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7890U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7890U
CN217057890U CN202220711210.1U CN202220711210U CN217057890U CN 217057890 U CN217057890 U CN 217057890U CN 202220711210 U CN202220711210 U CN 202220711210U CN 217057890 U CN217057890 U CN 217057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ox
air outlet
box body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112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秀瑞
陈超
何延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112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7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7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7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壳体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与出风口连通,设置在容置腔内的风机,设置在容置腔靠近出风口一侧的电控盒,电控盒进一步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靠近出风口一侧的子进风口,设置在盒体靠近容置腔一侧的子出风口,出风口的冷却风通过子进风口进入盒体,与盒体内的热空气交汇后经由子出风口进入容置腔。通过设置出风口、电控盒、容置腔之间的风循环,使电控盒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降低电控盒内的温度,减少电控盒内外的温度差,解决电控盒侧壁的凝露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在空调器中,成功解决箱体凝露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而导致凝露的主要原因是箱体内空气存在温差,目前立式风管机的电器盒设计为密闭的,防止与内部空气发生冷热交汇产生凝露,电器盒外部采用海绵保温,但在出风口位置无法进行保温,这就导致冷空气吹到电器盒出风口位置的侧板后,侧板温度降低,电器盒内部存在的热空气就会在冷的侧板上形成凝露,凝露的不断增加逐渐形成水滴滑落触碰到电器元件发生危险。
相关技术中,针对进出线孔等采用密封的方案,减少外部热空气进入电器盒内,但是实际生产安装过程中很难做到完全密封,存在一定的风险。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空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空调,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壳体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与出风口连通;
风机,其设于容置腔内;
电控盒,其设于容置腔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电控盒进一步包括:
盒体;
子进风口,其设于盒体靠近出风口的一侧;
子出风口,其设于盒体靠近容置腔的一侧;
出风口的冷却风通过子进风口进入盒体,与盒体内的热空气交汇后经由子出风口进入容置腔。
可选的,子进风口由安装在盒体上、靠近出风口一侧的两个安装板之间的间隙形成。
可选的,安装板靠近子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导风边,导风边位于电控盒的内部。
可选的,子出风口设置为盒体靠近容置腔的一侧的开口,开口至少设置有一个。
可选的,开口朝向盒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延展部,延展部用于安装盒体内部件。
可选的,盒体靠近容置腔的一侧还设置有过线孔,线束通过过线孔连接电控盒的主控板。
可选的,壳体和盒体设置为一体成型。
可选的,电控盒与壳体分开设置,电控盒安装在壳体靠近出风口的内壁上。
可选的,盒体的边沿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与壳体的内壁连接。
可选的,安装有安装板的盒体的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与盒体的其他侧面连接。
可选的,电控盒的外围设置有海绵。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壳体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与出风口连通,设置在容置腔内的风机,设置在容置腔靠近出风口一侧的电控盒,电控盒进一步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靠近出风口一侧的子进风口,设置在盒体靠近容置腔一侧的子出风口,出风口的冷却风通过子进风口进入盒体,与盒体内的热空气交汇后经由子出风口进入容置腔。通过设置出风口、电控盒、容置腔之间的风循环,使电控盒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降低电控盒内的温度,减少电控盒内外的温度差,解决电控盒侧壁的凝露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盒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盒体的局部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装配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气流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结构。
以上各图中:
壳体1;出风口2;进风口3;容置腔4;风机5;
电控盒6;子进风口7;子出风口8;
安装板9;延展部10;过线孔11;安装部12;蒸发器13;密封结构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的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13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13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13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13。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13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中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室内单元,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室内单元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
例如,室内单元可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的立式室内单元。
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参照图1-3,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风机5、蒸发器13、电控盒6,壳体1上设有出风口2和进风口3,壳体1靠近出风口2的一侧形成有容置腔4,容置腔4和出风口2连通,风机5设置在容置腔4中,电控盒6设置在容置腔4靠近出风口2的一侧。
当制冷模式下,室内风从进风口3进入壳体1,首先经过蒸发器13换热,在风机5的带动下从出风口2再次输出至室内。由于出风口2处的温度较低,而电控盒6内部的各器件工作会产生热量,导致电控盒6的温度较高,使电控盒6内外温差较大,令电控盒6内部出现凝露,凝露会影响电控盒6内部的各器件工作。
为解决电控盒6内部的凝露问题,电控盒6进一步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靠近出风口2的一侧的子进风口7、设置在盒体靠近容置腔4的一侧的子出风口8,出风口2的冷却风通过子进风口7进入盒体,与盒体内的热空气交汇后经由子出风口8进入容置腔4。
以上设置,有效的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进出线孔进行密封结构14密封,但由于密封不严而出现的凝露问题,相关技术的密封结构详见图8,通过电控盒6内外形成风循环,使电控盒6内部气流流动,降低电控盒6内的温度,降低电控盒6内外的温度差,解决电控盒6的凝露问题。
风机5包括蜗壳,蜗壳上包括风机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风机进风口置于容置腔4内,风机出风口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对应,在风机5的作用下,空调内部的空气经风机出风口,流至空调的出风口2。
空调的出风口2的一侧安装电控盒6,电控盒6和出风口2之间通过子进风口7连通,利用电控盒6内外的压强差,使空气从高气压处自动流向低气压处,出风口2处的压强高于电控盒6内部的气压,因此,参照图7,出气口出的冷却风会经过子进风口7进入电控盒6,一以对电控盒6内部进行降温。同时在盒体靠近容置腔4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出风口8,另冷却风和电控盒6内的热空气混合后的混合风可以经过子出风口8进入容置腔4,进入容置腔4的空气在风机5的作用下进入风机5进风口3后排至出风口2,形成出风口2、电控盒6和容置腔4之间的气流循环,带走电控盒6内部器件运行产生的热量,降低电控盒6内部的温度,使电控盒6内外温差降低,有效解决电控盒6内部的凝露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子进风口7由安装在盒体上、靠近出风口2一侧的两个安装板9之间的间隙形成。具体的,盒体靠近出风口2的一侧开设有开口,开出处上下安装两个安装板9,并在两个安装板9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子进风口7,该间隙的大小可以根据电控盒6体的大小进行设置,使从子进风口7进入的冷却风足够带动整个电控盒6的空气进入循环,以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安装板9靠近子进风口7的一侧设置有导风边,导风边设置在电控盒6内,该导风板可以由安装板9的边沿向电控盒6内侧弯折形成,通过设置导风边,可以在子进风口7处形成短风道,便于冷却风进入电控盒6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9的靠近子进风口7和远离子进风口7的一侧均设置有导风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安装板9的安装,同时减少生产空调部件时的工艺流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9与盒体可拆卸连接,当出风口2设置有电加热件时,将安装板9替换为电加热件。具体的,安装板9和盒体之间通过螺钉安装,通过拆卸安装板9,可实现空调的不同需求。示例性的,通过将安装板9替换为电加热件,在解决电加热件安装问题的同时,通过盒体的热传递,可以加热电控盒6内部的空气,减少壳体1靠近出风口2一侧的内外温差,可以再一定程度上缓解电控盒6的凝露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子出风口8设置为盒体靠近容置腔4的一侧的开口,开口至少设置有一个。具体的,开口设置为方形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口的一侧朝向盒体内的方向上形成有延展部10,延展部10用于安装盒体内部件。具体的,子出风口8由靠近容置腔4一侧的盒体形成,并在子出风口8的一侧形成有与子出风口8形状一致的延展部10,通过延展部10可以安装电控盒6内的部件。示例性的,可以在延展部10上设置通孔,通过通孔与其他部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盒体靠近容置腔4的一侧还设置有过线孔11,线束通过过线孔11连接电控盒6的主控板。具体的,在盒体靠近容置腔4的一侧开设有过线孔11,将电控盒6内主控板连接的线束通过过线孔11与对应部件连接,以实现空调内部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过线孔11的个数和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主控板的引脚分布以及连接部件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电控盒6的内部设置有接线端子,用于辅助过线孔11和线束工作,以合理安排电控盒6内的走线。
为了进一步解决电控盒6的凝露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6外围设置有海绵,利用海绵对电控盒6进行保温,以减少电控盒6内外的温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5,壳体1和盒体设置为一体成型。壳体1靠近容置腔4的侧板上,向出风口2一侧延伸出一个侧板,且该侧板位于出风口2和电控盒6之间,侧板上开设有有上述的子进风口7,以进行电控盒6内部的风循环,解决电控盒6的凝露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6与壳体1分装,电控盒6安装在壳体1靠近出风口2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有安装板9的盒体的一侧的边沿设置有安装部12,安装部12与盒体的其他侧面连接,以保证电控盒的结构稳定。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出风口2和进风口3,壳体1靠近出风口2的一侧形成有容置腔4,容置腔4与出风口2连通,设置在容置腔4内的风机5,设置在容置腔4靠近出风口2一侧的电控盒6,电控盒6进一步包括:盒体,设置在盒体靠近出风口2一侧的子进风口7,设置在盒体靠近容置腔4一侧的子出风口8,出风口2的冷却风通过子进风口7进入盒体,与盒体内的热空气交汇后经由子出风口8进入容置腔4。通过设置出风口2、电控盒6、容置腔4之间的风循环,使电控盒6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降低电控盒6内的温度,减少电控盒6内外的温度差,解决电控盒6侧壁的凝露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风机,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电控盒,其设于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电控盒进一步包括:
盒体;
子进风口,其设于所述盒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子出风口,其设于所述盒体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
所述出风口的冷却风通过所述子进风口进入所述盒体,与所述盒体内的热空气交汇后经由所述子出风口进入所述容置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进风口由安装在盒体上、靠近所述出风口一侧的两个安装板之间的间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子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导风边,所述导风边位于所述电控盒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出风口设置为所述盒体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的开口,所述开口至少设置有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盒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延展部,所述延展部用于安装盒体内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还设置有过线孔,线束通过所述过线孔连接所述电控盒的主控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所述安装板的盒体的侧面的边沿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盒体的其他侧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的外围设置有海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盒体设置为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与所述壳体分开设置,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内壁上。
CN202220711210.1U 2022-03-30 2022-03-30 空调 Active CN217057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11210.1U CN217057890U (zh) 2022-03-30 2022-03-30 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11210.1U CN217057890U (zh) 2022-03-30 2022-03-30 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7890U true CN217057890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7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11210.1U Active CN217057890U (zh) 2022-03-30 2022-03-30 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7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09399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142759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5585506A (zh) 空调器
CN217057890U (zh) 空调
CN21700468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控制系统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3101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95324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9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275976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9531004U (zh) 双系统空调
CN215062479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755996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584635U (zh) 空调器
CN216557416U (zh) 一种空调一体机以及基站设备
CN218410350U (zh) 工程机械用空调蒸发器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1572372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9775874U (zh) 一种风管机
CN2157654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272833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20042033U (zh) 空调器
CN220041977U (zh) 空调器
CN21624460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482870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