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5417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65417U CN215765417U CN202122353103.4U CN202122353103U CN215765417U CN 215765417 U CN215765417 U CN 215765417U CN 202122353103 U CN202122353103 U CN 202122353103U CN 215765417 U CN215765417 U CN 2157654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
- fresh
- outlet
- fresh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86569 Cyprogenia stega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413 temperature se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属于空调技术领域。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其上设有出风口;换热风道,其对应所述出风口限定于所述壳体内;新风腔,其设于换热风道的外侧,所述新风腔和所述换热风道之间通过通风口连通;新风组件,具有排风口,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以及导流件,其连通在所述排风口和所述新风腔之间,以将新风从所述排风口向所述新风腔引流;所述通风口流向所述换热风道的新风与室内风在所述出风口的内部混合后由所述出风口吹出。本空调室内机可实现新风和室内风在出风口内部的换风,从而借助室内风加速了新风的扩散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新风空调通常具有彼此独立的新风出口和空调出风口,由于空调体积的限制以及新风功能使用频次相对较低的原因,新风风机一般比较小、送风距离不远,导致新风在整个室内扩散的比较慢,影响室内空气的改善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可实现新风和室内风在出风口内部的换风,从而借助室内风加速了新风的扩散速度。
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其上设有出风口;换热风道,其对应出风口限定于壳体内;新风腔,其设于换热风道的外侧,新风腔和换热风道之间通过贯穿的通风口连通;新风组件,具有排风口,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以及导流件,其连通在排风口和新风腔之间,以将新风从排风口向新风腔引流;通风口流向换热风道的新风与室内风在出风口的内部混合后由出风口吹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腔体件,其上形成新风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口设于换热风道的侧壁上,腔体件上设有抵靠换热风道侧壁的开口,开口从一侧覆盖通风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具有间隔布设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换热风道包括对应第一出风口的第一换热风道,以及对应第二出风口的第二换热风道;腔体件位于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口包括设于第一换热风道上的第一通风口,以及设于第二换热风道上的第二通风口,新风腔分别与第一换热风道、第二换热风道连通;或者通风口仅设于第一换热风道或第二换热风道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具有间隔布设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换热风道包括对应第一出风口的第一换热风道,以及对应第二出风口的第二换热风道,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上彼此靠近的侧壁与壳体围成新风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腔位于新风组件的前上方,导流件由下到上向前方倾斜连接至新风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口靠近出风口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为中空结构,以连通排风口和新风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口呈格栅孔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一个实施方式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风道和新风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省略前面板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腔体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1中另一个实施方式的A-A向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省略前面板的立体图;
以上各图中:10、壳体;11、进风面板;110、进风口;12、前面板;120、出风口;121、第一出风口;122、第二出风口;14、换热风道;140、通风口;140a、第一通风口;140b、第二通风口;141、第一换热风道;142、第二换热风道;143、第一段风道;144、第二段风道;15、蜗壳;20、换热器;30、风机;40、新风组件;41、风机壳;411、吸风口;412、排风口;42、新风风扇;50、导流件;60、新风腔;70、腔体件;7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空调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具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的壳体10、与引入到壳体10内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20、将室内风循环到壳体10的内部或外部的风机30。
空调室内机可以是落地式柜机,但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壳体10可形成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在当前示例中,空调室内机大体呈圆柱状,可包括进风面板11和前面板12,进风面板11连接在前面板12的后侧,进风口110设于进风面板11上,出风口120设于前面板12上。
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连通形成换热风道14,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10进入壳体10、在换热风道14内与换热器20换热后,由出风口120吹出。
换热器20可设置在换热风道14内,用于从引入到进风口110中的室内风吸收热量或者向所述室内风传输热量。
风机30可设置在换热风道14内,用于吹出空气,使得室内空气可从进风口110流动到出风口120。风机30可以是贯流风机。
参照图3,空调室内机可包括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新风组件40。
新风组件40包括具有吸风口411和排风口412的风机壳41、将新风从吸风口411吹向排风口412的新风风扇42、以及设于新风风扇46的进风侧并用于过滤新风的净化单元(图中未示出)。
新风组件40位于换热风道14的下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新风组件40也可以设于换热风道14的上方。
风机壳41大致呈蜗壳状,吸风口41设于风机壳411的左右两侧,排风口 412设于风机壳41的上端。风机壳41的吸风口41侧与壳体10之间围成进风腔,进风腔与延伸至室外的新风管路连通,从而新风可通过新风管路进入到进风腔处。
净化单元对应吸风口41设在进风腔处。进风腔内的新风通过净化单元后进入吸风口41内。
新风风扇42对应吸风口41安装在风机壳41内,新风风扇42可以是双联离心风扇的形式。
在新风风扇42的强制对流作用下,室外新风沿新风管路、经过净化单元过滤后,从吸风口411进入风机壳41内,并由排风口412排出。
参照图2至图7,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腔60,以及将新风腔60和新风组件40的排风口412连通的导流件50。
新风腔60位于换热风道14的外侧,并且新风腔60和换热风道14之间通过贯穿的通风口140连通,从而导流件50可将排风口412处的新风导流至新风腔60内,然后经通风口140进入换热风道14内,由出风口120吹出。
在风机30和新风同时运行时,通风口140流向换热风道14的新风与室内风在出风口120的内部混合后由出风口120吹出,这样,新风可借助室内风的出风气流快速扩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加快了室内空气改善的速度;另外,新风与室内风相混合,通过室内风可中和新风的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较大时新风直吹造成用户温感的不适。
通风口140靠近出风口120处,也就是说,通风口140位于换热风道14的出风侧。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继续参照图2,换热风道14包括位于风机30的出风侧的第一段风道143,以及由第一段风道143的外端延伸至出风口120的第二段风道144,通风口140可设置在第一段风道143和第二段风道144的连接处。在其他实施例中,通风口140可仅设置在第一段风道143上或者第二段风道144 上。
具体的,蜗壳15限定出大部分换热风道14,形成第一段风道143;前面板 12的部分12a由出风口120的内侧向后延伸至蜗壳15的前端,也就是说该部分 12a位于第一段风道143的延长线上,形成第二段风道144。
导流件50为中空结构,其下端与排风口412对接,其上端与新风腔60的下端对接,从而将排风口412和新风腔60连通,新风可经过导流件50的内部空腔流向新风腔60处。
通常情况下,在横向上,新风组件40的排风口412靠近空调室内机的中部,而新风腔60比较靠近空调室内机的前端,且在竖向上,排风口412位于新风腔 60的下方。因此,导流件50需要由排风口412向前上方延伸到新风腔60的下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新风腔60形成在腔体件70上,腔体件70与换热风道14相抵安装在壳体10内。
腔体件70大体上呈盒状,盒子的内部空间即为新风腔60。
通风口140可呈格栅孔状;腔体件70上设有与通风口140相对的开口71,该开口71完全覆盖通风口140所在的区域,从而新风可通过开口71、通风口 140从新风腔60进入换热风道14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腔体件70可呈封闭状,通风口140同时贯穿腔体件70 和换热风道14的侧壁。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参照图2,换热风道14可为双贯流风道。出风口120 和换热风道14具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即,出风口120包括左侧的第一出风口121和右侧的第二出风口122,换热风道14包括第一换热风道141和第二换热风道142;第一换热风道141的出风端与第一出风口121相对,第二换热风道 142的出风端与第二出风口122相对;第一换热风道141和第二换热风道141内各设有一个贯流风机。
室内空气从室内风入口11进入壳体10内,先与换热器20换热,然后分为两路,一路流向第一换热风道141,另一路流向第二换热风道142。
第一换热风道141和第二换热风道142相对空调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中心面对称;第一换热风道141和第二换热风道142彼此靠近的外壁形成开口朝前的“V”形腔。
腔体件70设置在“V”形腔内,位于第一换热风道141和第二换热风道142 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通风口140包括设置在第一换热风道141上的第一通风口140a,以及设置在第二换热风道142上的第二通风口140b。新风腔 60分别与第一通风口140a、第二通风口140b连通。
新风组件40引入的新风通过导流件50流入新风腔60内,然后一部分经过第一通风口140a流入第一换热风道141内,与室内风混风后由第一出风口121 吹出;另一部分经过第二通风口140a流入第二换热风道141内,与室内风混风后由第二出风口122吹出,从而实现了新风的双侧出风和双侧混风。
具体地,腔体件70位于第一换热风道141和第二换热风道142之间,两处新风出风由同一个新风腔60供应。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通风口140仅设置在第一换热风道141上或者仅设置在第二换热风道142上,从而新风经过新风腔60吹向连通的那个换热风道14,新风为单侧出风、单侧混风。
导流件50和腔体件70可一体制作成型,或者两体连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参照图6、图7,省略腔体件70,新风腔60由两个换热风道14形成的“V”形腔与壳体10的前端内壁围成。这样,新风腔60和换热风道14具有共用的侧壁,并且通过一个侧壁隔开。这样,借用两个换热风道14与壳体10围成空间作为新风腔60,省略了腔体件70,具有布局合理、结构简单的优点。
根据本申请,通过在换热风道14的侧壁上设置通风口140,以及设置与通风口140相对连通的新风腔60,并由导流件50将新风从新风组件40引导到通风口140排出,这样,在空调功能和新风功能同时运行时,由通风口140排出的新风和室内风可在出风口内侧的换热风道14内混合,新风可借助室内风的出风气流快速扩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加快了室内空气改善的速度;另外,新风与室内风相混合,室内风中和了新风的温度,可避免室内外温差较大时新风直吹造成用户温感不适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出风口;
换热风道,其对应所述出风口限定于所述壳体内;
新风腔,其设于换热风道的外侧,所述新风腔和所述换热风道之间通过通风口连通;
新风组件,具有排风口,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以及
导流件,其连通在所述排风口和所述新风腔之间,以将新风从所述排风口向所述新风腔引流;
所述通风口流向所述换热风道的新风与室内风在所述出风口的内部混合后由所述出风口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腔体件,其上形成所述新风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设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侧壁上,所述腔体件上设有抵靠所述换热风道侧壁的开口,所述开口从一侧覆盖所述通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具有间隔布设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换热风道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换热风道,以及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换热风道;所述腔体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上的第一通风口,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换热风道上的第二通风口,所述新风腔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所述第二换热风道连通;或者所述通风口仅设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或第二换热风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具有间隔布设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换热风道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换热风道,以及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换热风道,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上彼此靠近的侧壁与所述壳体围成所述新风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腔位于所述新风组件的前上方,所述导流件由下到上向前方倾斜连接至所述新风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靠近所述出风口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为中空结构,以连通所述排风口和所述新风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呈格栅孔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53103.4U CN215765417U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53103.4U CN215765417U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65417U true CN215765417U (zh) | 2022-02-08 |
Family
ID=80091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53103.4U Active CN215765417U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65417U (zh) |
-
2021
- 2021-09-27 CN CN202122353103.4U patent/CN2157654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00190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06242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76541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584634U (zh) | 空调器 | |
CN21500192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08272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24459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76541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4275976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1650515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576542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90921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76541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76540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76541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68572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52200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87613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76541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55995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95324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72367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76540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715173U (zh) | 空调器 | |
CN113203129A (zh) | 窗式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1 Haixin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