面朝上设置,所述容纳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向驱动蜗轮的上端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为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和所述升降部件上的滑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举升杆和所述第二举升杆的中间位置相互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驾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透明部件,所述容纳壳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设置有控制主板,所述容纳壳体与所述控制主板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散热风扇。
CN202123187735.4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 Active CN216861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7735.4U CN216861348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7735.4U CN216861348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1348U true CN216861348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47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87735.4U Active CN216861348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1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95869U (zh) 一种无人机用便于调节平衡的配重装置
CN110361012A (zh) 极速秒开竖屏车载导航系统
CN107323273B (zh) 一种可收缩的自动充电机械臂及载有该机械臂的电动汽车
CN216861348U (zh) 一种车载驾驶辅助装置
CN111071089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以及适用其的运动轨迹控制方法
CN106329670A (zh) 电动汽车车顶充电智能系统
CN107953792B (zh) 电动汽车充电桩结构
CN113815476A (zh) 一种移动换电系统及其换电方法
CN210554112U (zh) 一种无人驾驶观光车用遮阳装置
CN209833753U (zh) 一种汽车智能转向系统四向可调转向操纵装置
CN107972510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15179911B (zh) 用于自动挡汽车的踩踏板装置
CN212637636U (zh) 一种便捷式电动折叠方向盘机构
CN213831537U (zh) 一种可调节使用的车载支架
CN109653558A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立体式停车装置
CN213565714U (zh) 一种可伸缩车载视频去雾装置
CN107264412A (zh) 一种后视镜的角度调整装置及车辆
CN216861347U (zh) 一种车载设备的举升机构
CN218777474U (zh) 角度调节机构、车载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CN214786399U (zh) 一种多功能立体停车库用停车机器人
CN218703015U (zh) 一种基于专用短程通信的车载信息装置
CN213734785U (zh) 一种移动式汽车警示装置
CN217778531U (zh) 一种可升降车载摄像头
CN216401126U (zh) 一种伸缩型汽车遮阳板
CN217320491U (zh)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