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7528U - 一种降噪电机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噪电机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7528U
CN216797528U CN202122385217.7U CN202122385217U CN216797528U CN 216797528 U CN216797528 U CN 216797528U CN 202122385217 U CN202122385217 U CN 202122385217U CN 216797528 U CN216797528 U CN 216797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noise
casing
reducing
fix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852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云
张智锋
张育斌
周继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852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7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7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7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噪电机,包括电机组件以及包覆所述电机组件的电机壳,所述降噪电机还包括: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开设于所述电机壳的表面;降噪件,所述降噪件覆盖在所述电机壳的所述排风口上,用于降低排风口产生的风噪;隔音件,设置于电机壳与电机组件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电机组件产生的噪音传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通过设置在所述排风口的降噪件以及设置于电机壳与电机组件之间的隔音件,从而有效降低所述降噪电机排风时产生的噪音,阻隔所述降噪电机的电机壳内噪声和震动向外传递,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降噪电机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噪电机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电机,俗称“马达”,其作为一种能够将电能有效转化为动能的机械工具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电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电磁感应将电能转化为扭矩,从而带动其他机械设备运作。电机作为一种转化率较高的动力源,被各行各业应用到实际产品中,例如,轮毂电机、吸尘器等。
对于驱动一些家用的小型电子设备,电机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家用吸尘器;但是,由于电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不能将热量及时排出电机内部,会对电机的元器件造成损坏;所以一般电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在电机上配合安装排风扇,但是这也使得电机在运行时,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如何能够降低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的体验感成为一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电机,降低了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噪电机,包括电机组件以及包覆所述电机组件的电机壳,所述电机壳的表面开设有排风口,所述降噪电机还包括:降噪件,所述降噪件覆盖在所述电机壳的所述排风口上,用于降低排风口产生的风噪;隔音件,设置于电机壳与电机组件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电机组件产生的噪音传播。
优选的,所述排风口周围还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降噪件的边缘固定于所述限位台上。
优选的,所述降噪件呈板状,嵌接于所述排风口内。
优选的,所述降噪件为聚酯海绵,所述降噪件用于供所述排风口处的风通过,以减小风压,降低所述排风口处的风噪。
优选的,所述电机壳包括封闭端,所述封闭端的内壁朝向所述电机组件凸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电机壳。
优选的,所述降噪电机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电机组件朝向所述封闭端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封闭端凸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用于将所述电机组件朝向所述封闭端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壳固定。
优选的,所述降噪电机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电机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电机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相配合,将所述电机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电机壳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设置有减震件,所述减震件用于阻碍所述电机组件产生的震动传递。
优选的,所述减震件采用硅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采用硅胶材质,用于阻碍所述电机组件产生的震动向所述电机壳传递。
优选的,所述隔音件设置于所述封闭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用于阻碍所述电机壳内的震动向外传递。
优选的,所述隔音件呈环状,所述隔音件的一端面抵靠于所述封闭端的内壁,另一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封闭端的侧面,用于阻碍噪音向所述电机壳外传播。
优选的,所述降噪电机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覆在所述电机壳的外表面,用于保护电机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机壳以及上述任意一项的所述降噪电机;所述机壳包覆于所述降噪电机的电机壳的外表面,所述机壳上对应所述排风口的位置处开设有风道孔。
优选的,所述风道孔的内壁面由内向外倾斜延伸,用于引导所述排风口排出的风朝所述吸尘器的斜向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覆盖在所述电机壳的所述排风口上的所述降噪件,实现所述降噪电机向外排风时,在不影响电机排风功能的情况下,降低排风口产生的风噪声音;通过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与所述电机组件之间的所述隔音件,阻碍所述电机组件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及震动的传递,提升所述降噪电机的实用性,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降噪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降噪电机沿A-A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降噪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降噪电机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降噪电机的部分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降噪电机沿B-B面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附图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单元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或标注于括号内。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降噪电机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降噪电机100沿A-A面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降噪电机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降噪电机100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噪电机100,降噪电机100包括电机组件30以及包覆电机组件30的电机壳20,降噪电机100还包括:排风口22,排风口22开设于电机壳20的外表面;降噪件24,降噪件24覆盖在电机壳20的排风口22上,用于降低排风口22产生的风噪;隔音件25,设置于电机壳20与电机组件30之间,用于阻隔电机组件30产生的噪音传播。
本实施例中,通过覆盖于电机壳20的排风口22上的降噪件24,使得降噪电机100向外排风时,在不影响电机排风功能的情况下,降低了排风口22产生的风噪声音;另外,通过设置于电机壳20与电机组件30之间的隔音件25,阻碍了电机组件30在工作时噪音和/或震动的传递,降噪件24及隔音件25的配合,有利于提升降噪电机100的实用性能,降低噪音,提高用户体验感。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机壳20的排风口22的周围还设置有限位台23,降噪件24的边缘固定于限位台23上。
其中,电机壳20的外形呈一端封闭的圆筒状,电机壳20的圆周侧壁围成电机腔27,电机腔27用于存放电机组件30,电机组件30能够自电机壳20的一端开口置入电机壳20,故将此端作为电机壳20的开口端201,将电机壳20远离开口端201的一端作为电机壳20的封闭端202。
电机壳20的封闭端202的端面朝向电机腔27内凸设有第一固定部26;第一固定部26呈棱柱状,朝向电机组件30延伸,用于抵接固定电机组件30,用于固定电机组件30朝向封闭端202的一端。其中,图2所示的电机组件30的进风口21一端的弧线代表风的流向。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壳20内表面对应电机组件30的位置处还设置有限位件28,限位件28呈条状均匀分布于电机壳20的侧壁内表面,用于固定和限制电机组件30于电机壳20内的位置,避免电机在发生晃动时,电机组件30在电机壳20内发生移位或抖动,从而损坏电机组件30。
本实施例中,排风口22开设于电机壳20的侧壁外周面上,排风口22于电机壳20的外周面上形如矩形窗状,其贯穿电机壳20的侧壁,透过排风口22可视电机壳20内部的电机腔27。
排风口22的周缘还设置有限位台23,限位台23自电机壳20的外周面朝向电机壳20的内部凹陷,限位台23与电机壳20的外周面整体呈台阶状,限位台23主要用于限定降噪件24的位置,使得降噪件24能够完全覆盖住排风口22,避免因为震动或风压导致降噪件24与排风口22之间发生错位,无法起到降低风噪的作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排风口22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五边形等,或者排风口22可以沿电机壳20的侧壁并排设置多个,每个排风口22都对应覆盖有降噪件24。
降噪件24呈板状,完全贴覆于电机壳20的排风口22处,降噪件24的边缘通过胶接或螺接的方式固定于限位台23上,使得降噪件24固定覆盖于排风口22。
具体的,为减小降噪件24对于排风过程中产生的风压影响,降噪件24可以采用聚酯海绵,电机腔27内的风自排风口22向外吹,经聚酯海绵吸音后,有效降低了排风口22处的风噪。另外,聚酯海绵还具有减震、阻燃、透气性好的特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不影响排风口22密封性的情况下,降噪件24还可以直接嵌入电机壳20的排风口22内,使得降噪件24的四周端面分别与排风口22的壁面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开设于电机壳20侧壁的排风口22,将电机腔27内的电机组件30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出电机壳20,保护了电机组件30;通过覆盖于排风口22外的降噪件24,吸收排风口22处产生的风涡流噪音,有效降低了风在排风口22处产生的风噪,降低电机在使用时的噪音干扰,提高了用户体验和产品的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的电机组件30包括电动马达35以及位于电动马达35一端的排风扇36。
其中,排风扇36位于电动马达35的一端,排风扇36包括多片扇叶,多片扇叶能够绕旋转轴转动,在进风口21处形成负压,自进风口21吸入空气,形成涡流风,风充分吹过电动马达35,带走电动马达35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并在封闭端202处循环,最后自排风口22排出。
电动马达35远离排风扇3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件40,第一固定件40呈圆形板状,固定于电动马达35远离排风扇36的一端,第一固定件40远离电机组件30的一侧板面突出设置有第二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1呈棱柱状凸起,其形状及位置与第一固定部26相对应;第二固定部41朝向第一固定部26的一侧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固定槽411,固定槽411的形状与第一固定部26的外形相对应,用于收容第一固定部26。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6与第二固定部41之间还垫设有减震件50,用于阻隔电机组件30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传递。
其中,减震件50的外形与第一固定部26的外形相对应,减震件50朝向第一固定部26的一侧面,向内凹设有用于收容第一固定部26的凹槽,第一固定部26与第二固定部41相配合,固定电机组件30朝向封闭端202的一端。
为了提高减震件50的减震效果,减震件50一般采用硅胶材质,一方面减震效果优良,另一方面,包裹第一固定部26的减震件50,更便于将其嵌入第二固定件60的固定槽411内,提高了第一固定部26与第二固定部41的安装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提高减震件50的减震效果,其与第二固定部41接触的外周面上均匀开设有沟槽,减少了减震件50与第二固定部41的固定槽411内表面的接触面积,有效阻碍了震感在第一固定部26与第二固定部41之间的传递。
除此以外,本实施例的降噪电机100还包括覆盖于排风扇36远离电动马达35一端的第二固定件60,第二固定件60整体外形呈圆形盖帽状,其朝向排风扇36的一侧凹槽的形状与排风扇36的外形对应,其中心对应排风扇36的进风口21处开设有通孔,用于避让排风扇36的进风口21。
为了提高第二固定部41的减震效果,第二固定部41一般采用硅胶材质,质地柔软,且外形受到压缩后易恢复,有利于阻碍电机组件30产生的震动向电机壳20传递。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提高减震件50的减震效果,第二固定部41的外周面还开设有沟槽,该沟槽一方面可以减小与电机壳20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该沟槽可以与电机壳20内部的限位件28的形状配合,便于电机组件30的安装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分别设置于电机组件30两端的第一固定件40和第二固定件60,第一固定件40与第二固定件60相配合,将电机组件30牢牢固定于电机壳20内;另外,对应第一固定件40与电机壳20的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减震件50,第二固定件60也采用减震材质,从而有效阻碍电机组件30产生的震动朝向电机壳20传递。
本实施例中,降噪电机100还包括设置于电机壳20与电机组件30之间的隔音件25。
本实施例中,降噪电机100的隔音件25呈圆环状,其外周面的弧度与电机壳20的侧壁弧度相对应,隔音件25的一端面抵靠于电机壳20的封闭端202的内壁端面;另一端面抵靠于第一固定件40朝向封闭端202的侧面。
其中,隔音件25一般采用聚酯纤维棉,由于其隔音、吸音、减震效果显著,且其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较强,故将隔音件25设置于电机壳20的封闭端202,另一端抵靠在第一固定件40的端面,对电机壳20内容易在风循环过程中产生风噪的封闭端202形成包围,从而即能阻隔在电机组件30运行过程中的产生的噪音传播,又能阻隔电机组件30产生的震动向外传递。
在其他实施例中,隔音件25完全贴附在电机壳20侧壁的整个内壁面上,完全包覆在电机组件30的周围,对应排风口22的位置开设缺口,从而既能最大程度隔离电机腔27内产生的风噪和音噪,又不会影响电机壳20的排风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隔音件25与降噪件24可以一体式设置,隔音件25完全贴附在电机壳20侧壁的整个内壁面上,对应排风口22的位置处设置有降噪件24,从而提高整个电机壳20的噪声阻碍效果,尽可能将风噪控制在电机壳20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隔音件25还可以呈圆形板状,一侧板面铺设于电机壳20上封闭端202的内壁面上,另一侧板面抵靠在第一固定件40上,从而更好的阻隔噪音和震动的传递。
在本实施例中,鉴于风吹过电机组件30后,会在电机壳20封闭端循环,再从排风口22排出,在此过程中,主要风会在排风口22以及封闭端202产生风噪,通过隔音件25与降噪件24相结合的方式,将风噪产生区域包围起来,从而既能有效的阻碍电机壳20内的风噪和机噪传播,提高电机的实用性;又能对电机可能的电机起到保护、减震的效果,避免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向外传递,提高了用户体验,也使得降噪电机100能够适用于更多的技术领域。
在本实施例中,降噪电机100还包括机壳10,机壳10包覆在电机壳20的外周,用于保护电机壳20。
在其他实施例中,机壳10上还设置有用于为电机组件30提供电能的电源件,电机壳20的封闭端202设置有对应的充电结构。机壳10上的电源件能够与电机壳20上的充电结构电连接;电机组件30的电动马达35上设置有导电线34,导电线34穿过第一固定件40与电机壳20内的充电结构连接,进而为电机组件30提供电能。
其中,充电结构可以是充电插头或充电接口等;电源件可以是储能电池。
机壳10上对应排风口22的位置处还设置有排风窗11,排风窗11为可拆卸、可翻转打开的结构,便于后期清理排风窗11内的灰尘。
如图2所示,排风窗11上规则开设有多个风道孔12,且风道孔12自内向外倾斜延伸,用于引导电机壳20的排风口22排出的风朝吸尘器的斜向排出。
请参阅图5及图6,图5为图3中降噪电机100的部分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降噪电机100沿B-B面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装配过程中,先装配电机组件30;将电动马达35与排风扇36固定连接,使得排风扇36吸入的风能够充分吹过电动马达35;再将第二固定件60覆盖在排风扇36远离电动马达35的一端,使得排风扇36上的进风口21与第二固定件60中间的通孔的轴线重合;再将电动马达35的导电线34穿过第一固定件40,并将第一固定件40与电动马达35远离排风扇36的一端固定连接。
再装配隔音件25,将隔音件25置于电机壳20内,使得隔音件25的一端端面抵靠于电机壳20的封闭端202内壁,且隔音件25的外周壁与电机壳20的内周壁紧密贴合。
再装配电机组件30与电机壳20,先将减震件50套接在第一固定部26上,再将电机组件30置入电机壳20内,使得第一固定件40远离电动马达35的端面,与隔音件25朝向电机腔27的端面相贴合;同时,套有减震件50的第一固定部26伸入第二固定部41的固定槽411内,使得电机组件30朝向第一固定件40的一端与电机壳20固定连接。电机组件30完全置入电机壳20后,第二固定件60的外周壁夹于电机壳20内壁的多个限位件28之间,从而将电机组件30朝向第二固定件60的一端与电机壳20固定连接;从而完成电机组件30与电机壳20的装配。
再装配降噪件24,将降噪件24的一侧板面覆盖于电机壳20上的外周壁的排风口22处,使得降噪件24的边缘搭在排风口22周边的限位台23上,再通过胶接或者螺接的方式将降噪件24的边缘与限位台23固定连接,从而完成降噪件24的装配。
最后将装配完成的电机壳20置入机壳10内,使得机壳10的排风窗11对应电机壳20上的排风口22,再将导电线34与电机壳20内的充电机构电连接,方便为电机组件30充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吸尘器包括上述的降噪电机100、电源以及包覆于电机壳20外表面的机壳10,机壳10对应电机壳20的排风口22处设置有风道孔12,风道孔12的内壁面由内向外倾斜延伸,用于引导排风口22排出的风朝向吸尘器的斜向排出,防止吸尘器在使用时排出的风对着人或地面吹。
本实用新型中的吸尘器可以为家用吸尘器,或是车内吸尘器,亦或是便携式手持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覆盖于电机壳20的排风口22处的降噪件24,实现降噪电机100向外排风时,不影响电机排风功能的情况下,降低排风口22产生的风噪声音;通过设置于电机壳20与电机组件30之间的隔音件25,阻碍电机组件30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和震动的传递,提升降噪电机100的实用性,提高用户体验感。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降噪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组件以及包覆所述电机组件的电机壳,所述电机壳的表面开设有排风口,所述降噪电机还包括:
降噪件,所述降噪件覆盖在所述电机壳的所述排风口上,用于降低排风口产生的风噪;
隔音件,设置于电机壳与电机组件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电机组件产生的噪音传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周围还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降噪件的边缘固定于所述限位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件呈板状,嵌接于所述排风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件为聚酯海绵,所述降噪件用于供所述排风口处的风通过,以减小风压,降低所述排风口处的风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包括封闭端,所述封闭端的内壁朝向所述电机组件凸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电机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噪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电机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电机组件朝向所述封闭端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封闭端凸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用于将所述电机组件朝向所述封闭端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壳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噪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电机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电机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电机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相配合,将所述电机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电机壳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噪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设置有减震件,所述减震件用于阻碍所述电机组件产生的震动传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噪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采用硅胶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噪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采用硅胶材质,用于阻碍所述电机组件产生的震动向所述电机壳传递。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噪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件设置于所述封闭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用于阻碍所述电机壳内的震动向外传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降噪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件呈环状,所述隔音件的一端面抵靠于所述封闭端的内壁,另一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封闭端的侧面,用于阻碍噪音向所述电机壳外传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电机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覆在所述电机壳的外表面,用于保护电机壳。
14.一种吸尘器,包括机壳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的所述降噪电机;所述机壳包覆于所述降噪电机的电机壳的外表面,所述机壳上对应所述排风口的位置处开设有风道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孔的内壁面由内向外倾斜延伸,用于引导所述排风口排出的风朝所述吸尘器的斜向排出。
CN202122385217.7U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降噪电机及吸尘器 Active CN216797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5217.7U CN216797528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降噪电机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5217.7U CN216797528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降噪电机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7528U true CN216797528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39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85217.7U Active CN216797528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降噪电机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7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64542A1 (en) Hair drying apparatus
CN212165713U (zh) 清洁器
CN217029355U (zh) 手持风扇
TW312377U (en) Battery-driven tool having gas discharging function
CN211530913U (zh) 一种电机的运行降噪装置
CN216797528U (zh) 一种降噪电机及吸尘器
CN211455763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用组装外壳
CN215125138U (zh) 具有降噪功能的吹风机
CN217710011U (zh) 烘干设备
CN211240491U (zh) 一种防潮防尘的电子通讯装置
CN211296383U (zh) 一种带有防尘罩的电机
CN217547908U (zh) 一种消声风道装置、风道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17233927U (zh) 一种用于固定风机的缓冲降噪结构
CN219875811U (zh) 一种具有防尘防水功能的步话机
CN217610781U (zh) 一种消声风道装置、风道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106015111B (zh) 一种静音风机
CN206878710U (zh) 一种防爆变频器
CN216773028U (zh) 一种变压器消声装置
CN219778516U (zh) 降噪结构和新能源设备
CN213807983U (zh) 一种可降噪压缩机及包括其的泳池热泵装置
CN220979960U (zh) 一种涡轮风机减震结构及呼吸机
KR20040039696A (ko) 청소기용 원심송풍기의 마운팅 구조
CN220673188U (zh) 一种开关柜用防护装置
CN213419477U (zh) 一种带消声的涂料的高稳定性塑料风机外壳
CN217610765U (zh) 吸力装置、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及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