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0765U - 吸力装置、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吸力装置、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0765U
CN217610765U CN202221099083.0U CN202221099083U CN217610765U CN 217610765 U CN217610765 U CN 217610765U CN 202221099083 U CN202221099083 U CN 202221099083U CN 217610765 U CN217610765 U CN 217610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inlet end
suction device
air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990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亚林
倪文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990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0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0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07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吸力装置和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包括具有进风端、出风端、及位于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的容纳腔的壳体;设置在容纳腔内且用于产生依次流经进风端和出风端的气流的气流发生组件;进风端上设有具有若干进风口的进风罩,进风罩外凸或内凹于进风端端部面,进风罩和进风端不在同一面,避免进风罩和进风端在同一面时,进风罩的骨架占据进风面积且导致进风面积减小,外凸的进风罩的表面积比平面的表面积大,从而增大了进风面积,减小流经的气流的流速,从而减小噪音和携带水汽量,提高气流发生组件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具有该吸力装置或者该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的清洁设备的使用寿命长且用户使用体验好。

Description

吸力装置、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及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力装置、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及清洁设备,属于清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清洁设备被逐渐应用到生活中,比如,洗地机,在待清洁面上移动,以清洁待清洁面上的污物。此外,清洁设备可拆分形成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比如随手吸,其质量轻,体积小,使用场景广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对待清洁面上的污物的清洁效率,清洁设备上设置有吸力装置,以在清洁头处产生气流,将污物高效率地清扫。
目前,吸力装置的进风端上的进风罩为一个平面网,因进风罩和进风端在同一面,进风罩的骨架占据进风面积且导致进风面积减小,从而造成气流的流速较大,容易产生噪音。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污物的清洁效率,清洁设备对待清洁面进行湿清洁,此时,若吸力装置的进风端处的气流流速较大,则气流中容易携带水汽进入位于进风端上方的电机,会造成电机的损坏,且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吸力装置、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及清洁设备的进风端的进风面积小、噪音大且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力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端、出风端、及位于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之间的容纳腔;
气流发生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产生依次流经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的气流;
其中,所述进风端上设有具有若干进风口的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外凸于所述进风端的端部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力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端、出风端、及位于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之间的容纳腔;
气流发生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产生依次流经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的气流;
其中,所述进风端上设有具有若干进风口的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内凹于所述进风端的端部面。
可选地,上述的吸力装置,所述进风罩包括若干间隔排布的连接筋,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形成所述进风口。
可选地,上述的吸力装置,所述连接筋为弧形结构。
可选地,上述的吸力装置,所述进风罩还包括中心环,所述连接筋一端与所述进风端连接,所述连接筋另一端与所述中心环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吸力装置,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具有入风口和与所述入风口连通的排风口,沿所述气流发生组件的中心轴线方向的正投影,所述入风口与所述进风罩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可选地,上述的吸力装置,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
可选地,上述的吸力装置,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流发生组件上方的第一减震件、设置在所述气流发生组件下方的第二减震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外周的第三减震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端、出风端、及位于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之间的容纳腔;
气流发生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产生依次流经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的气流;以及
污物容纳腔体,所述污物容纳腔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吸力装置的进风端连通;
其中,所述出口设有出风过滤海帕,所述进风端上设有具有若干进风口的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外凸于所述进风端的端部面,且与所述出风过滤海帕相对设置。
可选地,上述的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所述进风端自外边缘向中心内凹设置,以避免所述进风罩的端部与所述出风过滤海帕之间产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机体;
清洁头;设置在所述机体上;
吸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上且与所述清洁头连通;其中,吸力装置为如上所述的吸力装置;或者,
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设置在机体上且与清洁头连通;其中,该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为前所述的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吸力装置和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的进风端上设有具有若干进风口的进风罩且该进风罩外凸或内凹于进风端端部面,也就是进风罩和进风端不在同一面,避免因进风罩和进风端在同一面时,进风罩的骨架占据进风面积且导致进风面积减小,外凸的进风罩的表面积比平面的表面积大,从而增大了进风面积,减小流经的气流的流速,从而减小噪音和携带水汽量,提高气流发生组件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具有该吸力装置或者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的清洁设备的使用寿命长且用户使用体验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吸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提供的吸力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提供的吸力装置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提供的底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提供的底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提供的吸力装置的底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提供的底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提供的底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吸力装置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提供的吸力装置的底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提供的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吸力装置-100;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200;
壳体-1;容纳腔-11;进风端-12;通口-121;出风端-13;出风口-131;上壳-14;底壳-15;安装壳-16;进风罩-17;进风口-171;连接筋-172;中心环-173;
显示组件-2;握持部-3;第二减震件-4;
污物容纳腔体-5;进口-51;出口-52;出风过滤海帕-6;
清洁设备-300;机体-301;清洁头-302;供给箱-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力装置100,用于提供抽吸力,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壳体1、气流发生组件(未示出)及供电组件(未示出)。
该壳体1具有进风端12、出风端13、及位于进风端12和出风端13之间的容纳腔11。壳体1还包括上壳14和与上壳14连接的底壳15,上壳14和底壳15连接并围设形成容纳腔11。本实施例中,上壳14上设置有隔板(未示出),以将容纳腔11分给为第一腔体和位于第一腔体(未示出)下方的第二腔体。其中隔板和上壳14一体成型设置,或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2至图5所示,进风端12设置在底壳15上,也就是进风端12是底壳15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进风端12为底壳15位于中部的一部分壳体1。
进风端12上设有具有若干进风口171的进风罩17,进风端12上设置有通口121,进风罩17设置在该通口121处。本实施例中,进风罩17外凸于进风端12的端部面,也就是进风罩17和进风端12不在同一面,避免因进风罩17和进风端12在同一面时,进风罩17的骨架占据进风面积且导致进风面积减小,同时,外凸的进风罩17的表面积比平面的表面积大,从而增大了进风面积,减小流经的气流的流速,从而减小噪音。当吸力装置100搭配具有湿拖的清洁设备时,增大了进风口171的进风面积,减小流经的气流的流速,从而也减小了携带水汽量,避免水汽进入气流发生组件的电机中,因电机不防水,水汽易造成电机的损坏,从而提高气流发生组件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进风端12的端部面为近端风靠近进风罩17一端的所在面。
本实施例中,进风罩17包括若干间隔排布的连接筋172,相邻两个连接筋172形成进风口171,此时,连接筋172一端与进风端12连接,另一端可会聚至进风罩17的中心位置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筋172也可两端都与进风端12连接。
进风罩17还包括中心环173,连接筋172一端与进风端12连接,连接筋172另一端与中心环173连接。因连接筋172都连接在中心环173上,制备工艺简单,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且中心环173也可作为以进风口171,也充分开发和增加了进风罩17的进风面积。
连接筋172为弧形结构,其可为圆弧形结构,形成的进风罩17为半球形结构,对于进风端12的通口121的半径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半球形的进风罩17的表面积很显然比形成在通口121处的圆的表面积大,从而形成的进风面积也相对增加,从而有效减小流经的气流的流速,从而减小噪音和携带水汽量。
如图6至图8所示,连接筋172也可为不规则弧形,形成的进风罩17为不规则的立体网状。关于进风罩17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风罩17只要是相对进风端12的端部面外凸即可。
如图3至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当该吸力装置100安装在清洁设备上时,吸力装置100的下方设置有出风过滤海帕(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因进风罩17外凸于进风端 12的端部面,为了避免进风罩17的端部与出风过滤海帕之间产生干涉,进风端12可自外边缘向中心内凹设置,也就是,进风端12自外边沿向中心朝向气流发生组件所在方向倾斜。进风端12具体内凹程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当然,若外凸的进风罩17对设置在吸力装置100下方的装置不产生干涉,则进风端12可不内凹设置。此外,若进风端12 和吸力装置100内部的部件形成干涉,则进风端12也可自外边缘向中心外凸设置。进风端12的设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出风端13设置在上壳14上,出风端13包括若干出风口131,若干出风口131等间距排列在上壳14的侧面上,提高了吸力装置100的美观性。关于出风口131的具体数量和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在上壳14上设置有具有孔洞的过滤网作为出风口131,即可保证容纳腔11内的气流经过过滤网流向外界,也可避免垃圾等经过出风口131进入至壳体1内。此外,也可在出风端13上外罩一个过滤网,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出风端13设置有两个,两个出风端13相对设置在气流发生组件的两侧的上壳14上。
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安装壳16,该安装壳16上端与隔板连接,下端与底壳15连接,从而将底壳15和上壳14两者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安装壳16和隔板之间通过若干螺钉固定,安装壳16和底壳15之间也通过若干螺钉固定。上壳14和底壳15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其他,比如,上壳14和底壳15两者直接通过螺钉等方式固定,在此不一一列举。
气流发生组件设置在容纳腔11内,用于产生依次流经进风端12和出风端13的气流。本实施例中,气流发生组件位于第二腔体内。具体的,上述的安装壳16形成有腔室,气流发生组件位于该腔室内,也就是,安装壳16用以安装和固定气流发生组件。
气流发生组件可为风机,其包括电机和与电机连接的叶轮。电机驱动叶轮转动以产生负压,从而产生从进风端12进入至容纳腔11,并从出风端13流出的气流。
叶轮相对电机靠近进风口171设置,以能够将外界气流快速吸入至壳体1内,且使得壳体1内具有较多气流以使得出风口131吹出的风较大。叶轮和电机可集成设置,以减小气流发生组件的体积,进而减小吸力装置100的体积,方便用户的操作移动。叶轮和电机也可分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气流发生组件具有入风口和与入风口连通的排风口。入风口位于叶轮所在的一端。安装壳16上有开口,以使得位于安装壳16内部的气流发生组件的入风口通过该开口和进风口171连通。
呈上述,供电组件位于第一腔体11内,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被隔板隔断分离。为了供电组件和气流发生组件电连接,以实现供电组件给气流发生组件供电。本实施例中,隔板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的通孔,电源线一端连接供电组件,另一端穿过通孔进入第二腔体,以和气流发生组件连接。通孔的设置,避免电源线排布复杂,简化吸力装置100的布局。
沿气流发生组件的中心轴线方向的正投影,入风口与进风罩17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使得从进风口171进入至容纳腔11内气流直接从入风口进入气流发生组件。无需额外预留空间形成风道,使气流从进风口171经过风道进入入风口,减小吸力装置100的整体尺寸,使其结构紧凑,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进风端12设置在底壳15的中部,进风罩17设置在进风端12的中部,气流发生组件设置在进风罩17的正上方,也就是气流发生组件位于第二腔体的中间位置,入风口设置在进风罩17的正上方。沿气流发生组件的中心轴线方向的正投影,进风罩17 的投影覆盖入风口的投影。从进风罩17的进风口171进入的气流直接从入风口进入至气流发生组件中。
由于气流发生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电机会产生振动且叶轮的叶片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噪音,内部流动时出现涡流、气体旋转等也会产生噪音,为此,气流发生组件和壳体1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未示出)。通过减震组件的阻隔,可以有效减小气流发生组件工作时所传递至外界的噪音,从而增强了隔音效果,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气流发生组件上方的第一减震件、设置在气流发生组件下方的第二减震件4、以及设置在气流发生组件外周的第三减震件。
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4分别设置在气流发生组件的两端,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4都包覆至少部分气流发生组件。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4的作用是使高速工作的电机与壳体1之间软连接,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降低电机产生传导至壳体1的振动,以减少电机运行中的震动传播,也减少噪音。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4为软体材料制成,软体材料可为橡胶等。
很显然,第二减震件4上也设置有开口,以使得位于第二减震件4上方的气流发生组件的入风口通过该开口和进风口171连通。很显然,第二减震件4的开口和安装壳16的开口连通。
呈上述,气流发生组件位于安装壳16内,安装壳16的外周和上壳14之间具有环形间隙,第三减震件设置在该环形间隙中。第三减震件设置在安装壳16和上壳14之间,减少噪音的传递,进一步减小噪音,提供用户的使用舒适性。第三减震件可为消音棉或吸音海绵等起到降噪的功能的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于容纳腔11内的气流发生组件包括外壳,整个气流发生组件的电子元器件可以设于外壳内,例如,电机的定子、转子、线路板等可以设于外壳内,由此,以进一步保护气流发生组件的内部电子元器件不易损坏。
供电组件容纳于壳体1的容纳腔11内,具体的,供电组件设置在第一腔体内,且供电组件设置在隔板上,隔板起到支撑和定位供电组件的作用。供电组件可以为气流发生组件供电,并且也为整个装置供电。
供电组件包括若干电池,在其他实施例中,供电组件也可为其他蓄电池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吸力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控制板(未示出),该控制板位于供电组件的上方。控制板与供电组件和气流发生组件等部件连接,以实现对其控制,控制板的具体的结构和对部件的控制方式等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力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显示组件2,显示组件2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显示组件2可以与供电组件电连接,显示组件2的显示屏至少能够显示供电组件的电量信息。用户可以直接从显示屏上获取供电组件的电量信息,用户可及时地更换电池组件,或及时地为电池组件充电,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在其他实施例方式中,显示屏还可以其他信息,比如时间信息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吸力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握持部3,从而方便用户握持移动吸力装置100。握持部3设置在壳体1的侧面,以操作整个吸力装置100,便于用户使用着力,提高使用可操作性,且操作灵活性较好。关于握持部3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握持部3为中空结构,电源线等可设置在握持部3内,且可合理布置电源线。控制吸力装置100启闭的开关可设置在握持部3上,用户可单手握持并启闭该设备,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综上,吸力装置的进风端上设有具有若干进风口的进风罩且该进风罩外凸于进风端端部面,也就是进风罩和进风端不在同一面,避免因进风罩和进风端在同一面时,进风罩的骨架占据进风面积且导致进风面积减小,外凸的进风罩的表面积比平面的表面积大,从而增大了进风面积,减小流经的气流的流速,从而减小噪音和携带水汽量,提高气流发生组件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力装置,其包括壳体和气流发生组件。该壳体具有进风端、出风端、及位于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的容纳腔。气流发生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用于产生依次流经进风端和出风端的气流。进风端上设有具有若干进风口的进风罩。
本实施例所示的吸力装置和实施例1所示的吸力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如图9和图10所示,进风罩17内凹于进风端12的端部面,同样的,进风罩17和进风端12不在同一面,避免因进风罩17和进风端12在同一面时,进风罩17的骨架占据进风面积且导致进风面积减小,同时,内凹的进风罩17的表面积比平面的表面积大,从而增大了进风面积,减小流经的气流的流速,从而减小噪音。当吸力装置搭配具有湿拖的清洁设备时,增大了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减小流经的气流的流速,从而也减小了携带水汽量,避免水汽进入气流发生组件的电机中,因电机不防水,水汽易造成电机的损坏,从而提高气流发生组件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关于进风罩17内凹于进风端12的端部面的具体结构与其外凸于进风端12的端部面基本相同,只是朝向的方向不同,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进风端12可自外边缘向中心内凹或外凸或平面设置,进风端12的设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200,其可为随手吸,如图11和图12所示,其包括壳体1、气流发生组件(未示出)及污物容纳腔体5。区别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200除了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吸力装置,还具有污物容纳腔体5,使得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200可以作为独立的清洁部件进行运行。
该壳体1具有进风端12、出风端(未示出)、及位于进风端12和出风端之间的容纳腔11。气流发生组件设置在容纳腔11内,用于产生依次流经进风端12和出风端的气流。
关于壳体1及壳体1内的结构和气流发生组件的具体结构呈实施例1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污物容纳腔体5具有进口51和出口52,出口52与进风端12连通,从而在气流发生组件的作用下,气流自污物容纳腔体5的进口51流向出口52,然后自的进风端12进入壳体1 的容纳腔11内。
在一实施例中,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200还可包括与污物容纳腔体5的进口51连通的吸头(未示出),在气流的作用下,将待清洁面上的污物自吸头抽吸至污物容纳腔体5内。为了提高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200的去污能力,设备200还可设置有与吸头连通的供给箱(未示出),以实现湿清洁。
其中,出口52设有出风过滤海帕6,气流从出口52流出后,经过出风过滤海帕6过滤后流向壳体1。通过设置出风过滤海帕6,其可以有效地阻挡污物容纳腔体5中的水汽和气流中的水汽进入至壳体1内,以防止水汽影响电机等结构的使用寿命。此外,出风过滤海帕6除了起到过滤作用,同时还起到污物容纳腔体5与壳体1之间的风道的密封作用,保证整机吸力充足。
进风端12上设有具有若干进风口171的进风罩17,进风罩17外凸于进风端12的端部面。关于进风罩17的具体结构呈实施例1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进风罩17与出风过滤海帕6相对设置。进风端12自外边缘向中心内凹设置,以避免进风罩17的端部与出风过滤海帕6之间产生干涉。无需改变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200的外部形状和尺寸,同时外凸设置的进风罩17增大了进风面积,减小流经的气流的流速,从而减小噪音和携带水汽量,提高气流发生组件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300,其可为洗地机,如图13所示,其包括机体301、设置在机体301上的清洁头302、及设置在机体301上且与清洁头302连通的吸力装置100,其中,吸力装置100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示的吸力装置100,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此外,清洁设备还包括污物容纳腔体,其可为实施3所示的污物容纳腔体5,在此不再赘述。吸力装置100产生气流,将待清洁面上的污物自清洁头抽吸至污物容纳腔体5内。
很显然,污物容纳腔体和吸力装置100之间设置有出风过滤海帕,该出风过滤海帕设置的方式如实施例3所示,在此不做赘述。
并且吸力装置100的进风端上设置的进风罩外凸于进风端的端部面。进风端自外边缘向中心内凹设置,以避免进风罩的端部与出风过滤海帕之间产生干涉。装配方便,无需改变便清洁设备300的外部形状和尺寸,同时外凸设置的进风罩增大了进风面积,减小流经的气流的流速,从而减小噪音和携带水汽量,提高气流发生组件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关于进风罩的具体结构呈实施例1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为了提高清洁头301的去污能力,设备300还可设置有与清洁头301连通的供给箱303,以使得清洁头301实现湿清洁。
在其他实施例中,清洁设备300还可以将上述实施例3中的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200 作为一个独立的元件设置在其机体301上。这样,当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200与机体301连接后,可以与清洁设备300一同工作;当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200与机体301分离后,还可以作为独立的抽吸源来进行工作,从而扩大了本实施例中清洁设备300的使用场景。
综上,具有该吸力装置或者该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的清洁设备的使用寿命长且用户使用体验好。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吸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端、出风端、及位于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之间的容纳腔;
气流发生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产生依次流经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的气流;
其中,所述进风端上设有具有若干进风口的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外凸于所述进风端的端部面。
2.一种吸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端、出风端、及位于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之间的容纳腔;
气流发生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产生依次流经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的气流;
其中,所述进风端上设有具有若干进风口的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内凹于所述进风端的端部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罩包括若干间隔排布的连接筋,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形成所述进风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为弧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罩还包括中心环,所述连接筋一端与所述进风端连接,所述连接筋另一端与所述中心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具有入风口和与所述入风口连通的排风口,沿所述气流发生组件的中心轴线方向的正投影,所述入风口与所述进风罩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流发生组件上方的第一减震件、设置在所述气流发生组件下方的第二减震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外周的第三减震件。
9.一种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端、出风端、及位于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之间的容纳腔;
气流发生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产生依次流经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的气流;以及
污物容纳腔体,所述污物容纳腔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吸力装置的进风端连通;
其中,所述出口设有出风过滤海帕,所述进风端上设有具有若干进风口的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外凸于所述进风端的端部面,且与所述出风过滤海帕相对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自外边缘向中心内凹设置,以避免所述进风罩的端部与所述出风过滤海帕之间产生干涉。
1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清洁头;设置在所述机体上;以及
吸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上且与所述清洁头连通;其中,所述吸力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吸力装置;或者,
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设置在所述机体上且与所述清洁头连通;其中,所述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为如权利要求9或10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
CN202221099083.0U 2022-05-09 2022-05-09 吸力装置、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及清洁设备 Active CN217610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9083.0U CN217610765U (zh) 2022-05-09 2022-05-09 吸力装置、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及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9083.0U CN217610765U (zh) 2022-05-09 2022-05-09 吸力装置、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及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0765U true CN217610765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52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99083.0U Active CN217610765U (zh) 2022-05-09 2022-05-09 吸力装置、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及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07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40052B (zh) 清洁设备
CN112369959A (zh) 清洁设备
CN214259194U (zh) 风道组件、集尘站及吸尘设备
CN217610765U (zh) 吸力装置、便携式手持清洁设备及清洁设备
CN211437313U (zh) 风管吸扫清理一体机
CN115381346B (zh) 一种排风效果好的多功能表面清洁机
CN116906347A (zh) 清洁设备的风机装置、维护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8247081U (zh) 便于清洁的吸尘装置
CN216159251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0300861U (zh) 一种集尘盒和清洁机器人
CN211820107U (zh) 一种消音组件、风机主机以及吸尘装置
JP2022112929A (ja) 集じん機
CN216797520U (zh) 一种背包式吸尘器主机装置及背包式吸尘器
CN215687477U (zh) 一种集尘座
CN221129761U (zh) 抽吸装置和清洁设备
CN218934778U (zh) 清洁设备的风机装置、维护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11557615A (zh) 一种多功能手持吸尘器
CN221242773U (zh) 清洁设备
CN220860012U (zh) 清洁设备
CN216652187U (zh) 清洁设备
CN220069632U (zh) 抽吸装置和清洁设备
CN220655517U (zh) 清洁系统以及集尘装置
CN219250040U (zh) 清洁设备
CN219720564U (zh) 吸吹一体吸尘器
CN220365777U (zh) 一种风机及表面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