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2512U - 衬套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衬套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2512U
CN216692512U CN202220165485.XU CN202220165485U CN216692512U CN 216692512 U CN216692512 U CN 216692512U CN 202220165485 U CN202220165485 U CN 202220165485U CN 216692512 U CN216692512 U CN 216692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ction
pipe section
segment
inner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654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其
姚海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654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2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2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2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制冷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衬套及制冷设备。衬套包括套管,套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第二管段的一端与第一管段连通,第二管段的另一端与第三管段连通;第二管段的内径由第二管段的一端向第二管段的另一端逐渐减小。使用时,衬套穿过筒体的侧壁,并与筒体的侧壁焊接,进料接管与第三管段连通,进料管与第一管段连通,当流体从进料管进入筒体内部的过程中,流体会经过第二管段,由于第二管段的内径由第二管段的一端向第二管段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流体经过第二管段与第三管段连通的位置时,流速增大,同时伴随流体压力的降低,因此,进料管内的压力和筒体内部的压力降低,从而减小制冷设备的整体运行压力。

Description

衬套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冷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衬套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制冷设备中,尤其是在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和储液器等压力容器中,通常需要将进料管和出料管与筒体内部的进料接管和出料接管分别连接在一起。以进料管为例,为了保证进料管与筒体连接的牢固性,在进料管与筒体之间通常还设置有衬套,衬套主要起到连接、密封以及补强的作用。
现有的衬套为等径的套管,套管内壁设置有环形限位凸台,环形限位凸台的内环直径小于接管的内径,对进料管中的流体有截流作用,导致进料管和筒体内部的压力升高,进而导致制冷机组的压力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管及制冷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衬套对进料管中的流体有截流作用,导致进料管和筒体内部的压力升高,进而导致制冷机组的压力较大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衬套,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管段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由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向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逐渐减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之间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最大内径,所述第三管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管段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不大于15°。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管段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7.5°。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包括扩口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扩口段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径。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管段的长度的一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一体成型设置。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所述的衬套。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包括进料管和气液分离器,所述进料管与所述第一管段焊接并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筒体内部的进料接管与所述第三管段焊接并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设置有通孔,所述衬套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衬套与所述通孔的孔壁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本公开提供的衬套,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管段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由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向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逐渐减小。
基于该结构,本公开提供的衬套,可以用于连接进料管和筒体内部的进料接管,也可以用于连接出料管和筒体内部的出料接管。以连接在进料管和进料接管为例,使用时,衬套穿过筒体的侧壁,并与筒体的侧壁焊接,进料接管与第三管段连通,进料管与第一管段连通,当流体从进料管进入筒体内部的过程中,流体会经过第二管段,由于第二管段的直径由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向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流体经过第二管段与第三管段连通的位置时,即流体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同时伴随流体压力的降低,因此,进料管内的压力和筒体内部的压力降低,从而减小制冷设备的整体运行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图标:100-进料管;200-进料接管;300-筒体;400-端盖;500-出料管;600-出料接管;10-衬套;101-第一管段;102-第二管段;103-第三管段;104-限位凸台;105-扩口段;106-第一连接段;107-第二连接段;108-溢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衬套10,包括套管,套管包括第一管段101、第二管段102和第三管段103,第二管段102的一端与第一管段101连通,第二管段102的另一端与第三管段103连通;第二管段102的内径由第二管段102的一端向第二管段102的另一端逐渐减小。其中,第二管段102的一端即为第二管段102与第一管段101相连的一端,第二管段102的另一端即为第二管段102与第三管段103相连的一端。
基于该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衬套10,可以用于连接进料管100和筒体300内部的进料接管200,也可以用于连接出料管500和筒体300内部的出料接管600。以连接在进料管100和进料接管200为例,使用时,衬套穿过筒体300的侧壁,并与筒体300的侧壁焊接,进料接管200与第三管段103连通,进料管100与第一管段101连通,当流体从进料管100进入筒体300内部的过程中,流体会经过第二管段102,由于第二管段102的内径由第二管段102的一端向第二管段102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流体经过第二管段102以及第二管段102与第三管段103连通的位置时,即流体通过面积缩小的过流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同时伴随流体压力的降低,因此,进料管100内的压力和筒体300内部的压力降低,从而减小制冷设备的整体运行压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01、第二管段102和第三管段103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
通常情况下,进料管100的直径大于进料接管200的直径,为了对进料管100和进料接管200进行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第一管段101与第二管段102之间设置有限位凸台104,第一管段101的内径大于第二管段102的最大内径,第三管段103的内径小于第一管段101的内径。
在使用时,可以将进料管100的一端插进第一管段101,直到进料管100的一端的端面与限位凸台104的台面抵接,将进料管100与第一管段101焊接在一起。将进料接管200的一端插进第三管段103,并将进料接管200与第三管段103焊接在一起。
为了对进料接管200进行定位,以保证焊接位置准确,本实施例中,第三管段103的内径大于第二管段102的最小内径,使得第二管段102与第三管段103之间形成环形限位台,进料接管200的位于第三管段103内部的端面能够与环形限位台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段102的最大内径不小于进料管100的内径,从而不会对进料管100中的流体产生截流作用,保证进料管100内部的压力不会升高。也就是说,在对衬套10进行选型时,可以选择第二管段102的最大内径不小于进料管100的内径的衬套。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第二管段102的内壁与第二管段10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的角度大于0°,且不大于15°。
第二管段102的内壁与第二管段10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的角度可以为但不局限于1°、2°、3°、4°、5°、6°、6.2°、6.4°、6.6°、6.8°、7°、7.1°、7.2°、7.3°、7.4°、7.5°、7.6°、7.7°、7.8°、8°、9°、10°、11°、12°、13°、14°或15°。
第二管段102的内壁与第二管段10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的角度过大,第二管段102的靠近第三管段103的一端的内径较小,容易造成堵塞。
第二管段102的内壁与第二管段10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的角度过小,第二管段102的内径变化较小,流体的流速增大不明显,流体压力下降也不明显。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段102的内壁与第二管段10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的角度为7.5°。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01包括扩口段105、第一连接段106和第二连接段107,第一连接段106的一端与扩口段105连通,第一连接段10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107连通,第二连接段107与第二管段102的一端连通,第一连接段106的内径大于第二连接段107的内径。
将进料管100的一端插进第一管段101,进料管100的外壁与第二连接段107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很小,由于第一连接段106的内径大于第二连接段107的内径,第一连接段106与第二连接段107之间形成台阶面,第一连接段106的内壁、进料管100的外壁以及台阶面之间形成环形的溢料槽108,溢料槽108的径向宽度大于进料管100的外壁与第二连接段107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在焊接进料管100与第一管段101时,焊料从扩口段105进入溢料槽108,然后焊料在重力作用以及间隙的毛细作用下,顺利地进入间隙,实现进料管100和第二连接段107的焊接。此时,焊料还会继续进入扩口段105,间隙中的焊料会向上溢出至溢料槽108,直到进料管100与第一连接段106、扩口段105也焊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扩口段105、第一连接段106和第二连接段107一体成型设置。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焊接牢固程度,第一连接管的长度需要为第一管段101的70%。而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管段102的内径由第二管段102的一端向第二管段102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流体经过第二管段102与第三管段103连通的位置时,进料管100内的压力和筒体300内部的压力降低,使得焊接牢固程度的要求下降,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06的长度可以不大于第一管段101的长度的一半,从而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01、第二管段102与第三管段103一体成型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进料接管200与衬套10的焊接强度,可以加长第三管段103的长度,以增加第三管段103与进料接管200的接触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管段103的长度以及衬套10的总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设定。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衬套10。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图2中将筒体300剖开,以示出衬套10、进料管100和进料接管200的位置关系。制冷设备包括进料管100和气液分离器,进料管100与第一管段101焊接并连通,气液分离器的筒体300内部的进料接管200与第三管段103焊接并连通。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由于使用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衬套10,当流体经过第二管段102以及第二管段102与第三管段103连通的位置时,即流体通过面积缩小的过流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同时伴随流体压力的降低,因此,进料管100内的压力和筒体300内部的压力降低,从而减小制冷设备的整体运行压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筒体300设置有端盖400,端盖400设置有通孔,衬套10穿设于通孔,且衬套10与通孔的孔壁焊接。
具体地,衬套10的外壁与通孔的孔壁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孔也可以在筒体300的侧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管段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由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向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之间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最大内径,所述第三管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管段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不大于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管段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包括扩口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扩口段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管段的长度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一体成型设置。
8.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和气液分离器,所述进料管与所述第一管段焊接并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筒体内部的进料接管与所述第三管段焊接并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设置有通孔,所述衬套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衬套与所述通孔的孔壁焊接。
CN202220165485.XU 2022-01-21 2022-01-21 衬套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6692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5485.XU CN216692512U (zh) 2022-01-21 2022-01-21 衬套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5485.XU CN216692512U (zh) 2022-01-21 2022-01-21 衬套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2512U true CN216692512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21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65485.XU Active CN216692512U (zh) 2022-01-21 2022-01-21 衬套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2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92512U (zh) 衬套及制冷设备
CN109357098A (zh) 嵌入式密封管接头及其安装方法
CN212837617U (zh) 采灌两用的双层管井口装置及地热井
CN205225174U (zh) 灌浆装置
CN215373064U (zh) 油气分离器和空调器
CN215766687U (zh) 连接件及具有它的换热器
CN212960348U (zh) 一种节流阀用密封连接装置
CN209355534U (zh) 一种蒸发器供液管用多级扩散连接头
CN208059365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202382491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改进结构
CN210085297U (zh) 一种炭炭坩埚浸渍炉进回胶系统
CN218300184U (zh) 电池注液杯及其注液装置
CN218377824U (zh) 一种龙头体
CN206338497U (zh) 一种偏心异径管
CN213579520U (zh) 一种卡套式金属管浮子流量计
CN219413618U (zh) 水密封罐
CN209959382U (zh) 一种具有新型虹吸射流结构的燃油泵壳体结构
CN218408698U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213393959U (zh) 一种清洗机接头结构
CN211779649U (zh) 一种单芯加长密封塞
CN215176228U (zh) 应用于制冷系统的分液器
CN212407694U (zh) 一种用于热交换的波纹管压力开关阀
CN201531620U (zh) 一种新型截止阀
CN214331865U (zh) 一种水用节流装置
CN219453170U (zh) 一种管件连接件、管件连接结构及气液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