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0218U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20218U
CN216720218U CN202122772633.2U CN202122772633U CN216720218U CN 216720218 U CN216720218 U CN 216720218U CN 202122772633 U CN202122772633 U CN 202122772633U CN 216720218 U CN216720218 U CN 216720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tabs
battery cell
cell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726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辉
喻先锋
蔡林生
王兴东
侯敏
余招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726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20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20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20218U/zh
Priority to US18/095,388 priority patent/US20230223662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的二次电池,包括顶盖、极柱、电芯以及转接片,极柱设置于顶盖,电芯具有主体和由主体伸出的极耳,转接片连接于极柱与电芯的极耳之间,电芯上引出的极耳连接于转接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本实用新型将转接片设置于极耳之间进行连接固定,一部分极耳填充在绝缘件与转接片之间的缝隙中,减少了折极耳占据的空间,提高了电芯的体积能量密度,缩短了极耳与转接片连接的路径,不仅降低了极耳长度,还能够减小了转接片尺寸,提高了二次电池内部有效利用空间,提高了二次电池能量密度,降低了二次电池成本。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二次电池的电芯极耳与顶盖极柱的连接采用转接片焊接连接,一种是将一个电芯或多个电芯极耳收拢为一个整体后整个夹在两层转接片中间进行焊接连接,另一种是将一个电芯或多个电芯极耳收拢为一个整体后整个设置于转接片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单个表面进行焊接连接。以上两种方式,都是先将一个或多个电芯极耳先收拢为一个整体再与转接片焊接连接,那么在焊接连接后折弯收拢极耳的过程中由于收拢的极耳从外层到内层或从内层到外侧的每一层到转接片焊接连接部位所走的路径不一致且很长,电芯极耳长度也会很长,这很容易造成每一层极耳的松紧状态不一样,从外层到内层或从内层到外侧,从拉很紧到很松弛的受力状态或从很松弛到拉很紧的受力状态,拉很紧的外层部分或内层部分极耳很容易断裂造成电芯极耳过流能力下降和电芯短路等问题,很松弛的内层部分或外层部分极耳很容易插入电芯内部与电芯极片接触导致电芯短路等问题。因此,这种电芯极耳与转接片连接固定的方式很容易造成电芯短路等安全风险问题。
经现有技术专利文献检索发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12277276U,公开了一种电池极耳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及电池,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能够减少超声波焊接所需功率,改善超声波焊接效果,避免焊渣造成的安全问题。包括转接片及设置在所述转接片上的极耳,所述转接片和所述极耳之间设置有由若干个弧形焊点形成的焊印,所述转接片通过所述焊印与所述极耳电连接。而本实用新型解决电芯极耳与转接片连接固定的方式很容易造成电芯短路等安全风险问题。因此,该文献与本实用新型所介绍的方法是属于不同的发明构思。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次电池,包括顶盖、极柱、电芯以及转接片;
极柱,包括第一极柱,设置于顶盖;
电芯,包括第一电芯,第一电芯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
转接片,包括第一转接片,第一转接片将第一极耳与第一极柱的电连接;
其中,第一转接片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极耳的一部分极耳连接于第一表面,第一极耳另一部分极耳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第一转接片位于第一极耳的一部分极耳与另一部分极耳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电芯还包括第二电芯,第二电芯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三极耳和第四极耳;第三极耳和第一极耳位于第一转接片的同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的全部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的第一表面,第三极耳的全部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的第二表面,第一转接片位于第一极耳与第三极耳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的一部分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的第一表面,第一极耳的另一部分极耳和第三极耳的全部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的第二表面,第一转接片位于第一极耳的一部分极耳与第一极耳的另一部分极耳和第三极耳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的全部极耳和第三极耳的一部分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的第一表面,第三极耳的另一部分极耳和连接于第一转接片的第二表面,第一转接片位于第一极耳和第三极耳的一部分极耳与第三极耳的另一部分极耳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极耳与第一转接片在第一表面形成第一连接区域,极耳与第一转接片在第二表面形成第二连接区域,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相对应或者至少部分错开。
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一转接片第一表面的极耳和位于第一转接片第二表面的极耳的长度相等或者不相等。
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一转接片第一表面的极耳和位于第一转接片第二表面的极耳的层数相同或者不同。
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一转接片第一表面的极耳上设置有保护片,和/或,位于第一转接片第二表面的极耳上设置有保护片。
一些实施例中,电芯还包括第三电芯,第三电芯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五极耳和第六极耳;第一极耳位于第一转接片的一侧,第五极耳位于第一转接片相对的另一侧,第五极耳的一部分极耳连接与第一表面,第五极耳另一部分极耳连接与第二表面;
或者,电芯还包括第三电芯和第四电芯,第三电芯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五极耳和第六极耳,第四电芯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七极耳和第八极耳;第一极耳位于第一转接片的一侧,第五极耳和第七极耳位于第一转接片相对的另一侧;其中,第五极耳的全部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的第一表面,第七极耳的全部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的第二表面,或者,第五极耳的一部分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的第一表面,第五极耳的另一部分极耳和第七极耳的全部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的第二表面,或者,第五极耳的全部极耳和第七极耳的一部分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的第一表面,第七极耳的另一部分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的第二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将转接片设置于上下两部分极耳之间连接固定,上部分的极耳填充在绝缘件与转接片之间的缝隙中,减少了折极耳占据的空间,提高了电芯的体积能量密度;
2、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进一步缩短了第一极耳和第三极耳与转接片连接的路径,降低了极耳长度,减小了转接片尺寸,提高了二次电池内部有效利用空间,能够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能量密度,降低了二次电池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中,第一极耳和第三极耳与转接片连接弯折后松紧状态保持一致,使极耳松紧状态可控,不仅避免了拉很紧的极耳断裂造成电芯极耳过流能力下降和电芯短路等问题,还能够避免了很松弛的极耳插入电芯内部与电芯极片接触导致电芯短路等问题,整体上提高了极耳状态的稳定可靠性,提高了二次电池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极耳与转接片连接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极耳与转接片连接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极耳与转接片连接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极耳弯折后与转接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极耳弯折后与转接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2;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极耳弯折后与转接片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极耳弯折后与转接片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极耳与转接片连接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极耳弯折后与转接片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极耳弯折后与转接片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极耳与转接片连接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的极耳与转接片连接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极耳与转接片连接的仰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极耳与转接片连接的主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极耳与转接片连接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极耳与转接片连接的主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极耳与转接片连接的俯视图;
图18为表示折极耳的剩余空间高度计算关系的示意图;
图19为表示极耳高度和厚度尺寸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顶盖,2-极柱,3-电芯,4-转接片,5-下绝缘件,
31-第一电芯,311-第一极耳,312-第二极耳,3111-部分第一极耳,3112-另一部分第一极耳,
32-第二电芯,321-第三极耳,322第四极耳,
33-第三电芯,331-第五极耳,332-第六极耳,3311-部分第五极耳,3312-另一部分第五极耳,
34-第四电芯,341-第七极耳,342-第八极耳,
S1-第一连接区域,S2-第一连接区域,S3-第三连接区域,S4-第四连接区域,S5-第五连接区域,S6-第六连接区域,S7-第七连接区域,S8-第八连接区域;
41—第一转接片,42—第二转接片,
H1为下绝缘件底部到转接片上部的高度,
T1为转接片的厚度,
T2为第一电芯极耳厚度,
T3为第二电芯极耳厚度,
T2+T3为多层极耳总厚度,
H2为极耳连接区域下部至电芯极耳根部的高度,
L1为第一电芯极耳长度,
L2为第二电芯极耳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次电池。二次电池通常包括顶盖组件、电芯3、极柱和壳体;电芯3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隔膜将正极片和负极片分隔开。电芯可以为卷绕式结构,也可为叠片式结构。
实施例1
二次电池包括壳体、顶盖1、极柱2、电芯3以及转接片4。
壳体可以为六面体形状或其它形状,壳体内部形成收容空间,以容纳电芯3。
顶盖1连接于壳体并覆盖壳体的开口。如图5所示,顶盖1具有容纳极柱2的开口,极柱2通过固定件安装到顶盖1上,极柱2的上方可用于与汇流排连接。
如图1所示,电芯3包括主体和由主体伸出的极耳,由主体所伸出的极耳通常具有多层层叠的结构。示例性地,电芯3的极耳从主体的上侧伸出,电芯3包括第一电芯31、第二电芯32、第三电芯33以及第四电芯34,其中,第一电芯31上引出电性相反的第一极耳311和第二极耳312,第二电芯32上引出电性相反的第三极耳321和第四极耳322,第三电芯33上引出电性相反的第五极耳331和第六极耳332,第四电芯34上引出电性相反的第七极耳341和第八极耳342。
示例性地,极柱2为两个,第一极耳311、第三极耳321、第五极耳331、第七极耳341电连接其中一个极柱,即如图2所示的第一极柱2,第二极耳312、第四极耳322、第六极耳332、第八极耳342电连接其中另一个极柱,即第二极柱-未示出。
具体地,电芯3上引出的极耳分别焊接于转接片4表面,转接片4连接于极柱2与电芯3的极耳之间,实现极耳和极柱的电连接。示例性地,转接片4包括第一转接片41和第二转接片42;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极耳311、第三极耳321、第五极耳331、第七极耳341通过第一转接片41电连接第一极柱2,第二极耳312、第四极耳322、第六极耳332、第八极耳342通过第二转接片42电连接其中另一个极柱,即第二极柱。
以第一转接片41与电芯3的极耳的连接为例,转接片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实施例中,第一表面例如为上表面,第二表面例如为下表面。如图1所示,第一电芯31的第一极耳311和第二电芯32的第三极耳32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一侧,并且,第一极耳311位于第一转接片41的上表面,第三极耳321位于第一转接片41的下表面;第三电芯33的第五极耳331和第四电芯34的第七极耳34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另一侧,并且,第五极耳331位于第一转接片41的上表面,第七极耳341位于第一转接片41的下表面。
具体地,极耳与转接片形成连接区域S,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极耳311与第一转接片41形成第一连接区域S1、第三极耳321与第一转接片41形成第二连接区域位置S2,S1和S2的位置上下相对。
第五极耳331与第一转接片41形成第三连接区域S3、第七极耳341与第一转接片41形成第四连接区域位置S4,S3和S4的位置上下相对。
具体地,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即第一极耳311全部焊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一侧上方,第三极耳321全部焊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一侧下方,第五极耳331全部焊接于第一转接片41另一侧上方,第七极耳341全部焊接于第一转接片41另一侧下方。
具体地,第一极耳311和第三极耳321可同步与第一转接片41连接,或者,可单独依次与第一转接片41连接;第五极耳331和第七极耳341可同步与第一转接片41连接,或者,可单独依次与与第一转接片41连接。
具体地,上述极耳与第一转接片41的焊接方式可以为至少一次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片4的焊接区表面还连接有保护片(未示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接片42与电芯3的极耳的连接,可以和第一转接片42与电芯3的极耳的连接结构相同。例如,第二极耳312全部焊接于第二转接片42一侧上方,第四极耳322全部焊接于第二转接片42一侧下方,第六极耳332全部焊接于第二转接片42另一侧上方,第八极耳342全部焊接于第二转接片42另一侧下方。
第二极耳312与第二转接片42形成第五连接区域S5、第四极耳322与第二转接片42形成第六连接区域位置S6,S5和S6的位置上下相对;第六极耳332与第二转接片42形成第七连接区域S7、第八极耳342与第二转接片42形成第八连接区域S8,S7和S8的位置上下相对。
第二转接片42与电芯3的极耳的连接,也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和情况和第一转接片42与电芯3的极耳的连接结构不同,例如仍采用传统的连接方式。
如图4和图5所示,示出了从不同侧面剖视的第一电芯31、第二电芯32、第三电芯33以及第四电芯34合芯后,极耳形成弯折结构下的电芯3的极耳与转接片的连接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少了转接片4的宽度和极耳的长度,降低了制造成本,并提高了电芯3的能量密度,具有更高的体积能量密度;折极耳的剩余空间高度=绝缘件底部到转接片4上部的高度(转接片与绝缘件底部之间的间隙)+转接片4的厚度+多层极耳厚度+极耳超声波焊接焊印下部至卷芯极耳根部的高度;将部分极耳焊接在转接片4上,填充在了转接片4与绝缘件底部之间的间隙中,减少了多层极耳厚度,提高了电芯3的体积能力密度;折极耳节省的空间高度值=极耳层数*极耳厚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相同的组成、结构和连接方式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转接片41的上和下两部分极耳的厚度和/或层数可相等,可不相等。
具体地,第一极耳311包括部分第一极耳和另一部分第一极耳,第五极耳331包括部分第五极耳和另一部分第五极耳;
部分第一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上表面,另一部分第一极耳和第三极耳32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下表面。
具体的连接方式中,部分第一极耳单独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上方,另一部分第一极耳和第三极耳321可以同步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下方,或者,另一部分第一极耳和第三极耳321可以独立依次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下方。
部分第五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上表面,另一部分第五极耳和第七极耳34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下表面。
具体的连接方式中,部分第五极耳单独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上方,另一部分第五极耳和第七极耳341可以同步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下方,或者,另一部分第五极耳和第七极耳341可以独立依次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下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相同的组成、结构和连接方式不再赘述。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转接片41的上和下两部分极耳的厚度和/或层数可相等,可不相等。
具体地,第三极耳321包括部分第三极耳和另一部分第三下极耳,第七极耳341包括部分第七极耳和另一部分第七极耳;
第一极耳311和部分第三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上表面,另一部分第三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下表面。
具体的连接方式中,另一部分第三极耳单独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下方,第一极耳311和部分第三极耳可以同步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上方,或者,第一极耳311和部分第三极耳可以独立依次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上方。
第五极耳331和部分第七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上表面,另一部分第七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下表面。
具体的连接方式中,另一部分第七极耳单独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下方,第五极耳331和部分第七极耳可以同步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上方,或者,第五极耳331和部分第七极耳可以独立依次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上方。
实施例4
如图8和9所示,电芯3包括主体和由主体伸出的极耳。示例性地,电芯3包括第一电芯31和第三电芯33两个电芯。
其中,第一电芯31上引出电性相反的第一极耳311和第二极耳,第三电芯33上引出电性相反的第五极耳331和第六极耳。
示例性地,极柱2为两个,第一极耳311、第五极耳331电连接其中一个极柱2,第二极耳、第六极耳电连接其中另一个极柱2。
具体地,电芯3上引出的极耳分别焊接于转接片4表面,转接片4连接于极柱2与电芯3的极耳之间,实现极耳和极柱的电连接。示例性地,转接片4包括第一转接片41和第二转接片;第一极耳311、第五极耳331通过第一转接片41电连接其中一个极柱2,第二极耳、第六极耳通过第二转接片电连接其中另一个极柱2。
如图8和图9所示,以第一转接片41与电芯3的极耳的连接为例,第一电芯31的第一极耳31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一侧,第三电芯33的第五极耳33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极耳311包括第一上部分极耳3111和第一下部分极耳3112,第五极耳331包括第五上部分极耳3311和第五下部分极耳3312;
第一上部分极耳311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上表面,第一下部分极耳3112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下表面;第五上部分极耳331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上表面,第五下部分极耳3312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下表面。
其他与实施例1的相同的组成、结构和连接方式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前述实施例中,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极耳伸出方向相背。实施例5中,如图10所示,示出了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在同一外侧引出极耳,第三电芯和第四电芯在同一外侧引出极耳,以及第一电芯第二电芯引出极耳方向与第三电芯和第四电芯引出极耳方向相对时,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极耳和转接片的连接方式,形成的二次电池结构和状态。
电芯3包括第一电芯31、第二电芯32、第三电芯33以及第四电芯34,其中,第一电芯31上引出电性相反的第一极耳311和第二极耳312,第二电芯32上引出电性相反的第三极耳321和第四极耳322,第三电芯33上引出电性相反的第五极耳331和第六极耳332,第四电芯34上引出电性相反的第七极耳341和第八极耳342。
第一极耳311、第三极耳321、第五极耳331、第七极耳341通过第一转接片41电连接第一极柱2,第二极耳312、第四极耳322、第六极耳332、第八极耳342通过第二转接片42电连接其中另一个极柱,即第二极柱。
第一电芯31的第一极耳311和第二电芯32的第三极耳32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一侧,并且,第一极耳311位于第一转接片41的上表面,第三极耳321位于第一转接片41的下表面;第三电芯33的第五极耳331和第四电芯34的第七极耳34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另一侧,并且,第五极耳331位于第一转接片41的上表面,第七极耳341位于第一转接片41的下表面。
实施例6
在极耳和转接片采用上述连接方式的基础上,极耳与转接片的连接更为灵活。
具体地,如图11所示,电芯3的极耳长度不仅可以采用等长度极耳,还可以采用非等长度的极耳。第一极耳311的长度大于第三极耳321的长度,从而保持极耳松紧度一致。
具体地,极耳与转接片形成连接区域S,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1至13所示,第一极耳311与第一转接片41形成第一连接区域S1、第三极耳321与第一转接片41形成第二连接区域位置S2,S1和S2的位置上下错开。
第五极耳331与第一转接片41形成第三连接区域S3、第七极耳341与第一转接片41形成第四连接区域位置S4,S3和S4的位置上下错开。确保极耳连接紧靠,保持极耳松紧度一致。
实施例7
如图14和图15所示,电芯3包括主体和由主体伸出的极耳,由主体所伸出的极耳通常具有多层层叠的结构。示例性地,电芯3的极耳从主体的左侧和右侧两侧伸出。
转接片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实施例中,第一表面例如为前表面,第二表面例如为后表面。
电芯3包括第一电芯31、第二电芯32。第一电芯31上引出电性相反的第一极耳311和第二极耳312,第二电芯32上引出电性相反的第三极耳321和第四极耳322。
所述第一极耳311和所述第三极耳32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极耳312和所述第四极耳322连接于第二转接片42的第一表面。
或者,所述第一极耳31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三极耳32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极耳312连接于第二转接片42的第一表面,所述第四极耳322连接于第二转接片42的第二表面;
实施例8
本实施例8与实施例7的相同的组成、结构和连接方式不再赘述。如图16和图17所示,电芯3包括第一电芯31。
电芯3包括第一电芯31、第二电芯32。第一电芯31上引出电性相反的第一极耳311和第二极耳312。第一极耳311全部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一表面,第二极耳312全部连接于第二转接片42的第一表面。
或者,部分第一极耳3111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一表面,另一部分第一极耳3112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二表面;部分第二极耳3121连接于第二转接片42的第一表面,另一部分第一极耳3122连接于第二转接片42的第二表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具有更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如图18和图19所示,下绝缘件底部到转接片上部的高度H1(转接片与下绝缘件底部之间的间隙)、转接片的厚度T1、多层极耳总厚度(T2+T3)、极耳连接区域下部至电芯极耳根部的高度H2上述参数之和为折极耳的剩余空间高度,将部分极耳焊接在转接片上,填充在转接片与下绝缘件底部之间的间隙中,减少了多层极耳所占用的高度或厚度,示例地,本实用新型折极耳能够节省的空间高度值为填充在转接片与下绝缘件底部之间的极耳总层数乘以极耳每层厚度,提高了电芯的体积能力密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极柱、电芯(3)以及转接片(4);
极柱,包括第一极柱(2),设置于所述顶盖(1);
电芯(3),包括第一电芯(31),所述第一电芯(31)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311)和第二极耳(312);
转接片(4),包括第一转接片(41),所述第一转接片(41)将所述第一极耳(311)与所述第一极柱(2)的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接片(4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极耳(311)的一部分极耳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极耳(311)另一部分极耳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转接片(41)位于所述第一极耳(311)的一部分极耳与另一部分极耳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3)还包括第二电芯(32),所述第二电芯(32)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三极耳(321)和第四极耳(322);所述第三极耳(321)和所述第一极耳(311)位于所述第一转接片(41)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311)的全部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一表面,第三极耳(321)的全部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转接片(41)位于所述第一极耳(311)与所述第三极耳(3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311)的一部分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极耳(311)的另一部分极耳和第三极耳(321)的全部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转接片(41)位于所述第一极耳(311)的一部分极耳与所述第一极耳(311)的另一部分极耳和所述第三极耳(32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311)的全部极耳和第三极耳(321)的一部分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三极耳(321)的另一部分极耳和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转接片(41)位于所述第一极耳(311)和所述第三极耳(321)的一部分极耳与所述第三极耳(321)的另一部分极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极耳与第一转接片在第一表面形成第一连接区域(S1),极耳与第一转接片在第二表面形成第二连接区域(S2),所述第一连接区域(S1)和第二连接区域(S2)相对应或者至少部分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转接片(41)第一表面的极耳和位于所述第一转接片(41)第二表面的极耳的长度相等或者不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转接片(41)第一表面的极耳和位于所述第一转接片(41)第二表面的极耳的层数相同或者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转接片(41)第一表面的极耳上设置有保护片,和/或,位于第一转接片(41)第二表面的极耳上设置有保护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3)还包括第三电芯(33),所述第三电芯(33)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五极耳(331)和第六极耳(332);所述第一极耳(311)位于所述第一转接片(41)的一侧,所述第五极耳(331)位于所述第一转接片(41)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五极耳(331)的一部分极耳连接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五极耳(331)另一部分极耳连接与所述第二表面;
或者,所述电芯(3)还包括第三电芯(33)和第四电芯(34),所述第三电芯(33)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五极耳(331)和第六极耳(332),所述第四电芯(34)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七极耳(341)和第八极耳(342);所述第一极耳(311)位于所述第一转接片(41)的一侧,所述第五极耳(331)和第七极耳(341)位于所述第一转接片(41)相对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五极耳(331)的全部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一表面,第七极耳(341)的全部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二表面,或者,所述第五极耳(331)的一部分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五极耳(331)的另一部分极耳和第七极耳(341)的全部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二表面,或者,所述第五极耳(331)的全部极耳和第七极耳(341)的一部分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七极耳(341)的另一部分极耳连接于第一转接片(41)的第二表面。
CN202122772633.2U 2021-11-12 2021-11-12 二次电池 Active CN216720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2633.2U CN216720218U (zh) 2021-11-12 2021-11-12 二次电池
US18/095,388 US20230223662A1 (en) 2021-11-12 2023-01-10 Secondary Battery and Weld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2633.2U CN216720218U (zh) 2021-11-12 2021-11-12 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0218U true CN216720218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79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72633.2U Active CN216720218U (zh) 2021-11-12 2021-11-12 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202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48597A (zh) * 2022-11-29 2022-12-30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的焊接方法及其电池
CN115603005A (zh) * 2022-11-29 2023-01-13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电池的焊接方法及其电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48597A (zh) * 2022-11-29 2022-12-30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的焊接方法及其电池
CN115603005A (zh) * 2022-11-29 2023-01-13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电池的焊接方法及其电池
CN115548597B (zh) * 2022-11-29 2023-04-21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的焊接方法及其电池
CN115603005B (zh) * 2022-11-29 2023-04-21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焊接方法及其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20218U (zh) 二次电池
CN103843175B (zh) 具有改善的可靠性的电池模块组件和采用该电池模块组件的电池组
JP623054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池
TW200814397A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mproved safety and capacity
US20130083453A1 (en) Energy storage cell and energy storage module
WO2021139649A1 (zh) 电池, 电池模组, 电池包以及电动车
CN212303783U (zh) 连接式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CN219303812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EP3748712A1 (en) Battery power ext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tructur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WO2024103581A1 (zh) 一种电芯转接件、电芯堆及无模组电池包
CN217655970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CN114792836B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3115743A1 (zh) 一种方壳锂离子电池
CN212182443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所述电池模组的用电装置
CN212366068U (zh) 纽扣电池
CN114696024A (zh) 具有长电芯的电池及包含该电池的车辆
CN114361661A (zh) 一种方壳电芯及电池模组
CN114223077A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042202U (zh) 电池组
CN216850238U (zh) 电芯及电池模组
CN218101548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2052714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214835U (zh) 一种大尺寸叠片电池
CN218975524U (zh) 锂离子电芯及电池
CN217468710U (zh)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9

Address after: Room A205, Building C, No.205 Binhai 6th Road, Airport New Area, Longwan District,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025

Patentee after: Ruipu Lanjun Ener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b105, 1st floor, building 4, 1255 Jinhai Road, Pudong New Area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200135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