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1165U - 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1165U
CN218021165U CN202222361230.3U CN202222361230U CN218021165U CN 218021165 U CN218021165 U CN 218021165U CN 202222361230 U CN202222361230 U CN 202222361230U CN 218021165 U CN218021165 U CN 218021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
reinforcement
reinforcing plate
plate
doo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612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新亮
史付磊
李文中
张铭洁
李振兴
郭秋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612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1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1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1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及车辆,所述一体式门环结构包括门环本体,所述门环本体包括依次一体式连接成环形的A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和门槛加强板,且所述A柱加强板的横截面具有至少三条折弯边。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将A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和门槛加强板一体式冲压成型,以形成一体式的门环本体,从而减少零件搭接接头,降低焊接成本以及门环本体整体重量,便于轻量化设计;同时,可通过将A柱加强板的横截面设置为具有至少三条折弯边,以提高A柱加强板的抗弯截面系数,从而提高A柱加强板的结构强度和抗弯性能,提高一体式门环结构抵抗侧面碰撞的能力,保障车乘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对车身结构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车身结构中的门环作为碰撞时的重要传力路径,其结构及强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车内成员的安全,尤其是小偏置工况的提出,对门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降油耗、碳减排要求的不断提升,对整车轻量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传统的门环结构通常为多个部件点焊拼接的总成结构,重量高且焊点多,无法满足整车轻量化的需求。
目前,通过将门环设计为一体式结构,以使门环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减少零件之间的点焊搭接,起到轻量化效果。但现有的一体式门环结构中A柱的抗弯性能较差,在门环应对严苛的侧面碰撞时,A柱变形严重,导致车乘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一体式门环结构中A柱的抗弯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包括门环本体,所述门环本体包括依次一体式连接成环形的A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和门槛加强板,且所述A柱加强板的横截面具有至少三条折弯边。
可选地,所述A柱加强板包括一体式连接的A柱上加强板和A柱下加强板,所述A柱上加强板和所述A柱下加强板分别与所述B柱加强板和所述门槛加强板连接,且所述A柱上加强板的横截面呈“几”字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一体式门环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设置在所述A柱加强板上的第一补强板,和/或,设置在所述B柱加强板上的第二补强板。
可选地,所述一体式门环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包括设于所述A柱加强板上的第一增强件,和/或,设于所述B柱加强板上的第二增强件,和/或,设于所述门槛加强板上的第三增强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件为塑料增强件,所述塑料增强件与所述门环本体通过膨胀胶粘接。
可选地,所述一体式门环结构还包括门环附件,所述门环附件包括A柱上内板,所述A柱上内板设于所述A柱加强板上,并覆盖所述第一增强件。
可选地,所述门环附件还包括前车门防撞梁和/或后车门防撞梁;其中,所述前车门防撞梁倾斜设置在所述A柱加强板和所述B柱加强板之间,并用于车门总成连接,所述后车门防撞梁呈倾斜设置在所述B柱加强板背离所述A柱加强板的一侧,并用于所述车门总成连接。
可选地,所述A柱加强板与所述门槛加强板连接处的倒角半径介于15mm至30mm之间,和/或,所述B柱加强板与所述门槛加强板连接处的倒角半径介于15mm至30mm之间。
可选地,所述门槛加强板的拔模角度介于100°至110°之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一体式门环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将A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和门槛加强板一体式冲压成型,以形成一体式的门环本体,从而减少零件搭接接头,降低焊接成本以及门环本体整体重量,便于轻量化设计;同时,可通过将A柱加强板的横截面设置为具有至少三条折弯边,以提高A柱加强板的抗弯截面系数,从而提高A柱加强板的结构强度和抗弯性能,提高一体式门环结构抵抗侧面碰撞的能力,保障车乘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D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式门环结构装配有加强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式门环结构装配有加强件和门环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式门环结构在A柱上内板从A柱上加强板上拆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门环本体;11、A柱加强板;111、A柱上加强板;112、A柱下加强板;12、B柱加强板;13、门槛加强板;21、第一补强板;22、第二补强板;31、第一增强件;32、第二增强件;33、第三增强件;41、A柱上内板;42、前车门防撞梁;43、后车门防撞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包括门环本体10,门环本体10包括依次一体式连接成环形的A柱加强板11、B柱加强板12和门槛加强板13,且A柱加强板11的横截面具有至少三条折弯边。
具体地,门环本体10由A柱加强板11、B柱加强板12和门槛加强板13一体冲压成型,其中,A柱加强板11的一端与B柱加强板12的一端连接,A柱加强板11的另一端与门槛加强板13的一端连接,B柱加强板12的另一端与门槛加强板13的另一端连接,如此以构成门环本体10的环形结构。而且,各加强板通常为弯折结构,其中,A柱加强板的横截面具有至少三条折弯边,例如,当A柱加强板的横截面具有三条折弯边时,A柱加强板的横截面可以呈“U”形结构或类“U”形结构(比如其中一个底边敞开的梯形结构);当A柱加强板的横截面具有四条折弯边时,A柱加强板的横截面可以呈后文介绍的“几”字形结构或类“几”字形结构,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将A柱加强板11、B柱加强板12和门槛加强板13一体式冲压成型,以形成一体式的门环本体10,从而减少零件搭接接头,降低焊接成本以及门环本体10整体重量,便于轻量化设计;同时,可通过将A柱加强板11的横截面设置为具有至少三条折弯边,以提高A柱加强板11的抗弯截面系数,从而提高A柱加强板11的结构强度和抗弯性能,提高一体式门环结构抵抗侧面碰撞的能力,保障车乘人员的安全。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A柱加强板11包括一体式连接的A柱上加强板111和A柱下加强板112,A柱上加强板111和A柱下加强板112分别与B柱加强板12和门槛加强板13连接,且A柱上加强板111的横截面呈“几”字形结构。
具体地,A柱上加强板111通常为钣金件经过三次弯折后形成横截面呈“几”字形结构或类“几”字形结构的弯折板,如图2所示。由于造型和减小A柱障碍角等问题,A柱上加强板111的断面相对较小,而且A柱上加强板111处于碰撞的主要传力路径上,因而在发生碰撞时A柱上加强板111容易出现折弯现象。
故本实施例通过将A柱加强板11中的A柱上加强板111的横截面设置为“几”字形结构,以提高A柱上加强板111的结构强度和抵抗撞击的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A柱加强板11局部部位的结构强度,便于一体式门环结构的轻量化设计。
可选地,结合图6所示,一体式门环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包括设置在A柱加强板11上的第一补强板21,和/或,设置在B柱加强板12上的第二补强板22。
具体地,第一加强件通常设置在门环本体10用于朝向车身侧围的外板的一侧,其中,第一补强板21通常设置在A柱上加强板111与A柱下加强板112的连接处,即第一补强板21的一端与A柱上加强板111采用点焊连接,另一端与A柱下加强板112采用点焊连接;第二补强板22通常设置在B柱加强板12上用于安装安全带铰链结构的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A柱加强板11上设置第一补强板21,和/或,在B柱加强板12上设置第二补强板22,以对A柱加强板11和/或B柱加强板12进行局部加强,从而进一步提高A柱加强板11和/或B柱加强板12的结构强度,使得一体式门环结构能够满足小偏置工况下的碰撞要求以及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的五星要求;另外,第一补强板21和/或第二补强板22通常由门环本体10冲压成型所产生的废料制造而成,以提高钣金件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结合图6所示,一体式门环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包括设于A柱加强板11上的第一增强件31,和/或,设于B柱加强板12上的第二增强件32,和/或,设于门槛加强板13上的第三增强件33。
具体地,第二加强件也通常设置在门环本体10用于朝向车身侧围的外板的一侧,其中,第一增强件31通常设置在A柱上加强板111上,第二增强件32通常设置在B柱加强板12上用于安装安全带铰链结构的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当B柱加强板12上用于安装安全带铰链结构的位置处还设有第二补强板22时,第二补强板22通常至少部分覆盖在第二增强件32上,第三增强件33通常设置在门槛加强板13上与A柱下加强板112连接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A柱加强板11上设置第一增强件31,和/或,在B柱加强板12上设置第二增强件32,和/或,在门槛加强板13上设置第三增强件33,以进一步对A柱加强板11和/或B柱加强板12和/或门槛加强板13进行局部加强,以使A柱加强板11和/或B柱加强板12和/或门槛加强板13的结构强度可以满足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安全性能要求。
可选地,第二加强件为塑料增强件,塑料增强件与门环本体10通过膨胀胶粘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增强件31、第二增强件32和第三增强件33通常采用塑料材质制成,表面涂有膨胀胶,经过涂装车间烘烤加热后可填充所在区域的空腔,以提升该区域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性能。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一体式门环结构还包括门环附件,门环附件包括A柱上内板41,A柱上内板41设于A柱加强板11上,并覆盖第一增强件31。
具体地,A柱上内板41通常由门环本体10冲压成型所产生的废料制造而成,以提高钣金件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A柱加强板11上增设A柱上内板41,并使A柱上内板41覆盖第一增强件31,一方面可以对第一增强件31进行遮挡,另一方面,A柱上内板41可与第一增强件31共同增强A柱加强板11的局部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A柱加强板11的抗弯性能。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门环附件还包括前车门防撞梁42和/或后车门防撞梁43;其中,前车门防撞梁42倾斜设置在A柱加强板11和B柱加强板12之间,并用于与车门总成连接,后车门防撞梁43呈倾斜设置在B柱加强板12背离A柱加强板11的一侧,并用于与车门总成连接。
具体地,前车门防撞梁42和后车门防撞梁43也通常由门环本体10冲压成型所产生的废料制造而成,以提高钣金件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设置前车门防撞梁42和/或后车门防撞梁43,来提高一体式门环结构朝向车门总成一侧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车门总成抵抗侧面撞击的能力。
可选地,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A柱加强板11与门槛加强板13连接处的倒角半径R1介于15mm至30mm之间,和/或,B柱加强板12与门槛加强板13连接处的倒角半径R2介于15mm至30mm之间。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将A柱加强板11与门槛加强板13连接处的倒角半径R1控制在15mm至30mm之间,和/或,将B柱加强板12与门槛加强板13连接处的倒角半径R2控制在15mm至30mm之间,以使一体式门环本体10能够满足成型要求的情况下,方便拔模。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5所示,门环本体10在门槛加强板13处的拔模角度介于100°至110°之间。
具体地,图5中的角度a和角度b为门环本体10在门槛加强板13处的拔模角度。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将门环本体10在门槛加强板13处的拔模角度控制在100°至110°之间,以在一体式门环本体10满足成型要求的情况下降低拔模难度,同时,还可以减少拔模产生的毛刺,进而提高一体式门环本体10的生产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一体式门环结构。
本实施例中,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一体式门环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环本体(10),所述门环本体(10)包括依次一体式连接成环形的A柱加强板(11)、B柱加强板(12)和门槛加强板(13),且所述A柱加强板(11)的横截面具有至少三条折弯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加强板(11)包括一体式连接的A柱上加强板(111)和A柱下加强板(112),所述A柱上加强板(111)和所述A柱下加强板(112)分别与所述B柱加强板(12)和所述门槛加强板(13)连接,且所述A柱上加强板(111)的横截面呈“几”字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设置在所述A柱加强板(11)上的第一补强板(21),和/或,设置在所述B柱加强板(12)上的第二补强板(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包括设于所述A柱加强板(11)上的第一增强件(31),和/或,设于所述B柱加强板(12)上的第二增强件(32),和/或,设于所述门槛加强板(13)上的第三增强件(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为塑料增强件,所述塑料增强件与所述门环本体(10)通过膨胀胶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环附件,所述门环附件包括A柱上内板(41),所述A柱上内板(41)设于所述A柱加强板(11)上,并覆盖所述第一增强件(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环附件还包括前车门防撞梁(42)和/或后车门防撞梁(43);其中,所述前车门防撞梁(42)倾斜设置在所述A柱加强板(11)和所述B柱加强板(12)之间,并用于与车门总成连接,所述后车门防撞梁(43)呈倾斜设置在所述B柱加强板(12)背离所述A柱加强板(11)的一侧,并用于与所述车门总成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式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加强板(11)与所述门槛加强板(13)连接处的倒角半径介于15mm至30mm之间,和/或,所述B柱加强板(12)与所述门槛加强板(13)连接处的倒角半径介于15mm至30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式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加强板(13)的拔模角度介于100°至110°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式门环结构。
CN202222361230.3U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8021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1230.3U CN218021165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1230.3U CN218021165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1165U true CN218021165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2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61230.3U Active CN218021165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11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0780B2 (en) Vehicle side body structure
US7390049B2 (en) Vehicle door
JP5303211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969264B (zh) 车身部件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的车身部件
CN204998609U (zh) 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CN209739183U (zh) 一种汽车门槛及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CN212401362U (zh) 车身结构和汽车
DE102010019999A1 (de) Karosseriestruktu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11494267U (zh) 汽车侧围总成及汽车
CN108602417B (zh) 机动车上的具有碰撞型材和负载传递元件的布置结构、负载传递元件和机动车或者车门
CN108556924B (zh) 一种提高40%偏置碰安全性能的a柱结构
CN210882331U (zh) 一种新型的上车身结构及汽车
CN112896324B (zh) 一种无框车门的b柱结构及车辆
JP2008222039A (ja) 車両用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2003127901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CN218021165U (zh) 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及车辆
US11884331B2 (en) Center pil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0555169U (zh) 门槛梁及车辆
JP2019064493A (ja) 車両の車体側部の上部アーチ構造
CN212125295U (zh) 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14296140U (zh) 汽车侧围板及汽车
CN213799905U (zh) 一种汽车a柱总成及汽车
CN110816672B (zh) 用于汽车的顶盖外板和汽车
CN208963181U (zh) 电动汽车车身底板结构
JPH0789462A (ja) 自動車の車体下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