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2095A - 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2095A
CN115132095A CN202210903845.6A CN202210903845A CN115132095A CN 115132095 A CN115132095 A CN 115132095A CN 202210903845 A CN202210903845 A CN 202210903845A CN 115132095 A CN115132095 A CN 115132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layer
housing
roll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038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32095B (zh
Inventor
李建伟
张彦超
田竞
张文真
郭志轩
范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038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320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32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2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32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2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支撑层,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并用于支撑并带动柔性显示屏移动,支撑层包括多个固定条和多个连接片,多个固定条并排排列且相互间隔设置,固定条包括相背设置的底面与顶面;多个连接片与多个固定条依次交替设置,连接片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底面与第一表面相接并能够与第一表面齐平,底面与第一表面形成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的支撑面;顶面凸出于第二表面,使得相邻的两个固定条之间形成齿槽。柔性屏组件包括支撑层,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组件。通过上述方式,使得支撑层无需胶层固定,极大地减小支撑层的厚度;另外既使得两个固定条之间间距稳定,又既能够支撑柔性显示屏。

Description

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作为第一交互界面的屏幕,其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伸缩柔性屏组件为用户的显示需求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可伸缩柔性屏的支撑层不仅承担支撑柔性显示屏的作用,还与壳体组件连接配合,作为可伸缩柔性屏与壳体组件连接的桥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层,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用于支撑并带动柔性显示屏移动,支撑层包括:
多个固定条,并排排列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条包括相背设置的底面与顶面;以及
多个连接片,与多个所述固定条依次交替设置,所述连接片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接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表面齐平,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形成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支撑面;所述顶面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条之间形成齿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通过将连接片与固定条依次交替设置,且底面与第一表面相接并能够与第一表面齐平、顶面凸出于第二表面,使得支撑层无需胶层固定,固定条的厚度即为支撑层的厚度,极大地减小支撑层的厚度;另外连接片连接相邻的两个固定条,既使得两个固定条之间间距稳定,又既能够支撑柔性显示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柔性屏组件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柔性屏组件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相关技术中柔性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6所述的柔性屏组件中支撑层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支撑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支撑层一个变形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支撑层又一个变形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示的支撑层再一个变形的俯视示意图;
图12是图7所示的支撑层又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支撑层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支撑层又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图7所示的支撑层再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第一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配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具体地,该电子设备100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图1中只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形态)。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头戴式耳机等,电子设备100还可以为其他的需要充电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
电子设备100还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等设备。
在一些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执行多种功能(例如,播放音乐,显示视频,存储图片以及接收和发送电话呼叫)。如果需要,电子设备100可以是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其他手持设备、腕表设备、吊坠设备、听筒设备或其他紧凑型便携式的设备。
请参照图2至图4,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柔性屏组件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包括柔性屏组件10和壳体组件20。柔性屏组件10包括固定部101及连接于固定部101上的自由部102。其中,壳体组件20包括第一壳体21及连接于第一壳体21上的第二壳体22,其中第二壳体22可相对第一壳体21沿预设方向移动。其中,固定部101固定于第二壳体22上,自由部102绕过第一壳体21远离第二壳体22的一端并伸入壳体组件20中。当第二壳体22相对第一壳体21移动时,至少部分自由部102能够自壳体组件20展开,或者自壳体组件20展开的自由部102能够回收至壳体组件20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自由部102背离显示面的一侧可形成沿柔性屏组件10伸缩方向依次并排排列的多个齿槽1021。第一壳体21远离第二壳体22的第一端可设有滚轮214,滚轮214具有对应于齿槽1021的轮齿(图未示)。自由部102卷绕于滚轮214上,使得滚轮214的轮齿可与自由部102的齿槽1021啮合。
当第一壳体21远离第二壳体22时,由于固定部101连接于第二壳体22上,第二壳体22可带动部分自由部102自壳体组件20展开,进而带动滚轮214能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自由部102卷绕与滚轮214上且滚轮214的轮齿与柔性屏组件10的齿槽1021啮合,使得处于显示面上的自由部102能够始终处于平展状态,也即滚轮214起到引导自由部102滑动和支撑自由部102的作用,防止自由部102发生褶皱。当第一壳体21靠近第二壳体22时,第二壳体22可带动自壳体组件20展开的自由部102能够回收至壳体组件20中,进而带动滚轮214能够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滚轮214的引导作用,自壳体组件20展开的自由部102能够顺滑地缩回壳体组件20中且不发生褶皱。
在其他实施例中,滚轮214可与驱动件譬如驱动电机连接,也即滚轮214可在驱动件的带动下转动,使得至少部分自由部102可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自壳体组件20展开,或者自壳体组件20展开的自由部102能够回收至壳体组件20中,在此不做详细展开说明。
请参照图5,图5是图4所示的柔性屏组件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地,柔性屏组件10可包括柔性显示屏11、弹性层12和支撑层13,其中柔性显示屏11、弹性层12与支撑层13依次层叠设置,换言之,弹性层12的一侧表面与柔性显示屏11表面贴合、另一侧表面与支撑层13贴合。其中,弹性层12用于柔性支撑柔性显示屏11,以缓冲外界冲击进而保护柔性显示屏11。支撑层13用于支撑弹性层12及柔性显示屏11,具体地,支撑层13对应于柔性屏组件10的自由部102设置,支撑层13可发生弯折,进而带动弹性层12及柔性显示屏11弯折。
其中,柔性屏组件10与电子设备100的主板电性连接,用于将主板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图像。具体地,柔性显示屏11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盖板111、光学胶层112、偏光层113和面板层114。
具体地,柔性盖板111用于保护柔性显示屏11。柔性盖板111采用具可挠特性的塑胶类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膜,一方面使得柔性盖板111能够随柔性显示屏11弯折,另一方面可防止外界的粉尘、水汽进入柔性显示屏11中。
光学胶层112位于柔性盖板111与偏光层113之间,用于连接柔性盖板111与偏光层113。此外,光学胶层112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不遮挡光线的传递。偏光层113用于将面板层114发出的一般不具有偏极性的自然光变成偏振光,以增加光线进入用户眼中的数量,提高柔性屏组件10的成像效果。面板层114可与主板电性连接,用于将主板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图像。
弹性层12具有较好的弹性模量和耐高温特性,使得弹性层12既能够柔性支撑柔性屏组件10,缓冲来自外界的冲击,又能够与支撑层13固定,使得弹性层12能够随支撑层13发生形变。具体地,弹性层12可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聚酰胺树脂和亚克力中的至少一种制成,使得弹性层12能够吸收支撑层13的弯折应力。
具体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聚酰胺树脂和亚克力具有较好弹性模量以吸收支撑层13的弯折应力。在制成过程中,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聚酰胺树脂和亚克力都可以从胶体凝固转换为弹性固态,使得弹性层12与支撑条配合和制作简便。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弹性层12还可以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只需保证足够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即可,弹性层12的具体材料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不作限定。
请参照图6,图6是相关技术中柔性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相关技术中,支撑层400可包括固定层401及固定于支撑层400一侧表面的多个固定条402,多个固定条402并排排列并间隙设置,相邻两个固定条402可与固定层401围设形成齿槽4021。固定层401与固定条402连接通常通过胶层403(譬如聚氨酯粘结剂(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粘结固定。
但是,固定条402通过胶层403与固定层401连接存在较大的可靠性风险。具体地,第二壳体22在相对第一壳体滑卷的过程中,支撑层400的固定条402形成的齿槽4021可与滚轮214的轮齿啮合,固定条402在与轮齿啮合的过程中难免发生错位、边缘起翘的问题,使得柔性屏组件10的自由部102伸缩的阻力变大、屏幕的支撑效果变差,影响柔性屏组件10的平展性和显示效果。此外,固定条402通过胶层403与固定层401连接,使得支撑层400的厚度大致等于固定层401、固定条402与胶层403的三者的厚度之和,然而支撑层400的厚度越大,电子设备100整机的厚度越大,不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支撑层13。
请继续参照图5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支撑层13,可包括多个固定条131与多个连接片132。多个固定条131并排排列且相互间隔设置,多个连接片132与多个固定条131依次交替设置。具体地,固定条131可包括相背设置的底面1311和顶面1312,连接片132可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321和第二表面1322,其中底面1311可与第一表面1321相接并能够与第一表面1321齐平。具体地,当支撑层13远离滚轮214,底面1311可与第一表面1321位于同一表面上;当支撑层13卷绕于滚轮上,底面1311与第一表面1321的相接处呈圆弧形。
其中,底面1311可与第一表面1321形成支撑面1310,支撑面1310与柔性屏组件10贴合并支撑柔性屏组件10。顶面1312凸出于第二表面1322,以使相邻的两个固定条131之间能够形成齿槽1021,齿槽1021可与滚轮214的轮齿啮合,以使支撑层13可随滚轮214同步移动。通过固定条131直接与连接片132连接,使得固定条131的厚度即为支撑层13的厚度,极大地减小了支撑层13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
本实施例中,支撑层13的固定条131与连接片132可通过蚀刻的方式一体成型,也即固定条131与连接片132无需胶层粘接或者焊接,使得固定条131不存在错位、边缘起翘的问题,确保固定条131与连接片132的一体化。另外,连接片132连接相邻的两个固定条131,既使得两个固定条131之间间距稳定,又既能够支撑柔性显示屏11。
本实施例中,固定条131与连接片132的材质可为刚性材料,譬如合金钢、碳纤维等,既能够为弹性层12及位于弹性层12上的柔性显示屏11提供良好的强度支撑,确保柔性显示屏11的平整性,又能够确保支撑条形成的齿槽1021在与滚轮214的轮齿啮合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提高支撑层13的齿槽1021与滚轮214的轮齿啮合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7,图7是图6所述的柔性屏组件中支撑层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可选地,连接片132上可设有多个贯穿第一表面1321与第二表面1322的减压孔1320,减压孔1320一方面可减小连接片132弯折过程中(具体为卷绕于滚轮214上)的内应力,使得连接片132更容易弯折并能够与滚轮214的表面充分贴合,另一方面可减轻连接片132的重量,进而减轻电子设备100的重量。
请参照图8至图11,图8是图7所示的支撑层的俯视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支撑层一个变形的俯视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的支撑层又一个变形的俯视示意图;图11是图8所示的支撑层再一个变形的俯视示意图。进一步地,多个减压孔1320呈阵列式分别,具体地,多个减压孔1320均匀地设置于连接片132上,以使连接片132在弯折的过程中内应力能够均匀释放,提高连接片132弯折的一致性。
更进一步地,减压孔1320的形状可为四边形譬如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椭圆形、长条形或者圆形等各种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照图1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个连接片132包括并排排列的多个连接条1326,每个连接条132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固定条131连接。减压孔1320由相邻的两个连接条1326及对应的两个固定条131围设形成。
请参照图12至图14,图12是图7所示的支撑层又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支撑层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图14是图12所示的支撑层又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每个连接片132上还可设有由第一表面1321和/或第二表面1322凹陷形成多个减压孔1320,一方面使得在不破坏连接片132结构的情况下,以减小连接片132,的弯折应力,另一方面可减轻连接片132的重量,进而减轻电子设备100的重量。
请参照图15,图15是图7所示的支撑层再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132可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1323和第二侧1324,第一侧1323和/或第二侧1324与对应的固定条131转动连接,使得固定条131不存在错位、边缘起翘的问题,确保固定条131与连接片132的一体化,另外连接片132与固定条131转动连接,可减小支撑层13的弯折应力。
具体地,固定条131还可包括连接底面1311与顶面1312的两个连接面1313,连接面1313上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1314,第一侧1323或第二侧1324上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1325,第一连接结构1314可与第二连接结构1325转动连接,以使第一侧1323和/或第二侧1324与对应的固定条131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固定条131与连接片132的材质可为刚性材料,譬如合金钢、碳纤维等,既能够为弹性层12及位于弹性层12上的柔性显示屏11提供良好的强度支撑,确保柔性显示屏11的平整性,又能够确保支撑条形成的齿槽1021在与滚轮214的轮齿啮合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提高支撑层13的齿槽1021与滚轮214的轮齿啮合的可靠性。另外,连接片132连接相邻的两个固定条131,既使得两个固定条131之间间距稳定,又既能够支撑柔性显示屏11。
请继续参照图7,图7是图6所述的柔性屏组件中支撑层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可选地,连接片132上可设有多个贯穿第一表面1321与第二表面1322的减压孔1320(也即减压孔1320为通孔),一方面减压孔1320可在支撑层13发生弯折时发生形变以减小连接片132弯折过程中(具体为卷绕于滚轮214上)的内应力,使得连接片132更容易弯折并能够与滚轮214的表面充分贴合,另一方面可减轻连接片132的重量,进而减轻电子设备100的重量。
请参照图8至图11,图8是图7所示的支撑层的俯视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支撑层一个变形的俯视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的支撑层又一个变形的俯视示意图;图11是图8所示的支撑层再一个变形的俯视示意图。进一步地,多个减压孔1320呈阵列式分别,具体地,多个减压孔1320均匀地设置于连接片132上,以使连接片132在弯折的过程中内应力能够均匀释放,提高连接片132弯折的一致性。
更进一步地,减压孔1320的形状可为四边形譬如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椭圆形、长条形或者圆形等各种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照图1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个连接片132包括并排排列的多个连接条1326,每个连接条132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固定条131连接。减压孔1320由相邻的两个连接条1326及对应的两个固定条131围设形成。
请参照图12至图14,图12是图7所示的支撑层又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支撑层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图14是图12所示的支撑层又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每个连接片132上还可设有由第一表面1321和/或第二表面1322凹陷形成多个减压孔1320(也即减压孔1320为盲孔),一方面使得在不破坏连接片132结构的情况下,以减小连接片132,的弯折应力,另一方面可减轻连接片132的重量,进而减轻电子设备100的重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13,通过将连接片132与固定条131依次交替设置,且底面1311与第一表面1321相接并能够与第一表面1321齐平、顶面1312凸出于第二表面1322,使得支撑层13无需胶层固定,固定条131的厚度即为支撑层13的厚度,极大地减小支撑层13的厚度;另外连接片132连接相邻的两个固定条131,既使得两个固定条131之间间距稳定,又既能够支撑柔性显示屏11。
柔性屏组件10的装配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提供支撑层13。
如上,支撑层13可通过蚀刻的方式,使固定条131与连接片132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组装的方式,使得固定条131与连接片132转动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支撑层13可通过蚀刻的方式形成可包括以下流程:化学清洗、涂膜、烘烤、曝光、显影、刻蚀、除膜、清洗,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步骤S02,将支撑层13转移至离型膜上。
具体地,采用膜转移技术,将支撑层13转移至离型膜上,以方便支撑层13的转移、对位。
步骤S03,将支撑层13贴合至弹性层12上。
具体地,采用对位贴合技术,使支撑层13与弹性层12对位,以将支撑层13与弹性层12对位连接。
请一并参照图2、图3、图16和图17,图16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第一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17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配合的俯视示意图。第一壳体21可包括底板211、围设于底板211边沿的侧板212、以及与底板211间隔相对设置并与侧板212连接固定的顶板213以及设置在侧板212上的滚轮214。其中,底板211与顶板213之间形成容纳空间210,可用于容纳柔性屏组件10、电池、电路板等电子元件。顶板213背离底板211的表面与第二壳体22一同支撑柔性屏组件10。柔性屏组件10可在滚轮214处弯折,并弯折至容纳空间210中。第二壳体22相对第一壳体21移动时,滚轮214转动,使得柔性屏组件10能够部分移动至第一壳体21内或者第一壳体21外。
侧板212与底板211的边沿连接固定,并向顶板213一侧延伸设置,以与顶板213连接固定。侧板212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121、第二侧板2122以及连接第一侧板2121、第二侧板2122的第三侧板2123。其中第一侧板2121、第二侧板2122与顶板213连接固定;第三侧板2123与顶板213间隔设置并形成间隙孔2130,滚轮214收容于容纳空间210中并靠近间隙孔2130设置,使得柔性屏组件10能够顺着滚轮214部分移动至第二壳体22内或者第二壳体22外。
其中,柔性屏组件10在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相对移动时,在滚轮214上移动并移动至柔性屏组件1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壳体21外,或在滚轮214上移动并滑进至柔性屏组件10部分位于第一壳体21内,柔性屏组件10对应于滚轮214的部分弯折,以与滚轮214的表面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侧板”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侧板”或者“第三侧板”,“第二侧板”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侧板”或者“第三侧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的相对移动,第一壳体21的侧板212譬如第一侧板2121、第二侧板2122在背离容纳空间2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结构215,第一壳体21能够与第二壳体22相互安装在一起并相对移动,以在第一滑动结构215的延伸方向上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结构215为滑道、滑轮、滑块等。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动结构215的移动方向与第一侧板212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结构215也可设置在第一壳体21的其他部位,在此不做赘述。
顶板213可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条状支撑板2131,相邻的两个支撑板2131之间形成第一嵌缝2132,以对第二壳体22进行嵌合并让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嵌缝2132与容纳空间210相连通,以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100的厚度。
请参照图2,第二壳体22可包括底壁221、围设于底壁221边沿的侧壁222、以及与底壁221间隔相对设置并与侧壁222连接固定的顶壁223。其中,底壁221与顶壁223之间围设形成容置空间220,容置空间220用于容纳第一壳体21以及支撑部分柔性屏组件10。具体地,顶壁223背离底壁221的一侧表面用于铺设柔性屏组件10,以对柔性屏组件10进行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侧壁222与底壁221的边沿连接固定,并向顶壁223的一侧延伸设置,以与顶壁223连接固定。侧壁222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221和第二侧壁2222以及连接第一侧壁2221、第二侧壁2222的第三侧壁2223。其中,第一侧壁2221、第二侧壁2222及第三侧壁2223与顶壁223连接固定。第一壳体21收容于容置空间220内时,第一侧板2121与第一侧壁2221的内表面贴合,第二侧板2122与第二侧壁2222的内表面贴合。
另外,对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侧壁”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的相对移动,第二壳体22的侧壁222譬如第一侧壁2221、第二侧壁2222在容置空间220内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滑动结构224,第二滑动结构224与第一壳体21(具体为第一滑动结构215)相互安装在一起并相对移动,以使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沿预设方向相对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动结构224可为滑道、滚轮214、滑块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动结构224也可设置在第二壳体22的其他部位,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可以理解地,第二滑动结构224与第一滑动结构215的连接并不限于滑块与滑道、滚轮214与滑道的配合关系,还可以是其他配合关系,在此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一滑动结构”、“第二滑动结构”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结构”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滑动结构”,“第二滑动结构”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滑动结构”。
顶壁223可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多个条状支撑壁2231,相邻两个条状支撑壁2231之间形成第二嵌缝1232,第二嵌缝1232可对第一壳体21的第一嵌缝2132嵌合并进行让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嵌缝1232与容置空间220连通,以可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100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一嵌缝2132”“第二嵌缝1232”以及“嵌缝”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嵌缝2132”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嵌缝1232”,“第二嵌缝1232”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嵌缝2132”。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嵌缝1232的宽度可与条状支撑板2131的宽度相同,或者第二嵌缝1232的宽度也可大于条状支撑板2131的宽度,以使条状支撑板2131在第二壳体22相对第一壳体21移动时,能够在第二嵌缝1232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条状支撑壁2231的宽度与第一嵌缝2132的宽度相同,或者条状支撑壁2231的宽度小于第一嵌缝2132的宽度,以使条状支撑壁2231在第二壳体22相对第一壳体21移动时,能够在第一嵌缝2132的延伸方向移动。其中,第一嵌缝2132、第二嵌缝1232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预设方向。
第一壳体21上设有滚轮214。柔性屏组件10部分卷绕于滚轮214上;柔性屏组件10在固定部101与自由部102相对移动时,自由部102在滚轮214上移动并移动至自由部102至少部分位于壳体组件20外,或自由部102在滚轮214上移动并滑进至自由部102部分位于壳体组件20内,柔性屏组件10对应于滚轮214的部分弯折,以与滚轮214的表面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通过将连接片132与固定条131依次交替设置,且底面1311与第一表面1321相接并能够与第一表面1321齐平、顶面1312凸出于第二表面1322,使得支撑层13无需胶层固定,固定条131的厚度即为支撑层13的厚度,极大地减小支撑层13的厚度;另外连接片132连接相邻的两个固定条131,既使得两个固定条131之间间距稳定,又既能够支撑柔性显示屏11。
接下来阐述一种电子设备300,请参阅图18,图1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该电子设备3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图示以手机为例。该电子设备300的结构可以包括RF电路310、存储器320、输入单元330、显示单元340、传感器350、音频电路360、wifi模块370、处理器380以及电源390等。其中,RF电路310、存储器320、输入单元330、显示单元340、传感器350、音频电路360以及wifi模块370分别与处理器380连接。电源390用于为整个电子设备30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3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3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3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3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332。显示单元3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341等。传感器3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3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或者受话器组件)362通过音频电路360与处理器3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3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380用于处理电子装置的数据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层,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用于支撑并带动柔性显示屏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固定条,并排排列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条包括相背设置的底面与顶面;以及
多个连接片,与多个所述固定条依次交替设置,所述连接片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接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表面齐平,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形成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支撑面;所述顶面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条之间形成齿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减压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多个减压孔。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层,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减压孔呈阵列式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孔的形状是四边形、椭圆形、长条形、圆形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与所述连接片通过蚀刻的方式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条转动连接。
8.一种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显示屏;
弹性层,与所述柔性显示屏层叠设置;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支撑面与所述弹性层背离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表面贴合并能够随所述弹性层发生弯折,用于支撑所述弹性层。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屏组件,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固定部及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上的自由部,所述支撑层对应于所述自由部设置;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
其中,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自由部绕过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并伸入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以使至少部分所述自由部自所述壳体组件展开,或者使自所述壳体组件展开的所述自由部回收至所述壳体组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滚轮,所述滚轮上具有对应于所述齿槽的轮齿;所述柔性屏组件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自由部相对移动时,所述自由部在所述滚轮上移动并移动至所述自由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外,或所述自由部在所述滚轮上移动并滑进至所述自由部部分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其中所述支撑层对应于所述滚轮的部分弯折,以使所述滚轮的所述轮齿与所述支撑层的所述齿槽啮合。
CN202210903845.6A 2022-07-28 2022-07-28 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1320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3845.6A CN115132095B (zh) 2022-07-28 2022-07-28 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3845.6A CN115132095B (zh) 2022-07-28 2022-07-28 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2095A true CN115132095A (zh) 2022-09-30
CN115132095B CN115132095B (zh) 2023-11-24

Family

ID=83385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03845.6A Active CN115132095B (zh) 2022-07-28 2022-07-28 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3209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4173A (zh) * 2017-12-13 2018-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194176A (zh) * 2021-04-29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450654A (zh) * 2021-06-30 2021-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移动终端
US20210359251A1 (en) * 2018-04-12 2021-11-18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216697688U (zh) * 2022-01-21 2022-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4173A (zh) * 2017-12-13 2018-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10359251A1 (en) * 2018-04-12 2021-11-18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3194176A (zh) * 2021-04-29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450654A (zh) * 2021-06-30 2021-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移动终端
CN216697688U (zh) * 2022-01-21 2022-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2095B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2781B2 (en)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726532B2 (en) Hinge module including detent structur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hinge module
US1179294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lexible display
CN110022391B (zh) 中框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111477107A (zh) 电子装置及其支撑组件
CN111312919B (zh) 一种显示屏组件、电子装置以及显示屏组件的制备方法
CN216697668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132095B (zh) 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160144105A (ko) 이동단말기
WO2021008292A1 (zh) 按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17114777U (zh) 电子设备
CN115150490A (zh) 支撑片及电子设备
CN111273734B (zh) 指纹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14909387B (zh) 转轴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2532769B (zh) 一种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11429360U (zh) 电子设备
CN211831573U (zh) 电子设备
CN111552349A (zh) 电子设备
CN115118862B (zh) 密封膜、密封件及摄像头机构
CN114863821B (zh)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201889U (zh) 显示屏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11370842B (zh) Fpc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US20230288957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orphing Device Housings Allowing Wearable and Handheld Modes of Operation
CN118038754A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338991B (zh) 磁性定位机构、摄像头机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