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3783U - 连接式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连接式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03783U CN212303783U CN202020965307.6U CN202020965307U CN212303783U CN 212303783 U CN212303783 U CN 212303783U CN 202020965307 U CN202020965307 U CN 202020965307U CN 212303783 U CN212303783 U CN 2123037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 battery
- casing
- cover plate
-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式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其中,所述连接式盖板组件包括密封设置于壳体内,以构成相邻布置的两电芯间绝缘分隔的主体,和构成相邻两电芯电联接的电连接体;该电连接体包括与其一电芯的正极输出端电联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另一电芯的负极输出端电联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贯通设置在主体上以构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间电联接的中间连接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通过设置主体可将相邻的两电芯绝缘隔离开,有效避免电芯的电极输出端与主体间接触而短路,从而利于电池安全性能的提高。并通过设置电连接体,使得其一电芯的正极输出端和另一电芯的负极输出端间电性联接,而实现两电芯之间的串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式盖板组件;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连接式盖板组件的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上的盖板组件主要的作用是实现壳体开口的密封,并起到安全保护的效果。显然,在壳体内只安装一个电芯不利于电池电量的提高。而为了提升电池的电量则需要在壳体内安装多个电芯,通过电芯之间的串联来增大电池的电量。但由于目前应用在电芯串联间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电池的安全性能差,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连接式盖板组件,以能够实现壳体内电芯之间的电性串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连接式盖板组件,连接式盖板组件,装设于电池包的壳体内,以构成所述壳体内相邻布置的两电芯间的电联接,所述连接式盖板组件包括:
主体,密封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构成相邻布置的两所述电芯间的绝缘分隔;
电连接体,包括与其一所述电芯的正极输出端电联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另一所述电芯的负极输出端电联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贯通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间电联接的中间连接体。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平行布置的两个基板,以及填充于两所述基板间的内绝缘板。
进一步的,于所述内绝缘板内设有与所述中间连接体电联接的电压采集板;所述电压采集板由所述中间连接体向所述内绝缘板至少一端部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电压采集板上构造有至少部分包绕于所述中间连接体外周面上的连接面,所述中间连接体与所述连接面至少部分焊接固连,以构成所述中间连接体与所述电压采集板间的电联接。
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内绝缘板,于两所述基板的另一侧均覆盖有以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连于所述基板上的外绝缘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中间连接体均采用铝制成,所述第二连接部采用铜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极块,所述中间连接体为焊接固连于两所述极块间的柱体。
进一步的,对应于两所述极块,于所述外绝缘板上分别构造有供所述极块嵌入的安装槽。
进一步的,于两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供所述中间连接体穿过的通孔,并于所述通孔内设有包绕在所述中间连接体上、以构成所述中间连接体与各所述基板间绝缘密封的密封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通过设置主体可将相邻的两电芯绝缘隔离,有效避免电芯的电极输出端与主体间接触而短路,从而利于电池安全性能的提高。并通过设置电连接体,使得其一电芯的正极输出端和另一电芯的负极输出端间电性联接,而实现两电芯之间的串联,其结构简单,串联效果好,利于提升电池的电量。
(2)通过设置两个基板可显著提高整个连接式盖板组件在壳体上的固定安装效果,并利于提高电连接体在使用中的稳定性。并通过内绝缘板来对两个基板进行绝缘,其结构简单,绝缘效果好。
(3)通过设置电压采集板可便于对壳体内的电压进行检测,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检测方便。
(4)电压采集板通过连接面与中间连接体焊接的方式进行电性联接,其连接方式简单,容易操作。
(5)外绝缘板能够实现基板外侧的绝缘,而绝缘板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相比于传统的固定方式,具有防止外绝缘板安装起翘的效果,并利于保证绝缘效果。
(6)铝制的极块与电芯负极输出端联接,铜制的极块与电芯正极输出端联接的电性连接效果好。
(7)柱体的结构简单,易于成型,并便于在极块间焊接相连。
(8)通过设置安装槽,一方面可对极块的安装进行引导和定位,另一方面还可对极块进行防护。
(9)密封圈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中间连接体与基板间的绝缘和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以对壳体内的电芯进行电联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动力电池,包括贯通设置的壳体,和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两个电芯,以及构成所述壳体两端封堵的盖板组件,于所述壳体内装设有如上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以构成相邻布置的两所述电芯间的电联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通过在壳体内设置连接式盖板组件,可使壳体内相邻两电芯间电性串联,进而利于提升电池的容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连接部,2-第一外绝缘板,3-第一基板,4-中间绝缘板,5-电压采集板,6-第二基板,7-第二外绝缘板,8-极柱,9-密封圈,10-壳体,11-第二盖板组件,12-第一电芯,13-第二电芯,14-第一盖板组件;
101-连接孔,201-第一安装槽,51-连接面,71-第二安装槽,81-第二连接部,82-中间连接体,91-第一密封圈,92-第二密封圈,93-第三密封圈,94-第四密封圈,121-第一电芯正极输出端,131-第二电芯负极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连接式盖板组件,其装设于电池包的壳体内,以构成壳体内相邻布置的两电芯间的电联接。该连接式盖板组件包括密封设置于壳体内,以构成相邻布置的两电芯间绝缘分隔的主体,和构成相邻两电芯电联接的电连接体;该电连接体包括与其一电芯的正极输出端电联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另一电芯的负极输出端电联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贯通设置在主体上以构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间电联接的中间连接体。该连接式盖板组件通过对位于壳体内的电芯进行串联,进而提升电池的容量;并通过在主板将两电芯绝缘分离,可有效防止电芯于基板间发生短路。
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连接式盖板组件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上述的主体具体包括平行布置的两个基板,以及填充于两基板间的内绝缘板4。此处的基板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盖板组件中的基板,其可由铝制材料制成,内绝缘板4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塑胶板,其通过注塑的方式加工成型,内绝缘板4与两基板的规格大小一致。当然,本实施例中的主体除了采用两个基板外,还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整,但需要确保的是,相邻两基板间必须设置内绝缘板4以防止短路。
继续参照图1和图2,相对于内绝缘板4,于两基板的另一侧均覆盖有以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连于基板上的外绝缘板。外绝缘板可实现基板与电芯之间的绝缘分隔,从而防止电芯的电极输出端与基板间电联接而发生短路,进而影响电池使用的安全性。而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可防止外绝缘板发生起翘,从而利于保证外绝缘板的绝缘效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外绝缘板亦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塑胶板,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绝缘效果好。另外,外绝缘板的绝缘覆盖面积小于基板的面积,以留出基板与壳体间的焊接空间。
为便于下文描述,本实施例中将图1中位于上方的基板称为第一基板3,位于下方的基板为第二基板6,而设置在第一基板3上表面的外绝缘板为第一外绝缘板2,设置在第二基板6下表面的为第二外绝缘板7。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1和中间连接体82均采用铝制成,第二连接部81采用铜制成,如此设置,铝制的第一连接部1和其一电芯的负极输出端的电联接效果好,铜制的第二连接部81与另一电芯的正极输出端的电联接效果好。本实施例中电连接体的结构如图1、图3和图4中所示,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81均为极块,其中,第一连接部1具体为位于第一外绝缘板2上的正极极块,第二连接部81具体为位于第二外绝缘板7上的负极极块,而中间连接体82为焊接固连于正极极块和负极极块间的柱体。此处的柱体焊接在负极极块上可组成现有技术中的极柱8。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极块可直接与对应电芯上的电极输出端的极耳电性联接,也可通过连接片与对应的极耳电联接。
继续参照图1中所示,在第一外绝缘板2上设有第一安装槽201,在第二外绝缘板7上设有第二安装槽71,上述的正极极块嵌装于第一安装槽201内,焊接有柱体的负极极块嵌装于第二安装槽71内,在正极极块上设有供柱体穿过的连接孔101,在柱体的自由端还设有环状的凸起,在连接孔101的内壁上设有供环状凸起的底部搭接的阶梯槽。柱体依次穿经第二外绝缘板7、第二基板6、内绝缘板4和第一基板3和第一外绝缘板2后,其上的环状凸起搭接在阶梯槽后与正极极块焊接固连,从而实现电连接体在主体上的安装。此处,柱体和正极极块间的焊接具体可为激光焊接与铆接相结合的方式。另外,通过设置环状凸起可增大柱体与正极极块间的焊接面积,而可提高两者间焊接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基板3和第二基板6上均具有供柱体穿过的通孔,并在通孔内设有包绕在柱体上、以构成柱体与第一基板3和第二基板6间绝缘密封的密封圈9。具体结构上,如图1和图4中所示,该密封圈9包括对应于第一基板3包绕在柱体上、并抵接相连的第一密封圈91和第二密封圈92,其中,第一密封圈91还具有搭接在位于第一外绝缘板2上的第一搭接凸台,第二密封圈92还具有搭接在内绝缘板4上的第二搭接凸台。密封圈9还包括对应于第二基板6包绕在柱体上并抵接相连的第三密封圈93和第四密封圈94,其中,第三密封圈93还具有搭接在位于第二外绝缘板7上的第三搭接凸台,第四密封圈94还具有搭接在内绝缘板4上的第四搭接凸台。此处的密封圈9压装在通孔内,以具有较好的装配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于内绝缘板4内设有与中间连接体82电联接的电压采集板5,该电压采集板5由中间连接体82向内绝缘板4至少一端部延伸设置,以用于对电池内的电压进行采集。在电压采集板5上构造有至少部分包绕于中间连接体82外周面上的连接面51,中间连接体82与连接面51至少部分焊接固连,以构成中间连接体82与电压采集板5间的电联接。具体结构上结合图1、图2和图4中所示,电压采集板5由中间连接体82延伸至内绝缘板4的其一端部,于电压采集板5上开始有供中间连接体82穿过的安装孔,上述的连接面51即为安装孔的内壁面,此时连接面51包绕在整个中间连接体的外周,并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电联接。当然,本实施例中连接面51还可为弧形面,此时,在电压采集板5上构造有至少包绕在中间连接体82外周面的安装槽,连接面51即为安装槽与中间连接体82的弧形接触面。此处的电压采集板5优选为铝制板,当然,电压采集板5除了采用铝制板外还可采用其他具有导电作用的金属材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通过设置主体可将相邻的两电芯绝缘隔离开,有效避免电芯的电极输出端与主体间接触而短路,从而利于电池安全性能的提高。并通过设置电连接体,使得其一电芯的正极输出端和另一电芯的负极输出端间电性联接,而实现两电芯之间的串联,其结构简单,串联效果好,并利于提升电池的电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括贯通设置的壳体10,和装设于壳体10内的至少两个电芯,以及构成壳体10两端封堵的盖板组件。以下以壳体10内装设两个电芯为例进行说明,当电芯的数量大于两个时,相邻电芯间的电联接方式与两个电芯的电联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如图5中所示,在壳体10顶端的开口处密封设有第一盖板组件14,在壳体10底端的开口处密封设有第二盖板组件11,并在壳体10内焊接有一个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其中,上述的第一基板3和第二基板6均焊接在壳体10上。且因连接式盖板组件的设置将壳体10内分隔成两个容腔,在靠近于第一盖板组件14的容器内装设有第一电芯12,在另一容腔内装设有第二电芯13。其中,第一盖板组件14和第二盖板组件11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盖板组件结构。
本实施例中,壳体10内第一电芯12的负极输出端和第二电芯13的正极输出端对应布置,第一电芯正极输出端121位于第一盖板组件14上,第二电芯负极输出端131位于第二盖板组件11上。而第一电芯12的负极输出端与连接式盖板组件中的第一连接部1,即正极极块电联接。第二电芯13的正极输出端与连接式盖板组件中的第二连接部81,即负极极块电联接,并经由中间连接体82进行电性联接,从而实现第一电芯12和第二电芯13间的电性串联。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电池,通过在壳体10内设置实施例一种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可实现壳体10内的相邻两电芯间的电性串联,进而利于提升电池的容量,其串联方式简单,并具有较好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式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装设于电池包的壳体(11)内,以构成所述壳体(11)内相邻布置的两电芯间的电联接,所述连接式盖板组件包括:
主体,密封设置于所述壳体(11)内,以构成相邻布置的两所述电芯间的绝缘分隔;
电连接体,包括与其一所述电芯的正极输出端电联接的第一连接部(1),和与另一所述电芯的负极输出端电联接的第二连接部(81),以及贯通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81)间电联接的中间连接体(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平行布置的两个基板,以及填充于两所述基板间的内绝缘板(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内绝缘板(4)内设有与所述中间连接体(82)电联接的电压采集板(5);所述电压采集板(5)由所述中间连接体(82)向所述内绝缘板(4)至少一端部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电压采集板(5)上构造有至少部分包绕于所述中间连接体(82)外周面上的连接面(51),所述中间连接体(82)与所述连接面(51)至少部分焊接固连,以构成所述中间连接体(82)与所述电压采集板(5)间的电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内绝缘板(4),于两所述基板的另一侧均覆盖有以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连于所述基板上的外绝缘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和所述中间连接体(82)均采用铝制成,所述第二连接部(81)采用铜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81)均为极块,所述中间连接体(82)为焊接固连于两所述极块间的柱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对应于两所述极块,于所述外绝缘板上分别构造有供所述极块嵌入的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于两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供所述中间连接体(82)穿过的通孔,并于所述通孔内设有包绕在所述中间连接体(82)上、以构成所述中间连接体(82)与各所述基板间绝缘密封的密封圈(9)。
10.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贯通设置的壳体,和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两个电芯,以及构成所述壳体两端封堵的盖板组件,于所述壳体内装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以构成相邻布置的两所述电芯间的电联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65307.6U CN212303783U (zh) | 2020-05-31 | 2020-05-31 | 连接式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65307.6U CN212303783U (zh) | 2020-05-31 | 2020-05-31 | 连接式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03783U true CN212303783U (zh) | 2021-01-05 |
Family
ID=73941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65307.6U Active CN212303783U (zh) | 2020-05-31 | 2020-05-31 | 连接式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0378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24448A (zh) * | 2022-08-09 | 2022-10-21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拼接式动力电池 |
CN115621676A (zh) * | 2022-12-19 | 2023-01-17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极柱、端板组件、电池和车辆 |
WO2024031347A1 (zh) * | 2022-08-09 | 2024-02-15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WO2024045065A1 (zh) * | 2022-08-31 | 2024-03-07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
2020
- 2020-05-31 CN CN202020965307.6U patent/CN21230378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24448A (zh) * | 2022-08-09 | 2022-10-21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拼接式动力电池 |
CN115224448B (zh) * | 2022-08-09 | 2023-07-07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拼接式动力电池 |
WO2024031347A1 (zh) * | 2022-08-09 | 2024-02-15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WO2024045065A1 (zh) * | 2022-08-31 | 2024-03-07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CN115621676A (zh) * | 2022-12-19 | 2023-01-17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极柱、端板组件、电池和车辆 |
WO2024131017A1 (zh) * | 2022-12-19 | 2024-06-27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极柱、端板组件和电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03783U (zh) | 连接式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 |
KR101084056B1 (ko) | 이차 전지 | |
EP2677563B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odule of the same | |
KR101155889B1 (ko) | 이차 전지 | |
EP3748712A1 (en) | Battery power ext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tructur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 |
CN101924238A (zh) | 电池组 | |
US20120015242A1 (en) | Battery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 |
CN216720218U (zh) | 二次电池 | |
WO2019113970A1 (zh) | 纽扣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9728208A (zh) |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 |
CN220368025U (zh) | 电芯组件及电池 | |
CN113140851A (zh) | 锂离子电池模组 | |
CN216850238U (zh) | 电芯及电池模组 | |
CN213026396U (zh) | 隔板及电池组 | |
CN213988960U (zh) | 二次电池 | |
CN213278201U (zh) | 电芯盖板、电芯及电池包 | |
CN114512699A (zh) |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7507586U (zh) | 一种电芯和包括其的电池 | |
CN218867348U (zh) | 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及其电池模组 | |
CN216624491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绝缘防护盖 | |
CN218769963U (zh) | 连接组件、高压动力电池系统和电动汽车 | |
CN217444461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包、车辆 | |
CN219832837U (zh) | 电池盖板和电池 | |
CN212625818U (zh) | 复合导电块及电池盖板 | |
CN217544758U (zh) | 电池盖及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