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2655U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42655U
CN213542655U CN202022611096.9U CN202022611096U CN213542655U CN 213542655 U CN213542655 U CN 213542655U CN 202022611096 U CN202022611096 U CN 202022611096U CN 213542655 U CN213542655 U CN 213542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casing
indoor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110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都学敏
朱海滨
徐统泉
田薇
孙杨
颜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110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42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42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42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机壳,机壳底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进风口,机壳内设置有换热装置和送风装置,换热装置与进风口对应设置,用于对从进风口流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装置用于为风道内部的气体提供流动循环的驱动力,送风装置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穿过机壳与室内空间相连,用于将由进风口进入机壳且经过换热的气流排出机壳,本实用新型将室内空调器进风口设置在机壳的底表面,实现空调器下部回风,多方向送风,且结构简单,体积小。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风管式室内机(简称风管机),是一种室内空调器,用于输送冷暖风,一般地,风管机需要设计合适的风道,才能使气流达到更远的距离,增大送风距离,但是,对于可多向出风的风管机,风管机内部风道的结构固定,一个出风方向上的风道无法满足多向出风时的出风需求,风管机双向出风的效果不佳,对于对风管机有多个方向出风要求的用户,往往选择安装两台风管机,成本较高。
在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利用一台风管机进行多方向送风的方案,该方案需要接送风管和风口才能实现多向送风,此结构安装复杂且体积和厚度大,占用的吊顶空间大,压抑感明显,同时送风管的阻力会导致出风口风量的衰减,且送风管送风模式的气流组织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将室内空调器进风口设置在机壳的底表面,实现空调器下部回风,最大程度减小了室内空调器的体积,同时将两个送风装置设置在进风口两侧且与出风口对应,实现多出风口出风,解决了上述送风管多向送风方案结构复杂、体积大和出风气流不稳定的问题。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室内空调器的进风位置,将室内空调器进风口设置在机壳的底表面,换热装置对应设置在进风口位置,实现空调器下部回风,避免了现有侧壁进风的室内空调器需要在侧壁进风口单独外接一个延长进风管,最大程度减小了室内空调器的体积。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室内空调器的出风方式,采用双送风装置组成的送风系统,实现了多出风口送风,送风口的风量可以保证,并且双送风装置每个相对独立,可单独调节单个送风装置的送风档位,送风系统的送风方式多元化,同时,蜗壳位于送风侧,利用送风装置蜗壳充当室内空调器出风口位置的风道,保证送风距离,且送风风道有一定的长度,可以降低送风噪音。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室内空调器的出风方式的改进,由于风机距离与出风口的距离较近,因此风机运转噪声控制效果较差,从而在送风装置外部空间的机壳内部贴合设置有吸音棉,以减小风机运转噪声。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机壳和换热装置,机壳包括至少部分打开的上表面、起到整体支撑保护作用的侧表面和限定底部构造的底表面,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机壳内部形成风道,所述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空调器的内部,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用于对从进风口流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室内空调器的所述底表面的中部位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送风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和出风口之间,且所述送风装置连通所述风道和出风口形成部分风道,用于驱动所述风道内部的气流形成气流循环,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有压缩机,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空调器当前工作环境以控制压缩机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装置包括叶轮和围绕设置在叶轮的外部用于引导出风方向的蜗壳,所述蜗壳的一侧形成有进气孔,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换热装置相对应,所述蜗壳还开设有与所述出风口相连接的排气孔。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两侧位置的所述机壳的侧表面,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形成两条风道,所述送风装置对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送风装置的进气孔分别朝所述换热装置方向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的两侧,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两侧位置的所述机壳的底表面,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形成两条风道,所述送风装置对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送风装置的进气孔朝所述换热装置方向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的两侧,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两侧位置的所述机壳的侧表面上,所述送风装置对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送风装置的进气孔朝所述换热装置方向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的两侧,每个所述送风装置都设置有两个所述排气孔,且所述排气孔都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装置外部空间的所述机壳内部贴合设置有吸音棉。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室内空调器进风口设置在机壳的底表面,实现空调器下部回风,最大程度减小了室内空调器的体积,同时将两个送风装置设置在进风口两侧且与出风口对应,实现多出风口出风,基于室内空调器的出风方式的改进,由于风机距离与出风口的距离较近,因此风机运转噪声控制效果较差,从而在送风装置外部空间的机壳内部贴合设置有吸音棉,以减小风机运转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送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送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进风口和出风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送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包括:100、机壳;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10、换热装置;120、送风装置;121、蜗壳;122、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室内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室内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室内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室内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室内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室内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室内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室内单元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室内单元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
如图1-10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机壳100,机壳100起到总体支撑作用,机壳100安装室内空调器的内部各部分工作元件,机壳100具体结构包括至少部分打开的上表面、起到整体支撑保护作用的侧表面和限定底部构造的底表面,机壳100上设置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且进风口101与出风口102在机壳100内部形成风道。
如图1-10所示,机壳100内设置有换热装置110和送风装置120,换热装置110与进风口101对应设置,用于对从进风口101流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装置120用于为风道内部的气体提供流动循环的驱动力,用于将由进风口101进入机壳100且经过换热的气流排出机壳100。
机壳100内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电连接有压缩机,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室内空调器当前工作环境以控制压缩机的工作状态。
如图1-10所示,送风装置120设置于换热装置110和出风口102之间,且送风装置120连通风道和出风口102形成部分风道,用于驱动风道内部的气流形成气流循环。
送风装置120包括叶轮122和围绕设置在叶轮122的外部用于引导出风方向的蜗壳121,蜗壳121的一侧形成有进气孔,且进气孔与换热装置110相对应,蜗壳121还开设有与出风口102相连接的排气孔。
需要说明的是,将室内空调器进风口101设置在机壳100的底表面,换热装置110对应设置在进风口101位置,实现空调器下部回风,避免了现有侧壁进风的室内空调器需要在侧壁进风口101单独外接一个延长进风管,最大程度减小了室内空调器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3所示。
出风口10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出风口102分别设置在换热装置110两侧位置的机壳100的侧表面。
送风装置120对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送风装置120的进气孔分别朝换热装置110方向设置在换热装置110的两侧,排气孔与出风口102对应设置连接。
出风口102与两个进风口101分别形成两条风道,气流由进风口101进入机壳100内部,分别向出风口102方向流动。
左侧气流方向: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经过换热装置110的加热或者冷却,由左侧送风装置120的进气孔进入到蜗壳121内部,再经过蜗壳121引流,由左侧排气孔送入室内。
右侧气流方向: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经过换热装置110的加热或者冷却,由右侧送风装置120的进气孔进入到蜗壳121内部,再经过蜗壳121引流,由右侧排气孔送入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双送风装置120组成的送风系统,实现了多出风口102送风,送风口的风量可以保证,并且双送风装置120每个相对独立,可单独调节单个送风装置120的送风档位,送风系统的送风方式多元化,同时,蜗壳121位于送风侧,利用送风装置120蜗壳121充当室内空调器出风口102位置的风道,保证送风距离,且送风风道有一定的长度,可以降低送风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2,如图4-7所示。
出风口10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出风口102分别设置在换热装置110两侧位置的机壳100的底表面,出风口102分别与进风口101形成两条风道;
送风装置120对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送风装置120的进气孔朝换热装置110方向设置在换热装置110的两侧,排气孔与出风口102对应设置连接。
左侧气流方向: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经过换热装置110的加热或者冷却,由左侧送风装置120的进气孔进入到蜗壳121内部,再经过蜗壳121引流,由左侧排气孔送入室内。
右侧气流方向: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经过换热装置110的加热或者冷却,由右侧送风装置120的进气孔进入到蜗壳121内部,再经过蜗壳121引流,由右侧排气孔送入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保留了实施例1的所有的特点,可以实现两方向送风,与实施例1侧方向送风方案相比,该方案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都开设在机壳100底表面,气流组织可以实现下送下回,非常适合狭长的吊顶空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2中,出风口102可以搭配3D出风口102,即,在出风口102位置外接引导风路流向的延长风口,可以实现多角度送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3,如图8-10所示。
出风口10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出风口102分别设置在换热装置110两侧位置的机壳100的侧表面上;
送风装置120对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送风装置120的进气孔朝换热装置110方向设置在换热装置110的两侧,每个送风装置120都设置有两个排气孔,且排气孔都与出风口102对应设置连接。
左侧气流方向: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经过换热装置110的加热或者冷却,由左侧送风装置120的进气孔进入到蜗壳121内部,再经过蜗壳121引流,由左侧的两个排气孔分别送入室内。
右侧气流方向: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经过换热装置110的加热或者冷却,由右侧送风装置120的进气孔进入到蜗壳121内部,再经过蜗壳121引流,由右侧的两个排气孔分别送入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保留了实施例1所有的特点,通过将每个送风装置120都设置两个出风口102,与实施例1相比,实现四个方向的送风,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也可以通过设计送风装置120排气孔的数量实现更多的方向的送风。
在本申请实施例3中,可在每个出风口102位置单独设置排风挡板,用户可根据送风需要选择开启或关闭任意数量的挡板,以达到用户的送风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0所示,送风装置120外部空间的机壳100内部贴合设置有吸音棉。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室内空调器的出风方式的改进,由于风机距离与出风口102的距离较近,因此风机运转噪声控制效果较差,从而在送风装置120外部空间的机壳100内部贴合设置有吸音棉,以减小风机运转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基于室内空调器的进风位置的改进,将室内空调器进风口101设置在机壳100的底表面,换热装置110对应设置在进风口101位置,空调器下部回风的结构方式在制冷工况下,避免换热器冷凝水容易从进风口101滴落,因此,将压缩机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室内空调器换热管温度和空气露点的温度以控制压缩机的工作状态,以避免冷凝水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机壳100,机壳100底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进风口101,机壳100内设置有换热装置110和送风装置120,换热装置110与进风口101对应设置,用于对从进风口101流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装置120用于为风道内部的气体提供流动循环的驱动力,送风装置120设置有出风口102,出风口102穿过机壳100与室内空间相连,用于将由进风口101进入机壳100且经过换热的气流排出机壳100,本实用新型将室内空调器进风口101设置在机壳100的底表面,实现空调器下部回风,多方向送风,且结构简单,体积小。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构思,将室内空调器进风口设置在机壳的底表面,换热装置对应设置在进风口位置,实现空调器下部回风,避免了现有侧壁进风的室内空调器需要在侧壁进风口单独外接一个延长进风管,最大程度减小了室内空调器的体积。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构思,采用双送风装置组成的送风系统,实现了多出风口送风,送风口的风量可以保证,同时,蜗壳位于送风侧,利用送风装置蜗壳充当室内空调器出风口位置的风道,保证送风距离,且送风风道有一定的长度,可以降低送风噪音,基于室内空调器的出风方式的改进,由于风机距离与出风口的距离较近,因此风机运转噪声控制效果较差,从而在送风装置外部空间的机壳内部贴合设置有吸音棉,以减小风机运转噪声。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构思,本申请采用双送风装置且每个送风装置相对独立,可单独调节单个送风装置的送风档位,同时,可在每个出风口位置单独设置排风挡板,用户可根据送风需要选择开启或关闭任意数量的挡板,以达到用户的送风要求,送风系统的送风方式多元化。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
机壳,包括至少部分打开的上表面、起到整体支撑保护作用的侧表面和限定底部构造的底表面,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机壳内部形成风道;
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空调器的内部,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用于对从进风口流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室内空调器的所述底表面的中部位置;
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
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和出风口之间,且所述送风装置连通所述风道和出风口形成部分风道,用于驱动所述风道内部的气流形成气流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叶轮和围绕设置在叶轮的外部用于引导出风方向的蜗壳,所述蜗壳的一侧形成有进气孔,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换热装置相对应,所述蜗壳还开设有与所述出风口相连接的排气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两侧位置的所述机壳的侧表面,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形成两条风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两侧位置的所述机壳的底表面,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形成两条风道。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送风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的两侧,且两个所述送风装置的进气孔朝所述换热装置方向,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两侧位置的所述机壳的侧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送风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的两侧,且两个所述送风装置的进气孔朝所述换热装置方向,每个所述送风装置都设置有两个所述排气孔,且所述排气孔都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示送风装置外部空间的所述机壳内部贴合设置有吸音棉。
CN202022611096.9U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室内空调器 Active CN213542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1096.9U CN213542655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室内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1096.9U CN213542655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室内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42655U true CN213542655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82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11096.9U Active CN213542655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室内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42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78004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5570995B (zh) 换气空调器
CN213395606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1650477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1354265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570832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414814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870005U (zh) 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3101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601897U (zh) 空调器
CN11221240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6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5453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4198881U (zh) 便于散热的空调
CN215175495U (zh) 吊顶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1624460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8761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4436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30026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76541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76541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570833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72366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814367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