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4689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4689U
CN217004689U CN202220725436.7U CN202220725436U CN217004689U CN 217004689 U CN217004689 U CN 217004689U CN 202220725436 U CN202220725436 U CN 202220725436U CN 217004689 U CN217004689 U CN 217004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oxygen
oxygen water
air
water 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54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方刚
孙铁军
邱倩
赵玉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254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4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4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468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6317 priority patent/WO202318506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回风口和出风口,设于壳体内侧,且与回风口相对应的风机,设于风机靠近出风口一侧的换热器,设于壳体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的配管盒和设于出风口侧壁上的负氧水离子模块,负氧水离子模块与配管盒之间通过两者之间的通风孔连通,使配管盒内的空气经过通风孔进入负氧水离子模块,并将带有负氧水离子的空气经过负氧水离子模块的负氧水离子释放口送至室内。通过将配管盒内的空气导入负氧水离子模块中,再通过负氧水离子释放口将混有负氧水离子的空气排入室内,为负氧水离子模块设置了单独的气体通道,防止出风口空气的温湿度对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影响,提高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凝水能力和空气净化能力。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室内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带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室内机,其中以纳米水离子作为空气净化原理的空调室内机已经有多款产品正在使用,但是一方面由于纳米水离子模块的主要净化因子是羟基自由基,杀菌效果较好,但是颗粒物净化效果较差。另一方面,纳米水离子整体模块需要安装到空调室内机内部,纳米水离子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空调室内机出风口,但此模块本身没有动力系统,仅依靠空调室内机出风口风速产生的微量负压,将纳米水离子从Nanoe模块中吸到空调室内机出风口。这种结构方式产生的纳米水离子在从Nanoe模块传输到空调室内机出风口的位置时由于羟基自由基的不稳定性,在传输过程中已经有较多的分解,而没有到达室内空气中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壳体上设有回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其设于壳体的内侧,与回风口相对应;
换热器,其设于风机靠近出风口的一侧;
配管盒,其设于壳体的内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
负氧水离子模块,其设于出风口的侧壁上,负氧水离子模块与配管盒通过两者之间的一通风孔连通;
配管盒内的空气经过通风孔进入负氧水离子模块,并将带有负氧水离子的空气经过负氧水离子模块的负氧水离子释放口送至室内。
可选的,还包括安装板,其设于出风口的侧壁上,用于安装负氧水离子模块,安装板上设置有负氧水离子通风孔,配管盒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配管盒内的空气流过第一通风孔、负氧水离子通风孔、第二通风口进入负氧水离子模块。
可选的,换热器倾斜安装在壳体内,负氧水离子模块安装在换热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且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发射电极与换热器垂直。
可选的,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发射电极与出风口形成的夹角范围为30°-60°。
可选的,负氧水离子模块包括:
壳体,壳体形成有内腔,内腔与配管盒通过通风孔连通;
第二通风孔,其设于壳体靠近配管盒的一侧;
固定安装件,其设于壳体上,固定安装件与安装板连接;
负氧水离子释放口,其设于壳体远离换热器的一侧,负氧水离子模块内的空气经过负氧水离子释放口进入室内;
发射电极,其设于负氧水离子释放口内。
可选的,安装板包括:
本体;
本体固定部,其设于本体的周围,本体固定部与壳体连接;
负氧水离子通风孔,其设于本体的内部,负氧水离子通风孔与第二通风孔连通;
模块固定部,其设于负氧水离子通风孔的附近,模块固定部与固定安装件连接。
可选的,模块固定部和负氧水离子通风孔共同组成安装开口,负氧水离子模块安装在安装开口上,且部分进入配管盒内部。
可选的,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发射电极与出风口垂直设置。
可选的,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发射电极与出风口平行设置。
可选的,述配管盒内设计有水泵,用于将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排除。
基于上述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MCU,其设于空调室内机的主控板上;
风机控制单元,其设于主控板上,且与MCU电性连接;
风机,其设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部,且与风机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净化模块控制单元,其设于主控板上,且与MCU电性连接;
负氧水离子模块,其设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且与净化模块控制单元。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回风口和出风口,设于壳体内侧,且与回风口相对应的风机,设于风机靠近出风口一侧的换热器,设于壳体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的配管盒和设于出风口侧壁上的负氧水离子模块,负氧水离子模块与配管盒之间通过两者之间的通风孔连通,使配管盒内的空气经过通风孔进入负氧水离子模块,并将带有负氧水离子的空气经过负氧水离子模块的负氧水离子释放口送至室内。通过将配管盒内的空气导入负氧水离子模块中,并通过其负氧水离子释放口将混有负氧水离子的空气排入室内,为负氧水离子模块设置了单独的气体通道,防止出风口空气的温湿度对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影响,提高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凝水能力,提高空调室内机的空气净化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负氧水离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安装板和负氧水离子模块的装配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中安装板和负氧水离子模块的装配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中的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4中的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室内机控制方式。
以上图中:
风机1;回风口2;电控盒3;配管盒4;负氧水离子模块5;
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换热器7;出风口8;第一通风孔10;
发射电极502;接水盘6;第二通风孔503;固定安装件504;
安装板9;模块固定部901;负氧水离子通风孔902;
本体固定部9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参照图1,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风机1、换热器7、配管盒4和负氧水离子模块5,其中:壳体上设有回风口2和出风口8;风机1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与回风口2相对应;换热器7安装在风机1靠近出风口8的一侧;配管盒4安装在壳体的内部靠近出风口8的一侧;负氧水离子模块5安装在出风口8的侧壁上,负氧水离子模块5与配管盒4通过两者之间的一通风孔连通;
配管盒4内的空气经过通风孔进入负氧水离子模块5,并将带有负氧水离子的空气经过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送至室内。
上述结构中空调室内机的空气流动分为两路,参照图2-3,一路为室内的空气,从回风口2进入,在风机1的带动下,依次经过换热器7、负氧水离子模块5、出风口8重新回到室内。另一路为配管盒4内的空气经过通风孔进入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内部,通过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进入室内。
以上设置,为负氧水离子模块5能够顺利喷射负氧水离子模块5设计了单独的气体通道,即上述第二条气体通道,有效的避免了出风口8空气的温湿度变化对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凝水能力的影响,可以将带有负氧水离子的空气有效的送至室内,提高空调室内机的空气净化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室内空气通过回风口2进入空调室内机,风机1为整个空调室内机系统提供动力。
将负氧水离子模块5直接安装到出风口8,通过合理的结构优化设计,使出风口8的空气不会直吹电极,进而不会影响发射电极502的制冷部对空气的冷凝作用。合理的结构优化是指负氧水离子模块5内的气体流动与空调的配管盒4连通,在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发射出负氧水离子产生的离子风加上空调出风口8空气流动产生的负压,将配管盒4内的空气吸引到离子发射口,确保空调在进行制冷或制热时,不同的温湿度条件影响负氧水离子模块5内部制冷模块产生冷凝水的能力。
进一步的,壳体内还设置有电控盒3,电控盒3内安装空调室内机室内机电控主板。
进一步的,配管盒4内设计有水泵,将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排出。
进一步的,在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接水盘6,用于承接凝露水。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板9,其设于出风口8的侧壁上,用于安装负氧水离子模块5,安装板9上设置有负氧水离子通风孔504,配管盒4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10,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503,配管盒4内的空气流过第一通风孔10、负氧水离子通风孔504、第二通风口进入负氧水离子模块5。
进一步的,参照图5,安装板9包括本体、本体固定部903、负氧水离子通风孔504、模块固定部901,其中,本体固定部903设置在本体的周围,安装板9通过本体固定部903与壳体连接,负氧水离子通风孔504设置在本体的内部,且负氧水离子通风孔504与第二通风孔503连通,模块固定部901设置在负氧水离子通风孔504的附近,模块固定部901与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固定安装件504连接。以实现负氧水离子模块5固定在安装板9上,安装板9安装在出风口8的侧壁。
具体的,安装板9的本体设置为类三角形结构,本体的边沿延伸弯折形成本体固定部903,示例性的,本体的一直角边向配管盒4一侧延展并形成本体固定部903的一部分,本体的另一直角边和斜边向负氧水离子模块5一侧并形成本体固定部903的另两部分。
本体固定部903上可以通过开设通孔或/和开口,以辅助将安装板9安装在壳体上。同时本体上还开设有一个负氧水离子通风孔504,该通风孔的形状可以根据负氧水离子模块5和配管盒4对应通风孔的形状设置,示例性的,设置为长方形。
在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附近设置有模块固定部901,具体模块固定部901和负氧水离子通风孔504之间的位置设置依据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第二通风孔503和固定安装件504的位置关系,以实现负氧水离子模块5安装稳定,且负氧水离子模块5和配管件之间通风无阻碍。示例性的,模块固定部901设置为安装通孔,具体设置在负氧水离子通风孔504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负氧水离子模块5包括壳体、第二通风孔503、固定安装件504和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和发射电机,其中:壳体形成有内腔,内腔与配管盒4通过通风孔连通;第二通风孔503设于壳体靠近配管盒4的一侧;
固定安装件504设于壳体上,固定安装件504与安装板9连接;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设于壳体远离换热器7的一侧,负氧水离子模块5内的空气经过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进入室内;发射电极502设于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内。
具体的,参照图4,壳体设置为矩形体,壳体的内部具有内腔,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安装件504,固定安装件504设置为位于壳体同侧两边的安装耳,安装耳上有通孔,可以通过螺钉进行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安装;壳体上设置固定安装件504的一侧,与负氧水离子模块5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503;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圆形的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该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的中部设置有发射电机,负氧水离子模块5中的气流从第二通风孔503进入后,流经内腔,从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排出,在发射电机的喷射条件下将带有负氧水离子的空气送入室内空气中以进行相应的空气净化功能。
参照图6,负氧水离子模块5和配管盒4的固定方式为将负氧水离子模块5通过固定安装件504和模块固定部901连接到一起。具体的,固定安装件504和模块固定部901通过螺栓连接到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换热器7倾斜安装在壳体内,负氧水离子模块5安装在换热器7靠近出风口8的一侧,且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发射电极502与换热器7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发射电极502与出风口8形成的夹角范围为30°-60°。
以上设置,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空调室内机出风口8的空气直吹发射电极502,造成发射电极502凝水不足,进而无法产生负氧水离子。另一方面,此种角度的吹风可以提高负氧水离子浓度,以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负氧水离子模块5安装到空调室内机的安装板9上,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发射电极502在离子风和出风口8负压的带动条件下主动向空气中释放大量负氧水离子,在负氧水离子模块5内部含有制冷模块冷却空气中的水,为了避免因室内机在进行制冷和制热功能时,出风口8空气的温湿度条件产生非常大的变化,进而对安装在空调室内机出风口8的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凝水能力产生不良影响。本实用新型为负氧水离子模块5能够顺利喷射负氧水离子设计了单独的气体通道,即空气从配管盒4,经过第一通风孔10、负氧水离子通风孔504和第二通风孔503,进入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内部,在经过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将带有负氧水离子的空气排入室内以进行室内空气净化。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配管盒4内部的空气潮湿,但不受空调室内机出风口8的温湿度条件影响,因此不会对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凝水能力产生影响。
基于上述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参照图10,该控制系统包括MCU、风机1控制单元、风机1、净化模块控制单元以及负氧水离子模块5,其中:MCU设于空调室内机的主控板上;风机1控制单元也设于主控板上,且与MCU电性连接;风机1设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部,且与风机1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净化模块控制单元设于主控板上,且与MCU电性连接;负氧水离子模块5设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8处,且与净化模块控制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负氧水离子发生模块可以实现同一电极同时释放纳米水离子和负氧离子。
通过负氧水离子模块5与空调风机1联动,负氧水离子模块5晚于风机1启动T0时间,风机1不启动,负氧水离子模块5无法开启,同样,负氧水离子模块5要先于风机1关闭T1时间,负氧水离子模块5关闭后,风机1才能关闭,避免负氧水离子模块5产生的负离子在机壳积聚产生静电。
参照图11,以上空调室内机系统的控制方法为:负氧水离子模块5受空调室内机主控板直接控制,并与空调室内机风机1联动。
具体的,用户选择开启净化功能后,系统首先判断风机1是否开启,并对开启时间进行判断,风机1开启时间T0>5S后,负氧水离子模块5开始启动,否则负氧水离子模块5无法开启。
当用户选择关闭净化功能时,负氧水离子模块5立即断电,并维持风机1继续运转T1>5S后,再进行停机,防止负氧水离子模块5产生的负离子在空调室内机机壳积聚产生静电,进而对空调室内机产生不良影响。
实施例2
参照图7,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改进点在于:将模块固定部901和负氧水离子通风孔504共同组成安装开口,负氧水离子模块5安装在安装开口上,且部分进入配管盒4内部。
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降低空调室内机制冷制热时出风口8温湿度剧烈变化对负氧水离子模块5凝水效果及工作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改进点在于:将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发射电极502设置为与出风口8垂直设置,以达到较好的空气净化效果。具体的,参照图8,发射电极502的发射端朝下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负氧水离子模块5可以整体安装在模块固定部901上,也可以如实施例2中,将模块固定部901和负氧水离子通风孔504共同组成安装开口,负氧水离子模块5安装在安装开口上,且部分进入配管盒4内部。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改进点在于:将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发射电极502设置为与出风口8平行设置,以达到较好的空气净化效果。具体的,参照图9,发射电极502的发射端朝外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负氧水离子模块5可以整体安装在模块固定部901上,也可以如实施例2中,将模块固定部901和负氧水离子通风孔504共同组成安装开口,负氧水离子模块5安装在安装开口上,且部分进入配管盒4内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回风口2和出风口8,设于壳体内侧,且与回风口2相对应的风机1,设于风机1靠近出风口8一侧的换热器7,设于壳体靠近出风口8的一侧的配管盒4和设于出风口8侧壁上的负氧水离子模块5,负氧水离子模块5与配管盒4之间通过两者之间的通风孔连通,使配管盒4内的空气经过通风孔进入负氧水离子模块5,并将带有负氧水离子的空气经过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送至室内。通过将配管盒4内的空气导入负氧水离子模块5中,并通过其负氧水离子释放口501将混有负氧水离子的空气排入室内,为负氧水离子模块5设置了单独的气体通道,防止出风口8空气的温湿度对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影响,提高负氧水离子模块5的凝水能力,提高空调室内机的空气净化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回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其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与所述回风口相对应;
换热器,其设于所述风机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配管盒,其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负氧水离子模块,其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上,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与所述配管盒通过两者之间的一通风孔连通;
所述配管盒内的空气经过所述通风孔进入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并将带有负氧水离子的空气经过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的负氧水离子释放口送至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其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上,用于安装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负氧水离子通风孔,所述配管盒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所述配管盒内的空气流过所述第一通风孔、所述负氧水离子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进入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倾斜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安装在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且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发射电极与所述换热器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发射电极与所述出风口形成的夹角范围为30°-6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配管盒通过所述通风孔连通;
所述第二通风孔,其设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配管盒的一侧;
固定安装件,其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固定安装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所述负氧水离子释放口,其设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内的空气经过所述负氧水离子释放口进入室内;
发射电极,其设于所述负氧水离子释放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
本体;
本体固定部,其设于所述本体的周围,所述本体固定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负氧水离子通风孔,其设于所述本体的内部,所述负氧水离子通风孔与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
模块固定部,其设于所述负氧水离子通风孔的附近,所述模块固定部与所述固定安装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固定部和所述负氧水离子通风孔共同组成安装开口,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安装在所述安装开口上,且部分进入所述配管盒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发射电极与所述出风口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水离子模块的发射电极与所述出风口平行设置。
10.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MCU,其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主控板上;
风机控制单元,其设于所述主控板上,且与所述MCU电性连接;
风机,其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部,且与所述风机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净化模块控制单元,其设于所述主控板上,且与所述MCU电性连接;
负氧水离子模块,其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且与所述净化模块控制单元。
CN202220725436.7U 2022-03-30 2022-03-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 Active CN217004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5436.7U CN217004689U (zh) 2022-03-30 2022-03-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
PCT/CN2022/136317 WO2023185064A1 (zh) 2022-03-30 2022-12-02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5436.7U CN217004689U (zh) 2022-03-30 2022-03-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4689U true CN217004689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7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5436.7U Active CN217004689U (zh) 2022-03-30 2022-03-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46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064A1 (zh) * 2022-03-30 2023-10-0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064A1 (zh) * 2022-03-30 2023-10-0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95597U (zh) 一种空调器
CN1987264A (zh) 空调器
CN21700468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
CN217082726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5585506A (zh) 空调器
CN217082727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5909203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14814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95582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2673382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2870005U (zh) 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30023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4893828A (zh) 一种空调器
CN101464041A (zh) 吊顶式空调器四风口导风叶片结构
CN1133101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221240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744676U (zh) 一种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
CN218763719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3272833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01813337B (zh) 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机
CN217057890U (zh) 空调
CN205351531U (zh) 换气空调器
CN220728361U (zh) 一种一体式直吹型吊顶冷暖空调
CN21544664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6347138U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