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8710U -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8710U
CN217468710U CN202221348914.3U CN202221348914U CN217468710U CN 217468710 U CN217468710 U CN 217468710U CN 202221348914 U CN202221348914 U CN 202221348914U CN 217468710 U CN217468710 U CN 217468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wall
tab
electrochemical device
electro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89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琼
张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89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8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8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8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电极件、电极组件、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电极件与壳体连接,电极组件安装于收容腔。第一极耳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极片电连接,第二极耳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极片电连接。第一导电件的第三连接部与壳体连接,第三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连接,第一折弯部朝向第一延伸部的方向与第三折弯部朝向第三延伸部的方向相同。第二导电件的第四连接部与电极件连接,第四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连接,第二折弯部朝向第二延伸部的方向与第四折弯部朝向第四延伸部的方向相同。本申请方便对极耳和导电件预留的连接部分进行裁切,方便减小电化学装置的厚度,提升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纽扣电池中,电芯设置在封装壳体内部,电芯的极耳通过一导电件和极柱电连接,电芯另一极性的极耳通过一导电件和壳体的底部电连接。为了方便极耳和导电件的焊接,需要将极耳预留有一定的长度。在组装电池时,将极耳和导电件进行弯折,使得焊接区域沿着电池的厚度方向延伸,以减小电芯的占用空间。但是对于超薄型电池(如厚度为1.2mm-3.5mm)来说,极耳所预留的焊接长度会成为制约电芯厚度得因素,使得极耳会在电池的厚度方向上远超过电芯,导致电池的厚度增加,不利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利于减小厚度的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电极件、电极组件、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
壳体设有收容腔,电极件与壳体连接,并至少部分位于收容腔外。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第二壁以及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三壁,所述第一壁、第二壁以及第三壁围设形成有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电极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电极组件安装于收容腔。第一极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一延伸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极片电连接。第二极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极片电连接。第一导电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部、第三折弯部以及第三延伸部,第三连接部与壳体连接,第三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连接。第二导电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连接部、第四折弯部以及第四延伸部,第四连接部与电极件连接,第四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连接。第一延伸部与第三延伸部之间具有第一连接区域,第一延伸部、第三延伸部及第一连接区域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折弯部朝向第一延伸部的方向与第三折弯部朝向第三延伸部的方向相同。第二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之间具有第二连接区域,第二延伸部、第四延伸部以及第二连接区域均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二折弯部朝向第二延伸部的方向与第四折弯部朝向第四延伸部的方向相同。
上述第一极耳和第一导电件的折弯方向一致,第二极耳和第二导电件的折弯方向一致,以方便对第一极耳、第一导电件、第二极耳以及第二导电件的多余部分进行裁切,降低预留出的连接部分的长度对后续电化学装置厚度产生的影响,达到减小电化学装置的厚度,提升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弯部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外侧部和内侧部,第三折弯部位于第一折弯部设有外侧部的一侧。上述第三折弯部位于第一折弯部设有外侧部的一侧时,第三连接部能够和第二壁连接,并且相较于第三折弯部位于第一折弯部设有内侧部一侧的情况,还可以缩短第一导电件的整体长度,节省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连接区域的延伸长度为第一延伸部的延伸长度的80%-100%,第二连接区域的延伸长度为第二延伸部的延伸长度的80%-100%。保证连接区域沿伸长度在相应沿伸部上的占比为80-100%,可以提高焊接面积,使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导电件之间连接更为稳固,第二延伸部和第二导电件之间连接更为稳固,还方便对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的裁切,降低因为裁切过多而使第一极耳和第一导电件脱离或者第二极耳和第二导电件脱离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以及第四延伸部不超出电极组件设置。上述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以及第四延伸部在第一方向上不超出电极组件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极耳、第一导电件、第二极耳以及第二导电件对电化学装置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具有远离第一折弯部的第一端部,第三延伸部具有远离第三折弯部的第二端部,沿第二方向观察,第一端部的投影和第二端部的投影齐平设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设置第一端部的投影和第二端部的投影齐平可以在裁切时将第一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一并裁切,将第二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一并裁切。对第一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一并裁切或者将第二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一并裁切的方式更为简便、快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自电极组件伸出的位置与第二壁之间的距离为S1,与第一壁之间的距离为S2,满足S1<S2。第二极耳自电极组件伸出的位置与第一壁之间的距离为S3,与第二壁之间的距离为S4,满足S3<S4。上述通过满足S1<S2,让第一延伸部保留更长,从而提高了裁切后第一连接区域的面积,提高了第一极耳和第一导电件之间的稳固性,还降低了裁切难度。通过满足S3<S4,让第二延伸部保留更长,从而提高了裁切后第二连接区域的面积,提高了第二极耳和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稳固性,还降低了裁切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三壁和电极组件之间,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导电件和电极组件之间,或者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二导电件和电极组件之间。上述第一绝缘层降低电极组件中与第二壳极性不同的极片和第三壁接触的风险,第二绝缘层降低第一导电件和极性不同的极片接触的风险,或者降低第二导电件和极性不同的极片接触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设置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极耳自第一安装面伸出,第二极耳自第二安装面伸出。上述第一安装面起到避让第一极耳的作用,第二安装面起到避让第二极耳的作用,有利于减小电化学装置的体积,提升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为H,满足1.2mm≤H≤3.5mm。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因此用电设备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的第一极耳和第一导电件预留有用于连接的长度,第二极耳和第二导电件预留有用于连接的长度,方便连接操作。第一极耳和第一导电件的折弯方向一致,第二极耳和第二导电件的折弯方向一致,使第一极耳和第一导电件连接后可以将预留的连接区域进行部分裁切,使第二极耳和第二导电件连接后可以将预留的连接区域进行部分裁切,降低预留出的连接部分对电化学装置厚度的影响,达到减小电化学装置的厚度,提升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果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省略电极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省略壳体后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切断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化学装置 100
壳体 10
第一壳 11
通孔 111
第二壳 12
注液孔 121
密封盖 13
第一壁 14
第二壁 15
第三壁 16
收容腔 101
电极件 20
电极组件 30
第一极片 31
第二极片 32
第一安装面 33
第二安装面 34
第一极耳 40
第一连接部 41
第一折弯部 42
外侧部 421
内侧部 422
第一延伸部 43
第一端部 431
第二极耳 50
第二连接部 51
第二折弯部 52
第二延伸部 53
第三端部 531
第一导电件 60
第三连接部 61
第三折弯部 62
第三延伸部 63
第二端部 631
第二导电件 70
第四连接部 71
第四折弯部 72
第四延伸部 73
第四端部 731
第一连接区域 40a
第二连接区域 50a
第一绝缘层 80
第二绝缘层 90
用电设备 1
第一方向 Z
第二方向 X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术语“垂直”用于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的状态中,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垂直的状态。举例来说,结合数值描述,垂直可以指代两直线之间夹角范围在90°±10°之间,垂直也可以指代两平面的二面角范围在90°±10°之间,垂直还可以指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90°±10°之间。被描述“垂直”的两个部件可以不是绝对的直线、平面,也可以大致呈直线或平面,从宏观来看整体延伸方向为直线或平面即可认为部件为“直线”或“平面”。
术语“平行”用于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的状态中,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平行的状态。举例来说,结合数值描述,平行可以指代两直线之间夹角范围在180°±10°之间,平行也可以指代两平面的二面角范围在180°±10°之间,平行还可以指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180°±10°之间。被描述“平行”的两个部件可以不是绝对的直线、平面,也可以大致呈直线或平面,从宏观来看整体延伸方向为直线或平面即可认为部件为“直线”或“平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电极件、电极组件、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壳体设有收容腔,电极件与壳体连接,并位于收容腔外。壳体具有第一壁、第二壁以及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第三壁,第一壁、第二壁以及第三壁围设形成有收容腔,第一壁和第二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电极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电极组件安装于收容腔。第一极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一延伸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极片电连接。第二极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极片电连接。第一导电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部、第三折弯部以及第三延伸部,第三连接部与壳体连接,第三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连接。第二导电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连接部、第四折弯部以及第四延伸部,第四连接部与电极件连接,第四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连接。第一延伸部与第三延伸部之间具有第一连接区域,第一延伸部、第三延伸部及第一连接区域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折弯部朝向第一延伸部的方向与第三折弯部朝向第三延伸部的方向相同。第二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之间具有第二连接区域,第二延伸部、第四延伸部以及第二连接区域均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二折弯部朝向第二延伸部的方向与第四折弯部朝向第四延伸部的方向相同。
上述第一极耳和第一导电件的折弯方向一致,第二极耳和第二导电件的折弯方向一致,以方便对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的多余部分进行裁切,降低预留出的连接部分产生的影响,达到减小电化学装置的厚度,提升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的作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100,电化学装置100包括壳体10、电极件20、电极组件30、第一极耳40、第二极耳50、第一导电件60以及第二导电件70。壳体10设置有收容腔101,电极件20和壳体10连接,电极组件30设置在收容腔101内。第一极耳40和第二极耳50均自电极组件30伸出,第一导电件60将第一极耳40和壳体10电连接,第二导电件70将第二极耳50和电极件20电连接。
请参阅图3至图5,壳体10包括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之间可以是分离的两部分通过焊接、粘接、嵌合或者熔融等方式连接,并围设形成收容腔101。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也可以是一个整体部件的两部分,且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可以通过翻折等形式合拢在一起,在合拢后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连接,以围设形成收容腔101。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之间可以直接焊接,则在第一导电件60和第一壳11或者第二壳12电连接后,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的极性相同。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之间也可以设有用于绝缘的部件,以绝缘隔离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第二壳12设置为开口的筒体结构或者杯状结构,第一壳11用于封盖第二壳12。壳体10具有第一壁14、第二壁15以及第三壁16,第一壁14和第二壁15沿第一方向Z相对设置,第三壁16位于第一壁14和第二壁15之间。第一壁14形成于第一壳11,第二壁15和第三壁16形成于第二壳12。第一壁14、第二壁15以及第三壁16围设形成收容腔101,收容腔101内用于收容电极组件30,收容腔101内还可注入电解液,可使电化学装置100实现储能、供能等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壳体10还包括密封盖13,第二壳12贯穿设置有注液孔121,电解液可自注液孔121导入,密封盖13用于封盖密封注液孔121,密封盖13可以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的方式与第二壳12连接。
可选地,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可以采用钢合金、铝合金、铁合金、铜合金以及镍合金、塑料、复合材料等耐电解液材质。密封盖13的材质可以和第一壳11、第二壳12相同,密封盖13也可以采用和第一壳11、第二壳12不同的材质,例如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液晶高分子聚合物)、PET(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等耐电解液等硬性塑料。
请参阅图2至图4,电极组件30包括第一极片31和第二极片32,第一极片31和第二极片32沿第一方向Z交替层叠设置,在每一第一极片31和每一第二极片32之间还可设置有隔离膜。第一极片31和第一极耳40电连接,第二极片32和第二极耳50电连接。可选地,第一极片31和第一极耳40之间,以及第二极片32和第二极耳50之间可通过激光焊接或者超声波焊接方式连接,第一极耳40和第二极耳50也可以分别由第一极片31和第二极片32沿伸而来。第一极片31和第二极片32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极片31为负极极片,第二极片32为正极极片。第一极耳40和第二极耳50的极性相反,第一极耳40的极性和第一极片31相同,第二极耳50的极性和第二极片32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极片31和第二极片32的形状相同,收容腔101的形状和第一极片31、第二极片32的形状相适应。可选地,第一极片31和第二极片32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者以上多种结合的异形等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电极组件30沿所述第一方向Z上的高度为H,满足1.2mm≤H≤3.5mm。电极组件30在的高度H在这个范围内满足超薄电芯的要求,还方便设置第一极耳40和第二极耳50。当然,满足超薄电芯的要求并不限于此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6,每个第一极片31连接有一极耳,所有和第一极片31连接的极耳压合在一起形成第一极耳40,每个第二极片32连接有一极耳,所有和第二极片32连接的极耳压合在一起形成第二极耳50。
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6,第一极耳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第一折弯部42和第一延伸部43。第一连接部41与第一极片31电连接,第一极耳40折弯后,第一延伸部43沿第一方向Z延伸。第二极耳5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1、第二折弯部52和第二延伸部53。第二连接部51与第二极片32电连接,第二极耳50折弯后,第二延伸部53沿与第一方向Z相反的方向延伸。
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6,第一导电件6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部61、第三折弯部62以及第三延伸部63。第三延伸部63和第一延伸部43连接,第三连接部61与壳体10连接,使得与第三连接部61连接的壳体10呈现与第一极片31相同的极性。示例性地,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绝缘设置,第三连接部61和第二壳12电连接,使第二壳12的极性与第一极片31相同。
请参阅图3以及图5至图7,在组装电化学装置100时,需要先连接第一极耳40和第一导电件60,连接后折弯第一极耳40和第一导电件60,使第一极耳40和第一导电件60方便收入收容腔101内。第三延伸部63与第一延伸部43连接,使第三延伸部63和第一延伸部43之间形成第一连接区域40a。第一延伸部43、第三延伸部63以及第一连接区域40a均沿着第一方向Z延伸,第一折弯部42朝向第一延伸部43的方向与第三折弯部62朝向第三延伸部63的方向相同,如此设置可以在连接第一极耳40和第一导电件60后,对第一连接区域40a进行适应性地裁切,减小第一极耳40和第一导电件60折弯后在第一方向Z上的长度。
可选地,第三连接部61可以和壳体10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第一延伸部43和第三延伸部63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第一连接区域40a为焊接区域。焊接方式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或者激光焊接。
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6,第二导电件7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连接部71、第四折弯部72以及第四延伸部73。第四延伸部73和第二延伸部53连接,第四连接部71与电极件20连接,使得电极件20与第二极片32具有相同的极性。电极件20至少部分位于收容腔101外,用于将第二极片32的极性引出收容腔101,方便电极组件30和外部的设备电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第一壳11沿第一方向Z贯穿设置有通孔111,电极件20安装于通孔111,并和第一壳11绝缘设置。电极件20的一部分位于收容腔101内,并和第四连接部71电连接,电极件20的一部分位于收容腔101外。可选地,电极件20设置为柱状,可以提高和外部设备的接触面积。
请参阅图4以及图5至图7,在组装电化学装置100时,需要先连接第二极耳50和第二导电件70,连接后折弯第二极耳50和第二导电件70,使第二极耳50和第二导电件70方便收入收容腔101内。第四延伸部73与第二延伸部53连接,使第四延伸部73和第二延伸部53之间形成第二连接区域50a。第二延伸部53、第四延伸部73以及第二连接区域50a均沿与第一方向Z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二折弯部52朝向第二延伸部53的方向与第四折弯部72朝向第四延伸部73的方向相同,如此设置可以在连接第二极耳50和第二导电件70后,对第二连接区域50a进行适应性地裁切,减小第二极耳50和第二导电件70折弯后在第一方向Z上的长度。
可选地,第四连接部71和电极件20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第二延伸部53和第四延伸部73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第二连接区域50a为焊接区域。焊接方式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或者激光焊接。
在本申请中,请参阅图3至图7,第一极耳40和第一导电件60预留有用于连接的长度,第二极耳50和第二导电件70预留有用于连接的长度,方便连接操作。第一极耳40和第一导电件60的折弯方向一致,第二极耳50和第二导电件70的折弯方向一致,使第一极耳40和第一导电件60连接后可以将预留的连接区域进部分裁切,第二极耳50和第二导电件70连接后可以将预留的连接区域进行部分裁切,降低预留出的连接部分的长度对后续电化学装置100厚度的影响,达到减小电化学装置100的厚度,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沿第一方向Z,第一延伸部43、第二延伸部53、第三延伸部63以及第四延伸部73不超出电极组件30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极耳40、第一导电件60、第二极耳50以及第二导电件70对电化学装置100在第一方向Z上的厚度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第一延伸部43具有远离第一折弯部42的第一端部431,第三延伸部63具有远离第三折弯部62的第二端部631,沿第二方向X观察,第一端部431的投影和第二端部631的投影齐平设置,第二方向X垂直于第一方向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53具有远离第二折弯部52的第三端部531,第四延伸部73具有远离第四折弯部72的第四端部731,沿第二方向X贯穿,第三端部531的投影和第四端部731的投影齐平设置。
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7,在裁切时可以将第一延伸部43和第三延伸部63一并裁切,将第二延伸部53和第四延伸部73一并裁切,使得沿第二方向X观察,第一端部431的投影和第二端部631的投影齐平,第三端部531的投影和第四端部731的投影齐平。对第一延伸部43和第三延伸部63一并裁切或者将第二延伸部53和第四延伸部73一并裁切的方式更为简便、快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Z,第一连接区域40a的延伸长度为第一延伸部43的延伸长度的80%-100%,第二连接区域50a的延伸长度为第二延伸部53的延伸长度的80%-100%。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焊接面积,使第一延伸部43和第一导电件60之间连接更为稳固,第二延伸部53和第二导电件70之间连接更为稳固,还方便对第一连接区域40a和第二连接区域50a的裁切,降低因为裁切过多而使第一极耳40和第一导电件60脱离或者第二极耳50和第二导电件70脱离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6,第一折弯部42具有沿第一方向Z相对设置的外侧部421和内侧部422,外侧部421是第一折弯部42向外凸出的部分,内侧部422是第一折弯部42向内凹的部分,第三折弯部62位于第一折弯部42设有外侧部421的一侧。第三折弯部62位于第一折弯部42设有外侧部421的一侧时,第三连接部61能够和第二壁15连接,并且相较于第三折弯部62位于第一折弯部42设有内侧部422一侧的情况,还可以缩短第一导电件60的整体长度,节省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极耳40自电极组件30伸出的位置与第二壁15之间的距离为S1,第一极耳40自电极组件30伸出的位置与第一壁14之间的距离为S2,满足S1<S2。第二极耳50自电极组件30伸出的位置与第一壁14之间的距离为S3,第二极耳50自电极组件30伸出的位置与第二壁15之间的距离为S4,满足S3<S4。
通过满足S1<S2,使第一极耳40伸出的位置在第一方向Z上偏向于电极组件30的一侧,可以在满足第一延伸部43在第一方向Z上不超出电极组件30的基础上,让第一延伸部43保留更长,从而提高了裁切后第一连接区域40a的面积,提高了第一极耳40和第一导电件60之间的稳固性,还降低了裁切难度。通过满足S3<S4,使第二极耳50伸出的位置在第一方向Z上偏向于电极组件30的一侧,可以在满足第二延伸部53在第一方向Z上不超出电极组件30的基础上,让第二延伸部53保留更长,从而提高了裁切后第二连接区域50a的面积,提高了第二极耳50和第二导电件70之间的稳固性,还降低了裁切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第一绝缘层80和第二绝缘层90,第一绝缘层80设置于第三壁16和电极组件30之间,第二绝缘层90设置于第一导电件60和电极组件30之间,或者第二绝缘层90设置于第二导电件70和电极组件30之间。
第一绝缘层80可以将电极组件30和第三壁16绝缘设置,降低电极组件30中与第二壳12极性不同的极片和第三壁16接触的风险。当电极组件30中位于最外侧并邻近第一导电件60的极片的极性和第一导电件60的极性不同时,可以将第二绝缘件设置在第一导电件60和电极组件30之间,降低第一导电件60和极性不同的极片接触的风险。当电极组件30中位于最外侧并邻近第二导电件70的极片的极性和第二导电件70的极性不同时,可以将第二绝缘件设置在第二导电件70和电极组件30之间,降低第二导电件70和极性不同的极片接触的风险。
可选地,第一绝缘层80和第二绝缘层90可以为塑料、热缩膜或者绝缘胶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电极组件30设置有第一安装面33和第二安装面34,所述第一安装面33和所述第二安装面34沿所述第一方向Z延伸。所述第一极耳40自所述第一安装面33伸出,所述第二极耳50自所述第二安装面34伸出。第一安装面33起到避让第一极耳40的作用,第二安装面34起到避让第二极耳50的作用,有利于减小电化学装置100的体积,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
可选地,第一安装面33和第二安装面34可以平行设置,或者第一安装面33和第二安装面34可以呈夹角设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8,本申请中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1,该用电设备1包括上述电化学装置100。由于本用电设备1采用了上述电化学装置100所有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电化学装置100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用电设备1可以是计算器、耳机、电子书、播放器、手表、照明灯、玩具、游戏机、录像机、电子记事本、便携式录音机或收音机等等。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
壳体,设有收容腔;
电极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外;
电极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电极组件安装于所述收容腔;
第一极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
第二极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极片电连接;
第一导电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部、第三折弯部以及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
第二导电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连接部、第四折弯部以及第四延伸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电极件连接,所述第四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第二壁以及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三壁,所述第一壁、第二壁以及第三壁围设形成有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之间具有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一延伸部、第三延伸部及第一连接区域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折弯部朝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方向与所述第三折弯部朝向所述第三延伸部的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之间具有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二延伸部、第四延伸部以及第二连接区域均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折弯部朝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方向与所述第四折弯部朝向所述第四延伸部的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外侧部和内侧部,所述第三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弯部设有所述外侧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区域的延伸长度为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长度的80%-100%,所述第二连接区域的延伸长度为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长度的80%-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以及所述第四延伸部不超出所述电极组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具有远离所述第三折弯部的第二端部,沿第二方向观察,所述第一端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二端部的投影齐平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自所述电极组件伸出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距离为S1,与所述第一壁之间的距离为S2,满足S1<S2;
所述第二极耳自所述电极组件伸出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壁之间的距离为S3,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距离为S4,满足S3<S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
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或者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件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设置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极耳自所述第一安装面伸出,所述第二极耳自所述第二安装面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为H,满足1.2mm≤H≤3.5mm。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CN202221348914.3U 2022-05-31 2022-05-31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7468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8914.3U CN217468710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8914.3U CN217468710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8710U true CN217468710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76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8914.3U Active CN217468710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87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78421B (zh) 电池
EP351200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vehicle
JP623054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池
CN102931374A (zh) 可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EP3633766A1 (en) Electrode member,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113611986B (zh)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02651222U (zh) 一种盖板组件、含有该盖板组件的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CN115588769B (zh) 一种电池及电子装置
CN212366068U (zh) 纽扣电池
CN111969171A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KR20180097087A (ko) 대칭형 멀티탭을 갖는 이차 전지
CN113471513A (zh) 一种微型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97709B (zh)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CN211654934U (zh)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CN217468710U (zh)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114361732B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2182443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所述电池模组的用电装置
CN111403670A (zh)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CN113632283A (zh) 液态电池及具有所述液态电池的电子装置
CN217544850U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1403669B (zh) 电池及具有该电池的用电装置
CN218957809U (zh) 扣式锂离子电池及电子产品
CN215578669U (zh) 一种微型锂电池
CN216288827U (zh) 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
CN217881809U (zh)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