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4016U - 车门角窗组件、车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门角窗组件、车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4016U
CN216684016U CN202220238085.7U CN202220238085U CN216684016U CN 216684016 U CN216684016 U CN 216684016U CN 202220238085 U CN202220238085 U CN 202220238085U CN 216684016 U CN216684016 U CN 216684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door
clamping
corner window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80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邝文峰
肖谦
蒋超
柏晓
胡翔
胡仕辉
许波
赵安国
欧阳昌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380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4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4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4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门角窗组件、车门和车辆。该车门角窗组件包括:车门角窗,车门角窗包括包覆件,包覆件具有沿竖向延伸的竖向段,在竖向段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并且在竖向段上还设有沿竖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卡接块,每个卡接块可与第一唇边形成第一限位腔并与第二唇边形成第二限位腔;和玻璃导轨,玻璃导轨包括与竖向段相对的竖向壁、从竖向壁的两侧垂直地朝向竖向段延伸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以围成开口朝向竖向段的卡接槽,在组装状态下,每个卡接块被限定在卡接槽内,第一卡接部插入第一限位腔内,并且第二卡接部插入第二限位腔内。该车门角窗组件具有稳定的结构和牢固的连接,可显著提升装配效果。

Description

车门角窗组件、车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车门角窗组件、车门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出行工具之一。汽车通常是指由动力(例如燃油、混合动力、纯电动等)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其主要作用包括代步、载人和运输等。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舒适和安全,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经济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车门是汽车的重要部件,它能为驾乘人员提供进出车辆的通道,也可隔绝外部干扰,营造安静、舒适的车厢环境,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防撞性能,以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车门通常包括车门钣金、玻璃导槽、车窗玻璃、车门角窗和立柱装饰板等部件。其中,车门角窗位于前门的前部或者后门的后部,它可以辅助车窗玻璃更好地隔绝外部干扰,还能够起到一定的美观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车门角窗通常包括角窗玻璃和通过包塑工艺一体成型在角窗玻璃外周上的包覆件(或称“角窗密封条”)。在装配车门角窗时,通常需要将车门角窗先固定在车门上,再将玻璃导轨分装在车门上,以便与包覆件配合起到密封作用。由于包覆件与玻璃导轨缺少配合连接,导致车门角窗的装配效率较低、装配效果较差。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0309875U公开了一种车门角窗与玻璃导轨装配结构。该装配结构包括角窗玻璃、玻璃导轨和用于密封角窗玻璃与玻璃导轨配合部分的角窗密封条。角窗密封条上设有与角窗玻璃设配卡合的卡槽,卡槽靠近车内的侧壁上设有向车内凸起并抵接于玻璃导轨的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和玻璃导轨之间配合,可以提升车门角窗和玻璃导轨之间的装配效率。但是,该装配结构仅存在限位结构和玻璃导轨的内侧端部之间一组卡接配合,导致玻璃导轨的受力不均匀,玻璃导槽容易产生变形而影响装配效果。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角窗组件的装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角窗组件。该车门角窗组件包括:车门角窗,所述车门角窗包括包覆件,所述包覆件具有沿竖向延伸的竖向段,在所述竖向段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并且在所述竖向段上还设有沿竖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卡接块,每个所述卡接块可与所述第一唇边形成第一限位腔并与所述第二唇边形成第二限位腔;和玻璃导轨,所述玻璃导轨包括与所述竖向段相对的竖向壁、从所述竖向壁的两侧垂直地朝向所述竖向段延伸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以围成开口朝向所述竖向段的卡接槽,在组装状态下,每个所述卡接块被限定在所述卡接槽内,所述第一卡接部插入所述第一限位腔内,并且所述第二卡接部插入所述第二限位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中包括车门角窗和玻璃导轨。车门角窗包括包覆件,包覆件具有沿竖向延伸的竖向段,在竖向段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在竖向段上还设有沿竖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卡接块。每个卡接块可与第一唇边形成第一限位腔,并可与第二唇边形成第二限位腔。玻璃导轨包括与包覆件的竖向段相对的竖向壁,从竖向壁的两侧垂直地朝向竖向段延伸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竖向壁、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一起围成开口朝向竖向段的卡接槽。在组装状态下,每个卡接块被限定在玻璃导轨的卡接槽内,第一卡接部插入到第一限位腔内,并且第二卡接部插入到第二限位腔内。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车门角窗的包覆件和玻璃导轨之间形成卡接块与卡接槽、第一卡接部与第一限位腔、和第二卡接部与第二限位腔三组卡接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具有稳定的结构和牢固的连接,从而显著提升装配效果。另外,第一限位腔和第二限位腔分别布置在包覆件的两侧,还可以使玻璃导轨的受力更加均匀,防止其产生变形而影响装配效果。
在上述车门角窗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竖向壁具有相对的第一竖向边缘和第二竖向边缘,并且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直部,所述第一直部从所述第一竖向边缘垂直向外延伸;第二直部,所述第二直部从所述第一直部的末端垂直地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卡接部的方向延伸;和第三斜部,所述第三斜部从所述第二直部的末端倾斜地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直部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卡接槽的内部,其中,所述第二直部可抵靠在所述第一唇边上,并且所述第三斜部可抵靠在每个所述卡接块上。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卡接部具有简单的结构,易于加工。另外,第二直部可抵靠在第一唇边上,并且第三斜部可抵靠在每个卡接块上,还可以使第一卡接部与包覆件之间具有稳定的结构以获得更好的装配效果。
在上述车门角窗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一直段,所述第一直段从所述第二竖向边缘垂直向外延伸;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从所述第一直段的末端弯曲地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部的方向延伸;和第三弧形段,所述第三弧形段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末端反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直段上,使得所述第三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之间形成拐角,并且所述第三弧形段具有面向所述竖向壁的竖向端面,其中,所述拐角可抵靠在所述第二唇边上,并且所述竖向端面可抵靠在每个所述卡接块上。通过上述的设置,也可使第二卡接部具有简单的结构,使其易于加工。另外,第二弧形段和第三弧形段之间形成的拐角可抵靠在第二唇边上,并且第三弧形段上的竖向端面可抵靠在每个卡接块上,还可以使第二卡接部与包覆件之间具有稳定的结构以获得更好的装配效果。
在上述车门角窗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卡接块具有可抵靠在所述第三斜部上的第一斜向面、可抵靠在所述第一直部上的第二横向面、可抵靠在所述竖向壁上第三竖向面、可抵靠在所述第一直段上的第四横向面、和可抵靠在所述竖向端面上的第五竖向面。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每个卡接块和玻璃导轨之间具有较大的受力面积,使得包覆件和玻璃导轨之间获得更加稳定且牢固的连接。
在上述车门角窗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包覆件还包括从所述竖向段的顶部沿横向延伸的横向段和从所述横向段的末端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向段。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包覆件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以满足包覆角窗玻璃的需要。
在上述车门角窗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横向段上设有垂直向上延伸的限位凸起,并且在所述竖向壁的顶部设有可抵靠在所述限位凸起上的限位翻边。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翻边的配合,可以方便地实现车门角窗的Z向限位,从而进一步提升装配效率。
在上述车门角窗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凸起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设置,可以使限位凸起和限位翻边形成有效且稳定的线面配合,降低加工精度的要求。
在上述车门角窗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卡接块配置成与所述包覆件一体成型。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加工成本。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角窗组件的装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门。该车门包括上面任一项所述的车门角窗组件。通过采用上面任一项所述的车门角窗组件,本实用新型车门不仅可以方便将车门角窗和玻璃导轨装配在一起以提高装配效率,而且通过卡接块与卡接槽、第一卡接部与第一限位腔、和第二卡接部与第二限位腔三组卡接配合还能够形成稳定且牢固的固定连接,确保装配效果。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角窗组件的装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面所述的车门。通过采用上面所述的车门,本实用新型车辆可以提高整车的装配效率,降低总装工时,还能够确保装配效果,获得良好的密封效果和NVH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的实施例沿着图1所示的A-A剖面线获得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中车门角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中车门角窗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中玻璃导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中玻璃导轨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车门角窗组件;10、车门角窗;11、角窗玻璃;12、包覆件;121、竖向段;1211、第一唇边;1212、第二唇边;1213、卡接块;12131、第一斜向面;12132、第二横向面;12133、第三竖向面;12134、第四横向面;12135、第五竖向面;1214、第一限位腔;1215、第二限位腔;122、横向段;1221、限位凸起;1222、环形凸起;123、斜向段;20、玻璃导轨;21、竖向壁;211、第一竖向边缘;212、第二竖向边缘;213、限位翻边;2131、竖向板、2132、横向板;22、第一卡接部;221、第一直部;222、第二直部;223、第三斜部;23、第二卡接部;231、第一直段;232、第二弧形段;233、第三弧形段;2331、拐角;2332、竖向端面;24、卡接槽;25、密封条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角窗组件的装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角窗组件1。该车门角窗组件1包括:车门角窗10,车门角窗10包括包覆件12,包覆件12具有沿竖向延伸的竖向段121,在竖向段12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唇边1211和第二唇边1212,并且在竖向段121上还设有沿竖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卡接块1213,每个卡接块1213可与第一唇边1211形成第一限位腔1214并与第二唇边1212形成第二限位腔1215;和玻璃导轨20,玻璃导轨20包括与竖向段121相对的竖向壁21、从竖向壁21的两侧垂直地朝向竖向段121延伸的第一卡接部22和第二卡接部23,以围成开口朝向竖向段121的卡接槽24,在组装状态下,每个卡接块1213被限定在卡接槽24内,第一卡接部22插入第一限位腔1214内,并且第二卡接部23插入第二限位腔1215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1包括车门角窗10和玻璃导轨20。车门角窗10配置成与玻璃导轨20形成卡接配合,以提升装配效率。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中车门角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车门角窗10包括角窗玻璃11和包覆件12。角窗玻璃11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角窗玻璃11可采用夹层玻璃、钢化玻璃或者其它合适的玻璃材质。基于图3所示的方位,包覆件12具有大致沿竖向延伸的竖向段121、从竖向段121的顶部沿横向向左延伸的横向段122、从横向段122的末端倾斜向下地朝向远离竖向段121的方向延伸的斜向段123,使得包覆件12也围成大致三角形的形状以便包覆角窗玻璃11。包覆件12可采用合适的树脂材料通过注塑工艺包塑在角窗玻璃11上,以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包覆件12可采用EPDM(即三元乙丙橡胶)、TPV(即热塑性硫化橡胶)、PVC(即聚氯乙烯)或其它合适的树脂材料加工而成。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的实施例沿着图1所示的A-A剖面线获得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竖向段12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唇边1211和第二唇边1212。第一唇边1211和第二唇边1212的设置,可以遮挡部分玻璃导槽20以起到美观的作用。
如图3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竖向段121上形成有沿竖向彼此间隔开的3个卡接块1213。替代地,卡接块1213的数量也可设置成比3个多或少的其它合适的数量,例如2个、4个等。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每个卡接块1213配置成与包覆件12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以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可确保卡接块1213能够牢固地固定在竖向段121上。
继续参见图2,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每个卡接块1213配置成朝向远离角窗玻璃11的方向延伸。基于图2所示的方位,卡接块1213具有位于左下方的第一斜向面12131、位于下方的第二横向面12132、位于右侧的第三竖向面12133、位于上方的第四横向面12134、和位于左上方的第五竖向面12135。每个卡接块1213与第一唇边1211相配围成第一限位腔1214,并且与第二长边1212相配围成第二限位腔1215。具体地,第一唇边1211的右侧面、第一唇边1211和第一斜向面12131之间间隔出的横向面(图中未标识)、和第一斜向面12131一起围成第一限位腔1214。相应地,第二唇边1212的右侧面、第二唇边1212和第五竖向面12135之间间隔出的横向面(图中未标识)、和第五竖向面12135一起围成第二限位腔12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中车门角窗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横向段122的靠近竖向段121位置设有限位凸起1221,以便与玻璃导轨20上的限位翻边213相配。限位凸起1221配置成从横向段122的本体垂直向上延伸。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221为环形凸起1222,即该限位凸起1221呈现大致环形的形状,使得当限位翻边213抵靠在限位凸起1221上时,限位凸起1221和限位翻边213之间能够形成线面配合,而不是面与面的配合。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限位凸起1221和限位翻边213之间的配合更加有效。另外,环形凸起1222的设置还便于返修(例如,当环形凸起1222的某一处较高时,仅需将该处打磨即可),因此可适当地降低其加工精度以降低制造成本。环形凸起1222可以是方环形凸起、圆环形凸起或者其它合适的形状。进一步地,限位凸起1221也可设置成除环形凸起以外的其它合适的凸起形式,例如方台形凸起、圆台形凸起等。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中玻璃导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玻璃导轨20包括大致沿竖向延伸的竖向壁21、分别布置在竖向壁21的两侧的第一卡接部22和第二卡接部23。基于图5所示的方位,第一卡接部22、竖向壁21、和第二卡接部23一起围成开口朝向左侧的卡接槽24。另外,玻璃导轨20还具有开口朝向右侧的密封条卡接槽25,以便接纳车窗玻璃(图中未示出)的密封条(图中未示出)。玻璃导轨2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镀锌钢、铝合金等。玻璃导轨20可采用滚压工艺、挤出工艺或者其它合适的加工工艺制造而成。
继续参见图2,并基于图2所示的方位,竖向壁21具有位于下侧的第一竖向边缘211和位于上侧的第二竖向边缘212。第一卡接部22配置成从第一竖向边缘211朝向左侧延伸,并且第二卡接部23配置成从第二竖向边缘212朝向左侧延伸。第一卡接部22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直部221、第二直部222、和第三斜部223。其中,第一直部221大致垂直于竖向壁21,并配置成从第一竖向边缘211朝向左侧延伸。第二直部222大致垂直于第一直部221,并从第一直部221的末端朝向靠近第二卡接部23的方向延伸。第三斜部223从第二直部222的末端倾斜地朝向靠近第一直部221的方向延伸至卡接槽24的内部。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卡接部22可插入到第一限位腔1214内。具体地,第二直部222抵靠在第一唇边1211上,并且第三斜部223抵靠在每个卡接块1213的第一斜向面12131上。
继续参见图2,第二卡接部23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直段231、第二弧形段232、和第三弧形段233。其中,第一直段231大致垂直于竖向壁21,并配置成从第二竖向边缘212朝向左侧延伸。第二弧形段232从第一直段231的末端弯曲地朝向靠近第一卡接部22延伸。具体地,第二弧形段232朝向远离卡接槽24的方向突起。第三弧形段233从第二弧形段232的末端沿着第二弧形段232的靠近卡接槽24的一侧反向延伸到第一直段231上。基于图2所示的方位,第三弧形段233在其左侧端部与第二弧形段232一起形成拐角2331,并且第三弧形段233具有位于右侧的竖向端面2332。在组装状态下,第二卡接部23可插入到第二限位腔1215内。具体地,拐角2331抵靠在第二唇边1212上,竖向端面2332抵靠在第五竖向面12135上。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中玻璃导轨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如图6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竖向壁21的顶部形成有可与横向段122上的限位凸起1221相配的限位翻边213。限位翻边213包括依次相接的竖向板2131和横向板2132,以形成大致L形的翻边。具体地,竖向板2131配置成从竖向壁21的顶部竖直向上延伸,横向板2132配置成从竖向板2131的末端垂直地(即大致沿横向)朝向卡接槽24的一侧延伸。
在装配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1时,首先将车门角窗10中包覆件12的竖向段121与玻璃导轨20的竖向壁21相对。接着,将车门角窗10置于玻璃导轨20的下方。然后,将竖向段121的最上方的卡接块1213先卡接到玻璃导轨20的卡接槽24内,并确保第一卡接部22插入到第一限位腔1214、以及第二卡接部23插入到第二限位腔121内。再使竖向段121和竖向壁21沿竖向相向运动,以便将竖向段121上的剩余的卡接块1213均卡接到卡接槽24内。当竖向壁21上限位翻边213的横向板2132抵靠在包覆件12横向段122的限位凸起1221上时,车门角窗组件1完成装配。
通过上述的配置,车门角窗10和玻璃导轨20之间可形成卡接块1213与卡接槽24、第一卡接部22与第一限位腔1214、第二卡接部23与第二限位腔1215三组卡接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1具有稳定的结构和牢固的配合,因此可获得较好的装配效果。具体而言,在组装状态下,每个卡接块1213的第一斜向面12131抵靠在第一卡接部22的第三斜部223上,第二横向面12132抵靠在第一卡接部22的第一直部221上,第三竖向面12133抵靠在竖向壁21上,第四横向面12134抵靠在第二卡接部23的第一直段231上,并且第五竖向面12135抵靠在第二卡接部23的第三弧形段233的竖向端面2332上。基于图2所示的方位,卡接块1213的上下两侧被限定在第一卡接部22和第二卡接部23之间,从而形成Y向(定义为车辆的左右方向)限位;卡接块1213的左右两侧同样被限定在卡接槽24内,从而形成X向(定义为车辆的前后方向)限位;另外,限位翻边213和限位凸起1221的配合,还可以实现Z向(定义为车辆的上下方向)限位。因此,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1可以实现“三向限位”,继而显著提高装配精度。另外,由于卡接块1213可以方便地从玻璃导轨20下方插入到卡接槽24内,而无需迫使玻璃导轨20产生较大形变后再接纳卡接块1213,因此本实用新型车门角窗组件1还可在保证装配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角窗组件的装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门(图中未示出)。该车门包括上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角窗组件1。该车门可以是前车门或后车门中任一个。该车门还包括但不限于车门钣金、车窗玻璃、玻璃导槽等部件。车门角窗组件1固定在车门钣金上,玻璃导槽也固定在车门钣金上,车窗玻璃可升降地固定在玻璃导槽上。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角窗组件的装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图中未示出)。该车辆包括上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该车辆为电动轿车。该电动轿车具有4个车门,每个车门均包括上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角窗组件1。替代地,该车辆也可为混合动力汽车、燃油汽车或者其它合适的车辆。替代地,该车辆也可为两门汽车、三门汽车等。替代地,该车辆也可为SUV、MPV或者其它合适的车辆。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门角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角窗组件包括:
车门角窗,所述车门角窗包括包覆件,所述包覆件具有沿竖向延伸的竖向段,在所述竖向段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并且在所述竖向段上还设有沿竖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卡接块,每个所述卡接块可与所述第一唇边形成第一限位腔并与所述第二唇边形成第二限位腔;和
玻璃导轨,所述玻璃导轨包括与所述竖向段相对的竖向壁、从所述竖向壁的两侧垂直地朝向所述竖向段延伸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以围成开口朝向所述竖向段的卡接槽,
在组装状态下,每个所述卡接块被限定在所述卡接槽内,所述第一卡接部插入所述第一限位腔内,并且所述第二卡接部插入所述第二限位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角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壁具有相对的第一竖向边缘和第二竖向边缘,并且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
第一直部,所述第一直部从所述第一竖向边缘垂直向外延伸;
第二直部,所述第二直部从所述第一直部的末端垂直地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卡接部的方向延伸;和
第三斜部,所述第三斜部从所述第二直部的末端倾斜地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直部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卡接槽的内部,
其中,所述第二直部可抵靠在所述第一唇边上,并且所述第三斜部可抵靠在每个所述卡接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角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
第一直段,所述第一直段从所述第二竖向边缘垂直向外延伸;
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从所述第一直段的末端弯曲地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部的方向延伸;和
第三弧形段,所述第三弧形段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末端反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直段上,使得所述第三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之间形成拐角,并且所述第三弧形段具有面向所述竖向壁的竖向端面,
其中,所述拐角可抵靠在所述第二唇边上,并且所述竖向端面可抵靠在每个所述卡接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角窗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卡接块具有可抵靠在所述第三斜部上的第一斜向面、可抵靠在所述第一直部上的第二横向面、可抵靠在所述竖向壁上第三竖向面、可抵靠在所述第一直段上的第四横向面、和可抵靠在所述竖向端面上的第五竖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角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件还包括从所述竖向段的顶部沿横向延伸的横向段和从所述横向段的末端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向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角窗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向段上设有垂直向上延伸的限位凸起,并且在所述竖向壁的顶部设有可抵靠在所述限位凸起上的限位翻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角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为环形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角窗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卡接块配置成与所述包覆件一体成型。
9.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门角窗组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
CN202220238085.7U 2022-01-28 2022-01-28 车门角窗组件、车门和车辆 Active CN216684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8085.7U CN216684016U (zh) 2022-01-28 2022-01-28 车门角窗组件、车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8085.7U CN216684016U (zh) 2022-01-28 2022-01-28 车门角窗组件、车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4016U true CN216684016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23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8085.7U Active CN216684016U (zh) 2022-01-28 2022-01-28 车门角窗组件、车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40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6576B2 (en) Glass run channel assembly
JP5885156B2 (ja) 自動車ドアのグラスラン用リテーナー及び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US11529857B2 (en) Cover for door frame of vehicle
JP6500232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の保持構造
CN108928223B (zh) 汽车玻璃导槽的安装结构
CN216684016U (zh) 车门角窗组件、车门和车辆
CN216684027U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和车辆
US8882175B2 (en) Vehicle, a door assembly for the vehicle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door assembly
JP2018114798A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6003244B2 (ja) ドアアウタウェザストリップとその取付構造
US20190232771A1 (en) Door assemblies including a garnish and vehicl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211942922U (zh) 导轨、窗体和车辆
CN106467009B (zh) 用于引导车辆天窗操作的导轨、包括导轨和内侧饰条的组件、天窗及其制造方法
CN210047421U (zh) 一种汽车b柱内饰板的接头结构
JP4066578B2 (ja) コーナーベーンとフロントサイドパネルの組み付けこう造
CN218085025U (zh) 车辆及其后车门组件
CN217048233U (zh) 无阶差车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884558U (zh) 用于车辆cd柱区域的一体化结构及车辆
CN219706652U (zh) 一种车门组件及车辆
JP2010173565A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CN219989155U (zh) 一种车门结构以及汽车
CN219427907U (zh) 一种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及具有其的车门
CN218021165U (zh) 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及车辆
CN219821187U (zh) 玻璃密封件与汽车门板的连接结构
CN220076098U (zh) 车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