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0490A - 支撑片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片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0490A
CN115150490A CN202210720676.2A CN202210720676A CN115150490A CN 115150490 A CN115150490 A CN 115150490A CN 202210720676 A CN202210720676 A CN 202210720676A CN 115150490 A CN115150490 A CN 115150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sheet
hous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206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斌
龚河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206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04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0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04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撑片及电子设备。支撑片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并位于壳体组件与屏幕组件之间。支撑片包括基板和多个弹性结构,基板与柔性屏层叠设置,基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弹性结构多个所述弹性结构可发生形变以为基板提供缓冲。电子设备包括支撑片。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弹性结构能够沿基板的厚度方向发生足够的形变,以为基板提供缓冲,进而柔性支撑屏幕组件;另一方面弹性结构之间的间隙可为基板的形变提供空间,使得基板及屏幕组件在受到外力冲击发生变形时可在间隙所在的区域变形,从而有区域或者空间释放基板在受到外力时的内部应力,提高支撑片的抗冲击能力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支撑片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支撑片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电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电子产品的轻薄化是众多移动终端企业的极致追求。但是,电子设备轻薄化使得对屏幕组件的支撑强度随之变弱,影响屏幕组件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片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片,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并位于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屏幕组件之间,支撑片包括:
基板,与所述柔性屏层叠设置,所述基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
多个弹性结构,间隙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
其中,多个所述弹性结构可发生形变以为所述基板提供缓冲。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组件;
屏幕组件;以及
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位于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屏幕组件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屏幕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片,通过基板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设置多个间隙设置的弹性结构,一方面弹性结构能够沿基板的厚度方向发生足够的形变,以为基板提供缓冲,进而柔性支撑屏幕组件;另一方面弹性结构之间的间隙可为基板的形变提供空间,使得基板及屏幕组件在受到外力冲击发生变形时可在间隙所在的区域变形,从而有区域或者空间释放基板在受到外力时的内部应力,提高支撑片的抗冲击能力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中支撑片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支撑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支撑片又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支撑片一个实施例的受力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示的支撑片又一个实施例的受力示意图;
图12是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又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2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电子设备另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电子设备再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22是图12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24是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还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26是图25所述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27是图26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28是图24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29是图28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30是图24所示的电子设备又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31是图28所示的电子设备又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具体地,该电子设备100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图1中只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形态)。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头戴式耳机等,电子设备100还可以为其他的需要充电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
电子设备100还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等设备。
在一些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执行多种功能(例如,播放音乐,显示视频,存储图片以及接收和发送电话呼叫)。如果需要,电子设备100可以是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其他手持设备、腕表设备、吊坠设备、听筒设备或其他紧凑型便携式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可以是折叠屏手机,还可以是直板式手机、抽拉屏手机,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照图2,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可包括支撑片10、屏幕组件20和壳体组件30,支撑片10位于壳体组件30与屏幕组件20之间,具体地,支撑片10与屏幕组件20层叠设置,以用于支撑屏幕组件20。
请一并参照图3和图4,图3是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600以折叠屏手机为例,电子设备600可包括支撑层601、屏幕组件602和壳体组件603,其中支撑层601位于壳体组件603与屏幕组件602之间,且所述支撑层601与屏幕组件602层叠设置并支撑屏幕组件602,用于支撑屏幕组件602并提高屏幕组件602的可靠性。壳体组件603包括转轴结构6031及连接于转轴结构6031两端的第一壳体6032和第二壳体6033,显示屏组件的两端连接于第一壳体6032与第二壳体6033上。支撑层601的一侧表面与第一壳体6032、转轴结构6031以及第二壳体6033连接、另一侧表面与屏幕组件602层叠设置,并能够使屏幕组件602随支撑层601同步变形。
随着电子设备600的轻薄化,转轴结构6031与屏幕组件602的减重减薄趋势很明显,但是随着转轴结构6031尺寸的变小,转轴结构6031中的零部件的支撑强度也随着变弱,严重影响屏幕组件602的使用可靠性。支撑层601位于柔性屏与壳体组件603之间,用于提高屏幕组件602的可靠性。支撑层601通常包括层叠设置的薄钢片6011与缓冲层6012,但是电子设备600在发生弯折时,由于薄钢片6011的约束,转轴结构6031对应的区域无法为屏幕组件602提供足够的可供形变的空间,使得屏幕组件602局部应力过高且无法释放,进而产生彩点、黑团等失效现象。
请一并参照图5至图11,图5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中支撑片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支撑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图7所示的支撑片又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的支撑片一个实施例的受力示意图,图11是图8所示的支撑片又一个实施例的受力示意图。具体地,支撑片10可包括基板11及设置于基板11上的多个弹性结构12。基板11与屏幕组件20层叠设置,基板11可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多个弹性结构12可设置于第一表面111和/或第二表面112上。
请参照图10,可以理解地,在屏幕组件20受到竖直方向的作用力F挤压时,多个弹性结构12可以沿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弹性结构12变粗大,以在基板11受到冲击时能够为基板11提供缓冲。由于多个弹性结构12间隙设置,使得基板11在受到外力冲击如若确实发生变形,也可在多个弹性结构12间隙所在的区域进行形变,从而有区域或者空间释放基板11在受到外力时的内部应力。另外,多个弹性结构12间隙设置,使得每个弹性结构12可以沿电子设备100厚度方向(也即垂直于基板11方向)发生形变时各弹性结构12自身也有足够的形变空间,以为基板11提供足够的缓冲。由于支撑片10用于支撑屏幕组件20,使得支撑片10可为屏幕组件20提供纵向的形变空间和柔性支撑。
请参照图11,同样地,由于多个弹性结构12间隙设置,每个弹性结构12还可以沿电子设备100的平面方向(也即沿基板11的平面方向)发生横向形变,使得支撑片10能够相对屏幕发生微小位移(也即发生横向移动)。具体地,当所述支撑片位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折叠区域时,当可折叠电子设备折叠或者展开时,或者在屏幕组件20受到倾斜于屏幕组件20方向的作用力F挤压时,弹性结构12可发生微小的横向形变,进而减小支撑片10对屏幕组件20的内应力约束,避免屏幕组件20弯折区221域因内应力集中无法释放而产生折痕或者褶皱。
具体地,倾斜于屏幕组件20方向的作用力F可正交分解为沿竖直方向的第一作用力F1和水平方向的第二作用力F2,其中第一作用力F1可使基板11和弹性结构12沿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发生形变,弹性结构12形变变粗,以柔性支撑基板11和屏幕组件20。第二作用力F2可使基板11和弹性结构12沿电子设备的水平方向发生形变,基板11可沿两个弹性结构12的间隙区域形变进而释放自身的内应力,弹性结构12在作用力下发生倾斜进而为基板11提供缓冲,通过基板11的形变和弹性结构12的缓冲协同作用以减小支撑片10对屏幕组件20的内应力约束,避免屏幕组件20弯折区221域因内应力集中无法释放而产生折痕或者褶皱。
本实施例中,基板11的第一表面111朝向屏幕组件20,基板11的第二表面20朝向壳体组件30,多个弹性结构12间隙地设置于第二表面112上(第一表面不设置弹性结构12),一方面,基板111面向屏幕组件20的那一面保持平整,从而屏幕组件20的弯折区域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接触到的都是平整的表面,不会有不平整的凸起,避免屏幕组件20上出现印点,另一方面由于多个弹性结构12间隙设置,屏幕组件20的内应力可通过弹性结构12之间的间隙释放,进而避免屏幕组件20弯折区221域因内应力集中无法释放而产生折痕或者褶皱。
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11的第一表面111朝向屏幕组件20,基板11的第二表面20朝向壳体组件30,多个弹性结构12还可以间隙地设置于第一表面111上。例如,针对屏幕组件20为非柔性屏的情形,弹性结构12接触到屏幕组件20也不会对屏幕组件20造成印点影响。此时,即使支撑片10与屏幕组件20贴合约束屏幕组件20的弯折的内应力,但由于支撑片10与屏幕组件20之间的多个弹性结构12间隙设置,屏幕组件20的内应力可通过弹性结构12之间的间隙释放,进而避免屏幕组件20弯折区221域因内应力集中无法释放而产生折痕或者褶皱。当然,基板11的第一表面111朝向屏幕组件20,基板11的第二表面20朝向壳体组件30,多个弹性结构12可以同时间隙地设置于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上。
可选地,基板11的厚度在0.025mm-0.050mm之间,以尽可能减小基板11对电子设备100厚度的影响,并使得基板11能够较为容易地发生形变,既能够以为屏幕组件20提供柔性支撑提供形变空间,又能够随屏幕组件20(譬如柔性显示屏21组件)发生弯折,减小弯折阻力。
可选地,基板11的材质可为不锈钢、碳纤维、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具体地,基板11采用抗拉模量、弯折模量较好材质,以使基板11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和抗压性能,进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
可选地,弹性结构12可呈圆柱状、棱柱状或者圆台状等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弹性结构12的高度大致为基板11厚度的两倍左右,以使弹性结构12能够沿基板11的厚度方向发生足够的形变,以为基板11提供缓冲,进而柔性支撑屏幕组件20。具体地,弹性结构12的高度可在0.05-0.10mm之间,具体地可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或者0.10mm,以使弹性结构12既能够为基板11提供支撑,又不影响支撑片10的厚度。
弹性结构12的宽度在0.30mm-0.70mm之间,使得弹性结构12即使受到微小的挤压,也能够灵敏地提供变形反馈,提高屏幕组件20的缓冲性能。具体地,弹性结构12的宽度可为0.30mm、0.40mm、0.50mm、0.60,mm或者0.70mm,使得弹性结构12与基板11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有效支撑基板11。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弹性结构12之间的距离大于0.30mm,譬如0.40mm、0.50mm,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如此设置,一方面当屏幕组件20受到挤压时,弹性结构12之间的间隙可为基板11沿其厚度方向的形变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另一方面弹性结构12之间的间隙还可为弹性结构12沿基板11的厚度方向的形变(也即发生纵向形变)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继而为屏幕组件20提供足够的柔性支撑。另外,在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中,弹性结构12之间的间隙还可为弹性结构12沿基板11的平面方向发生形变(也即横向形变)提供变形空间,使得多个弹性结构12可压瘪或者舒展,尤其是折叠屏电子设备发生弯折时,由于多个弹性结构12间隙设置,使得基板11及基板对应的屏幕组件20可在弹性结构12间隙对应的区域发生形变,进而使得其对应区域的内应力得以释放,避免屏幕组件20弯折区221因内应力集中无法释放而产生折痕或者褶皱。
可选地,多个弹性结构12可呈阵列式分布,弹性结构12之间间距均匀。也即多个弹性结构12均匀分布于第一表面111和/或第二表面112上,以屏幕组件20受到挤压时能够均匀分担冲击力,提高屏幕组件20的抗冲击性能。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弹性结构12还可根据屏幕对应位置、功能的不同,排布呈不同间隙、不同形状,以满足其实际需求,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弹性结构12的材质为硅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等弹性较好材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片10,通过基板11的第一表面111和/或第二表面112设置多个间隙设置的弹性结构12,一方面弹性结构12能够沿基板11的厚度方向发生足够的形变,以为基板11提供缓冲,进而柔性支撑屏幕组件20;另一方面弹性结构12之间的间隙可为基板11提供发生形变的区域或者空间,使得基板11及屏幕组件20受到外力即便确需发生形变也能够有空间发生形变进而释放内应力。
请继续参照图5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为折叠屏电子设备,譬如折叠屏手机。屏幕组件20为柔性屏组件,具体地屏幕组件20可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显示屏21与屏下支撑板22,屏下支撑板22用于支撑并保护柔性显示屏21。屏下支撑板22可包括弯折区221及位于弯折区221两侧的第一固定区222和第二固定区223。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弯折区221、第一固定区222与第二固定区223位于同一平面上;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固定区222与第二固定区223平行或者相互贴合。当电子设备100发生弯折时,支撑片10至少部分能够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以减小支撑片10对屏幕组件20的应力约束,避免弯折区221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1产生折痕或者褶皱,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表现性。
可选地,屏下支撑板22的材质可为钢片、碳纤维等柔韧性能较好的材料。可以理解地,屏下支撑板22的弯折区221通常均匀设置有多个减压孔(图未示),一方面用于提高屏下支撑板22的弯曲性能,方便屏下支撑板22弯折,另一方面可释放屏幕组件20弯折时的内应力,避免屏下支撑板22挤压柔性显示屏21,使得柔性显示屏21表面产生折痕或褶皱。
壳体组件30可包括转轴结构31以及连接于转轴结构31两端的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其中屏幕组件2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壳体32与第二壳体33上。
具体地,转轴结构31包括中板311以及分别转动连接于中板311两侧的第一连接板312与第二连接板313,其中第一连接板312远离中板311的一侧与第一壳体32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313远离中板311的一侧与第二壳体33转动连接。第一固定区222固定于第一壳体32上,第二固定区223固定于第二壳体33上,弯折区221对应于并贴合于转轴结构31,也即弯折区221对应于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与第二连接板313。换言之,第一固定区222对应并固定于第一壳体32上,第二固定区223对应并固定于第二壳体33上,弯折区221对应于转轴结构31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片10可位于转轴结构31与屏幕组件20之间,且支撑片10部分与屏幕组件20固定。当屏幕组件20发生弯折时,支撑片10部分与屏下支撑板22固定、另一部分(也即支撑片10未与屏下支撑板22固定部分)可相对拼下支撑片10发生位移,以避免支撑片10与屏下支撑板22完全重合时支撑片10对屏下支撑板22的应力约束,以为屏下支撑板22的弯折形变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而减小屏幕组件20弯折时的局部内应力。
请参照图5以及图12至图17,图12是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图14是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又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图16是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片10可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片101和第二支撑片102。第一支撑片101包括第一支撑部1011,第一支撑部1011对应并覆盖第一连接板312与部分中板311,第一支撑部1011用于柔性支撑部分弯折区221对应的屏幕组件20。第二支撑片102包括对应并覆盖第二连接板313及部分中板311(也即远离第一支撑部1011的中板311)的第二支撑部1021,第二支撑部1021用于柔性支撑另一部分弯折区221对应的屏幕组件20。也即,第一支撑片101与第二支撑片102位于弯折区221的范围内,一方面用于柔性支撑弯折区221对应的屏幕组件20,另一方面可为屏幕组件20提供沿平面方向形变空间,进而避免弯折区221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1产生折痕或者褶皱。
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第一胶部40,第一胶部40可位于第一支撑部1011与屏下支撑板22(也即屏幕组件20)之间,以用于使第一支撑片101与屏幕组件20固定。第一胶部40还可位于第二支撑部1021与屏下支撑板22(也即屏幕组件20)之间,以用于使第二支撑片102与屏幕组件20固定。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一支撑片101与第二支撑片102间隔设置,当电子设备100弯折时,第一支撑片101与第二支撑片102既能够柔性支撑屏幕组件20,又不增加屏幕组件20弯折区221的内应力,以避免弯折区221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1产生折痕或者褶皱,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表现性。
进一步地,部分第一支撑部1011通过第一胶部40与屏下支撑板22的弯折区221(也即屏幕组件20)固定,另一部分第一支撑部1011与屏下支撑板22间隙设置(如图12或图14所示)。通过上述方式使得电子设备100弯折时,第一支撑片101远离第一胶部40的部分可相对屏下支撑板22移动,减小第一支撑片101对弯折区221的约束,方便屏幕组件20内应力的释放。具体地,第一支撑部1011对应中板311的一端可与屏下支撑板22固定,或者第一支撑部1011对应第一连接板312的一端可与屏下支撑板22固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或者,第一支撑部1011通过第一胶部40与屏下支撑板22完全贴合,第二支撑部1021通过第一胶部40与屏下支撑板22完全贴合,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同样的,部分第二支撑部1021通过第一胶部40与屏下支撑板22的弯折区221固定,另一部分第二支撑部1021与屏下支撑板22间隙设置,通过上述方式使得电子设备100弯折时,第二支撑部1021远离第一胶部40的部分可相对屏下支撑板22移动,减小第二支撑片102对弯折区221的约束,方便屏幕组件20内应力的释放。具体地,第二支撑部1021对应中板311的一端可与屏下支撑板22固定,或者第二支撑部1021对应第二连接板313的一端可与屏下支撑板22固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也即,至少部分第一支撑部1011连接于屏幕组件20,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1021连接于所述屏幕组件20。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第二胶部50,第二胶部50可位于第一支撑部1011与转轴结构31之间,以用于使第一支撑片101与转轴结构31固定。第二胶部50还可位于第二支撑部1021与转轴结构31之间,以用于使第二支撑片102与转轴结构31固定。其中,支撑片10通过第一胶部40与屏幕组件20固定、通过第二胶部50与转轴结构31固定,以提高屏幕组件20与壳体组件30连接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第二胶部50可与第一胶部40关于第一支撑部1011、或者第二支撑部1021对称设置,一方面用于提高屏幕组件20与壳体组件30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使得第一支撑片101远离第一胶体的部分和第二支撑片102远离第一胶部40的部分均能够相对屏下支撑板22发生位移,以为屏幕组件20的弯折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并减小支撑片10对屏幕组件20的应力约束。
具体地,当第一支撑片101对应中板311的一端通过第一胶部40与屏下支撑板22固定时,第二胶部50位于中板311上(如图15所述);和/或,第一支撑片101对应第一连接板312的一端通过第一胶部40与屏下支撑板22固定时,第二胶部50位于第一连接板312上(如图13或图17所示)。同样地,第二支撑片102对应中板311的一端通过第一胶部40与屏下支撑板22固定时,第二胶部50位于中板311上;和/或,第二支撑片102对应第二连接板313的一端通过第一胶部40与屏下支撑板22固定时,第二胶部50位于第二连接板313上。也即,至少部分第一支撑部1011通过第二胶部50与中板311和/或第一连接板312固定,至少部分第二支撑部1021通过第二胶部50与中板311和/或第二连接板313固定。也即,至少部分第一支撑部1011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011覆盖的第一连接板312和部分中板311,至少部分第二支撑部1021连接于第二支撑部1021覆盖的第二连接板313与部分中板311。
综上,支撑片1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片101与第二支撑片102,第一支撑片101包括覆盖第一连接板312和部分中板311的第一支撑部1011,第二支撑片102包括覆盖第二连接板313与部分中板311的第二支撑部1021,其中第一支撑部1011与第二支撑片共同为转轴结构31对应的屏幕组件20提供柔性支撑。至少部分第一支撑部1011连接于屏幕组件20和/或第一支撑部1011覆盖的第一连接板312和部分中板311,至少部分第二支撑部1021连接于屏幕组件20和/或第二支撑部2021覆盖的第二连接板313与部分中板311。
请参照图18和图19,图18是图12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更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片101还可包括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011一端的第一延伸部1012,第一延伸部1012对应并至少覆盖部分第一壳体32,第一延伸部1012可用于柔性支撑第一固定区222。第二支撑片102还可包括连接于第二支撑部1021一端的第二延伸部1022,第二延伸部1022对应并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壳体33,第二延伸部1022可用于柔性支撑第二固定区223。
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第三胶部60,第三胶部60可位于第一延伸部1012与第一固定区222之间,用于连接第一延伸部1012与屏幕组件20;第三胶部60还可位于第二延伸部1022与第二固定区223之间,用于连接第二延伸部1022与屏幕组件20。
也即,第一支撑片1011还可包括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壳体32的第一延伸部1012,第二支撑片1021还可包括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壳体33的第二延伸部1022;第一延伸部1012、第二延伸部1022分别连接于屏幕组件20,其中第一延伸部1012可为第一壳体32对应的屏幕组件20提供柔性支撑,第二延伸部1022可为第二壳体33对应的屏幕组件20提供柔性支撑。
请参照图5以及图20和图21,图20是图18所示的电子设备另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图21是图20所示的电子设备再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在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片10可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片101和第二支撑片102。第一支撑片101包括第一支撑部1011及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011一端的第一延伸部1012,第一支撑部1011对应并覆盖第一连接板312与部分中板311,第一支撑部1011用于柔性支撑部分弯折区221对应的屏幕组件20;第一延伸部1012对应并至少覆盖部分第一壳体32,第一延伸部1012可用于柔性支撑第一固定区222。
第二支撑片102包括第二支撑部1021连接于第二支撑部1021一端的第二延伸部1022。第二支撑部1021对应并覆盖第二连接板313及部分中板311(也即远离第一支撑部1011的中板311),第二支撑部1021用于柔性支撑另一部分弯折区221对应的屏幕组件20;第二延伸部1022对应并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壳体33,第二延伸部1022可用于柔性支撑第二固定区223。
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三胶部60,第一延伸部1012通过第三胶部60与屏幕组件20固定,使得第一支撑部1011能够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以为屏幕组件20的弯折提供足够的空间并减小支撑片10对屏幕组件20的应力约束。同样地,第二延伸部1022通过第三胶部60与屏幕组件20固定,使得第二支撑部1021能够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以为屏幕组件20的弯折提供足够的空间并减小支撑片10对屏幕组件20的应力约束(如图20所示)。
和/或,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胶部50,第一延伸部1012通过第二胶部50与第一壳体32固定,一方面使得第一延伸部1012与第一壳体32固定并柔性支撑第一壳体32对应的屏幕组件20,另一方面使得第一支撑部1011能够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以为屏幕组件20的弯折提供足够的空间并减小支撑片10对屏幕组件20的应力约束。同样地,第二延伸部1022通过第二胶部50与第二壳体33固定,一方面使得第二延伸部1022与第二壳体33固定并柔性支撑第二壳体33对应的屏幕组件20,另一方面使得第二支撑部1021能够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以为屏幕组件20的弯折提供足够的空间并减小支撑片10对屏幕组件20的应力约束(如图21所示)。
也即,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片101通过第一延伸部1012连接于屏幕组件20实现与屏幕组件20的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支撑部1011可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第二支撑片102通过第二延伸部1022连接于屏幕组件20实现与屏幕组件20的连接,进而使得第二支撑部1021可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
请参照图5以及图22和图23,图22是图12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片10可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片101和第二支撑片102。第一支撑片101包括第一支撑部1011,第一支撑部1011对应并覆盖第一连接板312与部分中板311,第一支撑部1011用于柔性支撑部分弯折区221对应的屏幕组件20。第二支撑片102对应并覆盖第二连接板313及部分中板311(也即远离第一支撑部1011的中板311),第二支撑部1021用于柔性支撑另一部分弯折区221对应的屏幕组件20。也即,第一支撑片101与第二支撑片102位于弯折区221的范围内,一方面用于柔性支撑弯折区221对应的屏幕组件20,另一方面可为屏幕组件20提供形变空间,使得屏幕组件20弯折区221的内应力得以释放,进而避免弯折区221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1产生折痕或者褶皱。
电子设备100可包括第二胶部50,第二胶部50可位于第一支撑片101与壳体组件30之间,以用于使第一支撑片101与壳体组件30固定;第二胶部50还可位于第二支撑片102与壳体组件30之间,以用于使第二支撑片102与壳体组件30固定。
第一支撑部1011可通过第二胶部50与中板311、第一连接板312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和/或第一延伸部1012可通过第二胶部50与第一壳体32固定连接,并使第一支撑片101能够随壳体组件30发生弯折,第一支撑片101可整体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以为屏幕组件20弯折并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又不增加弯折区221的内应力,以避免弯折区221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1产生折痕或者褶皱,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表现性。第二支撑部1021可通过第二胶部50与中板311、第二连接板313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和/或第二延伸部1022可通过第二胶部50与第二壳体33固定连接,并使第二支撑片102并能够随壳体组件30发生弯折,第二支撑片102可整体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以为屏幕组件20弯折并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又不增加弯折区221的内应力,以避免弯折区221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1产生折痕或者褶皱,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表现性(如图22所示)。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片101还可包括第一延伸部1012,第一延伸部1012对应并至少覆盖部分第一壳体32,第一延伸部1012可用于柔性支撑第一固定区222。第二支撑片102还可包括第二延伸部1022,第二延伸部1022对应并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壳体33,第二延伸部1022可用于柔性支撑第二固定区223。
第一支撑片101可通过第二胶部50与中板311、第一连接板312和第一壳体32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固定连接,并使第一支撑片101能够随壳体组件30发生弯折,第一支撑片101可整体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以为屏幕组件20弯折并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又不增加弯折区221的内应力,以避免弯折区221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1产生折痕或者褶皱,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表现性。
同样地,第二支撑片102可通过第二胶部50与中板311、第二连接板313和第二壳体3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固定连接,并使第二支撑片102并能够随壳体组件30发生弯折,第二支撑片102可整体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以为屏幕组件20弯折并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又不增加弯折区221的内应力,以避免弯折区221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1产生折痕或者褶皱,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表现性(如图23所示)。
也即,通过第一支撑片101连接于第一壳体32和/或转轴结构31上,且第一支撑片101与屏幕组件20间隙设置,使得第一支撑片101可相对于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通过第二支撑片102连接于第二壳体33和/或转轴结构31上,且第二支撑片102与屏幕组件20间隙设置,使得第二支撑片102可相对于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通过上述方式,支撑片10可为屏幕组件20弯折并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又不增加弯折区221的内应力,以避免弯折区221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1产生折痕或者褶皱,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表现性。
请参照图5以及图24至图27中,图24是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还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25是图24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图26是图25所述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图27是图26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片10可包括主板部103,主板部103对应并覆盖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与第二连接板313,也即主板部103对应于转轴结构31设置。由于支撑片10上设有多个弹性结构12,使得支撑片10能够柔性弹性支撑屏幕组件20的弯折区221,并能够为屏幕组件20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
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一胶部40,主板部103通过第一胶部40与屏幕组件20固定,且第一胶部40在支撑片1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与第二连接板313至少一者的范围内。
具体地,以第一胶部40在支撑片1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接板312范围内为例(如图25所示),当电子设备100折叠时,支撑片10可随电子设备100的弯折而弯折,由于支撑片10的一端与屏幕组件20对应第一连接板312的区域固定,使得支撑片10远离第一胶部40的一端可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主板部103弯折产生的内应力无需传导至屏幕组件20上,避免支撑片10与屏下支撑板22完全重合时支撑片10对屏下支撑板22的应力约束,另一方面支撑片10相对屏幕组件20相对移动,能够为屏幕组件20的弯折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进而减小屏幕组件20弯折时的局部内应力。同样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胶部40在支撑片10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连接板313范围内。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胶部40在支撑片10上的投影位于中板311的范围内(如图26所示)。可以理解地,第一胶部40位于主板部103的中间位置,换言之,主板部103的中部区域通过第一胶部40与屏幕组件20固定,主板部103的两端与屏幕组件20间隙设置。当电子设备100发生弯折时,主板部103的两端可同时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一方面可避免支撑片10对屏幕组件20传递应力,另一方面支撑片10相对屏幕组件20相对移动,能够为屏幕组件20的弯折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进而避免弯折区221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1产生折痕或者褶皱。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胶部40在支撑片10上的投影还可同时位于第一连接板312与中板311的范围内。具体地,第一胶部40大致呈条状且数量为两条,且一条第一胶部40在第一连接板312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连接板312的面积,另一条第一胶部40在中板311上的投影面积小于中板311的面积,一方面实现支撑片10与屏幕组件20的固定,另一方面仅约束支撑片10对应第一胶部40区域的内应力,使得屏幕组件20的内应力可通过支撑片10远离第一胶部40的区域释放,另外支撑片10远离第一胶部40的区域可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能够为屏幕组件20的弯折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进而减小屏幕组件20弯折时的局部内应力。同样地,第一胶部40在支撑片10上的投影还可同时位于第二连接板313与中板311的范围内。具体地,其中第一胶部40大致呈条状且数量为两条,且一条第一胶部40在第一连接板312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连接板313的面积,第一胶部40在中板311上的投影面积小于中板311的面积。
再或者,第一胶部40在支撑片10上的投影还可同时位于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和第二连接板313上。具体地,第一胶部40大致呈条状且数量为三条,且一条第一胶部40在第一连接板312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连接板312的面积,另一条第一胶部40在中板311上的投影面积小于中板311的面积,剩下的一条第一胶部40在第一连接板312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连接板313的面积,一方面实现支撑片10与屏幕组件20的固定,另一方面仅约束支撑片10对应第一胶部40区域的内应力,使得屏幕组件20的内应力可通过支撑片10远离第一胶部40的区域释放。
也即,主板部103通过第一胶部40与屏幕组件20固定,且第一胶部40在支撑片1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和第二连接板313中至少一者的范围内。换言之,主板部103连接屏幕组件20的区域在支撑片1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和第二连接板313中至少一者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第二胶部50,主板部103通过第二胶部50与转轴结构31固定连接,且第二胶部50与第一胶部40关于主板部103对称。其中,支撑片10通过第一胶部40与屏幕组件20固定、通过第二胶部50与转轴结构31固定,以提高屏幕组件20与壳体组件30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胶部50可位于第一连接板312与主板部103之间,对应地,第一胶部40位于主板部103与屏幕组件20之间且第一胶部40位于主板部103对应第一连接板312的范围内。主板部103的一端同时与屏幕组件20、第一连接板312固定,用于提高主板部103与电子设备100连接的可靠性;主板部103远离第一胶部40的一端同时与屏幕组件20、转轴结构31间隙设置,当电子设备100发生弯折时,使得主板部103远离第一胶部40的一端能够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以为屏幕组件20的形变提供空间,减小支撑片10对屏幕组件20的应力约束,避免弯折区221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1产生折痕或者褶皱,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表现性。
同样地,在有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胶部50还可位于第二连接板313与主板部103之间,对应地,第一胶部40位于主板部103与屏幕组件20之间且第一胶部40位于主板部103对应第二连接板313的范围内。在或者,第二胶部50还可位于中板311与主板部103之间,对应地,第一胶部40位于主板部103与屏幕组件20之间且第一胶部40位于主板部103对应中板311的范围内(如图27所示)。
也即,主板部103还通过第二胶部50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和第二连接板313中至少一者上。换言之,主板部103可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和第二连接板313中至少一者上。
综上,支撑片10包括覆盖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和第二连接板313的主板部103;主板部103连接于屏幕组件20,且主板部103连接屏幕组件20的区域在支撑片1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和第二连接板313中至少一者的范围内;和/或主板部103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和第二连接板313中的至少一者上。
请参照图28和图29,图28是图24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图29是图28所示的电子设备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在还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支撑片10还可包括主板部103及分别位于主板部103两侧的第一连接部104和第二连接部105,第一连接部104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壳体32,用于柔性支撑第一连接板312对应的屏幕组件20;第二连接部105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壳体33,用于柔性支撑第二壳体33对应的屏幕组件20。
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三胶部60,第一连接部104可通过第三胶部60与第一壳体32固定,和/或第二连接部105可通过第三胶部60与第二壳体33固定。
具体地,当第一胶部40在支撑片10上的投影为位于第一连接板312的范围内时,第一连接部104通过第三胶部60与第一壳体32固定,一方面提高支撑片10与屏幕组件20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使得支撑片10远离第一连接部104的一端可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或者,当第一胶部40在支撑片10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连接板313上时,第二连接部105通过第三胶部60与第二壳体33固定,一方面提高支撑片10与屏幕组件20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使得支撑片10远离第一连接部104的一端可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在或者,当第一胶部40在支撑片10上的投影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板312与第二连接板313上时,第一连接部104可通过第三胶部60与第一壳体32固定,第二连接部105可通过第三胶部60与第二壳体33固定。
请参照图30,图30是图24所示的电子设备又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在还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片10可包括主板部103,主板部103对应并覆盖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与第二连接板313,也即主板部103对应于转轴结构31设置。由于支撑片10上设有多个弹性结构12,使得支撑片10能够柔性弹性支撑屏幕组件20的弯折区221,并能够为屏幕组件20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
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二胶部50,主板部103通过第二胶部50与转轴结构31固定。具体地,主板部103通过第二胶部50与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和第二连接板313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实现支撑片10与转轴结构31的固定。
可以理解地,由于支撑片10仅与转轴结构31固定,当电子设备100弯折时,支撑片10不仅能够随壳体组件30弯折并发生弹性形变,还能够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以为屏幕组件20弯折并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又不增加弯折区221的内应力,以避免弯折区221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1产生折痕或者褶皱,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表现性。
请参照图31,图31是图28所示的电子设备又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片10还可包括主板部103及分别位于主板部103两侧的第一连接板312和第二连接板313。主板部103覆盖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与第二连接板313,用于柔性支撑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与第二连接板313对应的屏幕组件20;第一连接板312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壳体32,用于柔性支撑第一连接板312对应的屏幕组件20;第二连接部105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壳体33,用于柔性支撑第二壳体33对应的屏幕组件20。由于支撑片10上设有多个弹性结构12,使得支撑片10能够柔性弹性支撑屏幕组件20的弯折区221,并能够为屏幕组件20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
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二胶部50,主板部103通过第二胶部50与转轴结构31固定。具体地,支撑片10通过第二胶部50与第一壳体32、第一连接板312、中板311、第二连接板313和第二壳体33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实现支撑片10与转轴结构31的固定。
可以理解地,由于支撑片10与壳体组件30固定,当电子设备100弯折时,支撑片10不仅能够随壳体组件30弯折并发生弹性形变,还能够相对屏幕组件20发生位移,以为屏幕组件20弯折并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又不增加弯折区221的内应力,以避免弯折区221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1产生折痕或者褶皱,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表现性。
也即,支撑片10还包括位于主板部103两侧的第一连接部104和第二连接部105,第一连接部104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壳体32,第二连接部105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壳体33;第一连接部104连接于屏幕组件20和/或第一壳体32,第二连接部105连接于屏幕组件20和/或第二壳体33。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为直板电子设备100或者抽拉屏电子设备100。当电子设备100是直板电子设备100时,支撑片10可直接位于屏幕组件20与壳体组件30之间,换言之,支撑片10无需与屏幕组件20和/或壳体组件30粘接固定,在不影响电子设备100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厚度。当电子设备100是抽拉屏电子设备100时,支撑片10可与壳体组件30固定,使得屏幕组件20能够相对支撑片10发生位移,进而实现对屏幕组件20的柔性支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通过将支撑片10设置于屏幕组件20与壳体组件30之间,且基板11的第一表面111和/或第二表面112设置多个间隙设置的弹性结构12,一方面弹性结构12能够沿基板11的厚度方向发生足够的形变,以为基板11提供缓冲,进而柔性支撑屏幕组件20;另一方面弹性结构12之间的间隙可为基板11提供发生形变的区域或者空间,使得基板11及屏幕组件20受到外力即便确需发生形变也能够有空间发生形变进而释放内应力。
请参照图32,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当然,本申请还可以提供一种电子设备800,所述电子设备800包括RF电路810、存储器820、输入单元830、显示单元840、传感器850、音频电路860、WiFi模块870、处理器880以及电源890等。其中,RF电路810、存储器820、输入单元830、显示单元840、传感器850、音频电路860以及WiFi模块870分别与处理器880连接;电源890用于为整个电子设备10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8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8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8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8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832;显示单元8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841等;传感器8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8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862通过音频电路860与处理器8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8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880用于处理电子设备的数据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支撑片,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并位于壳体组件与屏幕组件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与所述屏幕组件层叠设置,所述基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
多个弹性结构,间隙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
其中,多个所述弹性结构可发生形变以为所述基板提供缓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厚度在0.025mm-0.050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的高度在0.05-0.10mm之间、宽度在0.30mm-0.7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弹性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0.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弹性结构呈阵列式排布;所述弹性结构之间的间距均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的材质是硅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
屏幕组件;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位于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屏幕组件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屏幕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所述壳体组件为可折叠壳体组件;所述屏幕组件为柔性屏组件;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为面向所述柔性屏组件的一面,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为面向所述壳体组件的一面,所述多个弹性结构间隙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为仅对应于所述柔性屏组件的可弯折区域设置的支撑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转轴结构及连接于所述转轴结构两侧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屏幕组件为柔性屏组件,所述屏幕组件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转轴结构包括中板及分别连接于所述中板两侧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中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中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一支撑片包括覆盖所述第一连接板和部分所述中板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片包括覆盖所述第二连接板与部分所述中板的第二支撑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屏幕组件和/或所述第一支撑部覆盖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部分所述中板,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屏幕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覆盖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与部分所述中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片还包括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支撑片还包括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屏幕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包括覆盖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中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主板部;所述主板部连接于所述屏幕组件,且所述主板部连接所述屏幕组件的区域在所述支撑片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中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中至少一者的范围内,和/或所述主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中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中的至少一者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还包括位于所述主板部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连接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屏幕组件和/或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屏幕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壳体。
CN202210720676.2A 2022-06-22 2022-06-22 支撑片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1504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0676.2A CN115150490A (zh) 2022-06-22 2022-06-22 支撑片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0676.2A CN115150490A (zh) 2022-06-22 2022-06-22 支撑片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0490A true CN115150490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8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20676.2A Pending CN115150490A (zh) 2022-06-22 2022-06-22 支撑片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504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19088A (zh) * 2023-04-21 2023-11-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19088A (zh) * 2023-04-21 2023-11-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79546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EP2658223B1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Crack Prevention Structure for Display Device
JP462506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11510527A (zh) 折叠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0022391B (zh) 中框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109495610A (zh) 终端及其组装方法
JP2011112891A (ja) 携帯型表示装置
CN111526238B (zh) 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保护壳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5150490A (zh) 支撑片及电子设备
JP2009080164A (ja) 液晶表示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KR102472235B1 (ko) 스피커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160139470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60100774A (ko) 웨어러블 스마트 디바이스
CN113744634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7114777U (zh) 电子设备
CN216697668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658519A (zh) 电子设备
CN115126768A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JP2010015188A (ja) 液晶表示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KR20160100732A (ko) 전자기기
CN217113686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132095B (zh) 支撑层、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230048295A (ko) 전자 장치
CN113141428B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70842B (zh) Fpc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