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3407U - 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3407U
CN216763407U CN202123386767.7U CN202123386767U CN216763407U CN 216763407 U CN216763407 U CN 216763407U CN 202123386767 U CN202123386767 U CN 202123386767U CN 216763407 U CN216763407 U CN 216763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cial
base
containing body
feeding mechanism
magnetic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867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保平
李慧
江跃帆
高博
周恩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INST Magnetic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INST Magnetic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INST Magnetic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INST Magnetic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867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63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3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3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Mechanical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涉及钕铁硼磁钢组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稳定性差,易发生炸料现象,维修频繁,时间成本浪费严重,质量稳定性波动较大,人工成本及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上料单元和设置于上料单元一侧的传送单元,其中:上料单元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容料体、推料结构以及顶板,容料体内设置有多个容料槽,用于容置异形钕铁硼磁钢;推料结构设置于容料体的一侧;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槽;顶板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凸块;传送单元,设置于上料单元的一侧,包括第一滑轨以及设置于第一滑轨上的治具,治具上设置有多个容置槽,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上料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钕铁硼磁钢组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钕铁硼(Nd2Fe14B)属于作为第三代永磁材料,自问世以来,遍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械、电子信息及国防科技等领域。按照其制造工艺,烧结钕铁硼,因其具有高剩磁、高磁能积和高矫顽力,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产业。
在组件制程过程中,通过上料装置,完成组件的第一道工序,途径麦拉贴膜,静压、极性包装等多道制程,从而完成组件的组装过程,由于钕铁硼产品具有多规格即异形的特点,在组装成为组件的过程中,保障制程中稳定上料,成为较难突破的问题点。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目前的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稳定性差,因其快速装入治具内容易发生炸料现象,维修频繁,时间成本浪费严重,质量稳定性波动较大,人工成本及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的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稳定性差,因其快速装入治具内容易发生炸料现象,维修频繁,时间成本浪费严重,质量稳定性波动较大,人工成本及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单元和设置于所述上料单元一侧的传送单元,其中:
所述上料单元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容料体、推料结构以及顶板,其中,所述容料体内设置有多个容料槽,用于容置异形钕铁硼磁钢;所述推料结构设置于所述容料体的一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凸块;
传送单元,设置于所述上料单元的一侧,包括第一滑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的治具,所述治具上设置有多个容置槽。
优选地,所述上料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上料单元和第二上料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上料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容料体和第一推料结构,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
所述第二上料单元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容料体、和第二推料结构,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
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料单元与所述第二上料单元之间,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料结构与所述第二推料结构均包括推料板和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上均设置有用于所述推料板运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端部设置定位条,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滑槽与所述定位条之间。
优选地,所述推料板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气缸,其中:
所述推料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气缸的端部,所述推料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容置槽的端部设置为进料端,所述进料端的边缘与所述容置槽的边缘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上料单元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容料体与所述第二容料体之间,所述第一容料体与所述第二容料体上设置有容置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端部的槽体。
优选地,所述容料体内设置有防呆磁铁。
优选地,所述传送单元还包括第一动力装置,所述上料单元还包括第二动力装置和第二滑轨,其中: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治具在所述第一滑轨上运动;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顶板在所述第二滑轨上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均采用步进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通过设置上料单元与传送单元配合,钕铁硼磁钢装入治具内采用设置于底座上的推料板推动之后再通过设置在底座上顶板底部的凸块推动,且设置顶板压盖于治具的上表面,可平稳高效的实现将已排列好的异形钕铁硼磁钢推入治具的容置槽中,稳定性极强,有效地避免了因快速装入治具内引起的炸料问题,上料机构使此的使用寿命长且产品质量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中容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中顶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中推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中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料单元;10、第一上料单元;20、第二上料单元;11、底座;111、定位槽;112、滑槽;113、定位条;12、容料体;121、容料槽;122、槽体;13、推料结构;131、推料板;1311、第一端;1312、第二端;132、驱动装置;14、顶板;141、凸块;15、第一支撑板;16、第二支撑板;17、第二动力装置;18、第二滑轨;2、传送单元;21、第一滑轨;22、第一动力装置;3、治具;31、容置槽;311、进料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上料单元1和设置于上料单元1一侧的传送单元2。
其中,上料单元1包括底座11、设置于底座11上的容料体12、推料结构13以及顶板14。
具体地,图2是本实施例中容料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容料体12内设置有多个容料槽121,用于容置异形钕铁硼磁钢。推料结构13设置于容料体12的一侧,底座11上设置有定位槽111,推料结构13用于推动容料槽121底部的异形钕铁硼磁钢,使异形钕铁硼磁钢落入定位槽111内。
传送单元2,设置于上料单元1的一侧,包括第一滑轨21以及设置于第一滑轨21上的治具3,治具3在第一滑轨21上运动,治具3上设置有多个容置槽31,用于容置异形钕铁硼磁钢。
顶板14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凸块141,异形钕铁硼磁钢落入定位槽内后,顶板14向传送单元2的方向运动,带动顶板14上的凸块141向传送单元2的方向运动,使用时,治具3运动至容置槽31与定位槽对齐,顶板14上的凸块141推动定位槽内的异形钕铁硼磁钢至治具3内的容置槽31内,完成此工序后,治具3在第一滑轨21上继续运动至下一工序。
此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通过设置上料单元1与传送单元2配合,钕铁硼磁钢装入治具3内采用设置于底座11上的推料板131推动之后再通过设置在底座11上顶板14底部的凸块推动,且设置顶板14压盖于治具3的上表面,可平稳高效的实现将已排列好的异形钕铁硼磁钢推入治具3的容置槽31中,稳定性极强,有效地避免了因快速装入治具内引起的炸料问题,上料机构使此的使用寿命长且产品质量稳定性好。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图4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上料单元1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上料单元10和第二上料单元20。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上料单元10与第二上料单元20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具体地,图5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料单元10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容料体和第一推料结构,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二上料单元20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容料体、和第二推料结构,第二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
图6是本实施例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7是顶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顶板14设置于第一上料单元10与第二上料单元20之间,顶板14上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用于与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相配合。
通过设置上料单元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即第一上料单元10和第二上料单元20,同时由单出料变成双出料,可使产能翻倍提升。本实施例中通过上料单元1与传送单元2的合理结构设置,以及有效地配合,产能由原20000pcs/班,提升至现31000pcs/班,物料因炸料引起的损耗节约近10%。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推料结构与第二推料结构均包括推料板131和驱动装置132。
其中:图8是本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上均设置有用于推料板131运动的滑槽112,滑槽112的端部设置定位条113,定位槽111位于滑槽112与定位条113之间。
使用时,通过推料板131推动容料槽121底部的异形钕铁硼磁钢,使异形钕铁硼磁钢落入定位槽111内,设置定位条113位于定位槽111的一侧,起到止挡定位的作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图9是本实施例中推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推料板131设置为“L”型结构,驱动装置132采用气缸。
其中:推料板131的第一端1311连接于气缸的端部,推料板131的第二端1312位于定位槽111内。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0是本实施例中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治具包括四排容置槽31,每排容置槽31的端部均设置为进料端311,进料端311的边缘与容置槽31的边缘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便于异形钕铁硼磁钢由进料端311进入至容置槽31的内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上料单元1还包括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
其中,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平行地设置于第一容料体与第二容料体之间,第一容料体与第二容料体上设置有容置第一支撑板15与第二支撑板16端部的槽体122。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容料体12内设置有防呆磁铁,用于对异形钕铁硼磁钢按照给定的极性及方向排列,实现上料的准确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传送单元2还包括第一动力装置22,上料单元1还包括第二动力装置17和第二滑轨18。
其中,第一动力装置22用于驱动治具3在所述第一滑轨21上运动;
第二动力装置17用于驱动顶板14在第二滑轨18上往复运动,第二滑轨18设置于第一上料单元10和第二上料单元20之间。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动力装置22与第二动力装置17均采用步进电机,步距值不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以及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误差不积累,可有效定位,其次,因其控制性能好,在少数脉冲内完成,运动方式不丢失,精度较高。
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22与第二动力装置17均与控制柜内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采用PLC控制器,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并且在控制柜内设置有消声器,可有效地防止噪音干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单元和设置于所述上料单元一侧的传送单元,其中:
所述上料单元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容料体、推料结构以及顶板,其中,所述容料体内设置有多个容料槽,用于容置异形钕铁硼磁钢;所述推料结构设置于所述容料体的一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凸块;
传送单元,设置于所述上料单元的一侧,包括第一滑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的治具,所述治具上设置有多个容置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上料单元和第二上料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上料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容料体和第一推料结构,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
所述第二上料单元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容料体、和第二推料结构,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
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料单元与所述第二上料单元之间,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料结构与所述第二推料结构均包括推料板和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上均设置有用于所述推料板运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端部设置定位条,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滑槽与所述定位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板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气缸,其中:
所述推料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气缸的端部,所述推料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端部设置为进料端,所述进料端的边缘与所述容置槽的边缘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单元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容料体与所述第二容料体之间,所述第一容料体与所述第二容料体上设置有容置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端部的槽体。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料体内设置有防呆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单元还包括第一动力装置,所述上料单元还包括第二动力装置和第二滑轨,其中: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治具在所述第一滑轨上运动;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顶板在所述第二滑轨上往复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均采用步进电机。
CN202123386767.7U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 Active CN216763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6767.7U CN216763407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6767.7U CN216763407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3407U true CN216763407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71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86767.7U Active CN216763407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634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22499U (zh) 一种电池模组送料定位装置
CN108682886B (zh) 电芯定位预装机
CN102569913B (zh) 免维护铅酸电池i形包片机
CN216763407U (zh) 一种异形钕铁硼磁钢上料机构
CN201437206U (zh) 框架式永磁吸盘
CN211465029U (zh) 一种锂电池极柱挫磨装置
CN203895274U (zh) 电容检测点焊一体机
CN211530101U (zh) 燃料电池电堆组装辅助装置
CN210110941U (zh) 电芯折角机构
CN209298269U (zh) 一种用于蓄电池组装的单体装槽设备
CN209379897U (zh) 一种蓄电池生产加工用铸板成型装置
CN220829999U (zh) 一种电池顶压整形装置
CN219442550U (zh) 一种半自动端子注胶检测设备
CN212268767U (zh) 上料机构
CN107055088B (zh) 新型焊带搬运机构
CN115156691B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超声波焊接系统
CN220901530U (zh) 一种极耳折弯装置
CN214186031U (zh) 一种双工位前进后出压合装置
CN219350285U (zh) 一种方便取放料的电芯定位固定装置
CN218370342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装置
CN219859180U (zh) 一种电芯弹夹上料机构
CN219393482U (zh) 镍氢电池装芯设备
CN208342270U (zh) 一种齿轮箱的定位装配工装
CN219852703U (zh) 一种激光焊异型电池极耳多工位装置
CN219053052U (zh) 一种具有纠偏功能裁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pecial-shaped NdFeB magnetic steel feeding mechanis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17

Pledgee: Baotou Branch of 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Ltd.

Pledgor: BAOTOU INST MAGNETIC NEW MATERI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15000002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