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7688U -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7688U
CN216697688U CN202220166811.9U CN202220166811U CN216697688U CN 216697688 U CN216697688 U CN 216697688U CN 202220166811 U CN202220166811 U CN 202220166811U CN 216697688 U CN216697688 U CN 216697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screen
flexible display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668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亮
冉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668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7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7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7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柔性显示屏包括:屏幕;第一支撑件,具有柔性,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屏幕,并与所述屏幕层叠设置;及第二支撑件,包括多个支撑条,多个所述支撑条均焊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背离所述屏幕的一侧,且多个所述支撑条呈线性间隔排布。上述柔性显示屏中,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共同配合可以对屏幕起到支撑作用,增大屏幕的最小弯曲半径,避免屏幕弯折过量而出现损坏。同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连接可靠性、稳定性较好,可以在屏幕反复弯折的过程中对屏幕提供保护,如此,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稳定性提升而不易被损坏,从而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出现了可伸缩的电子设备,即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转换,从而使卷绕的柔性显示屏能够伸出或缩回,进而使显示面积的大小得以改变。然而,柔性显示屏在反复伸缩的过程中容易被损坏,进而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易被损坏的柔性显示屏,同时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柔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一种柔性显示屏,包括:
屏幕;
第一支撑件,具有柔性,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屏幕,并与所述屏幕层叠设置;及
第二支撑件,包括多个支撑条,多个所述支撑条均焊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背离所述屏幕的一侧,且多个所述支撑条呈线性间隔排布。
上述柔性显示屏中,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共同配合可以对屏幕起到支撑作用,增大屏幕的最小弯曲半径,避免屏幕弯折过量而出现损坏。同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连接可靠性、稳定性较好,可以在屏幕反复弯折的过程中对屏幕提供保护,如此,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稳定性提升而不易被损坏,从而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区域贯穿地开设有多个贯通孔而呈网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贯通孔沿与所述支撑条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延伸呈长条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支撑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边及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所述第一边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边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撑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均为金属支撑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在所述支撑条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形成焊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的宽度尺寸为L1,则0.5mm≤L1≤0.8mm;及/或,所述支撑条的厚度尺寸为H1,则0.2mm≤H1≤0.5mm;及/或,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的间距为L2,则0.5mm≤L2≤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及粘合层,所述粘合层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层与所述第二支撑层之间,并将所述第一支撑层与所述第二支撑层相粘合;所述第一支撑层的背离所述第二支撑层的一侧连接所述屏幕,所述第二支撑层的背离所述第一支撑层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幕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保护层、功能层及支撑膜层,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支撑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具有柔性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支撑膜层之间。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组件,具有收折状态及展开状态;及
上述的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组件,随所述壳组件在所述收折状态与所述展开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柔性显示屏相对所述壳组件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与所述壳组件连接的转轴,所述柔性显示屏绕设所述转轴,以在所述转轴的引导下相对所述壳组件运动;所述第二支撑件抵于所述转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柔性显示屏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柔性显示屏中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的连接示意图及两位置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柔性显示屏的层状结构示意图;及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电子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如图1所示,本申请保护一种柔性显示屏10。柔性显示屏10包括屏幕100、第一支撑件200及第二支撑件300。第一支撑件200具有柔性,第一支撑件200连接于屏幕100,并与屏幕100层叠设置。第二支撑件300包括多个支撑条310,多个支撑条310均焊接于第一支撑件200的背离屏幕100的一侧,且多个支撑条310呈线性间隔排布。
可以理解,第一支撑件200与屏幕100层叠设置而能够对屏幕100起到支撑作用,增大屏幕100的最小弯曲半径,避免屏幕100弯折过量而出现损坏。此外,第一支撑件200具有柔性,以能够根据屏幕100的弯折需要而弯折变形。
第二支撑件300中,多个支撑条310共同配合可以进一步对屏幕100起到支撑作用,增大屏幕100的最小弯曲半径,避免屏幕100弯折过量而出现损坏。若第一支撑件200是完整的一块板材,则会由于张力过大而导致屏幕100不容易发生弯折变形,通过将第一支撑件200设置成多个支撑条310,从而在实现支撑作用的同时使第一支撑件200的张力得以减小,以满足屏幕100的弯折需要。
此外,通过使多个支撑条310焊接于第一支撑件200,可以使多个支撑条310通过第一支撑件200串联在一起,且支撑条310与第一支撑件200之间能够形成可靠的连接而不容易分离开来,进而避免支撑条310由于起翘而出现错位的问题。反过来,可以理解,若多个支撑条310胶粘于第一支撑件200,在屏幕100反复弯折的过程中,支撑条310与第一支撑件200之间容易出现连接失效而分离开来,进而在支撑条310的边缘位置出现起翘现象,由此起翘的支撑条310就容易出现错位而对其他支撑条310构成干涉,并进一步损坏屏幕100。进一步地,相比多个支撑条310胶粘于第一支撑件200的方案,使多个支撑条310焊接于第一支撑件200的方案可以使支撑条310与第一支撑件200直接接触,从而有助于减小柔性显示屏10的厚度尺寸,有利于电子设备整机厚度的优化。
上述柔性显示屏10中,第一支撑件200与第二支撑件300共同配合可以对屏幕100起到支撑作用,增大屏幕100的最小弯曲半径,避免屏幕100弯折过量而出现损坏。同时,第一支撑件200与第二支撑件300的连接可靠性、稳定性较好,可以在屏幕100反复弯折的过程中对屏幕100提供保护,如此,柔性显示屏10的结构稳定性提升而不易被损坏,从而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结合图1与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200设有第二支撑件300的区域贯穿地开设有多个贯通孔210而呈网状。通过开设贯通孔210的方式来减小网状区域的张力,以避免张力过大而使屏幕100不容易发生弯折变形。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屏幕100包括显示区域110及弯折区域120,弯折区域120位于显示区域110一侧,并能够被弯折,而显示区域110用于进行显示。具体地,第一支撑件200包括对应于显示区域110的第一支撑区域220及对应于弯折区域120的第二支撑区域230。第一支撑区域220未开设网孔而呈平板状,以在屏幕100被触摸时提供支撑,并为用户提供较为舒适的触摸感受。第二支撑区域230开设贯通孔210而呈网状,如此,第二支撑区域230的张力减小以便于被弯折。进一步地,第二支撑件300设置于第二支撑区域230,而第一支撑区域220未设置第二支撑件300。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支撑区域220也开设贯通孔210而呈网状,此时,贯通孔210的尺寸需要设置的较小,以操作者触摸屏幕100时不会感受到显示区域110的凹凸不平为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贯通孔210沿与支撑条3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延伸呈长条形。多个贯通孔210的延伸方向相一致,如此,在与贯通孔21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第一支撑件200更容易被弯折。
如图1与图3所示,柔性显示屏10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设定X轴的方向为长度方向,Y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Z轴的方向为厚度方向,则屏幕100、第一支撑件200、第二支撑件300沿Z轴依次设置。在本申请中,贯通孔210沿Y轴方向延伸,则在多个贯通孔210的作用下,第一支撑件200在X轴方向张力较小而更容易被弯折。具体地,多个第一支撑条310沿X轴的方向间隔分布,而第一支撑条310沿Y轴方向延伸,如此,第一支撑件200与第二支撑件300共同配合在对屏幕100进行支撑、并增大屏幕100的最小弯曲半径的同时,也能够在X轴方向容易被弯折,以满足屏幕100的弯折需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支撑条310的长度方向,第一支撑件200具有第一边240及与第一边240相对的第二边250;第一边240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一连接部260,第二边250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二连接部270,支撑条310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260,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270。
可以理解,第一边240与第二边250为第一支撑件200沿Y轴方向的两侧边。多个第一连接部260沿X轴方向间隔排布,多个第二连接部270沿X轴方向间隔排布,如此就使得第一支撑件200沿Y轴方向的两边缘位置呈锯齿状,从而使第一支撑件200在X轴方向的张力减小,以容易被弯折。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多个贯通孔210分为封闭式贯通孔211及开放式贯通孔212两种类型。对于封闭式贯通孔211,其两端沿Y轴方向延伸但并不贯通第一边240及第二边250。对于开放式贯通孔212,其又分为第一开放式贯通孔212a及第二开放式贯通孔212b,其中,第一开放式贯通孔212a沿Y轴方向延伸,且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向第一支撑件200的第一边240延伸并贯通第一边240,而第二开放式贯通孔212b沿Y轴方向延伸,且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向第一支撑件200的第二边250延伸并贯通第二边250,如此,就使得第一开放式贯通孔212a与第二开放式贯通孔212b均呈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状态。
具体地,沿X轴方向,两个第一开放式贯通孔212a之间就形成了第一连接部260,而多个第一开放式贯通孔212a之间就能够形成多个第一连接部260。同样的,沿X轴方向,两个第二开放式贯通孔212b之间就形成了第二连接部270,而多个第二开放式贯通孔212b之间就能够形成多个第二连接部270。
可以理解,在支撑条3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260、第二连接部270连接后,第一支撑件200在支撑条310沿X轴方向的两侧更容易发生弯折,因而,第一连接部260与第二连接部270可以与支撑条310的两端保持稳定接触,从而降低支撑条310的两端发生起翘的可能性。具体地,多个第一连接部260与多个第二连接部270一一对应,如此就使得多个第一开放式贯通孔212a与多个第二开放式贯通孔212b一一对应,且第一开放式贯通孔212a与与之对应的第二开放式贯通孔212b共线设置,如此,第一边240与第二边250的弯折性能一致。
结合图1与图2所示,具体在本申请中,支撑条310呈横截面为矩形的条状结构,因而,在X轴方向上,支撑条310相对两侧面之间的距离即为支撑条310的宽度尺寸L1,则0.5mm≤L1≤0.8mm。进一步地,考虑到支撑条310加工存在误差,L1的公差范围为±0.05mm。可以理解,若支撑条310的宽度尺寸过大,则会导致第二支撑件300沿X轴方向的张力过大而无法被顺滑地折弯。若支撑条310的宽度尺寸过小,则支撑条310与第一支撑件200的接触面积过小而使得连接可靠性降低。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条310的横截面还可以为梯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
具体地,在X轴方向上,任意相邻两个支撑条310之间的间距为L2,0.5mm≤L1≤1mm。进一步地,L2的公差范围为±0.05mm。可以理解,若相邻两个支撑条310之间的间距过大,则会导致多个支撑条310无法有效配合以对屏幕100起到支撑作用。若相邻两个支撑条310之间的间距过小,则导致屏幕100的弯折半径过大而挖法满足弯折要求。
具体在本申请中,多个支撑条310沿X轴方向均匀分布。为确保第一支撑件200提供较为舒适的触摸体验,则贯通孔210沿X轴方向的宽度尺寸较小,为降低第一支撑件200的张力,则第一连接部260在X轴方向的尺寸也无法设置较大,因此,相邻两个支撑条310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260,即每间隔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260设置一个支撑条310,从而使得相邻两个支撑条310之间具有满足要求的间距L2。
具体地,在Z轴方向上,支撑条310相对两侧面之间的距离即为支撑条310的厚度尺寸H1,则0.2mm≤H1≤0.5mm。进一步地,H1的公差范围为±0.02mm。可以理解,若支撑条310的厚度尺寸过大,则会导致第二支撑件300沿X轴方向的张力过大而无法被折弯,同时也不利于柔性显示屏10的厚度优化。若支撑条310的厚度尺寸过小,则会导致多个支撑条310无法有效配合以对屏幕100起到支撑作用。
具体在本申请中,L1=0.5mm,L2=0.5mm,H1=0.2mm。需要指出的是,L1、L2、H1三者的尺寸与所需要的弯折半径存在关联,因而可根据所需弯折半径的尺寸进行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宽度尺寸L1、厚度尺寸H1及间距L2均是指两个平行的平面之间的距离,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两个平面存在夹角,此时,只需要确保两个平面上任意两个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与任意两个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均位于前述的范围内即可。
具体在本申请中,第一支撑件200与第二支撑件300均为金属支撑件,因而支撑条310能够被焊接于第一支撑件200,并与第一支撑件200实现稳定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撑件200与第二支撑件300均为钢质支撑件。
具体地,至少在支撑条310的两端与第一支撑件200形成焊点。可以理解,支撑条310与第一支撑件200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因而两者之间会形成有焊接点,也即焊点。而对于支撑条310,要在其两端都形成有焊点,从而确保支撑条310的两端与第一支撑件200保持可靠的连接,避免出现分离起翘的问题,而对于支撑条310上的其他位置,可以形成有焊点,或者也可以没有焊点。具体地,为保证支撑条310的两端与第一支撑件200具有较高的连接可靠性,可在支撑条31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两个及以上数量的焊点。
如图4所示,具体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200包括第一支撑层291、第二支撑层292及粘合层293,粘合层293位于第一支撑层291与第二支撑层292之间,并将第一支撑层291与第二支撑层292相粘合。第一支撑层291的背离第二支撑层292的一侧连接屏幕100,第二支撑层292的背离第一支撑层291的一侧连接第二支撑件300。可以理解,如果第一支撑件200仅有第二支撑层292这一层结构,则在第二支撑件300焊接于第二支撑层292后,会在屏幕100上呈现凹凸不平的焊接印迹,通过将第一支撑件200设置成多层结构,使第一支撑层291对屏幕100起到支撑作用,而粘合层293在将第一支撑层291与第二支撑层292粘合的同时,还能够与第一支撑层291共同配合在屏幕100与第二支撑层292之间起到隔断作用,避免屏幕100上呈现第二支撑层292与第二支撑件300的焊接印迹。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屏幕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保护层130、功能层140及支撑膜层150,第一支撑件200连接于支撑膜层150。保护层130与支撑膜层150从功能层140的相对两侧对功能层140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地,保护层130呈透明结构,且可供光线透过。可以理解,功能层140发出的光线要透过保护层130后入射至用户眼睛而成像。保护层130需要选用具有抗划伤、刺穿等能力的材料,例如,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UTG(Ultra Thin Glass)、PI(Polyimide)等材质。具体地,保护层130与功能层140之间形成有胶接层160,胶接层160将保护层130与功能层140粘接在一起。具体地,保护层130通过光学胶粘接于功能层140。
具体地,功能层140为可弯曲变形的柔性面板。另外,功能层140320为具有显示和触摸功能的叠层,例如,柔性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 LED。功能层140可包括电路、发光材料、偏光片等元器件。
具体地,支撑膜层150呈平板状,以能够支撑功能层140。支撑膜层150可以选用PI(Polyimide)材质。
进一步地,柔性显示屏10包括具有柔性的缓冲层400,缓冲层400设于第一支撑件200与支撑膜层150之间。具体地,缓冲层400具体为泡棉胶,因而能够将支撑膜层150与第一支撑件200粘接在一起。此外,由于缓冲层400具有柔性而能够变形,因此具有缓冲作用。可以理解,在屏幕100反复弯折后,多个支撑条310会在屏幕100上形成条形的磨痕,而缓冲层400能够变形以吸收相邻两个支撑条310之间间隙的变化对屏幕100的影响,能够降低屏幕100出现磨痕的可能性,提高屏幕100的使用寿命。此外,屏幕100在弯折时与第一支撑件200会发生错位,由于缓冲层400可变形,因而能够满足屏幕100与第一支撑件200之间错位的需要。
结合图1与图5所示,在本申请中,还保护一种电子设备50。
具体地,电子设备50包括壳组件20及柔性显示屏10,柔性显示屏10设于壳组件20。壳组件20为中空结构,电子设备5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图未示)、电池(图未示),电路板及电池均可以设置于壳组件20内部。电路板可以集成电子设备50的处理器、电源管理模块、存储单元和基带芯片等。柔性显示屏10中屏幕100与电路板通信连接,电池能够为屏幕100及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供电。当然,电子设备5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模组(图未示),摄像头模组与电路板通信连接,电池能够为摄像头模组供电。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5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或者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50。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对于壳组件20,其具有收折状态及展开状态,随壳组件20在收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柔性显示屏10相对壳组件20运动,从而使用于显示的面积改变,进而为用户提供多种使用需求。具体地,壳组件20可通过折叠的方式在收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此时,电子设备50为书页式可折叠电子设备。或者壳组件20可通过抽拉的方式在收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此时,电子设备50为抽拉式可伸缩电子设备。
柔性显示屏10相对壳组件20运动,可以被理解为:屏幕100的显示区域110外露于壳组件20以用于显示,而弯折区域120弯折延伸至壳组件20内部以被收纳,随壳组件20在收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显示区域110的面积改变,此时,部分屏幕100在收纳于壳组件20内部及外露于壳组件20两种状态下切换所呈现的态势。
具体地,电子设备50可包括驱动组件30,驱动组件30内置于壳组件20,以驱动柔性显示屏10相对壳组件20运动。具体地,驱动组件30可以包括伺服电机及转子,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转子旋转,以使转子对柔性显示屏10收卷或释放。或者,驱动组件30还可以包括伺服电机、齿轮及齿条,通过伺服电机带动齿轮旋转,使齿轮带动齿条直线运动,从而使齿条带动柔性显示屏10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也可以省略,此时通过壳组件20的状态转换来带动柔性显示屏10相对壳组件20运动。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50包括与壳组件20连接的转轴40,柔性显示屏10绕设转轴40,以在转轴40的引导下相对壳组件20运动,第二支撑件300抵于转轴40。具体地,转轴40设置于壳组件20内部,并用于引导柔性显示屏10弯折。可以理解,柔性显示屏10在绕设转轴40后,具体是第二支撑件300抵于转轴40,如此就使得转轴40与屏幕100并不直接接触,以降低屏幕100相对转轴40往返运动时被磨损的可能性,从而对屏幕100构成保护。
上述电子设备50中,由于柔性显示屏10具有较好的结构可靠性,在柔性显示屏10绕设转轴40后能够顺利的相对转轴40进行往返运动,提升了电子设备50整机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幕;
第一支撑件,具有柔性,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屏幕,并与所述屏幕层叠设置;及
第二支撑件,包括多个支撑条,多个所述支撑条均焊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背离所述屏幕的一侧,且多个所述支撑条呈线性间隔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区域贯穿地开设有多个贯通孔而呈网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沿与所述支撑条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延伸呈长条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撑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边及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所述第一边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边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撑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均为金属支撑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支撑条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形成焊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的宽度尺寸为L1,则0.5mm≤L1≤0.8mm;及/或,所述支撑条的厚度尺寸为H1,则0.2mm≤H1≤0.5mm;及/或,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的间距为L2,则0.5mm≤L2≤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及粘合层,所述粘合层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层与所述第二支撑层之间,并将所述第一支撑层与所述第二支撑层相粘合;所述第一支撑层的背离所述第二支撑层的一侧连接所述屏幕,所述第二支撑层的背离所述第一支撑层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保护层、功能层及支撑膜层,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支撑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具有柔性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支撑膜层之间。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组件,具有收折状态及展开状态;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组件,随所述壳组件在所述收折状态与所述展开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柔性显示屏相对所述壳组件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与所述壳组件连接的转轴,所述柔性显示屏绕设所述转轴,以在所述转轴的引导下相对所述壳组件运动;所述第二支撑件抵于所述转轴。
CN202220166811.9U 2022-01-21 2022-01-21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697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6811.9U CN216697688U (zh) 2022-01-21 2022-01-21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6811.9U CN216697688U (zh) 2022-01-21 2022-01-21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7688U true CN216697688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22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66811.9U Active CN216697688U (zh) 2022-01-21 2022-01-21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768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3292A (zh) * 2022-07-29 2022-09-20 珠海华萃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132095A (zh) * 2022-07-28 2022-09-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234570A (zh) * 2022-06-15 2022-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支撑件、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WO2023246026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支撑件、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5234570B (zh) * 2022-06-15 2024-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支撑件、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4570A (zh) * 2022-06-15 2022-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支撑件、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5234570B (zh) * 2022-06-15 2024-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支撑件、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WO2023246026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支撑件、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5132095A (zh) * 2022-07-28 2022-09-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132095B (zh) * 2022-07-28 2023-1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083292A (zh) * 2022-07-29 2022-09-20 珠海华萃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97688U (zh)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11016537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of
CN111510527B (zh) 折叠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1131570B (zh) 一种用于折叠屏的显示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KR101437994B1 (ko) 휴대 단말기
EP2814227B1 (en) Mobile terminal
KR20150026445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열확산 부재 제조방법
JP2005115337A (ja) 電気光学装置、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1706872B2 (en)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4745459A (zh) 支撑结构件、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4267253A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213815334U (zh)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WO2024093585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447099B (zh)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组件的组装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5132098A (zh)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模组
CN115234570B (zh) 屏幕支撑件、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4863821B (zh)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503064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4673819B2 (ja)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防塵パッキン部材の貼り付け方法
JP2001091968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4596782B (zh) 折叠屏设备及其柔性显示模组
CN218450662U (zh) 一种多层fpc电路板和头戴式显示设备
CN220085598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9329876U (zh)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34570A (zh) 屏幕支撑件、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