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9476U - 螺母装配管端机构 - Google Patents

螺母装配管端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9476U
CN216829476U CN202123278449.9U CN202123278449U CN216829476U CN 216829476 U CN216829476 U CN 216829476U CN 202123278449 U CN202123278449 U CN 202123278449U CN 216829476 U CN216829476 U CN 216829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ipe
nut
di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784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sun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su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sun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su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784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9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9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9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包括:机台;夹紧组件,设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夹紧管件;推料组件,设于所述机台上并与所述夹紧组件相对设置,所述推料组件包括用于承接螺母的定位槽及第一驱动件,所述定位槽设有缺口;平移组件,设于所述机台上并用于带动所述推料组件横向移动至使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管件的轴线方向相对,以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定位槽内的螺母向着所述管件的轴向方向移动以使螺母套装在所述管件的管端上。实现了螺母与管端的自动装配。

Description

螺母装配管端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母装配管端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连接固定管件,通常会在管件的管端中套装螺母,通常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先将管件的管端进行加工,然后再将螺母套装在管件的管端上,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实现螺母自动套装在管件的管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包括:
机台;
夹紧组件,设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夹紧管件;
推料组件,设于所述机台上并与所述夹紧组件相对设置,所述推料组件包括用于承接螺母的定位槽及第一驱动件,所述定位槽设有缺口;
平移组件,设于所述机台上并用于带动所述推料组件横向移动至使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管件的轴线方向相对,以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定位槽内的螺母向着所述管件的轴向方向移动以使螺母套装在所述管件的管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推料组件还包括推料支架、设于所述推料支架上的支撑部,所述推料支架设于所述平移组件上,所述支撑部形成有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部伸入所述支撑部内并用于推动所述定位槽内的螺母。
进一步地,还包括送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包括振动盘及送料管,所述送料管位于所述推料组件的上方,在所述送料管的输出口的位置上设有能逐一将送料管上的螺母输送到定位槽上的定位装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模具组件,设于所述平移组件上并正对与所述夹紧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多个管端加工模具,多个所述管端加工模具沿所述机台的横向方向并排设置,每个所述管端加工模具均配置有用于驱动其沿所述管件轴向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平移组件带动所述模具组件横向移动,以使所述管端加工模具与所述管件的轴线方向相对,以通过管端加工模具以对管件进行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组件包括第一管端加工模具、第二管端加工模具、第三管端加工模具及第四管端加工模具,所述第一管端加工模具、第二管端加工模具、第三管端加工模具为扩口模具或缩口模具,所述第四管端加工模具为倒角模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端加工模具、第二管端加工模具、第三管端加工模具的第二驱动件均为油缸,所述扩口模具或缩口模具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油缸的直冲机构上,所述第四管端加工模具的第二驱动件为第二电机,所述倒角模具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所连接夹头机构上,所述模具组件还包括第二导轨、第二滑块及轴向平台,所述第二导轨设于所述平移组件上,所述轴向平台通过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轴向平台上,所述轴向平台驱动连接有用于驱动第四管端加工模具轴向移动的第三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块、平移台、丝杆、丝杆螺母、连接件及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导轨设于所述机台上且沿所述机台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平移台通过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推料组件设于所述平移台上,所述丝杆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平移台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丝杆螺母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丝杆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料组件及移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用于管件的上料,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用于放置多个管件的储料仓,在储料仓的输出端设有接收所述管件的接收台,在接收台上设有多个用于架设管件的工位槽,所述接收台下方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接收台升降的第三气缸,所述移料组件用于将所述接收台上的管件移送到所述夹紧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移料组件包括设于机台上方的移料支架、安装在移料支架的气动手指、驱动所述气动手指升降运动的第四气缸以及带动所述气动手指横向移动的第五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辅助夹持组件,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包括夹持爪及驱动所述夹持爪横向移动的第六气缸,所述辅助夹持组件用于在所述螺母套装在所述管件上后对所述管端的端部进行辅助夹持以对管端进行加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本实用新型中,管件通过夹紧组件进行夹紧固定,保证管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移,之后平移组件带动推料组件横向移动至使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管件的轴线方向相对,使得定位槽内的螺母与管件处于同一轴线上,然后第一驱动件启动,驱动定位槽内的螺母向着所述管件的轴向方向移动以使螺母穿套在所述管件的管端,完成螺母与管件的自动装配。相比传统的人工装配,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螺母自动装配到管件上,自动化程度较高,提高了装配效率,省时又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的整体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的整体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的推料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的模具组件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的模具组件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的夹紧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的上料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的移料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管件;2、螺母;100、机台;200、夹紧组件;201、夹持部;202、夹持爪;203、第六气缸;300、推料组件;301、定位槽;302、推料支架;303、支撑部;304、第一驱动件;305、定位装置;400、模具组件;401、第一管端加工模具;402、第二管端加工模具;403、第三管端加工模具;404、第四管端加工模具;405、第二电机;406、第二导轨;407、第二滑块;408、轴向平台;409、第三电机;410、第二驱动件;500、平移组件;501、第一导轨;502、第一滑块;503、平移台;504、丝杆;505、丝杆螺母;506、连接件;507、第一电机;600、送料组件;601、振动盘;602、送料管;700、上料组件;701、储料仓;702、接收台;703、工位槽;704、第三气缸;800、移料组件;801、移料支架;802、气动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一个”、“另一个”等用于区分相似的元件,这些术语以及其它类似术语不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各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采用相应的附图标记(例如,以“1XX”和“2XX”标识的元件结构相同、功能类似)。
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包括:
机台100;
夹紧组件200,设于所述机台100上用于夹紧管件1;
推料组件300,设于所述机台100上并与所述夹紧组件200相对设置,所述推料组件300包括用于承接螺母2的定位槽301及第一驱动件304,所述定位槽301设有缺口;
平移组件500,设于所述机台100上并用于带动所述推料组件300横向移动以使所述定位槽301与所述管件1的轴线方向相对,以通过第一驱动件304驱动所述定位槽301内的螺母2向着所述管件1的轴向方向移动以使螺母2套装在所述管件1的管端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管件1通过夹紧组件200进行夹紧固定,保证管件1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移,之后平移组件500带动推料组件300横向移动至使所述定位槽301与所述管件1的轴线方向相对,使得定位槽301内的螺母2与管件1处于同一轴线上,然后第一驱动件304启动,驱动定位槽301内的螺母2向着所述管件1的轴向方向移动以使螺母2穿套在所述管件1的外部,完成螺母2自动装配在管件1的管端外部。相比传统的人工装配,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螺母2自动装配到管件1上,自动化程度较高,提高了装配效率,省时又省力。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推料组件300还包括推料支架302、设于所述推料支架302上的支撑部303,所述推料支架302设于所述平移组件500上,所述支撑部303形成有所述定位槽301,所述第一驱动件304安装于所述支撑部303上,所述第一驱动件304的驱动部伸入所述支撑部303内并用于推动所述定位槽301内的螺母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04为第一气缸或第一油缸,优选为驱动油缸,液压驱动具有稳定性好,运动速度稳定,压力大小容易控制,且定位准确等优点,从而能够稳定顺畅推动螺母2。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送料组件600,所述送料组件600包括振动盘601及送料管602,所述送料管602位于所述推料组件300的上方,在所述送料管602的输出口的位置上设有能逐一将送料管602上的螺母2输送到定位槽301上的定位装置305。振动盘601将螺母2输送到送料管602上,通过定位装置305将送料管602上的螺母2逐一输送到定位槽301上,实现逐一排列,方便推料组件300将螺母2套装在管件1上,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节省人工成本。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模具组件400,设于所述平移组件500上并正对与所述夹紧组件200,所述模具组件400包括多个管端加工模具,多个所述管端加工模具沿所述机台100的横向方向并排设置,每个所述管端加工模具均配置有用于驱动其沿所述管件1轴向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件410;所述平移组件500带动所述模具组件400横向移动,以使所述管端加工模具与所述管件1的轴线方向相对,以通过管端加工模具以对管件1进行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螺母2装配前,先对管件1的管端进行加工,通过平移组件500带动模具组件400移动,使得管端加工模具对准管件1,然后,第二驱动件410驱动管端加工模具轴向运动,使得管端加工模具对管件1的管端进行加工,可以是扩口加工或缩口加工或倒角加工,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端进行加工。本实施例的管端加工模具设有多个,使之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对管端进行不同类型的加工,不仅有利于减少管端加工的占用面积,还有利于提升管端的加工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模具组件400包括第一管端加工模具401、第二管端加工模具402、第三管端加工模具403及第四管端加工模具404,所述第一管端加工模具401、第二管端加工模具402、第三管端加工模具403为扩口模具或缩口模具,所述第四管端加工模具404为倒角模具。这样可以对管件1的管端进行扩口、缩口、倒角加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端加工模具401、第二管端加工模具402、第三管端加工模具403的第二驱动件410均为油缸,所述扩口模具或缩口模具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油缸的直冲机构上,所述第四管端加工模具404的第二驱动件410为第二电机405,所述倒角模具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405输出轴所连接夹头机构上,所述模具组件400还包括第二导轨406、第二滑块407及轴向平台408,所述第二导轨406设于所述平移组件500上,所述轴向平台408通过第二滑块407与所述第二导轨40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05安装在所述轴向平台408上,所述轴向平台408驱动连接有用于驱动第四管端加工模具404轴向移动的第三电机409。本实施例的第一管端加工模具401、第二管端加工模具402、第三管端加工模具403采用油缸驱动,具有稳定性好,运动速度稳定,压力大小容易控制,且定位准确等优点,从而能够对管件1的管端进行可靠加工。第四管端加工模具404采用电机驱动,使得第四管端加工模具404能对管件1进行旋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平移组件500包括第一导轨501、第一滑块502、平移台503、丝杆504、丝杆螺母505、连接件506及第一电机507,所述第一导轨501设于所述机台100上且沿所述机台10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平移台503通过所述第一滑块502与所述第一导轨501滑动连接,所述推料组件300设于所述平移台503上,所述丝杆504沿所述第一导轨501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丝杆螺母505与所述丝杆504螺纹连接,所述平移台503通过所述连接件506与所述丝杆螺母505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0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丝杆504驱动连接。通过丝杆螺母505驱动方式,能够实现平移台503平稳运行,且能实现精确控制平移台503在机台100上滑动距离。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上料组件700及移料组件800,所述上料组件700用于管件1的上料,所述上料组件700包括用于放置多个管件1的储料仓701,在储料仓701的输出端设有接收所述管件1的接收台702,在接收台702上设有多个用于架设管件1的工位槽703,所述接收台702下方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接收台702升降的第三气缸704,所述移料组件800用于将所述接收台702上的管件1移送到所述夹紧组件200上。通过上料组件700和移料组件800的相配合,提升管件1的上料效率,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上料的自动化程度,提升管件1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移料组件800包括设于机台100上方的移料支架801、安装在移料支架801的气动手指802、驱动所述气动手指802升降运动的第四气缸以及带动所述气动手指802横向移动的第五气缸。气动手指802在机台100上方进行移送管件1,有效地利用了高度方向上的空间,有利于减小占用面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组件200的两侧分别设有辅助夹持组件,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包括夹持爪202及驱动所述夹持爪202横向移动的第六气缸203,所述辅助夹持组件用于在所述螺母2套装在所述管件1上后对所述管端的端部进行辅助夹持以对管端进行加工。在本实施例中,夹紧组件200包括用于夹持管件1的夹持部201,夹持部201具有与管件1相配合的夹持腔。螺母2装配完成后,第六气缸203带动夹持爪202运动,使之夹紧管件1的管端,同时对螺母2进行阻隔,防止管端加工模具损坏螺母2;然后再通过管端加工模具对管件1的端部进行扩口加工,完成管件1的加工。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台(100);
夹紧组件(200),设于所述机台(100)上用于夹紧管件(1);
推料组件(300),设于所述机台(100)上并与所述夹紧组件(200)相对设置,所述推料组件(300)包括用于承接螺母(2)的定位槽(301)及第一驱动件(304),所述定位槽(301)设有缺口;
平移组件(500),设于所述机台(100)上并用于带动所述推料组件(300)横向移动至使所述定位槽(301)与所述管件(1)的轴线方向相对,以通过第一驱动件(304)驱动所述定位槽(301)内的螺母(2)向着所述管件(1)的轴向方向移动以使螺母(2)套装在所述管件(1)的管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组件(300)还包括推料支架(302)、设于所述推料支架(302)上的支撑部(303),所述推料支架(302)设于所述平移组件(500)上,所述支撑部(303)形成有所述定位槽(301),所述第一驱动件(304)安装于所述支撑部(303)上,所述第一驱动件(304)的驱动部伸入所述支撑部(303)内并用于推动所述定位槽(301)内的螺母(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料组件(600),所述送料组件(600)包括振动盘(601)及送料管(602),所述送料管(602)位于所述推料组件(300)的上方,在所述送料管(602)的输出口的位置上设有能逐一将送料管(602)上的螺母(2)输送到定位槽(301)上的定位装置(30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具组件(400),设于所述平移组件(500)上并正对与所述夹紧组件(200),所述模具组件(400)包括多个管端加工模具,多个所述管端加工模具沿所述机台(100)的横向方向并排设置,每个所述管端加工模具均配置有用于驱动其沿所述管件(1)轴向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件(410);所述平移组件(500)带动所述模具组件(400)横向移动,以使所述管端加工模具与所述管件(1)的轴线方向相对,以通过管端加工模具以对管件(1)进行加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400)包括第一管端加工模具(401)、第二管端加工模具(402)、第三管端加工模具(403)及第四管端加工模具(404),所述第一管端加工模具(401)、第二管端加工模具(402)、第三管端加工模具(403)为扩口模具或缩口模具,所述第四管端加工模具(404)为倒角模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端加工模具(401)、第二管端加工模具(402)、第三管端加工模具(403)的第二驱动件(410)均为油缸,所述扩口模具或缩口模具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油缸的直冲机构上,所述第四管端加工模具(404)的第二驱动件(410)为第二电机(405),所述倒角模具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405)输出轴所连接夹头机构上,所述模具组件(400)还包括第二导轨(406)、第二滑块(407)及轴向平台(408),所述第二导轨(406)设于所述平移组件(500)上,所述轴向平台(408)通过第二滑块(407)与所述第二导轨(40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05)安装在所述轴向平台(408)上,所述轴向平台(408)驱动连接有用于驱动第四管端加工模具(404)轴向移动的第三电机(40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500)包括第一导轨(501)、第一滑块(502)、平移台(503)、丝杆(504)、丝杆螺母(505)、连接件(506)及第一电机(507),所述第一导轨(501)设于所述机台(100)上且沿所述机台(10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平移台(503)通过所述第一滑块(502)与所述第一导轨(501)滑动连接,所述推料组件(300)设于所述平移台(503)上,所述丝杆(504)沿所述第一导轨(501)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丝杆螺母(505)与所述丝杆(504)螺纹连接,所述平移台(503)通过所述连接件(506)与所述丝杆螺母(505)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0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丝杆(504)驱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组件(700)及移料组件(800),所述上料组件(700)用于管件(1)的上料,所述上料组件(700)包括用于放置多个管件(1)的储料仓(701),在储料仓(701)的输出端设有接收所述管件(1)的接收台(702),在接收台(702)上设有多个用于架设管件(1)的工位槽(703),所述接收台(702)下方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接收台(702)升降的第三气缸(704),所述移料组件(800)用于将所述接收台(702)上的管件(1)移送到所述夹紧组件(200)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组件(800)包括设于机台(100)上方的移料支架(801)、安装在移料支架(801)的气动手指(802)、驱动所述气动手指(802)升降运动的第四气缸以及带动所述气动手指(802)横向移动的第五气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装配管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200)的两侧分别设有辅助夹持组件,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包括夹持爪(202)及驱动所述夹持爪(202)横向移动的第六气缸(203),所述辅助夹持组件用于在所述螺母(2)套装在所述管件(1)上后对所述管端的端部进行辅助夹持以对管端进行加工。
CN202123278449.9U 2021-12-23 2021-12-23 螺母装配管端机构 Active CN216829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8449.9U CN216829476U (zh) 2021-12-23 2021-12-23 螺母装配管端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8449.9U CN216829476U (zh) 2021-12-23 2021-12-23 螺母装配管端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9476U true CN216829476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11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78449.9U Active CN216829476U (zh) 2021-12-23 2021-12-23 螺母装配管端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9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63848A (zh) 一种全自动倒角设备
CN112338116A (zh) 轴承环胚自动成型装置
CN216829476U (zh) 螺母装配管端机构
CN210499215U (zh) 一种双卡压弯头自动生产线
CN218253835U (zh) 一种用于加工法兰盘的数控对置钻孔倒角机
CN215697663U (zh) 一种用机械手移料的轴承套圈生产设备
CN215279695U (zh) 轴承环胚自动成型装置
CN211465373U (zh) 电磁阀动铁自动装配装置
CN214518742U (zh) 一种紫铜直管双斜口下料机
CN209886464U (zh) 一种二节轨下轨自动连冲设备
CN211332140U (zh) 一种压缩机气缸座用倒角机
CN209792389U (zh) 一种三通管件自动冲孔翻边平口一体机
CN219900698U (zh) 激光切割设备
CN217619018U (zh) 同轴管镗孔扩缩口及冲孔自动线
CN111761371A (zh) 一种主阀体冲孔机
CN206763684U (zh) 一种精密铜管全自动成型机
CN201534221U (zh) 液压挺杆柱塞套自动加工装置
CN219004605U (zh) 一种法兰沉台自动加工装置
CN213895627U (zh) 割头机上的杯体顶紧机构
CN220445619U (zh) 油泵转子磁钢压装设备
CN218057355U (zh) 螺栓加工设备的上料装置
CN211614868U (zh) 一种天沟自动化打孔、攻丝、开槽、切割一体机
CN210499207U (zh) 一种单卡和环压直通自动成型机
CN216966085U (zh) 一种横管冲压生产线
CN219336760U (zh) 一种管件缩口平口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