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79131U - 纽扣电池 - Google Patents

纽扣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79131U
CN210379131U CN202020220198.5U CN202020220198U CN210379131U CN 210379131 U CN210379131 U CN 210379131U CN 202020220198 U CN202020220198 U CN 202020220198U CN 210379131 U CN210379131 U CN 210379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ring
tab
shell seat
rad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201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立维
胡树敏
张剑
雷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201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79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79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79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纽扣电池,所述纽扣电池包括:壳座,所述壳座内构造有容纳腔;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壳座且封盖所述容纳腔;绝缘密封圈,所述绝缘密封圈设于所述壳座和所述盖板之间且密封所述壳座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缝隙,所述绝缘密封圈设有第一极耳卡槽和第二极耳卡槽;极芯,所述极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具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配合于所述第一极耳卡槽且与所述盖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配合于所述第二极耳卡槽且与所述壳座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纽扣电池无需焊接极耳,具有工艺简单、电连接可靠、内部短路风险小、能量密度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纽扣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纽扣电池。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纽扣电池,主要包括壳座、盖板和极芯等部件,极芯设置于壳座内且由盖板封盖,极芯的极耳分别与盖板和壳座焊接,以实现电连接。但由于纽扣电池的体积较小,在这种空间下进行焊接操作难度较大,尤其底部的焊接难以保证焊接效果,且焊渣容易留在电池内部,导致内部短路。此外,受到焊接影响,盖板和壳座的厚度不能做的太薄,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纽扣电池,该纽扣电池无需焊接极耳,具有工艺简单、电连接可靠、内部短路风险小、能量密度高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纽扣电池,所述纽扣电池包括:壳座,所述壳座内构造有容纳腔;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壳座且封盖所述容纳腔;绝缘密封圈,所述绝缘密封圈设于所述壳座和所述盖板之间且密封所述壳座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缝隙,所述绝缘密封圈设有第一极耳卡槽和第二极耳卡槽;极芯,所述极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具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配合于所述第一极耳卡槽且与所述盖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配合于所述第二极耳卡槽且与所述壳座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纽扣电池无需焊接极耳,具有工艺简单、电连接可靠、内部短路风险小、能量密度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绝缘密封圈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设于所述壳座的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和所述盖板的朝向所述壳座的表面之间;外圈,所述外圈连接于所述连接环的外周沿,所述外圈设于所述壳座的侧壁和所述盖板的侧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极耳卡槽和所述第二极耳卡槽形成于所述连接环和所述外圈。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密封圈还包括:内圈,所述内圈连接于所述连接环的内周沿,所述内圈设于所述壳座的侧壁和所述极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耳卡槽包括:第一径向部,所述第一径向部沿所述连接环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径向部的内端贯通所述连接环的内周面且外端贯通所述连接环的外周面;第一轴向部,所述第一轴向部沿所述外圈的轴向延伸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径向部的外端相连,所述第一轴向部贯通所述外圈的外周面;其中,所述第一极耳配合于所述第一径向部和所述第一轴向部,所述第一极耳的配合于所述第一轴向部的部分与所述盖板的内周面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耳包括自所述极芯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部、第一折弯部、第二直线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直线部,所述第二直线部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于所述第一径向部,所述第三直线部配合于所述第一轴向部且与所述盖板的内周面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极耳卡槽包括:第二径向部,所述第二径向部沿所述连接环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径向部的内端贯通所述连接环的内周面且外端封闭;第二轴向部,所述第二轴向部沿所述外圈的轴向延伸且一端与所述第二径向部的外端相连,所述第二轴向部贯通所述外圈的内周面;其中,所述第二极耳配合于所述第二径向部和所述第二轴向部,所述第二极耳的配合于所述第二轴向部的部分与所述壳座的外周面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极耳包括自所述极芯依次连接的第四直线部、第三折弯部、第五直线部、第四折弯部和第六直线部,所述第五直线部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于所述第二径向部,所述第六直线部配合于所述第二轴向部且与所述壳座的外周面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壳座包括:底板;侧围板,所述侧围板连接于所述底板且沿所述底板的周向环绕所述底板;其中,所述连接环设于所述侧围板的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和所述盖板的朝向所述侧围板的表面之间,所述外圈设于所述侧围板和所述盖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盖板包括:顶板;侧沿,所述侧沿连接于所述顶板的外周沿且沿所述顶板的周向环绕所述顶板;其中,所述连接环设于所述壳座的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和所述顶板的朝向所述壳座的表面之间,所述外圈设于所述壳座和所述侧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盖板和所述壳座通过卡扣结构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纽扣电池的绝缘密封圈的第一极耳卡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纽扣电池的绝缘密封圈的第二极耳卡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纽扣电池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纽扣电池1、
壳座100、容纳腔101、底板110、侧围板120、
盖板200、顶板210、侧沿220、扣位221、
绝缘密封圈300、连接环310、外圈320、内圈330、
第一极耳卡槽340、第一径向部341、第一轴向部342、
第二极耳卡槽350、第二径向部351、第二轴向部352、
极芯400、
第一极耳410、第一直线部411、第一折弯部412、第二直线部413、第二折弯部414、第三直线部415、
第二极耳420、第四直线部421、第三折弯部422、第五直线部423、第四折弯部424、第六直线部425、
第一高温绝缘胶510、第二高温绝缘胶5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纽扣电池1,该纽扣电池1可以为纽扣式锂离子二次电池。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纽扣电池1包括壳座100、盖板200、绝缘密封圈300和极芯400。
壳座100内构造有容纳腔101,壳座100可以一侧敞开,例如顶侧敞开,容纳腔101内可以容纳电解液。盖板200安装于壳座100且封盖壳座100的敞开的一侧。绝缘密封圈300设于壳座100和盖板200之间,起到对壳座100和盖板200进行绝缘和密封的作用,绝缘密封圈300设有第一极耳卡槽340和第二极耳卡槽350。极芯400设于容纳腔101内,极芯400具有第一极耳410和第二极耳420,第一极耳410配合于第一极耳卡槽340且与盖板200电连接,第二极耳420配合于第二极耳卡槽350且与壳座100电连接。
其中,第一极耳410和第一极耳卡槽340可以对应地设置一对或多对,第二极耳420和第二极耳卡槽350可以对应地设置一对或多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纽扣电池1,通过在绝缘密封圈300上设置第一极耳卡槽340和第二极耳卡槽350,可以将极芯400的第一极耳410和第二极耳420分别配卡入第一极耳卡槽340和第二极耳卡槽350,利用第一极耳卡槽340和第二极耳卡槽350分别对第一极耳410和第二极耳420进行定位,且保证第一极耳410与盖板200可靠电连接、第二极耳420与壳座100可靠电连接,由此,极芯400的第一极耳410和第二极耳420无需焊接,消除了狭小空间下焊接难度大和焊接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且避免了焊渣留在电池内部而引起的内部短路问题。此外,由于无需焊接极耳,利于壳座100的壳壁做薄,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纽扣电池1无需焊接极耳,具有工艺简单、电连接可靠、内部短路风险小、能量密度高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绝缘密封圈300为环状结构,具体包括连接环310和外圈320。
连接环310垂直于壳座100的轴向设置,连接环310设于壳座100的朝向盖板200的端面和盖板200的朝向壳座100的表面之间。外圈320连接于连接环310的外周沿且平行于壳座100的轴向,外圈320设于壳座100的侧壁和盖板200的侧壁之间,附图中示出了外圈320设于壳座100的外周面和盖板200的内周面之间得示例,当然,外圈320也可以设于壳座100的内周面和盖板200的外周面之间,具体可以根据壳座100和盖板200的相对直径大小设置。由此,绝缘密封圈300能够对壳座100和盖板200进行有效绝缘和密封。
其中,第一极耳卡槽340形成于连接环310和外圈320,第二极耳卡槽350形成于连接环310和外圈320,以保证对第一极耳410和第二极耳420的定位效果,且实现第一极耳410和第二极耳420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绝缘密封圈300还包括内圈330,内圈330连接于连接环310的内周沿且平行于壳座100的轴向,内圈330设于壳座100的侧壁和极芯400之间,例如,内圈330设于壳座100的内周面和极芯400的外周面之间,以对壳座100和极芯400进行绝缘和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极耳卡槽340包括第一径向部341和第一轴向部342。
第一径向部341形成于连接环310且沿连接环310的径向延伸,第一径向部341的内端贯通连接环310的内周面,第一径向部341的外端贯通连接环310的外周面。第一轴向部342形成于外圈320且沿外圈320的轴向延伸,第一轴向部342的一端与第一径向部341的外端相连,第一轴向部342贯通外圈320的外周面。
其中,第一极耳410配合于第一径向部341和第一轴向部342,第一极耳410的配合于第一轴向部342的部分与盖板200的内周面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极耳410包括自极芯400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部411、第一折弯部412、第二直线部413、第二折弯部414和第三直线部415,第一直线部411和第三直线部415沿壳座100的轴向延伸,第二直线部413沿壳座100的径向延伸,第二直线部413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于第一径向部341,第三直线部415配合于第一轴向部342且与盖板200的内周面电连接,第二折弯部414位于第一径向部341和第一轴向部342的连接处。
由此,第一极耳410通过折弯而配合于第一极耳卡槽340,且第一极耳410与盖板200的接触面积足够,保证了第一极耳410与盖板200电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为了方便第一极耳410的装配,第一轴向部342可以沿外圈320的厚度方向贯通外圈320,并在第三直线部415的内侧面和壳座100的外侧面之间填充第一高温绝缘胶5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极耳卡槽350包括第二径向部351和第二轴向部352。
第二径向部351形成于连接环310且沿连接环310的径向延伸,第二径向部351的内端贯通连接环310的内周面,第二径向部351的外端封闭。第二轴向部352形成于外圈320且沿外圈320的轴向延伸,第二轴向部352的一端与第二径向部351的外端相连,第二轴向部352贯通外圈320的内周面。
其中,第二极耳420配合于第二径向部351和第二轴向部352,第二极耳420的配合于第二轴向部352的部分与壳座100的外周面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极耳420包括自极芯400依次连接的第四直线部421、第三折弯部422、第五直线部423、第四折弯部424和第六直线部425,第四直线部421和第六直线部425沿壳座100的轴向延伸,第五直线部423沿壳座100的径向延伸,第五直线部423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于第二径向部351,第六直线部425配合于第二轴向部352且与壳座100的外周面电连接,第四折弯部424位于第二径向部351和第二轴向部352的连接处。
由此,第二极耳420通过折弯而配合于第二极耳卡槽350,且第二极耳420与壳座100的接触面积足够,保证了第二极耳420与壳座100电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为了方便第二极耳420的装配,第二轴向部352可以沿外圈320的厚度方向贯通外圈320,并在第六直线部425的外侧面和盖板200的内侧面之间填充第二高温绝缘胶5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图3和图6所示,壳座100包括底板110和侧围板120,侧围板120连接于底板110且沿底板110的周向环绕底板110。
盖板200包括顶板210和侧沿220,侧沿220连接于顶板210的外周沿且沿顶板210的周向环绕顶板210。
可选地,盖板200和壳座100通过卡扣结构紧固,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盖板200设有扣位221,扣位221可以分别形成于侧沿220的轴向中部及远离顶板210的一端,通过扣位221,将盖板200和壳座100卡装于一体。
举例而言,壳座100和盖板200可以通过在电池侧面两次机械滚压固定在一起,扣位221可以为滚压形成的槽,绝缘密封圈300受挤压形成密封。
具体地,第一极耳410处的扣位221可以先贴一层高温绝缘胶,再翻折第一极耳410于扣位221上,实现第一极耳410与盖板200电连接且与壳座100绝缘。
对于第二极耳420,可以先翻折第二极耳420于对应的扣位221上,再在其表面贴上一层高温绝缘胶,实现第二极耳420与壳座100电连接且与盖板200绝缘。
其中,连接环310设于侧围板120的端面和顶板210之间,外圈320设于侧围板120和侧沿220之间,外圈320延伸超出侧沿220,以保证绝缘和密封效果,第三直线部415与侧沿220电连接,第六直线部425与侧围板120电连接。
例如,侧沿220位于侧围板120的外周侧,外圈320设于侧围板120的外周面和侧沿220的内周面之间,第三直线部415与侧沿220的内周面电连接,第六直线部425与侧围板120的外周面电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侧沿220也可以位于侧围板120的内周侧,并对应设置绝缘密封圈300以及第一极耳410和第二极耳420的结构,以实现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纽扣电池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座,所述壳座内构造有容纳腔;
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壳座且封盖所述容纳腔;
绝缘密封圈,所述绝缘密封圈设于所述壳座和所述盖板之间且密封所述壳座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缝隙,所述绝缘密封圈设有第一极耳卡槽和第二极耳卡槽;
极芯,所述极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具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配合于所述第一极耳卡槽且与所述盖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配合于所述第二极耳卡槽且与所述壳座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圈包括:
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设于所述壳座的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和所述盖板的朝向所述壳座的表面之间;
外圈,所述外圈连接于所述连接环的外周沿,所述外圈设于所述壳座的侧壁和所述盖板的侧壁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极耳卡槽和所述第二极耳卡槽形成于所述连接环和所述外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圈还包括:
内圈,所述内圈连接于所述连接环的内周沿,所述内圈设于所述壳座的侧壁和所述极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卡槽包括:
第一径向部,所述第一径向部沿所述连接环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径向部的内端贯通所述连接环的内周面且外端贯通所述连接环的外周面;
第一轴向部,所述第一轴向部沿所述外圈的轴向延伸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径向部的外端相连,所述第一轴向部贯通所述外圈的外周面;
其中,所述第一极耳配合于所述第一径向部和所述第一轴向部,所述第一极耳的配合于所述第一轴向部的部分与所述盖板的内周面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包括自所述极芯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部、第一折弯部、第二直线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直线部,所述第二直线部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于所述第一径向部,所述第三直线部配合于所述第一轴向部且与所述盖板的内周面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耳卡槽包括:
第二径向部,所述第二径向部沿所述连接环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径向部的内端贯通所述连接环的内周面且外端封闭;
第二轴向部,所述第二轴向部沿所述外圈的轴向延伸且一端与所述第二径向部的外端相连,所述第二轴向部贯通所述外圈的内周面;
其中,所述第二极耳配合于所述第二径向部和所述第二轴向部,所述第二极耳的配合于所述第二轴向部的部分与所述壳座的外周面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耳包括自所述极芯依次连接的第四直线部、第三折弯部、第五直线部、第四折弯部和第六直线部,所述第五直线部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于所述第二径向部,所述第六直线部配合于所述第二轴向部且与所述壳座的外周面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座包括:
底板;
侧围板,所述侧围板连接于所述底板且沿所述底板的周向环绕所述底板;
其中,所述连接环设于所述侧围板的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和所述盖板的朝向所述侧围板的表面之间,所述外圈设于所述侧围板和所述盖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
顶板;
侧沿,所述侧沿连接于所述顶板的外周沿且沿所述顶板的周向环绕所述顶板;
其中,所述连接环设于所述壳座的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和所述顶板的朝向所述壳座的表面之间,所述外圈设于所述壳座和所述侧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壳座通过卡扣结构紧固。
CN202020220198.5U 2020-02-27 2020-02-27 纽扣电池 Active CN210379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0198.5U CN210379131U (zh) 2020-02-27 2020-02-27 纽扣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0198.5U CN210379131U (zh) 2020-02-27 2020-02-27 纽扣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79131U true CN210379131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57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20198.5U Active CN210379131U (zh) 2020-02-27 2020-02-27 纽扣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79131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4912A (zh) * 2020-04-24 2020-06-30 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电连接方法及电连接结构和产品
CN111370636A (zh) * 2020-05-11 2020-07-03 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焊接痕迹纽扣电池的生产方法及所制得的纽扣电池
CN111864251A (zh) * 2020-08-31 2020-10-30 深圳市力电电池有限公司 豆式电池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WO2021253192A1 (zh) * 2020-06-15 2021-12-2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WO2022007031A1 (zh) * 2020-07-10 2022-01-13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纽扣电池
CN114846678A (zh) * 2020-07-01 2022-08-02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纽扣式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4930619A (zh) * 2020-09-23 2022-08-19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纽扣型二次电池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4912A (zh) * 2020-04-24 2020-06-30 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电连接方法及电连接结构和产品
CN111370636A (zh) * 2020-05-11 2020-07-03 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焊接痕迹纽扣电池的生产方法及所制得的纽扣电池
WO2021253192A1 (zh) * 2020-06-15 2021-12-2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CN114846678A (zh) * 2020-07-01 2022-08-02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纽扣式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007031A1 (zh) * 2020-07-10 2022-01-13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纽扣电池
CN111864251A (zh) * 2020-08-31 2020-10-30 深圳市力电电池有限公司 豆式电池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CN114930619A (zh) * 2020-09-23 2022-08-19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纽扣型二次电池
EP4071899A4 (en) * 2020-09-23 2024-05-01 LG Energy Solution, Ltd. BUTTON TYPE SECONDARY BATTERY
CN114930619B (zh) * 2020-09-23 2024-09-20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纽扣型二次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79131U (zh) 纽扣电池
US11482761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CN210379130U (zh) 纽扣电池
US8999568B2 (en)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an electrode terminal including a collecting plate, a connecting part, and a terminal part
CN113629329B (zh)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US12119503B2 (en) Cap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JP4312296B2 (ja) 二次電池のキャップアセンブリ
CN113871763B (zh) 圆柱形电池的壳体、圆柱形电池及圆柱形电池的安装方法
CN218334016U (zh) 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
CN219066988U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动力装置
CN217009372U (zh) 电池
WO2022000556A1 (zh) 扣式电池
KR101222261B1 (ko) 이차 전지
CN211507752U (zh) 扣式电池
KR101233514B1 (ko) 이차 전지
KR101113557B1 (ko) 이차전지
JP4128694B2 (ja) 二次電池のキャップ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1789105U (zh) 纽扣电池
CN220021336U (zh) 电池的盖板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219717208U (zh) 电池
CN208225930U (zh) 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CN219203440U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电子设备
JP2000164198A5 (zh)
US9190637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15498332B (zh) 盖板总成及储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