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1474B -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1474B
CN113411474B CN202110633570.4A CN202110633570A CN113411474B CN 113411474 B CN113411474 B CN 113411474B CN 202110633570 A CN202110633570 A CN 202110633570A CN 113411474 B CN113411474 B CN 1134114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imaging
emitting layer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35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1474A (zh
Inventor
伊藤紀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35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14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1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1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1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1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成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成像装置包括发光层和成像层,所述发光层用于显示图像,所述成像层包括至少一层透镜膜层,所述透镜膜层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所述发光层显示的图像经过所述透镜膜层的微透镜单元,能够形成空中显示图像。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壳体以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子设备壳体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装置,使发光层发出的光线穿过透镜膜层的微透镜单元,使得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线能够基于凸透镜折射远离形成空中显示图像的同时,能够减小成像装置的厚度。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成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受技术发展的限制,电子产品譬如手机的更迭越来越慢,各大厂商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高。为寻求产品的差异化,电子设备壳体的空中成像成为越来越多厂家的选择。目前的空中成像通产采用基于反射原理的反射镜阵列法,但是反射镜阵列法存在体积大的问题,难以实现空中成像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用于显示图像;以及
成像层,所述成像层包括至少一层透镜膜层,所述透镜膜层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
其中所述发光层显示的图像经过所述透镜膜层的微透镜单元,能够形成空中显示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壳体,包括:
壳体主体;以及
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设置于壳体主体上。
本申请实施例又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壳体,包括: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用于显示图像;以及
成像层,所述成像层包括至少一层透镜膜层,所述透镜膜层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
其中所述发光层显示的图像经过所述透镜膜层的微透镜单元,能够形成空中显示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电子设备壳体;以及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子设备壳体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装置,通过使发光层发出的光线穿过透镜膜层的微透镜单元,使得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线能够基于凸透镜折射远离形成空中显示图像,一方面能够减小成像装置的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壳体中成像装置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成像装置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6至图8是图4所述的成像装置中透镜膜层的成像原理图;
图9是图4所述的成像装置又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区域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4所示的成像装置另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区域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成像装置中微透镜单元的成像原理图;
图14是图11所示的成像层的成像原理图;
图15是图4所示的成像装置再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图4所示的成像装置再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成像装置中成像层的成像原理图;
图18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壳体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电子设备壳体沿截面E-E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截面F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还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0。具体地,该电子设备1000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图1中只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形态)。具体地,电子设备100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头戴式耳机等,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为其他的需要充电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
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等设备。
在一些情况下,电子设备1000可以执行多种功能(例如,播放音乐,显示视频,存储图片以及接收和发送电话呼叫)。如果需要,电子设备1000可以是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其他手持设备、腕表设备、吊坠设备、听筒设备或其他紧凑型便携式的设备。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照图2和图3,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壳体中成像装置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0,可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设备壳体100和显示屏200,显示屏200与电子设备壳体100固定连接,并与电子设备壳体100围成容置空间101,容置空间101可用于收容电池、主板、摄像头组件等器件。
电子设备壳体100可包括成像装置10,成像装置10可包括发光层11和成像层12。所述发光层11用于发射光线以显示图像,成像层12与发光层11层叠设置且成像层12包括透镜膜层121,透镜膜层121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1211。具体地,发光层11可发出光线以用于显示静态图像或者视频;成像层12用于使发光层11显示的显示静态图像或者视频折射成像;其中发光层11发射的光线经过透镜膜层121的微透镜单元1211,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在空中显示图像。
其中,可选地,发光层11为可自行发光的结构,譬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或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发光层11可自行显示图像或视频(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地,发光层11可与电子设备1000的处理器电性连接,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设计并替换发光层11的显示图像或视频。如此设计,可使发光层11的图案或视频个性化、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用需求。
请一并参照图5,图5是图4所示的成像装置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
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层11可包括层叠设置的导光膜111与光源112,光源112设置于导光膜111背离成像层12的一侧,以用于照亮导光膜111。导光膜111上可印刷有显示图案,可以理解地,导光膜111自身不发光,光源112通过照亮导光膜111使导光膜111上的显示图案发光。
成像层12可包括至少一层透镜膜层121。每层透镜膜层121可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Micro Lens Array,MLA)1211,多个微透镜单元1211均匀分布于透镜膜层121上,譬如多个微透镜单元1211可呈矩阵排布。可以理解地,发光层11可根据微透镜单元1211的数量自行分割成多个成像区域;透镜膜层121中的每个微透镜单元1211对应于一个成像区域,并将成像区域的图像折射成像,多个微透镜单元1211的折射成像可拼接成完整的空中显示图像且空中显示图像为实像。
成像装置10还可包括粘合层13、油墨层14和透光盖板15,其中透光盖板15、油墨层14、成像层12与发光层11沿预设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粘合层13可用于包裹成像层12并使成像层12分别与发光层11、油墨层14粘接固定;油墨层14用于遮挡外界的光线,以减小外界光线对成像层12的干扰;透光盖板15用于支撑并保护发光层11、粘合层13、成像层12和油墨层14。
请一并参照图6至图8,图6至图8是图4所述的成像装置中透镜膜层的成像原理图。
具体地,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物体的物距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物体呈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与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物体的物距两倍焦距处,物体呈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实像与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物体处于两倍焦距以外,物体呈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实像与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物体的物距两倍焦距处以使实像与物体等大且与所述成像装置10相适应。
相关技术中的空中显示图像,通产采用反射镜阵列法。反射镜阵列法使用反射镜和分束器的方式实现空中显示图像。具体地,分束器发出的光线照射至反射镜上,经反射镜反射后形成空中显示图像。由于反射镜阵列法是基于反射原理,因此分束器发出的光线通常与反射镜呈45°-60°的入射角,也即分束器与反射镜呈夹角防止,不利于空中显示图像的小型化。
请参照图9至图12,图9是图4所述的成像装置又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区域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是图4所示的成像装置另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区域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可选地,微透镜单元1211可包括第一镜部1211a和第二镜部1211b,其中第一镜部1211a朝向透光盖板15,第二镜部1211b朝向发光层11,第一镜部1211a的曲率半径可等于第二镜部1211b的曲率半径(如图10所示),第一镜部1211a的曲率半径还可大于第二镜部1211b的曲率半径(如图12所示),一方面缩小微透镜单元1211与透镜膜层121的厚度,进而缩小成像装置10的厚度,另一方面使得微透镜单元1211的物方焦距远小于微透镜1211的像方焦距,以使发光层11尽可能靠近透镜膜层12,进一步缩小所述成像装置10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具体地,假设第一镜部1211a、第二镜部1211b均为球面镜,第一镜部1211a、第二镜部1211b的曲率半径分别为别是R1、R2,则第一镜部1211a的像方焦距f1=R1/2,第二镜部1211b的物方焦距f2=R2/2。明显地,当第一镜部1211a的曲率半径R1等于第二镜部1211b的曲率半径R2时,第一镜部1211a的像方焦距等于第二镜部1211b的物方焦距,也即f1=f2。可以理解地,第一镜部1211a的曲率半径R1可以等于第二镜部的区域半径R2,也即R1=R2;当然第一镜部1211a的曲率半径R1可以不等于第二镜部的区域半径R2,也即R1≠R2。
请参照图13,图13是图12所示的成像装置中微透镜单元的成像原理图。由于电子设备1000的壳体厚度通常在2-3mm之间,因此第二镜部1211b的物方焦距必须小于电子设备1000的壳体厚度,因此第二镜部1211b的曲率半径必须足够小,譬如R2≤1mm,进一步地,第二镜部1211b的曲率半径R2还可以是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8mm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微透镜单元1211折射形成的空中显示图像,一般需距离透光盖板1510-50mm之间,因此第一镜部1211a的曲率半径必须足够大且远大于第二镜部1211b的曲率半径,也即R1>R2,譬如25mm≥R1≥5mm,进一步地,第一镜部1211a的曲率半径可以是5mm、8mm、10mm、15mm、20mm、25mm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照图10或图12,进一步地,透镜膜层121还可包括基膜1212,第一镜部1211a与第二镜部1211b分别固定于基膜1212的两侧。具体地,第一镜部1211a与第二镜部1211b可通过印刷或者喷涂的方式形成于基膜1212的相背两侧。基膜1212用于支撑第一镜部1211a与第二镜部1211b,以方便第一镜部1211a与第二镜部1211b能够形成于基膜1212表面。具体地,基膜1212的厚度在0.05-0.20mm之间,譬如0.05mm、0.08mm、0.10mm、0.15mm、0.20mm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基膜1212的厚度极薄,近乎可以忽略不计,以使透镜膜层121的最大厚度(也即微透镜单元1211的厚度)不超过0.5mm,以尽可能的减小成像装置10的厚度。
通常情况下凸透镜仅需要在空气或气体中成像,凸透镜周围的空气或者气体的折射率尽可能的接近“1”,因此仅需要使用折射率在1.5作用的树脂即可,譬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环己酯(PCHMA),聚苯乙烯树脂(PS),聚碳酸酯(PC),聚甲基戊烯(TPX)和聚丙烯酸三环癸基酯作为脂环式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透镜膜层121位于成像装置10内,因此微透镜单元1211周围并没有空气的存在。为将微透镜单元1211与周围介质区分开来并形成折射,微透镜单元1211需采用高折射率的材料譬如折射率大于等于1.7以上的材料,譬如环硫树脂,含硫的聚酰亚胺,含三嗪的聚硫化物,聚苯基喹喔啉。可选地,基膜1212的折射率在1.45-1.60之间,微透镜单元1211的折射率大于1.70,基膜1212的折射率与微透镜单元1211的折射率相近即可,无需与微透镜单元1211的折射率同步。
可以理解地,凸透镜的折射成像所成实像通常为倒立的(如图13所示)。为使空中显示图像为正立的实像,可采用倒置发光层11显示图像的方式,还可采用多次折射成像的方式。可以理解地,当采用倒置发光层11显示图案的方式时,成像层12可包括一层透镜膜层121或者奇数层透镜膜层121,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在此对多次折射成像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照图9至图1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成像层12可包括偶数层的透镜膜层121,优选两层透镜膜层121,以尽可能的减小成像层12的厚度,进而减小成像装置10的厚度。任意相邻两层透镜膜层121上的多个微透镜单元1211一一对应设置,使得光线能够依次穿过相邻两层透镜膜层121上对应设置的微透镜单元1211,进而经成像层12的空中显示图像与发光层11的显示图像同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任意相邻两层透镜膜层121中对应设置的两个微透镜单元1211的曲率半径沿预设方向逐渐减小,也即靠近发光层11的透镜膜层121中的微透镜单元1211的曲率半径较小,靠近透光盖板15的透镜膜层121中的微透镜单元1211的曲率半径较大,以使成像层12的物方焦距远小于像方焦距,进而既不增加成像装置10的厚度,也能够使空中显示图像远离透光盖板15,方便用户观察。
请参照图14,图14是图11所示的成像层的成像原理图。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成像层12包括第一透镜膜层121a与第二透镜膜层121b,第一透镜膜层121a中的微透镜单元1211的第一镜部1211a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膜层121a中的微透镜单元1211的第二镜部1211b的曲率半径为r2;第二透镜膜层121b中的微透镜单元1211的第一镜部1211a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膜层121b中的微透镜单元1211的第二镜部1211b的曲率半径为r4,其中r1>r2>r3>r4。其中成像层12的物方焦距为r4/2,成像层12的像方焦距为r1/2,使得成像层12的物方焦距足够小,具体为0.5-1.0mm之间,进而发光层11的厚度足够小;空中显示图像能够远离透光盖板15,具体为1-5cm,以方便用户观察。在其他实施例中,r1=r2>r3=r4,r1>r2>r3=r4或r1=r2>r3>r4。
请参照图15,图15是图4所示的成像装置再一个变形的截面示意图。在他可实施例中,成像层12还可包括第三透镜膜层121c和第四透镜膜层121d,在此不一一一列举。
粘合层13包裹成像层12,一方面用于填充透镜膜层121之间的空隙,提高成像层12的强度,另一方面分别与透光盖板15、发光层11固定连接,使透光盖板15、成像层12与发光层11一体化。具体地,粘合层13可分为位于相邻的透镜膜层121之间、透镜膜层121与透光盖板15之间以及透镜膜层121与发光层11之间。
可以理解地,若粘合层13的折射率过大,使得透镜膜层121中的微透镜单元1211与粘合层13之间的折射率差较小,则会削弱微透镜单元1211的折射成像功能;但是若粘合层13的折射率过小,则存在粘合能力不足的缺陷。为充分发挥粘合层13的粘合作用并突出微透镜单元1211与粘合层13之间的折射率差,粘合层13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40-1.45,具体地,粘合层13的折射率可选择1.40、1.41、1.42、1.43、1.44、1.45,在此不一一举例。
油墨层14位于透光盖板15朝向成像层12的表面,用于控制外界光线穿过透光盖板15的透光率,一方面用于减小外界光线对成像层12的干扰,另一方面减缓光线对电子设备1000中部件的老化。油墨层14的透射率优选30%-50%,可以理解地,油墨层14的透射率过大,影响成像装置10的空中显示图像效果,透射率过小,则对成像层12的干扰较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装置10,通过透光盖板15、成像层12与发光层11沿预设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发光层11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透镜膜层121的微透镜单元1211与透光盖板15,基于凸透镜折射原理在透光盖板15背离成像层12的一侧形成空中实像,使得成像装置10绚丽、美观。另外,任意相邻两层透镜膜层121中对应设置的两个微透镜单元1211的曲率半径沿预设方向逐渐变小,使得成像层12的物方焦距远小于像方焦距,进而既不增加成像装置10的厚度,也能够使空中显示图像远离透光盖板15,方便用户观察。
请参照图16和图17,图1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成像装置中成像层的成像原理图。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成像装置30可包括成像层31、粘合层32、发光层33、油墨层34和透光盖板35。其中,成像层31、发光层33、油墨层34和透光盖板35沿预设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发光层33可发出光线以用于显示静态图像或者视频;粘合层32可用于包裹成像层31并使成像层31与发光层33粘接固定;成像层31用于使发光层33显示的显示静态图像或者视频折射成像;油墨层34用于遮挡外界的光线,以减小外界光线对成像层31的干扰;透光盖板35用于支撑并保护成像层31、发光层33和油墨层34。
成像层31可包括至少一层透镜膜层311。以一层透镜膜层311为例,透镜膜层311可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3111,多个微透镜单元3111均匀分布于透镜膜层311上,譬如多个微透镜单元3111可呈矩阵排布。可以理解地,发光层33可根据微透镜单元3111的数量自行分割成多个成像区域;透镜膜层311中的每个微透镜单元3111对应于一个成像区域,并将成像区域的图像折射成像,多个微透镜单元3111的折射成像可拼接成完整的空中显示图像且空中显示图像为虚像。
具体地,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物体的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物体呈正立放大的虚像且虚像与物体的物距凸透镜的同一侧,此时物体的像距大于物距。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装置30,通过透光盖板35、发光层33与成像层31沿预设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发光层33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膜层311的微透镜单元3111并在透光盖板35背离发光层33的一侧形成空中显示图像。
请继续参照图3,电子设备壳体100还可包括壳体主体20,成像装置10设置于壳体主体20上,用于装饰壳体主体20。
具体地,壳体主体20可包括底板21和边框22。底板21可与边框22一体生成,还可与边框22独立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其中,成像装置10可设置于底板21上,还可设置于边框22上,还可以同时设置于底板21与边框22上,也即成像装置10可设置于底板21和/或边框22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照图18至图20,图18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壳体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电子设备壳体沿截面E-E方向的的截面示意图,图20是图19所示的截面F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壳体400,电子设备壳体400可包括发光层401和成像层402。发光层401用于显示图像,成像层402包括至少一层透镜膜层4021,透镜膜层4021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其中发光层401显示的图像经过透镜膜层4021的微透镜单元,能够形成空中显示图像。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成像装置30还包括透光盖板403和油墨层404,其中透光盖板403、油墨层404、成像层402与发光层401沿预设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发光层401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透镜膜层4021的微透镜单元与盖板,并在透光盖板403背离成像层402的一侧形成空中实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成像装置30还包括透光盖板403,其中透光盖板403、发光层401与成像层402沿预设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发光层401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膜层4021的微透镜单元并在透光盖板403背离发光层401的一侧形成空中显示图像。
请参照图21,图21是本申请还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当然,本申请还可以提供一种电子设备800,所述电子设备800包括RF电路810、存储器820、输入单元830、显示单元840、传感器850、音频电路860、WiFi模块870、处理器880以及电源880等。其中,RF电路810、存储器820、输入单元830、显示单元840、传感器850、音频电路860以及WiFi模块870分别与处理器880连接;电源880用于为整个电子设备10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8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8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8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8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832;显示单元8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841等;传感器8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8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862通过音频电路860与处理器8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8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880用于处理电子设备的数据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成像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壳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用于发射光线以显示图像;以及
成像层,所述成像层与所述发光层层叠设置且所述成像层包括透镜膜层,所述透镜膜层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
其中,所述微透镜单元包括基膜及固定于所述基膜两侧的第一镜部和第二镜部,所述第一镜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镜部的曲率半径,其中所述第二镜部与所述发光层相邻设置,所述发光层发射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镜部和第二镜部并能够在空中显示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透光盖板,其中所述透光盖板、所述成像层与所述发光层沿透光盖板厚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透镜膜层的微透镜单元与所述透光盖板,并在所述透光盖板背离所述成像层的一侧在空中显示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膜层为偶数层,相邻两层所述透镜膜层上的所述多个微透镜单元中的每一个微透镜单元分别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所述透镜膜层中对应设置的两个微透镜单元的曲率半径沿预设方向逐渐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的折射率在1.45-1.60之间;所述微透镜单元的折射率大于1.7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粘合层,所述粘合层分别位于相邻的所述透镜膜层之间、所述透镜膜层与所述透光盖板之间以及所述透镜膜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的折射率在1.40-1.4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透光盖板,其中所述透光盖板、所述发光层与所述成像层沿所述透光盖板厚度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透镜膜层的微透镜单元并在所述透光盖板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形成空中显示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透光盖板朝向所述成像层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导光膜与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膜背离所述成像层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LCD或OLED中的一种。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壳体,所述电子设备壳体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以及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子设备壳体固定连接。
CN202110633570.4A 2021-06-07 2021-06-07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4114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3570.4A CN113411474B (zh) 2021-06-07 2021-06-07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3570.4A CN113411474B (zh) 2021-06-07 2021-06-07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1474A CN113411474A (zh) 2021-09-17
CN113411474B true CN113411474B (zh) 2023-03-21

Family

ID=77676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3570.4A Active CN113411474B (zh) 2021-06-07 2021-06-07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14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8216B (zh) * 2021-12-20 2024-03-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4533B (zh) * 2016-02-01 2018-02-11 群睿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顯示裝置
CN106896514A (zh) * 2017-03-13 2017-06-27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方向背光模组及含多方向背光模组的集成成像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
JPWO2019039600A1 (ja) * 2017-08-25 2020-07-30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空中像表示装置
CN109348114A (zh) * 2018-11-26 2019-0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465859U (zh) * 2019-09-17 2020-05-05 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包括负折射率透镜的同步显示系统和装置
CN212647249U (zh) * 2020-08-21 2021-03-02 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微透镜阵列投影装置及其阵列基板
CN111897181A (zh) * 2020-08-21 2020-11-06 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微透镜阵列投影装置及其阵列基板
CN112382648A (zh) * 2020-11-13 2021-0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1474A (zh) 2021-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96295A1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KR102209513B1 (ko) 근접조도센서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동 단말기
EP1788804B1 (en)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KR20160050698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9257470B (zh) 电子装置
KR101612862B1 (ko) 이동 단말기
US10007381B2 (en) Mobile terminal
CN216697668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305300A (zh) 显示装置
CN113411474B (zh)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160120897A (ko) 이동 단말기
CN208672966U (zh) 电子装置
US1058210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camera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camera device
CN102387228A (zh)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制造方法
KR20160063677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3219714B (zh) 偏光片、液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556233A (zh) 光转换元件、镜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US11529789B2 (en) Mobile terminal
CN217113686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20243096A1 (en) Adhesive tap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2532769B (zh) 一种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09895699U (zh) 一种电子装置及一种透明盖板
CN117997994A (zh) 电子设备
KR102192820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1953865B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