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05603U - 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05603U
CN216805603U CN202122407403.6U CN202122407403U CN216805603U CN 216805603 U CN216805603 U CN 216805603U CN 202122407403 U CN202122407403 U CN 202122407403U CN 216805603 U CN216805603 U CN 216805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ull rod
steering
rotating shaf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74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硕迪
陈义龙
郝少维
张爽
唐喜媛
冯岩
吕知先
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Hafei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Hafei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Hafei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Hafei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74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05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05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05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包括:托车转向机构、车承载机构和机身连接机构;托车转向机构中,前车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转动轴组件与轮胎组件相连接,中部通过转向块组件与车把相连接,转向块组件的两侧分别通过1个拉杆与同侧的转动轴组件连接;机身连接机构包括:与总装机身形成的硬连接,以及与总装机身形成的软连接;托车承载机构包括:车体、后车梁、中间梁、加强筋、木托、可调托架、多个连接板、另外2个轮胎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转运托车由于采用钢焊接、分体式结构,从而导致需要频繁的装卸操作,各分体结构均需安装脚轮而使得整体拖车的脚轮数量大,以及存在托车整体转向半径较大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非标地面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直升机在部装车间完成密封工序后,需利用转运托车将其运送到淋雨试验间进行淋雨试验;通过试验后,再利用转运托车将其运送到总装车间进行下一步装配工作。因此,总装机身转运托车往返于不同工序、不同车间,其结构需满足使用频率高,结构适应性强的要求。
根据直升机装配工序,当总装机身被运往到总装车间指定站位后,需利用千斤顶将总装机身架起,此时,转运托车从机身下方抽离。由于千斤顶布局位置呈底边2100mm,高6016mm的等腰三角形,且总装各站位间距不足8000mm,为确保转运托车的顺利抽离,传统转运托车多采用钢焊接、分体式结构,各分体结构采用杆铰链式连接。该结构的转运托车需不断进行装卸操作,且各分体结构均需安装脚轮,导致托车脚轮数量大。另外,传统转运托车采用定向牵引万向脚轮的转向方式,导致托车整体转向半径较大,转向过程十分费力。再者,万向脚轮承载能力有限,长期承载重物,多出现漏气现象,进一步加大托车转运操作难度,直接影响转运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以解决现有转运托车由于采用钢焊接、分体式结构,从而导致需要频繁的装卸操作,各分体结构均需安装脚轮而使得整体拖车的脚轮数量大,以及存在托车整体转向半径较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包括:托车转向机构、车承载机构和机身连接机构;所述托车转向机构包括:2个转动轴组件、前车梁2、转向块组件3、2个拉杆4、车把6和2个轮胎组件28;所述托车承载机构包括:车体7、后车梁8、中间梁33、加强筋 9、第1木托10、第2木托11、第1可调托架12、第2可调托架13、多个连接板、另外2个轮胎组件28、专用圆柱体螺栓29和弹性螺母块30;所述机身连接机构包括:与总装机身形成硬连接的抽拉杆18、支座19、2根连接杆22、第 1螺栓20、第2螺栓21、保护套23,以及与总装机身形成软连接的两套螺纹耳组件24、卸扣25、栓紧器26和吊耳27;
其中,所述托车转向机构中,前车梁2横向安装于车体7的前部,前车梁 2的两端一一对应的通过1个转动轴组件与1个轮胎组件28相连接,其中部通过转向块组件3与车把6相连接,转向块组件3的两侧分别通过1个拉杆4与同侧的转动轴组件连接,用于通过拉动车把6带动转向块组件3和拉杆4,使得与前车梁2连接的2个轮胎组件28移动;
所述托车承载机构中,所述车体7设置为矩形框体结构,其前部通过加强筋9与前车梁2连接,其中后部通过加强筋9与后车梁8连接,后车梁8两端分别连接1个轮胎组件28,且后车梁8和与其连接的轮胎组件28均位于框体结构的内部,使得车体7安装有后车梁8的区域可在千斤顶围成区域内出入,在车体7中部,横向间隔设置有中间梁33,车体7的四角和中间梁33设置有连接板,并通过专用圆柱体螺栓29和弹性螺母块30对连接板进行固定安装;一组第1木托10和第1可调托架12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后,整体安装在一个中间梁33上,一组第2木托11和第2可调托架13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后,整体安装在前车梁2或后车梁8后侧的连接板上,用于通过4组木托和可调托架承载机身结构;
所述机身连接机构用于在转运过程中固定总装机身,支座19横向设置于车体7的中部,用于将抽拉杆18套设在支座19内部、且抽拉杆18的两端可在支座19端部进行抽拉;所述连接杆22的一端采用第1螺栓20与嵌套在支座19 内的抽拉杆18一端的叉耳连接,另一端采用第2螺栓21和保护套23与总装机身连接,形成所述总装机身的硬连接;两个吊耳27分别固定安装在车体7后端的两侧,螺纹耳组件24和卸扣25采用螺栓连接后,通过栓紧器26与一个吊耳 27连接,形成所述总装机身的软连接。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
所述2个转动轴组件包括设置为对称结构的第1转动轴组件1和第2转动轴组件5;
每个转动轴组件包括:同轴安装的前梁轴套1-1、前梁套筒1-2和前梁转动轴1-3,前梁转动轴1-3的外侧轴体设置为多级台阶结构,依次套设安装前梁弹簧挡圈1-6、前梁第2角接触球轴承1-5、前梁套筒1-2、前梁第1角接触球轴承1-4、前梁止动垫圈1-8后,整体嵌套到前梁轴套1-1内,并采用前梁圆螺母 1-7固定连接一防尘盖,前梁轴套1-1的外端面通过配合安装的前梁螺钉1-9和前梁螺母1-10与相应位置的轮胎组件28连接;前梁转动轴1-3的内侧端部连接有轴承套1-15,且轴承套1-15内安装有两个第2角接触球轴承1-5,该轴承套1-15套设有转动轴连接杆1-16,转动轴连接杆1-16的端部安装有配套使用的销轴1-11和第1螺母1-14,以及安装在销轴1-11与转动轴1-3之间的第1 垫圈1-13,安装在第1螺母1-14与转动轴1-3之间的尼龙垫圈1-12,转动轴连接杆1-16通过端部设置的连接结构与拉杆4连接,并通过前梁转动轴1-3内侧端部的轴承套1-15与前车梁2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
所述前车梁2包括:转向支架2-1,设置于转向支架2-1两端的转动轴连接组件,设置在转向支架2-1中部的转向块连接组件;
其中,所述转向块连接组件用于与转向块组件3连接,其包括:套设在转向支架2-1中部的第1铜套2-2,穿过第1铜套2-2端部双叉耳的轴销2-5,以及配合安装的第2垫圈2-6和第1开口销2-8;
每个所述转动轴连接组件用于与相应位置的转动轴组件连接,其包括:套设在转向支架2-1端部的第2铜套2-3,穿过第2铜套2-3端部双叉耳的第1转动销2-4,以及配合安装的第3垫圈2-7和第1开口销2-8。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
所述转向块组件3包括:U形结构的转向臂3-1,其开口端开设有双耳孔,且双耳孔内套设有第3铜套3-2,通过第3铜套3-2与转向块连接组件连接,其中部两侧对称开设有2组双耳孔,且每个孔内套设有第4铜套3-4和安装套,第2转动销3-5穿过1组双耳孔后端部通过第2开口销3-7固定,其中部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拉杆4,其闭口端设置有通孔,且通孔内套设有止动销3-8,并通过止动销3-8与车把6连接;
每个所述拉杆4包括:拉杆连接杆4-1,安装于拉杆连接杆4-1端部的杆端关节轴承4-2,以及安装于拉杆连接杆4-1与杆端关节轴承4-2之间的薄螺母 4-3,其所述拉杆连接杆4-1的一端采用左旋螺纹连接,另一端采用右旋螺纹连接。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
所述后车梁8包括:后车梁支架8-6、通过沉头螺钉8-14连接于后车梁支架8-6两端的固定轴8-7,以及设置于固定轴8-7端部、且用于连接轮胎组件28 的轮胎连接组件;所述固定轴8-7端部设置为多级台阶结构;
其中,每个轮胎连接组件包括:依次套设安装在固定轴8-7端部的后梁弹簧挡圈8-10、后梁第2角接触球轴承8-9、后梁套筒8-4、后梁第1角接触球轴承8-8、后梁止动垫圈8-12后,整体嵌套到后梁轴套8-1内,并采用盘头螺钉 8-13将后梁防尘盖8-5固定安装在后梁轴套8-1的端部,后梁轴套8-1的外端面通过配合安装的后梁螺钉8-2和后梁螺母8-3与相应位置的轮胎组件28连接。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
所述第1可调托架12和第2可调托架13分别包括:架体12-1,以及设置于架体12-1两侧底部的可调组件;
其中,每套可调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连接头12-2、丝杠12-3、手轮12-9、底座12-4、底部垫圈12-12和托架螺栓12-10;所述连接头12-2通过托架销轴12-5与架体12-1底部的双叉耳相连接,连接头12-2与丝杠12-3顶端通过圆柱销12-7相连接,手轮12-9和底座12-4均套设在丝杠12-3上,且丝杠12-3通过托架螺钉12-8与底座12-4相连接,托架螺栓12-10穿过底部垫圈 12-12安装在丝杠12-3的底端。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所述连接杆22包括:可调接头22-1、下拉杆22-2、上拉杆22-3、叉耳22-4、垫片22-5及锁紧螺母22-6;
其中,所述可调接头22-1的一端连接下拉杆22-2,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 22-6和垫片22-5连接上拉杆22-3,且垫片22-5与上拉杆22-3之间设置有叉耳22-4,其下拉杆22-2通过第1螺栓20与嵌套在支座19内的抽拉杆18的一端连接,其上拉杆22-3和叉耳22-4通过第2螺栓21和保护套23与总装机身连接。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还包括:支撑组件31 和工具箱32;
其中,所述支撑组件31安装在车体7的框架结构的下部上,且呈对称布设;所述工具箱32安装在车体7框架结构中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从总装机身装配工序和总装站位布局的角度考虑,首先大幅减少车轮数量,改进转向方式,实现托车在机身下方的整体抽离,并提升转运托车转向的便捷性,提高转运效率;其次,对车体材料、连接方式进行改进,在满足托车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托车外廓尺寸,美化托车外观;再次,改进托车与机身的连接方式,降低转运过程中,托车结构磨损机身的风险。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摒弃了传统钢焊接、分体式结构,继而采用铝型材螺接,一体式结构,保证托车强度的同时,降低托车外廓尺寸;并且,优化托车转向机构和与机身连接机构,最大程度降低托车转向半径,提升托车转向便捷性,提高转运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包括图1a、图1b和图1c,其中,图1a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 1b为主视图,图1c为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托车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转动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包括图3a、图3b、图3c和图3d,其中,图3a为主视图,图3b为图3a的右视图,图3c为图3a中A-A剖面的截面图,图3d 为图3a中B-B剖面的截面图;
图4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前车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包括图4a和图4b,其中,图4a为主视图,图4b为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转向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包括图5a、图5b和图5c,其中,图5a为主视图,图5b为俯视图,图5c为图5b中A-A剖面的截面图;
图6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后车梁的结构示意图,图7包括图7a和图7b,其中,图7a为俯视图,图7b为图 7a中A-A剖面的截面图;
图8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可调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包括图8a和图8b,其中,图8a为主视图,图8b为侧视图;
图9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螺纹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上述背景技术中已经说明,由于传统转运托车多采用钢焊接、分体式结构,各分体结构采用杆铰链式连接。该结构的转运托车需不断进行装卸操作,且各分体结构均需安装脚轮,导致托车脚轮数量大。另外,传统转运托车采用定向牵引万向脚轮的转向方式,导致托车整体转向半径较大,转向过程十分费力。再者,万向脚轮承载能力有限,长期承载重物,多出现漏气现象,进一步加大托车转运操作难度,直接影响转运效率。
针对上述传统转运托车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该转运托车摒弃传统钢焊接、分体式结构,继而采用铝型材螺接,一体式结构,保证托车强度的同时,降低托车外廓尺寸;并且,优化托车转向机构和与机身连接机构,最大程度降低托车转向半径,提升托车转向便捷性,提高转运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托车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b为主视图,图1c为俯视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主要包括三部分结构:托车转向机构、车承载机构和机身连接机构。
参照图1和图2所示,转向机构的结构件包括:2个转动轴组件、前车梁2、转向块组件3、2个拉杆4、车把6和2个轮胎组件28;托车承载机构的结构件包括:车体7、后车梁8、2个中间梁33、加强筋9、第1木托10、第2木托 11、第1可调托架12、第2可调托架13、多个连接板、另外2个轮胎组件28、专用圆柱体螺栓29和弹性螺母块30;机身连接机构的结构件包括:与总装机身形成硬连接的抽拉杆18、支座19、2根连接杆22、第1螺栓20、第2螺栓 21、保护套23,以及与总装机身形成软连接的两套螺纹耳组件24、卸扣25、栓紧器26和吊耳27。
如图2所示托车转向机构的结构中,前车梁2横向安装于车体7的前部,前车梁2的两端一一对应的通过1个转动轴组件与1个轮胎组件28相连接,其中部通过转向块组件3与车把6相连接,转向块组件3的两侧分别通过1个拉杆4与同侧的转动轴组件连接,用于通过拉动车把6带动转向块组件3和拉杆 4,使得与前车梁2连接的2个轮胎组件28移动。
如图1所示,托车承载机构的结构中,车体7设置为矩形框体结构,其前部通过加强筋9与前车梁2连接,其中后部通过加强筋9与后车梁8连接,后车梁8两端分别连接1个轮胎组件28,且后车梁8和与其连接的轮胎组件28 均位于框体结构的内部,使得车体7安装有后车梁8的区域可在千斤顶围成区域内出入,在车体7中部,横向间隔设置有2个中间梁33,车体7的四角和中间梁33设置有连接板,并通过专用圆柱体螺栓29和弹性螺母块30对连接板进行固定安装;一组第1木托10和第1可调托架12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后,整体安装在一个中间梁33上,一组第2木托11和第2可调托架13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后,整体安装在前车梁2或后车梁8后侧的连接板上,用于通过4组木托和可调托架承载机身结构。
在实际应用中,连接件可以包括如图1所示的1号连接板14、2号连接板 15、3号连接板16、4号连接板17;其中,车体7前端的两个角采用1号连接板14和2号连接板15进行结构加强,车体7前端的两个角采用3号连接板16 和4号连接板17进行结构加强,车体7中部的中间梁33采用3号连接板16 进行结构加强;上述连接板中,1号连接板14和4号连接板17可以为L型连接板,2号连接板15和3号连接板16可以为平板。
如图1所示,机身连接机构用于在转运过程中固定总装机身,支座19横向设置于车体7的中部,用于将抽拉杆18套设在支座19内部、且抽拉杆18的两端可在支座19端部进行抽拉;连接杆22的一端采用第1螺栓20与嵌套在支座 19内的抽拉杆18一端的叉耳连接,另一端采用第2螺栓21和保护套23与总装机身连接,形成总装机身的硬连接;两个吊耳27分别固定安装在车体7后端的两侧,螺纹耳组件24和卸扣25采用螺栓连接后,通过栓紧器26与一个吊耳 27连接,形成总装机身的软连接。
如图2所示托车转向机构的结构中,2个转动轴组件具体包括设置为对称结构的第1转动轴组件1和第2转动轴组件5。
如图3所示,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转动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为主视图,图3b为图3a的右视图,图3c为图3a中A-A剖面的截面图,图3d为图3a中B-B剖面的截面图,
参照图3中的各图所示,每个转动轴组件包括:同轴安装的前梁轴套1-1、前梁套筒1-2和前梁转动轴1-3,前梁转动轴1-3的外侧轴体设置为多级台阶结构,依次套设安装前梁弹簧挡圈1-6、前梁第2角接触球轴承1-5、前梁套筒1-2、前梁第1角接触球轴承1-4、前梁止动垫圈1-8后,整体嵌套到前梁轴套1-1内,并采用前梁圆螺母1-7固定连接一防尘盖,前梁轴套1-1的外端面通过配合安装的前梁螺钉1-9和前梁螺母1-10与相应位置的轮胎组件28连接;前梁转动轴1-3的内侧端部连接有轴承套1-15,且轴承套1-15内安装有两个第2角接触球轴承1-5,该轴承套1-15套设有转动轴连接杆1-16,转动轴连接杆1-16的端部安装有配套使用的销轴1-11和第1螺母1-14,以及安装在销轴1-11与转动轴1-3之间的第1垫圈1-13,安装在第1螺母1-14与转动轴1-3之间的尼龙垫圈1-12,转动轴连接杆1-16通过端部设置的连接结构与拉杆4连接,并通过前梁转动轴1-3内侧端部的轴承套1-15与前车梁2的一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的转动轴组件中,前梁第1角接触球轴承1-4和前梁第2角接触球轴承1-5为两个型号不同的单列角接触球轴承。
如图4所示,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前车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主视图,图4b为俯视图。
参照图4中的各图所示,前车梁2包括:转向支架2-1,设置于转向支架 2-1两端的转动轴连接组件,设置在转向支架2-1中部的转向块连接组件.
其中,转向块连接组件用于与转向块组件3连接,其包括:套设在转向支架2-1中部的第1铜套2-2,穿过第1铜套2-2端部双叉耳的轴销2-5,以及配合安装的第2垫圈2-6和第1开口销2-8。
每个转动轴连接组件用于与相应位置的转动轴组件连接,其包括:套设在转向支架2-1端部的第2铜套2-3,穿过第2铜套2-3端部双叉耳的第1转动销 2-4,以及配合安装的第3垫圈2-7和第1开口销2-8。
如图5所示,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转向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为主视图,图5b为俯视图,图5c为图5b中A-A剖面的截面图。
参照图5中的各图所示,转向块组件3包括:U形结构的转向臂3-1,其开口端开设有双耳孔,且双耳孔内套设有第3铜套3-2,通过第3铜套3-2与转向块连接组件连接,其中部两侧对称开设有2组双耳孔,且每个孔内套设有第4 铜套3-4和安装套,如图5a中的第1安装套3-3和第2安装套3-6,第2转动销3-5穿过1组双耳孔后端部通过第2开口销3-7固定,其中部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拉杆4,其闭口端设置有通孔,且通孔内套设有止动销3-8,并通过止动销3-8与车把6连接。
如图6所示,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拉杆的结构示意图;每个拉杆4包括:拉杆连接杆4-1,安装于拉杆连接杆4-1端部的杆端关节轴承4-2,以及安装于拉杆连接杆4-1与杆端关节轴承4-2 之间的薄螺母4-3,其拉杆连接杆4-1的一端采用左旋螺纹连接,另一端采用右旋螺纹连接。
如图7所示,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后车梁的结构示意图;图7a为俯视图,图7b为图7a中A-A剖面的截面图。
参照图7中的各图所示,后车梁8包括:后车梁支架8-6、通过沉头螺钉 8-14连接于后车梁支架8-6两端的固定轴8-7,以及设置于固定轴8-7端部、且用于连接轮胎组件28的轮胎连接组件;固定轴8-7端部设置为多级台阶结构;
其中,每个轮胎连接组件包括:依次套设安装在固定轴8-7端部的后梁弹簧挡圈8-10、后梁第2角接触球轴承8-9、后梁套筒8-4、后梁第1角接触球轴承8-8、后梁止动垫圈8-12后,整体嵌套到后梁轴套8-1内,并采用盘头螺钉 8-13将后梁防尘盖8-5固定安装在后梁轴套8-1的端部,后梁轴套8-1的外端面通过配合安装的后梁螺钉8-2和后梁螺母8-3与相应位置的轮胎组件28连接。
如图8所示,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可调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a为主视图,图8b为侧视图。
参照图8中的各图所示,第1可调托架12和第2可调托架13分别包括:架体12-1,以及设置于架体12-1两侧底部的可调组件。
其中,每套可调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连接头12-2、丝杠12-3、手轮12-9、底座12-4、底部垫圈12-12和托架螺栓12-10;连接头12-2通过托架销轴12-5与架体12-1底部的双叉耳相连接,连接头12-2与丝杠12-3顶端通过圆柱销12-7相连接,手轮12-9和底座12-4均套设在丝杠12-3上,且丝杠 12-3通过托架螺钉12-8与底座12-4相连接,托架螺栓12-10穿过底部垫圈12-12 安装在丝杠12-3的底端。
如图9所示,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该连接杆22包括:可调接头22-1、下拉杆22-2、上拉杆22-3、叉耳22-4、垫片22-5及锁紧螺母22-6。
其中,可调接头22-1的一端连接下拉杆22-2,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22-6 和垫片22-5连接上拉杆22-3,且垫片22-5与上拉杆22-3之间设置有叉耳22-4,其下拉杆22-2通过第1螺栓20与嵌套在支座19内的抽拉杆18的一端连接,其上拉杆22-3和叉耳22-4通过第2螺栓21和保护套23与总装机身连接。
如图10所示,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中螺纹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螺纹耳组件24由依次连接的耳杆24-1、螺纹套24-2、第2垫圈24-3及第2螺母24-4组成。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轮胎组件28可以由1个16寸汽车轮胎和配套轮毂组成。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撑组件31和工具箱32。
如图1所示中,支撑组件31安装在车体7的框架结构的下部上,且呈对称布设;工具箱32安装在车体7框架结构中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从总装机身装配工序和总装站位布局的角度考虑,首先大幅减少车轮数量,改进转向方式,实现托车在机身下方的整体抽离,并提升转运托车转向的便捷性,提高转运效率;其次,对车体材料、连接方式进行改进,在满足托车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托车外廓尺寸,美化托车外观;再次,改进托车与机身的连接方式,降低转运过程中,托车结构磨损机身的风险。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摒弃了传统钢焊接、分体式结构,继而采用铝型材螺接,一体式结构,保证托车强度的同时,降低托车外廓尺寸;并且,优化托车转向机构和与机身连接机构,最大程度降低托车转向半径,提升托车转向便捷性,提高转运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车转向机构由第1转动轴组件1、前车梁2、转向块组件3、拉杆4、第2转动轴组件5、车把6及轮胎组件28组成。其中,第1 转动轴组件1和第2转动轴组件5分别通过前梁螺钉1-9和前梁螺母1-10与轮轮胎组件28进行连接;再通过销轴1-11、尼龙垫圈1-12、第1垫圈1-13、第1 螺母1-14与拉杆4连接;前车梁2的两端通过第2铜套2-3、第1转动销2-4、第2垫圈2-7、第1开口销2-8分别与转动轴组件连接;再通过中部的第1铜套 2-2、轴销2-5、第2垫圈2-6、第1开口销2-8与转向块组件3连接;转向块组件3通过第3铜套3-2、第1安装套3-3、第4铜套3-4、转动销3-5、第2安装套3-6、第2开口销3-7与拉杆4连接;再通过止动销3-8与车把6连接。
连接后的托车转向机构为四连杆机构,通过向左前、右前方向拉动车把6,带动转向块组件3;使得拉杆4也随之运动,从而使单列角接触球轴承1-4、1-5 随之转动,从而实现轮胎组件28的向左前、右前移动。
托车与机身连接机构起到转运过程中固定机身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机构分为硬连接和软连接。其中硬连接指连接杆22一端用螺栓120与穿入支座19后的抽拉杆18叉耳端连接,另一端用螺栓221,保护套23与总装机身连接;软连接指卸扣25与螺纹耳组件24用螺栓连接后,利用栓紧器26与吊耳27进行连接。
托车承载机构由螺栓分别连接后的木托和可调托架组成。此外,为提高车体7防松能力,车体7分别利用专用圆柱体螺栓29和弹性螺母块30与连接板 114,连接板215,连接板316,连接板417进行连接;为提高转运托车整体重构性,车体7利用加强筋9与前车梁2、后车梁8连接,利用专用圆柱体螺栓 29,弹性螺母块30与支座19、吊耳27、支撑组件31及工具箱32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运托车共有4个轮,其中,前轮轮距2683mm,前轮始终处于千斤顶围成区域之外;后轮轮距1216mm,可在千斤顶围成区域出入。前后轮轴距4500mm,前轮最大转动角度44°,托车最小转向半径为 7300mm。托车除能够在不同工序、不同车间承载机身平顺、轻便往返外,还可实现托车在不与下一个站位发生干涉的情况下,整体从机身下方抽离。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将直升机总装机身从部装车间运往总装车间,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将托车两侧的抽拉杆18从支座19的两端向外抽出,此时,抽拉杆18 两端部的距离较大,调整连接杆22长度,使抽拉杆18通过两侧的连接杆22 与总装机身进行硬连接;再调整栓紧器26长度,使两侧吊耳27分别通过相应安装的栓紧器26、螺纹耳组件24和卸扣25与总装机身进行软连接;牵引车把 6,移动转运托车至总装车间指定站位。然后,拆卸第1螺栓20、第2螺栓21、连接杆22、保护套23、螺纹耳组件24、卸扣25及栓紧器26,并将其放置于工具箱32中或车体7上方。最后,将抽拉杆18推入至支座19内并固定,此时,抽拉杆18两端部的距离最小,与车体7的整体尺寸相同;降低第1可调托架 12、第2可调托架13的高度;牵引车把6,将托车从机身下方抽离。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车转向机构、车承载机构和机身连接机构;所述托车转向机构包括:2个转动轴组件、前车梁(2)、转向块组件(3)、2个拉杆(4)、车把(6)和2个轮胎组件(28);所述托车承载机构包括:车体(7)、后车梁(8)、中间梁(33)、加强筋(9)、第1木托(10)、第2木托(11)、第1可调托架(12)、第2可调托架(13)、多个连接板、另外2个轮胎组件(28)、专用圆柱体螺栓(29)和弹性螺母块(30);所述机身连接机构包括:与总装机身形成硬连接的抽拉杆(18)、支座(19)、2根连接杆(22)、第1螺栓(20)、第2螺栓(21)、保护套(23),以及与总装机身形成软连接的两套螺纹耳组件(24)、卸扣(25)、栓紧器(26)和吊耳(27);
其中,所述托车转向机构中,前车梁(2)横向安装于车体(7)的前部,前车梁(2)的两端一一对应的通过1个转动轴组件与1个轮胎组件(28)相连接,其中部通过转向块组件(3)与车把(6)相连接,转向块组件(3)的两侧分别通过1个拉杆(4)与同侧的转动轴组件连接,用于通过拉动车把(6)带动转向块组件(3)和拉杆(4),使得与前车梁(2)连接的2个轮胎组件(28)移动;
所述托车承载机构中,所述车体(7)设置为矩形框体结构,其前部通过加强筋(9)与前车梁(2)连接,其中后部通过加强筋(9)与后车梁(8)连接,后车梁(8)两端分别连接1个轮胎组件(28),且后车梁(8)和与其连接的轮胎组件(28)均位于框体结构的内部,使得车体(7)安装有后车梁(8)的区域可在千斤顶围成区域内出入,在车体(7)中部,横向间隔设置有中间梁(33),车体(7)的四角和中间梁(33)设置有连接板,并通过专用圆柱体螺栓(29)和弹性螺母块(30)对连接板进行固定安装;一组第1木托(10)和第1可调托架(12)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后,整体安装在一个中间梁(33)上,一组第2木托(11)和第2可调托架(13)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后,整体安装在前车梁(2)前侧的连接板或后车梁(8)后侧的连接板上,用于通过4组木托和可调托架承载机身结构,其中4组木托和可调托架包括:一一对应安装在两个中间梁(33)上的2组第1木托(10)和第1可调托架(12),安装在前车梁(2)前侧连接板上的1组第2木托(11)和第2可调托架(13),以及安装在后车梁(8)后侧连接板上的1组第2木托(11)和第2可调托架(13);
所述机身连接机构用于在转运过程中固定总装机身,支座(19)横向设置于车体(7)的中部,用于将抽拉杆(18)套设在支座(19)内部、且抽拉杆(18)的两端可在支座(19)端部进行抽拉;所述连接杆(22)的一端采用第1螺栓(20)与嵌套在支座(19)内的抽拉杆(18)一端的叉耳连接,另一端采用第2螺栓(21)和保护套(23)与总装机身连接,形成所述总装机身的硬连接;两个吊耳(27)分别固定安装在车体(7)后端的两侧,螺纹耳组件(24)和卸扣(25)采用螺栓连接后,通过栓紧器(26)与一个吊耳(27)连接,形成所述总装机身的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转动轴组件包括设置为对称结构的第1转动轴组件(1)和第2转动轴组件(5);
每个转动轴组件包括:同轴安装的前梁轴套(1-1)、前梁套筒(1-2)和前梁转动轴(1-3),前梁转动轴(1-3)的外侧轴体设置为多级台阶结构,依次套设安装前梁弹簧挡圈(1-6)、前梁第2角接触球轴承(1-5)、前梁套筒(1-2)、前梁第1角接触球轴承(1-4)、前梁止动垫圈(1-8)后,整体嵌套到前梁轴套(1-1)内,并采用前梁圆螺母(1-7)固定连接一防尘盖,前梁轴套(1-1)的外端面通过配合安装的前梁螺钉(1-9)和前梁螺母(1-10)与相应位置的轮胎组件(28)连接;前梁转动轴(1-3)的内侧端部连接有轴承套(1-15),且轴承套(1-15)内安装有两个前梁第2角接触球轴承(1-5),该轴承套(1-15)套设有转动轴连接杆(1-16),转动轴连接杆(1-16)的端部安装有配套使用的销轴(1-11)和第1螺母(1-14),以及安装在销轴(1-11)与转动轴(1-3)之间的第1垫圈(1-13),安装在第1螺母(1-14)与转动轴(1-3)之间的尼龙垫圈(1-12),转动轴连接杆(1-16)通过端部设置的连接结构与拉杆(4)连接,并通过前梁转动轴(1-3)内侧端部的轴承套(1-15)与前车梁(2)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车梁(2)包括:转向支架(2-1),设置于转向支架(2-1)两端的转动轴连接组件,设置在转向支架(2-1)中部的转向块连接组件;
其中,所述转向块连接组件用于与转向块组件(3)连接,其包括:套设在转向支架(2-1)中部的第1铜套(2-2),穿过第1铜套(2-2)端部双叉耳的轴销(2-5),以及配合安装的第2垫圈(2-6)和第1开口销(2-8);
每个所述转动轴连接组件用于与相应位置的转动轴组件连接,其包括:套设在转向支架(2-1)端部的第2铜套(2-3),穿过第2铜套(2-3)端部双叉耳的第1转动销(2-4),以及配合安装的第3垫圈(2-7)和第1开口销(2-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块组件(3)包括:U形结构的转向臂(3-1),其开口端开设有双耳孔,且双耳孔内套设有第3铜套(3-2),通过第3铜套(3-2)与转向块连接组件连接,其中部两侧对称开设有2组双耳孔,且每个孔内套设有第4铜套(3-4)和安装套,第2转动销(3-5)穿过1组双耳孔后端部通过第2开口销(3-7)固定,其中部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拉杆(4),其闭口端设置有通孔,且通孔内套设有止动销(3-8),并通过止动销(3-8)与车把(6)连接;
每个所述拉杆(4)包括:拉杆连接杆(4-1),安装于拉杆连接杆(4-1)端部的杆端关节轴承(4-2),以及安装于拉杆连接杆(4-1)与杆端关节轴承(4-2)之间的薄螺母(4-3),其所述拉杆连接杆(4-1)的一端采用左旋螺纹连接,另一端采用右旋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车梁(8)包括:后车梁支架(8-6)、通过沉头螺钉(8-14)连接于后车梁支架(8-6)两端的固定轴(8-7),以及设置于固定轴(8-7)端部、且用于连接轮胎组件(28)的轮胎连接组件;所述固定轴(8-7)端部设置为多级台阶结构;
其中,每个轮胎连接组件包括:依次套设安装在固定轴(8-7)端部的后梁弹簧挡圈(8-10)、后梁第2角接触球轴承(8-9)、后梁套筒(8-4)、后梁第1角接触球轴承(8-8)、后梁止动垫圈(8-12)后,整体嵌套到后梁轴套(8-1)内,并采用盘头螺钉(8-13)将后梁防尘盖(8-5)固定安装在后梁轴套(8-1)的端部,后梁轴套(8-1)的外端面通过配合安装的后梁螺钉(8-2)和后梁螺母(8-3)与相应位置的轮胎组件(2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可调托架(12)和第2可调托架(13)分别包括:架体(12-1),以及设置于架体(12-1)两侧底部的可调组件;
其中,每套可调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连接头(12-2)、丝杠(12-3)、手轮(12-9)、底座(12-4)、底部垫圈(12-12)和托架螺栓(12-10);所述连接头(12-2)通过托架销轴(12-5)与架体(12-1)底部的双叉耳相连接,连接头(12-2)与丝杠(12-3)顶端通过圆柱销(12-7)相连接,手轮(12-9)和底座(12-4)均套设在丝杠(12-3)上,且丝杠(12-3)通过托架螺钉(12-8)与底座(12-4)相连接,托架螺栓(12-10)穿过底部垫圈(12-12)安装在丝杠(12-3)的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2)包括:可调接头(22-1)、下拉杆(22-2)、上拉杆(22-3)、叉耳(22-4)、垫片(22-5)及锁紧螺母(22-6);
其中,所述可调接头(22-1)的一端连接下拉杆(22-2),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22-6)和垫片(22-5)连接上拉杆(22-3),且垫片(22-5)与上拉杆(22-3)之间设置有叉耳(22-4),其下拉杆(22-2)通过第1螺栓(20)与嵌套在支座(19)内的抽拉杆(18)的一端连接,其上拉杆(22-3)和叉耳(22-4)通过第2螺栓(21)和保护套(23)与总装机身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31)和工具箱(32);
其中,所述支撑组件(31)安装在车体(7)的框架结构的下部上,且呈对称布设;所述工具箱(32)安装在车体(7)框架结构中部的下方。
CN202122407403.6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 Active CN216805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7403.6U CN216805603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7403.6U CN216805603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05603U true CN216805603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39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7403.6U Active CN216805603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056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66819B (zh) 一种夹抱式泊车机器人
CA3056385C (en) Automobile chassis for carrying automobile body and various specially-equipped devices as loads
CN216805603U (zh) 一种直升机总装机身转运装置
CA2235847C (en) Vehicle for handling various materials or operating units in sheds, airports, markets and the like
CN212125349U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转运的柔性转运车
CN115635500B (zh) 一种抱夹机构及移车机器人
CN217350605U (zh) 一种集装单元快速装卸搬运设备
CN102491228B (zh) 门架式集装箱装卸搬运机
CN210882064U (zh) 超低净空汽车搬运机器人
CN105438044A (zh) 一种全轮驱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
CN105799780B (zh) 一种多功能车底盘系统
CN111942258A (zh) 一种通过性良好的农业机械运输车
CN210235000U (zh) 汽车尾板用转移拖车
US20220393289A1 (en) System for maneuvering and coupling battery pack
CN110588596A (zh) 超低净空汽车搬运机器
CN219339298U (zh) 一种多功能车载内置斜坡
CN202449797U (zh) 门架式集装箱装卸搬运机
CN215322787U (zh)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转运车
CN220549136U (zh) 一种车身转运装置
CN203715187U (zh) 履带式叉车
CN218228543U (zh) 一种牵引车
CN211336168U (zh) 内燃固定平台搬运车车桥转向装置
CN204432473U (zh) 一种全轮驱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
CN212269323U (zh) 顶升主机总成及模组化自行式液压顶升装置
CN109109853A (zh) 模块化级联式多功能航天器气浮式转运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