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3604U - 一种接线端子外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端子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3604U
CN216773604U CN202220578445.8U CN202220578445U CN216773604U CN 216773604 U CN216773604 U CN 216773604U CN 202220578445 U CN202220578445 U CN 202220578445U CN 216773604 U CN216773604 U CN 216773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imiting
wiring terminal
wall
binding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784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Ruinengs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Ruineng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Ruineng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Ruineng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784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3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3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3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外壳,用于容置至少一个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外壳包括外壳本体以及至少一个卡合件,外壳本体设置有与接线端子一一对应的安放腔;安放腔至少一端贯穿外壳本体设置;卡合件设置于安放腔的内壁;接线端子的外壁设置有与卡合件相适配的卡合槽;其中,当接线端子容置于安放腔内时,卡合件卡接于卡合槽内,以限制接线端子在安放腔轴线方向上的运动。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增加额外的紧固件即可提高接线端子安装完成后的稳定性,降低了实际投入的成本,同时使得组装过程也更加简单方便,进而有效提高了将接线端子安装至外壳本体上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接线端子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外壳。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一种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配件产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工业需求,出现了一种集成有多个接线端子的配件产品,通常称作接线端子单元。
常规的接线端子单元通常由外壳及其多个独立安装在外壳内的接线端子组成。具体的,外壳内设置有与单个接线端子一一对应且用于容置接线端子的安放腔,在组装时直接将单个接线端子插入至安放腔内,并依靠接线端子外壁与安放腔内壁的摩擦力实现接线端子固定,此种组装方式由于接线端子没有与安放腔进一步固定,导致安放腔内的接线端子稳定性较差,容易从安放腔内脱离出来。因此,也有通过额外的紧固件来进一步固定接线端子与外壳的接线端子单元,然而通过额外的紧固件来固定接线端子和外壳,一方面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接线端子的组装过程更加繁琐,组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外壳,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组装至外壳内后稳定性较差,而通过额外的紧固件固定接线端子将增加成本同时使得组装过程更加繁琐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接线端子外壳,用于容置至少一个接线端子,包括:
外壳本体,设置有与所述接线端子一一对应的安放腔;所述安放腔至少一端贯穿外壳本体设置;
至少一个卡合件,设置于所述安放腔的内壁;所述接线端子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卡合件相适配的卡合槽;
其中,当所述接线端子容置于安放腔内时,所述卡合件卡接于卡合槽内,以限制所述接线端子在安放腔轴线方向上的运动。
可选的,所述安放腔的两端均贯穿外壳本体设置,所述安放腔的一端为插入端,所述安放腔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沿所述插入端至自由端,所述卡合件的外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面、第一水平面和第一竖直面;所述卡合槽的内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斜面、第二水平面和第二竖直面;
其中,当所述接线端子容置于安放腔内时,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接触,所述第一水平面与第二水平面接触,所述第一竖直面与第二竖直面接触。
可选的,所述卡合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合件沿安放腔的轴线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安放腔远离卡合件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以外壳本体的外缘为起点向卡合件延伸,所述限位缺口靠近卡合件的一侧作为第一接触面;
所述接线端子的外壁设置有与限位缺口相对应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靠近卡合槽的一侧作为第二接触面;
其中,当所述接线端子容置于安放腔内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缺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缺口沿安放腔的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缺口设置有防呆槽,所述防呆槽以该限位缺口的第一接触面为起点向卡合件延伸;
与该限位缺口对应的限位凸台设置有防呆部,所述防呆部与防呆槽相适配。
可选的,多个所述安放腔阵列分布于外壳上。
可选的,所述外壳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上开设有上安装孔,所述下安装板上开设有与上安装孔对应的下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件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板,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端子外壳设计合理,该接线端子外壳通过在用于容置接线端子的安放腔内设置卡合件,同时在接线端子对应的外壁上设置与卡合件相适配的卡合槽,当接线端子完全容置于安放腔内时卡合件刚好能够卡接于卡合槽内,以实现接线端子的安装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增加额外的紧固件即可提高接线端子安装完成后的稳定性,降低了实际投入的成本,同时使得组装过程也更加简单方便,进而有效提高了将接线端子安装至外壳本体上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个安放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个接线端子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个接线端子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个接线端子的剖视图;
图7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个接线端子容置于安放腔内后的剖视图。
图标:1-外壳本体,11-安放腔,111-插入端,112-自由端,12-限位缺口,121-第一接触面,13-防呆槽,2-接线端子,21-卡合槽,211-第二斜面,212-第二水平面,213-第二竖直面,22-限位凸台,221-第二接触面,23-防呆部,3-卡合件,31-第一斜面,32-第一水平面,33-第一竖直面,4-安装部件,41-上安装板,411-上安装孔,42-下安装板,421-下安装孔,4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轴线方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外壳,用于容置接线端子2。可以理解的是,该接线端子外壳可以容置一个或多个接线端子2,对于接线端子外壳所能容置的接线端子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特殊限定。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多个接线端子2安装在接线端子外壳上时构成的接线端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2和图3,接线端子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和卡合件3。
其中,继续参照图3,外壳本体1设置有与接线端子2一一对应的安放腔11,此时一个安放腔11用于容置一个接线端子2。同时,该安放腔11至少一端贯穿外壳本体1设置,此时安放腔11贯穿外壳本体1的一端作为接线端子2的插入端111,以便于接线端子2由该插入端111插入至安放腔11内后容置于安放腔11内。
示例的,设置在外壳本体1上的安放腔1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安放腔11为一个时,此时外壳本体1仅能容置一个接线端子2,当安放腔11为多个时,多个安放腔11阵列分布于外壳本体1上,在实现同时容置多个接线端子2的基础上提高该接线端子外壳的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现有的接线端子2往往具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类接线端子2仅在其一端设置有接线端,针对此类接线端子2,只需要安放腔11的一端贯穿外壳本体1即可,而另一类接线端子2则在其两端均设置有接线端,此时则需要安放腔11的两端均贯穿外壳本体1,以便于当接线端子2容置于安放腔11内时,能够同时在接线端子2的两端进行接线操作。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以接线端子2的两端均设置有接线端为例进行说明,此时安放腔11的两端均贯穿外壳本体1,且安放腔11的其中一端作为插入端111,安放腔11的另一端作为自由端112。
继续参照图3,卡合件3则设置在安放腔11的其中一个内壁上。同时,请参照图4、图5或图6,与该安放腔11的内壁对应的接线端子2的外壁设置有与卡合件3适配的卡合槽21。可以理解的是,卡合件3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且该卡合件3与外壳本体1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为了保证外壳本体1结构的完整性,本实施例中的卡合件3与外壳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
其中,在需要将接线端子2安装至外壳本体1上时,将接线端子2由安放腔11的插入端111插入安放腔11,随着接线端子2不断插入安放腔11,当接线端子2与卡合件3接触时,卡合件3在接线端子2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形变,并在接线端子2完全容置于安放腔11内时,卡合件3刚好卡接于卡合槽21内,此时接线端子2和安放腔11的配合状态如图10所示,在卡合件3的限位作用下,即可限制接线端子2在安放腔11轴线方向上的运动,以防止接线端子2由安放腔11内脱离出来,实现接线端子2的安装固定。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外壳通过在用于容置接线端子2的安放腔11内设置卡合件3,同时在接线端子2对应的外壁上设置与卡合件3相适配的卡合槽21,当接线端子2完全容置于安放腔11内时卡合件3刚好能够卡接于卡合槽21内,以实现接线端子2的安装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增加额外的紧固件即可提高接线端子2安装完成后的稳定性,降低了实际投入的成本,同时使得组装过程也更加简单方便,进而有效提高了将接线端子2安装至外壳本体1上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安放腔11内壁上的卡合件3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安放腔11内的卡合件3仅设置为一个时,对应的设置在接线端子2外壁上的卡合槽21也仅为一个,此时依靠一个卡合件3卡接于卡合槽21内也能实现接线端子2的安装固定。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接线端子2安装固定后的稳定性,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设置在安放腔11内的卡合件3的数量为两个,此时两个卡合件3沿安放腔11的轴线对称设置,对应的,接线端子2上设置的卡合槽21同样为两个,且两个卡合槽21分别设置在接线端子2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当接线端子2完全容置于安放腔11内时,两个卡合件3分别卡接于对应的卡合槽21内,以实现接线端子2的安装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接线端子2的稳定性,可以将卡合件3设置为楔形结构,继续参照图3,此时沿安放腔11的插入端111至自由端112,卡合件3的外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面31、第一水平面32和第一竖直面33。此时,请参照图9,卡合槽21的内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斜面211、第二水平面212和第二竖直面213。
当接线端子2完全容置于安放腔11内时,卡合件3的第一斜面31与卡合槽21的第二斜面211接触,卡合件3的第一水平面32与卡合槽21的第二水平面212接触,卡合件3的第一竖直面33与卡合槽21的第二竖直面213接触。如此设置,在实现卡合件3卡接于卡合槽21内以固定接线端子2的基础上,便于接线端子2运动至卡合件3处时能够更加顺利的通过卡合件3,同时采用斜面配合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接线端子2安装完成后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或图3,安放腔11远离卡合件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缺口12,限位缺口12以外壳本体1的外缘为起点向卡合件3延伸,限位缺口12靠近卡合件3的一侧作为第一接触面121。可以理解的是,该限位缺口12设置于靠近安放腔11插入端111的一侧,而卡合件3设置于靠近安放腔11自由端112的一侧,且限位缺口12和卡合件3处于安放腔11的同一内壁上。
相应的,继续参照图4、图5或图6,接线端子2的外壁设置有与限位缺口12相对应的限位凸台22,此时限位凸台22与卡合槽21位于接线端子2的同一侧壁上,且该限位凸台22靠近卡合槽21的一侧作为第二接触面221。其中,当接线端子2完全容置于安放腔11内时,限位凸台22的第二接触面221与限位缺口12的第一接触面121相接触,如此即可限制接线端子2插入安放腔11内的深度,并能够判断接线端子2是否安装到位,即此时卡合件3刚好卡接于卡合槽21内,同时在限位缺口12和限位凸台22的配合作用下能够限制接线端子2朝安放腔11的自由端112运动,进一步提高接线端子2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限位凸台22与接线端子2为一体式结构,以保证接线端子2结构的完整性。
示例的,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限位缺口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缺口12沿安放腔11的轴线对称设置,此时接线端子2上对应的设置有两个限位凸台22,且两个限位凸台22分别与两个限位缺口12配合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两个限位凸台22的形状在此不特殊限定,同时两个限位凸台22的形状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要能够实现限位作用即可。
此外,考虑到现有的接线端子2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往往具有特定的安装状态,因此,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在将接线端子2插入至安放腔11内时出现出错,本实施例中还接线端子外壳进行为了防呆处理。
具体的,继续参照图7,其中一个限位缺口12设置防呆槽13,防呆槽13以该限位缺口12的第一接触面121为起点向卡合件3延伸。同时,继续参照图5,在与该限位缺口12对应的限位凸台22上设置一个防呆部23,防呆部23与防呆槽13相适配,当接线端子2完全容置于安放腔11内时,防呆部23伸入至防呆槽13内。如此设置,即可有效降低工作人员在将接线端子2插入至安放腔11内时出现装错的可能性,同时也减少了工作人员确认接线端子2是否安装正确的时间,提高了组装效率。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防呆部23与对应的限位凸台22为一体式结构,以保证该限位凸台22结构的完整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外壳本体1的安装固定,继续参照图1,在外壳本体1的两侧还设置有安装部件4。其中,请参照图8,安装部件4包括上安装板41、下安装板42和连接板43,上安装板41和下安装板42相对的设置在外壳本体1的侧壁上,连接板43则竖直设置以连接上安装板41和下安装板42。同时,上安装板41上开设有上安装孔411,下安装板42上开设有下安装孔421,且上安装孔411和下安装孔421相对应,当需要固定外壳本体1时,只需要将紧固件(如螺栓等)依次穿过上安装孔411和下安装孔421后即可将外壳本体1安装固定在特定的位置,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接线端子外壳,用于容置至少一个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本体,设置有与所述接线端子一一对应的安放腔;所述安放腔至少一端贯穿外壳本体设置;
至少一个卡合件,设置于所述安放腔的内壁;所述接线端子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卡合件相适配的卡合槽;
其中,当所述接线端子容置于安放腔内时,所述卡合件卡接于卡合槽内,以限制所述接线端子在安放腔轴线方向上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腔的两端均贯穿外壳本体设置,所述安放腔的一端为插入端,所述安放腔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沿所述插入端至自由端,所述卡合件的外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面、第一水平面和第一竖直面;所述卡合槽的内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斜面、第二水平面和第二竖直面;
其中,当所述接线端子容置于安放腔内时,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接触,所述第一水平面与第二水平面接触,所述第一竖直面与第二竖直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合件沿安放腔的轴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腔远离卡合件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以外壳本体的外缘为起点向卡合件延伸,所述限位缺口靠近卡合件的一侧作为第一接触面;
所述接线端子的外壁设置有与限位缺口相对应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靠近卡合槽的一侧作为第二接触面;
其中,当所述接线端子容置于安放腔内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缺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缺口沿安放腔的轴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外壳,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缺口设置有防呆槽,所述防呆槽以该限位缺口的第一接触面为起点向卡合件延伸;
与该限位缺口对应的限位凸台设置有防呆部,所述防呆部与防呆槽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外壳,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放腔阵列分布于外壳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上开设有上安装孔,所述下安装板上开设有与上安装孔对应的下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端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板,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
CN202220578445.8U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接线端子外壳 Active CN216773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8445.8U CN216773604U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接线端子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8445.8U CN216773604U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接线端子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3604U true CN216773604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9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78445.8U Active CN216773604U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接线端子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36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9652B1 (en) Isolation board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EP0896397A2 (en) Connector coupling structure
KR20110013383A (ko) 전기 커넥터
JP2559833Y2 (ja) モジューラ電気コネクタ用ホルダ
CN216773604U (zh) 一种接线端子外壳
CN213584225U (zh) 组合式连接器
KR20090044365A (ko) 커넥터
KR200445633Y1 (ko) 커넥터용 스페이서
KR20100012414A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의 결합장치
US1121174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eader with stabilizing features
CN211880278U (zh) 闭环步进电机及自动化系统
CN218101897U (zh) 连接器
CN116544711B (zh) 一种连接器
CN220066177U (zh) 一种具有解锁结构的端子
US11239599B2 (en) Modular housing assembly with stabilizing features
CN209497087U (zh) 一种短路连接器
JPH0214136Y2 (zh)
CN220066311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卡接组件
CN219576107U (zh) 电连接器组合、第一电连接器及第二电连接器
KR200398887Y1 (ko) 케이블 커넥터
CN116914469B (zh) 连接器组件及bms连接器
CN220383398U (zh) 电器内布线组件及电器
CN219247067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JPH065147U (ja) コネクタ
CN218101823U (zh) 一种通讯连接器的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