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94827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94827U
CN207094827U CN201721089550.0U CN201721089550U CN207094827U CN 207094827 U CN207094827 U CN 207094827U CN 201721089550 U CN201721089550 U CN 201721089550U CN 207094827 U CN207094827 U CN 207094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indoor apparatus
air
heating tube
humid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895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周衡
刘国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895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948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94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948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换热器及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加湿盘及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串联连通或并联连通,所述加湿盘安装于所述加热管上。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对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气流进行加湿。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冬天房间含湿量低,开启空调制热后,随着室内的温度上升,室内的相对湿度逐渐降低,长期处在这种干燥的环境中,会导致用户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皮肤干裂、呼吸道疾病等。然而,常规的空调室内机并不能对送风气流进行加湿,因此,用户需要在室内配置加湿装置,这类加湿装置通常是采用超声波振荡、湿膜、电极和红外等方式实现加湿功能,故这类加湿装置寿命较短,不能满足用户对加湿装置寿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能够对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气流进行加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换热器及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加湿盘及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串联连通或并联连通,所述加湿盘安装于所述加热管上。
优选地,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自其一端延伸出的第一冷媒管,以及自其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二冷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用以与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加热管设于所述第二冷媒管。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所述加热管并联连通的第一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设有第一单向阀,用以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冷时供冷媒通过;所述加热管设有第二单向阀,用以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热时供冷媒通过。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并联连通的第二旁通管,所述加热管设在所述第二旁通管上。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旁通管上的流量调节阀。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旁通管上的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用以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热时供冷媒通过。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邻设置的风轮,回风板所述加湿盘设置于所述风轮下方,所述加湿盘上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对应的开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分别对应位于所述风轮出风侧和进风侧,所述第一风口的下方设有一向上延伸的回风板,所述回风板用以将风轮出风侧的部分气流导向所述加湿盘内。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以为所述加湿盘补水的补水装置。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具有伸入至所述加湿盘内部的内管段,所述内管段呈弯曲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所述加湿装置的加热管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串联连通或并联连通,在制热状态下,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可通过所述加热管,在其通过加热管的过程中,该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的热量被传导至加湿盘内水中,加湿盘内的水被加热而蒸发形成水蒸气,从而利用所述水蒸气加湿送风气流。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不仅能够制热,还能够在制热时,对送风气流进行加湿;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其加湿装置是利用冷媒的热量对加湿盘内的水进行加热,而冷媒的使用寿命较长,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超声波振荡、电极或红外等方式实现加湿功能的加湿装置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内的加湿装置具有较长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空调室内机设有第一旁通管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二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空调室内机设有第一旁通管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三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空调室内机的流量调节阀设于加湿装置出口端的原理示意图;
图7为图5的空调室内机的流量调节阀设于加湿装置入口端的原理示意图。
图8为图5中室内换热器、风轮及加湿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压缩机 62 加热管
20 四通阀 70 气液分离器
30 室外换热器 80 风轮
40 节流装置 1a 第一单向阀
50 室内换热器 2a 第二单向阀
60 加湿装置 3a 第三单向阀
61 加湿盘 4a 流量调节装置
611 第一风口 100 第一旁通管
612 第二风口 200 第二旁通管
613 回风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室外侧”、“室内侧”等的描述,则该“室外侧”、“室内侧”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室外侧”、“室内侧”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以及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适配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以使得此两者内部的冷媒循环系统连通,冷媒在所述冷媒循环系统中循环流动并换热,从而实现所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功能。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空调器可以为单制热空调器,也可以是制冷及制热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可以是壁挂机或者柜机,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以其空调室内机为壁挂机、且能够制冷和制热的空调器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请参阅图1、图3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换热器50及加湿装置60,加湿装置60包括加湿盘61及加热管62,加热管62与室内换热器50串联连通或并联连通,加湿盘61安装于加热管6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10、气液分离器70、四通阀20、室外换热器30和节流装置40,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外换热器30、节流装置40、室内换热器50及气液分离器70通过冷媒管依次连通,以形成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系统。其中,四通阀20用以切换冷媒的流向,实现所述空调器制冷功能与制热功能之间的切换,四通阀20具有与压缩机10的排气管连接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10的进气管连接的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030连接的第三接口、与室内换热器50连接的第四接口。
如图1所示(图中实线箭头为制冷循环方向,虚线箭头为制热循环方向),所述空调器制冷时,冷媒自压缩机10排出,并依次经四通阀20、室外换热器30、节流装置40、室内换热器50、四通阀20及气液分离器70通过,最后回流至压缩机10中,在此过程中,冷媒在室内换热器50内与周向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形成送风气流(此时为冷风)并送至室内侧,实现制冷;所述空调器制热时,冷媒自压缩机10排出,并依次经四通阀20、室内换热器50、节流装置40、室外换热器30、四通阀20及气液分离器70通过,最后回流至压缩机10中,在此过程中,冷媒在室内换热器50内与周向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形成送风气流(此时为热风)并送至室内侧,实现制热。
显然,所述空调器在制热状态下,由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先进入室内换热器50进行换热。因此,通过将加湿装置60的加热管62与室内换热器50串联连通或并联连通,使得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通过加热管62,在其通过加热管62的过程中,该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的热量通过加热管62传导至加湿盘61内水中,加湿盘61内的水被加热而蒸发形成水蒸气,从而利用所述水蒸气加湿送风气流。
为使加湿装置60形成的水蒸气能够被顺利地送至室内,加湿装置60应设置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通道内,或至少邻近所述送风通道的位置,以使得加湿装置60形成的水蒸气能够在所述送风通道内,与送风气流均匀混合,从而更好的加湿送风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加湿装置60的加热管62与室内换热器50串联连通或并联连通,在制热状态下,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可通过加热管62,在其通过加热管62的过程中,该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的热量被传导至加湿盘61内水中,加湿盘61内的水被加热而蒸发形成水蒸气,从而利用所述水蒸气加湿送风气流。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不仅能够制热,还能够在制热时,对送风气流进行加湿;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其加湿装置60是利用冷媒的热量对加湿盘61内的水进行加热,而冷媒的使用寿命较长,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超声波振荡、电极或红外等方式实现加湿功能的加湿装置60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内的加湿装置60具有较长的寿命。
至于加湿装置60的具体结构有多种设置方式,并没有具体限制。例如,加热管62可呈直管状直接贯设加湿盘61设置,或呈弯管状绕设于加湿盘61内部,以与盛放于加湿盘61内的水直接接触加热;亦或者加热管62盘绕于加湿盘61的外周围,以通过加湿盘61的侧壁间接向盛放于加湿盘61内的水导热,只是如此,加湿盘61则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为了使加热管62能够与加湿盘61中的水直接接触,以提高加热效果,增大水的蒸发量,加热管62具有伸入至加湿盘61内的内管段,所述内管段呈弯曲状设置。
具体地,加热管62具有伸入至加湿盘61内的内管段,以及自所述内管段的两端延伸出加湿盘61外侧的外管段,所述内管段用以与加湿盘61内的水直接接触,并加热水,使其加速蒸发,所述外管段用以与室内换热器50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如此,通过将所述内管段呈弯曲状设置,有利于增大所述内管段与加湿盘61内的水的接触面积,即相当于增大了加热面,提高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其加湿装置60的加热管62与室内换热器50的串联连通的方式有两种。其中: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50具有自其一端延伸出的第一冷媒管,以及自其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二冷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用以与室外换热器30连接,加热管62设于所述第二冷媒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50包括换热管及换热翅片,所述第一冷媒管自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冷媒管自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延伸出,加热管62可以与所述第二冷媒管可以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亦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但是,为了便于加工和安装,优选将加热管62设置为与所述第二冷媒管相互独立的两个结构。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由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先进入加热管62,该气态冷媒在加热管62内加热加湿盘61中的水,由于此时冷媒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而后经加热管62流出的冷媒温度降低,并进入室内换热器50进行换热。显然,这种设置方式,进入加热管62的气态冷媒温度最高,对加湿盘61中的水的加热效果最佳,更容易形成更多的水蒸气。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管62设于所述第一冷媒管。
显然,加热管62可以与所述第二冷媒管可以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亦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由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先进入室内换热器50,该气态冷媒在室内换热器50内进行换热,该气态冷媒的温度降低,而后进入加热管62加热加湿盘61中的水。可见,这种设置方式,进入加热管62的气态冷媒温度较低,但是仍然能够对加湿盘61中的水进行加热,只是其加热效果及加湿效果相对于前述第一种设置而言略弱。
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比较,两者的串联方式均较为简单,易于操作,而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具有更佳的加湿效果,故上述第一实施例为较优选的实施方案。
鉴于加热管62与室内换热器50为串联连通时,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状态下,冷媒在循环过程中,仍然需要通过加热管62,最后回流至压缩机10中。如此设置,不仅加热管62对加湿盘61中的水的加热效果不佳,而且,加热管62还增加了冷媒循环的管程和流动的阻力,有可能会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制冷效率。
因此,请参阅图2和图4,在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基础上,为减小制冷状态下冷媒循环的管程和流动的阻力,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加热管62并联连通的第一旁通管100,第一旁通管100设有第一单向阀1a,用以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冷时供冷媒通过;加热管62设有第二单向阀2a,用以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热时供冷媒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单向阀2a设在加热管62的外管段上;利用单向阀只能单向流动的特性,通过在第一旁通管100和加热管62上分别设置第一单向阀1a、第二单向阀2a,使得冷媒在制热状态下,仅能通过第一旁通管100而不能通过加热管62,以达到减小制冷状态下冷媒循环的管程和流动的阻力的效果,确保所述空调器具有较佳的制冷效率。
以图2所示的冷媒循环系统为例进行详细解释: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自室内换热器50流出的冷媒,只能通过第一单向阀1a,而不能通过第二单向阀2a,因此,该冷媒仅能自第一旁通管100回流动至压缩机10内,从而减小冷媒循环的管程和流动的阻力,减小了冷媒的循环周期,以确保所述空调器具有较佳的制冷效率。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自压缩机10流出的冷媒,只能通过第二单向阀2a,而不能通过第一单向阀1a,因此,该冷媒仅能自加热管62通过,并流动至室内换热器50内,在此过程中,该加热管62对加湿盘61内的水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其加湿装置60的加热管62与室内换热器50除了串联连通之外,加热管62还可以与室内换热器50并联连通。
请参阅图5,在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子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与室内换热器50并联连通的第二旁通管200,加湿装置60设在第二旁通管20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由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一部分进入室内换热器50进行换热,另一部分进入加热管62用于加热加湿盘61内的水,最终此两部分冷媒汇集进入节流装置40。在此过程中,进入加热管62内的气态冷媒温度较高,加热效果较好,从而也较容易蒸发形成水蒸气。
为便于调节通过加热管62的冷媒量,以达到控制加湿装置60加湿量的效果,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第二旁通管200上的流量调节阀4a。
在本实施例中,流量调节阀4a为电子流量调节阀4a,通过控制所述电子流量调节阀4a开度,可调节通过加热管62的冷媒量,例如,室内湿度较低时,需要增大加湿装置60的加湿量,可控制所述电子流量调节阀4a增大其开度,以增大通过加热管62的冷媒量,以此可提高加热管62的加热效果,从而增大加湿装置60的加湿量,反之亦然。
流量调节阀4a可邻近加热管62的任意一端设置,例如,将流量调节阀4a设在加热管62的出口端(如图6所示),或者设于加热管62的入口端(如图7所示),应说明的是,加热管62的出口端和入口端是相对于制热状态下冷媒的流向而言。此两种设置方式相比较,前者高温高压的冷媒先通过加热管62,在加热管62内加热加湿盘61内的水之后,再通过流量调节阀4a调节流量,如此可确保加热管62的加热效果较好,使得加湿装置60具有较佳的加湿效果。
考虑到加热管62与室内换热器50为并联连通,需要将第二旁通管200的管长设计得较长,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下时,冷媒在循环过程中,也仍然需要通过第二旁通管200及加热管62,最后回流至压缩机10中。如此设置,不仅加热管62对加湿盘61中的水的加热效果不佳,而且,部分冷媒被分流至第二旁通管200及加热管62中,导致流向室内换热器50的冷媒量减小,有可能会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制冷效率。
因此,请参阅图6,在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为减小制冷状态下冷媒循环的管程和流动的阻力,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第二旁通管200上的第三单向阀3a,第三单向阀3a用以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热时供冷媒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单向阀单向流动的特性,在第二旁通管200上设置第三单向阀3a,用以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热时供冷媒通过,从而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自节流装置40流出的冷媒,不能通过第三单向阀3a,因此,该冷媒仅能自第二旁通管200回流动至压缩机10内,从而使得冷媒全部经室内换热器50通过,以确保所述空调器具有较佳的制冷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加强加湿装置60对送风气流的加湿效果,可通过将送风气流多次回流至加湿盘61内进行加湿。
因此,请参阅图8,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与室内换热器50相邻设置的风轮80,回风板加湿盘61设置于风轮80的下方,加湿盘61上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对应的开设有第一风口611和第二风口612,第一风口611和第二风口612分别对应位于风轮80的出风侧和进风侧,第一风口611的下方设有一向上延伸的回风板613,回风板613用以将风轮80出风侧的部分气流导向加湿盘61内。
在本实施例中,回风板613的板面呈朝向风轮80的出风方向凹设的凹面状设置;风轮80工作时于所述风道内形成所述送风气流,并将所述送风气流送达所述壳体的出风口。通过在加湿盘61的侧壁于第一风口611的前侧设有回风板613,当风轮80驱动送风气流流动至回风板613上时,被回风板613止挡于第一风口611位置处,并自第一风口611进入加湿盘61内,送风气流与加湿盘61内形成的水蒸气混合而被加湿,加湿后的送风气流自第二风口612流出,并送至室内换热器50上预热,预热后的送风气流,一部分经风轮80送至壳体的出风口而流向室内,一部分再次被回风板613止挡而回流至加湿盘61内,进行再次加湿,从而实现对送风气流对此循环加湿的目的。
进一步地,为增大加湿装置60的加湿量,室内换热器50至少部分伸入至加湿盘61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下时,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通过室内换热器50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室内换热器50的换热翅片进行热交换,使得所述换热管与换热翅片均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通过将室内换热器50至少部分伸入至加湿盘61内(可以是换热翅片部分伸入至加湿盘61,或者实其换热管部分入至加湿盘61),均可提高对加湿盘61内的水的加热效果,从而提高及时装置的加湿效果。
考虑到随着加湿盘61内的水不断蒸发,加湿盘61内的水量不断减少,为确保加湿盘61内有足量的水用于加湿,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以为加湿装置60的加湿盘61补水的补水装置(未图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补水装置向加湿盘61补水,以确保加湿盘61内有足量的水用于加湿。所述补水装置可以手动补水装置或者自动补水装置,例如手动补水装置,所述手动补水装置包括补水箱、连接于加湿盘61与补水箱的补水管,以及设于所述补水管上的补水阀,通过手动控制所述补水阀的开关,使得补水箱向加湿盘61补水。或者自动补水装置,所述自动补水装置包括补水箱、连接于加湿盘61与补水箱的补水管、设于所述补水管上的补水泵,以及设于加湿盘61内的、用以检测加湿盘61内水位的水位检测器,所述水位检测器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水位检测器检测获得的实际水位小于预设水位时,控制苏搜狐补水泵打开,以使得补水箱向加湿盘61补水。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有其他补水装置,在此不一一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换热器及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加湿盘及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串联连通或并联连通,所述加湿盘安装于所述加热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自其一端延伸出的第一冷媒,以及自其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二冷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用以与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加热管设于所述第二冷媒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所述加热管并联连通的第一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设有第一单向阀,用以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冷时供冷媒通过;所述加热管设有第二单向阀,用以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热时供冷媒通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并联连通的第二旁通管,所述加热管设在所述第二旁通管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旁通管上的流量调节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旁通管上的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用以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热时供冷媒通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邻设置的风轮,回风板所述加湿盘设置于所述风轮下方,所述加湿盘上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对应的开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分别对应位于所述风轮出风侧和进风侧,所述第一风口的下方设有一向上延伸的回风板,所述回风板用以将风轮出风侧的部分气流导向所述加湿盘内。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以为所述加湿盘补水的补水装置。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具有伸入至所述加湿盘内部的内管段,所述内管段呈弯曲状设置。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1721089550.0U 2017-08-25 2017-08-25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07094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89550.0U CN207094827U (zh) 2017-08-25 2017-08-25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89550.0U CN207094827U (zh) 2017-08-25 2017-08-25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94827U true CN207094827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40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89550.0U Active CN207094827U (zh) 2017-08-25 2017-08-25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948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0036A (zh) * 2017-08-25 2018-01-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692652A (zh) * 2020-06-09 2020-09-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温湿度调节系统及空调湿度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0036A (zh) * 2017-08-25 2018-01-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560036B (zh) * 2017-08-25 2024-05-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692652A (zh) * 2020-06-09 2020-09-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温湿度调节系统及空调湿度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4567B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加湿方法
CN107504600A (zh) 整体式辐射空调机组
CN20748695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270447A (zh) 一种毛细管辐射专用空调热泵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7132480U (zh) 整体式辐射空调机组
CN20709482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378004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5066256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7081105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748973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06322538A (zh)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及加湿方法
CN20709482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5202655A (zh) 一种新型加湿热泵空调器
CN106322537A (zh)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及加湿方法
CN207094911U (zh) 加湿空调
CN211650516U (zh) 窗式空调器
CN208312601U (zh) 空调
CN206648170U (zh)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
CN212299347U (zh) 全热交换器
CN210772861U (zh) 一种基于温湿度控制和热水加热的集成供应系统
CN111006336B (zh) 一种复合空调系统及空调房
CN207146611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279281U (zh) 一种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CN110671835B (zh) 一种基于温湿度控制和热水加热的集成供应系统及方法
CN107560036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