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4676U - 一种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44676U CN216744676U CN202121860524.XU CN202121860524U CN216744676U CN 216744676 U CN216744676 U CN 216744676U CN 202121860524 U CN202121860524 U CN 202121860524U CN 216744676 U CN216744676 U CN 2167446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r
- shell
- evaporative
- refrige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换热器、第一风机、蒸发式制冷模块和第二风机;在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换热器出风口和蒸发式制冷出风口;换热器安装于壳体内,换热器与进风口相对;第一风机用于将经过换热器的气流通过换热器出风口排出壳体;蒸发式制冷模块安装于壳体内,用于使液体蒸发产生冷量;第二风机用于将经过蒸发式制冷模块的气流通过蒸发式制冷出风口排出壳体。因而,本实用新型设置换热器和蒸发式制冷模块两种制冷系统,蒸发式制冷模块的能耗大大低于换热器的能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另外,蒸发式制冷模块制冷过程中还可产生水蒸气,以满足空间湿度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已经非常普及,由于能源的日益匮乏,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空调器的能耗。
目前空调器的制冷均采用单一的制冷系统—通过冷媒在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形成的制冷回路中的变化产生热量或者冷量。现有空调器制冷方式单一,能耗高,用户无法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制冷方式。最为重要的是,空调制冷过程中将室内湿气带走,容易导致室内湿度降低,造成人体不适,用户为了缓解不适需要增加空气加湿设备,造成资源浪费。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解决了现有空调器制冷方式单一,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换热器出风口和蒸发式制冷出风口;
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进风口相对;
第一风机,用于将经过所述换热器的气流通过所述换热器出风口排出所述壳体;
蒸发式制冷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使液体蒸发产生冷量;
第二风机,用于将经过所述蒸发式制冷模块的气流通过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排出所述壳体。
如上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接水装置,用于承接所述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
冷凝水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接水装置承接的冷凝水输送至所述蒸发式制冷模块。
如上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进水装置,用于连接所述壳体外的水源,并将水输送至所述蒸发式制冷模块。
如上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所述蒸发式制冷模块为蒸发式过滤层。
如上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所述换热器出风口和蒸发式制冷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不同端面上。
如上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两侧,两个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出风口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所述壳体包括正向面板和位于所述正向面板两侧的侧面板,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位于所述侧面板上。
如上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所述壳体内设置贯流风道,其用于将所述壳体内部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换热器出风口处;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两个离心风道,其分别位于所述贯流风道的横向两侧,用于将所述壳体内部的气流引导至两个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处;
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贯流风道内;
每个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一个所述离心风道内。
如上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所述换热器出风口和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均具有导板。
如上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
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导板的开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换热器、第一风机、蒸发式制冷模块和第二风机;在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换热器出风口和蒸发式制冷出风口;换热器安装于壳体内,换热器与进风口相对;第一风机用于将经过换热器的气流通过换热器出风口排出壳体;蒸发式制冷模块安装于壳体内,用于使液体蒸发产生冷量;第二风机用于将经过蒸发式制冷模块的气流通过蒸发式制冷出风口排出壳体。因而,本实用新型设置换热器和蒸发式制冷模块两种制冷系统,蒸发式制冷模块的能耗大大低于换热器的能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另外,蒸发式制冷模块制冷过程中还可产生水蒸气,以满足空间湿度要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的冷凝水输送装置可利用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或者外接水源。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中,出风口的排布方式和风机的选择非常巧妙。具体地,两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设置在换热器出风口的两侧,使得三个送风口在壳体的横向方向依次排列,有利于在壳体的横向方向扩展送风角度。并且,采用一个贯流风机来匹配一个换热器出风口,采用两个离心风机匹配两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离心风机设置在贯流风机两侧,无需增加壳体的径向尺寸,而且,离心风机的轴向尺寸更窄,壳体的横向方向的尺寸增加也不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的侧视图。
图中,
100、壳体;
1000、正向面板;
1001、侧面板;
110、换热器出风口;
120、蒸发式制冷出风口;
130、进风口;
161、贯流风道;
162、离心风道;
210、第一风机;
220、第二风机
500、换热器;
600、蒸发式制冷模块;
700、接水装置;
800、冷凝水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包括壳体100、换热器500、蒸发式制冷模块600、第一风机210和第二风机220。
壳体100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换热器出风口110和至少一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
在壳体100上形成进风口130。
为了提高出风范围,换热器出风口110和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位于壳体100的不同端面上。此种设置方式还可方便用户判断空调运行模式。
优选的,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分别位于进风口130的两侧,两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分别位于换热器出风口110的两侧。
具体的,壳体包括正向面板1000和位于正向面板1000两侧的侧面板1001,换热器出风口110位于正向面板1000的下部,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位于侧面板1001上。
一般的,换热器出风口110设置为一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设置为两个,也即,每个侧面板1001上均设置有一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
换热器500安装在壳体100内,换热器500与进风口130相对。换热器500用于在空调制冷循环回路工作时与通过进风口130进入壳体100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形成换热气流。在空调器制冷时,换热气流为冷风;在制热时,换热气流为热风。换热器500采用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制冷/制热。
第一风机210用于产生从进风口130经过换热器500进入壳体100内部的换热气流,用于将壳体100的内部气流(即换热气流)输送至换热器出风口110。
蒸发式制冷模块600安装于壳体100内,用于使液体蒸发产生冷量,蒸发吸热实现蒸发式制冷。此种制冷方式的原理为将水蒸发,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进行制冷,同时,向空调所在空间内加湿,以保证房间内的湿度。
优选的,蒸发式制冷模块600为蒸发式过滤层。
第二风机220用于将经过蒸发式制冷模块600的气流通过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排出壳体100。
空调器的蒸发式制冷模块600需要水源,水源的提供方式有两种:
方式一:
空调器包括接水装置700和冷凝水输送装置800。
接水装置700用于承接换热器500产生的冷凝水;
冷凝水输送装置800用于将接水装置700承接的冷凝水输送至蒸发式制冷模块600。
一般的,冷凝水输送装置800包括水管、水泵和洒水装置,洒水装置用于将冷凝水均匀地喷洒至蒸发式制冷模块600。
方式二:
空调器包括进水装置,进水装置用于连接壳体100外的水源,并将水输送至蒸发式制冷模块600。
进水装置也可以包括水管和洒水装置,还可进一步包括水泵。
当然,空调器还可包括方式一和方式二。
至少一个第二风机220用于产生从进风口130经过换热器500进入壳体100内部的气流,在气流经过蒸发式制冷模块600时,使得蒸发式制冷模块600上的水分蒸发吸热,产生换热气流输送至至少一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
本实施例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中,设置换热器和蒸发式制冷模块两种制冷系统,蒸发式制冷模块的能耗大大低于换热器的能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在刚开机或者急需制冷或者制冷需求较大时采用换热器制冷系统,在空调所在房间温度降低至适宜时或者制冷需求不紧急时采用蒸发式制冷模块制冷系统。另外,本实施例的蒸发式制冷模块制冷过程中还可产生水蒸气,还能够满足空间湿度要求。
本实施例出风口的设置方式,使得出风角度的可调范围很大,可满足出风方向的不同需求。例如,第一风机210开启时,实现正面出风;第二风机220开启时,实现侧面出风;第一风机210和第二风机220同时开启时,实现正面出风和侧面出风。
本实施例中,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的送风模式更加多样。用户可选择使换热器出风口110单独出风,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单独出风。或者,还可使换热器出风口110和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同时出风,以实现大风量送风,实现快速地制冷。
如图1所示,换热器出风口110的数量为一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的数量为两个。在壳体100的横向(图中水平)方向上,两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分别位于换热器出风口110的两侧,两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分别位于进风口130的两侧。壳体100整体上为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水平方向的长条状,壳体100的横向方向指的是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如此一来,使三个出风口在壳体100横向方向的维度上依次排开,这有利于在壳体100的横向方向扩展送风角度。例如,可在换热器出风口110处设置导风结构,在两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处均安装左右导风结构。使左侧的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着重用于对左侧区域进行送风,使右侧的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着重用于对右侧区域进行送风。
导风结构一般为导板,可封闭出风口、打开出风口和调节出风风向。
第二风机220的数量为两个,且使两个第二风机220设置在壳体100内部的横向两端部,以与两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一一匹配。第二风机220可为轴线方向平行于壳体100的横向方向的离心风机。采用一个贯流风机来匹配一个换热器出风口110,采用两个离心风机匹配两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将离心风机设置在贯流风机两侧,无需增加壳体100的径向尺寸,而且,离心风机的轴向尺寸很窄,壳体100的横向方向的尺寸增加也不大。这种风机和送风口的选择方式非常巧妙。
如图1所示,第一风机210为贯流风机,壳体100内可设置贯流风道161,其用于将壳体100内部的气流引导至换热器出风口110处,第一风机210设置在贯流风道161内。壳体100内还设置有两个离心风道162,其分别位于贯流风道161的横向两侧,用于将壳体100内部的气流引导至两个蒸发式制冷出风口120处,每个第二风机220设置在一个离心风道162内。贯流风道161和离心风道162能对气流进行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其更加顺畅地流到相应的送风口。
当然,第二风机220也可为贯流风机,此时对应的风道为贯流风扇。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信号接收模块和控制器。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
控制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导板的开闭。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换热器和蒸发式制冷模块的工作状态。
例如,控制信号可以是制冷模式控制信号,包括:
制冷模式一(换热器制冷模式)、制冷模式二(蒸发式制冷模块制冷模式)、制冷模式三(换热器制冷模式+蒸发式制冷模块制冷模式)。
控制信号还可以是出风模式控制信号,包括:
正面出风模式(正面导板打开、相应风机工作)、单侧出风模式(左侧或右侧导板打开、相应风机工作)、左右两侧出风模式(左侧和右侧导板打开、相应风机工作)和三面出风模式(左侧、右侧和正面导板均打开、相应风机工作)。
其中,三面出风模式为能够实现三面出风的最大出风模式。
制冷模式控制信号与出风模式控制信号优选采用如下组合:
制冷模式一+正面出风模式;制冷模式一+三面出风模式;制冷模式二+单侧出风模式;制冷模式二+左右两侧出风模式;制冷模式三+三面出风模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换热器出风口和蒸发式制冷出风口;
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进风口相对;
第一风机,用于将经过所述换热器的气流通过所述换热器出风口排出所述壳体;
蒸发式制冷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使液体蒸发产生冷量;
第二风机,用于将经过所述蒸发式制冷模块的气流通过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排出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接水装置,用于承接所述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
冷凝水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接水装置承接的冷凝水输送至所述蒸发式制冷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进水装置,用于连接所述壳体外的水源,并将水输送至所述蒸发式制冷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式制冷模块为蒸发式过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出风口和蒸发式制冷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不同端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且
两个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两侧,两个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出风口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正向面板和位于所述正向面板两侧的侧面板,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位于所述侧面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设置贯流风道,其用于将所述壳体内部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换热器出风口处;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两个离心风道,其分别位于所述贯流风道的横向两侧,用于将所述壳体内部的气流引导至两个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处;
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贯流风道内;
每个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一个所述离心风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出风口和所述蒸发式制冷出风口均具有导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
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导板的开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60524.XU CN216744676U (zh) | 2021-08-10 | 2021-08-10 | 一种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60524.XU CN216744676U (zh) | 2021-08-10 | 2021-08-10 | 一种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44676U true CN216744676U (zh) | 2022-06-14 |
Family
ID=81908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860524.XU Active CN216744676U (zh) | 2021-08-10 | 2021-08-10 | 一种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44676U (zh) |
-
2021
- 2021-08-10 CN CN202121860524.XU patent/CN2167446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14448U (ja) | 全熱回収エアコンユニット | |
CN213395597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06016545A (zh) | 一种动力式热管空调一体机 | |
WO2018076185A1 (zh) | 一种制冷热泵型无霜空调室外机 | |
CN213395606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500190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2378004B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JP3506333B2 (ja) | 天井内熱回収機 | |
WO2018076251A1 (zh) | 一种制冷热泵型无霜空调 | |
CN211903078U (zh) |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6744676U (zh) | 一种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 | |
CN21700468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 | |
CN20709482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5909203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00192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9915968A (zh) | 一种防堵塞的蒸发冷却结合机械制冷的空调机组 | |
CN21414814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3542655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1903076U (zh) |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801390U (zh) | 恒温恒湿的空调器 | |
CN113310112A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2635911A (zh) | 双冷媒一体式风冷空调 | |
CN207648946U (zh) | 一种船用分体式除湿装置 | |
CN11221240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2254220A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及加湿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