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0110U - 电连接组件、电芯盖板及电芯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组件、电芯盖板及电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50110U
CN216850110U CN202220361052.1U CN202220361052U CN216850110U CN 216850110 U CN216850110 U CN 216850110U CN 202220361052 U CN202220361052 U CN 202220361052U CN 216850110 U CN216850110 U CN 216850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electric
electric connector
connector
connect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610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帆帆
姬嘉帅
宁亚军
王俊
于东朋
夏天军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610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50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50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50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组件、电芯盖板及电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包括电极块和电连接件;电极块具有设于电芯盖板外侧的块本体,以及外凸于块本体的电连接体,电连接体能够穿经至电芯盖板的内侧;电连接件设于电芯盖板内侧,且电连接件连接于电连接体与电芯的极耳之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组件,通过电极块的块本体设置在电芯盖板的外侧,外凸于块本体的电连接体穿经至电芯盖板的内侧并与电连接件相连,能够增大电极块与外部部件的焊接面积,从而利于提高电连接组件的过电流能力。

Description

电连接组件、电芯盖板及电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组件。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电连接组件的电芯盖板。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电芯盖板的电芯。
背景技术
随着动力电池的普及,人们对于电芯和电池系统快充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连接组件包括极柱和电极块,是设置在电芯盖板上的关键部件,用于将电芯内部极耳与外部部件(例如汇流排)相连接。电极块与外部构件有限焊接面积的多少直接影响电连接组件的过电流能力,进而影响电芯的快充性能。
但现有技术中,电连接组件中的电极块整体布置在电芯盖板的外侧,极柱的底板位于电芯盖板的内侧,极柱的柱体部分穿经电芯盖板与电极块上通孔相连。这种结构的电连接组件使得电极块与外部部件的有效焊接面积受到限制,从而不利于电连接组件过电流能力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连接组件,以提高电连接组件的过电流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组件,设于电芯盖板上,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电极块和电连接件,其中,
所述电极块具有设于所述电芯盖板外侧的块本体,以及外凸于所述块本体的电连接体,所述电连接体能够穿经至所述电芯盖板的内侧;
所述电连接件设于所述电芯盖板内侧,且所述电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电连接体与电芯的极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体呈柱状。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电连接体的自由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体的外周设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因所述电连接体于所述安装孔内的插设而抵接于所述电连接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体和所述电连接件通过压焊工艺焊接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组件,通过电极块的块本体设置在电芯盖板的外侧,外凸于块本体的电连接体穿经至电芯盖板的内侧并与电连接件相连,能够增大电极块与外部部件的焊接面积,从而利于提高电连接组件的过电流能力。
此外,柱状的电连接体结构简单,便于在块本体上布置实施。安装孔的结构简单,利于实现电连接体和电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抵接面的设置利于提高电极块和电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效果。采用压焊工艺将电连接体与电连接件焊接相连,利于进一步提高电连接组件的过电流能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芯盖板,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电芯盖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盖板本体上的如上所述的电连接组件;
且所述电连接组件与所述盖板本体之间绝缘分隔。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本体和所述块本体之间设有构成两者绝缘分隔的第一绝缘件;
所述电连接体穿经所述第一绝缘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体和所述盖板本体之间设有构成两者绝缘密封的密封件。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本体和所述电连接件之间设有构成两者绝缘分隔的第二绝缘件;
所述电连接体穿经所述第二绝缘件而与所述电连接件电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盖板,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电连接组件,能够提高电芯的过电流能力,从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另外,第一绝缘件利于实现盖板本体与块本体之间的绝缘分隔,密封件利于实现电连接体与盖板本体之间的绝缘密封,第二绝缘件利于实现盖板本体和电连接件之间的绝缘分隔。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芯,所述电芯具有如上所述的电芯盖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电芯盖板,利于提高电芯的过电流能力,从而利于提高电芯的快充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极块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极块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电芯盖板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电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图8的A-A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极块;2、电连接件;3、盖板本体;4、第二绝缘件;5、第一绝缘件;6、密封件;
101、电连接体;1011、抵接面;102、块本体;
201、保护套;202、安装孔;
301、防爆阀;3011、保护膜;302、注液孔;303、嵌装槽;304、第二通孔;305、防爆阀安装孔;
401、过液孔;402、第一凹槽;403、第二凹槽;404、第三通孔;
501、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连接组件,设于电芯盖板上。整体构成上,该电连接组件包括电极块1和电连接件2。其中,电极块1具有设于电芯盖板外侧的块本体102,以及外凸于块本体102的电连接体101,电连接体101能够穿经至电芯盖板的内侧。电连接件2设于电芯盖板内侧,且电连接件2连接于电连接体101与电芯的极耳之间。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连接组件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中所示,其中,电芯盖板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结构,为凸显电极块1和电连接件2的结构,图中并未示出电芯盖板的具体结构。块本体102和电连接件2间隔设置而形成电芯盖板的安装空间,块本体102和电连接件2之间经由上述的电连接体101相连。
如图4和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块本体102呈长方体状,该块本体102的外侧表面构成用于与外部构件焊接的焊接面,其有效焊接面为完整的平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同等规格的具有通孔的焊接面,本实施例中的块本体102能够利于增大焊接面积,从而提高电连接件2的过电流能力。
具体实施时,块本体102在电芯盖板外侧的安装方式可参照现有技术。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块本体102除了采用上述的长方体状外,还可采用其他几何体形状,只要满足块本体102上用于与外部构件焊接的平面是完整的即可。
仍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体101设于块本体102的内侧表面上,且呈柱状。该电连接体101的结构简单,便于在块本体102上加工成型。具体实施时,块本体102和电连接体101优选采用一体加工成型。当然,两者采用分别加工后再进行连接的方式也是可行的。而电连接体101除了采用柱状外,亦可根据使用需求采用其他几何体形状,只要满足电连接体101在穿经电芯盖板后能够与电连接件2相连即可。
结合图1至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件2呈板状,其沿着电芯盖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对应于电极块1设置于电芯盖板的内侧。该电连接件2的一端与电芯的正极耳或负极耳相连,另一端与电连接体101相连。其中,电连接件2相当于现有技术中极柱的底板,其与极耳之间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为便于电连接体101和电连接件2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相对于与极耳相连的一端,于电连接件2的另一端开设有安装孔202,电连接体101的自由端插设于安装孔202中。另外,电连接体101的外周设有抵接面1011,抵接面1011因电连接体101于安装孔202内的插设而抵接于电连接件2上。
详细结构上,参照图1中所示,电连接体101上的抵接面1011环自身的周向设置,且因抵接面1011的设置,使得电连接体101呈阶梯状,该抵接面1011即为阶梯面。其中,位于抵接面1011内侧的电连接体101的横街面积安装孔202的面积相适配,如此利于提高电连接体101与安装孔202之间的连接效果。另外,在电连接件2的外侧面与抵接面1011相抵接时,块本体102的内侧面与电连接件2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与电芯盖板的厚度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体101和电连接件2通过压焊工艺焊接相连,以提高电极块1的有效焊接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连接组件的过电流能力。具体实施时,通过压焊设备向电连接件2施加朝向块本体102的压力,即可使得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焊接固连。此处的接触面包括电连接体101与安装孔202内壁之间的接触面,以及抵接面1011与电连接件2外侧之间的接触面。
此外,如图1中所示,在电连接件2中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豁口,并在该处的电连接件2外包裹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护套201。本实施例中,电连接件2上豁口的设置,利于在电流负载过大时在豁口处发生熔断,并通过保护套201对熔断后的电连接件2进行保持,从而利于提高电连接件2在使用中的安全性。此处,豁口和保护套201的结构简单,便于在电连接件2上布置实施,且使用效果较好。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组件,通过电极块1的块本体102设置在电芯盖板的外侧,外凸于块本体102的电连接体101穿经至电芯盖板的内侧并与电连接件2相连,能够增大电极块1与外部部件的焊接面积,从而利于提高电连接组件的过电流能力。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芯盖板,包括盖板本体3。该电芯盖板还包括设于盖板本体3上的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电连接组件,且电连接组件与盖板本体3之间绝缘分隔。
具体结构上如图6至图8中所示,在盖板本体3的两端分别设有电连接组件,其中,其一电连接组件中的电连接件2与正极耳相连,另一电连接组件中的电连接件2与负极耳相连。两个电极块1分别构成电芯的正极极块和负极极块。当然,仅在盖板本体3上设置一个电连接组件的方案也是可行的,此时,盖板本体3上的电连接组件仅能够与电芯的正极耳或负极耳相连。
本实施例中的盖板本体3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铝材制成。盖板本体3和块本体102之间设有构成两者绝缘分隔的第一绝缘件5,电连接体101穿经第一绝缘件5设置。如图6和图7中所示,在盖板本体3两端的外侧面分别形成有嵌装槽303,第一绝缘件5呈顶部开口的盒状分别嵌设在对应的嵌装槽303中,块本体102的底部收容在第一绝缘件5中,块本体102的外侧表面完全外露于第一绝缘件5设置。且在第一绝缘件5的底部和嵌装槽303的底部分别设有以供电连接体101穿经的第一通孔501和第二通孔304。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绝缘件5对块本体102底部的包覆,能够防止块本体102与盖板本体3之间的接触,从而具有较好的绝缘效果。另外,嵌装槽303利于对第一绝缘件5进行安装定位,块本体102底部收容在第一绝缘件5内的安装方式也利于对块本体102进行定位,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极块1在盖板本体3上的安装稳定性。
如图6和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两个电连接件2的规格不一致,其中,与正极耳相连的电连接件2的规格大于与负极耳相连的电连接件2的规格。上述的保护套201仅设置在与正极极耳相连的电连接件2上。当然,在与负极极耳相连的电连接件2上也设置豁口和保护套201,或者两个电连接件2上均不设置豁口和保护套201的方式均是可行的。
另外,盖板本体3和电连接件2之间设有构成两者绝缘分隔的第二绝缘件4,电连接体101穿经第二绝缘件4与电连接件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绝缘件4为两个,分别对两个电连接件2和盖板本体3进行绝缘分隔。其中,两个第二绝缘件4均沿盖板本体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盖板本体3的内侧,且两个第二绝缘件4于盖板本体3的中部相接,从而与盖板本体3的长度相适配。在各第二绝缘件4上分别设有对应于第二通孔304设置的第三通孔404,以便于电连接体101穿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可仅在盖板本体3的内侧设置一个第二绝缘件4,此时,第二绝缘件4位于整个盖板本体3的内侧,从而能够同时对两个电连接件2和盖板本体3之间进行绝缘分隔。
此外,为提高电芯盖板在使用中的安装性,本实施例中,如图6中所示,在盖板本体3的中部设有防爆阀安装孔305,并在防爆阀安装孔305处安装有防爆阀301。在盖板本体3上还设有位于防爆阀301外侧的保护膜3011,以进一步提高防爆阀301的使用效果。此处的防爆阀301和保护膜3011的具体结构均可参照现有技术。
为提高电芯盖板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中,对应于防爆阀301,在两第二绝缘件4的相接处分别设有第一凹槽402,并在第一凹槽402的底部设有第一通液孔。另外,在两个第二绝缘件4的远离彼此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凹槽403,且在第二凹槽403的底部设有第二通液孔。此处,第一凹槽402和第二凹槽403以及第一通液孔和第二通液孔的设置均利于电解液的回液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盖板本体3上设有位于防爆阀301和其一电极块1之间的注液孔302,对应于注液孔302在第二绝缘件4上开设有过液孔401。此处,注液孔302和过液孔401的设置利于将电解液进行注入。
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体101和盖板本体3之间设有构成两者绝缘密封的密封件6。如图6和图9中所示,该密封件6为密封圈,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以及在电连接体101和盖板本体3之间的布置实施。该密封件6的外表面呈台阶状,其能够包裹在电连接体101的外周壁,从而构成第一绝缘件5、盖板本体3、第二绝缘件4以及电连接件2与电连接体101之间的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绝缘件5和第二绝缘件4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塑胶件,以具有较好的成型和绝缘效果。当然除了采用塑胶件外,第一绝缘件5和第二绝缘件4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具有绝缘效果的材料制成也是可行的。而密封件6则优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以在绝缘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芯盖板,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电连接组件,能够提高电芯的过电流能力,从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电芯,该电芯具有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电芯盖板。
本实施例中的电芯包括至少一端开口设置的壳体,以及收容于壳体内的具有正极耳和负极耳的极组。其中,当正极耳和负极耳位于壳体的同一端时,电芯的一端开口,电芯盖板封堵该开口,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与分设在电芯盖板两端的两个电连接组件相连。当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位于极组的两端时,壳体的两端开口,电芯盖板分别设于壳体的两端以封堵壳体上的开口,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与对应电芯盖板上的电连接组件相连。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芯,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电芯盖板,利于提高电芯的过电流能力,从而利于提高电芯的快充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组件,设于电芯盖板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电极块(1)和电连接件(2),其中,
所述电极块(1)具有设于所述电芯盖板外侧的块本体(102),以及外凸于所述块本体(102)的电连接体(101),所述电连接体(101)能够穿经至所述电芯盖板的内侧;
所述电连接件(2)设于所述电芯盖板内侧,且所述电连接件(2)连接于所述电连接体(101)与电芯的极耳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体(101)呈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件(2)上开设有安装孔(202),所述电连接体(101)的自由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孔(20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体(101)的外周设有抵接面(1011),所述抵接面(1011)因所述电连接体(101)于所述安装孔(202)内的插设而抵接于所述电连接件(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体(101)和所述电连接件(2)通过压焊工艺焊接相连。
6.一种电芯盖板,包括盖板本体(3),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芯盖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盖板本体(3)上的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组件;
且所述电连接组件与所述盖板本体(3)之间绝缘分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本体(3)和所述块本体(102)之间设有构成两者绝缘分隔的第一绝缘件(5);
所述电连接体(101)穿经所述第一绝缘件(5)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体(101)和所述盖板本体(3)之间设有构成两者绝缘密封的密封件(6)。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本体(3)和所述电连接件(2)之间设有构成两者绝缘分隔的第二绝缘件(4);
所述电连接体(101)穿经所述第二绝缘件(4)而与所述电连接件(2)电连接。
10.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具有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盖板。
CN202220361052.1U 2022-02-22 2022-02-22 电连接组件、电芯盖板及电芯 Active CN216850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1052.1U CN216850110U (zh) 2022-02-22 2022-02-22 电连接组件、电芯盖板及电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1052.1U CN216850110U (zh) 2022-02-22 2022-02-22 电连接组件、电芯盖板及电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50110U true CN216850110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90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61052.1U Active CN216850110U (zh) 2022-02-22 2022-02-22 电连接组件、电芯盖板及电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50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6557B (zh) 二次电池及其顶盖组件
WO2020228486A1 (zh)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JP7239733B2 (ja) 二次電池
US20200059019A1 (en) Multifunctional high-voltage connector and battery product
CN212303783U (zh) 连接式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CN210379131U (zh) 纽扣电池
US10777930B2 (en) Mating terminal, multifunctional high-voltage connector and battery product
CN111081916B (zh) 二次电池
EP3611751B1 (en) Conductive connection structure, multifunctional high-voltage connector and battery product
EP3748712A1 (en) Battery power ext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tructur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215497006U (zh) 二次电池顶盖及其二次电池
CN216850095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池组件
JP7481431B2 (ja) 動力電池トップカバーおよび動力電池
CN112838333A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汽车
KR101147172B1 (ko) 이차 전지 및 전지 모듈
CN207199688U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16850110U (zh) 电连接组件、电芯盖板及电芯
CN210379351U (zh) 电芯及电池模组
CN220021338U (zh)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JP3869733B2 (ja) 組電池
CN110600832A (zh) 电芯及电池模组
CN216288660U (zh) 一种电池
CN216120610U (zh) 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215816075U (zh) 顶盖组件和电池
CN210110868U (zh) 电池包以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