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4199U - 一种自动炒菜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炒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24199U
CN216724199U CN202122229425.8U CN202122229425U CN216724199U CN 216724199 U CN216724199 U CN 216724199U CN 202122229425 U CN202122229425 U CN 202122229425U CN 216724199 U CN216724199 U CN 216724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
frying
cavity
fry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294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景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shi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usiness Kitc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shi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usiness Kitc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shi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usiness Kitc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shi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usiness Kitc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294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24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24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24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炒菜机,包括基座,基座形成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锅体组件包括锅体和第一驱动机构,锅体可旋转地设在基座上,锅体的部分或整体伸入容纳腔中,锅体形成有顶部开口的翻炒腔;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锅体绕Z轴旋转;电磁加热装置设置于基座的容纳腔中,电磁加热装置用于对锅体加热;翻炒装置包括翻炒件和第二驱动机构,翻炒件包括连接部、翻炒部;翻炒部设置于连接部的一端并伸入翻炒腔内,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部转动以带动翻炒部转动,使得翻炒部对翻炒腔内的物料进行翻炒。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物料进行均匀翻炒,物料受热、混合更加均匀,物料不容易粘锅,炒菜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炒菜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炒菜机。
背景技术
炒制作业由炒制人员持锅铲对锅内的物料不断进行翻炒,从而避免物料粘锅及使物料分布均匀以实现均匀受热,快速炒熟,同时使调味料均匀分布于物料的各个区域。而人工作业对于各种经营性餐饮场所而言,增加了人工成本,且劳动强度大,对炒制人员的要求高,另外,对于进行大份量炒制要求的场合,除了劳动强度的大大提高外,由于物料量较大,难以翻炒,这就导致炒制时间的增加,同时无法保证炒制品的味道。因此,炒菜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自动炒菜机的需求无疑会越来越强烈。相关技术中的自动炒菜机大多采用搅拌式,对其内食材翻炒不均匀,容易粘锅,且容易将其内的食材搅碎,使得炒菜机的炒菜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炒菜机,其能够对物料进行均匀翻炒,物料受热、混合更加均匀,物料不容易粘锅,炒菜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炒菜机,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形成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
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锅体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锅体可旋转地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锅体的部分或整体伸入容纳腔中,所述锅体形成有顶部开口的翻炒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锅体绕Z轴旋转;
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电磁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容纳腔中,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用于对锅体加热;
翻炒装置,所述翻炒装置包括翻炒件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翻炒件包括连接部、翻炒部;所述翻炒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并伸入所述翻炒腔内,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连接部转动以带动所述翻炒部转动,使得翻炒部对所述翻炒腔内的物料进行翻炒。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翻炒件还包括抵压部,所述抵压部的一端与所述翻炒部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锅体的翻炒腔的内壁抵接;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基座上的支撑座、枢接于所述支撑座上的转轴、枢接于所述转轴上的安装架、设置于安装架上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翻炒件的连接部并驱动所述连接部以其轴线为自转轴自转;在翻炒件进行翻炒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过其自身及位于其上的部件的重力及翻炒腔的内壁对抵压部的反作用力绕所述转轴上下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且和第二连杆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翻炒部包括铲板以及位于铲板的刃口两侧的翻边及挡板,所述翻边及挡板均与铲板呈钝角布置且它们形成物料收容空间,所述翻边远离刃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
所述挡板的背面连接所述抵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还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用于覆盖锅体的顶部开口,所述防护罩的顶部设有配合口,所述翻炒装置适于与配合口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罩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碎料件,在翻炒件进行翻炒的过程中,所述碎料件适于对翻炒件上的块状或球团状物料进行破碎。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两个连接臂,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罩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套管与所述转轴套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还包括勾挂机构,所述勾挂机构包括安装于转轴上的固定架、安装于所述连接臂上的枢接座、枢接于所述枢接座上的勾挂件,所述勾挂件能够在连接臂绕转轴旋转至预设位置时勾挂于所述固定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还包括刮料组件,所述刮料组件包括刮料件,所述刮料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刮料件的另一端具有伸入锅体的翻炒腔内的刮料部,所述刮料部形成有与所述翻炒腔相匹配的弧形面,所述刮料部与所述翻炒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刮料组件还包括扭簧及限位件,所述扭簧套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具有具有勾搭部,该勾搭部勾搭于所述刮料件上,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上,其一端延伸至所述刮料件的下方并与所述刮料件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包括线圈安装架和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架上形成电磁线圈部,所述电磁线圈部包围伸入容纳腔中的所述锅体;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安装于基座上第一动力装置和链条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通过链条传动机构带动锅体绕Z轴旋转。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炒菜机,包括基座、锅体组件、电磁加热装置、翻炒装置;工作过程中,由电磁加热装置对锅体进行加热,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驱动锅体绕Z轴旋转,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部转动以带动所述翻炒部转动,使得翻炒部对所述翻炒腔内的物料进行翻炒;在翻炒件进行翻炒同时锅体自转,同时配合电磁加热,能够对物料进行均匀翻炒,物料受热、混合更加均匀,物料不容易粘锅,炒菜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枢接座、勾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有防护机构的自动炒菜机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有防护机构的自动炒菜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中:
10、基座;
20、锅体;21、翻炒腔;
31、第一动力装置;
41、线圈安装架;
50、翻炒件;51、连接部;511、第一连杆;512、第二连杆;52、翻炒部;521、铲板;522、翻边;523、挡板;53、抵压部;
60、第二驱动机构;61、支撑座;62、转轴;63、安装架;64、第二动力装置;
70、防护机构;71、防护罩;72、碎料件;73、连接臂;74、套管;75、勾挂机构;751、固定架;752、枢接座;753、勾挂件;
80、刮料件;81、刮料部;82、扭簧;821、勾搭部;83、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除特殊说明的之外,本实施例中所采用到的材料及设备均可从市场购得。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介媒介间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照图1-7所示,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炒菜机,包括基座10、锅体组件、电磁加热装置和翻炒装置;
具体地,基座10形成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
具体地,锅体组件包括锅体20和第一驱动机构,锅体20可旋转地设在基座10上,锅体20的部分或整体伸入容纳腔中,锅体20形成有顶部开口的翻炒腔21;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锅体20绕Z轴旋转;
具体地,电磁加热装置设置于基座10的容纳腔中,电磁加热装置用于对锅体20加热;
具体地,翻炒装置包括翻炒件50和第二驱动机构60,翻炒件50包括连接部51、翻炒部52;翻炒部52设置于连接部51的一端并伸入翻炒腔21内,连接部5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驱动机构60,第二驱动机构60驱动连接部51转动以带动翻炒部52转动,使得翻炒部52对翻炒腔21内的物料进行翻炒。其中,连接部51围绕Y轴旋转,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二驱动机构60驱动连接部51围绕 Y轴实现正转或反转。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由电磁加热装置对锅体20进行加热,通过
第一驱动装置驱动驱动锅体20绕Z轴旋转,由第二驱动机构60驱动连接部51 转动以带动所述翻炒部52转动,使得翻炒部52对所述翻炒腔21内的物料进行翻炒;在翻炒件50进行翻炒同时锅体20自转,同时配合电磁加热,能够对物料进行均匀翻炒,物料受热、混合更加均匀,物料不容易粘锅,炒菜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翻炒件50还包括抵压部53,具体地,抵压部53为杆状结构。抵压部53的一端与翻炒部52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锅体20的翻炒腔21的内壁抵接;
第二驱动机构60包括安装于基座10上的支撑座61、枢接于支撑座61上的转轴62、枢接于转轴62上的安装架63、设置于安装架63上的第二动力装置64,第二动力装置64的输出端连接翻炒件50的连接部51并驱动连接部51以其轴线为自转轴62自转;在翻炒件50进行翻炒的过程中,第二动力装置64通过其自身及位于其上的部件的重力及翻炒腔21的内壁对抵压部53的反作用力绕转轴62上下摆动,即转轴62绕自身中轴线即X轴旋转;锅铲的上下变动利用驱动装置自身结构的重力及抵杆与锅体20内壁的相互作用力实现,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装置,有利于简化结构,降低设备成本,节约能源。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锅铲由上述独特的驱动结构驱动同时进行自转及上下摆动,并在第一翻炒进程和第二翻炒进程之间切换:
第一翻炒进程中,锅铲的刃口与内壁始终保持贴合,并从其与内壁的切入点位置向锅体20的锅底位置滑动,且锅铲的铲面(同下述的铲板521)与锅体 20的锅口平面的夹角逐步减小;
第二翻炒进程中,锅铲与翻炒腔21的内壁不接触,且锅铲从锅底位置翻转到切入点位置。
通过上述设计,能有效地模拟人工翻炒时的动作,但是为了获得更佳的翻炒效果,对锅铲进行了优化设计,优选地,连接部51包括第一连杆511、第二连杆512;第一连杆511与第二动力装置64连接且和第二连杆512的夹角为钝角;它们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逐一焊接成的一体结构。翻炒部52包括铲板 521以及位于铲板521的刃口两侧的翻边522及挡板523,翻边522及挡板523 均与铲板521呈钝角布置且它们形成物料收容空间,翻边522远离刃口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512;在第一翻炒进程中,能够使被铲起的物料大部分或全部限制于它们形成的物料收容空间中,避免在铲动过程中,物料掉落回锅中无法实现翻动。挡板523的背面连接抵压部53。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护机构70,防护机构70包括防护罩71,防护罩71用于覆盖锅体20的顶部开口,防护罩71的顶部设有配合口,翻炒装置适于与配合口配合。如此,可以避免翻炒过程中物料飞溅至锅体20外,同时也能够防止外部的杂物等进入锅体20内,安全又卫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防护罩7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碎料件72,在翻炒件50进行翻炒的过程中,碎料件72适于对翻炒件50上的块状或球团状物料进行破碎。具体地,碎料件72为爪状结构,块状或球团状物料通过爪状结构的爪间隙被破碎成小块物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防护机构70还包括两个连接臂73,连接臂73的一端与防护罩7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套管74与转轴62套接。如此,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将防护罩71绕转轴62旋转至远离锅体20的预设高度的位置,便于对锅体20进行清洗或拆装。进一步地,防护机构70还包括勾挂机构75,勾挂机构75包括安装于转轴62上的固定架751、安装于连接臂 73上的枢接座752、枢接于枢接座752上的勾挂件753,勾挂件753能够在连接臂73绕转轴62旋转至预设位置时勾挂于固定架751上。当将防护罩71绕转轴62旋转至远离锅体20的预设高度的位置时,通过勾挂件753自动勾挂于固定架 751上,使得防护罩71能够固定于该位置,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进一步地,转轴62上对应套管74的两端还可以设置限位套,防止套管74在转动过程中沿转轴62的轴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刮料组件,刮料组件包括刮料件 80,刮料件80的一端与转轴62连接,其另一端具有伸入锅体20的翻炒腔21 内的刮料部81,刮料部81形成有与翻炒腔21相匹配的弧形面,刮料部81与翻炒腔2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刮料部 81延伸至锅体20的深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如此,能够保证物料主要集中于锅底,有利于翻炒部52对绝大多数物料进行翻炒,使得翻炒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刮料组件还包括扭簧82及限位件83,扭簧82套接于转轴62上,扭簧82的一端具有具有勾搭部821,该勾搭部821勾搭于刮料件80上,限位件8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安装架63上,其一端延伸至刮料件80的下方并与刮料件80抵接。如此,通过扭簧82及限位件83的搭配,保证刮料部81能够固定在预设位置,又能使得刮料部81与翻炒腔21的内壁能够实现互不接触而留出间隙,避免对锅体20自转造成阻碍。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包括线圈安装架41和电磁加热线圈,电磁加热线圈绕装在线圈安装架41上形成电磁线圈部,电磁线圈部包围伸入容纳腔中的锅体20;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安装于基座10上第一动力装置31和链条传动机构,第一动力装置31通过链条传动机构带动锅体20 绕Z轴旋转。具体地,链条传动机构安装在基座10上部,如此,能够保证容纳腔中具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电磁加热装置,保证电磁加热装置的电磁线圈部能够包围伸入容纳腔中的锅体20,使得锅体20的受热更加均匀。当然,第一动力装置31也可以采用齿轮传动机构带动锅体20旋转。
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31和第二动力装置64均可以采用电机。在容纳腔中还可以安装散热装置、电路控制板等,基座10上还可以安装控制面板及显示屏等。
虽然仅仅已经对本申请的某些部件和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并且描述,但是在不实际脱离在权利要求书中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许多修改和改变,例如:各个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安装布置、材料使用、颜色、取向等的变化。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形成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
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锅体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锅体可旋转地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锅体的部分或整体伸入容纳腔中,所述锅体形成有顶部开口的翻炒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锅体绕Z轴旋转;
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电磁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容纳腔中,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用于对锅体加热;
翻炒装置,所述翻炒装置包括翻炒件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翻炒件包括连接部、翻炒部;所述翻炒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并伸入所述翻炒腔内,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连接部转动以带动所述翻炒部转动,使得翻炒部对所述翻炒腔内的物料进行翻炒;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基座上的支撑座、枢接于所述支撑座上的转轴;
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用于覆盖锅体的顶部开口,所述防护罩的顶部设有配合口,所述翻炒装置适于与配合口配合;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两个连接臂,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罩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套管与所述转轴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炒件还包括抵压部,所述抵压部的一端与所述翻炒部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锅体的翻炒腔的内壁抵接;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枢接于所述转轴上的安装架、设置于安装架上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翻炒件的连接部并驱动所述连接部以其轴线为自转轴自转;在翻炒件进行翻炒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过其自身及位于其上的部件的重力及翻炒腔的内壁对抵压部的反作用力绕所述转轴上下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且和第二连杆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翻炒部包括铲板以及位于铲板的刃口两侧的翻边及挡板,所述翻边及挡板均与铲板呈钝角布置且它们形成物料收容空间,所述翻边远离刃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
所述挡板的背面连接所述抵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碎料件,在翻炒件进行翻炒的过程中,所述碎料件适于对翻炒件上的块状或球团状物料进行破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勾挂机构,所述勾挂机构包括安装于转轴上的固定架、安装于所述连接臂上的枢接座、枢接于所述枢接座上的勾挂件,所述勾挂件能够在连接臂绕转轴旋转至预设位置时勾挂于所述固定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料组件,所述刮料组件包括刮料件,所述刮料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刮料件的另一端具有伸入锅体的翻炒腔内的刮料部,所述刮料部形成有与所述翻炒腔相匹配的弧形面,所述刮料部与所述翻炒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组件还包括扭簧及限位件,所述扭簧套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具有具有勾搭部,该勾搭部勾搭于所述刮料件上,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上,其一端延伸至所述刮料件的下方并与所述刮料件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线圈安装架和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绕装在所述线圈安装架上形成电磁线圈部,所述电磁线圈部包围伸入容纳腔中的所述锅体;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安装于基座上第一动力装置和链条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通过链条传动机构带动锅体绕Z轴旋转。
CN202122229425.8U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自动炒菜机 Active CN216724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9425.8U CN216724199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自动炒菜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9425.8U CN216724199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自动炒菜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4199U true CN216724199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08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29425.8U Active CN216724199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自动炒菜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24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66194Y1 (ko) 다편축 교반 조리 장치
US5469782A (en) Food flipping assembly
KR101828159B1 (ko) 볶음용 팬 자동 스냅 장치
KR20100122631A (ko) 볶음요리용 자동 볶음기
CN216724199U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103239147B (zh) 旋转出风烤炉
CN113633182A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214631596U (zh) 自动炒菜机
KR102103085B1 (ko) 자동 조리기
KR101410501B1 (ko) 음식조리용 교반장치
CN211582604U (zh) 上搅拌炒菜机
CN211582605U (zh) 自动投料上搅拌炒菜机
CN210130719U (zh) 一种可翻炒的锅盖
CN210095498U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15604906U (zh) 搅拌式自动炒菜机
CN113080686A (zh) 翻滚炒菜机
CN217338194U (zh) 一种集成料理机的集成灶
CN217218754U (zh) 烹饪设备及系统
CN210748674U (zh) 一种一体投料式炒菜机
JP2004135933A (ja) 家庭用回転傾動式半球形鍋
CN111904250A (zh) 一种炒菜机构
CN215533706U (zh) 自动铁板烧装置
CN218009294U (zh) 一种自动温控炒锅
CN219813797U (zh) 一种炒菜机器人
CN215533561U (zh) 翻臂式自动炒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